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雨巷》读书笔记
  • 《雨巷》读书笔记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雨巷》读书笔记
  • 篇一:雨巷讲稿

    《雨巷》教案

    实习 李鸿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创作及新诗的相关知识。

    2.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疏通字词,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创作及新诗的相关知识。

    2.激发鼓励,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本诗出现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能准确分析诗中所蕴含的迷惘感伤而又期待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五四运动以来,许多诗人开始用白话写诗,想要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涌现出众多的诗歌派别。(如新月派、象征派、朦胧派、新感觉派等。)戴望舒的诗继承和发展了后期新月派与20世纪20年代末象征诗派的诗风,开启了“现代派”的时代,故称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重复一遍,等待大家做笔记)(2分钟)

    戴望舒将《雨巷》投到《小说月报》杂志,时任《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二、课前读书,理清大意

    要求:声音洪亮、有感情、读出节奏。

    作用:第一次读课文,梳理字词。

    三、字词识记,强化双基

    1.撑(chēng)着

    2.彷(páng )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妨(fán):妨碍。

    3.寂寥(liáo):寂静、空旷,多用于书面语,多形容环境气氛。 4.凄(qī)清

    5.巷(hàng )道:一般指地下采矿时,为采矿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动力供应等而掘进的通道。多音字。Xiàng,雨巷。

    6.彳亍(chì chù )走走停停的样子。

    7.惆怅(chóu chàng)

    8.凄婉( qī wǎn )惋(wǎn)惜。

    9.颓圮(tuí pǐ ) 坍塌、破败。 杞(qǐ):杞人忧天

    10.迷茫(máng)

    四、聆听朗诵,体味诗歌

    在聆听朗读录音的时候,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 本诗叙述了怎样的一件事情?

    (找同学来回答)

    (1) “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2-6)“我”遇见丁香姑娘。

    (2)姑娘出现,概括姑娘的特点。

    (3)姑娘在寂寥的雨巷彷徨。

    (4)姑娘走近,目光特点。

    (5)姑娘飘过,渐行渐远。

    (6)姑娘消失。

    (7) “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

    2.本诗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先由同学自由回答,然后点评归纳。

    这个问题先不忙回答,意境是由一个个的意象连缀而成,欲成一意境,先找出本诗出现的意象。

    (1)油纸伞

    这是一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2)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雨巷:这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产生伤感。而小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更让人感到幽深、寂静。

    (3)篱墙

    这是一条空巷,而且残破。有“颓圮的篱墙”。这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篱墙”阻碍新思想、新文化前进发展的事物,有种压抑、阴暗的感觉。

    迷蒙的细雨笼罩着狭窄破旧的小巷,再加上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颓圮的篱墙,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冷漠、凄清、又惆怅。

    (4)丁香花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丁香”这个意象显然可以从大量古典诗词中找到来历,同时它象征了诗人心中的理想。

    不知道大家是否见过丁香?丁香这种植物,花色常见为紫色,外形单薄细弱,在古典诗词中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我们看一下课后题第四题。

    代赠(唐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赏析:李商隐的《代赠》用拟人的手法,以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

    浣溪沙(南唐 李璟(李煜的父亲))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赏析:李璟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

    点绛唇 素香丁香(宋 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赏析: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 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

    戴望舒笔下的丁香象征了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是这种理想即如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5)哀曲

    明显给人凄婉、悲伤的感觉。小巷哀曲,悲凉意境更深。

    (6)姑娘

    (1)“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求理想。

    (2)如果诗中的“我”是一位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这位“姑娘”正是他追求的佳人。有人曾考证这位姑娘是诗人好友著名作家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

    (3)在那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反映。(讲完主旨再讲。)

    3.诗歌表现了什么主旨?

    给出写作时间,1927年,不点背景。

    《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通过写“我”在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中,孤独地彳亍,希望找到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全诗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与追求,也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失望和痛苦的情绪。

    创作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时期,(白色恐怖指反动统治者大规模逮捕﹑屠杀革命人民﹐破坏革命组织﹐残酷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恐怖行为。)戴望舒因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心情的表现,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为什么说《雨巷》“为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原因:在艺术上,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

    (1)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2)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3、6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

    (3)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

    这首诗在音节上有了新诗以来很大的突破,充满了音乐美,所以叶圣陶这样说。举例说明:

    (1)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

    (2)郭沫若的《女神》。

    篇二: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你好,文化

    ——读《文化苦旅》有感 匆匆地读过一遍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心里不免有些沉重。这书里写的,有历史上的匆匆过客,有漂泊一生的落魄文人,有淳朴善良但又愚昧无知地剥夺美的人。读过《道士塔》,唤起自己对王道士的愤怒,更唤起自己对旧中国愚昧、落后的恨。读过《阳关雪》,想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美妙诗句;读过《江南小镇》,江南水乡的柔美,如周庄、乌镇,萦绕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琢磨的文章,对于我来说,与其去批判不如去欣赏,我想欣赏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留给我们读者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文化省思的自由空间。下面我想就其中几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道士塔》是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却让人内心不免有些纠结和沉重。像文中写到的那样:“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从国外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①读完这段文字,尚还激不起我内心的愤慨和痛恨之情,然而平实的文字中间却让我读出满满的无奈与遗憾。这是一个历史悲剧,一段沉重的文化史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更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①选自《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之《道士塔》第1--2页

    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王圆箓,是道士,也是落后的农民阶级。因为无知,他自作聪明地将窟中的珍贵壁画粉刷,代之以灵官塑像;因为无知,他将窟中无价的国宝向西方冒险家们换回历历可数的银元;因为无知,祖国的瑰宝就这样被不等价地交换掉,进而逐渐流失!“我不禁又叹息了,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怎么办呢?……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② 或许有人说余秋雨先生的文字不免有些浮夸,然而他的感慨正吐露了他面对这段不能挽回的历史的悔恨与痛心!他感叹,即使能也将拦住马车或许也难以保存,与其这样不如存放于英国博物馆之中!这是多么悲哀又却是那段血淋淋的屈辱史的写照啊!历史没有假设,我们能做的是谨记,谨记历史的痛;是担当,担当起历史的责任!

    “我好恨!”这是《道士塔》给我最大的触动。我原本以为《文化苦旅》全是这样沉重的笔调。忽然之间,《江南小镇》映入我眼帘。这篇散文应该算是全书中篇幅较长的了。由于此前同闺蜜游过杭州,看过乌镇,而如今自己留在南京,我对江南或许是不一样的吧。“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美的石桥…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③像是一幅缓缓摊开的唯美的画卷,刻画着生活的每一处细节,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惬意的气息。这都是都市喧嚣所寻觅不到的安逸。看到余秋雨先生笔下的乌镇回忆起自己去乌镇的经历,对乌镇的怀念,来自长长的青石板路,来自民宿客栈老板的热情招待。②

    ③选自《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之《道士塔》第7页 选自《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之《道士塔》第99页

    只可惜,我们恰好选在最热的时候来到了乌镇,但却阻止不了我们对江南水乡的向往。进入西栅,已是傍晚,伴着夕阳,乌镇显得格外宁静安逸。走在“雨巷”中的青石板上,就想去寻几把油纸伞,呵呵,几个伙伴就这样漫步在乌镇的各条小巷中,拍拍照,买买小礼物,尝尝江南小吃……乌镇之行,让我重新认识了江南。如同余秋雨先生所说,江南的小镇没有雀桥、乌衣巷的沧桑感,仅有的是那一份淡泊。它默默滋养着这一方土地,养活一方百姓。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哲学,不禁让人去探寻,让人向往。

    我想《文化苦旅》苦的不是这场旅行,而是历史的沧桑,文化的厚重。这是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可惜,还没能好好品味这本书,往后有时间,定会再捧起《文化苦旅》徜徉在文化中!走进余秋雨,走进文化苦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101310118 石若涵

    篇三:雨巷

    《雨巷》课堂实录

    教师:我们前天预习了《雨巷》这首诗,下面我们一起回想一下,前天下午那节预习课我们都做了什么。我们朗读了诗歌,还做了什么?

    生(齐答):读“导学案”。

    教师:那我要考考大家了,请合上课本。这一个单元的话题是什么?

    (生多数楞了,一男生喊出:“美的真谛!”)

    教师:没想到老师会问这个问题吧?我们用了一节课来预习,同学们把课文预习得很透彻了,但是很好有人去注意单元的话题。我们读一本书,要先着眼于大处,注意纲目。纲举才能目张,上课前老师提醒大家这个读书方法,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教师:单元话题知道了,我们这节课想做什么事情大概也能明确了吧?探寻美的真谛。好,上课!

    (班长:起立!)(师生互相问好,上课铃响起)

    教师:(背景音乐起)暮春时节,披着江南烟雨,漫步在悠长、悠长的小巷,一切都安静了下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你的耳边只有花针般的丝雨摩挲青石板的声响,甚至,连这点声音都若有若无。这时,你的心底会涌起什么样的思绪?撑一柄古旧的油纸伞,化为素衣瘦身的江南才子,让我们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寻一寻那首歌,与诗人的内心相应和。请同学们看学习目标。

    (幻灯学习目标展示:1.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味诗人感情;2.诵读诗歌,探讨本诗营造氛围的手法;3.学习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的忧苦哀愁。)(板书:倾听心曲)

    教师:诗歌多以意象来传达情感,比方说“梅花”一般象征着?

    生:高洁

    生:冷傲

    教师:月亮一般象征着?

    生:思乡

    教师:而《雨巷》这首诗歌重点写了一个意象——丁香。

    (幻灯:望舒的心曲一)(丁香花图片)

    教师:丁香,又名紫丁香。花紫色或白色,形状像结。有淡雅细沉的香气。高洁,冷艳,又十分容易凋谢。大家看大屏幕,齐读这两句诗词。

    (幻灯:望舒的心曲二)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摊破浣溪沙》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毛文锡《更漏子》 (生齐读)

    教师:哦,我们知道了,丁香的意象在诗文中大多代表着一种?

    生:忧愁。

    教师:因为它美丽、高雅却十分容易凋谢。有的美,容易破碎,也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眼中它显得更美。像这样的事物大家能联想到哪些?

    (生议论)

    生:彩虹

    教师:不错

    生:昙花

    教师:哦,昙花一现,对吧?

    生:流星、烟花

    教师:还有你早晨起来刚告别的那个美梦

    (生笑)

    教师:这样一个美丽忧愁的姑娘,梦一样的,撑一柄旧式的油纸伞,出现在江南的雨巷??同学们到过江南的小巷吗?

    生:没有。

    教师:让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去体味一下吧。(请同学读“导学案”上江南小巷的文字) 生(声情并茂地):这是我生平所见的最动人的小巷,一条条纵横交错,像埋在衰老肌肤下的血管,深嵌在高高山墙和翘起的屋檐下,演绎一股苍凉之气。很少有阳光直射进巷子里,被摩挲得溜光的青黑石径终年湿漉漉的,似抹了一层油,斑斑苔藓从砖缝中冒出,在巷壁上抹上一层暗绿。

    教师:细雨,如幕,笼住了这长长窄窄、窄窄长长的石巷。驳落的檐头,刻进了多少的历史沧桑?濡湿的青石板路,如蛇一般,如蛇一般地蜿蜒向前,在尽头等待的是望穿秋水的欣喜,还是冷彻骨髓的幻灭?漫步这样幽深蜿蜒的小巷,我多么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在这里象征着什么?

    生:美好的理想

    生:希望

    教师:很好,大家带着这种感觉自由朗读诗歌。读诗要从意象入手去感受作者的感情,倾听诗人的心曲。大家在读的时候好好酝酿一下感情,等会儿请同学起来配乐朗诵。 (生自由朗读,3-4分钟)

    教师:听到望舒的心曲了吗?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戴望舒是一位男士,我们先找一位男生读,好吗?

    (学生推荐一生读,教师放配乐)

    教师:恩,有那么一点味道。谁来点评一下?这个任务先交给身边的同学吧,旁边那位男同学。

    生:我觉得他读得感情很好,表现了诗歌的那种忧愁的感情。

    教师:恩,持的是基本肯定的态度。还有谁来说?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能和背景音乐合拍。

    (生笑,听课教师笑)

    教师:和音乐合拍,这都听出来了。有提意见的吗?好,前面的女同学。

    生:我觉得,他读得还是有点快了,这首诗歌的忧伤基调,读起来应该缓慢一些。 教师:哦,她提了这个意见,大家觉得同意吗?

    生:同意。

    教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教师:有一个地方要注意,“远了,远了”作者在此处通过反复的修辞,强化了与女郎交错而过的惆怅,读的时候应该如何表现?女郎渐行渐远——远了,远了,是这种感觉吧? 生:是!

    教师:我起个头,重新读一下这个段落。

    (生齐读)

    教师:大家读到这个程度,基本上能够和望舒的心曲合拍了。我们随机采访一下,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觉?有什么要说的?

    生:我觉得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身临其境。

    生:那种缥缈的感觉,很美。

    教师:全诗没有十分华丽的词藻,我们读起来却感到被一种力量深深地抓住了,诗人营造了

    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那么,这首诗是怎么营造这种氛围的呢?相信大家已经有很多话要说了,我们先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分组讨论,大约5分钟,教师板书“忧伤可以这样美丽”后,参与到某一两个小组一起讨论)

    教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感觉诗歌有一种朦胧的美,说不出的感觉。

    教师:哦,朦胧,这个词很准确。(板书:朦胧),你说一说,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那种意境,似乎明朗又似乎不明确。

    教师:意境是意象组成的。丁香姑娘是最主要的意象。

    生:丁香姑娘到底是什么样,不明确。

    教师:我们能够看到她丁香一样的颜色,闻到她一样的芬芳,感受到她丁香一样的忧愁。但是她到底是什么样的相貌,不知道,对吗?被油纸伞遮盖住了。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画一幅画,太具体了,一看就知道这画的是什么山什么河,名字都喊出来了,那就不是艺术品了。我们学过《琵琶行》里面那句诗,怎么说来着?

    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教师:对,朦胧美就是这样的感觉,能够激发你的?

    生:联想

    生:幻想(众人笑)

    生:(结结巴巴,手和腿都在颤抖)我觉得作者通过油纸伞这个,这个——

    教师:你好像有点??

    生:对,我有点紧张。

    教师:别紧张

    生:油纸伞遮着丁香姑娘,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教师:看来你平时不经常起来回答问题,今天在这么一个场合,听课老师这么多,你能够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面向其他同学)这也是在挑战自我了,大家说,对吗?

    生:对!(鼓掌)

    教师:联想、想象。很好。哪个小组继续补充?

    生:我觉得丁香姑娘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很美。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塑造的意象却这么美。

    教师:哦,象征意义。(板书)在黑暗的时代,象征着美好。

    生:我觉得,诗歌很有节奏感。一下一下的,那种节奏。

    教师:(笑)一下一下的?

    生:悠长、悠长,还有远了,远了。

    教师:术语表达,这是什么修辞?

    生:叠词。

    教师:我们可以修改一下把叠词去掉,“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看一下与原诗相比效果如何。“撑着油纸伞——”预备——读!

    (生齐读)

    教师:怎么样?什么感觉?不美了对吧?

    生:那种忧伤感弱了。

    教师:叠词有什么作用?

    生:强调感情。

    教师:很好。“丁香一样的??”三个句子构成复沓句式,我们变成“丁香一样的颜色、芬

    芳和忧愁”与原诗比较效果如何?“她是有——”预备——读!

    (生齐读)

    教师:王力先生说,同一音节在不同位置上的回环往复,就构成了音乐美。体会到了吗?继续发言,各抒己见。

    生:我觉得这首诗刚柔相济,那种忧伤显得很平静。

    教师:刚柔相济,哪里能够看出来“刚”?

    生:在那种时代背景下,作者展示出来的却是这么美的东西,内心含有希望。

    教师:一首惆怅的诗歌,说成“刚柔相济”,其实他说得很有道理。有一个地方,对高一的同学来说太深了,那我就说出来。大家看这首诗歌压的什么韵?

    生:ang韵。韵脚找一找,我们一起来说。

    生:巷、娘、香、怅??

    教师:好,我们就找前两段。ang这个韵,大家看,你读的时候嘴巴是张开的。这是一个适合表现壮美、赞颂的韵。我们晚会上朗诵,要赞美祖国,我们经常用“光芒、万丈”。而这首诗用响亮的韵,表现忧伤的内容,就给诗抹上了一丝亮色。

    (生小声议论)

    教师:我们还是改一下诗。把ang换成u,“姑娘”,换成“少女”。“雨巷的上空飘着细雨,我希望逢着一个,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少女”。

    (生笑)

    教师:大家笑了,感觉不太舒服了是吧?李清照的《声声慢》我们没有学过,第一句也知道。寻寻觅觅——

    生: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教师:怎么样?太惨了吧?

    (生笑)

    教师:忧伤美的魅力不在于撕裂伤口一样的沉痛,让人无法忍受。而正像普希金说的那样,是一种具有“暖色调”的“明亮的哀愁”。

    (板书:哀而不伤)

    教师:我们讨论到现在,看黑板,我们给我们的成果小结一下吧。这个,朦胧美、象征意义,指的是?

    生:意象

    生:意境

    教师:对,意象美或者意境美(板书)

    教师:叠词、反复句式,这个一口就喊出来啦

    生:音乐美

    生:韵律美

    教师:都可以。(板书)

    教师:哀而不伤,是忧伤美的较高层次。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素养。通过《雨巷》,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个美丽忧伤的丁香姑娘,更看到了美丽的诗人——戴望舒。香港作家亦舒说,做人最要紧的是姿势要好看,如果恶形恶状,青筋毕露地追求一件事,赢了也等于输了,输了呢更加丑陋。屈原《离骚》中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以美人自喻,体现了文人的美好内心。好,大家带着这些课堂经验,自由朗读一下诗歌,看看有没有进步。 (生自由朗读大概2分钟)

    教师:我找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我们两个合作给大家朗读一下。这位同学,光知道是文学社的同学,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高玉洁:我叫高玉洁

    教师:好,我们来读一下,刚才讨论的时候,我已经和高玉洁说好了怎么配合,现在就开始。 (背景音乐起)江南的细雨,淅淅沥沥地下了千年,戴望舒的一首《雨巷》,让那明媚的忧伤下到了每一个人的心里??撑着油纸伞??

    (教师读前两段,学生读中间三段,教师读第六段,学生和教师轮读最后一段) (生鼓掌)


    《雨巷》读书笔记》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55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雨巷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