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
  • 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
  • 篇一:浅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金融、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金融、网上购物消费、网络银行等电子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加入WTO,经过网络革命洗礼的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后开始在电子化、网络化方而捷足先登。件随着网上银行、网络证券等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但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积极有效地的应对全球金融服务提供的挑战,又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建立网络金融的发展新战略,是摆在我国金融业界的新问题。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客户持续增长

    面对着风起云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2P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大举进军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零售业务。银行除了不断完善电子银行和网上商城等平台外,不少银行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新模式。2011年全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781万亿元,注册用户数达到4.34亿户,是美国总人口的1.4倍,目前仍逐年增长。

    (二)业务品种不断完善

    银行业在占领和巩固电子商务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如果仅仅把业务停留在支付、结算等领域是远远不够的。某国有大行同时上线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个人平

    台”、’‘善融商务企业平台”。这二大平台不仅为客户搭建交易平台,还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和贷款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有望创新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信贷融资的新模式。银行创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有利于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银行了解客户全面、真实的信息和数据,可以不断完善批量化信贷业务的数学模型,提高小微企业和零售贷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范职业操守不良带来的道德风险。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完善和开拓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领域。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创设小微企业互联网交易平台,企业在网上提出贷款申请和财务数据,银行据此进行评分,通过线上和线下互动,企业在无抵押、无担保情况下就可能获得贷款融资。

    (三)交易成本的降低

    网络金融的发展,客户对原有的传统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则是利用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进行交易,网络交易无须面对面、无须等待,这样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机构所需的不再是原有的柜台人员,而是一套完善的、使用方便快捷的软件设施,如POS机,ATM机,网上银行及客户终端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随时随地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提供的服务,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还大大降低了柜面的压力,提高了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

    二、我国互联金融发展的前景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金融行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形成的革命性的冲击,代表这一个新的

    金融时代的到来。网络金融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支付和操作手段,由于网络金融所具有的高效、便捷、精确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有技术层面、培训层面的滞后,也有制度层面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互联网金融的应用技术规范化、标准化

    互联网金融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服务行业在自身发展中的一个创新阶段,目前大量的金融业务都需要通过网上操作来完成,特别是网上银行、三方支付、电子商务、网上金融交易等业务,最近发展十分迅猛。但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互联网的快速应用,不少配套措施跟不上,暴露了很多安全隐患,特别在技术层面,安全技术的应用缺乏必要的标准。金融系统平台的开发和利用过程缺乏充足的测试时间,系统经常匆忙上线,常会留下漏洞和后门,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技术上需要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定网络金融安全标准。

    (二)网络金融人才问题。

    网络经济时代,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本,由于互联网内的金融业务不断扩展,经营项目由人工服务不断向电子服务的转型,需要更多的技术操作人员对客户进行指导,而在互联网和金融这样的两个高知识含量的产业的结合点,网络金融业务中,就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一些复杂的计算机操作,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增加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对于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工作人员整体结构来说,全面提高互联网环境下的工作水平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针对该问题应做到:一要切实加强金融机构员工的再教育培训,建设一支使用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团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引进科技型人才。二要加强知识管理,提高经济生产力。未来的网络金融的发展只是是首要的资源,因此金融机构应根据网络化的发展需要建立信息和管理知识的资本,以用来充分利用知识资源。

    (三)网络金融安全教育亟需加强

    金融机构泄露信息事件,说明网络金融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加强自律,严格遵受法律,坚持职业操守,严守客户的个人信息,一旦信息泄漏将难以挽救,由此导致整个网上金融操作系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加强对普通民众的网络金融安全教育,指导网络金融使用者树立风险观念和安全意识、了解各种保密安全工具和手段。

    (四)网上业务将不断完善,竞争更趋激烈

    目前,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目标客户类型发生了改变,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不同,其价值诉求业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被彻底颠覆。我国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已经开展了多项网上业务,其中操作比较成熟的有网银支付、网上金融交易等等,特别是网银服务,给更多工作繁忙的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减轻了银行柜面的压力,网上金融交易也逐渐为更多人所接受,由于其能够很好的解决地域问题,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为人们及时把握商机提供了无限可能。随着智能手机的普

    及和网上金融市场的成熟,互联网金融也将进人更为复杂的局面,多种平台共存,多个市场并存,金融竞争也更趋激烈。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速度非常惊人,其本身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速的。我国金融业与互联网领域的不断融合,促进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该更加重视这一发展方向,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并把握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

    篇二:关于互联网金融崛起的看法

    关于互联网金融崛起的看法

    应用技术学院10市场营销4班 沈阳

    早在上个世纪末,比尔盖茨就预言,“传统的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的恐龙。”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已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如果说互联网与零售业相结合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大潮,那么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将会构建一个怎样的商业图景?传统商业银行是否真的像盖茨所预言的那样被蚕食,削弱乃至被击败?

    一: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

    就在今年八月底,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中报新闻发布会上证实了将与马云的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合称“三马”,计划成立合资公司,进行一站式的网络金融服务。无论是传统金融业还是互联网都为之震动,这是传统金融业与国内网络和电商巨头携手的一次伟大尝试。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许会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同时这也很可能是既第三方支付平台之后对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地位的进一步削弱。而在贷款业务方面,以融360为代表的金融搜索平台正在崛起,这种模式实际是金融领域的比价网,一种金融”百度”,其自身不参与交易,而是通过引入多元化的银行产品和大量专业银行业务人员,让用户和业务人员直接联系对接。在这种模式下信息充分透明,定价完全竞争因此最有效率,社会福利最大化。但这对经营信息不对称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说情况很不妙,贷款业务利润被压缩,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资金运作链条被逐渐溶解,在未来甚至会有被掐断的可能。不止如此,“人人贷”“众筹融资”等“0中介”的融资模式通过网上融资平台和社交网站进行融资活动,在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全面超越传统商业银行。在美国这种融资平台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2006年成立的美国Prosper公司拥有125万会员,促成了3.07亿美元的会员间贷款。2007年成立的美国Lending Club公司,以Facebook为平台做会员贷款业务,到2012年年中已贷款6.9亿美元,利息收入0.6亿美元。根据易观智库的调查,2011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全年交易额达到780.94万亿元,截至2011年底,网银注册用户数更是达到了4.34亿。这一切事实都一致地表明,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汇业务正在被迅速削弱甚至理论上完全可以被替代!如果商业银行还沉迷于现有传统业务所带来的巨额利润中不愿改变,还进行简单的重复投资而不愿转型,那么商业银行乃至整个传统金融业面对四面楚歌的那一天绝不会太远。

    二:未来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金融模式的三大威胁

    1、 支付中介地位: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个人和机构都可在中央银行的支付中心(超级网银)开账户,即不再完全是二级商业银行的账户体系。证券、现金和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通过互联网进行;支付清算电子化、网络化,替代现钞流通。

    2、 信息处理: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前者负责生成和传播信息,后者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云计算保障海量信息高速处理能力。总的运作模式是,在云计算的保障下,资金供需双方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显示和传播,被搜索引擎组织和标准化,最终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由此降低风险和成本。使互联网金融模式替代传统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

    3、 资源配置: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匹配,工序双方可直接联系和交易,完全脱媒。在供需信息完全对称、交易成本极低的条件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形成“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注入中小企业融资、民间借贷、个人投资渠道等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三:传统金融业的破局之路

    1、 结构调整、优化调整布局,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商业银行网点多分布广的优势可能瞬间变为转型

    的包袱。2011年全国银行和券商利润约1.1万亿元,税收5000亿元,员工薪酬1万亿元。有句老话说:船大难掉头。商业银行应该使其投资方向多元化,从传统金融业务投资逐渐转移到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上来,从以前对分支网点的简单重复投资转移到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建设上来,以自身金融业优势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勇于创新,结合自身业务创造出更多互联网金融产品,吸引新鲜客户以及客户金融信息,刺激金融消费。

    2、 决策层不能迷恋既有优势和利润而懒于创新和转型。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冲击下,商业银行虽然利润

    收到压缩,地位收到削弱,但其收益的绝对值依然十分庞大。这容易使决策层安于现状。就如同温水煮青蛙的道理一样,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务领域的蚕食时缓慢的,渐进的。等商业银行看到那个能绊倒巨人的石子的时候就太晚了。

    3、 战略联盟必须有长远的规划和视野,前文提到的“三马”结盟虽然已经板上钉钉,但三方对合资公司

    各自的控股权,合作范围以及产品项目依然争执不休,三方都打着自己的算盘。网络业和金融业的结盟是好事,但短视的战略联盟是要不得的,因为网络的包容度和吸收力远大于传统金融业,结盟一旦破裂,受伤的往往还是传统金融业。例如数年前阿里巴巴与建行的合作至今仍历历在目,分手后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风生水起,建行却只得建立善融商务,以电商身份奋起直追,但实际效果又令人汗颜。例如同一款某日产品牌的微单相机,善融商务的价格比淘宝商家平均价格足足贵了1000元,这样的电商平台又何谈竞争力和吸引力?话说我个人很不理解传统金融业跑来做电商的心态,电商是零售业和互联网的事儿,金融业无论哪边都不沾边,给人做下相关服务就够了。其实在我看来当下金融业普遍跑去做电商并不是真心想做好电商,而是去抢一个用户金融业务的入口,这样的心态必将导致金融、电商都做不好。现在商业银行电商做得最好的招商银行信用卡商城,年销售额7亿元,而淘宝网“双十一”一天销售额就达到197亿元。所以,金融与电商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当然,合作仍然需要足够的勇气,长远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

    4、 移动平台,新的机遇!目前以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为首的移动金融平台正在迅速崛起,智能手

    机拥有量正在以每年高于54%的速度迅速增长。全球移动支付总额2011年为1059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传统金融业应抓紧这一历史机遇,开发APP、建设移动金融平台,推出创新性移动金融产品,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总结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对于传统金融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了新鲜的客户资源、客户信息和金融消费,另一方面也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模式提出了挑战。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坚持创新,实现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关注市场需求趋势变化,多元化投资,重视合作与跨界合作。未来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布局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史燕君.《中国互联网金融新时代:“三马”联手融360出世》. 2012.08.

    [2]王石河.《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2012.5

    [3]中国行业研究网.《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三大趋势探讨分析》.2012.9

    [4]环球企业家网站.《互联网改造金融开始了》. 2012.09

    篇三: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认识与思考_陈燕

    [ 4]陈志武 . 金融的逻辑[ M] .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1.

    [ 5]龙志河, 周浩明 . 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

    [ J] . 经济研究, 2000(11).

    [ 6]魏加宁 . 养老保险与金融市场[ M] . 北京:中国金融出 版社, 2002.

    [ 7]熊必俊 . 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 M] . 北京:中国大 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2.

    [ 8]徐志峰, 温剑波 . 保险业参与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J] . 保 险研究, 2013(6). [ 9]刘晨 . 浅议商业保险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补充作用

    [ J] . 现代经济信息, 2012(3).

    [ 10]余利民 . 确立和发挥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柱 作用探析[ J] . 区域金融研究, 2009(12). [ 11]石莹, 赵建 . 人口老龄化、 养老金市场发展与商业银行 养老金业务策略[ J] . 理论学刊, 2012(6). [ 12]陈艺 . 中国养老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J] . 经济研究导 刊, 2013(4).

    [ 13]李涌平 . 树立金融投资养老的社会风俗[ J] . 人口与经 济, 2000(5).

    [ 14]贺强 . 建立中国养老金融体系势在必行[ J] . 国际融 资, 2011(4).

    [ 15]殷兴山 . 养老金融视角下的政府职责[ J] . 中国金融, 2012(24).

    [ 16]杨燕绥, 胡乃军, 刘 懿 . 养老资产与养老金融[ J] . 金 融市场研究, 2012(7).

    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陈 燕

    (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江西 南昌 330008)

    摘要:当前互联网金融产品在给予社会便利的同时, 也

    让人们在担心对传统金融带来冲击, 并进一步导致传统金融 业进行颠覆性革命。传统金融业正面临着互联网新技术带

    来的挑战。本文试图从互联网的思维特点, 对目前几种互联

    网金融模式的核心— — —风险控制的模式进行分析, 探讨当前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以及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如何更好地实 行监管。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风险控制; 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互

    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

    一、 对互联网金融的几点认识 (一)互联网思维不等于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 就是在互联网生存法则下利用互联网技术

    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资金的融通。

    这种模式下, 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改善, 资金供需双方交易

    成本大大减少。它通过数据分析、 技术模型处理了解用户的

    金融服务需要并设计金融产品喂给投资者, 传统意义上的金

    融中介的作用在这里被弱化或边缘。

    互联网发展不仅在改变我们的思维, 而且也构成一场产 业革命。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求决不是触网这么简单。否则

    只是金融互联网而已。因此, 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更多的应

    该放在是否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摒弃传统金融机构主导

    的行为上— — —风险控制的机制与要求。 从当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支付、 信贷、 理财三大

    业务影响看, 尽管会造成金融脱媒, 但要动摇传统银行的根

    基, 在短期可能很难。

    (二)金融中介的发展更加突出了风险控制的机制与

    要求

    在市场经济中, 储蓄 - 投资转化过程是围绕金融中介来 展开的。金融中介从储蓄人手中获得资金并将它借给需要

    资金的企业。风险、 不确定性、 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构成了

    金融中介演化的客观要求, 而制度、 法律和技术则构成了中 介演化的现实条件。

    如今在互联网经济的大背景下, 不能因为交易成本的降

    低, 而降低风险控制的要求。或者因互联网技术的进步, 有

    云处理技术的能力使风险定量化模型的解有可视化的可能,

    就使得金融中介的作用在不确定性、 风险等面前可能边缘化

    或弱化。但互联网会让信息不断的透明化, 让中介失去依靠

    信息不对称所掌握的信息优势, 而且互联网让社会的各种参

    与主体更加的扁平化, 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由于专业化分工所

    带来的金融中介机构的专业化优势, 所以也有可能出现金融

    中介日益被摒弃的可能性的。但目前国内用互联网思维作

    金融的阿里金融尽管采取的是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的形式,

    却恰恰是在互联网金融中反映了金融中介的作用和理念。

    (三)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在于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和 完善 7

    DOI:10.14057/j.cnki.cn43-1156/f.2014.14.140 FINANCE & ECONOMY 金融经济

    现代金融从 14 世纪开始并得到快速发展, 是因为交易

    双方都信得过的金融中介交易的发展。而珍贵的诚信和信

    任的背后是金融中介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分 析当前国内最为流行的互联网金融 P2P 模式和阿里小贷, 我

    们应该看到风险控制体系在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作用。

    第一, P2P 模式的风险控制方式是跟互联网毫无关系

    P2P 这种模式从它诞生的一刻起, 就都在寻求解决互联

    网化的风险控制和评估手段, 努力让点对点的交易更安全。 目前在国内, 这个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还无法解答如何

    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审核这个核心问题。国内 P2P 公司基

    本上都是直接介入交易, 成为交易的一方,甚至附加自身的

    信用, 成为了担保公司或变成了传统上银行, 他们的本质其

    实就是金融机构。全球最大的 P2P 公司的宜信, 发展到现在

    有将近 30 亿美金的交易额, 但采取的风险控制方式是跟互

    联网毫无关系, 仍然是按照传统金融机构的模式, 进行人工

    的上门核查, 人数超过三万人。它同样体现了道德风险、 运 营风险。P2P 从原先的撮合匹配借贷双方交易, 直接演变成

    了 “影子银行” 。P2P 在里面扮演的是吸储和放贷这两个角

    色合一, 其实就是银行在做的事情, 但是却又不受到和银行

    一样的严格监管, 就使得风险更大。

    第二, 阿里小贷风险控制方式有互联网金融的特性

    阿里金融的核心风险控制的作法是走一条量化放贷的 道路。即阿里巴巴依托自身在网络体系内的巨大客户数据

    优势, 进行有效的数据整合, 将自身网络内客户的一系列有

    利于进行风险判别的数据, 例如交易数据、客户评价度数据、

    货运数据、 口碑评价、 认证信息等等进行

    量化处理, 同时也引

    入一些外部数据, 例如海关数据、 税务、 电力、 水力等方面的

    数据情况加以匹配, 从而形成一套独特的风险控制标准, 意

    图建立起纯粹的定量化的贷款发放模型。同时, 建立中小企

    业贷款的数据库模型、 进行数据库跟踪管理等等以达到去中 介化的目的。这个量化贷款模型的好处是不仅大大提升了

    放贷效率, 而且让金融中介在其中的作用得到了弱化, 从而

    为在体系内去除金融中介构建基础的可能性。

    这种量化交易安排, 排斥了对单个人的定性化分析, 通

    过标准的筛选, 大大降低纳入范围内客户的违约概率, 保证 贷款的质量。

    二、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在我国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还处在发展或起步阶段。

    它在经济社会中有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和积极作用, 同时与

    传统金融的竞争性质是同质化的竞争, 并且是风险容忍度的

    竞争。这种竞争很容易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 会不断加剧金

    融的不稳定性, 需要正视。从目前来看这些所谓的互联网金

    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弱化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

    付, 如支付宝、 财付通、 易宝支付和快钱等能够为客户提供收

    付款、 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 代购机票与火车票、 代缴电费

    与保险等结算和支付服务, 并已经占有相当份额。这类互联

    网支付总额以 300%还多的年增长率迅猛增长。特别是第三

    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金融产业, 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 显的替代效应。

    二是冲击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性、

    广泛性、 低成本等特点, 以及对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的优势,

    可以直接向供应链、 小微企业、 个人进行融资, 既弥补了传统

    商业银行的不足, 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核 心业务及其盈利。据 《中国经营报》 报道, 阿里金融仅 2013

    年新增贷款就接近 1000 亿元, 几乎占全国小微企业新增贷 款总量的一半。 三是加速金融脱媒。金融脱媒是中国金融市场走向成

    熟的标志和必经之路。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 各

    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陆续进场, 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

    比重将不断下降, 这是一个经济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表现。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 第三方支付以及由此衍生的资金归集等 现金管理业务, 特别是中小企业网络贷款、 P2P 贷款业务等

    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金融脱媒的进程加快。但互联网

    金融要彻底颠覆现有的金融业还为时尚早, 这是因为商业银

    行依然具有许多比较优势。

    四是增加了央行当局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互联网金

    融具有调动并运用社会闲置资金的能力, 具有扩张基础货币

    的能力, 对监管当局提出了货币政策调控的挑战。就当前国

    内互联网金融来说, 由于无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

    束, 使存款准备金等货币调控工具等在这一类机构中不起作 用。这类金融还具有类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 由于未计

    入 M2 和社会融资总量统计范畴, 也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

    应量被低估;由于其特性会加速货币的流动, 使货币供应量

    的可控性与可测性下降, 加剧货币乘数的不稳定。总之它改

    变传统金融市场的运行及传导机制, 特别是融资行为“脱

    媒” , 从银行信贷渠道而言使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性下降,

    可能削弱数量型货币工具的效力。

    五是引发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等金融风险。由于网络

    方式的虚拟性、 行业门槛低, 且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监管条件

    下,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双方资信难以完全认证, 欺诈和欠款

    不还造成的风险不能小视。如若管理不善, 可能进一步引发

    流动性风险甚至系统性风险。在对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

    风险管理问题上, 应看到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的

    冲击、 融合刚刚开始,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不断加强对它的了

    解和认识、 研究和关注。

    三、 当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

    互联网金融在满足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的金融服务需

    求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发展时间短、 基础比较薄

    弱, 并涉及诸多现行的制度规定。在这个法规制度的空档 期, 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和产品越来越复杂, 因此对维护市场

    健康发展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 8

    热 点 关 注 重视。

    (一)当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表现 一是监管规则不一致风险。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业

    务定位在形式上还比较模糊, 需要在现行法律制度下予以明

    确。也有部分新型业务边界不清, 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规

    定。一些互联网金融活动同时涉及到股权、 信贷、 支付等多 种的法律关系。如何从多方面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还需要

    进一步的研究。再如, 注册资本一个亿的小贷公司, 受到严 格的监管, 最高负债只能做到 1. 5 亿, 而注册资本一百万的

    P2P 公司, 却可以做到几个亿的规模, 却没有金融监管主导,

    这是典型的监管不一致, 规则不一样。 二是业务欺诈风险。部分互联网金融中介机构专业化

    程度比较低, 风险管控的能力比较弱, 相关信息披露的真实

    性和准确性也无法保证, 投资者掌握信息的真实性难度比较

    大, 引发经营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网络金融平台公司公

    布虚假信息以创造虚假的资金供求, 在没有实名制情况下,

    借贷双方提供虚假信息进行欺诈非常容易;有些网络金融平

    台公司本身就存在欺诈行为。

    三是信息技术风险。资金市场、 资本市场的运行具有实

    时性高、 连续性强, 相关参与方相互频繁交集等特点, 必须全

    面依赖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持。而互联网更易遭受到攻击, 信

    息更易被窃取和篡改, 给市场的稳定运行带来很大的挑战;

    个别公司对用户信息保存不当, 导致投资者信息泄露的事

    件, 暴露出互联网环境下的敏感信息安全保护存在的风险隐

    患。而这类风险的防范更需要大量的投入。 四是信用评估风险。我国信用评级没有得到很好的推

    推广和利用。网络金融平台公司提供的担保、 资金募集使用

    等服务客观上使得该类公司承担了信用风险。依托网络金

    融平台公司自身的评估体系, 难以有效评估借款人真实信用

    状况, 缺乏相应的抵押品导致难以有效控制借款人的信用风

    险。据统计, 目前网络信贷的逾期贷款率普遍高于同期商业 银行的平均水平。 五是流动性风险。如网络金融平台公司通过非标准化

    或标准化的金融产品来归集并使用资金, 导致资金借贷双方

    存在较为严重的期限错配, 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同时, 网

    络金融平台公司都要求投资人通过平台本身来转让标准化

    的金融产品, 其转让渠道相对限制和二级市场容量规模较

    小, 也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二)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原则

    李克强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到, 要 “促进互联网 金融健康发展, 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我们要真正分析

    和认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

    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确立支持、 鼓励发展的宗旨, 并通过可行的立法技

    术对它加以规范和引导。

    二是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规则制度, 应该在符合技术发

    展趋势的前提下, 确立尊重每个参与者即每个网民意愿的基 本原则。

    三是应该自觉摈弃传统金融巨头的利益影响, 站在历史

    的高处, 通过制定鼓励性的制度, 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是为了保护谈判能力较弱的网民利益, 监管制度也需

    要对网站、 金融服务提供者强化监管和处罚。 在上述原则框架下, 同时需要从制度规则、 业务管理规

    则、 技术信息安全管理规则、 风险管控规则、 信用信息共享规

    则等方面制定细则进行风险控制和监管。 第一, 对于坚持独立运营不介入实际交易的互联网金融 平台, 要予以鼓励和支持并给予政策扶持。这样的金融交易

    平台, 属于金融创新的范畴, 监管的核心在于交易平台上标 的物的真实性的监管。

    第二, 对于那些介入交易的金融平台, 要参照金融机构

    的监管要求进行监管;本质是担保公司的就按照融资性担保

    公司担保管理办法进行监管;如涉及资产证券化的就按照券

    商要求进行监管;对于有构建资金池等行为的, 严格按照银

    行理财产品的管理办法进行监管。

    第三, 对于那些通过技术创新去金融中介化互联网金融

    机构, 监管的核心是量化交易安排所体现出来的风险控制体

    系的健全性、 安全性、 稳定性。 参考文献:

    [ 1]张静敏 著 :《互联网络的经济学分析 》 , 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04956934, 2010 年 12 月 . [ 2]谢平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金融研究2012 年12 期.

    [ 3]宫晓林 :《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金 融务实 2013 年第 5 期 . [ 4 ]《P2P 成国内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着力点有问题》 。

    虎嗅网 2013 年 6 月 4 日 .

    [ 5] 谢平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移动的数据》 。和讯网 2013 年 6 月 24 日 . [ 6 ]《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 。中国网 2013 年 9 月 13 日 .

    [ 7]李良 :《厘清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服


    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10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督查工作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