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 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 篇一:智力障碍儿童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

    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课程评价与普通学校不同,其评价不是以甄别、选拔为目的,而是以了解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需求、促进智力障碍儿童能力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促进课程建设等为目标的教学评价。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评价并没有固定的方法,采用怎样的评价方法应该由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评价目的和评价资源等各评价要素而定。

    1.学业成就评价方法

    学业成就评价主要运用于评价智力障碍儿童的知识水平。 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反馈学习成果的特殊性,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业评价方法与普通儿童不完全一样。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纸笔测试,而应尽量灵活一些,既可以采用纸笔测试法、口试法等,也可采用日常观察法(观察被评价儿童日常生活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既可以采用集体测试的方法,也可采用个别评估的方法。例如香港针对障碍儿童的学业成就评价提出了九种具体的评价方法,包括:①作业;②专题设计;③课堂小测验;④学习表现的观察;⑤口试;⑥讨论;⑦学习纪录检查;⑧功课样本匣(即功课档案袋);⑨评估课业等。①同时要求教师在评估方法上应根据标准参照设计,要顾及全面性和客观性等原则。而大陆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语文学业评价则通常采用观察、口头回答、表演、演讲、纸笔测验、作业、合作完成任务及实际操作等方法。

    2.技能评价与社会适应评价方法

    技能评价是对智力障碍儿童在社会行为中所表现出的技能运用结果的评价,技能评价应与社会适应评价结合使用。对该部分内容的评价可采用日常观察、实际操作、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成长记录等方法进行。例如,为评价儿童沟通技巧的发展水平,教师可采用观察评价的方法,观察、记录学生在学校一日的沟通动机、沟通行为和沟通效果,并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评价学生沟通技巧的发展水平。

    虽然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评价有多种方法,但是在确定评价方案时还应依据具体的评价内容、对象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评价应注重质化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教师评价与家长反馈的结合、知识评价与技能评价的结合,以及传统的评价方式与新的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办法。

    篇二:智障教学的基本原则

    智障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一般性原则和特殊教学原则

    (一)一般性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操作活动,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鲜明的表象,从而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知识发展认识能力。

    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1)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2)直观教学必须遵循知觉和注意规律(如直观教具要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从而形成鲜明表象,并注意放大所学部分,以获得最佳的直观效果);(3)直观与讲解相结合;(4)直观教学仅是手段,要将知觉材料上升到词语材料的分析、综合,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存规律,培养弱智儿童的抽象概括能力;(5)防止因为直观教具使用不当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必须经过努力才能掌握所学知识。

    量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深入了解学生,正确估计他们的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二)特殊的教学原则

    1、个别化原则

    个别化原则关注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个别化原则的基本要求:(1)使每一个弱智儿童接受符合其身心特征和发展水平的教育;(2)制订基本适合全班学生的教学计划;(3)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佳的发展;(4)对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不用同一个尺度评价。

    2、激发兴趣原则

    激发兴趣原则是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在欢乐的情绪中自我要求进行学习,并在自我反馈中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内心愉快。孔丘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激发兴趣原则的基本要求:(1)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2)尽量创造使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气氛;(3)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弱智儿童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整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能力的弱点,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他们弥补;(2)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加以训练,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3)多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4、有效复习原则

    有效复习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清晰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充分练习;(2)有效组织学生复习,如防止单调的重复练习、复习要及时、复习要抓住基本内容和规律性的知识(不要面面俱到)、复习次数和持续时间要合适、有足够的内容重复以达到过度学习。

    5、反馈性原则

    反馈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从教与学的反应活动中获得返回信息,以便及时组织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1)及时评定学生的应答性活动,对正确反应给予肯定、对错误反应及时纠正,以便学生随时进行自我调节;(2)按学生的应答性情况,及时调节教学。

    另外,有学者根据智障教育学校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智障教育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提出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规则。智障教育学校的教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个别化原则

    个别化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每个智力障碍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课程内容,进行不同的教育训练,使每个智力障碍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2)形象化原则

    所谓形象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形象性的教具如利用图画、图表、实物、模型、幻灯、投影、电视等去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使智力障碍学生更好地掌握较抽象的知识和技能。

    (3)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图片、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等),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积极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参与其情境中,从而使智力障碍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获得大量生动、形象的具体表象,而且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激发兴趣原则

    激发兴趣原则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手段,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激发和保持智力障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5)充分练习原则

    充分练习原则也称过度学习原则。它是指在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他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要细心指导,反复练习,从而使智力障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

    (6)补偿性原则

    是指智障教育学校的教学工作应有计划、有系统地补偿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缺陷,促进其康复和适应社会生活。

    二、教学策略

    (一)学习情境结构化

    学习情境是指在智力上,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在操作上,要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实物操作,使学生感受到独立操作和思考的喜悦,使他们处于紧张艰苦而又快乐满足的情绪之中;在班级教学环境中,师生间、学生间处于民主、团结、友爱、互助的良好氛围中,以提高教学效率,陶冶良好品德;在情感、意志领域,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要考虑学生的意志和精神需要。它是智力、操作、班级人际关系与情感四方面的整体性。

    (二)教学系统化

    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1)学习速度不能过快;(2)教学活动多变化;(3)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4)反复学习;(5)及时反馈;(6)让儿童获得成功。

    发表评论

    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当前,智障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除单纯的智力发展迟缓的儿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伴随其他障碍类别的儿童,如:自闭症、脑瘫等。因此,智障教育学校需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一)行为矫正法

    行为矫正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缺陷行为和动作的矫正,使他们动作协调,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方法。

    行为矫正法的基本要求:(1)分析、研究产生缺陷行为和动作的原因,制订相应的矫治计划和措施,并随时注意对儿童的缺陷进行矫正;(2)帮助他们认识,使他们学会自我矫正;(3)要循序渐进地改正错误定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二)任务分析法

    任务分析法也叫工作分析法,对特定的、复杂的学习行为或技能进行分析、评定的一种方法,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任务分析法的步骤有:(1)将目标教学任务(一般是学习行为或技能)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较小单元;

    (2)对学生是否掌握特定的行为和技能或掌握的难点加以评价、鉴定;(3)针对问题设计教育方法,训练学生完成各单元学习任务。其具体内容有:(1)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2)了解工作过程;(3)写下过程的每一个步骤;(4)每完成一个步骤都要鼓励,前进式或后进式;(5)增强、类似心理学中的强化。要求是:(1)教师决定运用这一方法时先要分析任务目标、教学环境和可能达到的结果,从而决定划分行为步骤;(2)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步骤需再划分成更小的步子;(3)应配合示范、讲解等方法。

    (三)模仿法

    模仿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言或动作,调整学生的行为,使之协调,从而促进他们智力发展的方法。

    模仿法的基本要求是:(1)必须明确模仿只是一种训练手段;(2)由易到难,由简到繁;(3)要保证动作的质量,在准确的基础上再求进度。

    (四)引导式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引导式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1)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人学习的内部推动力),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存需要;(2)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开支脑筋,积极思维;(3)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可能反应,并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以多种方式引发他们的反应。

    (五)伙伴帮助法

    伙伴帮助法是指依靠集体内伙伴互助帮助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

    伙伴帮助法的基本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将智力水平、缺陷行为、兴趣爱好等相同或相似的学生组成小组;(2)根据不同小组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3)要经常检查各小组完成目标的情况,督促和帮助,防止偏离教学目标。

    (六)个别指导法

    个别指导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的方法。

    个别指导法的基本要求:(1)对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缺陷,学习上的情况等都应加以研究,了如指掌;(2)对具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缺陷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3)个别指导与集体教学相结合。

    (七)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增加教学中的愉悦气氛的方法。

    游戏法的基本要求:(1)明确游戏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学手段,游戏用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2)设计游戏要兼顾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3)游戏一定要安全。

    (八)过度学习法

    过度学习法是指让学生在能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下继续学习这些知识,以达到牢固掌握的教学方法。

    过度学习法的基本要求:(1)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达到教学目标的机会,以增进他们对学习结果的保留与迁移;(2)对记忆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3)应不断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随时调整过度学生的强度;(4)过度学习不一定适用于学习生字词、背诵课文等内容,也可以用于运算、手工、体育等技能的训练中。

    (九)诊疗教学法

    诊疗教学法是指将弱智儿童与青少年的适应困难与学习障碍看作一种病态,需用课内外的有效教育教学方式加以治疗,以改善其行为,掌握知识和技能。

    诊疗教学法的步骤:(1)评价儿童的行为和特质;(2)制订预期的小目标;(3)编教材;(4)设计教学环境。

    (十)能力本位法

    能力本位法是指通过具体操作、观察、听讲解,使弱智儿童掌握物品的概念、用途、使用方法和保护方法等)。

    (十一)单元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打破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按照教学内容单元的划分,来组织教学过程和进行教学;或者说把弱智儿童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综合成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特殊课题(即单元),使他们在实际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长本领。

    单元教学法的四种类型:(1)根据学校或班级活动设计的单元;(2)根据节假日设计的单元;(3)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设计的单元;(4)根据自然现象和与生活有关的事物设计的单元。

    这种教学法的注意事项:(1)要根据弱智儿童身心特点、社会经验的发展水平设计单元;(2)单元设计必须使全体儿童都能参加,通过活动促进他们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3)单元设计在内容上应尽量丰富,可以涉及各学科知识与技能;(4)单元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使弱智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校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机;(5)教师既可以统一教材设计设计教学单元和课外活动单元教学,也可以根据班、队活动,或兴趣活动设计单元教学,以活跃教学活动与学校生活。

    (十二)多重感觉教学法

    多重感觉教学法也称为视-听-动-触教学法,一种广泛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使弱智儿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知事物,接受信息,从而加深对该事物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多重感觉教学法理论依据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起点是感官对该事物的知觉。

    (十三)直接教学法

    直接教学法包括三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示范;第二阶段是协助学生练习;第三阶段是学生独立练习或测验。两个阶段分别包括引起注意、提示工作目标、指导、重复、整理活动等环节。具体实施程序如下:

    1、第一阶段:教师示范

    步骤1. 引起注意

    (1)注意信号。如:“注意。“

    (2)教材或教具。如:“拿出鞋子“

    (3)注意焦点提示1。如:“看这两根鞋带。“

    步骤2. 提示工作目标

    (1)工作指示。如:“我要打一个结。"

    (2)工作确定。如:“我要做什么?“

    (3)结果:如:“对了,我要打一个结。“

    步骤3. 指导

    (1)示范

    如:

    1)捏住左边的鞋带

    2)拉直左边的鞋带

    3)捏住右边的鞋带

    4)拉直右边的鞋带

    5)用拿着右边鞋带的拇指和食指

    6)捏住左边鞋带的中间部份

    7)左手放松,让左边鞋带下垂

    8)左手拇指及食指将右边鞋带拉出一点

    9)左手拇指及食指将鞋带提起压下绕过另一带子

    10)左手拇指将带头推出圈外

    11)左手拇指及食指捏住带头

    12)双手捏住带头向两端一拉

    (2)注意焦点提示2。如:教师可边提示边用很简短的口语提示学生注意每一步骤

    步骤4. 重复(重复教学及反应的步骤.重复的次数按学生需要而定)

    (1)教学。如:再来一次,我先做.我要打一个结。

    (2)工作确定1。如:我要做什么?(打一个结)

    (3)结果。如:对了,我要打一个结.

    (4)反应。如:示范步骤(一)-(十一)如步骤3

    (5)视实际需要重复教学及反应的步骤。

    步骤5. 整理活动。

    (1)工作确定2。如:“我将鞋带打了一个结。“

    2、第二阶段:协助的练习

    步骤1:引起注意

    (1)注意信号。如:“注意。“

    (2)教材或教具。如:“拿出鞋子“

    (3)注意焦点提示1。如:“看这两根鞋带。“

    步骤2:提示工作目标

    (1)工作提示。如:“现在该你了。你打一个结。“

    (2)工作确定。如:”该你做什么?”

    (3)结果。如:”对了,你要打一个结。”

    步骤3:指导

    (1)反应信号。如:”好,现在你打一个结。”(教师协助学生完成打结的步骤(一)-(十一) )

    (2)给予协助。如:(如果必要教师以口头提示每一步骤或以手势提示学生。例如:用手指着鞋带的中间。必要时,可以口头提示加上身体上的协助。如抓住学生的手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步骤4:重复

    篇三:智障儿童教学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智障儿童小班授课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学 生安陈立

    指导教师隋春玲 副教授

    年 级2010级

    专 业教育学

    系 别教育学院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2014年5月

    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隋春玲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

    标题 ................................................................... 1

    摘要 ................................................................... 1

    一、引言 ............................................................... 1

    二、概念界定 ........................................................... 1

    三、相关研究述评 ....................................................... 1

    (一)个别化教学的重要性 ............................................... 2

    (二)个别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 2

    (三)问题及对策研究 ................................................... 2

    四、研究方法 ........................................................... 2

    (一)研究对象 ......................................................... 3

    (二)研究方法 ......................................................... 3

    (三)研究工具 ......................................................... 3

    (四)研究过程 ......................................................... 3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 3

    (一)保定特殊教育中心培智教育部四年级学生课堂表现现状 ................. 3

    (二)保定特殊教育中心培智教育部四年级教师课堂教学现状 ................. 4

    六、建议 ............................................................... 5

    (一)备课方面 ......................................................... 5

    (二)施教方面 ......................................................... 6

    七、结语 ............................................................... 7

    参考文献 ............................................................... 8

    致谢 ................................................................... 9

    附录1 ................................................................. 10

    附录2 ................................................................. 11

    外文页 ................................................................ 12

    智障儿童小班授课的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安陈立

    摘 要特殊教育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班授课,把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儿童放在同一个班级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顾忌不到或很容易忽略个体的个别需要。因此,在小班授课教学组织形式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满足特殊儿童需求的教学,已成为当今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研究通过访谈法对保定特殊教育中心培智教育部四年级各科教师进行访谈,运用观察法深入了解本年级学生的课堂表现,并且查阅该年级学生的档案。结果显示由于造成该年级学生智力障碍的原因不同,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相互干扰的状况,因此论文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课堂表现,从教师备课和施教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在一节课堂上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进步。

    关键词智障儿童 小班授课 课堂教学现状

    一、引言

    2001年, 我国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使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都能通过教育得到发展;要更新教育观念, 改

    [1]进教学方法, 开展个别化教学试验,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要远远高于普通

    学生,尤其是在记忆、注意、语言、计算等各种智力因素上的差异更加明显。培智教育就是让智障儿童健康成长,满足他们的个体需要。由于在我国现有特殊教育条件下一个班级中有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课堂上容易出现相互干扰的状况,为此,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保定特殊教育中心培智四年级学生的课堂情况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课堂教学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力争在每一节课堂能关注到每一个儿童,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 概念界定

    智力障碍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论文以我国的智力障碍定义为主。

    论文主要研究的是脑性瘫痪、精神发育迟滞、出生时缺氧三种类型的智力障碍学生。

    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部分儿童可伴有智力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异常等症状。脑瘫的障碍类型主要表现为脑损伤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运动障碍,其合并障碍包括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知觉障碍、癫痫、听觉障碍、严重的情绪障碍和学习障碍等。

    精神发育迟滞,也称智力落后、或精神发育不全,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智力低下主要

    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三、相关研究述评

    通过对查阅文献的归纳梳理,相关文献有关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的研究主要从个别化教学的角度论述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个别化教学的重要性

    王美娜、郑荔在各自的文章中都肯定了这一点,王美娜认为,智障儿童实施个别化教学的必要性有三点:首先,个别化教学是特殊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的。其次,个别化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

    [3]教育的必然要求。最后,个别化教学是克服过于单调的集体教学的需要;郑荔认为特殊儿童明显

    异于同班级的正常儿童,因而不可能和正常儿童有相同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发展目标,我们必须

    [4]实施个别化教学 ;周佳辉认为,个别化教学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模式。它既

    [5]肯定了集体教学的合理性,又注重克服集体教学过于强调统一的弊端。在智障儿童小班授课的条

    件下,个别化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而郁松华从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

    角度就个别化教学模式能弥补当前智障儿童小班集体授课的缺点,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阐述。

    (二)个别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个别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主要体现在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及实施。个别化教学的实施包括学业目标,课程设置,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及评价等多个方面。周佳辉谈到在对每个智障学生的发展进行客观性评量的基础上制定培智学校个别化教学计划,选择培智学校个别化教学的策略。教学目标要差异性,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性,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合作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多样化的教

    [5]学方式。最后,对培智学校个别化教学效果的评估。刘月霞在《针对弱智儿童的个别差异进行个

    别化教学》也有相当全面的论述。教师首先要精心备课包括备学生(学生生理缺陷,心理缺陷的性质和程度,学习上的表现,教育补偿的方案和措施等),备教材(学科的教学目标,知识范围和深浅程度,教材的编写方式,重点难点,单元的划分等),备教学目标(标依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而定)。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个别的教或者分组教学。同时处理好个别化教学与集体教学的关

    [6]系。

    (三)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过梳理总结前人的文献个别化教学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个别教育计划,教师自身,智障学生家长等。

    徐敏在《培智学校在包班制下实施个别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提到从个别教育计划的角度来看,制定IEP时,教学目标不够具体、不够准确,教学措施不具有针对性;实施的过程与IEP脱节,没有落实IEP,不重视评估环节,并且不注意对IEP进行修订;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与备课之间缺少对学

    [7]生现有能力的环节等。;钱艳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分析,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缺乏必要的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学与课程论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素养,部分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热情不高,

    [2]对学生不抱有希望对学生冷漠,缺乏责任心等;刘月霞等学者从智障学生家长方面进行研究,部

    [6]分家长对孩子放弃希望,对孩子的教育懈怠,不能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等。

    徐敏,钱艳等学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建议:如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应尽量克服教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观察、评估基础上制定准确的计划,努力避免学生间计划的雷同现象,在实施IEP时,应注重过程性的评估;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应在教师制定与实施IEP的过程中,给予细致的指导和相应的监督、检查与指导反馈;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等等;对学生家长进行一定的沟通与思想教育工作,可以传授弱智儿童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理论,让家长掌握智障儿童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

    [9]育的基本方法,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等。

    通过对以上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相关研究从智障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及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为智障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依


    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06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黄金计划软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