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民事行为的形式
  • 民事行为的形式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民事行为的形式
  • 篇一:第八章民事行为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 概论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民事行为分为:合法行为和民事非法行为:

    《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行为分为:

    1、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或法律行为);

    2、非法行为:(1)无效民事行为;(2)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3)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二)法律行为的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

    (1)意思表示——又称表意行为,是行为人追求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或消灭的内心意思用一定的方式表示于外部的活动;

    (2)非表意行为——又称事实行为,是行为人主观上并无产生法律效果的意图,但行为客观上引起了某种法律效果的发生。如拾得遗失物、文学创作、侵权等

    3、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行为人所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

    —、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

    1、单方法律行为——是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就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有相对人的单方法律行为:立遗嘱、代理权的授予、追认等;相对人的单方法律行为立:抛弃所有权等。

    《合同法》第410条:“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因解除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该当事人的事由以外,应当赔偿损失。”

    2、双方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双方相对应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才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

    3、多方法律行为——是两个以上当事人并行的意思表示答成一致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多人的合伙协议。

    二、有尝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

    1、有偿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双方须为对价的行为。(使当事人双方承担互为给付义务的行为。)如买卖。

    2、无偿法律行为——是指没有对价的行为。(在双方法律行为中,一方当事人承担给付义务,他方当事人不承担给付义务的,为无偿法律行为。)如赠与。

    《民法意见》第128条:“公民之间与关系的成立,以赠与物的交付为准。赠与房屋,如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办理了过户手续的,应当认定赠与关系成立;未办理过户手续,但赠与人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已将产权证书交与受赠人,受赠人根据赠与合同已占有、使用该房屋的,可以认定赠与有效,但应令其补办过户手续。”

    《合同法》第185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186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

    用前款规定。”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可以要求交付。”

    有尝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在责任上有区别。如:《合同法》第374条:“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合同法》第406条:“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无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受托人超越权限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三、诺成法律行为和实践法律行为

    1、诺成法律行为—— 仅以意思表示为成立要件的法律行为。如一般的合同的订立。

    《合同法》第382条:“仓储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2、实践法律行为(要物行为)—— 指除意思表示外,还须交付实物才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民间的赠与、借贷、保管、运输、定金、质押。

    《合同法》第210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合同法》第367条:“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四、 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1、要式法律行为—— 依法律规定,必须采取一定形式或行一定程序才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不动产和机动车辆的转让。大宗的交易。

    2、不要式法律行为——指法律不要求采用特种形式,当事人可自由选择一种形式既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五、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1、主法律行为——指不需要有其他法律行为的存在就可独立成立的法律行为

    2、从法律行为——指从属于其他法律行为而存在的法律行为。如担保合同。

    六、独立的法律行为和辅助的法律行为

    1、独立的法律行为—— 指行为人借助自己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2、辅助的法律行为——行为人的意思表示须在他人意思表示的辅助下才能成立为法律行为,该他人的意思表示既表示为辅助的法律行为。如法定代理人的代理行为。

    七、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

    1、物权行为—— 是引起物权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行为。转移所有权,转移对所有物的占有或使用权,共有财产的分割等行为皆是物权行为。

    2、债权行为—— 指引起债权关系发生的法律行为。

    八、财产行为和身份行为

    1、财产行为——是导致财产关系发生变动的法律行为。

    2、身份行为——是导致身份关系发生变动的法律行为。身份行为一般不能代理。

    二、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

    1、有因行为——是以给付原因要件的财产行为,给付原因存在欠缺,将影响财产行为的成立和有效。

    《合同法》第67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

    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2、无因行为——是不以给付原因为要件的财产行为,给付原因存在欠缺,不影响由此发生的财产行为的成立和有效。如票据和奖券。

    《票据法》第82条:“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十、生前行为和死因行为

    1、生前行为——是在行为人生前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2、死因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死亡为生效要件的法律行为。如遗嘱。

    三、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1、单务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负有义务,而另一方当事人仅享有权利。

    2、双务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双方当事人均承担义务,也都享有权利。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形式

    《民法通则》第五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是特殊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合同法》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第十一条:“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一、明示行为:

    (一)口头形式——指以谈话的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适用于即时清结、标的小的交易。

    《意见》第65条:“当事人以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形式实施的民事行为,如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作为证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该民事行为符合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可以认定有效。”

    (二)书面形式——指用书面文字所进行的意思表示。包括可见形式或可视形式。如电子数据。

    1、一般书面形式——指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文字记载形式,不须由国家有关机关认可。

    2、特殊书面形式——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获得国家有关机关承认的文字记载形式。

    (1)公证形式——即当事人将其书面的意思表示提请国家公证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该 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予以确认,

    (2)鉴证形式——即当事人将其书面的合同提请有关机关或上级机关,对该 合同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后给予证明。

    (3)审核登记形式——即当事人将其书面的意思表示提请国家有关主管机关加以审查,确认其真实、合法后,将有关事项记载于审查机关并发给证明文件。如房地产权属过户登记。

    二、默示行为:

    (一)推定形式——指行为人并不直接用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进行意思表示,而是通过实施某种行为来进行意思表示。即当事人通过有目的、有意义的积极行为

    将其内在意思表现于外部,使他人可以根据常识、交易习惯或相互间的默契,推知当事人已作某种意思表示,从而使法律行为成立。

    《合同法》第三十六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合同法》第三十六条:“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意见》第66条:“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民事权利的要求,对方未用语言或者文字明确表示意见,但其行为表明已接受的,可以认定为默示。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二)沉默方式——指行为人既无语言表示又无行为表示,根据法律的特别规定确认其意思表示的方式。

    《继承法》25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第四节 民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一、民事行为成立的概念——是指符合民事行为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情况。

    二、民事行为成立的要件——是按照法律规定成立民事行为所必不可少的事实要素。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具备时,民事行为成立。

    (一)民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是指一切民事行为成立所必不可少的共同要件

    1、当事人。

    2、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中必须包含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并完整地表达于外部、可以由他人客观地加以识别。

    3、标的。

    (二)民事行为的特别成立要件——在民事行为中的合同行为、要物行为和要式行为的成立中,除了须具备一般成立要件外,还须具备特别成立要件。

    三、民事行为的有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定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

    一)民事行为的成立和有效的区别

    1、着眼点不同。民事行为的成立着眼于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律构成要素,在法律上视为一种客观存在,即行为的外在的合法性;民事行为的生效着眼于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定的有效条件,即内容的合法性,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

    2、判断标准和构成要件不同。民事行为的成立以意思表示的成立或意思表示一致为成立要件;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关照着眼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的效力,如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行为是否合法。

    3、发生时间不同。民事行为具备法定构成要素即为成立,自具备法定有效要件时生效。

    4、效力不同。民事行为成立而不生效,当事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民事行为成立生效的,当事人承担合同约定义务。

    二)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

    (一)民事行为的一般有效要件——指法律行为因符合法律规定而获得能引起民

    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的法律效力。

    《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1、行为形式合法。

    2、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3、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4、行为内容合法。

    1)标的不能造成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况有:

    (1)客观不能——是指无论何人处行为人地位都不可能;

    (2)自始不能——是指行为成立时即已存在的不能;

    (3)全部不能——是指所涉及的标的全部不能;

    (4)永远不能——是指标的不可能永远存续;

    2)标的不能不影响法律行为效力的情况有:

    (1)主观不能——是指因特定行为人的自身原因出现的不能;

    (2)嗣后不能——是指行为成立后才出现的不能;

    (3)一时不能——是指标的不可能仅属一时;

    3)标的不能造成法律行为部分无效的情况有:

    部分不能——是指所涉及的标的部分不能。

    (二)法律行为的特别有效要件——法律行为除具备一般有效要件外,还须具备特别有效要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如附条件或者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1、死因行为——以行为人死亡为特别生效要件;如遗嘱。

    2、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条件成就时,发生法律效力。

    3、附始期的民事法律行为,以期限到来为特别生效要件。

    4、善意取得行为,以取得人对财产的善意占有为取得财产所有权的特别生效要件。

    5、要式民事法律行为,以具备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而生效要件。

    6、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以标的物交付为特别生效要件。

    第五节 法律行为效力的限制

    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的概念——指把法律行为效力的开始或终止取决于将

    来不确定事实的发生或不发生的法律行为。

    (二)条件的法律特点:

    1、具有未来性。条件应当是尚未发生的事实。

    2、具有或然性。条件应当是在约定时不知道其将来是否发生。

    3、具有约定性。条件应当是当事人依其意志所选择的事实。

    4、具有合法性。条件应当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实。

    5、具有特定目的性。条件应当是约定用于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事实。

    (三)条件的种类

    1、延缓条件和附解除条件。——按照条件对民事行为效力所起作用的不同划分。

    (1)延缓条件——指法律行为效力的开始以条件的成就为原因的情况,

    (2)解除条件——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于条件成就时便失去法律效力的情况。

    2、肯定条件和否定条件。——是指以是否发生某种客观事实为其条件划分。

    篇二:第八章 民事行为

    第八章 民事行为

    第一节 民事行为概述

    一、 法律行为的本义

    (一)法律行为的由来

    (二)为何要抽象出“法律行为”这个概念?

    1、主要是研究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用以指导所有的具体法律行为。

    2、落实私法自治原则。

    二、 我国《民法通则》上的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民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的表示行为。

    第五十四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第五十八条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三、 民事行为的重要性

    第二节 民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行为、多方民事行为

    这是以进行行为人数的多寡为标准所作的一种分类。

    单方行为是指仅有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行为,如订立遗嘱、抛弃继承权、追认无权代理的行为等; 多方行为,是指通常需要两项以上意思表示才可成立的民事行为。

    二、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依据是否必须具备特定形式,法律行为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要式法律行为指法律规定应当采用某种特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要式法律行为指法律没有规定必须采用某种特定形式,采用任何一种形式都可以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基于私法自治原则,法律以不要式为原则,以要式为例外,因此只要法律没有规定为要式的法律行为即为不要式行为。 我国法律上的要式行为主要有:遗嘱、收养协议、结婚、一方是银行的借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和技术开发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定金合同、保证合同。

    三、主民事行为、从民事行为

    这是以法律行为之间的相互依从关系为标准所作的一种分类。

    主行为是指不需要有其他行为的存在就可独立存在的法律行为;

    从行为是指要以其他行为的存在为前提的行为。

    主行为与从行为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如有担保的借款合同中,借款合同是主法律行为,担保合同是从行为。

    四、独立的民事行为、辅助的民事行为

    这是以行为是否有独立的实质内容为标准所作的一种分类。

    独立的行为是指当事人仅依自己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辅助的行为是指不具有独立的内容,而仅仅是辅助其他行为生效的法律行为。

    五、生前行为、死因行为

    这是以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时间不同为标准所作的一种分类。

    六、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

    负担行为是发生给付义务效果的行为,换言之,负担行为生效后在行为人之问产生一项或多项债权、债务关系,因此负担行为又称之为债权行为。负担行为有单方行为,也有双方行为,但以双方行为为其原则。

    处分行为是直接发生财产权移转或消灭效果的行为。处分行为的结果是使权利的移转(交付物之行为)、权利内容的缩小或改变(设定地役权)、权利上设定负担(抵押)以及权利消灭(免除债务、抛弃)等。

    处分行为分为物权行为与准物权行为两类。物权行为是直接变动物权效果的行为;准物权行为是直接变动物权以外支配型财产权设定以及一切财产权移转或消灭效果的处分行为,如债权的让予即为准物权行为。

    七、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法律行为以是否须具备特定的原因为其生效条件,可以分为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有因行为是指,需要具备一定原因否则该行为就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所说的原因就是民事行为的目的。

    无因行为是指无须具备特定原因即能发生法律效力,即使作为其原因的法律行为无效或者被撤销,该行为的效力仍然不受影响。

    是否将一项法律行为作为无因行为来加以规定和处理,取决于特定的立法政策和立法技术。一般来说,各个国家均将票据行为作为无因行为来规定。其他行为是否具有无因性则因法系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规定。

    第三节 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一)概念

    意思表示是指表意人将其期望发生某种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二)构成要素:

    1、目的意思:是指明民事行为,尤其是指明民事行为标的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它是意思表示据以成立的基础。包括常素、要素和偶素。

    2、效果意思:是指当事人意欲使其目的意思发生法律上效力的意思要素。

    3、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将其内在的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为行为相对人所了解的行为要素。

    二、意思表示的形式

    在我国,意思表示的方式有下述几种: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

    (一)口头形式

    (二)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是指以书面文字进行意思表示的方式。

    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书面形式包括电报、电传、电子数据交换以及电子邮件等形式。

    书面形式具有证明力强、当事人权利义务明了、责任易于分清的优点,主要用于履行期限较长、交易规则复杂或标的额较大的法律行为。

    书面形式又可以分为一般书面形式和特殊书面形式。

    一般书面形式,是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仅以文字记载即可成立的方式。

    特殊书面形式,是指除要求要有书面形式外,还须履行特定程序的方式。特殊书面形式包括公证形式、鉴证形式和审核登记形式。

    (三)推定形式

    推定形式是指通过当事人有目的、有意义的积极行为,推测出当事人的内心意思。

    (四)沉默形式

    沉默方式是指在当事人既无语言、文字表示,又无积极的行为可供推定的情况下,根据法律的规定得知其内心意思的方式。

    通常情况下,当事人的意思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者行为表现出来的,沉默不是表达意思的方式,不能成立法律行为。因此,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沉默这一消极行为才被赋予一定的表示意义。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

    ◆意思表示的生效和民事行为的生效

    篇三:多选题

    民法学补修课网考试题及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民事行为内容显失公平的,属于(BCD)

    A、绝对无效的民事行为B、可变更的民事行为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D、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

    2、定金具有以下作用和性质( ACD )

    A、担保合同履行 B、证明合同有效 C、证明合同成立 D、有预先给付的性质

    3、民事法律事实包括事件,而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因此,作为民事法律事实的事件有 ( ABCD )A、时间经过 B、人的出生 C、人的死亡 D、自然灾害

    4、运输中造成货物灭失、短少,承运人不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有( BC )

    A、托运人未按时支付运费B、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C、货物的合理损耗D、货物未按时运达指定地点

    5、下列责任形式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是( AB )

    A、恢复原状 B、赔偿损失 C、收缴非法所得 D、罚款

    6、下列机构中具备法人资格的有( BD )

    A、出版社的编辑部 B、某市劳动局 C、某大学法律系 D、某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7、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是( BC )

    A、改编、注释已有的作品 B、国家法律、机关的决议 C、时事新闻 D、编辑的作品

    8、下列属于财产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有( CD )

    A、收取孳息 B、取得无主财产 C、合同关系 D、接受遗产

    9、祖父母、外祖父母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继承权,其继承方式有( ABC )

    A、法定继承 B、遗嘱继承 C、转继承 D、代位继承

    10、根据承包合同,所有人将他的财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转让给承包人,他们的权利发生如下变化( CD )

    A、所有人丧失了财产所有权B、承包人取得了财产所有权

    C、所有人没有丧失财产所有权D、承包人取得了财产经营权

    11.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中的人身权不包括( bd )

    a发表权b使用权c署名权d获取报酬权

    12.下列命题中属于正确的有( abd )

    a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b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

    c知识产权只是一种财产权d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无形性

    13.依照我国《继承法》,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包括( acd )

    a父母b外祖父母c非婚生子女d 配偶

    14.债的主要发生根据有( abcd )

    a 不当得利b侵权行为c合同d无因管理

    15.转移财产使用权的合同主要包括( ad )a财产租赁合同b赠与合同c委托合同d 借用合同

    16.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bcd )

    a人身b物c行为d智力成果

    17.其他物权与所有权相比较,其特点有( bd )

    a只能依法定取得b其产生的基础是所有权权能与所有人相分离

    c权利主体可以是所有人也可以是非所有人d权利内容受法律或所有权人限制

    18.下列责任承担方式中属于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有( acd )

    a返还财产b罚金c修理、重作d赔礼道歉

    19.在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所附条件必须是( abcd )

    a不确定的事实b将来发生的事实c与行为主要内容不矛盾的事实d合法的事实

    20.根据我国法律和司法实践,不适用于善意取得制度的物有( ab )

    a埋藏物b盗窃物c寄存物d抵押物

    21.下列行为中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有( abcd )

    a无权代理的追认b继承权的抛弃c债务的免除d委托代理的撤销

    2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的有效条件有( abc )

    a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b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c行为不违反法律d行为必须经过公证

    23.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联营有( bcd )

    a公民型联营b合同型联营c合伙型联营d法人型联营

    24.引起法人终止的原因主要有( abcd )a依法被撤销b依法被宣告破产c解散d法定代表人死亡

    25.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可以担任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的有( abcd )

    a精神病患者的成年子女b精神病患者的父母c精神病患者的配偶d精神病患者的其他近亲属

    26.我国民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 abcd )a宪法b民事法律c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d地方性法规

    27.根据我国有关法律和政策,限制流通物包括( abcd )

    a国家专有财产b危险物品c外币d金银首饰

    28.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1年特殊诉讼时效期间适用的情况包括( acd )

    a迟延交付租金的b拒绝交付货款的c身体受伤害要求赔偿的d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29.常见的滥用代理权的行为有( bc )

    a表见代理行为b自己代理行为c双方代理行为d越权代理行为

    30.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的区别在于( abcd )

    a侵权行为侵害绝对权而违约行为侵害相对权

    b侵权行为违反的是法定义务,违约行为违反的是约定义务

    c侵权行为人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违约行为人应承担违约民事责任

    d侵权行为的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不存在合同法律关系,而违约行为则以有效合同的存在为前提

    31、甲、乙、丙三人共有一辆拖拉机,农闲时闲置不用。乙、丙均想将拖拉机卖掉。甲外出之时,乙、丙二人协商将拖拉机卖给了丁,卖得价款为甲留下一份,其他由乙、丙各自取走。甲回来后获悉此事,认为乙、丙未经自己同意无权出卖拖拉机。乙、丙认为应当少数服从多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乙、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份额所有权b. .乙、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优先购买权

    c.如果丁取得拖拉机并非善意,则甲可以主张买卖无效

    d.若丁善意取得拖拉机的所有权,则乙、丙应赔偿给甲造成的损失

    32、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以分为(ad)

    a. 抗辩权和形成权b. 财产权和人身权c. 既得权与期待权d. 支配权和请求权

    33、下列哪些行为中属于典型的继受取得方式 ( cd )

    a.发明b.劳动生产c.继承d.买卖

    34、我国民法调整( abc )

    a.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b.婚姻家庭关系c.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d.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

    35、民法上的物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因此它必须是( bc )

    a.能够移动的物b.能够被人类所支配的物c.具有利用价值的物d.不能移动的物

    36、甲和乙、丙依法签订合同,将甲的一幢房屋以26万元的价格卖给乙、丙。此合同产生的债属于( bcd ) a.单一之债b.简单之债c.多数人之债d.连带之债

    37、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是( abcd )

    a.平等原则b.诚实信用原则c.自愿原则d.公平原则

    38、宣告死亡依法产生的法律后果( ab )

    a.财产继承开始b.婚姻关系终止c.收养关系结束d.债权债务消灭

    39、、下列民事权利中属于绝对权的是( acd )。

    a.物权b.债权c.知识产权d.人身权

    40、张某到王某家聊天,王某去厕所时张某帮其接听了刘某打来的电话。刘某欲向王某订购一批货物,请张某转告,张某应允。随后张某感到有利可图,没有向王某转告订购之事,而是自己低价购进了刘某所需货物,以王某名义交货并收取了刘某货款。关于张某将货物出卖给刘某的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D

    A.无权代理B.无因管理C.不当得利D.效力待定

    41、郭大爷女儿五年前病故,留下一子甲。女婿乙一直与郭大爷共同生活,尽了主要赡养义务。郭大爷继子丙虽然与其无扶养关系,但也不时从外地回来探望。郭大爷还有一丧失劳动能力的养子丁。郭大爷病故,关于其遗产

    的继承,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BCD )?

    A.甲为第一顺序继承人B.乙在分配财产时,可多分C.丙无权继承遗产D.分配遗产时应该对丁予以照顾

    42、女青年牛某因在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中言词犀利而受到观众关注,一时应者如云。有网民对其发动“人肉搜索”,在相关网站首次披露牛某的曾用名、儿时相片、家庭背景、恋爱史等信息,并有人在网站上捏造牛某曾与某明星有染的情节。关于网民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CD )?

    A.侵害牛某的姓名权B.侵害牛某的肖像权C.侵害牛某的隐私权D.侵害牛某的名誉权

    43、所有权有如下权能:( abcd )。

    a.占有权b.使用权c.收益权d.处分权

    44、依照我国《继承法》,法定继承人包括:( acd )。

    a.父母b.叔伯c.养子女d.兄弟姐妹

    45、我国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是由( acd )构成的。

    a.过错责任原则b.过错推定原则c. 严格责任原则d. 公平责任原则

    46、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abcd )。

    a.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b.行为的违法性c.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d.行为人的过错

    47、免除民事责任的条件主要有:(abcd )。

    a.紧急避险b.职务授权行为c.不可抗力和意外事故d.第三人的过错

    48、下列人员不能立遗嘱处分其遗产:( bc )。

    a. 盲人b. 无行为能力人c. 限制行为能力人d.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49、下列哪些行为是单方法律行为( abd )?

    a.设立遗嘱b.被代理人对无权代理行为的追认c.赠与合同d.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

    50、下列各项物中,属于法定孳息的有:( ad )。a.租金b.鸡蛋c.果实d.利息

    51、无行为能力人包括:(cd )。

    a. 精神病人b.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c. 未满10周岁的人d.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52、依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能够作为继承人的兄弟姐妹有:(abc)。

    a.同胞的兄弟姐妹b.养兄弟姐妹c.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d.结拜的兄弟姐妹

    53、下列权利中,可以质押的有:(abd )。

    a.专利权中的财产权b.商标专用权中的财产权c.名人的名誉权d仓单

    54、对于平等主体之间的代理,( abc )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a.委托书授权不明的b.被代理人对代理人以非法手段达到代理目的默许的

    c.被代理人委托代理人走私货品的d.被代理人明知代理人超越代理权而不表示反对的

    55、民事法律行为的必备要素是:(abc )。

    a. 行为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b.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c. 意思表示真实d. 等价有偿

    56、下列各项中,享有名称权的有:( bcd )。

    a.自然人b.法人c.个人合伙d.合伙型联营

    57、甲离家出走已满2年,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包括:(abc )。

    a.被申请人的配偶b.被申请人的父母子女c.被申请人的兄弟姐妹d.被申请人所在单位的负责人

    58、在下列关系中,属于共同共有的关系有:(bd )。

    a.甲、乙、丙各出两万元购买一辆面包车

    b.赵、钱、孙共有一辆汽车,赵、钱主张为按份共有,孙主张为共同共有,均无证据

    c.个体户甲将小商店折价两万元,卖给乙五千元二人共有了小商店

    d.兄弟二人在共同生活期间共同出资购买面包车

    59、物权是一个传统民法概念。物权一般包括:(abcd)。

    a.所有权b.地上权和地役权c.抵押权d.留置权

    60、所有权权能中的占有分为:( abc )。

    a.所有人的占有和非所有人的占有b.非所有人的占有分为合法占有和非法占有

    c.非法占有分为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d.占有分为现在占有和将来占有

    61、占有是所有权的基本权能,但是(ab)属于非法占有。

    a. 恶意占有b. 善意占有c. 非所有人占有d. 无因管理

    62、(abcd)等原因出现时,债务人可以采取提存的方式终止合同。

    a. 权利人一方无故拒不接受义务人的履行b. 权利人的地址不明

    c.权利人一时无法确定d.权利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代管人

    63、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嘱继承人包括:(ab )。

    a.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b.法定继承人中的数人c.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一人或数人d.法人或国家

    64、因产品质量瑕疵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ab )请求承担民事责任。

    a.产品的制造者b.产品的销售者c.产品的运输者d.产品的仓储者

    65、诉讼时效具有下列特征:(acd )。

    a.诉讼时效属于消灭时效b.诉讼时效属于延缓时效

    c.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并不消灭实体权利d.诉讼时效属于强制性的规定

    66、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授权,可以( ab )。

    a.代理签订合同b.代理追诉物权或债权c.代理收养子女d.代理结婚登记

    67、所有权的民法保护方法有:(abcd )。

    a.确认所有权b.返还财产c.排除妨害和消除危险d.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

    68、债的民事法律关系包括( abc )等要素。

    a.债的主体b.债的内容c.债的客体d.债的履行

    69、债可以分为:(abcd )。

    a.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b.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c.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d.主债与从债

    70、法人享有的人身权包括:(abc )。

    a.名称权b.名誉权c.荣誉权d.肖像权

    71、民法上不可抗力须具备的条件有(abcd )。

    a.必须是独立于人的行为之外的现象b.必须是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所支配的现象

    c.必须成为损害发生的原因d.必须具有人为不可抗拒的性质

    72、民法上意外事件应具备的条件有(abcd )。

    a.必须是不可预见的b.损害的发生须归因于行为人自身以外的原因

    c.必须是偶然发生的事故,并不包括第三人的行为d.意外事件作为免责事由,仅适用于过错责任

    73、民事法律行为有如下形式(abcd )。

    a.口头形式b.书面形式c.推定形式d.沉默形式

    74、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abcd )。

    a.附延缓条件的法律行为b.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c.附积极条件的法律行为d.附消极条件的法律行为

    75、他物权具有如下特点(abd )。

    a.他物权是在所有权的权能与所有人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b.他物权的权利内容是受限制的

    c.权利主体既可以是所有人也可以是非所有人d.权利主体是非所有人

    76、相邻关系具有如下特征(abcd )。

    a.相邻关系的主体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b.相邻关系是基于主体所有或使用的不动产的相互毗邻而发生

    c.相邻关系的共同内容是一方有权要求他方提供必要的便利,他方应给予必要的方便

    d.相邻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使不动产权利所体现的利益

    77、遗嘱继承具有如下法律特征(abcd )。

    a.遗嘱继承的直接依据是遗嘱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b.遗嘱继承方式的适用优先于法定继承

    c.遗嘱继承具有改变法定继承顺序的效力d.遗嘱继承方式中所立的遗嘱必须由遗嘱人依照法定的形式制作

    78、遗嘱的有效条件包括( abcd)。

    a.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b.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c.遗嘱处分的内容必须合法d.遗嘱的形式必须合法

    79、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 )。

    a.债的主体具有特定性b.债权是一种请求权,债务具有特定性c.债的客体为给付行为d.债可因不法行为而发生

    80、添附的方式主要有( acd)。a.混合b.没收c.加工d.附合


    民事行为的形式》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28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票据行为的形式要件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