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质量管理案例
  • 质量管理案例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质量管理案例
  • 篇一:质量管理体系情景案例

    质量管理体系--情景判断

    ? 请判断以下情景适合哪个条款

    1.某工程公司没有识别分项工程分包给A公司施工和测量设备校准委托给计量机构进行是外包过程。

    ISO9001:2000 4.1

    2.工程技术部标准化工作人员跟踪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变化情况。

    ISO9001:2000 4.2.3 f)

    3.作业指导书更改后,标明了更改的版本和修改次数及修改日期。

    ISO9001:2000 4.2.3 c)

    4.生产现场记录太多,只能装在废弃的包装纸箱内保存。

    ISO9001:2000 4.2.4

    5.某车间换岗工人不会操作数控机床。

    ISO9001:2000 6.2.1

    6.人力资源部在人才市场招聘IT工程师,以满足新品开发需要。

    ISO9001:2000 6.2.2 b)

    7.某工厂请来的教师正在给包装车间工人上自动包装技术课。

    ISO9001:2000 6.2.2 b)

    8.某食品厂的成品库房漏雨。

    ISO9001:2000 6.3

    9.某物业公司正在检修中央空调设备。

    ISO9001:2000 6.3

    10.维护数控机床中的计算机软件。

    ISO9001:2000 6.3

    11.卷烟厂制丝车间的温度、湿度未达到规定要求。

    ISO9001:2000 6.4

    12.工程技术部和质量检验部正在共同起草《产品最终检验规程》。 ISO9001:2000 7.1

    13.市场部人员把顾客的电话要求写成文字传真给顾客。

    ISO9001:2000 7.2.2

    14.尽管出口产品合同并未规定包装的图案和色彩要求,但公司在确定包装的图案和色时,仍应考虑进口国的风格和习惯。

    ISO9001:2000 7.2.1 b)

    15.市场部召开新产品发布会,介绍新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ISO9001:2000 7.2.3 a)

    16.某银行营业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各种金融服务指南。

    ISO9001:2000 7.2.3 a)

    17.客户发来传真询问是否同意合同补充条款,公司及时进行回复。

    ISO9001:2000 7.2.3 b)

    18.设计院在研究开发新产品的方案。

    ISO9001:2000 7.3.1

    19.技术部向喷涂工人提供了油漆色标。

    ISO9001:2000 7.5.1 a)

    20.机械加工车间的设备精度低、能力差,所以加工的产品质量波动很大。 ISO9001:2000 7.5.1 c)

    21.公司按合同规定,对售出的产品进行维护保养并提供配件。

    ISO9001:2000 7.5.1 f)

    22.某星级大酒店对新招聘的厨师和电焊工分别进行实际烹饪和焊接操作考察。 ISO9001:2000 7.5.2 b)

    23.检验员用黄色标牌标识待检产品,并用红笔在已检不合格的零件上打“X”。 ISO9001:2000 7.5.3

    24.顾客提供的测量仪器中有一台损坏了,计量检定员作好记录并向顾客报告。 ISO9001:2000 7.5.4

    25.在水泥厂的成品仓库内,发现部分水泥的包装有破损情况。

    ISO9001:2000 7.5.5

    26.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在初次使用前已得到确认。

    ISO9001:2000 7.6

    27.检验员在对电气开关产品的六项特性进行测试,同时在最终检验报告上记录合格与否的内容,并签名。

    ISO9001:2000 8.2.4

    28。宾馆客房部主管检查客房整理情况时,发现某床铺未整理。顾客说:“因我正在休息,同意不整理的。

    ISO9001:2000 8.2.4

    29.产品试验室墙上张贴的文件中有“产品功能试验不合格应找质量保证工程师和主任 设计师共同处置”的规定。

    ISO9001:2000 8.3 b)

    30.质保部对三季度出现的不合格服务进行统计分析。

    ISO9001:2000 8.4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课堂案例

    以下列出的审核状况,请根据你的判断,指出这些状况不符合ISO 9001:2000标准的哪个条款(判到细条),并说明理由。

    1. 当审核员到X公司现场审核时,问到该公司员工是否知道本公司质量方针时,员工都不知道。

    不符合ISO9001:2000 5.3 d)条款的要求

    ? ISO9001:2000 5.3 要求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而员工都不知道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因此不符合该条款的要求.

    2. 按热处理工艺规程规定,该批零件处理退火温度规定在650℃土100℃。审核员发现实际温度为630℃,审核员问操作工人时工人回答630℃同样可达到机械性能要求,为了节能,老师傅经常这样操作。

    不符合ISO9001:2000 7.5.1 条款的要求

    ? ISO9001:2000 7.5.1 条款要求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操作工没有按照策划的安排(工艺规程)在规定的退火温度要求下进行操作,因此不符合该条款的要求.

    3.在质量管理部门,看到内审的《纠正措施通知单》30份,其中编号内 08、12、15、16、30、五份都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质量经理说,当前正在体制改革,精力有限,改好后完成是很容易的。

    不符合ISO9001:2000 7.4.2 条款的要求

    ? ISO9001:2000 7.4.2 条款要求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组织由于体制改革不能使质量管理活动正常运行,因此不符合ISO9001:2000标准的要求.

    4.审核员在档案室内查看出厂的最终检验质量记录时发现,XAL-02产晶的检验数据写的很 完整,检验员王军在记录上写明了检验结论,但没有签名。 不符合ISO9001:2000 8.2.4 条款的要求

    ? ISO9001:2000 8.2.4 条款要求: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而检验员没有在检验记录上签名。

    5. 按合同规定其产品的技术规范应使用98版本,但在车间发现还是使用97年版本,技术科长说97年版本在设计部门还是使用的,老版本在车间内仅供参考. 不符合ISO9001:2000 4.2.3 d)条款的要求

    ? ISO9001:2000 4.2.3 条款要求,应对文件进行控制,确保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合同规定使用98版本的技术规范,而车间还是使用97版本的技术规范。

    6. 仓库里有—批标明45#钢,在加工中将45#钢标识被锯掉了,结果,仓库将它作为38#钢发给使用者。

    不符合ISO9001:2000 7.5.3条款的要求

    7. 有一批客户退回的含有外观不合格的产品,车间派一名工人将其中合格的挑出来重新装箱后投入成品库。

    不符合ISO9001:2000 8.3条款的要求

    8. 在机械加工车间,车床操作工人正在使用的一张工作图已作废,而最新版图纸却放在他工具箱里.

    不符合ISO9001:2000 4.2.3 g)条款的要求

    9. 某工厂检测站的一台电流表,虽在校准期内,但发现已于三天前超差失准,对这三天来用此电表测试的结果,未作任何处理.

    不符合ISO9001:2000 7.6条款的要求

    ? ISO9001:2000 7.6条款要求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的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

    10. 某建筑公司在建筑一批宿舍楼时,在未解决屋顶漏水的情况下,仍报了峻工并向甲方移交。

    不符合ISO9001:2000 8.3条款的要求

    ? ISO9001:2000 8.3条款要求,应确保对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

    11. 某服装厂从事来料加工,在缝制一批灯芯绒夹克衫时,发现客户提供的这批采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很差,而这批料进厂时,工厂未作任何检查。 不符合ISO9001:2000 7.5.4条款的要求

    12.某胶鞋厂进货检验规程规定,进厂的每批橡胶必须抽样作理化检测,而一位老检验员认为无此必要,只凭观察橡胶表面就用粉笔定上合格或不合格。

    不符合ISO9001:2000 8.2.4条款的要求

    13.某厂为百货大楼制造一批文件柜,合同规定应由工厂送货到百货大楼,但一批成品检验合格的文件柜送到仓库时,有一半多的文件柜的油漆因在送货卡车上互相碰撞而导致油漆剥落,表面划伤和玻璃破裂。

    不符合ISO9001:2000 7.5.5条款的要求

    14 某厂与法国一家公司合作生产挖掘机,主要零部件从法国公司进口,该厂则制造部分零件,负责挖掘机的总装及成品试验,合格后交付给法国公司,由该公司向中国某工程供货。工厂负责对外联系的副厂长说,对法国进口的零部件,我们从不作任何检查,验证或检验,因为质量不好数量不足均由法方负责。

    不符合ISO9001:2000 7.5.4条款的要求

    15. 某电机厂制造线圈用的扁铜线来自A、B两家电线厂,进货后经过检验合格就放在一起,在退火后绕线圈时,有一部分铜线发生断裂,另一部分则不断,显然是两厂铜钱成份不同所致。但线圈车间无法分清现行退火工艺适合A厂的铜线还是B厂的铜线。

    不符合ISO9001:2000 7.5.3条款的要求

    16.某洗衣机厂接到一批国外订货,签约一个月后,国外顾客发来一份传真,要求在合同中增加一条要求,即电源插销不能用原形状,而要用当地国家的形状的插销.销售科接到此传真后,即修订了合同,但此事未及时通知设计、采购和控制部门,销售科在发货前才发现所有插销都采用了中国通用形状的产品,不得不临时返工更换。

    不符合ISO9001:2000 7.2.2条款的要求

    17.某电脑操作人员进行过培训,但不会利用某程序对数字进行处理,经常出差错。 不符合ISO9001:2000 6.2.1条款的要求

    18.某安装公司于1999年3月20门组织安装队到斯里兰卡偏远山区为某工程进行设备及电气安装,为期至少半年,临行前项目经理要求安装人员检查所有工具和测量仪器是否齐全,完好和有效。到工地后才发现几台一直要使用到峻工和关键仪器的校准有效期到1999年4月15日即期满。在当地计量单位无法进行校准,也借不到同类仪器,项目经理说,那只好让它们超期服役了。

    不符合ISO9001:2000 7.6 a)条款的要求

    19.某电器厂有一道绝缘处理工序,需对线圈进行预烘,浸渍两次绝缘漆,每次浸后还要烘干,对漆的调制也有要求,过程比较复杂,但工人均赁经验操作,无任何工艺文件,其结果是废品率很高。

    不符合ISO9001:2000 7.5.2条款的要求

    20. 电镀车间在进行零件镀锌时,技术员依据“电镀工艺规程”中镀锌部分,工人则依据“镀锌作业指导书”,二份均由工艺科编制,但对镀锌时的工艺参数不完全一致。

    不符合ISO9001:2000 7.1条款的要求

    篇二:对一个质量管理案例的分析

    对一个质量管理案例的分析

    ****案例

    某公司在业内一直是以技术领先和质量稳定而闻名于世。几年前考虑到中国市场的日益扩大和较低的工资成本等因素,遂于内地设厂。虽然这几年来产销量一直比预期的好,并且有很多产品返销国际市场,但一直困扰管理层的就是产品质量投拆一直居高不下,投拆量比本土生产时一般都高三、四倍,最高时达十多倍。

    管理层认为:各项管理理制度或作业规范与本土并无差异(比如都执行ISO16949)。是什么原因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经分析后认为,主要不同的方面有:

    1. 中方工人的学历相对较高,而且年轻;

    2. 中方人员的主动淘汰率较高,达本土工人的10倍或以上;

    3. 中方人员的工资水平是本土人员的1/5—1/10或更低;

    因为几年来产品质量一直未有显著的好转,管理层曾按有关人员包括顾问公司的建议进行了种种尝试,比好延长入职培训时间,制订更详尽和严厉的制度,大部份管理岗位换成本土人员等,均未如理想。

    现知阿里里面有很多精英,想请各位高手分析一下:质量无法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

    不知各位有否兴趣?

    (本案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的分析

    如果设计没有问题,那质量问题的根源,无非是人(员工).机(机模).物(物料).法(制度.工艺方法.操作规程等).环(境).测(量)这六个方面,要分析该公司的问题,首先要分析质量投诉的成因,而你的文章没有提供这方面的信息,造成无法分析下去。

    制度只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一个方面,但不是全部,相当部分的质量问题与技术有很大关系,如果技术问题不解决,制度再完善也无法阻挡质量问题的发生。

    这个技术,不单是指生产技术,还包括:

    一.员工的技术水平。

    邓禄普公司在天津和广东各有一个厂,甚麽都一样,但天津厂的质量比广东厂的高很多,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天津厂的员工都是来自当地国营企业的技术工人,而广东厂的员工都是来自农村的缺乏技术训练且流动性大的打工者。

    员工是企业的记忆体,不管工艺文件和操作规程写得多麽详细,也无法覆盖生产中的全部细节,细节是由员工掌握的,只有他们了解,要想知晓真正的原因,往往需要向员工请教。曾有一间美国的冲压工厂,某种零件产品几十年来从没有过投诉,突然有一天客户说这种零件无法装配得上,厂房很奇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发现:原来的操作工退休了,他曾发现冲压零件有一边毛刺比较大影响装配,向管理人员反映无结果,于是他随身带了一把小锉刀,发现毛刺大的边就锉一下,现在他退休了,新来的员工不清楚这一点,次品就大量出现了。

    中国员工尤其是非国有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大,目前是比较难解决的,原因有2个:

    (1)农村出来的员工,经常因家庭事务或追求更高薪水而离职,女工尤甚,对于他们来说,进城打工只是为赚钱而已,很难要求他们对企业和职业有甚麽归属感。

    (2)大学毕业的员工,不少人通过跳槽以增加薪资和经验见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要求中国员工和日本员工一样“以厂为家”长期做下去不太现实,只能采取各种措施把流失率控制在某个范围,在这个前提下,再思考如何消除人员流失对产品质量带来的影响。

    我曾参观过一家在华的日本企业,开始我很奇怪他们为何要推动自动化,同行的港台和大陆企业都是用手工或半自动的方法生产(大陆人工便宜嘛,设备投资也小得多),后来我明白了,他们是想通过自动化达至少人化,降低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为在影响质量的诸多原因中,人是最难控制的因素。

    二.质量控制技术

    日本彩电刚开始在美国设厂的时候,甚麽都和日本厂一样,但质量就是明显不如日本厂,日本方面查了很久,发现是公差控制的问题,日本厂对零部件公差的控制比美国厂要严格得多,虽然测量结果都合格,但从美国厂零部件尺寸的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标准差大于日本厂的,所以质量差也就顺理成章了。

    篇三:质量管理案例

    案例 1 某涂料厂生产丙烯酸系列内、外墙涂料,质检科长说他们的产品分别执行国家关于内、外墙涂料的两份通用标准。但是该厂涂料有十多个品种,各个品种的价格高低相差十余倍。其产品说明书声称各种指标参数都高于国家标准的规定。该厂提供了每年按国家标准规定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但没有说明是送哪个品种去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仅记录了按国标要求各项参数结论为“合格”,但没有提供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试验证据。质检科长说:“涂料检测站都是只按上述两份国家标准检测的。”审核员问: “你们没有针对不同的涂料制定企业标准吗?”质检科长“没有。”

    案例分析:由于该厂涂料品种有十余种,价格也相差十余倍,可见产品的性能肯定也有很大差别。而且该厂对外声称其产品性能高于国家标准,就应拿出高于国家标准的证据。对这些产品的型式试验就应该按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来做,因为国家标准不能覆盖这些产品的要求。企业应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并按企业标准要求进行型式试验。

    本案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规定的“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案例2:某公司新产品研制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负责,从研制到投产所有技术问题均由他一个人负责。 审核员想了解对产品工艺的有关规定,开发部经理说:“这些东西都在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脑子里,为了保密,只在个人的笔记本里有记录,没有整理成文件。”审核员要求索看笔记本,经理拿来一个项目的笔记本,审核员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的内容,多是平时做试验的记录,没有一定的格式。审核员问开发部经理:“你看得明白吗?’ 经理说“都是当事人自己记的,我一般不看他们的记录,一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自己负责” 审核员看到该公司多数的研制人员都是原来从研究所出来的,平均年龄大概50岁以上。审核员间:“这些笔记本以后上交吗?” 经理:“没有明确的规定”。审核员:“如果设计人员不在了怎么办?经理:“不知道,好多年来都是这么规定的,没考虑以后的事”。案例分析; 公司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为了保密可以将文件根据实际情况按密级分类保管.保管在个人手里,实际上很难确保对这些资料进行控制。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和“7.3设计和开发”的有关规定。

    质量管理案例 案例1某厂进货检验抽样规定;“进货物资10个单位以下进行100%检验,10个单位以上抽检10%,但最少检验数量不得少于10个.” 审核员间:“在抽检的数量中,最多允许有几个不合格,可以判断该批物资为合格批?”检验员回答“没有规定.”审核员又问: “这样如何判断进货的批量物资是否合格呢?”检验员说:“不知道。不过我们进货一般都是合格的,没出现过您说的情况.”案例1分析: 按百分比抽样检验的方法在许多企业中仍然存在,这样做不大科学.而且往往规定了抽样的百分比,而没规定出现不合格怎么办的处理规定、一般来讲应该优先采用国家对于抽样检验的有关标准(例如,《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 2828—1987))。如果自己制定方法,应该等效或严于国家标准。 在上面的例子中,例如可以规定:“进货物资10个单位以下进行100%检验,不允许出现不合格,否则判定该批物资为不合格.可责成全部退、换货;??”本案违反了标准“8.1总则”的“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的规定.

    案例2:在表面处理车间合金铬酸阳极化槽旁,墙上挂着的工艺表明处理用液分析周期是半个月。 审核员在车间检验室查阅化验记录时,看到在合金铬酸阳极化工艺说明书中,规定了该槽液分析是10天一次,审核员让陪同人员看了一下这个规定,接着查阅到大多数化验单都是十天化验一次,可是12月只有一张化验单,三月份三张化验单化验日期是3月3日、3月5日、3月10日,而且三次都是结论不合格,涉及到处理的357件零件,审核员问:“这些不合格件的处置记录在哪里?”车间主任说:“在化验结果出来前,零件已转走,不过现在我们对这个槽子已经停用.”案例2分析: 在车间墙上挂上的工艺规定“分析周期是半个月”;而检验室的工艺说明书中规定是“10天一次”。这两份文件矛盾,说明在文件审批时负责人没有尽到审批文件适宜性的责任,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检验员的化验周期也没有按工艺说明书的执行,说明是检验的有章不循。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

    检验员没有提供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化验结果出来前零件已经转走。违反了标准“8.3不合格品的控制”的“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的规定。

    案例3在电机厂一车间工人正在对定子进行浸漆烘干。审核员问“对热态绝缘电阻是否测试?”车间主任说:“我们对产品进行100%的热态绝缘电阻测试。”审核员查看了检验记录,发现记录中绝缘电

    阻的测试值有的为5兆欧,有的为100兆欧,数值比较分散.审核员要求再看检验规程,上面写着“动态绝缘电阻应72兆欧。”审核员问车间主任“那么检验记录上的5兆欧的产品算合格吗?” 主任回答:“当然合格,因为动态绝缘电阻只要大于2兆欧都算合格。” 审核员间:“那么检验规程上怎么写72兆欧呢?” 车间主任看了一下说“大概是打字员把>2兆欧写成了72兆欧吧。’边说边用圆珠笔随手把规程中的72兆改成了>2兆欧。 该检验规程的封面上有经总工程师批准的签字和批准日期,并盖有受控印章。案例3分析: 检验规程把>2兆欧写成了72兆欧,这是原则错误、但是总工程师在审批文件时却没有发现,可见这是审批负责人的失误,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车间主任用圆珠笔随手把规程中的 72兆改成了>2 兆欧,这种做法也不对,因为文件是“受控”文件,其更改应经过正规的审批手续。违反了标准上述条款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案例4在质管部11月5日公司质量例会记录上,审核员找到记录有“一车间装配组连续出现两次装配错误,”审核员要求查看相应的处理结果。质管部长出示了11月5日会后开出的《纠正措施处理单》上面在“纠正措施”栏内只填写了“对该组组长进行了罚款处理。”案例4分析: 这种情况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常出现.很多企业的领导往往把罚款作为纠正措施,这是不对的.应该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 本案违反了标准“8.5.2纠正措施”的“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的规定.

    案例5企业经技术监督局备案的《产品标准》规定A产品的吸光度值为0.4以下,但是为了严格控制质量,企业还编制了《内控标准》,它规定吸光度值为 0.04。 审核员问检验室主任:“如果产品的吸光度实测值为 0.1,产品是否是合格品呢?”检验室主任回答“当然是合格品,因为我们的产品是按企业标准的规定值出厂的。”审核员又问“如果产品指标低于内控标准的要求,你们还采取什么纠正措施吗?”检验室主任:“不用采取措施。 审核员:“那么内控标准有什么用呢?” 检验室主任:“为了严格控制质量呗。” 案例5分析: 如果企业对外宣称产品按企业标准出厂的,上述吸光度值为0.l的产品为合格品、但是如果按照内控标准要求,这就属于不合格品。内控标准严于企业标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用内控标准来控制产品质量,就应对吸光度值大于内控指标的产品,进行返工以达到内控标准要求,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内控标准的本意。按照内控标准的要求,本案违反了标准“8.3不合格品控制”的要求。

    案例:三洋制冷用优势质量成本管理

    在实施质量成本方法后,品质部把上述表格合并为《工序质量反馈处理单》一张表格,并重新规划了流程:

    首先由制造人员填写“质量问题”以上的栏目,经部长确认后,交由品保人员填写“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栏目,并进行质量责任判定,提出处理意见,交给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签字,根据不同的处理意见,进行相应的流程处理:

    1、处理意见为索赔时,生产人员直接持本单据财务联、仓库联到仓库重新换货,无需再开领料单。工时处理分两种情况:一、如果没有进行生产,换料后生产按照正常生产填写工时。二、如果已进行生产,换料后按照返工的工时处理流程进行。送回仓库的物品按《索赔物品管理规定》执行处理。

    2、处理意见为返工、报废、改为它用时,由品质人员下达派工单号码,制造部根据派工单号码重新开具出库单,把派工单号码作为新的产品编号,到财务部签字后,到库房领料,并在重新生产或者返工作业完成后,由操作者填写处理记录,检查者填写检查结果,经品保确认后,到库房领料,并在重新生产或者返工作业完成后,由操作者填写处理记录,检查者填写检查结果,经品保确认后,由生产人员将本单据与生产工时记录单、停工工时记录单一同交给品保。品保人员将本单据财务联及相关工时记录单等直接转给财务,同时根据本单据作好日常台帐登录,定期以O/A方式发送财务部。

    在实施一段时间比较成熟后,把业务流程程序化,把相关内容纳入到ISO9001体系中,对文件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独立的质量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毫无意义。质量成本只有显示出特定领域方面的财务投入情况,并且要明确成本改进的机会,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财务部在对一段时间内发生的质量成本进行了汇总统计后,由品质部组织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分析,对损失金额较大的项目优先解决,拟定对策并推动实施,并进行检查和考核。如此经过多次循环,使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也使降成本工作的困局得到突破。

    通过上述改善,不仅使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的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下去,而且使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更重要的是,是企业的降成本工作得到贯彻实施,使企业在具有原来的差异化战略优势的同时,在成本上接近了主要竞争对手,为企业在竞争天平上投下了一颗重重的砝码,使企业获得了竞争优势。


    质量管理案例》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28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tqm全面质量管理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