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表达技巧
  • 表达技巧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表达技巧
  • 篇一: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最全面最权威)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第一节 表达方式

    一、抒 情方 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

    ①触景生情(景→情):

    ②以景结情(情→景):

    ③缘情布景: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⑤景略情在: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①以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情

    2、借物抒情

    (1)定义及举例

    (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

    (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一)基本概念:

    (二) 考试重心

    (三) 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

    (1)定义(虚实的内涵)

    (2)“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①相反相成

    ②相辅相成

    (4)“虚”与联想、想象

    2、动静结合

    (1) 基本概念

    (2) 常用方式——以动衬静

    3、点面结合

    4、细节描写

    5、色彩的渲染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7、白描

    8、疏密

    9、诗中有画:

    二、议论

    三、记叙

    第二节:修辞手法

    一、比喻 四、借代 七、设问

    二、比拟 五、夸张 八、反问

    三、双关 六、对偶 九、互文

    十、列锦

    (一)定义

    (二)作用(艺术效果)

    1、凝炼美。2、简远美。3、含蓄美。

    十一、迭字

    第三节 表 现手法

    一、象征:

    (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

    (三)作用:

    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

    (一)定义及举例

    (二)联想、想象与夸张

    (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

    (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

    三、抑扬

    (一)概念:

    (二)分类

    1、欲扬先抑

    2、欲抑先扬

    (三)相关范畴——褒贬

    1、似贬实褒 2、似褒实贬

    四、衬托

    (一)概念:

    (二)分类:

    1、性质分类

    (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

    (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2、内容分类:

    (1)人烘托人(2)物烘托物(3)景物烘托人物

    3、特别提醒——烘托实际上是一种侧面描写。

    五、对比

    (一)基本概念

    (二)特别提醒

    1、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

    2、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它们的目的不同(2)修辞作用不同

    五、渲染

    六、用典

    (一)概念

    (二)作用

    1、优点 2、缺陷

    (三)类别

    1、内容类型:

    (1)用语 (2)用事

    ①引用神话故事。

    ②运用历史故事。

    2、方式类型

    (1)明用典故 (2)暗用典故

    (3)正用典故 (4)反用典故

    (四)常见常用典故

    七、照应

    八、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九、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

    十、离合

    十一、蒙太奇

    第四节 结构模式

    一、层层渲染、铺垫

    二、伏笔、照应

    三、结构对比:

    四、卒章显志

    第五节 表达技巧诸概念辨析

    一、关于表达方式

    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二)表现手法

    (三)区别与联系

    1、联系

    2、区别:

    (1)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2)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3、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三、关于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一)在解题时,手法与艺术手法内涵与外延基本相同。

    (二)手法与艺术手法在外延上不仅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包括具体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就是说,描写、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艺术手法,但是,怎样描写、怎样抒情诸如“侧面描写”“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体的描写、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艺术手法了。

    第一节 表达方式

    一、抒 情方 式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

    篇二:怎样回答文章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怎样回答文章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概括记叙、具体记叙。记叙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描写:人物描写、景物(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手法: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肖像(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议论:立论、驳论。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悬念、象征、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托物言志、点面结合、动静结合。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材料是否典型、生动、真实、新颖;以小见大;选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来表现主题。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过渡)、伏笔、铺垫、照应、衔接。

    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对偶、夸张、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等。

    ★设题角度

    在表达方式、选材组材、表现手法、结构安排、语言运用方面设题 ★答题程序

    一、如果考题在表达方式方面设题,则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设计问点:

    1、考叙述人称的选择。

    ① 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缺点是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非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情就无法写进去。

    ②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抒情。但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

    ③ 第三人称:它的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便于客观描述,但缺少真切感。

    2、考叙述顺序的安排。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3、考描写的特点(细节描写、白描、景物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具有真实性,能够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白描手法:能使文章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见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 景物往往构成环境或背景,所以写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

    (1)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

    (2)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以乐景写哀)

    二、如果考题从选材组材方面设题,则主要考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1、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插入史实:

    ①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②具有例证的作用。

    插入某一事件:

    ①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

    2、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①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②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

    3、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①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翁的一生。②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三、如果考题从表现手法方面设题,则主要从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手法的好处,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作用等方面设计问点。

    1、用典。能丰厚文章的文化底蕴,丰富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2、寓庄于谐。能使文章行文活泼,幽默风趣。

    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4、对比:用什么与什么构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5、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特点。

    6、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

    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7、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

    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8

    、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

    9、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从而引起下文。

    10、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

    四、如果考题从结构安排方面设题,则主要在文章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点,结构是否严谨和完整匀称,以及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等方面设置考点。

    1、首段的作用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引出下文等。

    2、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意,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呼应开头,启发读者思考等。

    3、中间段的作用

    这类题的提问方式往往是: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或文中某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①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②反衬。

    五、如果考题在语言运用方面设题,则主要会从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方面设计问点。

    修辞的作用

    一般答案包括两个要点:本身的作用,语境中的作用。

    (1)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生动形象,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3)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5)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6)对偶:语言整齐,节奏鲜明。

    (7)反复:突出思想,强化感情,增强旋律。

    (8)夸张:夸大或缩小,突出事物的本质,给人鲜明的印象。

    (9)对比:强调了??突出了??(答题要结合内容)

    对比既是修辞方法,也是表现手法。作为修辞手法的基本作用是为了塑造反差鲜明的形象,使读者印象深刻。作为表现手法作用是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使表达层层深入而更加集中。

    ★考查文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程序一般是:

    ①判定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②指出该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作用; ③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即表达效果)。

    如《总想为你唱支歌》(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现代文阅读材料)文后有这样的题目:“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这道题是考查表现手法的。解答该题,第一步,要指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第二步,要回答比喻、拟人的作用:使所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第三步,结合文本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篇三: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_答题技巧总结(全)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

    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

    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 (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

    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4)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表现方法(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一)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A、借景抒情: 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B、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C、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D、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A、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以静衬动: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灵活、敏捷等)特征。

    17、以动衬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18、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19、白描:不用华丽的辞藻,用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20、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1、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22、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23、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24、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用现代的观点来说,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等

    (二)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1、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

    语言描写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2、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3、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4、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心理描写作用:1、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2、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3、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4、深化作品主题。

    外貌(肖像)描写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 2、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3、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动作描写作用:1、显示人物内心世界。例如:蹑手蹑脚的走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4、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作用: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生动

    A、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B、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一)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引资料、画图表、类比、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更具体、更详细。

    2、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 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

    3、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4、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5、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功能)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7、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好处: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8、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好处: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理解。

    9、画图表(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好处: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条理清晰

    10、配图:再说明具体物品时,为了让读者对物品有视觉上直观的感觉。配以具体图片,可以省去物品外观的具体描写。

    (二)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

    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四、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

    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阅读的答题技巧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某种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表达技巧》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47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排比的运用技巧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