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公共政策分析
  • 公共政策分析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公共政策分析
  • 篇一:公共政策分析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分析》

    满分100分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政策监督:是指政策监控的主体从一定制度、法规的依据出发,对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及终结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2.正式评估:是指法定的评估者依据事先制定的评估方案,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对政策效果所作的评估。

    3.评估客体:是指政策评估的对象,即所要评估的具体政策,虽然在一项实际的政策评估活动中,评估对象是既定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政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并有必要进行评估。

    4.测定:就是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在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对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5.行政裁量: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积极明示的授权或消极默示许可的范围内,基于行政目的,自行斟酌,选择认为正确的行为,而不受法院的审查。也有人认为,裁量是裁度推量之意,是人类对事物考虑的内在心理意识的过程。

    6.政策执行的思想诱导工作:指运用宣传、舆论、说服、谈心、协商、对话等方式做政策对象的思想工作保证政策执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公共政策的主体单一性。

    (2)公共政策指向的公共性和社会性。

    (3)公共政策权威的强制性。

    (4)公共政策的利益性。

    (5)公共政策范围的广泛性。

    2. 公共政策执行的机制构建分哪几个方面?

    (1)公民参与机制

    (2)沟通协调机制

    (3)监督控制机制

    3. 政策评估会遇到哪些障碍?

    (1)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

    (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5)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4. 政策终结的障碍有哪些?

    (1)利益上的障碍

    (2)组织机构的障碍

    (3)成本上的障碍

    (4)程序上的障碍

    5. 对公共政策分析影响较大方法有哪些?

    (1)价值分析

    (2)可行性分析

    (3)历史分析

    (4)比较分析

    (5)创造性分析

    三、论述题(共20分)

    1.请你论述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因素的主要内容

    答: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因素的主要内容

    一、政策本身的因素

    许多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执行中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与政策本身的缺陷有关,因此,分析政策本身的因素是如何影响政策执行的,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使政策得以有效执行。一般认为,政策本身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策的权威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指公共政策影响社会成员,并获得社会成员认同、执行的能力,它主要由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威性和政策制定程序的合法性所决定。不同的政策制定主体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掌握着不同的资源,具有不同的运用资源的能力,并在社会成员中形成不同而相对固定的评价,具有不同的权威性。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威性直接影响社会成员对政策的认同以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行为倾向。政策制定的程序也影响着政策的权威性。公共政策经过合法程序的制定,容易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同。

    第二,政策的正确性、明确性与具体性。这是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所在,也是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基础。一项错误的政策,执行的效率越高则失误越大。政策能够顺利进行,从操作上和技术上来说,它还必须具体明确,即政策方案和目标具体明确,政策措施和行动步骤明确。同时,政策的具体

    明确性还要求政策目标是切合实际并可以达到的,是可以进行比较和衡量的,政策目标的完成必须是政策执行者职权范围的事情。政策方案应该指出所期待的结果,并要明确规定完成的期限。在实际政策执行中,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政策自然令人无法执行,也容易引起政策界限不清和政策随意变通。第三,政策的稳定性与连贯性。公共政策反映了一国政府在一个时期内的基本倾向,因此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性。政策如果变化多端,执行起来就会困难重重。不同的政策之间、现在和过去的政策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内在联系,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在基本精神上应保持统一。

    第四,政策的可执行性。可执行性是指既定的政策具备执行所需要的基本的客观条件,政策经过执行者的主观认同和努力,既定的目标可以实现。如果政策的规定性一开始在客观条件上存在明显、难以弥补的缺陷,并且这种缺陷即使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不能克服,那么这项政策就是不可行的。

    二、政策执行主体的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被赋予执行权的其他公共权力机关以及供职于这些机关的公职人员。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有赖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及其成员。政策执行主体的组合状况以及人员的素质、政策水平、管理水平、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成败和政策目标的实现。

    l.政策执行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合理的政策执行组织结构是实现政策目标的组织保证。组织结构的规范、有序、协调都直接影响组织的外向输出状况。执行组织的合理结构要求组织的纵向结构层级化和横向结构专业化。层级化是各级政府以及部门的上下级之间的机构、职位、人员配备和责任、权利、工作程序的有序等级划分。合理的层级化有利于政策执行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有利于政策执行的目标分解、逐层落实,有利于政策执行的上传下达和监督控制。专业化是指将政策执行组织按政策目标、管理对象、权利责任和义务性质划分为若干个横向的职能部门。专业化的部门划分有利于提高整个执行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利于合理利用和吸收专业人才,有利于事权一致、政令畅通。执行组织的合理结构还要求执行组织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乃至性格志趣结构等方面的相互协调与功能互补。

    2.政策执行组织权责的明确性。明确组织权责即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利责任关系。就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与地方的关系而言,须进行事权划分,落实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划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不同层级之间的事权、财权、产权和立法权等,实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简化行政审批制度,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在保证上级权威和不影响上级政府对辖区内的事物做综合管理和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实现必要的分权,以调动下级政府应对地方实际情况的灵活性和执行政策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就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而言,要明确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和责任,责任权利保持一致,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杜绝各种形式的相互推委、越权、失职、渎职行为。

    3.政策执行人员的因素。政策执行是一项涉及广泛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后果即政策的效果与政策

    执行水平密切相关,而政策执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所决定的。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的认同,对政策执行工作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等,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执行者的素质不高和思想观念上的错误所致。在这里,政策执行人员的政策水平主要与三种素质直接相关。

    (1)专业技术水平。它表现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政策规定的能力,以及进一步制定执行计划的能力。

    (2)实际工作经验,尤其是处理公共关系方面的经验。它表现为正确预测“危机”的能力和正确选择解决问题方式的能力。

    (3)效忠国家的信念和自律的精神。它表现为遵从法律规定、维护社会正义的坚定性。

    三、政策以外的因素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除了政策本身的因素、政策执行主体的因素以外,还有政策对象、政策环境等因素。

    1.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政策对象是指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不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所能完全决定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政策对象的态度。政策对象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会成功;反之,就会失败;若是部分接受,政策执行的难度就会加大,有阻力。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程度受其利益取向、文化心理和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政策对象的利益是否受损,心理认知和文化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政策对象的态度。

    2.政策环境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公共政策环境是指政策系统边界之外并和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所有事物,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地理因素,如山川、河流、湖泊等;生物因素,如植物和动物;宇宙因素,如大气和空间。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要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适宜的环境有利于政策的实施,反之就会妨碍政策的实施。因此,政策执行者要正确认识和分析所处的政策环境,趋利避害,展开执行活动,实现政策目标。

    3.政策资源的投入程度

    资源是要素的总和,也是一切行动的依托。政策执行同样依托必要的资源。政策执行要投入一定的资源,方能达到既定的政策目标。政策资源投入程度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1)政策执行人员的投入。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政策执行是人类的政治行为。所以,人的投入程度不仅仅是指投入人员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在于人的质量,即政策实施人员的素质。具体而言就是“德”和“才”两个方面。从“德”的角度要求政策执行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踏实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追求完美的品质;从“才”的角度要求政策执行人员要有与执行政策相适应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包括组织和管理能力。

    (2)政策执行财力的投入。财力投入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效果。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有必

    要的财力保证,则可以为政策执行者在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上进行要素的最佳组合、寻求最优效果提供条件。反之,财力不足,物质基础薄弱,必然给政策执行造成执行不力、效果低劣的不良后果。有的学者认为“经费是政策执行的动力”。政策执行同财力投入的关系犹如机器同油之间的关系。当然,讲财力的投入也是指“必要”的财力投入,反之,同样会造成财力浪费,政策执行效果低下。绝非财力越大,政策执行的效果越好。

    (3)政策执行管理资源的投入。政策执行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样需要科学管理作为载体。如果只有人力、财力,而没有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政策执行也难以达到政策目标的要求。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建立严格的人、财、物的管理制度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政策执行固然依赖执行人员的信念、理想、态度,但是仅此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政策执行的角度,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与方法,诸如正确运用运筹学有关模型,作用于政策执行的全过程。这样,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和法规以及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一方面,可以促使政策执行人员按章办事,依法行政,阻止因政策执行人员滥用职权,而导致政策执行失败。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政策执行从管理科学化角度去研究、分析政策的执行,从而提高政策执行的科学化程度。同时,执行人员可以形成标准作业程序或者政策执行的“作业规范”。总之,政策执行有赖于对管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二:2014公共政策分析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分析》

    满分100分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政策监督

    是指政策监控的主体从一定制度、法规的依据出发,对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政策的制定、 执行与评估及终结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2.正式评估

    是指法定的评估者依据事先制定的评估方案,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对政策效果所作的评 估。

    3.评估客体

    是指政策评估的对象,即所要评估的具体政策,虽然在一项实际的政策评估活动中,评估对象 是既定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政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并有必要进行评估。

    4.测定

    就是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在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对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5.行政裁量

    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积极明示的授权或消极默示许可的范围内,基于行政目的,自行斟酌,选 择认为正确的行为,而不受法院的审查。也有人

    认为,裁量是裁度推量之意,是人类对事物考虑的内在心理意识的过程。

    6.政策执行的思想诱导工作

    指运用宣传、舆论、说服、谈心、协商、对话等方式做政策对象的思想工作 保证政策执行。

    二、简答题(每空10分,共50分)

    1.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 公共政策的主体单一性。 2) 公共政策指向的公共性和社会性。 3) 公共政策权威的强制性。 4) 公共政策的利益性。 5) 公共政策范围的广泛性。

    2. 公共政策执行的机制构建分哪几个方面?

    1) 公民参与机制 2) 沟通协调机制 3) 监督控制机制

    3. 政策评估会遇到哪些障碍?

    1) 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 2) 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3) 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 4) 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5) 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4. 政策终结的障碍有哪些?

    1) 利益上的障碍 2) 组织机构的障碍 3) 成本上的障碍 4) 程序上的障碍

    5. 对公共政策分析影响较大方法有哪些?

    1) 价值分析 2) 可行性分析3) 历史分析 4) 比较分析 5) 创造性分析

    三、论述题(共20分)

    1.请你论述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因素的主要内容。

    1) 政策本身因素

    2) 政策执行主体的因素

    3) 政策以外的因素

    一、公共政策是基于公共选择基础上的政策。公共选择是和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选择,它基于财产不能靠私人竞争在自愿的双边契约中来配置的成本和收益不能内部化的决策。由于公共选择不涉及双向的付出和收益,只涉及非相互性的收益,因此容易导致塔便车、败德、公地灾难和代理人机会主义。因此,公共选择需要有强制。

    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制定者、执行者、实施对象、既得利益集团等,也包括下面所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1、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宇宙环境。自然环境与一定的政策执行系统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影响着政策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

    2、社会环境通过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道德和风俗习惯等表现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

    篇三: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5、简述公共政策客体包含的内容。

    1、公共政策问题。包括社会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而且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按照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狭义)和文化等领域的问题。

    2、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指那些由于政策的强制性而必须对自身的行为模式重新进行调适的群体,它是政策的作用对象,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实现。

    3、社会利益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公共政策根本目的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6、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

    (1)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针对性;

    (2)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

    (3)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4)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先进性。

    7、简述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因素是制定、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影响公共政策的经济目标和方向;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立的主要依据。

    2、体制或制度条件。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

    3、政治文化,影响政策输入,影响政策体制的组织方式,影响政策执行。

    4、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影响公共政策的目标选择;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选择。

    8、简述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总任务、价值取向及其对公共政策的要求:

    总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新时期的;

    价值取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对公共政策的要求:1、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我国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2、经济体制转型对资源配置方式、政府经济角色和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等产生影响,要求实现公共政策基础和功能上的转变与转换。

    9、简述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在公共政策方面的重要价值

    1、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把政治系统的过程、政治过程、政府过程、政策过程作为一个

    同一的过程来进行分析,从而使政策研究与政治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克服政策研究中的纯技术、出操作主义倾向。

    2、它把公共政策看做政治系统输出的产品,并将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为四种类型,即提取性功能、分配性功能、管理性功能和象征性功能。

    10、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及特征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通常又叫"思想库"、"脑库",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机构,是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的政策实践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如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组织。主要从事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设计、政策咨询、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工作,以帮助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其特征表现为:

    1.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针对性;

    2.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

    3.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4.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先进性

    11、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

    1. 地位:(1)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在社会利益与权势集团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2. 功能:(1)进行政策咨询;

    (2)从事政策研究;

    (3)提供政策评估;

    (4)充当政策宣传机构;

    (5)形成"旋转门"机制。

    12、简述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

    (1)象征性执行。执行中只作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执行活动,"阳奉阴违"。

    (2)附加性执行。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和目标等超出了原政策的要求与范围。

    (3)选择性执行。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

    (4)替代性政策执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5)观望性政策执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通过观察上级的

    态度、措施以及同级部门的行动再决定反应,因此错失执行的良机

    (6)照搬式政策执行。执行主体机械照搬照抄。

    13、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是如何构成的。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为: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

    1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以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成为公共政策。 2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立法是人大的首要职权,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有: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决定。

    3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的表现:其内容随国家职能的扩大而扩大。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4、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1)含义: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2)意义:①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②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15、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1)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2)向决策者提供新思想观念。

    (3)评估政策结果,提供有关信息。

    (4)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专家与官员、

    (5)对公众进行公共政策教育。

    16、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的构成:

    1、决策中枢体统。它拥有最后决定权,是决策体制的核心,在决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参谋咨询系统。这是充分开发智力、协助中枢系统决策的组织,负责提供备选方案和提供建议。

    3、信息情报系统。在决策过程中专门从事信息情报收集、贮存、加工和处理的系统,为决策提供信息。

    17、简述决策中枢体统的地位与作用:

    (1)中枢体统拥有最后决定权,中枢系统形成的基础是拥有最后决定权,其他系统围绕决策中枢系统建立的,按照中枢系统的要求工作;

    (2)中枢体统处于决策体制的核心,核心是拥有决策权的领导集体或领导者个人,其组成与政治体制和行政领导体制相关;其构成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

    (3)中枢体统在决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18、简述个人素质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的因素。

    个人素质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的公共政策水平、个人的法律观念、个人对问题和公共政策方案的判断力、个人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及个人对信息的敏感性。

    19、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

    (1)问题诊断。通过突破重点、带动全面,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进行问题察觉、问题诊断、问题描述。

    (2)目标确定。原则是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

    (3)制定方案。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后果预测,尽量用数据表达公共政策,且方案应至少在两种以上。

    (4)方案验证。对备选的方案进行实际验证;判断备选的方案是构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5)宣布公共政策。以各种载体和形式向社会公布公共政策。

    20、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

    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是指在作出公共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过程中要经过咨询、论证、协商、听证、审议及集体讨论等环节,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是指用科学的观点、程序、方法、工具、及手段进行决策,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1)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是政策制定民主化的目标

    (2)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的是政策制定科学化的保证

    (3)民主化与科学化决定着政策执行的成败

    21、简述从博弈理论的视角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及其启示

    博弈理论的视角认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运用权威性的规范对社会利益进行协调,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就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主体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在相互作用中对利益加以选择、追逐、交易和谈判的过程。这一视角带来的启示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在于控制,政策执行的成功取决于参加者的策略选择。


    公共政策分析》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01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入党谈话问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