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40篇|大班科学教案(优秀3篇)
  •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40篇|大班科学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贴心网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大班科学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大班科学活动主题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

    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四、总结: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二

    目的: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力的传递现象,知道直线传得快、曲线传得慢的道理以及简单的终止力传递的方法。

    2、培养幼儿大胆探索、仔细观察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合作的乐趣。

    准备:

    现成的多米诺骨牌或由木板锯成的长木条若干、排列示意图三张(如图)、录像带。

    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我们已玩过“击棋子”的游戏,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新的材料,你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分成三组来玩“击木块”的游戏。

    2、出示排列示意图(如图),引导幼儿分组讨论本组准备按哪种方式排列木块。

    〔评: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迅速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选择排列形式这一做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感受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体验力的传递现象

    1、三组幼儿分别协商排列木块的方式,并尝试推击木块,体验力的传递现象。

    2、集体讨论:为什么有的组搭得快,有的组搭得慢?为什么有的组搭的木块倒得慢,有的倒得快?(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引导各组幼儿在吸取其他小组经验的基础上再操作一遍,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4、教师小结:排得快慢与小组合作情况有关,木块倒得快慢与排列线路有关。

    〔评: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不是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幼儿,而是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得出结论,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想。〕

    三、探索终止力传递的方法

    1、将木块排列好以后,如果我们不小心碰倒其中一块,就会使它后面的木块也连续倒下。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好办法阻止木块继续倒下呢?

    2、各组幼儿分别通过操作,探索阻隔的方法。

    3、请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组的阻隔方法,教师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小结:排木块时大家应努力协作,尽量放稳木块。如果不小心碰倒了,只要将手掌插入其中或赶紧抽掉后面的一块,就可以避免后面的木块倒下。

    4、每组幼儿分别运用其他小组的阻隔方法进行尝试。

    〔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着重培养幼儿的是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

    四、分析交流

    1、各小组分别交换排列示意图,幼儿继续合作排列木块并推击,看看排列线路与力的传递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幼儿操作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懂得:力的传递速度与其排列线路有关,直线传得快,曲线传得慢,路线越弯曲,速度就越慢。

    3、看录像了解生活中力传递现象的应用情况,如打桌球、打保龄球、打玻璃弹珠等。

    4、力的传递现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家找一找再来告诉大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了解米的生产过程,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材料,采用不同方法起米。

    2、增强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一些收割程序和工具

    2、物质准备:谷子若干,幼儿前期准备工具若干,教师准备工具若干:如磨子,碾子,剪刀,筷子,瓶子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米的种植、生产过程,引起幼儿兴趣。

    师:还记得我们的米从稻子到米要经过哪些过程吗?

    幼儿边讲述,教师边出示图片

    师:从稻子到白米有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把稻子的壳去掉,在图片中我们看到现在的人是直接把稻子放进机器出来就是白米了,可是以前的人没有这么发达的机器又是怎么把稻子的壳去掉的呢?

    幼儿猜想应讨论,师幼一起观察PPT

    师小结:在以前稻子变米的过程叫“起米”,人们都是用的很古老的工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着“起米”呢?

    二、幼儿尝试“起米”,探索最有效的“起米”方式。

    1、选择工具,自由分组

    拿相同工具的幼儿为一组

    2、分工合作,进行“起米”

    教师分派给每组同量的米,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起米”最多。

    3、纪录各组“起米”情况,互换工具再次尝试

    工具起米的效果,幼儿检验工具,再次进行起米。

    三、各组展示成果

    请各组幼儿代表讲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并展示成果。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教育要贴近幼儿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怎样拓展,提升幼儿经验。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回家,和家长一起讨论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用什么材料起米,而且不会把米弄坏,这一活动孩子们马上很感兴趣,和家长讨论后带来了各种工具,有石头,瓶子,锤子,等等。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了下来。同时尝试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起米”(即剥开谷壳)。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合作记录,操作。最后我们还通过网络资料展示精米厂生产米的流程,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主题活动总结

    “生活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我们的“米”主题就是一个生活的过程,我们和孩子一起收集米的种植生产过程资料、一起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米,孩子们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的过程中学习了关于米的知识。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探索,在充足的想像空间和时间里孩子们自主的找朋友、合作,孩子在身临其境中获得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在这个主题中的音乐活动里,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探究性游戏中,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游戏,幼儿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我也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真正的体现出了教学相长。在进一步认识米的过程中,我们也让孩子萌发了尊重人们劳动成果思想,培养了孩子爱惜粮食的习惯。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由于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我们虽然没有能去农村走一走看一看,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我们利用网络媒体来弥补了我们的缺憾。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孩子在城市中也感受到乡村的气息。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40篇|大班科学教案(优秀3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444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一年级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精品]一年级家长会家长发言稿(优秀10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