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笔记本电脑是谁发明的
  • 笔记本电脑是谁发明的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笔记本电脑是谁发明的
  • 篇一:2015年度最佳发明

    2015年度最佳发明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5年度最佳发明,以“让世界更美好、更智能、更有趣”为评选标准,25项发明被认为颇具世界影响力。

    1.婴儿安全监测器

    这款脚环可以监控0到2岁婴儿的心率、体温、位置等信息,在出现异常时可通过手机软件提醒家长。当它逐渐了解婴儿的行为习惯后,还会提供有帮助的预测,比如婴儿小睡何时会醒来。

    2.谷物蛋白检测器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受到对谷物蛋白过敏的困扰。这款高3厘米、宽2.6厘米、呈三角形的Nima检测器,可在2分钟内检测食物和饮料中是否含有过敏源。如果含有,感应器会显示皱眉的脸,反之呈现笑脸,有助于人们尝试不同的食品和饮品的同时,降低过敏风险。发明者正在研究应用它来检测其他过敏源,包括花生和乳制品。

    3.超级意大利面

    这款今年最畅销的意大利面是由鹰嘴豆经过加工而制成,鹰嘴豆比小麦的碳水化合物更少,蛋白质含量是原来的两倍,纤维是四倍,且不含麸质,更有嚼劲,食用少量这种意面就会有强烈的饱腹感,完全不用担心会吃多而发胖,所以更健康。发明者还计划重塑像比萨和谷物等更多食品,以丰富饮食种类。

    4.悬浮滑板

    很多公司都有这款产品,此滑板车一经发明就像病毒一样在市面上疯狂流传,它采用一对电动陀螺仪自动平衡,可以感知重力从而让用户轻松控制方向和速度,还可以做各种有趣的高难度特技。作为一款新型城市交通工具,它可以减少对公共地方的占用。

    5.地下公园

    这个地下公园建造在美国纽约一个废弃的电车终点站。设计师利用远程天窗系统,从屋顶和烟囱周围收集阳光,通过光纤将其引到地下,通过反光的圆屋顶散发出来,促使地下植物得以茂密生长,成为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6.智能仿生耳塞

    这款多普勒实验室发明的耳塞,能和智能手机软件相连,把不想听的声音频率过滤掉或降低音量,比如列车行驶的轰鸣声、婴儿的哭泣声、周围的谈话声等等,就像控制电视机一样容易。

    7.智能听诊器

    这款智能听诊器,可将患者心跳声音自动上传到云端,医生将其下载到智能手机里,通过配套的软件可以对声音进行分析,并和以前的心跳声音比对,及时发现心脏杂音、心脏瓣膜异常甚至人耳听不出的问题,它还支持噪音清除和放大功能,尤其适合在吵杂的急诊室或其他环境下给出准确的读数,使诊断更加精准,不仅能改善整体医疗护理水平,还能大幅降低做超声心动图等高价检查的必要性。

    8.微软增强现实眼镜

    带上这款微软的全息眼镜,你就可以和海豚一起游泳、参加滑铁卢战役、在游戏中保卫自己的客厅。同虚拟现实眼镜不同,它可以把全息影像投射到现实场景。该眼镜已经被NASA用于火星地形的虚拟探测、工程师操作3D模型、医学院的学生解剖虚拟尸体等。

    9.桌面DNA实验室

    以前科研人员做DNA实验通常需要耗费一整天,而这款桌面DNA实验室只要3小时就能完成。降低了骨髓配型、寻找治疗遗传疾病的方法等许多问题的难度,从而使科研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10.流浪者公寓

    几十年来,安置无家可归者的房子往往是指那些临时的棚子或仓库。洛杉矶的明星公寓与本地的一家非营利机构合作,打破了这种现状。它的功能更像是一个微型村落,除了巧妙分布在4个梯田状楼层中的102间房外,从医疗门诊、花园到健身跑道、教室一应俱全,让住户感到他们是一个活跃、亲密群体的一部分,帮助流浪者重新过上稳定生活。

    11.透明车厢

    每年有许多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丧生,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视线受到大车阻碍,这种透明的车厢将卡车前方的视频图像输出到车尾的屏幕上,让后面的驾驶员清楚地看到前面的车况,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

    12.无人机机场

    在卢旺达,以往通过道路向农村运送物品是很困难的,因为大部分农村都地处丘陵。即将建成的无人机机场方便了总部调度,能更便捷地送货。

    13.姨妈裤

    这款女性经期防护内裤,配备4层吸湿排汗的抗菌织物,可清洗和反复使用,有效防止侧漏、后漏、前漏??量多的日子再也不怕了!

    14.纸盒床垫

    一般的车不能运送大体积的床垫,这款床垫使用记忆海绵和乳胶海绵,让任何体重和睡姿的人都能获得更好的睡眠体验,重30公斤,通过真空包装压缩在一个洗衣机大小的纸板箱里,通过网络销售。

    15.苹果笔

    这款苹果笔可以在屏幕上任何角度绘画和书写,以按压力度控制笔迹深浅,画出的标记可以擦除,就像用铅笔在纸上绘画和书写一样流畅。该产品与ipadPro搭配使用,用新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创作。后者的运算能力比去年市面上约80%的笔记本电脑都要快,因此使用者感受不到任何延迟。

    16.可用一只手穿的鞋

    这款NIKE篮球鞋能单手系鞋带:把鞋穿上后,系带环绕踝关节固定在鞋面,穿脱鞋子更方便。

    17.智能平底锅

    这是一款有蓝牙和热传感器的平底锅,连上智能手机,分分钟教你做菜!只要你在配套软件上选择一道食谱,提示将即时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实时指导你什么时候该加料,什么时候该翻炒,什么时候该出锅等等。

    篇二:电脑的发展历程

    电脑的发展历程

    电脑是“高、精、尖”科技产品,与原子弹、氢弹同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是一个摧残人类,一个造福人类;一个毁灭文明,一个创造文明。电脑发明之初,造价极高,用途不广,只有国家部门才造得起、用得起,连大财团、大企业都不敢问津也无法问津,更不用说是家庭和个人了。因此,早先的电脑,也和原子弹、氢弹一样,不但只有专家才能制造,连操作也非专家不可,与一般的老百姓,可以说是无缘的,绝缘的。

    电脑的这种封闭性大约维持了30年左右。从20世纪70年代中叶开始,逐渐走出了科研机构,先在工商企业占领了一席之地,接着走向学校、机关。80年代初,由于电脑的全面改进和大幅度降价,使得原来连想都不敢想的个人也有了使用电脑的机会与可能。用户的增多,反过来促使电脑性能的提高、价格的降低并使电脑制造业得到大步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运算速度,基本上能够做到每18个月就增加一倍。20世纪90年代以来,价格开始大步降低,电脑这一“天之骄子”,方才有可能在中国“登陆”,并走进还很不富裕的大陆知识分子家庭,成为标志物质文明水平的“家用电器”家族中的一员。

    在众多的家用电器中,最难操作的,恐怕就是电脑了。它不像电视机那样简单,只要预先调好了台,一按遥控器就能进行频道切换,也不像录音机、录像机那样功能单一,只要知道按哪几个键,所有技能就全部掌握了。电脑使用的范围广泛,各行各业都能使用,而使用的方法则又大都并不相同。因此,购买别的家用电器只要在购买的时候请业务员指点一下,一般就会使用,而购买电脑,业务员只能告诉你怎么开机、关机,此外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必须另外请人指导或专门学习。

    电脑的基本用法是共通的,任何一个学电脑的人都必须懂得,而“主要用途”则因人而异,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套教材,重点放在汉字处理和教育辅导这两个多数人关注的热点上。例如关于Windows 98的使用,就有许多大厚本子详细介绍,而我们在这本书中所讲的,则仅仅是对小学生用得着的极少一部分。但是通过课堂学习再加上一定的课余时间的练习,我们达到能够运用电脑来处理汉字文件的水平。

    尽管我们主张讲电脑课可以不讲高深的理论,但是既然要讲解电脑的用法和用途,高深的理论可以不讲,浅近的常识还是必须知道的。这就好像学习汽车驾驶一样,老师可以不讲发动机原理,但哪个是发动机,哪个是制动闸,却必须交代清楚,不然就无法教学。此外,有关汽车的常识和交通规则,也必须知道。因此,第一章就讲电脑的基本知识,而且从电脑的简史讲起。

    第一节 什么叫做“电脑”

    “电脑”这个名词,尽管是近年来方才出现,连号称“小百科”的《辞海》(1979年版)里都没收,但是今天大陆的人,不论大人、孩子,对它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全自动洗衣机有“电脑控制”,高档录音机有“电脑选曲”,傻瓜照相机有“电脑对焦”,走到街上,到处有“电脑彩扩”的广告,连配钥匙的小摊儿上也挂着“电脑配钥匙”的牌子(其实配钥匙的机器只是电动而已,跟电脑毫无关系,甚至连“电子”的边儿都不沾)。

    那么,“电脑”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往大里说,电脑就是电子计算机;往小里说,一切利用电子功能进行自动控制的设备,都可以叫做电脑。

    那么,再进一步问:什么叫做“电子计算机”呢?在解释“电子计算机”之前,有必要先解释- 下什么是“计算机”,机械计算机早在17世纪就已经出现了。1642年,世界第一台雏形计算机在法国制造成功。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才逐渐完善起来。它是一种数学运算工具,由精密的机械构成,可用来做加、减、乘、除、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按传动结构分类,可以分为手摇的和电动的两类;电动的又有半自动和全自动之分。按用途分类,又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两大类,像自动加法机、柜式收款机等等,都属于专用计算机之列。到了20世纪40年代,电子学和电子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才开始有了电子计算机也就是电脑的设想和研制。

    我们可以这样说:电脑的英文名称叫做Computer, 由于当时还有机械式计算机,所以早期通译“电子计算机”;现在机械式计算机基本上被淘汰了,人们一提到“计算机”,指的必然是电子计算机,因此不妨就简称为“计算机”。顾名思义,“计算机”当然是用来进行数学运算的。计算机发明之初,它的功效,也确实主要是计算各种数学命题。后来,随着计算机工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用途越来越广,除了数学运算之外,诸如文字处理、信息检索、美术绘图、音乐作曲??,几乎所有学科,各行各业,都能与计算机挂上钩儿;特别是计算机的智能化功效,许多本来只能由人脑去做的工作,都已经逐渐由计算机所替代。于是,“计算机”这个名称,就有点儿不太贴切了。代之而起的,是更加贴切的新名称:“电脑”。

    第二节 电脑是谁发明的

    学校里上计算机课,很可能老师会这样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叫“埃尼亚克”(原文为Eniac ,早先也有人汉译为“伊利阿克”),是美国人摩彻利和埃卡特基在1946年发明的。如果你参加计算机常识考试,这样回答并不算错;但如果你给别人讲计算机历史,这样说可就错了。因为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1947年,也就是“埃尼亚克”出现以后的第二年,摩彻利和埃卡特基就向美国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但是专利却迟迟于1964年方才公布,原因就是专利局对他们“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提法还有怀疑。而且在专利公布以后,美国汉尼韦公司仍不向专利人购买专利就进行生产,为此公司遭到了违犯专利法的控告。

    但是汉尼韦公司不服,他们认为电子计算机的真正发明人不是摩彻利和埃卡特基,而是阿坦纳索夫。于是官司打到了法院。法院经过125 次开庭审理,最后于1973年10月19日正式宣布:“摩彻利和埃卡特基没有发明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而是利用了阿坦纳索夫发明中的构思??”阿坦诺索夫是在美国依阿华大学工作的一位物理学家。研究中繁重的计算过程使他备尝艰苦,于是决心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1937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他因为研究中的一个难题萦绕心头,始终得不到解决而感到心情沮丧,就开车到伊里诺斯州一家路边小酒店里去喝酒解闷儿。他一连喝了两杯酒之后,脑子里忽然闪现出用电容器作记忆元件再生记忆的方法,并由此得出了最原始的现在称之为“逻辑电路”的概念。从这个独创性的思路出发,又经过两年时间的刻苦研究和实验,终于在1939年12月制成了以二进制逻辑运算为核心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可是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依阿华大学没有申请专利,后来也没有公布资料,至于这台“已经制成”了

    的电脑都干过什么活儿,更没人知道。

    由于侵犯专利权而引起的官司,又引发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究竟是谁发明的争执。经过法庭多次调查核实,终于证明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权应该属于阿坦纳索夫。为此,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决定授予他最高荣誉:HOLLEY奖章。

    尽管许多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小说、电影和“野史”中经常提起美军曾经使用刚刚发明的电子计算机破译过德军和日军的密电码,但是第一,是不是真有这样一件事情,还没有由国家正式公布的文件档案可资依据;第二,即便二战中果然使用了电子计算机,用的是不是就是阿坦纳索夫所发明的电子计算机,也没有文献资料可作依据。因此阿坦纳索夫所发明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不是真正建造起来并正式使用过,建在什么地方,外观究竟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

    另一种说法,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不是美国人,而是英国人,时间则也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尾。

    1940年,战争狂人希特勒命令他的空军元帅戈林实施“海狮”行动,限期于9 月17日前务必摧毁英国空军。从此,历史上最为激烈、最为残酷的不列颠空战开始了。英国空军在道丁元帅的指挥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极小的代价,战胜了两倍于自己的敌人,终于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粉碎了希特勒侵略全世界的野心。

    道丁元帅凭什么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呢?多少年来,一直是个无法解释的怪谜:因为在不列颠空战取得空前大胜利的几天之后,头号功臣道丁元帅竟被不明不白地撤去了空军元帅的职务,一年之后,又被强令退休。直到1975年,英国当局方才透露了真情:原来,当时英国已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道丁就是依靠这宗“法宝”,方才成功地破译了希特勒引以为骄傲的由密码机发出的绝密密码,掌握了德军司令部的重大军事计划,从而取得不列颠空战的伟大胜利。为了不让希特勒得知英国拥有电子计算机,道丁发扬自我牺牲精神,“功成身退”了。

    那么,英国为什么要到1975年方才披露这一秘密呢?原来,英国的情报部门有一条极为严格的规定:凡是机密,任何人在30年之内都不许泄露。正是由于这条规定,使得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荣誉落到了美国人的头上,时间也被推迟了好几年,而发明者却连姓名也没有流传下来。

    当然,这一类“野史”说法很多,流传得也很广,甚至于有人说德军也在更早的时间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但是这种没有合法文件加以证明的传说,永远只能停留在传说的阶段,而无法得到人们特别是科学界的认可。但是阿坦纳索夫在1939年制造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却是经过美国法院慎重调查以后得出来的结论,应该说还是比较可靠甚至是具有权威性的。阿坦纳索夫所制造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没有公布资料,大多数人无法知道;由英国无名英雄发明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模样,更是谁也无法推测。由摩彻利和埃卡特基在1946年制造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却是有资料公布的。那是一台真正的“巨型机”:全机共用了电子管18000 个,耗电量150 千瓦/ 时,占地面积167 平方米,像一座三层楼房那样高大,但是运算速度每秒钟却只有5000次。而且输入的计算程序十分繁复,又长又多的打孔卡,能把专家的脑袋都搞疼。一旦出了问题,则专家们从楼下跑到楼上,又从楼上跑到楼下,忙得满头大汗,还很难诊断出毛病在哪里。

    当年的巨型计算机,耗资巨大,建造不易,主要用于大数字的繁复计算,例如天文数字的计算和破译密电码的计算等等,因此早期把Computer译为“电子计算机”,应该说是十分贴切的。

    第三节 从巨型机到微型机

    近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1946~1957 年为第一代,所产计算机以真空管装配,主要用于大数量的科学计算;1958~1964 年为第二代,所产计算机以晶体管装配,应用范围除大数字计算外,还扩大到数据处理和事务管理;1965~1970 年为第三代,所产计算机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装配,用于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1970年之后为第四代,所产计算机以大规模集成电路装配,应用范围则深入普及到各行各业以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展的特点,一是体积越做越小,一张普通邮票大小的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首母缩写,汉译名称为“中心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单元),居然能够容纳几百万个晶体管;一是运算的速度越来越快,每秒钟计算几亿、几十亿次的机器,现在已经很平常了。

    自从1981年8 月12日美国IBM 公司推出第一台PC机以来,虽然至今没有人提出“第五代”的说法,但它开创了一个电脑进入家庭的新纪元,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PC机是英文Personal Computer 的缩写,直译就是“个人计算机”或“个人电脑”。第一台PC机的“心脏”,是美国Intel 公司生产的8088型CPU ,时钟速度为4.77MHz (Hz是Hertz的缩写,通译“赫兹”,是频率的单位,每秒钟振荡一次,称为一个赫兹;MHz是Megahertz 的缩写,通译“兆赫”,即一百万个赫兹;在这里,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电脑运算速度的计算单位,兆赫数越高,运算速度越快,粗略地说:1MHz=每秒钟运算100 万次,4.77MHz ,就是每秒钟运算477 万次), 还可以提高到12MHz, 而且是16位数运算的,比起当时普遍运用的只有8 位数运算的“苹果Ⅱ”型机来,价格大大降低,体积大大缩小,主机小得像一只手提箱,只有十几公斤重,可以说是大大地提高了一步,是绝对的“创新”了。

    IBM公司推出的这种小型PC机,主板上配有64KB的内存,还有一个5.25英寸的软盘驱动器,使用单面160KB(KB也写作Kb,是英文Kilobyte即“千字节”的缩写,为磁盘容量的计算单位,精确的数字,1Kb=1024B,B是英文Byte的缩写,就是一个西文字符;汉字是方块形,一个汉字等于两个西文字符,因此,1KB=1024B=512个汉字)的软盘存储DOS系统,用来引导启动机器,加上单色显示器和键盘,售价为1500美元。

    这样的机器,现在看来,可以说是落后得简直不屑一顾,送给谁谁也不要,因为速度太慢了,内存和磁盘存储量也都太小,今天的软件几乎全都无法运行。但在当时,这样“小巧玲珑”、“便捷快速”又“价格便宜”的计算机,简直是把庞大的机器缩小之后搬到了个人的书房里来了,比起那巨大笨重、价格昂贵到几千上万美元的“商用电脑”或“科研用电脑”来,当然给人一种“面目一新”的感觉。相对从前那种像立柜、像办公桌似的“庞然大物”而言,真是“小巫见大巫”,在计算机的大家庭中,像个初生的小弟弟一样,因此被称为“微型机”,简称“微机”,倒是很形象的。

    这样,电脑开始从巨型机向微型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逐渐向“越来越小”这个目标前进。现在不但有了笔记本式电脑,连一盒烟大小的“掌上电脑”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1982年一年之中,IBM 公司的这种“微型PC机”就卖出了

    25万台,以后一直保持着每月两万台的销售量。1983年5月8 日,IBM 公司推出PC/XT 机,也就是在PC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10M或20M 的硬盘。现在看来,一个10~20M的硬盘,而且是好几公斤重的庞然大物,比起现在容量高达好几万兆,而且只有几两重小得可以握在掌中的大容量小体积硬盘来,蠢得简直不能再蠢了,但在当时,这样的硬盘却被喻为“高速、大容量、小体积”的“划时代”产品,因为相对那个装在机器外面、比一个人还高、用水冷却、需要有人24小时值班看守、却不到10M 容量的“巨型”硬盘来说,体积这样“小”而容量又这样“大”的硬盘,的的确确是“破天荒”的创举了。这种有10~20M硬盘的机器,当然比没有硬盘而只有180K软盘的机器好使得多,于是IBM公司当年就占领了电脑市场的76% ,一举登上了微电脑业的霸主宝座。

    第四节 微型电脑的发展

    1984年8 月14日,IBM公司又推出了更加先进的PC/AT 机。这种机器,采用的是Intel 公司刚开发的80286 型CPU ,内存量可以扩展到16M ,硬盘容量也发展到40M.从此,Intel 公司在CPU 的研制方面下大工夫,不久即推出了80386 、80486 、80586 ??多种型号,并开始了长距离的接力赛跑。

    80386 的CPU速度,最低的是20 MHz,最高的是40 MHz,最常见的是33 MHz和40 MHz两种,又分386/SX和386/DX两个档次。其中386/SX是准32位数运算,386/DX则是真正的32位数运算。内存一般为2~4M.486的CPU 速度最初为33~66 MHz , 后来发展到80~100 MHz,内存则为4~8M (根据需要也可以扩至16M 、32M 或更大)。586 电脑,CPU 速度现在已经达到了700 MHz ,据报导,在2000年之内,CPU 速度可以达到1000MHz.由于“微机”的功能越来越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数字计算只是它多种功能中的一种(实际上,所有在计算机上完成的作业,都是通过计算实现的,包括汉字输入输出,实际上都是广义的“计算”,但人们直观上不如此认为罢了),把Computer译为“计算机”,反倒觉得不太贴切了,于是“电脑”这个名称就应运而生,并逐渐有取而代之的趋向。

    更主要的,是IBM 公司推出第一台PC机,就把一切技术指标都公开了,使得任何一家有技术和设备的电脑公司都能够仿制并继续提高发展。这些仿制的PC机,通称“兼容机”,其特点是性能越来越高,价格则越来越低。

    现在人们所说的“家用电脑”,就是指这种“个人电脑”而言。“家用电脑”一词,来源于“家用电器”,很可能是中国的电脑销售商“发明”并推行开来的。因为“个人电脑”总是放在家里使用的,而中国人的消费水平,一般还达不到每个家庭成员人手一台电脑的地步,家里有台电脑,总是全家人合着用的可能更大些。于是“个人电脑”被纳入了“家用电器”的范畴。从词语的“准确性”着眼,“家用电脑”似乎也比“个人电脑”更贴切些。此外,有了“家用电脑”这一名称,也可以与“办公用电脑”有所区别。

    由于个人电脑的档次不断提高,从功能上说,高级的家用电脑并不比一般的办公用电脑差,有的甚至比办公用电脑更高级。例如办公用电脑是一台486 ,而个人使用的却是一台586 等等。

    实际上,办公用电脑和家用电脑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可以这样认为:同样一台PC机,在家里用,就是家用电脑;放在办公室里用,就是办公用电脑。当然,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军事指挥系统或某种专业生产单位所使用的高级机器,民航、银行、邮局等等需要全国甚至全世界联网的机器,其性能、价格都比家用电脑要高出许多,一般的家庭里也用不着这样高级的机器。关于这些“巨型机”,

    篇三:笔记本主板大曝光

    电脑称得上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发明之一,而笔记本电脑的出现则是电脑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飞跃,它是伴随移动办公的需求应运而生的。

    既然称作笔记本,当然很轻很薄。而在本本设计上趋于轻薄的关键还是在于内部主板的设计变化。这几年移动架构技术的飞跃使本本内部的主板尺寸相对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是笔记本主板做成像台式机的(比如微星845PE MAX2)那样“厚重”,显然无法让人接受。

    (索尼最新的U系列本本,乖巧至极)

    在2003年,当联想集团研制成功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笔记本主板的时候,联想集团板卡及笔记本设计中心的工程师说道:“笔记本主板是整个笔记本的核心部件。”由此可见笔记本主板在整个笔记本电脑中占有的重要位置。

    笔记本主板的工作原理同台式机一样,不过小了很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带着好奇心,我们来揭开笔记本电脑主板的神秘面纱。

    笔记本主板是笔记本电脑中各种硬件传输数据、信息的“立交桥”,它连接整合了显卡、内存、CPU等各种硬件,使其相互独立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电脑的正常运行。笔记本追求便携性,其体积和重量都有较严格的控制,因此同台式机不同,笔记本主板集成度非常高,设计布局也十分精密紧凑。

    由于笔记本的难以拆卸,(一般厂商也不允许拆卸,否则没有“三包”)同时全球大多数的笔记本品牌厂商采用OEM的运作模式,也就是说,除了营销运作和客户服务外,在笔记本产业中的设计、开发以及生产制造几乎都交给专业制造厂商。对于主板各方面的技术参数,连笔记本销售商往往也知之甚少。

    芯片组:

    芯片组是笔记本电脑主板的核心元件,它直接影响整块主板的性能,进而影响整个笔记本的性能发挥。当前市面上销售的各种本本都有标示使用哪一种类型的芯片组。

    按照在主板上不同的排列位置,芯片组一般分为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北桥芯片提供对CPU类型和主频、内存类型和ISA/PCI/AGP插槽、ECC纠错等支持。而南桥芯片则提供对KBC(键盘控制器)、RTC(实时时钟控制器)、USB(通用串行总线)、Ultra DMA/33(66)EIDE数据传输方式和ACPI(高级能源管理)等的支持。其中北桥芯片起着主导性作用,往往称之为主桥(Host Bridge)。

    Intel 855GM(Montara-GM)的构架图

    英特尔在目前占领了笔记本主板芯片组最大的市场份额,这得益于其出色的性能和较好的质量,同时其售价也最贵。现阶段主流本本多用Intel的855GM、855PM芯片组。Intel 855PM芯片组支持高倍频的CPU、4×AGP技术,内置独立显存芯片。Intel 855GM芯片组支持动态64M DDR共享显存,用于高集成度的产品,相对价格比较便宜,因此在中、低端本本中被广泛采用。

    由于生产芯片组的利润空间很大,当前同英特尔芯片组竞争的厂商也很多,如较有影响力的有台湾芯片组矽统SIS、威盛VIA、扬智ALI,此外以生产图形显示芯片的ATI、NVIDIA也生产英特尔的主板芯片组。因此在选择笔记本时,一定要清楚主板采用的是什么芯片。 制造工艺和布局:

    作为整个笔记本电脑的“灵魂”,主板的制造工艺布局对其性能和外形架构影响甚深。由于笔记本结构的紧凑性和设计的特殊性,往往没有所谓的“公板”设计。每款机器总体设计、机壳尺寸和端口布局的不同,造成笔记本主板的通用性很低。 通常笔记本体积较小,主板上的电子元件尽管与台式机的电子元件种类差不多,但这些元件的体积、性能却要高出许多倍,加上对散热性能的要求,因此制造工艺和布局较为复杂,甚至同一个系列的笔记本也会由于型号的不同而造成主板的千差万别。

    笔记本主板的体积对整个本本的“贡献”颇大,在本本设计上,如果主板的集成度很高,势必造就本本的娇小玲珑。

    (SONY X505尽显轻薄)

    以Sony公司今年频频亮相的X505为例,微型主板采用了10层PCB板的技术(整个主板大小相当于一块MD碟片),同时配件也采用平铺式架构设计,因此体积和总量都得到很好控制。

    X505主板和MD盘片比较

    高度集成的主板可以让笔记本超轻超薄,而近段时间独立显卡的异军突起(例如时下最强劲的MOBILITY RADEON 9700独立显卡)也使得大家看到本笔记本图形性能前所未有的提高。当集成与独立“兵戎相见”之时,我们不妨冷静下来,结合自身需要来分析这一问题。 同X505一样,蓝色巨人IBM的X40也是轻盈纤巧身材型,不过更添几分端庄与成熟感。

    IBM X40

    X40采用的英特尔855GME主板芯片组意味着整合了图形显示芯片。X系列是IBM的最薄、最轻量化的设计机型,而X40又是IBM X系列历史上最轻、最薄的本本,(最薄处仅20.6mm,重1.23kg),这意味着其内部结构独特的设计和考究的做工。

    让我们来看看其主板的内部结构:

    IBM X40主板

    整个主板小巧细致,考虑到散热性和布局合理性,结构布置简洁合理,集成了英特尔极速显示引擎2,配有一个SODIM 槽,(内存最大可以扩充至1.5GB),整个主板格局紧凑而不失精巧,各个组件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较容易挥散,这也是IBMX40的主板给我的最深印象。X40比较适用于超便携商务移动用户。

    而明基的JoyBook 7000是宽屏机的又一经典,强劲且近乎完美的配置,加上采用9700高端图形处理器,足以说明这款机型不会很超薄。


    笔记本电脑是谁发明的》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28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房交会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