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内容是贴心为您带来的5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一
一、观察奇观,初悟“启示”。
出示滴水穿石奇观图
师:哪位同学能向同学们和听课老师介绍一下太极洞滴水穿石奇观?
生:一生读课文第一节,其他同学边听边观赏奇观。
师:哪些词语表现了水滴的品格?
生:接连不断
生: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出示文本框: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对,你能用联系下文的方法来概括水滴的精神。那么第二节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
生:“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这句话承接上文。
师:“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起什么作用?
生:引起下文。
师:第二节在全文起到——
生: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师:水滴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可是它的大自然兄弟雨水又怎样呢?课文哪一节作了介绍?
生:指名跳读第四节。
师:雨水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生: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师:水滴和雨水比,我们更喜欢谁?
生:水滴!
师:我们带着喜欢水滴的感情,再来朗读第二节,注意突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师:刚才我们读到了两个带问号的句子,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句,先问后答,第二句只问不答,但答案就在问句里了。
师:对,前句是设问句,后句是反问句。不改变原来的意思,能将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吗?
生: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二、品读名人,深悟“启示”。
师: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就是像水滴这样的人,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名人好不好?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位名人?
生: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师:默读他们的故事,并做记号,想想他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边默读第三自然段,边勾勾画画。
师:“不懈努力”什么意思?
生:“不懈”就是毫不松懈,“努力”就是非常勤奋地去做。不懈努力的意思就是毫不松懈,非常勤奋地去做。
师:哪些地方表现出李时珍很努力?
生: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
师:老师刚才听清楚了,你读“翻山越岭”的时候“越”读得很长,表现了李时珍越过一座座山岭时的艰辛和决心。还有哪些同学读懂了这句话后面的内容了?
生:“大半个中国”说明李时珍走的路很长,他不怕累。
生:他访名医的时候很可能要吃好多次闭门羹,但他没有气馁。
生:有许多药草可能有毒,他却还要亲口尝一尝,多危险啊。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不懈”呢?
生:“二十几年”看出他从来不松懈。
生: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出示文本框: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谁能通过板书提示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生:边看题边思考。
生: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如果我们也能像李时珍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对,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呢?
生:我们应该带着崇敬的心情去读。
师: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吧,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
生:有感情的朗读李时珍的故事。
师:老师刚才和大家一起,先读一遍李时珍的故事,然后抓住“不懈努力”这个词来理解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有感情地朗读。现在各学习小组按照这个方法来选学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好吗?
生:小组选择一个故事自学、探究。
师:在各小组间相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来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抓住了哪个词解读爱迪生的?
生:孜孜不倦
师:“孜孜不倦”理解了吗?
生:孜孜不倦就是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师:爱迪生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工作呢?
生: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师:他是电学实验迷,前面我们还遇到过哪些迷?
生:法布尔是昆虫迷。
生:贾岛是诗迷。
生:富兰克林是雷暴迷。
生:诺贝尔是炸药迷。
生:谈迁是《国榷》迷。
师:对,他们都是像水滴那样的人啊!爱迪生孜孜不倦的结果怎样呢?
生:他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灯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生:老师,我还知道他发明白炽灯的时候先后用铁丝、头发丝等做灯丝,经历了若干次的失败。
师:对!你补充的资料足见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老师,我还知道爱迪生在他年老多病的情况下还坚持做实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师:你的这个小资料正好可以解释一个词——
生:毕生!
出示文本框: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我们把前面的填空再做一下好吗?先说给自己听听,然后再举手回答。
生:爱迪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如果我们也能像爱迪生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生:齐读
师:我们现在是小学生,将来也做爱迪生怎么样?
生:好!
师:我们再来朗读爱迪生的故事,体会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哪个小组研究齐白石了?你抓住了哪个词?
生:我抓住了“坚持不懈”
生:我抓住了“炉火纯青”
师:哪个词更能反映齐白石老人的深厚功底?
生:是炉火纯青。
师:炉火纯青什么意思?
生: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师:相传道家炼丹炼到炉里的火发出青色的火焰时就成功了,后来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那所谓的炼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齐白石炼的是什么?
生:齐白石老人炼的是画功。
师:故事里哪些词语能表现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生:始终没有停止过作画。
生: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叫一日闲过。”
生:就是到了晚年,也任然坚持作画三幅。
生:他数十年如一日。
师:对啊,齐白石老人一辈子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画画。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阴凉的树阴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他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墨水冻成块了,他还是坚持着作画……
生:所以他画的虾像在水里游动!
生:所以他画的虾叫人垂涎欲滴!
出示文本框: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我们现在再来按上面的填空题提示说一段完整的话怎么样?不着急回答,还是先说给自己听听。
生:自言自语。
生: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如果我们也能像齐白石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老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刚才学习三个故事的时候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书读不成呢 ?
生:掌声雷动。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齐白石的故事吧。
生:以自己的方式朗读。
三、互动生成,体悟“启示”。
师:书上只讲了三个典型事例,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故事呢?
生: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研究,终于发明了避雷针。
生:诺贝尔一生从事炸药研究,即使被炸得鲜血淋淋,还是没有停止过研究。
生: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编年史巨著《国榷》。
生:吴魏从小刻苦练习乐器,哪怕不吃不喝,也要把曲子练熟。
师:吴魏是我们高邮人的骄傲,仇王佑同学也是音乐迷,每天坚持练二胡,只要你像他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成功的!
生:掌声鼓励仇王佑。
师:我们讲了这么多故事,概括起来说就是——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引号中的三个词语理解吗?
生:思考。
出示文本框: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 )的精神,才 ( )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能把你的理解溶进填空里去说一段完整的话吗?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才攻克一道道难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扫除一只只拦路虎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所以我们要铭记——
生: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找出两组反义词。
生: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四、领会特色,赏悟“启示”
师: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接着举三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给我们提出希望。我们再来回眸太极洞奇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奇观!
生:有感情朗读太极洞奇观。
板书: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爱迪生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 炉火纯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
3、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4、引入漫画“挖井人”,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一、揭题导入
普普通通的水(板书:水),
平平凡凡的石(板书:石,书写较大),
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板书:滴、穿;穿字长些),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板书:的启示)
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下面就请大家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找到了(出示小黑板:我们要铭记……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大家读一读,自己体会体会。。
2、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3、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
二、初识奇观,浅悟“启示”。
让我们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大家细读第一节,思考水滴为何能够穿石?
1、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读第一节,很有感情。
2、你是一位出色的导游,谁来说说微不足道的水滴为何能够穿石?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的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一大奇观。
3、你再读读这部分,看能不能让大家听出来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
4、停,打断一下,老师感觉水滴着滴着停了,你再读一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觉。
5、谁听出来了,滴水是如何穿石的,
6、哪些词语表现了水滴的品格?
因为水滴接连不断的滴,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
水滴靠的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
7、的确,功到自然成。大家能不能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先自己自由读这部分,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看你的同桌有没有与你相同的感受。
互读这一部分。
三、将雨水和“水滴”比较,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在生活中,雨水同样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从高空落下来,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却没有把石块滴穿呢?
1、雨水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2、水滴和雨水比,我们更喜欢谁?
3、我们带着喜欢水滴的感情,再来朗读第二节,注意突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4、刚才我们读到了一个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原来的意思,能将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吗?
5、“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起什么作用?
第二节在全文起--
6、其实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小黑板上用“--”标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创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迹,让我们再读一读需要我们铭记的启示,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理解。
再读启示。
四、解读名人,深悟“启示”。
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人也一样,如果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你找出有关内容,边读边想想从这些名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关语句画下来,反复地读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思考,或把你想对这些名人说的话写下来。
老师刚才和大家一起,先读一遍李时珍的故事,然后抓住“不懈努力”这个词来理解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有感情地朗读。现在各学习小组按照这个方法来选学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好吗?
1、在品读的过程中,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我先不找同学说,看谁能把你最佩服的人通过朗读,让同桌也拥有和你一样的感受。
同桌互读。
2、我看有些同学已迫不及待地想说自己的感受了,先别急,你们小组内先互相说说,交流交流。
小组内交流看法。
3、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读书体会、个人感受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李时珍
“不懈努力”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表现出李时珍很努力“不懈”呢?
①是啊,为了完成巨著,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努力,人生有几个二十几年啊!
②说出启示,你的回答很精彩,我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③访名医、尝草药,一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才使他坚持到最后!
④出示文本框:谁能通过板书提示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如果我们也能像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⑤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呢?
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吧,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
●爱迪生
①是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有心人鼓掌!
③“孜孜不倦”理解了吗?爱迪生孜孜不倦的结果怎样呢?
④出示文本框:我们把前面的填空再做一下好吗?先说给自己听听,然后再举手回答。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如果我们也能像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我们再来朗读爱迪生的故事,体会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齐白石
①的确,时间就是生命!
②老师问一下,白石老人小时侯的事你是如何知道的?不错,书是知识的海洋
③精辟,老师想到一句话: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④哪个词更能反映齐白石老人的深厚功底?
炉火纯青什么意思?相传道家炼丹炼到炉里的火发出青色的火焰时就成功了,后来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那所谓的炼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齐白石炼的是什么?
⑤故事里哪些词语能表现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⑥对啊,齐白石老人用一辈子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画画。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阴凉的树阴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他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墨水冻成块了,他还是坚持着作画……
所以他画的虾像在水里游动!所以他画的虾叫人垂涎欲滴!
⑦老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刚才学习三个故事的时候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书读不成呢?
让我们一起朗读齐白石的故事吧。
五、联系实际,体悟“启示”。
1、访名医,尝药草,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毕生孜孜不倦给人类留下了1093项发明的爱迪生,还有“不叫一日闲过”的白石老人更是令我们钦佩不已。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①对,靠的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2、是呀!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咱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3、嗯,说的好!我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个耐人寻味的启示,我想此时此刻你的感觉一定更不一样了。
生:读启示。
4、我们讲了这么多故事,概括起来说就是--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5、引号中的三个词语理解吗?
出示文本框:能把你的理解溶进填空里去说一段完整的话吗?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才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6、所以我们要铭记--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7、找出两组反义词。
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8、刚才大家介绍了那么多名人,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他既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是个挖井人。(师出示漫画《挖井人》,介绍:他的名字叫三心二意,拿着一把半途而废锨,这大大小小的坑都是他的功劳,可他不知道在坑的下面就是源源不断的水)通过这幅漫画,你看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说的好,要想成功,持之以恒和目标专一这两者缺一不可的。
经典!
的确。有时成功离你只有一步之遥!
既然是朋友了,那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使他尽快的挖到水?
9、同学们,对于你们的思维、你们的回答,老师只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精彩。
六、领会特色,赏悟“启示”
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接着举三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给我们提出希望。我们再来回眸太极洞奇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奇观!
有感情朗读太极洞奇观。
七、布置作业
咱们这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老师这还有项作业(小黑板出示)。
板书: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本草纲目》
爱迪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炉火纯青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三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学习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了解说理文章的写作特色 .
二。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通了课文,理清了课文思路,同时也了解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深入体会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齐读课题。
2,概括课文内容:
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浓缩,谁能围绕课文题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课文写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引出观点,接着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例子,(板书人名)并与雨水进行比较,给我们一个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指导学生说清文路:现象启示 ——举例说明—— 揭示观点)
3,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二)品读第一二自然段
1,听滴水声,看图片,悟启示。
你们听,这是……指名说,你们看,这就是滴水穿石的情景,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个奇观形成了过程的呢 指名朗读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2,教师引读,指导学生朗读
是啊, 几百年过去了,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一个小小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任时光流逝,水滴仍在坚守着它的目标
出示:……直到如今,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依然( )
3,联想词语
读到这儿,相信滴水穿石的过程一定已经深深印在了你的脑海中 .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呢 为什么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时间久远没有中断
目标专一:始终滴在同一个 地方;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反向来思考)
4,出示词语,读词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滴水穿石
5,引读第二节,并理解反问句。
这句话告诉我们……指名说。
6,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 水滴 用来几万年乃至更长时间 锲而不舍 最终滴穿石头。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浏览课文,概括三个事例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课文给我们举了三个生动的例子,请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例。注意老师的提示:谁 时间 怎样做 结果
2, 点明学习方法,重点出示三个词语 不懈努力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出示(先抓关键词,再联系课文语句和资料 ,想象当时的情景 )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用笔画出你关注到的语句,细细品读。
3,分享学习所得。
a 李时珍
(1) 相关句子: 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2)引导品读词语:翻山越岭,走遍,访名医,尝药草
(3)了解巨著:
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变成了这本药学巨著 《本草纲目》.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出示相关介绍,指名朗读。
(4)指导朗读:
b 爱迪生
(1)相关句子: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2)引导品读词语:迷恋 毕生 孜孜不倦 一千多项
迷恋 补充自己知道的关于爱迪生的轶事。研究灯丝,一千多次尝试,小时候火车实验被打聋耳朵,忘记参加自己的婚礼……
(4)指导朗读
c 齐白石
(1)相关句子: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这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2)引导品读:不教一日闲过,每日作画三幅,炉火纯青
(3)欣赏作品,感受艺术境界
(4)带着对白石老人的敬仰之情读句子
(5)明理:课文学到这儿,让我们明白了:
出示 :( ),(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 )
出示:( ),(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 )
一个小小的省略号此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比如……指名举例
4,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取得成功的人都有共同的品质那就是 (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这也是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相同之处,如果你再去细细品味的话,你一定会发现作者对这三个事例的描写还有一些不同之处呢 再次浏览第三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1)国家不同,时代不同——这就是古今中外,你们看,作者选择事例是多么典型!
2)取得的成功不同
3)描写的侧重点不同
a 李时珍
出示句子:轻轻读这个句子,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努力的情景吗
" 苦 "文中写到了那些苦呢 风餐露宿之苦,跋涉之苦,寻访之苦,尝药之苦……怎一个苦字了得,只是李时珍不说罢了
b 爱迪生
出示句子:读句子,你会用哪个字来概括
"乐 " 迷恋之乐 实验之乐 发明之乐 他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c 齐白石
出示句子:读句子
"勤" 作画之勤 学习之勤 功夫不负有心人
补充:齐白石学画虾
大名鼎鼎的齐白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但一提起他,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的虾在水中嬉戏,或急或缓,时聚时散,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着实惹人喜爱。然 而 白石 老人取得这样前无古人的成就却是来之不易,据说他画虾先后竟历经八十六年, 真是千锤百炼才打造了"白石虾 ".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草虾,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为了画好虾,他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
再以后,他在观察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等情态统统收于笔端。
深谙艺术规律的白石老人将躯体透明的白虾和长臂青虾结合起来,创造了"白石虾",其实这种水墨虾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但是在符合虾的共性的前提下白石鬼斧神工地将他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理念演绎的巧妙致极。
七十岁以后白石老人画虾已基本定型,但仍在不停的改进,使其趋于完美,八十岁以后他的虾画的已是炉火纯青。活灵活现的虾配上芦苇,水草,慈姑,奇石,翠鸟等等,更以刚劲古拙的书法题上自作的诗句,加上充满力感的印章,成就了千百幅给我们高雅艺术享受的珍贵作品,极大的激发了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画虾仅仅是白石老人的雕虫小技,在他的艺术宝库中千百幅艺术珍品静待我们去观赏学习。
李时珍之苦,爱迪生之乐,齐白石之勤 同样的事例,作者写的时候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可见作者真是独具匠心啊!
4,理解句子
出示"你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注意加引号的词语。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填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的精神,才(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理会课文比喻句的精彩:
读句子: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自读第4自然段:文中不仅举了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例子来正面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还举了个反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自己读第四节。
2,雨水速度快,力量大为什么没有滴穿石块呢
3,让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出示: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要想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就应该 (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而不应该(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5,练笔:课文学完了,你们领悟到"滴水穿石"启示了吗 请你也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来写一句揭示"滴水穿石"精神的话。
(五)总结课文
在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我的启示的同时,也让我们再次回眸那太极洞内的奇观, 聆听着滴水声,这水滴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话). 是啊,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滴水声中,都凝结成这八个字: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一个事例并写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篇四
讲课教师:贾淑红
评课:明星中心校校长:孟清英老师及贺家堡小学语文组成员
李老师:请淑红介绍一下设计意图。
淑红:我今天讲的是《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通过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介绍,说明事理: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想要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课实际和新方案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的:1、了解三个名人的故事,理解课文中寓意深刻的句子,理解“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的含义。2、学习作者用事实证明一个观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3、组织学生研读三个事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课文,从而受到启发。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重点学习古今中外三个名人正面的典型事例,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滴水穿石”的精神,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成功,同时也给了学生许多的自信,又用反面的雨水事例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学生加深了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就一定能成功。最后进行了简单的思想教育后,课外延伸,学以致用,布置了读后感的日记。
李老师:再谈谈教后感觉。
淑红:课后感觉,学生在这节课上还是有些局促,没有放开。由于我不是文科专业毕业,对语文这门课程的了解有限,语文知识比较匮乏,教学中也难免出现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多多指点。
潘敏:淑红新方案巩固练习部分,可以让小组互相说一说,不必动笔写,一动手感觉用时很长。
淑红:嗯,这个我会注意。刚使用新方案教学,还不会合理安排。
潘敏:不过,我觉得这种方法挺好的,充分利用新方案。
淑红:谢谢。只是揣摩应用,还需要大家一起研究。
孟老师: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淑红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写字姿势抓得有效果!上次我在11月17日听课时在听课笔记上写了“23名学生执笔姿势全部有问题”今天,我欣喜地看到,这23名学生中,除1名是我提醒后改掉之外,其余都正确,或者说基本正确!这告诉我两个信息:一是教师矫()正得法有效,她下了功,也会用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矫正不良姿势并不难,淑红做到了,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这个典型我们要在全镇树!她给大家带来了信心!而且我注意到,她在别班听课时,不自觉地在帮学生纠正姿势,我想,一定是形成了习惯。我希望不仅仅是淑红,包括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有坚持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说到课文,淑红有两个亮点,一是导学案结合比较紧,我看了看,这课的导学案设计得比较好,潘敏那课就不怎么好联系。淑红能把两部分分别融入自己的教程中,自然而得体。从课文的设计上看,她是采取直奔中心法,先提出中心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然后分别从三个典型人物的事实中印证“滴水穿石”的道理。从思路上讲是不错的,这是第二个亮点。
淑红:真是没有想到自己在这节课,能做的这样好。
孟老师:问题主要是什么呢?我感觉与潘敏有相似之处,主要还是对文本的理解不到位。或者说是扣得不细。许多很关键的词,那么轻轻一带就过去了。比如,讲到李时珍,从他“从小立志”到一直坚持了27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这就是目标专一。如何努力的呢?“翻山越岭”、“走遍了”、“访名医”、“尝草药”,读着这些句子你能想到哪些情景呢?或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里把静的文字变成动的画面,体会李时珍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的编写所经历的艰辛、危险……这里需要教师给学生一个补充资料,简单介绍一下《本草纲目》的内容作用及意义。这样学生会理解:想获得成功,不仅仅是目标专一,坚持不懈,还包含着不怕艰险敢于吃苦的精神。再比如,讲到第二个事实,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可以抓住“迷恋”一词展开想象,当他做小贩时,当他做报务员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回家做的是什么?如果这里穿插介绍一些爱迪生由于“迷恋”电学实验研究而闯祸甚至威胁到生命危险还孜孜不倦地研究的事例,更有益于学生的理解。学习这个故事时,可以在结束时提这样一个问题:有的人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到最后也没做好,比如有的人当了一辈子教师却没成为一名好教师,这里为什么呢?学生会在之前不仅仅要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怕艰险敢于吃苦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全身心投入,善于动脑!这样下来,“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是更丰厚些呢?
淑红:嗯,是!我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研究还是比较匮乏,常常不能把教材吃透,挖掘不深文本的内涵。
潘敏:我有同感。
孟老师:多读,读就一定能吃透。其实没有那么难的,我的许多想法都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的,并没有看参考什么的。
淑红:常常是讲完一课,还要再来一节补充课。
孟老师:许多时候,自己悟出东西远远比从参考上得来的感觉深刻。你原来是教什么来着?不是语文吗?
淑红:刚开始是教体育,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才改为语文。
李老师:每搞一次活动,参与教师都有新的收获,与孟老师的悉心培养指导分不开。
孟老师:小学语文也没有多少东西,只要多用些心不难拿下来的。
淑红:过去在那遥远的乡村小学,没有像孟老师您这样对语文教学熟悉的恩师指导。来到明星镇,在孟老师的指导之下,才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乐趣。
李老师:今后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篇五
一、补全下列词语,并用横线标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三心 微不 月琢 炉火
坚持 锲而 山岭 不倦
而废 持之 不断 光滑圆
二、选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填空。
1、他的魔术已经玩到了出神入化的( ). 。
2、他时常( ),天生我才必有用。
3、他的那手绝活如今已是( )了。
4、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 )。
5 、这点事( ),你不必放在心上
三、按课文填空。
1、课文中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取得成功的。
2、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shǔ shù )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jiāo jiào )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 rēng réng )然坚持每天花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用“√”标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三组意思相反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挥毫作画”的“毫”意思_______________,“坚持不懈”的“懈”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不教一日闲过”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你的积累中,也表达这一意思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文中地一句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顽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滴穿”这个词上加上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水穿石”这个词上加上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水穿石的启示》作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精选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06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