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如何评价软件质量
  • 如何评价软件质量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如何评价软件质量
  • 篇一:对软件质量的评价

    对软件质量的评价

    对软件质量的评价,现在还没有统一标准。根据个人使用CAX软件的经验,我通常从几个方面来做判断,

    1.核心理论的正确性

    主要是指支撑软件的理论基础,必须是科学的、严谨的、具有普适意义的。如很多管理理论源自欧美,其社会实践受其历史人文的影响,带有先天的局限性和时效性。那么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开发的软件多数也只能完成数据库功能,而基于数据的分析、预测等,很难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2.方法论的有效性

    方法论是保证软件工作流程有效性的基础,是软件在核心理论模型引导下解决具体问题的通用流程、步骤和方式,及其选择和判断的原则。可以说方法论是实践联系理论,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大多数“不好用”的软件,问题就出在方法论上。继而,软件的完善过程其实就是方法论的完善过程。

    3.运行过程自动化程度

    最理想的软件,应是一次性输入即刻产生所需结果。中间过程不需要人的干预,软件自动能把所有事情做好。,如图,

    较理想的软件,通过单一向导,中间多次输入,软件得出所需结果。过程中软件告诉人做什么,如何做。人需要按照提示,输入初始化的信息,或判断可否。如图,

    略理想的软件,通过多选向导,中间多次输入,软件得出所需结果。软件提供多选项,自行组合,人根据需要逐项做出判断后选择。如图,

    欠理想的软件,仅提供一个工作平台,每部都需要人工输入、判断和修正,大多数人工录入软件(无论文字、数据或图形)都属于这一类。软件无非是用电子化的方式,表达传统工作文本。软件的方便之处是提供具有一定资源的工作环境,人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资源自己操作。还有就是方便复制和修改。如图,

    4.操作步骤的的明确性

    如果软件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才能实现所需要的结果。那么,“做什么?”软件应该能够给出明确的步骤。如果软件不说,那么就会造成过程不可控,导致结果不可控。

    5.操作流程的指导性

    接下来是“如何做?”的问题。此处是在操作者有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为其提供符合软件运作需求的操作指导或技术指导。为了实现指导功能,

    不同的

    软件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大多数采用案例教程的方式。对一类问题给出一个完整实例,操作者可“对号入座”,“依样葫芦”。还有的是在每一步操作的之前之后给出提示和建议。更有约束型的模式,在操作超出软件工作范围或优化条件时,给出建议或拒绝运行。当然,这样做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一方面软件极易产生bug;一方面,对软件面向行业的技术专业性要求更高。

    6.对运行结果的建议

    好的软件除了对运行过程进行引导、控制外,还应对运行的结果,提供分析功能和建议功能。这是从工具级向系统级迈进的必然趋势。建议既可以包括软件操作优化方面也可包含行业技术方面。但前者是以提高软件效率的,较好实现。而后者则用结合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了,通常软件商较难把它说清楚。随着软件定制化的发展,通过共同开发的形式,采用CASE- by-CASE的方式,或许是降低门槛的途径。

    7.运行的稳定性

    这是反应软件成熟度的指标,稳定性直接反应软件的年龄。通常一个商业软件至少要在3个版本之后,才能够达到基本稳定运行。有时阻碍软件升级的不是没有新功能可增加,而是新功能让软件变得不稳定。

    8.数据、网络相关性能

    有一种说法,软件就是数据+程序,可见数据的重要度。我们可能都有过当机的经历,当机后让人焦灼的不是不能马上继续工作,而是大量数据还没备份。特别是那些自动化程度不高的软件的数据,浸满了使用者的心血。所以数据安全是第一重要的,有的软件,甚至是很大牌的软件,经常会出现保存后的文件无法打开的问题。这种情况既有软件运行造成破坏的内在原因,也有文件易遭破坏的外部原因。数据尺寸的大小,通常用户在开始的时候并不关心。但用了一段时间,发现软件产生的数据尺寸极大或过程文件太多或运行时调用资源太多。没多久就会因数据管理负担过重而会频生抱怨。软件的数据格式五花八门,有的是软件结构造成的先天原因,有的则是人为制造的技术壁垒。那么,随着软件使用种类的增加,数据的通用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在众软件公司还未达成协议之前,目前多由PDM等专门来承担数据转换任务。

    篇二:软件质量评价内容

    软件质量评价内容

    软件产品质量的评价,即软件产品质量特性的检测与度量。

    国家标准GB/T 16260《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规定了软件产品的六个质量特性,并推荐了与之对应的27个子特性,质量特性和子特性列表如下:

    根据质量特性和子特性,我们将测试过程中的测试类型进行定义,定义为以下几类:1、 功能测试:

    1) 针对需求验证功能是否实现(适合性,准确性,户操作性)2) 测试软件的出错处理能力(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

    3) 测试软件的功能是否易用(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吸引性)

    4) 软件多种平台及环境下的兼容性测试(适应性,易安装性,共存性,易替换性)

    5) 软件的可维护性测试(易分析性,易改变性,易测试性,稳定性)2、 安全测试:验证软件的安全保密性。1) 用户授权级别安全2) 承受攻击级别安全3) 数据信息泄露级别安全

    3、 性能测试:测试软件运行是否满足用户给定的性能级别。(时间特性,资源特性)1) 服务器资源占用率测试,客户端资源占用率测试,网络资源占用率(资源特性)2) 规定的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提供适当的相应时间和处理时间以及吞吐率的能力

    篇三:软件评价指标

    我们常说某某软件好用,某软件功能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这些表述很含糊,用来评价软件质量不够确切,不能作为企业选购软件的依据。对于企业来说,开发单位按照企业的需求,开发一个应用软件系统,按期完成并移交使用,系统正确执行用户规定的功能,仅仅满足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在引进一套软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

    ● 定制的软件可能难于理解,难于修改,在维护期间,企业的维护费用大幅度增加;

    ● 企业对外购的软件质量存在怀疑,企业评价软件质量没有一个恰当的指标,对软件可靠性和功能性指标了解不足;

    ● 软件开发商缺乏历史数据作为指南,所有关于进度和成本的估算都是粗略的。因为没有切实的生产率指标,没有过去关于软件开发过程的数据,企业无法精确评价开发商的工作质量。

    为此,有必要先了解软件的质量评价体系。美国的B.W.Boehm和R.Brown 先后提出了三层次的评价度量模型:软件质量要素、准则、度量。随后G.Mruine提出了自己的软件质量度量SQM技术,波音公司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了SQM技术,日本的NEC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SQM工具,即SQMAT,并且在成本控制和进度安排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层是软件质量要素,软件质量可分解成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是软件的基本特征:

    1. 功能性:软件所实现的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功能性反映了所开发的软件满足用户称述的或蕴涵的需求的程度,即用户要求的功能是否全部实现了。

    2. 可靠性: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软件所能维持其性能水平的程度。可靠性对某些软件是重要的质量要求,它除了反映软件满足用户需求正常运行的程度,且反映了在故障发生时能继续运行的程度。

    3. 易使用性:对于一个软件,用户学习、操作、准备输入和理解输出时,所做努力的程度。易使用性反映了与用户的友善性,即用户在使用本软件时是否方便。

    4. 效率:在指定的条件下,用软件实现某种功能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包括时间)的有效程度。效率反映了在完成功能要求时,有没有浪费资源,此外"资源"这个术语有比较广泛的含义,它包括了内存、外存的使用,通道能力及处理时间。

    5. 可维修性:在一个可运行软件中,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环境改变或软件错误发生时,进行相应修改所做的努力程度。可维修性反映了在用户需求改变或软件环境发生变更时,对软件系统进行相应修改的容易程度。一个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也是一个易理解、易测试和易修改的软件,以便纠正或增加新的功能,或允许在不同软件环境上进行操作。

    6. 可移植性: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转移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的容易程度。

    第二层是评价准则,可分成22点。包括精确性(在计算和输出时所需精度的软件属性);健壮性(在发生意外时,能继续执行和恢复系统的软件属性);安全性(防止软件受到意外或蓄意的存取、使用、修改、毁坏或泄密的软件属性);以及通信有效性、处理有效性、设备有效性、可操作性、培训性、完备性、一致性、可追踪性、可见性、硬件系统无关性、软件系统无关性、可扩充性、公用性、模块性、清晰性、自描述性、简单性、结构性、产品文件完备性。评价准则的一定组合将反映某一软件质量要素,软件质量要素与评价准则间的关系如下图:

    第三层是度量:根据软件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和维护与使用七个阶段,制定了针对每一个阶段的问卷表,以此实现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于企业来说,不管是定制,还是外购软件后的二次开发,了解和监控软件开发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产品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软件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参与程度。

    这里需要说明几点:

    (1) 对于不同类型的软件,系统软件、控制软件、管理软件、CAD软件、教育软件、网络软件及不同规模的软

    件,对于质量要求、评价准则、度量问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应加以区别。比如:

    软件质量保证和评价活动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及其实现阶段,主要评价软件需求是否完备,设计是否完全反映了需求以及编码是否简洁、清晰。而且,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一份特定的度量工作表,它由特定的度量元组成,根据度量元的得分就可逐步得到度量准则,要素的得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评价。这一点很适用于同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的企业。

    (2) 对软件质量各阶段都进行度量的根本目的是以此控制成本、进度,改善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目前大规模的软件公司在我国并不多,大多数软件开发单位都缺乏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质量评价的专门部门,因而企业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参与帮助软件质量控制与保证。如美国的METRTQS公司就是专门从事软件质量评价的公司,而日本的NEC公司是由公司内部的软件质量保证组织进行。

    (3)企业选择软件供应商、开发商,需要考察该公司是否建立起自己的软件质量度量和评价数据,数据库中是否存有与本企业所在行业相关的软件,是否具有相关的开发经验。

    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获取软件的途径有四种,自行开发,直接外购,外购再二次开发,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而其中又以合作开发最为普遍,因为这种方式更能满足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更有针对性。合作开发的软件是否好用,质量如何,就需要用到上文中的质量衡量标准。目前有一些比较好的软件质量评价平台,如上海计算机软件评测重点实验室的SQTF,就是根据被测软件的类型和特点,针对软件六大质量特性,21项子特性,选择不同的度量元,形成的评价体系,以此为依据,对被测软件进行定性、定量、独立的技术测试,注重的是用数字说话,更具科学性。例如,企业选购财务软件,首先是要满足功能性,其次是可靠性。软件可靠性的依据不是软件已经过多少周的测试、调试,而是在可靠性预测模型中,定量的估计出软件中每千行代码尚存在多少个错误没有被消除,即KLOC的大小。更进一步,通过软件质量测量,用户知道该财务软件在今后使用中的平均失效前工作时间(MTTF)和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这样,企业评价一套软件,就有据可依了。

    评价软件的另一个依据就是软件开发商的实力和知名度。目前我国软件企业有数千家,除100多家外资、合资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在50人左右,少数达到200人,已初具规模的只有北大方正、联想软件开发公司、东

    大阿尔派、用友集团、和托普集团。少数几家已取得CMM2的认证书,其余软件公司均处于CMM1的水平。而美国是世界软件市场的霸主,印度则有几家企业已达到CMM5的要求,相比之下,差距很明显。因此,选购进口软件,CMM的等级是个很好的指标;选购国产软件,要看企业的行业背景,是否有开发相关行业的经验、企业规模、人员素质、企业知名度等。


    如何评价软件质量》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29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质量管理软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