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 篇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线下交易功能的线上模式,从广义上来说,互联网金融它是把传统的金融行业和日渐发达的互联网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互联网领域。例如像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和支付等都是互联网金融的代表。从范围方面来说,互联网金融已经把人类对于金融的全部数据都上传到了互联网上,基于这些大数据,人们可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从中找到对于自己有利地数据或者数据运算。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水平和办事效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已经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于金融和互联网两者之间的观念,传统金融的技术性和互联网的高效性和实效性相互结合在一起引起了关于金融行业的改变。不过互联网虽然有着非常不错的高效性和实效性,但同样也具有着它不足之处,下面会有讲到。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前的差别。

    传统金融业务的办理一般都是有着固定的场所也就是所谓的营业网点,而办理的过程当中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传统金融业务的办理需要在工作时间段内

    才可以办理,而作为传统的金融业务办理营业点来说需要花费资金去开设这个网点。而相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不仅在时间和地点上不受限制,而且也大大降低了中间的成本,互联网金融办理业务的形式更加简洁和健康,人们可以在互联网金融上查找到一些已经公开和透明化的信息,这有助于他们更加清楚和更加便捷地区分所办理业务的具体操作性。而对于传统金融来说他们一般承接的都是中大型的客户,面对的也都是信誉非常良好的用户,互联网金融一般面对的是小型微型企业,资金和信用度上都相对于传统金融较差。而阿里金融和人人贷等都是互联网金融当中做的比较好的平台。

    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以互联网金融为基本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像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都已经成为了金融行业的焦点,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从一份数据来了解。从2009年到2014年,互联网金融由当初的起步到发展再到壮大已经实现了由2856亿元跃到了2011年2.84万亿,而由2011年的

    2.84万亿跃进到了2014年的10.86万亿。从这些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之多,那么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在支撑呢?

    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这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根据中国科学院的统计调查,目前中国在线网民已经达到了6亿之多,而在这些网民当中学会用互联网来购买金融产品的人数就已经占据到了86%,在这些互联网用户当中所使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大多数为支付宝用户,由此看来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高额资金数据就是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所带来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逐渐的便捷化也同样驱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脱离传统金融的束缚,小型的资金完全不在依

    靠传统金融,而这一点也正大大加快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回到本节前头所讨论关于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不足之处。互联网金融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并未受到多大的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这是因为其规模大但所涉及的金额小,进入到互联网金融的门槛很低,人人都可以进入并且受到的监督力度较小。综上所分析,互联网金融就具有着高度的风险性,不法分子经常利用进入互联网门槛低的这一漏洞实行诈骗的行为,举个简单的例子,不法分子可以利用伪装的技巧去骗取人们的交易,而交易过程当中没有收到监督一旦交易成功就不能收回并且实行追究。

    篇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前段时间,风风火火的我是歌手和欢畅喜剧人落下帷幕,然而两档节目都抉择了一首京剧唱腔的《悟空》却叫人印象深刻,联想到现在的互金行业,也让人对P2P现在的尴尬位置感同身受。从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到慈悲为怀的斗战胜佛,一部西游让咱们看到了国产超超级英雄从横行霸道的混世魔王向劝善扬善得道高僧的改变之旅,而现在的P2P就像是刚刚带上紧箍咒的孙行者,大闹天宫的恶名仍在,但彷佛已经不再神通广大。

    互联网金融是未来经济发展核动力

    比较传统金融来说,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开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金融对于调整整个国内经济发展结构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针对小微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帮助这些身处贫困地区或者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为他们解决过去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当前国内小微企业在整个企业数量中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九成,小微企业正在逐步成为国内经济的新支撑,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则能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

    国家大力推动普惠金融,这是过去传统银行很难做到的。传统银行机构由于主要针对大型企业客户,利润回报较高,风险也相对较小,所以他们普遍都不愿意将资金放贷给低收入人群以及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很好地弥补了他们在这方面的不足,有助于推动金融快速普及化。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促进国内的电子商务、O2O等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带动社会的消费。当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正在由粗放型的投资和外贸,逐步转向为高技术科技含量的投资和内需来拉动,互联网金融尤其是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于拉动经济内需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金融由于方便、快捷等特征,极大提升了用户对于金融业务的满意度。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向前展开的道路上,也满足了客户对于金融的多元化需求,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

    也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具有诸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和意义,让互联网金融获得了野蛮生长,在其发展的道路上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诸如P2P平台倒闭、圈钱跑路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去年某宝事件爆发之后,P2P甚至在一时间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有些人甚至直接否定了互联网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行业洗牌是好事,部分P2P却也因此被错杀冤杀

    目前整个P2P行业正处于优胜劣汰的洗牌期,这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实际上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淘汰一些存在些许问题的P2P平台。然而在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整改和逐渐步入正轨的同时,有很多P2P平台却面临被黑的委屈,很多P2P平台小问题甚

    至被莫名其妙地放大了。

    P2P行业不能一概而论

    从上面的阐述中,我们能够看出P2P对于整体经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纵观当前整个P2P行业,有问题的平台其实都不是真正的P2P,而是一些不法份子假借P2P来圈钱、骗钱,最终招致了整个P2P行业名誉受损,很多人于是就把P2P和这些平台混为一谈。

    去年,央行等十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正式在上海成立,整个P2P行业正在日渐规范起来。而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标准和行业条例日渐完善下,P2P野蛮生长也将终止,利用P2P从事非法行为的平台将会被逐渐淘汰出局。

    不过对于大多数的P2P渠道来讲,他们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信息中介,做好借钱人与偿还人之间的对接,P2P绝不会被一板子拍死。

    错杀冤杀,百害而无一利

    不管从何角度来看,错杀冤杀一些安全可靠的P2P平台,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P2P平台被错杀冤杀对于平台的正常发展是极大的危害。不可否认,P2P平台也会拥有一定的风险,毕竟出借都是有风险的,把钱存放在银行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可靠。P2P平台小问题被放大,会导致平台公信力下降,口碑形象严重受损,对于企业发展最终具有致命的危害。

    而从投资人角度来看,一些风控气力较强、收益都还不错的平台由于无缘无故被黑,招致投资人错失了一些好的平台。另外,由于许多P2P平台被错杀,招致投资人手足无措,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平台,无形之中对投资人的收益反而是一种间接的损害。

    最为重要的是,“小问题被放大”也不利于整个P2P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整个P2P行业来说,要严厉打击那些真正打着P2P旗号骗钱圈钱的不法分子,但是错杀冤杀反而让一些健康正常的P2P平台面临发展危机,容易让整个行业发展受到局限,不利于互联网金融整个行业快速发展,也会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缘何会被冤杀

    日前,一篇《P2P第三方自媒体增多谨防“伪公知”借机赚快钱》的文章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该文披露,截止2016年2月底,P2P行业正常运营平台为2500余家,而垂直第三方自媒体则超过450家,平台数量与媒体数量之比达到了4:1,这在其他的创业行业很难想象。

    然而,一些媒体和自媒体却专门挑一些P2P平台写标题党文章,然后引用一些没有信源的数据,有的甚至捏造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事实,继而通过自己的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以此来博取用户眼球。之后,他们会通过这些负面文章要挟P2P平台,要求他们为此付出高昂的费用。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整个行业的生态,也破坏了媒体的底线,甚至成为一种敲诈勒索行为。

    正是因为这些媒体和自媒体这类行动,导致许多P2P平台也被错杀冤杀,无缘无故被扣上了一顶黑帽。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让许多P2P平台一夜之间彷佛成为了“唐僧肉”,人人喊吃

    互金要稳定发展,监管、P2P平台自律、媒体自律缺一不可

    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来说,政府监管与P2P平台自律对于行业健康稳定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政府监管对于P2P能够起到有效监督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P2P平台的野蛮生长以及疯狂扩张进行把控,虽然可能会暂时减缓P2P的发展速度,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政府监管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P2P平台的自律关于行业的健康良性开展也非常重要。P2P平台应当严格遵守网贷行业的行业原则,确立好平台本身信息中介的作用,不断巩固平台风控,以此确保出借人的利益。

    除了政府监管与P2P平台自律之外,媒体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十分重要。不论是传统媒体、新媒体还是自媒体,都能发挥积极作用,传播正面能量,以此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稳定发展的正轨,与出借者、借款者、中介平台、从业者一起,共同推动P2P行业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而媒体本身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可以起到一种辅助的监督作用,媒体应该放大自身在这方面的作用,帮助出借人和借款者更客观地了解P2P平台,但绝不该为了利益去有意抹黑平台。所以,媒体守住底线,加强自律对于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那些没有底线、长期以非法牟利为目的的第三方媒体和自媒体,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放任姑息。

    所以说,互联网金融要健康稳定的成长,增强监管淘汰那些利用P2P不法集资分子,P2P平台自律提升平台安全风控程度,媒体帮助监视、正面传播P2P行业价值、同时增强自律,三者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在这些年获得了迅猛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确实滋生了一些发展问题,甚至还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进行骗钱圈钱。但是我们不能一棍子将整个P2P行业打死,其中就有不少P2P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被错杀冤杀,他们当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平台被一些谋私利的第三方媒体恶意攻击。

    外界很多人都在鼓吹P2P寒冬和高危季来降,但是我是不相信的,毕竟管制更多是为了规范行业发展,而不是打死,不可能溘然当头一棒,就让全体灰飞烟灭了。而且很多监管要求还没有落实到实行阶段,P2P平台决定整改更多还是出于自己对政策的解读,现阶段监管严查的非法集资问题跟正规P2P平台也并无关系,与其费尽心力的去考虑未来的生死存亡,不如抓紧时间做好当下服务质量提升和平台成长的各项问题。对于借P2P骗钱圈钱分子绝不姑息,但是也不要错杀冤杀。

    文章来源:上海长久贷

    篇三:中国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该如何发展

    中国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该如何发展

    信息与互联网的技术改变了许多行业运行的规矩,乃至是颠覆性的转变。对金融业来说,互联网的影响也是异常之大,我们也相信,规则的改变会渐渐的影响到金融业竞争的格局和运营的形式。

    第一,谈下目前的看法

    任何新事物都会有一个过高的预期阶段,不断的被追捧,然后严重的被高估,最后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于是被说的一无是处,然后又被低估,经过前两个阶段后,才开始陆续回到一个缓步向上的阶段,一般这个阶段才是合理的估值阶段,但是从赚钱的角度来看,第一个阶段最好赚钱,泡沫横飞的时代,赚钱最容易,前提是能及时抽身。第二个阶段,如果有勇气杀入,理论上也有不错的收获。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基本上目前属于高潮结束,然后个人估计会迎来一个低谷期,其实不单中国,全球的互联网金融,都面临很大的挑战,股价上可以看到,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股,最近都有些压抑。原因无非两个:

    第一个曾经寄托无限期望落空,二级市场本质还是预期主导的市场,当你无法形成高预期的时候,股价自然就下去了,也很正常。我一直说,一个公司一会一千亿市值,一会一百亿市值,本质公司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化的其实无非是背后的人心罢了。炒股很大程度是多空之间的博弈,博弈的本质是双方对一个标的物未来的预期的差异,觉得未来会好,我就买入,觉得未来不好,我就卖出。股价大跌的背后代表了资本市场对未来的担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金融很大程度上跟经济周期是正相关,整体全球经济都很迷茫的情况下,你要让金融行业的股票要有很大的气色,本身也不现实,金融实现盈利的很大前提是市场能赚钱,在一个整体盈利性很差的市场里要让金融行业变得很好,基本上就属于扯淡的事情,借出去容易,收回来难的市场里,不可能有高估值。所以,目前陷入低谷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再加上去年年底的一系列非法集资案件的引爆,更是雪上加霜。陷入低谷也就正常了。

    至于,这个低谷期会有多长时间,我个人感觉还是取决两个因素:

    第一个是政策因素,金融跟别的行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个是强监管领域,长什么模样,很大程度不取决你自身,而取决于别人想你长什么样子,所谓市场的内在的自发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是很容易被监管给引导和改变的,这里对错先不说,因为我从来没觉得市场就一定是对的。

    市场容易非理性,但是反过来监管也一样容易非理性或者过于理性,这个其实很大程度在国外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在中国可能博弈的空间不大,最终取决监管的理论基础和政治诉求。所以,这个低谷期很难预测,目前市场担心的是矫枉过正,监管则担心,不矫正,可能压力会更大。

    第二个因素,则取决于资本冬天何时结束,总体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跟商业模式自身关系有,但是并不是很大,过去的高歌猛进,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资本推手的身影,一旦资本变冷,市场关注度以及现实的企业自身经营都会收到很大的影响,今天晚上马化腾还在抱怨每个月三个亿的费用,吃不消,撑不住,试想离开资本支持的屌丝,怎么能玩得转呢。其实在之前的一些资本投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今年明显规模压缩,也变得不在那么之前一样,嗷嗷的叫要颠覆传统金融机构,都很谦虚的说,我们只是补充了。回想三年前,变天革地的口号,也就不过几年而已,世界变化很快,随时拥抱变化。

    就我自己个人而言,可能会比较悲观,这个冬天会很冷,很冷,而且还会死不少机构,金融跟别的行业最大的区别,我一直强调,别的行业无非关门破产,金融则是有死无生,只能说且行且珍惜当然我也希望这个过程会平缓点,希望如此。

    第二,我们谈下过去互联网金融投资和创业过程中,我认为几个比较明显的常识性问题。

    (1)没有正确认识中美的基础性差异,模仿表象,忽视本质。

    中美之间最大的差别,其实是底层环境的不同,美国的市场是一个非常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市场投资人更多是以B端机构为主,大概70%-80%都是机构、共同基金、家族基金大量的机构投资人到这个市场来是有原因的,因为个人作为投资人有两个很大的问题:第一个是不专业。我们在金融市场混了十几年的人都无法有效的辨别风险,如果你一个外行来分析一个产品的标的说一看就看的出来有风险,这是扯淡,我们自己玩了多年都不敢说这里有风险,那里有风险,你让个人来判断的逻辑基础在哪里?即使有,也不可能普遍性。第二个是不经济。总共就那么几万块钱,努力、辛苦辨别风险,最后收益是年化10%,意味着你们只有几千块的收入,那你还不努力去工作,你没有必要花时间精力去干这个事,不经济。所以为什么个人投资者跟机构投资者永远打不过?个人投资者不可能在金融市场里面取胜,除非他把自己机构化了。这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机构是有容错能力的,他可以有违约,可以出风险,因为是通过市场有效配置来获得稳定性的收入,无所谓个别出现风险,靠规模的差异化配置来COVER,从这个角度上有容错可能的机构更容易适合做P2P的投资人。所以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B2C和B2B的市场。

    中国是什么?中国绝大部分的投资人都是P端,全是个人,中国是一个C2B和C2C的市场,都是个人投资者。这个环境下,导致结果是无法容错,必须要求你刚性兑付,否则我就上街游行,否则我就闹事,这种情况下,现实逼迫我国的P2P公司最终看上去跟美国一样,实际压根就是天壤之别。

    (2)是无法正确认识风险和规模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我讲过很多次,我们很多投资机构,都喜欢从规模、客户数下手,总觉得拥有更多的规模,更多的客户群,现实价值就更大,其实从金融角度看,压根就是被证明是伪命题,这个问题也不单单是金融问题,他的本质其实是现实一个流量的认知问题,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流量是越多越好,但是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这个逻辑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过去在PC端主导的市场里,这个逻辑是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大流量公司,可以找到流量变现的方式,譬如一个明星,他拥有很多的粉丝,他就可以从广告变现,譬如门户网站,拥有大流量就也可以从广告、游戏入手,最终结果就是我免费讨好我的流量群体,然后从流量以外获得收入,所谓羊毛出在狗身上的逻辑下,不断做大流量的道理是对的。

    但是在移动化的情况下,这个逻辑在不断发生改变,当然金融是因为自身特性的原因跟移动化关系不大但是结果是相同的,就是大流量公司越来越少,碎片化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真正大流量公司就那么几家,其他公司再也无法实现大流量了,那么他们很难实现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情况,为什么啊,因为狗他不认账啊?你就那么点破流量,凭啥我要给你付钱?那么这些公司就开始面临很大的流量变现的难题,如果无法从用户身上实现盈利,那么你会发现流量越大,实际上只会亏损越大,不能变现的流量压根就是垃圾啊,没啥用处。所以,移动互联网怎么看流量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看你跟用户之间的变现方式是否够直接有效。那么我们来看金融的变现方式,理论上金融是很好的强变现行业,但是现实情况,很悲哀的就是强变现的用户往往非常的少,都不可能形成极大的规模,逻辑很简单,绝大部分人都不是有钱人,你看上去圈了很多用户,但是最终发现都是逐利层的屌丝,屌丝我说过,是世界上,最没有忠诚度的群体,有奶就是娘,他们风尘仆仆赶来的目的是为了能在你身上赚钱,如果你不能让他们赚钱了,第一时间就把你抛弃,你本来是想在他们身上变现的,结果他们把你变现了,你最终演变结果就是辛辛苦苦的识别风险,寻找资产,最后都是喂饱了一批压根觉得理所当然没有粘性和转化可能的屌丝群体,他们压根不可能有所谓的付费意识,然后你想从别的地方来变现,用户流量有不可能多的跟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的客户数一样,压根找不到什么游戏、广告这种传统的变现方式,这种情况下,规模和用户数,本质都是成本

    而不是收益啊。

    于是,用户身上无法变现而又在别的地方找不到变现的时候,那么再多的流量其实就变得毫无意义。当然很多人也会说,总归还有点转化率吧,一百个筛一个也是好的,其实我不这么看。第一转化成本太高,压根没必要,还不如直接精准定位好了。第二个就是所谓移动化的世界里,碎片化的世界里,产品决定了用户,而不是用户决定产品。什么样子的产品,最终吸引什么样的客户。这点必须清晰认知到,过去PC端追求大流量客户,所以提出人性化体验的角度,是对的。但是相对个性化精准化定位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有效辨别精准客户的重要性就凸显了。不能被用户逼着去做所谓人性化的事情,否则就是你忘记了你是谁,你要做什么。

    我们很多所谓人性化的用户体念,其实是很扯淡的逻辑,因为用户的需求是多变的,而且很难被证明是对的,你如果什么都是听用户的,那你永远被带到沟里去,从金融角度看用户需求,无非就是希望贷款不用利息,理财收益一年翻倍,你按照这个逻辑去设计产品,你就直接找死去吧,压根不可能满足的体念体验。

    所以,真正你要做的事情其实是找到适合你的用户群体,定好你的理念,然后设计好你的产品,然后筛选你的用户,让不适合你的用户赶紧离得远点。因为,你不可能被所有的用户喜欢,你唯一能做到就是筛选你的用户。通过设定一系列的门槛,有效筛选。这个是连骗子都知道的基本道理啊。

    所以,从金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很多的理财类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满足用户端的需要,最终结果就是违反了金融知识,筛选了一批风险容忍度最差的集体,这个集体无法接受风险,且很难有转化价值,最终使得这个行业没有办法有回旋余地,这个应该是现在互联网金融公司最大的问题。从我个人感觉角度来看,金融还是要去做有钱人的朋友,做时间的朋友,不是嫌贫爱富,而是实际发现,越是没钱的集体,越缺少可变现的可能,使得付费习惯以及收益要求十分苛刻难以被满足,所以怎么挑选有价值的客户,其实是将来互联网金融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

    我曾经说过,我们自己愿意投资那些设定门槛的金融模式,因为只有门槛设定,你才能筛到你要的客户,你的产品就要主动设置很多门槛,屏蔽一堆无效浪费你精力的客户群体,而不是什么客户你都想要的,我们自己的理解,越容易付费的客户越有价值,越能承受风险的客户越有价值,越不关心细节的客户越有价值,本质其实都表现为这些客户有赚钱的能力,而没有时间来跟你浪费,所以倾向于简单,倾向于用钱解决,而且他们深刻知道什么事情都有风险,天下没有那么好的事情可以享受收益而不承担风险,做这些人的朋友,你变现的能力大大加强。金融注定不是一个一家独大的行业,因为规模太大,他拥有极大的高客单价的特性,你想象,一万用户,流量大不大,跟互联网比起来,这个流量基本上屁都不是,但是,如果每个人给你十万块钱,你就是十亿的规模,五十万就是五十亿的规模,基本秒杀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的营业收入了,这个特性最终使得互联网金融一定不会是高流量公司,核心的本质你的商业模式必须是能在客户身上进行流量变现,否则就是扯淡。

    第三:互联网金融的误区是无法充分理解个体和整体,效率和成本的关系

    有一段时间,我写了几篇余额宝的文章,被一堆屌丝给疯狂围攻,我对此并不介怀,因为事实上我们社会有一个逻辑一定是对的,那就是社会90%的人是非理性且人云亦云的,这个也是,为什么社会大概只有10%的人能赚钱,我一直告诉自己,如果傻逼跟我一样聪明,哪里轮到我赚钱呢?所以每次我打车碰到出租车司机态度不好,碰到别人弄不灵清,我就告诉自己这个道理,如果他们都跟我一样弄的清楚,那就是我去开出租车去了,然后就很开心了,前段时间,在香港跟某民间私募大佬聊天,他极为牛逼的跟我说,我们过去为什么每年有100%以上的收益核心在于中国股市里的交易对手太弱,都是一帮傻逼在玩,我们能不赚钱么?后来想想,这个简直是在是真理。

    中国的散户明明是极度缺乏技能,但是却偏偏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非要自己亲自上场操刀,非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跟你说上几句,非要骂你傻逼,却忘记他们自己是最大的傻逼,最后的结果除了被收割,还能干什么呢?一个不爱学习,不爱思考,不爱就事论事讨论群体,能赚钱,那就真是没天理了。

    所以,我跟很多专业也好非专业也好的人说,要跟我讨论余额宝,那必须先知道什么是货币基金,也必须知道什么叫同业市场,还必须知道这两者跟银行的关系,以及银行是如何运作的。如果脱离这些,只是单独讨论余额宝好,还是不好。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看到很多好的结果,前提很可能就是建立在不好的基础之上的,而很多不好,却恰恰建立在好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一个点,要看很多方面。另外,还有我们还要看到两个博弈点,一个是个体跟整体是博弈的,另外一个短期跟长期是博弈的。

    许多事情,对短期有利,但是对长期一定有害,哪里有长短期都好的事情呢,前段时间微信收费,一堆屌丝在骂娘,这个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啊,我对你好好好,很大程度是为了某天能杀杀杀你啊,嘀嘀打车,现在的费用比以前贵上好多,但是你还不得不用。都是案例啊,短期好的事情,往往都是交换了未来的利益,最终来看,甚至可能结果就是被卖了,还帮人数钱,但是这些屌丝不到最后一步是看不到的,也不会去想的,许多人看到互联网金融给了自己更高的收益,但是是否想过你可能本金也回不来,很多人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给了自己更好的贷款可能,却忘记了,自己是否能还得起贷款,这些都是只满足了需求的一端而忽视另外一端的结果。

    至于,个体和整体的博弈,次贷危机的最核心就是互联网金融一直强调的普惠金融 ,给大量不合格的贷款人发放了贷款,世界上是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不合格的,就跟路上要饭的人也喊着自己也有资格去夜总会一样的道理,所以每个人都在喊要求贷款普惠,这种事情的最后演变结果就是看上去个体有益的事情,最终演变成整体系统性风险 ,结果就是一堆好人跟着受伤。微观上有益,宏观上有害。我们的互联网金融很大程度上都忽视系统性风险,是大量的不确定的个体性风险堆积的结果,而个体性风险隐藏在个体的时候,他是散乱的,无序的,不容易被集中发现,但是最终集中爆发的时候,就是非常的可怕,许多金融模式,具体到微观层面,都是有合理的成分,但是都堆积到一起的时候,这个合理成本可能就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们最怕的事情其实就在这里,如何在混乱无序的单体性风险里能辨别出系统性风险的存在?需要监管层的智慧。

    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进入低潮期,可能对我们投资人,对创业者来说都是好事情,在狂歌猛击的时候,大家是不会思考问题的,每天沉浸在欢快的意淫之中,只有在问题来临的时候,才能激发思考,才能痛定思痛,才能督促变革,才能让有能力的人沉淀下来,让浑水摸鱼的淘汰出局,我们继续愿意在这个时候,继续投资我们认为真正值得坚守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我自己依然成立互联网金融投资基金,集中投资在这个冬天能坚持下来,他是前行的创业者们。

    综上所述,笔者的基本观点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概念需进一步厘清;互联网金融的形式需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的运作需进一步监管。唯此,互联网金融才能保持好目前方兴未艾的势头,才能健康、安全、有序地可持续发展。在这历史性的进程当中,监管部门、银行和互联网企业都有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文章来源:上海长久贷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09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专业互联网金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