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大班科学教案(8篇)
  • 大班科学教案(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8-21 19:29:07
  • 移动端:大班科学教案(8篇)
  •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8篇大班科学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篇一: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对糖的制作过程感兴趣,初步了解糖的制作原料。

    2、通过讨论、交流和分享等活动,知道糖的不同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3、活动中,能用清楚、完整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收集的糖的各种经验。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糖,布置"各种各样的糖"的展览。

    活动过程:

    一、参观展览:各种各样的糖。知道 糖的不同种类。

    1、参观糖的展览。

    教师:小朋友都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糖,现在请大家去参观一下,看看有些什么糖。

    2、交流活动:我看到的糖。

    教师:清小朋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糖?它是什么样的?

    3、教师小结:糖有很多种类,有的糖是白色的,有的糖是彩色的;有的糖细细的,碎碎的;有的糖是方的,有的是小圆糖;有的是动物形状的糖等。

    二、讨论:糖有什么用。了解糖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1、讨论糖的用途。

    教师: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糖,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2、小结糖的用途。制作糖水或甜品,烧菜,酿酒,腌菜,休闲娱乐等。

    3、根据糖的用途进行分类。

    教师:这里有这么多种糖,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吗?

    三、分享好吃的糖,感受糖的不同口味。

    1、讨论糖的味道。

    教师:你吃过什么糖?它是什么味道的?

    2、品尝活动。

    教师:小朋友随意品尝两种糖,比一比它们的味道一样吗?

    3、集体交流。

    教师:你吃的是什么糖?它是什么味道的?

    4、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糖的味道并不一样,有的甜,有的酸,有的是薄荷味,有的是巧克力味…有的是硬糖,有的是软糖,有的是酥糖,还有的糖吃在嘴里有麻麻的感觉…

    四、了解糖的制作原料及蔗糖的种类。

    1、讨论糖的制作原料。

    教师:你知道糖是用什么制作出来的吗?

    2、了解糖的制作原料。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3、了解蔗糖的种类。引导幼儿自己看图,了解图意。

    活动延伸:

    要求家长带幼儿去超市买糖果,使幼儿了解买糖的过程,并学习自己买糖,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篇二: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认识螃蟹的外形特征,能辨别雌雄。

    2.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横着走、吐泡泡。

    3.能用多种方式表达探索活动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与螃蟹相关的资料。

    2.螃蟹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

    你吃过螃蟹吗?说一说:你吃的螃蟹是什么样子的?味道怎么样?是从哪里来的?

    了解我们的家乡赣榆就在大海边,大海是螃蟹的家,螃蟹是我们家乡的特产。

    二、观察、认识螃蟹

    1、请幼儿仔细观察螃蟹的图片并说出螃蟹有哪些特征?

    (1)8只脚。

    (2)1个壳。

    壳壳是什么形状的?(椭圆形)壳壳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硬硬的)

    硬硬的壳壳是螃蟹的盔甲,保护着螃蟹不能伤害它。

    (3)2只“螯”

    两只大钳子有好听的名字叫做“螯”。螃蟹的螯有什么作用呢?

    螯是螃蟹的武器,当螃蟹遇到敌人时,它就挥舞着两只大螯反抗,让敌人常常它螯的滋味。

    (4)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很多物品就是根据螃蟹的两只大螯发明的,你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夹子,老虎钳,剪刀)

    5、利用图片,让幼儿辨别雌雄。

    (1)每只螃蟹长的都一样吗?其实螃蟹还有它的小秘密呢。不过这样可看不出来,我们把它翻个个儿。(腹部图片)

    (2)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告诉大家。

    一只螃蟹的肚皮是椭圆形的,一只螃蟹的肚皮是尖尖的。

    (3)认识螃蟹的“脐”。

    我们每个人都有小肚脐,可爱的螃蟹也有啊。两只螃蟹的脐长的一样吗?

    一只螃蟹的脐是尖尖的,像什么形状?(三角形)

    一只螃蟹的脐是什么形?(椭圆形)

    (4)我们人类分为男生和女生,小鸡分为公鸡和母鸡,那么螃蟹呢?我们说雄、雌。

    三角形脐——雄螃蟹

    椭圆形脐——雌螃蟹

    (5)出示多张图片,快速回答图中螃蟹的雄雌。

    三、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

    1.播放螃蟹吐泡泡的图片。

    螃蟹这是在干什么呢?它为什么要吐泡泡呢?

    教师小结:人们都是用鼻子呼吸的,而螃蟹呢,是用腮呼吸的,它的腮就藏在它硬壳壳的里面。腮里装着好多水。当螃蟹呼吸的时候,连腮里的水也带了出来,呼成了小泡泡,看起来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吹泡泡。

    四、了解螃蟹的营养价值和使用方法:

    你吃过螃蟹吗?螃蟹的味道怎样?

    了解螃蟹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的美食以及食用螃蟹的注意事项,如:死了的螃蟹不能吃;螃蟹是寒性食物,吃的时候蘸姜和醋吃可以驱寒。

    螃蟹的鳃、沙包、内脏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吃时一定要去掉;吃螃蟹不可饮用冷饮会导致腹泻等等。

    五、音乐游戏:

    学学小螃蟹,在音乐声中幼儿学学螃蟹横着爬行以及在水里吐泡泡的样子。

    活动延伸:

    将师生收集的关于螃蟹的资料和图片放在科学区里,让幼儿了解更多的与螃蟹相关的知识。

    篇三: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三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结合我班幼儿吃饭掉饭粒、有剩饭的现象,特意设计“春耕”的科学活动,通过活动,启发幼儿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同时了解春天播种的季节。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缺少了苦难教育,因此有时候“珍惜”只是作成了口头工夫,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为了锻炼幼儿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为了让孩子对春天农田里的情境有一定的了解,我结合季节特色和孩子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这节带有综合课性质的大班的大班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大胆表述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2、让幼儿了解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3、教育幼儿要尊重劳动人民,爱惜粮食。

    活动过程:

    (一)通过各方面的变化,了解春天到来的信息。

    1、师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2、柳树绿了 (引出杨树、槐树、梧桐树现在都开始变绿,松树、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

    3、花朵开放了(引出桃花、梨花、迎春花都开始开放了,穿上它们美丽的衣服比美呢!)

    4、河水解冻了(河水解冻了,“哗哗”的唱着欢快的歌,小河里有小鸭、鹅,它们在河里玩耍嬉水呢!)

    5、由河里的小动物引出冬眠的陆地上的动物,如:青蛙、蛇等。

    (二)引导幼儿了解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1、师:小朋友们,春天来到的时候,动、植物都开始发生变化。最忙的要数农民了,大家来看一幅图。

    2、出示挂图,幼儿观察画面。(农民正用牛来犁地、播种)

    3、提问:春天会种哪些种子呢?

    4、农作物(南瓜、茄子、豆角、西红柿、菠菜、棉花、水稻、葵花等)

    5、春季适合播种的花有(天竺葵、茉莉花、牵牛花、鸡冠花、一串红、月季花等)

    (三)了解农民播种的辛苦,教育幼儿要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

    1、让幼儿了解,种子种上之后要浇水、施肥、锄草、除虫,收获的时候还要用机器等。

    2、提问:农民辛苦吗?(教育幼儿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

    3、提问:那个小朋友知道我们的馒头是怎样做好的?(通过让幼儿了解工序,从而爱惜粮食。)

    活动延伸:

    春天,大地妈妈换上了漂亮的衣服,那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衣服变了吗?引导小朋友自己说一说服装的变化。

    篇四: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积极尝试和操作,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

    2、经验迁移,发现生活中的连接现象,萌发探究的兴趣。

    3、发挥想象和创造,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多种材料,发现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粘、夹、打结等),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难点:

    发挥想象和创造,创造性地进行物体的连接。

    活动准备:

    1、吸管、手工纸、回形针、橡皮泥、布条、绳子、双面胶、轻泡、牙签。

    2、森林背景图一张。

    3、字卡:粘、夹、打结、串、钉、插。

    4、 PPT课件:生活中的连接现象(水管、电线、桌椅、积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个朋友,你们肯定认识喜羊羊和懒羊羊。

    他们两个决定进行一次伟大的探险。

    师讲述故事:两个小家伙背上神奇背包,离开了羊村,来到小河边,却发现——桥断了,怎么过去呢?(指导:把断桥连接起来)

    桥接好了,两人继续探险,来到一片黑森林里,这里充满了危险,到处都有灰太狼挖的陷阱……他们两个非常小心地往前走,一步一步,忽然,懒羊羊觉得脚下一空,扑通掉进了深深的陷阱里面,这个洞这么深,懒羊羊爬不出,急得直哭,喜羊羊努力地想办法……

    猜猜,喜羊羊会想到什么方法呢?

    (幼儿自由发表个人见解)

    二、操作材料,尝试连接。

    1、师:我们来听听喜羊羊怎么做,他想了想,打开神奇背包,发现了这些东西(出示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有:吸管、手工纸、回形针、橡皮泥、布条、塑料袋、绳子、双面胶,透明胶、剪刀

    2、师:可是这些东西都是短短的,能把懒羊羊救起来吗?(不能)喜羊羊不知道怎么办了,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会怎么做?(重点引导:把短的东西连接起来)

    3、师:下面就请你把这些短短的东西变长,把懒羊羊救上来。

    4、幼儿操作材料,尝试多种连接方法,教师注意观察并重点指导幼儿:选择多种材料,尝试多种方法的连接,比如:布条打结、手工纸用双面胶粘成长条、或用夹子夹成等等。

    5、提醒幼儿:如果你完成了,去图上比划一下,看长度够不够把懒羊羊救上来。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个别幼儿的探索结果,鼓励第一个完成营救任务的幼儿,以及活动中的合作。

    三、交流讨论,总结方法。

    1、师:喜羊羊可着急啦,赶紧把你想到的办法告诉他吧!谁愿意第一个告诉他?(请第一个成功的幼儿)

    (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如粘、夹等),他用这个方法连接,成功了吗?我看到他是第一个成功的。

    2、师:有谁和他用一样的方法?

    3、师:除了……还有什么方法?

    (教师针对创造性的方法给予重点展示)

    4、师:你们想到了粘、夹、打结、串、钉、插这么多连接方法,为你们开动小脑筋,老师要鼓个掌。懒羊羊就顺着这条长长的线往上爬啊爬啊,终于逃出了陷阱,“小朋友,谢谢你们的帮忙”两个人又开始了他们的探险之旅。

    四、经验迁移,发现连接。

    1、师:刚才我们通过把东西连接起来,帮两个小家伙解决了难题,其实生活中有些东西只要连一连就可以帮忙解决很多问题。(出示课件)

    师:比如说它水管,把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送水等)

    这个呢?(电线)把他们连接起来就可以?(通电)

    还有这个木头,连接起来就是?(桌子椅子等等)

    下面这个小朋友最喜欢(管子积木),连接起来就是……

    2、延伸部分

    师:在我们教室里,哪些地方有连接的?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找一找,找到后记录在纸上,比一比谁观察最仔细,找到的最多。

    篇五: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知道什么物体能通过弯管。

    2、尝试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弯管堵塞)。

    3、积极投入探索,肯动脑筋,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弯管人手一份以上、水、沙、石头、棉花、筷子、纸、玻璃球、软铅丝等材料分类投放,记录牌(大)一张。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题:水管的"烦恼

    1、找找生活中有那些管子

    师:你们知道水管在哪里呢?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管

    2、水管的烦恼

    教师以水管自述的方法,讲述水管堵塞带来的麻烦。

    二、探索活动:谁能过弯管

    (一)尝试探索

    1、自由选择材料区,初步探索什么物体能过弯管。

    2、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现象。

    3、集体交流:

    (1)什么物体能过弯管?并记录操作结果。

    (2)能通过弯管的物体的共同特征。

    4、教师小结。

    (二)验证探索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探索。

    2、对有疑惑的材料进行探索。

    解决难题

    1、教师出示幼儿在探索中出现的物体卡中间的弯管(棉花、纸头等),请幼儿用已有经验疏通弯管。

    2、教师介绍好方法(吹气、用水、用软铅丝)

    三、活动延伸

    1、生活中的运用:不要在弯管中乱扔东西,造成堵塞。简单的管子堵塞可以借助小工具疏通。

    2、提出新的问题: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东西它能不能通过弯管。

    记录幼儿的问题,让幼儿把问题带回教室继续探索。

    篇六:大班科学教案 篇六

    一、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

    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难点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三、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空气)

    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对了。)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它在哪里?

    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

    (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

    1、介绍材料自由找

    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介绍),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

    2、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

    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第二次尝试:纸团会不会湿

    1、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让幼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让幼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

    2、讨论:纸团为什么不会湿?(辅助问题: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3、小结: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再次示范,请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方法。

    5、幼儿操作。(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张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

    6、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失败的孩子上来演示一下,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

    (四)第三次尝试:空气搬家

    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尝试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实验。

    2、师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目的和方法:取两只杯子,其中一只装满水,将空杯和装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然后想办法让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去。

    3、幼儿尝试操作。

    4、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你是怎样做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总结:小朋友们都能积极动脑,真棒,通过今天的活动,了解了空气会占位子,也会流动。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的秘密,我们在以后的科学活动课中再来探索。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篇七: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七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三) 活动过程:

    1、 谜语导入: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2、 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3、 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4、 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性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5、 教师小结。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6、 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7、 附儿歌: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

    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

    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

    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一)艺术活动:制作不倒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不倒翁,巩固 和运用在科学课中学到的科学知识。

    (2)、通过制作不倒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3)、激发幼儿在艺术中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一) 活动准备:

    1、 蛋壳、酸奶瓶、玉米粒,大米,小米,豆子等等。

    2、 彩笔,剪刀,胶水,及时贴等等辅助材料。

    3、 范例几个

    (三)活动过程:

    1、 出示范例,边玩边说科学课结束时的儿歌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2、 观察范例,请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1)、请幼儿摇一摇不倒翁,发现不倒翁的肚子里首先要有东西,使其有重量。

    (2)、发现一下,在不倒翁肚子里的东西如果很少不倒翁能否不倒?

    (3)、不倒翁制作应该先进行那一步,然后呢?为什么?

    (4)、讲讲自己打算制作的不倒翁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3、 分组制作不倒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进行制作。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及时、适时的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示范,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幼儿进行表扬。

    4、 进行讲评活动。先让幼儿与小伙伴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不倒翁的名字,是怎么制作的,不倒翁倒的程度的大小等等。教师进行个别讲评,尤其那些能力差的幼儿,注意发现他的作品的优点,以激发其自信心。

    5、 与不到翁一起跳舞结束课程。(健康歌的曲子进行伴奏,儿歌是:左摇摇,右摇摇,头儿小小,脚儿圆圆,头轻脚重一起来做运动,左推不倒,右推不倒,左右摇晃真呀么真可爱!

    教育随笔: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丰富知识,教育契机隐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每个细节。

    元旦日日临近了,每个班都沉浸在元旦节目的排演中,大班双语剧的排演中 ,需要个西瓜的道具,用什么做呢?思来想去决定用气球吹上一定量的气,然后外加装饰,可是气球吹起来后,发现气球太轻了,自己就动了,怎么办呢?孩子们说:“里面加点东西,让它重点不就行了吗?是呀,于是我放掉了里面的气体,把在奇妙的植物主题中幼儿带来的种子和孩子们一颗一颗地放气球里去,然后把口扎紧放到了桌子上,这时,李鑫杰小朋友喊道:”老师,老师!气球不跑了,还左右摇晃起来!和我家的那个玩具不倒翁一样!可不是吗!气球象不倒翁一样左右摇晃起来,并且不倒下了。我心里暗喜,孩子们又发现科学的奥秘了。我马上问:“为什么气球不跑了?刘力源说:”它肚子里有种子,沉了!我又问:“为什么气球不倒了呢?孩子有点答不上来了,一个个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呢?为什么呢?”过了一小回,杜琳林嘟囔着有点不自信的说:“气球的的底是圆的,还有它下面有种子沉了压的气球不倒下。”我表扬了刚才发言的孩子,同时对孩子们说:“我也很想知道它为什不倒?刚才小朋友说和不倒翁一样,明天把自己有不倒翁玩具带来咱们一起发现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

    就这样一堂科学课形成了,在孩子们探索到不倒翁不倒的。科学道理后,又产生了动手制作不倒翁的想法,于是一堂科学和艺术整合的课程形成了。

    在艺术课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幼儿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这时,邹宇轩小朋友大声喊:“老师老师!不好了,不倒翁倒了!我连忙过去,原来鸡蛋装上种子等东西后,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摇晃起来,反而是往那推向那倒,我一看马上明白了,原来放入的种子由于没有固定,鸡蛋歪向哪,其内的种子一起就过去了,所以起不来,我故意装做没有办法的样子,着急的说:“那怎么办呀?”孩子们附和着:“对呀!怎么办呢?孩子们哑然了一会,潘泰说:“让种子不跑不就行了吗?”这一提孩子开了锅一样的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用东西压住!”不行,不行!口小东西进不去!”老师!老师!有了,用双面胶带呀!”老师老师!用胶水粘!”我没有给予他们答案,我说:“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自己去试试吧!”在尝试操作中,孩子们即既要考虑别把蛋壳弄破了,考虑酸奶瓶口的大小,又要想办法把其内的种子固定,孩子热火朝天的做着,操作的结果最后出来,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把种子装进蛋壳(或者)后,然后倒上适量的胶水,让胶水把种子固定在底部。制作现场一片狼籍,有破碎的蛋壳,有废弃的胶带,有各色的剪纸……

    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在学习中操作,在操作中又学到了和巩固了知识。

    篇八:大班科学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利用多种感官,感知头发的基本特性,知道头发的作用和种类。

    2、通过设计发型,发展动手能力及想象力。

    3、初步知道一些保护头发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重量的瓶子(装饰成不同大小的鱼)、筐。

    2、各种颜色的假发,图片若干。

    3、人手一盒操作材料。

    4、绿发娃娃、剪刀、辫线、可乐瓶娃娃、橡皮泥、乒乓球、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钓鱼”,激发幼儿兴趣。

    请幼儿上来逐一从小大到玩“钓鱼”的游戏,当鱼线断了后,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会断?看看钓鱼线是用什么做的?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头发受到过大的拉力,就会断的。

    二、感官感知。

    1、将盒子里头发与线取出放在白纸上,比比哪个粗?

    2、比一比盒子里的头发一样长吗?为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头发变长?变短?

    3、你们知道头发有什么用呢?(鼓励幼儿发散想象)

    4、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梳头、剪发、洗发、戴帽子、抹头油等)

    5、出示图片,提问:他们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小结:人老了,头发会慢慢变白的。

    6、我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还有其他颜色的头发吗?(出示假发,图片)。

    小结:中国人的头发是黑色的,但很多人喜欢染发,让头发变得五颜六色;外国人的头发有黄色、咖啡色、红色、金色等。

    三、动手设计发型。

    1、出示图片:古代妇女的发髻造型、嬉皮士的发型、普通辫发、短发等。

    (1)图片上有些什么发型?

    (2)你喜欢自己的发型吗?为什么?

    (3)头发还可梳成什么样子?

    2、请你做一位“发型设计师”,为自己或别人设计一款发型,你想设计怎样的发型?为谁设计?

    3、介绍分组活动材料。

    (1)用剪刀为魔发娃娃剪出发型。

    (2)用辫线为可乐瓶娃娃设计不同的发型。

    (3)以乒乓球代表头部,用橡皮泥在球上捏出发型。

    (4)在纸上画出发型。

    4、设计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给予肯定,启发和引导,鼓励他们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5、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讲他的创意设计?为谁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

    四、延伸活动。

    1、将幼儿的设计作品丰富到角色游戏的“理发店”里。

    2、在区角活动中组织幼儿看有关头发的趣闻。

    (1)各种新奇的发型、发色。

    (2)基尼斯记录中最长的头发及其他趣闻轶事。


    大班科学教案(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172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人教版语文教案上册(最新10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