•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考试教案 > 藤野先生教案
  • 藤野先生教案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藤野先生教案
  • 篇一:《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五、藤 野 先 生

    鲁 迅

    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 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一腔的爱国之情。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 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方法与过程:

    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

    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绯红(fēi) 烂熳(màn) 芦荟(huì) 解剖(pōu)

    不逊(xùn) 匿名(nì) 诘责(jié) 瞥见(piē)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顿挫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2.理清思路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1)东京所见所感;

    (2)仙台学医生活;

    (3)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就是当年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么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我们先按下暂且不表。下面先来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第二课时

    一、巩固上一节课内容。

    二、再读课文,感知形象

    1.文题是“藤野先生”,同学们找一找,课文是从第几段开始写藤野先生的?(生:第六段)

    2.藤野先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的,文章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哪些特征来描写? 生: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师述:这是与藤野先生的相识,下面接着写与藤野先生的相处。

    3.在相处过程中,作者记叙了能表现藤野先生高贵品质的哪几个典型事件?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学生听11—23段的朗读,边听边在书上勾画批注,然后举手抢答)

    事 例思想品质

    1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2 纠正解剖图 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3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4 了解女人裹脚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4.一个日本教员,对“我”这个中国人如此关心和厚爱,这又表现了先生的什么品质呢?

    明确: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5.藤野先生有这么多优秀品质,对“我”如此关心厚爱,按理“我”应该留在仙台继续学医,可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学医的志向呢?

    明确:①匿名信事件 ②看电影事件

    当看到日本学生的狂妄傲慢,尤其看到中国国民的愚昧麻木的时候,“我”的思想受到了严重挫伤。于是决定弃医从文,改变志向。

    6.作者写老师为什么要写弃医从文这些内容?

    明确:①从侧面表现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②表现了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③为下文的惜别埋下伏笔。

    7.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明确: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感“悲哀”“凄然”,他“叹息”,并赠照题辞“惜别”,还希望“我”回赠照片,并常来信告诉他状况。这些记叙和描写将“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先生对鲁迅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深情,鲁迅是终生难忘的。

    小结:

    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写出了师生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表现了师生之深厚而真挚的感情。

    三、体会感情

    1.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这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生:清国留学生赏樱花、盘辫子、学跳舞,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等

    2.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生讨论,师引导,归纳:

    清国留学生——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写藤野先生的缘由;

    日本“爱国青年”——反衬日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

    弃医从文—— 写鲁迅与藤野先生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3.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清国留学生的,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①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②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③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2)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 (生讨论,师归纳:)

    “日暮”有“日暮途穷”之意,触发鲁迅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3.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找出饱含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情感。

    (1)“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发体现。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4.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生讨论,师归纳:“良心发现”: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动;“正人君子”: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整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小结: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离开东京?他为什么学

    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来统摄全篇的。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爱国的一个表现;在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记得水户,这是作者爱国的又一表现;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变为多写反映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的目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可见,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贯穿全文的另一条线索,是暗线。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四句话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外貌展内涵 ,事例现品质 , 改志为救国 ,惜别见真情

    五、布置作业

    选取几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一个人的品质。(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等)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东京所见所感; 1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仙台学医生活; 2 纠正解剖图 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离开仙台以后3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4 了解女人裹脚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教学反思:

    篇二: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藤野先生就是一位普通的老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先生对他深深怀念呢?以至于二十多年后,还专门为他写一篇文章,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的叙述,去深入了解藤野先生,找寻鲁迅先生怀念他的原因。(板书课题)

    二.研读赏析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在仙台”一部分,(大屏幕出示问题)

    1. 严肃,治学严谨,不修边幅,生活简朴(从哪些内容能看出来呢?)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书解剖学的历史

    2. 的语言加以概括。找出具体的语句。

    添改讲义-----真挚热诚,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一周就来叫我,问我能否抄下讲义,添改脱漏,文法)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治学严谨,循循善诱(你看,这样一移,的确比较好看(尊重)解剖图不

    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作者选择了以上四件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品质,从选材的角度看,各有侧重,

    同时,布局上来看,叙述的详略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借鉴的写作技巧。

    3,在仙台求学期间,还发生了两件令作者不愉快,甚至是气愤的事件,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回答。

    (1),匿名信事件。

    起因:我的成绩及格了。

    感受:弱国的民众就得是低能儿,就要受到欺压,侮辱,这让作者满腔义愤。

    处理:去诘责干事的无理,维护祖国的尊严。

    (2)看电影事件

    感受: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疑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加之匿名是事件,让作者做出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的抉择——弃医从文。

    这样,鲁迅先生也就离别了藤野先生.

    从中,我们又能感受到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呢?

    ——深深的爱国情怀。

    4.那么你认为,藤野先生最让鲁迅先生感动的应该是什么呢?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于一个弱国的学生的热忱,关心。

    三、 同学们,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就学习到这,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 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感受到了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了解了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并学习了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的写法。

    课堂练习

    1. 给加点字注音

    教诲 瞥见 畸形 喝彩 诘责 解剖 不逊 声调 ........

    2. 本文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3. 上述四件事详写的是——,略写的是——。

    四、 作业

    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个人,从不同角度选材表现人物的品质。

    藤野先生

    初识:严肃,治学严谨,不修边幅,生活简朴

    相处:添改讲义-----真挚热诚,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治学严谨,循循善诱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事件: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相别:不舍(惋惜,赠照片)

    本单元的主题或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学习本单元让学生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藤野先生》一文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人生经历,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梳理线索。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品味文章中富

    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是:

    1、正确朗读,理清思路和线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是: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篇三:《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理清作者思路及文章线索,体会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4、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1、通过对藤野先生外貌、语言、动作的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2、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体会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品析语言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问中国女人裹脚

    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改变国民的精神、唤醒民众的斗争觉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想:一、情境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写作背景 四、学习目标

    五、整体感知 六、问题探究 七、品读赏析 八、拓展延伸

    九、课堂小结 十、作业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到日本留学,在常遭侮辱中,却遇到了一位无私关怀自己的恩师——藤野先生,让我们走进散文《藤野先生》,更亲近的触摸鲁迅奋然前进的心迹,更深刻的理解鲁迅感念师恩的深情。

    二、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 :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朗读,学生聆听,完成下列任务:

    1.标注出难字难词。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3.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听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2、 明确:文章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3、 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思考: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回答后明确:

    (1)人物身份: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

    (2)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3)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4)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2、学生再根据阅读感知,课本扉页后的彩色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请你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用“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回答,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教师引导、提示:

    ⑴ 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

    ⑵ 生活习惯角度:生活俭朴。

    ⑶ 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⑷ 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明确: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3、过渡:这就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的,耳朵听到的。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

    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

    想品质。

    4、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明确: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5、“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6.读到此,老师有一疑问,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就行为,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假如你碰着这样的一位老师,你会觉得他伟大吗?那么,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学生讨论: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非常有关系。就拿“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来看,这些遭遇严重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而在这种情况下,藤野先生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只为学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术。其实,当时,日本人一向看不起中国人的,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所以,作为一名日本教师,他抛开了这些偏见,没有私心,热情关怀我,严格要求我,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

    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 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 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五、总结本课: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师,感受了这份跨越国籍的师生情。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似乎课文学习可以结束了。真的可以结束了?本文标题为《藤野先生》,为什么文中却旁逸出许多其他内容呢?是大作家的败笔,还是另有目的呢?

    六、布置作业。

    作文片段练习: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

    七、师生总结板书:

    (一)

    在东京(1~3):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在仙台(4~35):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离开仙台后(36~38):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板书设计(二)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正直热诚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治学严谨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没有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认真求实

    附录:

    二、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并分析本文的线索。

    第一部分:见藤野前,在东京。

    第二部分: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

    第三部分:对藤野的怀念。

    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暗线:“我的”爱国之情

    三、理解探究

    1.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人物身份: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

    (2)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3)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4)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5)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6)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2.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正直热诚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治学严谨

    了解裹脚——认真求实 没有民族偏见

    3.“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4.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想一想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1)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所 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去仙台: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2)“我”弃医从文的原因:

    A、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3)离开仙台,怀念先生: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挂照片,写文章

    归纳:

    在东京所见所闻---- 憎恶至极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

    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 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

    弃医从文----忧国忧民

    反馈训练:

    1.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

    2.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A、“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B、“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藤野先生教案》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旅鼠之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