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良好的行为习惯
  • 良好的行为习惯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良好的行为习惯
  • 篇一: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使人能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一生的根基和资本。叶圣陶有一句话: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培根也告诉我们“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要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分好习惯与坏习惯。不是所有的行为习惯都是好的,它有良莠之分,因此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分清好坏,慎重选择。要知道勤奋学习是好习惯,知恩图报是好习惯,遵纪守法是好习惯,等等。而凡事拖拖拉拉是坏习惯,偷鸡摸狗是坏习惯,好吃懒做是坏习惯,没有习惯的习惯是坏习惯,妨害他人的习惯是坏习惯,好习惯越多越好。

    2.注重细节,自我约束。说话、走路、吃饭、吐痰等生活细节,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如果不注意,一旦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会损害自己,影响他人,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声望。“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

    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韩国一个公共场所,专门用中文贴“不随地吐痰”,意大利比萨斜塔用中文写“不要随地吐痰”,美国在厕所里用中文写出“便后请冲水”,法国社论:中国不要把痰吐到全球。形象往往通过人的行为习惯体现出来,一个吐痰的细节,就因为我们养成了随地吐的行为习惯,让我们在世人面前丢尽颜面,蒙受羞辱。

    3.持之以恒。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它是后天积累、慢慢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吸烟是个坏习惯,许多人也知道,也试着戒过,但中国烟民的数量仍很惊人,为什么?习惯养成了,改起来不容易,需要恒心,需要毅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的主宰,要拥有它,绝对不能少了“恒”字。

    4.多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以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为镜子,时时照自己,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5.不断完善,追求完美。好的习惯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是在不断积累中趋于完善的,正如有人所言:三天改变观念,三个月改变习惯,三年改变命运。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完善的过程。在这里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大桥小学人都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篇二: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希望,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每位教师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但是,是不是现实中的孩子都如我们所想,答案是否定的,有部分孩子没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在家里让家长头疼,在学校里让教师操碎了心。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当前中学生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1、外表上改革开放了三十多年,国家富裕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部分学生的艰苦朴素观念淡薄,聚在一起比吃、比穿、比阔成了他们的共同话题,盲目的追求高消费、高享受。衣着怪异,佩戴首饰,染着彩发涂着指甲,就这部分影响着全体。有一个同学给耳朵上打一个洞,就有另一个同学比着打两个洞,接着还有第三个同学给一个耳朵上打三个洞,这些同学把艰苦、朴素、勤俭等中华传统美德置于脑后,他们只注重自己的外表而内心空虚。

    2、礼仪上部分学生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无视文明礼仪,可以说有才无德,还有一些同学可以说无才也无德,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吹口哨、起哄、喝倒彩等;他们随手乱丢垃圾,哪怕垃圾桶就在身边也不会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随地吐痰,甚至随手将剩饭倒到饭桌上;这些同学常常在公共场合追逐撵打,甚至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大动干戈;有时他们还会在公共场合讲别人的隐私羞辱他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3、行为上思想决定行为,思想不纯的一些同学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公共意识,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没有责任心,他们在教室内称王称霸,拉帮结派,不参加班级的劳动,让其他同学给自己服务,好像自己就是班级的老大。殊不知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越走越偏。在学校,他们耗去了教师的大部分精力,在家了,家长跟在他们后面替他们收拾烂摊子。

    第二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越来越强,许多事情他都应该信任他自己的行动去应付,因为他不能永远受人监护;只有给他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和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确实形成了习惯,会是不中用的。”习惯一经养成,就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不需意志努力,不需外界压力,不需别人提醒、督促,也就是习惯成自然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教育或兴趣的激发,是可以培养的。习惯的培养主要靠训练。只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就可以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有两种表现:一种道德行为是不稳定的,有条件的;另一种道德行为,或是良好的,或是不良的,但它是一种无条件的、自动的、带感情色彩的行为。前一种未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后一种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的境界;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会给改造不良品德的工作带来困难。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者不仅常常有必要使一些习惯牢固地扎下根来,而且也常常有必要去根除一些已经形成的习惯。后者比前者更困难,因此,它需要更加周密地思考,也需要更大的耐心。”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

    学生成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而且对他们一生的生活、工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

    1、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孩子的发展,家长要舍弃好多不好的习惯,在孩子面前不吸烟、少喝酒、少吵架,做到爱家、爱孩子,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但是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或二个孩子,家长都比较疼爱甚至溺爱自己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意识的错误教育,比如:给孩子最好的吃、穿,让孩子抛弃了朴素;对孩子期望过高, 经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给孩子增加了虚荣心或是孩子丧失了上进心;攀比严重,常拿别人孩子的优秀之处来对比自己的孩子;包办现象,除了学习,孩子任何家务也不做------这些错误教育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非常不利,导致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孩子不是主动去做某些事,而是被动的为了家长的期望而不得不做。

    2、学校学校的学生来自各种家庭,他们的生活习惯不一致,接收到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样。我们知道孩子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我们还知道好习惯形成的比较慢且坚持着更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时的孩子如果教师或家长引导的出现失误,孩子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再去纠正它们的不良习惯会花费很多时间。

    3、网络前几天,许建国专家来偃师讲学,说网瘾少年不能救药,家长同志,你别着急,你更别骂,我们的孩子爱好上网但还没有达到网瘾这一步。在这个信息时代,孩子离不开网络,像今年,洛阳地区中招成绩计算机占15分,但是,我们孩子的手指在键盘或者手机上如飞行走,看了不该看的内容,更成了“低头族”、 “痴狂组”。

    第四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事情,其间还要和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作斗争,因此在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应坚持渐进性、持久性和严格性。中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通过一系列的模仿、无数次的重复、有意识的练习及与坏习惯作斗争等过程和教育过程形成与培养起来的。叶圣陶说:“??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到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

    1.诱发动机

    积极性是学习诸因素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能动因素。积极性的源泉是需要。当需要的强度达到某种水平,它就成为愿望。在一定的诱因条件下,即需要和适应的客体出现时,愿望变成了动机,在提出和行动相适应的目标的情况下,动机才唤起人们的行动。一般说来,有了明确的动机,行为就有了动力和方向,就能自觉地主动去做。

    要诱发学生的动机,就必须使学生明确培养行为习惯的目的,认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实现远大理想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动员报告、个别交谈、先进模范事迹的宣传、竞赛活动的开展等方法对学生加强教育,使之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从而产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欲望。

    2.激发兴趣

    兴趣是行为的自觉性的起点,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不能自已。”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形式可分为三种:直觉的情绪体验、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和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感的发展既决定于外界刺激强度,又决定于主观状态。实践证明,兴趣是行为自觉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兴趣来辅助和支撑。

    (1)优化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教育科学早已证实。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创设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环境。 中学生道德意志的控制能力一般受到集体影响和个体差异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提高自觉纪律性、发展道德意识与自我意识的重要条件。在正确的教育下,集体成员能获得良好的集体性陶冶、相互制约。因此,加强班集体建设,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

    (2)积极开展集体活动。中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喜欢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能够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行为需要和行为兴趣,使学生的道德观念在集体的影响下发展变化。

    (3)捕捉成功点。成功是兴趣的支柱。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就能增强信心,就会兴致勃勃、干劲十足。

    (4)坚持激励因素的主导作用

    适当的表扬或鼓励,可以培养学生的行为动机。要建立评比制度,经常督促检查,及时总结,表扬先进,奖励模范。建立“三好学生”评奖制度,经过层层评比,选出优秀的学生,学校给予奖励。这样做,对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激励,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教育作用。

    3.培养意志

    习惯是一种随意动作,即人们在实践中学会的、有一定目的的动作。而意志行动正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构成的。意志调节人们的行为。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意志的培养和锻炼。

    (1)严格要求。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学生有必要通过规章制度、批评教育、组织舆论等方法进行硬性要求,常抓不懈,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不随便找理由原谅自己而随随便便。这样从每件小事做起,长期坚持,逐渐养成习惯。

    (2)经常督促检查。认真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经常督促检查,进行科学的评估,该表扬的要表扬,该批评的要批评,及时适度,兑现奖惩。教育学生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经常和周围的同学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养成习惯。

    (3)开展学伟人活动。积极开展“学伟人,做健全的现代人”的活动。要求学生以伟人的事迹作借鉴,并以他们的箴言、格言作为座右铭来督促自己,养成习惯。

    四、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因素对于成才有着重大作用,过去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调控自我和评价自我,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但它一旦形成,就积极地反过来发生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它的作用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终,它在人的成才的各种因素中,成

    为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于这一理论的理解,我们应清晰的认识到,我们应结合初中生心理特点,注重对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不断创造德育情境,让学生针对具体行为习惯问题,通过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希望在他们身上。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中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要尽一切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师应养成良好的习惯

    “身教重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教师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就会产生一股潜移默化的巨大教育力量。“正人先正己”。教师应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中成为学生的表率,名副其实地为人师表,用模范的行为、良好的习惯表现影响、教育学生。

    山化五中关于班级教室、寝室文化、环境整改活动方案

    为了提高学校教室、寝室的品味,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本周各班利用一周时间做好教室、寝室的文化、生活环境整改工作,下周学校统一组织12位班主任、3位校委会成员、5位学生代表逐班逐寝检查,给出分数,评出各级优秀一名,给予奖励,各级最后一名,写出整改方案上交校委会,继续整改。

    1、教室环境卫生

    教室内桌、凳摆放整齐,地面无纸屑、塑料袋等垃圾;

    墙壁、墙角无蜘蛛网;

    门、窗、玻璃等干净,无损坏;

    图书角内图书摆放整齐,有借阅记录;

    体育活动器材摆放整齐;

    洒水壶、饮水机表面干净,摆放有序;

    教室内无卫生洁具,但能做好室内卫生保持,培养好学生的卫生保持习惯。

    2、教室文化建设

    班级誓词明显;

    请假条、点名册、班务日志、辅导纪录等有记录,挂、放有位置; 课程表、班级标语、奖状、伟人像等张贴整齐,无残损现象;

    班级板报、板面、专栏等归类整齐,无损缺现象;

    荣誉榜、成长台等内容及时更新,照片、照片说明、评价等整齐。

    3、人文教室

    学生面貌向上,思想活泼,室内有共性的文化氛围,亦可有自己的励志格言等,学生无奇装怪服,无怪发、彩发、卷发,无佩戴首饰,教室内无手机、扑克等。

    4、做好班级的财产管理

    5、寝室卫生、文化管理

    教育学生遵守寝室纪律,做好寝室卫生,做到在寝室内无大声喧哗,被褥叠放整齐,洗漱用品、鞋等摆放整齐,寝室内无垃圾,及时关灯、关水龙头,注意用电,不在灯上、墙壁上乱贴、乱挂东西,寝室内进行文化建设要经过寝室管理教师同意。

    篇三: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当今的学校教育要想给学生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学生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保证儿童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良好习惯主要指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奠定了性格发展的基础,性格又不断地强化着习惯。这种习惯与性格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不但会逐步形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其一生的命运。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个人的命运几乎无法摆脱它的控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山难移,性难改”。

    儿童时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好训练,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尊重学生的环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龄儿童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随着小学儿童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发展,他们与父母、教师的关系开始从依赖趋向独立,不再完全信服成人的权威,而是逐渐表现出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与此同时,平等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尊重学生是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第一步,要尊重学生就要客观地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兴趣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我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儿童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让儿童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应该尊重别人”;教育儿童关心他人,使儿童逐渐认识到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性。儿童对待他人的态度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因而在教育过程中,我不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也不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塑造每个学生。我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不论待人接物处理问题,还是日常的言行举动都注意检点。

    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学生一切良好习惯的养成,完全靠老师、父母的榜样的力量,特别是日常生活学习中,老师、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以榜样示范教导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教师以身作则。以身作则胜于口头训诲,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率先垂范,就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2、学生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可望又可及,教师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我在平时注意发现并赞赏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班队会中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作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达到示范目的。在评比“班级之星”时,让学生陈述自己和同学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发现并看到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同时意识到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使他们有目标、有动力可以不断进步。

    3、名人示范。名人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人故事的课文,如《梅兰芳学艺》、《这个规矩不能有》、《闻鸡起舞》等,能让学生通过课文了解许多名人的故事,学习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激励和教育学生,让他们以名人为榜样,发现差

    距,明确奋斗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学生身边的榜样则更是具有直接的感染力。教师的道德行为示范具有比语言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常常以他们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良好的示范能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

    三、循序渐进,注重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惯的培养也如此,正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逐步形成。如刚入学时,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等。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出现进程受挫的情况,如有的学生一直原地踏步,进步甚微,有的学生有点进步后又有些回头的迹象,但教师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天、一点点的进步,不断进行鼓励,不可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这样才能最终养成良德的习惯。

    四、家校合作,深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利用每天两次送孩子放学的时机,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五、从小事抓起,从身边做起

    古人云:“毋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量平常小事中的行为,加以严格训练。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教育学生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日积月累,就可小中见大。“不积洼步,无以至千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应建立于平时生活中的每一小事,每一小节之中。一种好习惯,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毅力,一种品格,一种修养。良好的习惯是学生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我们教师应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要从小抓起,持之以恒。

    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和激励

    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过程中要恰当地进行表扬和激励,这对好习惯的形成和形成良好风气具有重要作用。而班级、学校、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就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实践证明,表扬激励道德行为比抓住缺点以及批评效果要好得多。但当学生违反了公德,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如其分地批评或惩罚。它可以起到规劝后烧法生活不发生不道德行为的作用。

    七、强化学生管理,重视行为约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做后盾。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

    着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八、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辩证唯物的观点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人的成长

    和进步,主要在于自己的运动,在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所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必要的,是可行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心灵是为着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其次,需要班主任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能力。通过自我反省,认识得到提高,良好行为习惯得以养成。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25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行为习惯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