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智障儿童现状
  • 智障儿童现状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智障儿童现状
  • 篇一:智障儿童生活技能的调查研究

    智障儿童生活技能的调查研究

    ----XXXX智障人士服务机构为例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背景:

    1、智障儿童现状:随着工业社会以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全世界智障儿童总数也有所增加。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有600万以上的智障儿童。这是一个不小的社会群体。对于这一社会群体,应当怎样更好地关心帮助他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章“特殊教育”中,明确指出,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我国残障人的绝对数量庞大,残障人士特别是智障群体在我国社会的“弱势”和“边缘化”程度比较突出,且学龄智障儿童少年的教育福利普及不广泛,智障儿童的生存、教育、康复与发展状况颇令人担忧。由于甘肃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社会公众对智障儿童的关注度与认同度普遍不高,社会捐助也不是太发达,导致我省大部分的智障儿童生活能力是否足以在社会中正常生活还是值得深思。

    2、生活技能的重要性:生活能力是一个人正常生活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教育”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员所接受,并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因素:那么对于智漳儿童的教育而言,培养孩子们的生活、生存能力就更加重要了。《智力障碍儿童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智障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为智障儿童中的绝大多数人走出校门后,首先面临的是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大家都知道对智障儿童的护理和照顾是有时空限制的,别人不能跟他们一辈子,终究还得孩子自己独立生存,无微不至的替代不等于孩子生活能力的形成。所以我们确立研究目标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孩子们学会生活技能,能够自主自立上,能够更好地生活他们将来要融入社会,与社会其他成员交往、共处所要碰到的问题是很多的,所以说对他们而言,诸如购物、向人问路、乘车、使用公共设施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适应家庭和社会的生存:换句话说,特殊学生学习生活经验、学会生存技能,将会比学习概念化的文化知识更有实用的价值。

    意义:

    (二)文献回顾

    (1)国内研究: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研究都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智障儿童外显或潜在的限制和障碍的补救教育方面,或者聚焦于对智障儿童人格特质的一般描述,较少有研究者从智障儿童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出发去研究他们。方俊明认为智力障碍儿童在人格特征方面表现出期望偏低,行为动机不强;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意志力薄弱,容易受暗示和别人驱使。张文京认为智力障碍儿童在个性方面存在缺乏主动性,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暗示,脾气固执;失败期待高于成功期望;动机不足,求知欲欠缺等特质。何华国认为智力

    障碍儿童人格的发展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如高焦虑、消极、固执、缺乏信心、拒绝、退化、压抑等。李柞山曾采用《缺陷儿童人格诊断量表》和《内田一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对77名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测查,得出结果:认为相当部分智力障碍儿童存在着人格问题,前者健全人格为68.83%,后者为38.98%,也就是说智力障碍儿童可能发展出健全的人格。张福娟等曾利用《缺陷儿童人格诊断量表》对智力障碍儿童的人格特征与正常儿童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人格因子方面,适应性和分化性因子发展较差,自我发展性因子较好。众多的研究都证明了智障儿童虽然在某些人格因子上存在着问题,同时也表明了他们的能力具有可发展性、可塑造性,具备发展能力的可能性。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以“自我概念”为中心,认为每个个体都有机会成为充分发挥机能的人,以及“以学生为中心”对儿童提供支持等观念对培养智障儿童的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积极启示作用。

    篇二:社区智障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上海电力学院

    社区管理课程实践

    题 目: 社区智障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院 系: 管理与人文学院

    专业年级: 公共事业管理2004级 学生姓名: 赵鹿寅学号:20042863

    曹为烨学号:20042873

    黄毅骏学号:20042874

    指导教师: 石 芳 华

    2008年1月3日

    社区智障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特奥会圆满的落下了帷幕,智障人士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但目前社会上的智障儿童的生活现状依旧不容乐观,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关爱智障儿童这类弱势群体,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智障儿童、弱势群体、阳光之家

    这个学期我们小组在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阳光之家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在这里我接触到了以前从没有接触到的智障儿童,他们除了有的长的有点“吓人”,说话和行为有些迟钝,其他和平常人没有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猛然间发现,“阳光之家”作为一个载体,他的重要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而我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想拥有爱,最佳办法是把它奉献给他人。

    如果没有参加社会实践,也许现在我和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几乎忽略了周围的智障人士。当遇到“脑子不好使”的人时,我们通常都会避开他们,忽视他们的所言,所做。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采取这种“不闻不问”的态度,甚至有不少人会嫌弃他们,智障人士的生活状况才不容乐观。因为他们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就决定了他们是顺流前进还是要逆流而上。

    其实在我看来,每个智障的孩子都是一个残缺的苹果,都说上帝会在每一个苹果上咬一口,那么他在咬这些孩子的苹果时,一定因为贪吃而多咬了一口,所以他们失去了得到一个正常大脑的机会。他们或是天生,或是天灾人祸,他们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轻则比一般人学习速度慢,思维能力有限,重则无法和人正常交流,只能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生存。上天的不公已经给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带来无限的痛苦了,更令人寒心的便是有些人对智障的误解,从而导致了歧视,攻击甚至是侵害的产生。这些行为不仅与道德相悖,有些还触及法律。新闻报道中,关于利用智障人士牟取非法利益,甚至直接损害他们的利益的报道屡见不鲜。对此,光是用法律手段制裁犯罪分子是远远不够的,让普通大众认识了解智障的概念和他们的生活才是根本源头。只有社会的认识改变了,智障人士的现状才有可能得到改善。所以向社会大众宣传智障的相关知识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来,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智障儿童的产生率,二来,也是最现实的,就是能改善智障人士的生存现状,让他们不再被不公平的歧视,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或培训,他们也能获得一定的技能,从而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通过这段特别的体验,我们做了一番研究与调查。现在社会上对智障儿童的态度正在有所好转且政府对智障人士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关心程度也正在逐步提高。

    经过我们在阳光之家的社会实践,我们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问题进行汇总并发放问卷展开调查,以期达到我们的实践目的。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实际填写95份,91份为有效问卷。受调查者年龄从10到70不等,基本涵盖了所有年龄层。受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也由高到低不等。

    通过调查:非常了解智障儿童的概念的只占1.57%,而根本不了解的占有

    4.71%,35.60%的受调查者不太了解。数据显示:近四成的社会大众对于智障儿童的概念不太了解,甚至于根本不知道。而对他们智力落后的原因不了解的更是超过半数,达到51.58%。

    社会对智障人士的看法:

    大多数受调查者对智障人士没有误解,但是仍有部分人对智障有“暴力倾向”“传染”等方面存在误解。在对与智障人士交友问题上,有28.06%的人认为与智障人士交友是困难的事。近一半的人认为并不困难。

    智障儿童的康复需求了解:

    93.62%受调查者认为智障儿童需要接受康复治疗,只有26.98%的受调查者认为智障儿童在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后,不需要依赖别人,88.36%的受调查者不认为教育及训练智障儿童是浪费社会资源。

    社会关注:

    39.7%的受调查者知道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了解智障明星舟舟的也只有17.46%。数据显示:大多数人对于智障儿童的关注很少,社会对于这些的宣传力度也有待考量。

    养育第二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近一半的人认为如果有一个智障孩子,会生育第二个正常孩子。

    接受心理康复的必要性:

    90.43%的受调查者认为接受康复治疗和心理康复都是必要的,52.91%的受调查者认为智障儿童会存在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社会关心:

    受调查者中95.29%的人表示对于智障儿童会给予关心,说明大多数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给予智障儿童关爱。

    这份问卷从头到尾,得到了分队所有成员的支持和贡献,能完成这么一份有社会意义的问卷,让我们也很自豪。当然,我们更希望能把结论分析好,向社会大众通报我们的结果。

    首先,从问卷里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对智障儿童的了解情况甚少:只有1.57%的受调查者表示非常了解,社会对智障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不太了解和基本了解的占了绝大多数。在对智障人士的看法上,大部分人还是比较科学的看法,但有少部分人仍持有错误或偏激的观点。不少人都对智障有刻板的印象,认为他们“难以结交”。说明社会对智障儿童的了解有待提高,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

    其次,社会对于智障儿童的关爱不足,但有提高的潜力: 绝大部分大众认为智障问题并不仅仅是家庭问题,这应该与社会有关,说明大众对社会在该问题

    上的责任看法还是一致的。95.29%的人表示对于智障儿童会给予关心,说明大众并不排斥智障儿童,在一定的条件下,智障儿童能够得到大众的关爱。

    在更进一步的研究中,对于从政府监管角度出发,如何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质量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先进思想指导行动

    人都有主观能动性,但它的正确、有效发挥还需要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我们党和政府有悠久的历史,蕴育了一批优秀思想,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都是要求我们要继承和传播助人为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我们调查主题来说,我们认为应该指导、教育更多的社会个人让他们参与到帮助“弱势群体”这一事业中,而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联系。我们助残,爱残,与残疾人共建都是党员风貌、社会良好风气的体现。在具体的思想指导方面,并不一定要拘泥于成文的教条中,世界上任何其它的思想理论的精华我们都可以吸收、借鉴,甚至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也是珍贵的。

    二、严格监督机制

    人有了先进的思想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先决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听话。而往往是那少数几个“不听话”分子给带我们带来的损失比一大群“好人”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功绩要多得多。我们不必要过分强调“思想”的重要性,毕竟“思想、精神”都是第二性的,“物质”才是第一性的。我们为何不先把规章制度、奖惩制度这第一性的东西建设好,用物质来决定“意识”,然再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呢?比如说这里是1000万助残资金,要改善智残人士的生活条件,如果只是要求负责人思想先进素质高行吗?难免有人会“见钱眼开”,而这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为何不加强监管机制和执法水平,叫那些人及便有这想法也不敢去做呢?如果是单方面地讲思想,天天讲,年年讲,结果培养出来的人也许就样毒瘤一样,上午还在宣讲要“反腐倡廉”,下午就被中央查出来有严重的贪污罪。这就是只单讲思想,不加强管制有一个严重后果。

    三、加强对智残人士“精神”方面的关怀

    这个问题前面也谈到过。现在政府、残联对智残人士的心理关心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中我们党的基本方针是“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那么为何不把这个方针应用到帮助残疾弱势群体上呢?智残人士精神生活方式很单一,在兴家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精神生活来源主要是看电视,平时也不与什么人交往,而这也导致了他们多少在心理上也存在障碍。其实解决残疾人的心理问题就是要让残疾人和正常人生活在一起。在邻里之间,楼层之间我们都可以和残疾人交流。不要让残疾人的朋友们全都是残疾人,不要区分哪些人是正常人,哪些人是残疾人。我们的居委会也要多在残疾群体心理上做工作,要让残疾人在物质、精神方面的享受与正常人无异。

    四、建设社会的人性道德素质

    这不是一句空话,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容易把它做成一句空话。而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修养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通过电视、广播传媒、通过张贴海报、通过残联艺术表演的确能够唤起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良知,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觉得还是要靠教育的作用。为什么不把我们爱残、助残的先进思想和行动写入课本,从小就开始教育人们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呢?

    有了这样的一次有意义的体验,在未来时间里,我们将吸取这次在阳光之家

    里学习到、观察到、体会到的经验与感受,然后继续发展我们自己的志愿服务道路。主要朝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和探索:

    (1)建设成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团队,引领阳光之家项目和公益助残事业的发展,走直接服务与支持倡导相结合的道路;

    (2)坚定支持“阳光之家”的发展,培育智残人自己的互助自助志愿服务组织,表达智残人朋友的声音,与阳光之家一起开展工作,使智残朋友更好地参与社会;

    (3)走小区化服务的路线,继续加强同残联、团委、社区的协作,开展好小区合作试点工作,探索政府参与志愿服务的视角和方式;

    (4)与社会友好团队、企业、个人及媒体合作,影响公众参与及相关政策;

    (5)开发本土资源与寻求外来支持相结合,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健全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创造友好无障碍社会环境”。

    爱心是一汪清泉,带给人心的宁静;爱心是一米阳光,扫除心底的阴霾;爱心是一股暖流,融化寒冷的冰川;爱心是一条彩虹,连结了人们的心灵。朋友,请伸出你的双手,让我们共同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献出一份爱心;朋友,请伸出你的双手,让我们共同为这些智障儿童托起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夜幕因有了星星,显得迷人;大海因有了涛声,显得广博;冬天因有了雪花,倍感浪漫;人间因有了关爱,方有温暖。朋友,请加入我们,让自己也成为一名志愿者吧!这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呼唤,你的加入是对他们的爱的奉献,是延续生命的源泉。因为有你,春风吹满人间,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希望我们大家能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友爱互助,开展更好志愿者服务,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小组成员:赵鹿寅、黄毅骏、曹为烨

    小组分工:信息及资料由黄毅骏收集;

    曹为烨负责开展问卷调查;

    最后论文由赵鹿寅撰写完成

    篇三: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1.我国智力障碍定义:

    智力障碍也称智力残疾、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智力落后、智能障碍等。

    我国的定义分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2.美国智力障碍定义:

    ①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

    ②智力障碍意味着在智力功能上有显著限制,具体表现为,使用适当的智力测验工具进行评估时,其智商低于均数(M)两个标准差(SD)以上。

    ③在适应行为方面有显著限制,具体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以及实践性技能方面限制。

    ④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3. ICF的定义:

    ICF是WHO提出的国际通用的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描述和测量健康的框架,是由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四种成分组成的理论性结构。在ICF中,残疾是指以下内容的任何一种或全部:损伤、活动受限、参与受限以及受环境因素限制。损伤是指身体功能和结构明显偏离和丧失。活动受限指个体进行活动的困难。参与受限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环境因素指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和态度的环境。所有ICF的成分都是独立并且相互关联的。

    4.智力障碍定义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智力障碍定义的使用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①当前功能的限制必须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文化中考察,而不是离开其所处环境和文化割裂地评定,应以个体同龄伙伴作为参照对象。②评估应当考虑文化和语言的多元性以及在沟通、感知、运动和行为方面的个别差异,兼顾个体多样性及其独特反应。③在同一个体内部,局限往往与优势共存。智力障碍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某些方面表现为智力障碍,但同时也可能具备一些独立于其智力障碍的能力,表现在某些适应技能领域或某项适应技能的某一方面。④对个体的不足进行描述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个体所需的支持方案。⑤通过一个阶段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支持,智力障碍者的生活功能通常会得到改善。

    5.智力障碍出现率:

    截止2006看4月1日,我国总人口数为130948万人,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智力障碍人数为554人,其中男性占55.39%,女性占44.16%,智力障碍占残疾人的比例为6.68%。

    按照ICF框架,健康状态可划分为三个部分: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起源于18世纪末的法国,开创者为精神病医生伊塔德,他因为研究和训练野孩子维克多而创立了一些教育方法,这些方法经他的学生塞甘发展成为最早的智力障碍儿童教育方法。塞甘的感官训练方法对之后的蒙台梭利方法有直接的影响。

    9.国内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起源概况:

    国内对智力障碍儿童实施系统的教育开始于20世纪中叶,改革开放以后,智力障碍教育事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推行的随班就读工作标志着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突破,为更多的智力障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10.智力障碍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出生前的致病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先天获得性异常,其中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先天代谢性疾病以及其他遗传因素。唐氏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特纳综合征等均为染色体异常所导致,苯丙酮尿症、粘多糖IH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均为不同类型的先天代谢性疾病,多基因遗传引起的先天性颅脑畸形也会导致智力障碍。当孕妇受到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侵袭而患感染性疾病时,影响严重的可导致胎儿的智力障碍,主要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病毒及梅毒螺旋体等。某些药物、放射性物质和有毒的化学物质也可能损害胎儿的发育,胎儿受辐射影响的响度与辐射剂量及妊娠时间有关,辐射剂量越大,智力障碍的发生率越高。此外,孕妇吸烟与饮酒也会影响胎儿智力发育。出生时的致病因素主要有早产和低体重、窒息以及产伤。出生后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发生性疾病,如高热惊厥及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和脑膜炎等,此外,脑损伤、中毒、营养不良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都可能导致智力障碍。

    11.智力障碍的三级预防的含义:

    一级预防是指在问题发生前采取措施,消除智力障碍的病因,预防智力障碍的发生,主要通过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及围产期保健以及健康教育来实现;二级预防是指通过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的严重先天缺陷,早期发现伴有智力障碍的疾病,早期干预,缩短现存问题的持续时间,或逆转其效果的措施,主要通过产前筛查与诊断,对高危儿随访、出生缺陷监测、发育监测等实现;三级预防是指通过对患儿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使问题的不利后果受限,并改善个体功能程度的措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12.如何发现智力障碍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的及早发现与鉴别对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筛查智力障碍儿童常用的方法是观察与筛查测验。观察是全面了解智力障碍儿童发展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智力障碍儿童往往在某些领域的发展中落后于正常儿童,对照儿童的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的表现,可以发现儿童智力障碍的迹象。筛查测验可以省时省力地从大量儿童中初步地筛选出可能有发育问题和障碍的儿童。

    13.智力障碍儿童常用筛选工具:

    (一)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二)画人测验

    (三)瑞文测验

    (四)团体儿童智力测验

    14.智力的概念:

    智力又称为智能,通俗的说法就是人的聪明程度,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想象等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智力结构理论的分类:

    (一)因素分析理论

    (1)特殊因素理论

    (2)二因素理论

    (3)群因素理论

    (4)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二)结构理论

    (1)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2)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3)三棱智力结构模型

    (三)信息加工理论

    (1)智力PASS模型

    (2)智力三元论

    (3)成功智力理论

    (四)多元智力理论

    (1)逻辑数学智力

    (2)语言智力

    (3)音乐智力

    (4)空间智力

    (5)身体运动智力

    (6)人际关系智力

    (7)内省智力

    (8)自然智力

    16.智力测验的分类:

    (一)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与智力年龄

    (二)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与比率智商

    (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与离差智商

    17.智力障碍儿童常用的智力测验工具:

    (一)盖塞尔发展量表

    (二)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

    (三)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

    18.如何看待智力测试结果:

    智力障碍儿童的鉴别与诊断需要借助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工具和适应行为测验工具。关于智力的结构和内容,不同的心理学派有有各自的理论和看法,但都试图通过一定方法对人的智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各种智力测验工具的内容结构、适用对象、施测方法均有所不同,使用智力测验进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智力测验工具都有测验的标准误差,因此,应当将测验中得到的IQ分数视为一个范围。在解释测验分数时要注意:愈是偏离均数的极端值,其出现误差的可能性也就愈大,同时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可能会带来不同的诊断结果。

    19.如何看待适应行为测量结果:

    适应行为是指个人保持生活独立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的行为;适应行为是具有年龄特征的;依生活条件、文件背景的不同,社会对儿童提出的适应行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使用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时要注意:同智力测验一样,适应行为评定量表也有其标准误差,如果儿童在适应行为测验中的得分低于平均分1个标准差,有必要补充使用别一套测验,以帮助判断;适应行为所涵盖的内容很广,任何一个测验工具都无法测得全部领域,不同的量表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适应行为量表不可能充分反映个体全部的适应行为水平,对于个体的诊断还要补充其他相关信息;适应行为的评定结果与智力功能的评定结果对于智力落后的评定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20.常用的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一)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二)适应行为诊断量表

    (三)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四)3~7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五)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21.如何看待智力障碍儿童的生理发展状况:

    智力障碍儿童的生理发展状况总体水平较低。在形态发育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平均身高偏低,平均体重偏高,平均胸围偏大。

    身体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基本状态和功能能力。智力障碍儿童的50米跑、立定跳远以及握力的成绩和同龄普通儿童比均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在身体机能发育,智力障碍儿童的脉搏、血

    压、肺活量等与同龄普通儿童相比均有非常明显的差距。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开始时间略晚于普通儿童,但除其中的特殊人群之外,大多数智力障碍儿童性发展阶段与过程和常人并无显著差别。

    智力障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普遍滞后,最显著的表现是动作技能发展迟缓。普遍的规律是智力障碍程度愈严重,其神经系统发育的问题愈明显。

    智力障碍儿童在偏胖及肥胖检出率较高的同时,营养不良也普遍存在,“双峰现象”很明显。

    22.智力障碍儿童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口腔疾病、感官疾病、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疾病、皮肤病、免疫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等。

    23.掌握智力障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认知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机级的发展,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同龄正常儿童想比,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速度慢、发展水平低,且个体差异大。

    24.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标,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一定目的,需要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智力障碍儿童普遍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一般认为,智力障碍儿童的无意注意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有意注意处于缓慢的形成过程之中,

    25.注意特性的发展:

    (1)注意广度

    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知觉到对象的数量。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广度明显低于普通儿童。

    (2)注意稳定性

    注意稳定性指注意时间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智力障碍儿童通常很难将注意力持续维持在某一特定学习任务上。

    (3)注意分配与转移

    智力障碍儿童注意的分配与转移也比正常儿童差,他们很难根据任务的改变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但却容易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外部刺激的变化转移注意对象,即很容易分心。

    26.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智力障碍儿童无论是短时记忆还是长时记忆,无论是信息的存储还是信息的提取都有一定的困难。

    (一) 感觉记忆

    刺激物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官,便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感觉记忆,亦称感觉登记或称瞬时记忆。智力障碍者的感觉记忆可能存在某种缺陷。

    (二)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为1分钟,是信息从感觉记忆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短时记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信息容量的有限性和相对固定性。智力障碍儿童的短时记忆也表现出近因效应,智力障碍儿童的短时记忆和正常儿童相比有显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记忆长度上。

    (三)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巴德利等人于1974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暂时性的储存与加工。智力障碍儿童在工作记忆能力方面存在障碍。结果发现,智力障碍儿童“语音环”的能力都受到限制,具体表现为不会进行自动复述。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中央执行系统的表现也较差。

    (四)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储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最长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心理词典中词的语义储存有类似的组织结构,即高典型词距离核心较近,典型性越低,越过离核心,但在储存信息的数量上,智力障碍儿童明显不及正常儿童;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词典中储存词的组织较为松散,而且混杂了一些错误的信息;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储存词的组织则更加松散,混杂的错误信息也更多;正常儿童的心理词典中储存词的语义边界清晰,而智力障碍儿童的储存词的语义边界模糊。

    (五)记忆组织

    智力障碍儿童在组织记忆材料方面有更多的困难。智力障碍儿童只是在难度低的项目上有记忆组织。对类群集和无关联材料的识记没有记忆组织,在数字组织中,主要表现为在难度低的项目上采用记忆组织,对于难度稍高的

    数字组织项目,90%左右的智力障碍儿童采用机械识记的方法。

    27.唐氏综合征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特点:

    其一,短时记忆广度小;其二,不同识记材料的记忆广度有所不同;其三,个体间差异大。

    28.记忆能力训练:

    (一)记忆组织训练

    (二)复述策略训练

    29.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理解:

    (一)词义理解

    (1)词及词汇意义的获得

    中度及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词汇发展明显滞后,对第一个词的认识常片于24~30个月之间。

    (2)词的语义加工策略

    智力障碍儿童在词的语义的提取中不善于利用相关线索,但如果在一定情境下予以提示,他们可以达到智龄匹配的正常儿童的水平。

    (3)词的语义分类和组织

    在儿童的词汇语义加工中,常常表现出词义泛化的现象。其表现是词语的指称外延超出目标语言的范围。从语义特征上分析,词义泛化是由于儿童对词的语义特征掌握过少造成的。智力障碍儿童常常表现出词义泛化的现象。

    (二) 句子理解

    智力障碍儿童在句子理解上有显著的障碍,他们落后于智龄匹配的正常儿童。

    30.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表达:

    (一)语音发展

    (1)语音发展的特点

    智力障碍儿童语音发展的过程比较缓慢,但发展的顺序与正常儿童基本一致。研究发现,智力障碍儿童的音位发展模式与正常儿童基本一致,其语音发展顺序为:先掌握元音、半元音、鼻音和塞音、后掌握擦音、塞擦音和边音。

    (2)语音障碍的表现

    A.构音障碍

    智力障碍儿童普遍存在构音障碍,具体的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常出现的构音障碍有:a.替代现象。b.省略现象。c.扭曲现象。

    B.声音障碍

    部分智力障碍儿童存在声音障碍,智力障碍儿童普遍存在发音的持续性、音强以及变化音发音困难。

    (二) 词语的发展

    (1)词汇量的发展

    词汇量是衡量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2)词语获得顺序

    在词汇获得早期阶段,智力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有相似的顺序:最先获得的都是社会性词汇和少量客体的名称,然后获得关系词和更多的表示客体的名称。从词性的角度来看,其获得顺序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他各类词。

    (三) 句子发展

    (1) 句子长度

    在句子表达上,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最显著的差异是句子的长度。

    (2) 句法结构

    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句法发展的顺序基本一致,即陈述句→疑问句→被动句→否定句→被动疑问句,智力障碍儿童句法发展速度缓慢。

    (3) 句子运用的特点

    从句子使用的角度看,智力障碍儿童表现出语言连贯性差,对言语缺乏有序的组织和表达,言语表达中停顿重复多等特点。

    (四) 语用发展

    儿童语用发展涉及儿童如何习得在人际交往场合下按照语用规则去得体地、有效地使用语言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智障儿童现状》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06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快递公司业务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