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营销策划经典书籍
  • 营销策划经典书籍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营销策划经典书籍
  • 篇一:销售策划必读书籍

    快速读完《我把一切告诉你》之后,感慨万千,剧中主人公蓝小雨各方面的气质显得极为深刻,这是作者万里依然亲身经历的种种事情,在点滴文字间便可透露出真实。很有幸能够遇到这本书,有机会了解作者草根的奋斗史,很是励志,对于无背景、无钱、无地位的我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碗心灵鸡汤呢,这汤既营养又美味,读完一遍,你就会被蓝小雨真实的奋斗、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学习等带入梦想的殿堂,感受青春燃烧的炽热。

    这本书看完,让我心血澎湃,至今久久停留在作者的思维空间。蓝小雨就是一牛人,牛人是怎么样练成的呢?大家知道,男字可以拆分为田和力,就是说在田里用力的干活,这不仅仅只靠蛮力,还有巧劲,故本文中作者一直在强调苦干+巧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谁也不能复制谁,但是我们可以向高手学习,学习他们的思维习惯,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法则。他的经历就是一个传奇,像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统领天下,鞭笞挥矛,气势如虹,有谋略有方法,完成了一般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1. 第一份工作,在报社两年时间成为销售冠军,收入百万,在职位上能够和他们的销

    售总监平起平坐。

    2. 在报社遭遇不公平待遇,后创业的疯狂。

    3. 创业失败后,干装修艰难的还款历程。

    4. 在乳业巨头A集团的奋斗。能够很短时间进入角色,组建团队,包装设计打败广

    告部逸总。

    蓝小雨亲身经历过的这些故事我都觉得非常的精彩,又是那么的励志,因为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的背后一定会有艰辛的付出。然而,对比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发现很多方面都还差很多。从蓝小雨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套路中学习到了很多,里面很多经验,细细体会一下,也可以直接用于自己的工作中。例如:

    1. 他面试之前,仔细分析招聘单位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2. 他在报社时那一套方法和思路,提炼出来也是不错的借鉴。比如说,借船出海这一

    招,虽然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不得让我反思自己在工作中这方面是不是还很欠缺呢?

    3. 蓝小雨作为一个外行,能够快速的进入角色,做装饰、产品包装设计。他们是怎么

    做到的呢?其实也很有启发性。

    4. 和孟总谈判省级公路广告牌业务和和下属反窜乙方怎么谈业务的那两段文字,他让

    我看见了罗杰道森的《优势谈判》的灵活应用。谈判的魅力所在。

    5. 蓝小雨到达C市后,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部门,他如何协调公司内部关系,组建团队,

    做到能够做出成绩,让老板看见,并强大自己。

    6. 他组建高效团队的手段感觉也是非常不错,可以细细体味。

    当然,牛逼之人之所以牛,是和他的艰辛付出是分不开的。

    1. 他的716规则,我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坚持下来,感觉那样真的已经失去了生活的

    意义了,但是他能够做到。他的生活就像是倒吃甘蔗般,起初可能是无味,甚至有一种苦味,但是会越来越甜。

    2. 感觉蓝小雨知识渊博,虽然书中没有提到他喜欢学习,但是,应该怎么谈判,里面

    有什么技巧,有什么鲶鱼效应等等。包括还讲了很多故事,这个如果没有一些积累是不行的。包括,他为什么带团队那么有想法,和他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分不开的。

    读完本书,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两点就是先做人后做事的为人处事哲学,以及把自己当老板一样去做事情。这两点都是教你如何去做事,怎么样做事的成功率会高些?这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智语,更是生活中与人交往的不二法则,因为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一个个体的,只有在社会中,你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1. 书里的蓝小雨基本功夫下得扎实,他做销售是“先做人,后做事”。要完成销售目

    标,先要得到经销商信任,跟小雨的思路一样,我也有类似心得。我到经销商那里,习惯先走趟市场,掌握市场信息,再到卖场东看西瞧,找问题想方案,然后再和老板谈市场状况和卖场问题,提一些在其他市场的好策划方案。同时指导区域经销商互动,跨区考察,把区域内经销商搞成团队——经理人俱乐部,一致对外。当区域销量提升时,经销商老板得到利益,他会对你刮目相看,信赖你!记得有年年底,有经销商问我:“销售任务还差多少,没完成就把货先拉到我仓库吧!”

    2. 高度认可蓝小雨打工态度:“把自己当老板去做事!”做销售很辛苦,但我牢记:假

    设我是老板,会怎么去做?如何跟经销商打交道?如何跟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打情骂俏?如何管理卖场和员工?如何打击竞争对手?如何建立公司文化?把自己当成老板,销售还辛苦吗?销售难题还是难题吗?潜移默化啦,迎刃而解啦,不久的将来,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老板!

    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下馅饼,没有一番的努力,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没有一颗成功的心,你是很难抵达成功的彼岸的。这几天,在我把一切告诉你分享群,群号是339150737,雨总(即本文的作者)亲自解答众多网友的提问,1对1000,从这点就可以看出雨总的成功的秘密了,成功不是喊喊口号的,成功是在分享经验的同时,还能够泰然处之,这就是雨总的耐心,耐心的为网友解答,一个字一个字的回答网友的问题,但是双拳难敌众手,我也呼吁那些想提问的网友们,把问题想好之后,问的问题要有代表性,有含金量的问题,这样不仅仅能够节省雨总的经历,也能够让更多的旁观者学习,比如像我,即使不提问,因为现在我刚刚入门,不清楚也不知道提问那些问题,索性就做好一个旁观者,但是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多谢雨总的分享,多谢渡日月的正能量分享。

    为什么无数人齐夸《我把一切告诉你》是本好书?因为讲述的都是真实案例,卓越思维,锲而不舍精神,志气、勇气、大气无一缺失!我跟主人公小雨一样都是性情中人,观点相近,感同身受,能不为之喝彩吗?!哈哈哈。希望能够得到雨总的签名书,因为我是他的铁杆粉丝。

    篇二:营销经典书籍

    营销界人人必看的八本经典书籍

    5.《营销战》 作者:艾·里斯、特劳特

    这本书是美国企业的《孙子兵法》。采取什么样的营销方式并不是成功的秘诀,关键的是基于实践中的针对每个营销事件所采取的不同的营销战略,才是成功与否的核心所在。

    6.《执行》 作者:拉姆·查兰

    据说这本书曾经位于2003年亚马逊商业图书排行榜第一名,而且它将对中国的企业家带来巨大的“震

    动”。能卖到第一,营销人肯定会说,这本书炒作营销的效率高,执行力也不错。

    恐怕国人最惭愧的就是所谓的效率问题了。而目前的市场对于营销人来说,再谈效率恐怕太迟了。几乎每个人都在说要加强执行力度,要有效率。可是为何迟迟不见效率?这就是忙碌的营销人一直喊累却得不到认可的原因。

    还好拉姆.查兰的《执行》应运而生,效率就是竞争力,效率来自于执行,营销人看完了书还是上路吧。

    7.《奥美的观点》

    营销人多半爱好广泛,动脑、动手能力都很强,但我们并不能认为营销人只关注营销实战层面的技巧和流程;广告通常是策略运动,但营销人似乎天生对创意趋之若鹜,《奥美的观点》不外乎任何一家广告公司所做的工作:想想、思考、创意创作、付诸实施,告知大众。

    对一个区域市场来说,当销售遇到市场障碍,这个时候,营销人想到的往往是加大投入,通过广告或者活动人为地引导消费,刺激销售。这种行为就是源于创意的思维。回过头来,我们再考虑,是不是所有的障碍都必须通过这种办法来做?那么久而久之,那些营销战略、营销技巧当真该束之高阁了。

    8.《新整合营销》 作者:唐·舒尔茨

    这些年,策划人、营销人、经理人挂在嘴边最多的词汇莫过于“整合”了。

    还是舒尔茨老先生乖巧,当整合逐渐在中国的先生们手下走了样,他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新整合营销》。如果说整合营销是专门用来解决大企业病的工具,那么新整合营销带来了什么呢?整合营销已经非常犀利,迎合大众,整合的结果是全员皆兵,但效率提升仍然不够,于是《新整合营销》带来了新变化,对整合进行整合。如果整合的结果还是资源分散、效率低下、利润率得不到提高,那么,“整合”的意义又在哪里?这样一看,“整合”作为一个工具,那就是还没有闪耀光芒就已经生锈了。这就是《新整合营销》诞生的原因:旧整合已经落伍。

    那么,基于现实,人们又会提出新的疑问:新整合的生命期会是多久,一两年还是三五年?当舒尔茨老先生自己都跟不上市场节奏的时候,他的新整合,其结局又会是什么?“新”与“旧”,如果只是单纯的文字游戏,这场游戏有没有价值也就毫无悬念了

    营销界人人必看的八本经典书籍

    1.《营销管理》 作者:菲利浦·科特勒

    国际公认的营销学圣经,也是国内引进的最高水平的营销学经典教材。营销需要管理,营销人同样需要《营销管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管理的营销就是盲目的营销,其结果注定是失败。

    如何理解营销观念和营销价值,锁定顾客和目标市场,营销组合,关系营销等等,是《营销管理》一书给予我们的最宝贵财富。也许我们正在潜移默化地应用这本书中的理论,但要想在万千营销人中一枝独秀,那么,请你怀疑权威,怀疑科特勒。

    2.《人性的弱点》 作者:卡耐基

    可以想象,两个看过这本书的人在一起讨论问题,都会热心关注彼此的神态和行为,因为卡耐基的逻

    辑是把自己的信心建立在他人的弱点之上。在这种关注之下,弱点本身难以出现,相反,对方超然物外的优势对自己而言就是一种压力。

    本质是第一位的,弱点永远存在,即便我们有自知之明并努力去做得更好。这本书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真理:人并不需要伪装,越伪装弱点暴露得越彻底。

    3.《定位》 作者:艾·里斯、特劳特

    《定位》是营销人、广告人、策划人的必读之书。定位是策略表现,同时也是广告表现,《定位》给人的收获,是“诱导”层面比“教导”层面强。《定位》就是寻求一个策略支点,在极致发散的同时,也集中到“点”的突破。《定位》更多的是指引一种方向,企业或者品牌只要做对了方向性的决策,形成方向性差异化,就可以赢面大增。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它的缺陷,当企业或者品牌过分去追求差异化,忽略消费环境,忽视外力作用,很可能就会陷入死胡同。

    篇三:营销策划--成功营销十大经典案例

    成功营销——2004年十大经典案例

    1 他她水:赢在“男女有别”

    案例主体:北京她他饮品公司

    成功关键词:细分新思路

    市场效果:一周内产品订货量超过2亿元,并在3个月内创下了6亿元的订货量新高。

    口味、成分、年龄、功能等纵向产品细分标准早已被众厂家用滥,想在这些细分市场中出奇已经不可能,"横"切市场一刀,把饮料分出男女,使男女要喝不同的营养素水的产品诉求得到很好的体现。营销事件回放:

    "这是一个千年等一回的产品",他她水总裁周子琰经常这样评价他她水。

    在饮料行业,口味、成分、年龄、功能等纵向产品细分标准早已被众厂家用滥,从成人饮料到儿童饮料,从功能饮料到情绪饮料,想在这些细分市场中出奇已经不可能,但从没有人把饮料的消费人群做一个二元切割,而在这个极度追求个性和差异化的时代,为了适应男女个性、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的需求,就贴上男女标签。"我们能否'横'切市场一刀,把我们的饮料也分出男女呢?" 周子琰说。

    2004年3月,"他+她-营养水"正式推向市场,其独特的创意立刻成为焦点,好评如潮,一周内产品订货量超过2亿元,并在3个月内创下了6亿元的订货量新高。

    策略解析:

    名称的威力

    在《定位》一书中,里斯和特劳特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探讨品牌名称的威力。他们这样写道:名字就是把品牌挂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产品梯子上的钩子。在定位时代,你能做的惟一重要的营销决策就是给产品起什么样的名字。

    "他她水"名称的诞生过程非常艰难。"男士饮料、女士饮料"、"帅哥饮料、美女饮料"……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什么东西能够简单直接地概括男女,又不显得俗气呢?"他"、"她"是两个名字,在注册产

    品名时怎么办?两者如何联系?

    周子琰他们先后起了50多个名字,比如"维他、维她"、"他呀、她呀"、"酷仔、靓妹"等,在一次起名会上,当"他+、她-"闪现后,现场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找到了"的感觉。

    "他、她",为目标顾客群--心理年龄在18~35岁的消费者留下了充分的联想余地,避免因名称的某种特质而拒绝了另一类人群;产品本身是一种营养素水,"+"和"-"既体现了产品"男加体力女减体重"的特质,又暗合产品的性别属性,使男女要喝不同的营养素水的产品诉求得到很好的体现,含有肌醇、牛磺酸,能为男人及时补充活力的"他+"和含有芦荟和膳食纤维,能帮助女人减肥,保持秀美靓丽的"她-"共同构成了"他她营养素水"概念。在对产品名称感到新鲜而产生首次尝试后,又给了消费者重复消费的理由,借功能性饮料奠定的市场教育基础,进一步将消费者保健的愿望落到实处。

    贩卖浪漫

    他她水个性化的品牌创意,打动了那些好奇心理很强,愿意做时尚弄潮儿,同时特别具有浪漫气息的消费者。

    既然分出了男女,就要把这种感觉做到极致。在推广和宣传上,"他她水"营销团队的手法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央视广告、形象代言人、音乐营销、情缘营销,以体验营销为核心,最终都聚焦在浪漫上。他她饮品公司已经投资制作了一系列"她"、"他"原创歌曲,比如《爱她就给他》、《有我就有她》、《男女关系》、《ID密码》等。"我还希望用这些歌曲去打歌曲榜,从而使消费者唱着他她、喝着他她,享受他她世界的温馨甜美,使'他她水'最终成为可以流淌出音乐的饮料",周子琰这样规划。

    网络是青年男女接触最多,最乐于接受的传播媒体。在2004年6月9日的形象代言人签约仪式上,她加他饮品公司启动了"众里寻他(她),凭水相逢"活动,这是一种类似"网友见面"的、颇具娱乐色彩和悬念的情缘速配活动,消费者只要把瓶子上的编码用短信发送至指定地址,就有机会和同一编码的异性消费者结识。活动期间,每天收到的短信量不低于10万条。2004年8月1日,金山与他她水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始了大型暑期推广战略,借"剑侠情缘"这款网游让"他+她-"进入网吧的饮料销售渠道。此外,"他她水"还策划了如"电视剧营销"、"他她舞"等创新传播手段。

    在产品包装设计上,"他她水"从用色、构图、版式等各个方面,

    都打上了性别的鲜明印记。"她"饮料用桃红,显得非常有女人味,带有一丝丝浪漫与妩媚。"他"饮料采用蓝色基调,表现男性的稳重和阳刚之气,瓶身带一点流线形,透出优雅的气质。男女两个瓶子摆在一起,可以形成两张青春、靓丽面孔的对望,一张男子俯视的脸和一张女子仰视的脸给人以相互依偎、相依相伴的感觉,恰似深情相望的一对情侣,让消费者产生充分的联想,而这种摆放方式不仅第一时间吸引消费眼球,而且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往往不忍让另一瓶水落单。2004年的中国饮料市场,由于他她水的出现,凭添了一丝丝浪漫与新意。

    业内人士分析:"在产品创意上的成功,这是其被众多经销商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她水"的异军突起,很快引来了其他厂商的强力跟进。雀巢在2004年下半年陆续推出芦荟、绿茶、菊花、蓝莓4种口味的"水护养"系列女士饮品。同时,"男生女生"、"他动她动"、"他乘她除"、"他酷她酷"等一批克隆族纷纷出笼。

    虽然因采用了"伙伴式"营销等新型厂家与经销商的合作模式,极大地激发了经销商的积极性,在初期成功招商后也保证了销售工作的稳定进行。但,"瞬间创意,持久执行",面对众多的跟进者,尤其是不乏颇具实力的对手,如何使"系统创新,整合创新"能够得到长期贯彻,在2005年对他她水是一个考验。

    2 刀郎:街头营销路线图

    文/本刊记者 兰茂勋

    案例主体:刀郎营销团队

    成功关键词:街头营销

    市场效果:似乎在一夜之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和他的歌就像狂风卷着山火一般迅速红遍了整个中国。

    除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定位外,"刀郎"在定价、渠道和终端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刀郎走红的意义绝对不止于他本人,更为重要的是开

    拓了一个更广泛的新市场,让人们看到中国内地大量二、三线市场的巨大潜能。

    营销事件回放:

    如果单从唱片销量上看,2004年的中国乐坛只成就了一个人,那就是刀郎。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刀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2002年的那一场雪》销量高达270万张,这个数字相当于9个状态最好的刘欢或者刘德华,巅峰时期的他们,单碟唱片总销量不过区区30万张,而《2002年的那一场雪》上市15天后,仅新疆地区的销量就超出了这个数字,刚刚在香港发行时,甫一出手就曾夺得了香港地区当月的唱片销量冠军。现在如日中天的销量冠军周杰伦的唱片销量都没有超过100万张。

    2004年的元旦前夜,作为刀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2002年的那一场雪》的全国总经销,广东大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狠下心与刀郎签下了保底数5万张的销售合同;但当刀郎的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准备推出时,大圣公司给出的保底数破天荒地高达500万张以上,翻了100倍!要知道,一般一张白金唱片的销量标志也不过50万张。2004年11月,当刀郎的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还在后期制作时,订单已经像雪片一般飞来,仅中国内地已超过了500万张,而这个订单数并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其他销售目的地。

    从表面上看,刀郎的走红似乎很意外,但实际上,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极具独创性的营销事件。除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定位外,其在定价、渠道和终端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刀郎走红的意义绝对不止于他本人,更为重要的是他开拓了一个更广泛的新市场,让人们看到中国内地大量二、三线市场的巨大潜能,而寻找更根源、更本地化的艺人和音乐也成为不少唱片公司新的音乐制作方向。

    策略解析:

    大众阶层的精神粗粮

    "出租车司机都在听"、"开垃圾车的司机都在听"、"公共厕所都在播放",这是在2004年底,由MTV全球音乐电视、上海文广新闻集团和中央六台在上海举办的2004"超级盛典"颁奖典礼上,谭咏麟等人对他的评价。在这次典礼上,刀郎获得内地唱片销量突破奖。这些溢美之词一方面展现了刀郎歌曲火爆的表象,同时另一方面还揭示出了

    其为何走红市场的深层原因。

    刀郎在商业上的成功使得唱片界的大多数从业者在2004年处于一种无比尴尬的境地。坊间流传,北京流行音乐圈子里有一半的人对刀郎的走红表示愤怒和不解。没有大众媒体的宣传、炒作,没有歌友会的捧场,也没有流行乐排行榜的推波助澜,甚至在此之前刀郎都没怎么在媒体上露过面。而这些,正是多年来流行音乐圈推行唱片的不二法宝。一个初出茅庐、从西部边陲唱出来的青年歌手,又怎么能离得了这些重量级的推广手段呢?

    但,似乎在一夜之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和他的歌就像狂风卷着山火一般迅速红遍了整个中国。

    刀郎歌曲走红的核心因素离不开其歌曲的定位,这就是为大众阶层所喜闻乐见,代表他们的血肉筋脉,而这正是与近年来洋化歌曲和精英歌曲最大的不同。

    刀郎以独特的音乐风格--阳刚、粗犷、质朴,深入民间,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的歌词,反映和体现了大众阶层的内心生活,成为丰富他们生活的精神粗粮。而实际上,对音乐的需求,大众阶层和精英阶层一样旺盛。而这一市场近年来的音乐缺失,成为刀郎走红中国的核心所在。在刀郎的音乐里,人们发现音乐原来可以如此接近生活。而这也正符合了时下人们对于自然的回归心理。

    对刀郎音乐的负面声音主要来自北京的音乐圈,他们对刀郎最常见的一个评价是"这不是我们的路子"。音乐人高晓松把这种观点归结为"士大夫阶层"的失败。相比于北京音乐圈的抵触,港台流行音乐圈却对刀郎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谭咏麟、刘德华纷纷向刀郎约歌,李宗盛担任了刀郎第二张专辑的制作人。

    街头营销制造流行

    最初,在核心市场及主流传播渠道,刀郎遭到了冷遇。

    按照以往的销售经验,《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全国总经销广东大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先直奔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国内唱片消费的核心城市。然而,北京与上海并不接受这张唱片。音乐圈不认可,电台也不愿意推介。因为电台不愿意播放,无法跻身排行榜,意味着这张唱片无法获得最便捷的宣传渠道。

    不得以,"大圣"公司决定放弃一类城市,到二、三类城市去发展。在青岛闹市区,找了两家守着路口的唱片店,让他们每天播放一段时间,很快就收到了效果。


    营销策划经典书籍》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05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2017年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