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数乘法优秀教案设计]小数乘法优秀教案【优秀7篇】
  • [小数乘法优秀教案设计]小数乘法优秀教案【优秀7篇】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以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小数乘法教案有哪些呢?贴心为您精心收集了7篇小数乘法优秀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 2

    2. 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3 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 1、2、3

    五、板书: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六、课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35角

    × 3

    105角

    3.5元

    × 3

    10.5元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质疑:既然把所得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这个积就应该是一个两位小数,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位呢?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5)注意: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那么,谁能和大家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14.8×23=( ) 1.48×23=( ) 0.148×23=( ) ( )×( )=34.04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第二课时

    课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10= 0.56×100= 3.78×100=

    3.215×100= 0.8×10= 4.08×100=

    ⑵4.1×9= 1.2×3= 5×5.8= 0.28×3= 16.5×4= 0.796×7=

    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21=

    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1.大家在逛商店遇见特卖会时是不是都有点心动?小刚也遇见了特卖会,那你帮他算算他至少要带多少钱才够?

    某商店牛奶搞特卖活动,每盒牛奶1.4元,买四赠一。小刚要买20盒牛奶,至少要带多少钱?

    分析:“买四赠一”的意思就是买5盒牛奶付4盒的钱数,求买20盒需要多少钱,就是求实际应付的钱数。

    方法一:先求出20盒里有多少个(4+1)盒,再求出买4盒多少钱,最后求出一共需多少钱。

    20÷(4+1)=4(个) 1.4×4×4=22.4(元)

    方法二:先求出20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钱的,再求出买20盒一共需多少钱。

    20÷(4+1)×4=16(盒) 1.4×16=22.4(元)

    2.运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巧计算

    根据24×25=600,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0×25=( )

    (2)2.4×25=( )

    (3)( ) ×25=0.6

    思路导引

    (1)24 × 25 = 600 (1)24 × 25 = 600

    ↓×10 ↓不变 ↓×10 ↓÷10 ↓不变 ↓÷10

    240 × 25 = (6000) 2.4 × 25 = ( 60 )

    (3) 24 × 25 = 600

    ↓÷1000 ↓不变 ↓÷1000

    ( 0.024 ) × 25 = 0.6X

    小结: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3.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4题。组织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组同学共同探索归纳出因数与积之间的规律。

    4.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指名学生朗读题目。

    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出算式。

    组织学生列出竖式,0 33×4= (千米)求出结果。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先观察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再核对计算的结果中小数部分的小数位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课的巩固,同学们对小数乘整数是否有更深的了解?

    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题。

    2.用竖式计算。4.6×6= 8.9×7= 15.6×13=

    0.18×15= 0.025×14= 3.06×36=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买四赠一”

    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第三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0.7×5 9×0.8 1.2×6 0. 23×3 14×3 1.4×3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26×7 1.36×12 30.8×2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 2.4米、宽0.8米的宣传栏。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2.4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 ×0.8

    1.9 2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0.56×0.0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0.5 6 ……两位小数 0.5 6

    ×0.0 4 ……两位小数→×0.0 4

    2 2 4 ……四位小数 0.02 24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0.4 0.08×0.9 7.3×0.06

    9.1×0. 03 0.25×0.23 45.9×3.5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评。)

    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

    小数乘法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3、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挂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1.51×0.3 0.82×0.45

    说说是怎样想的?

    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怎么办?

    2、出示练习十六第1题。

    精确到个位是什么意思?

    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数?应看哪一位?

    精确到十分位呢?

    完成填写,集体核对。

    3、引入。

    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揭示课题: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3。

    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

    怎样列式呢?

    3、你这样列式的根据是什么?会独立计算吗?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竖式。

    4、积是几位小数?怎样保留两位小数呢?

    要注意什么?

    将书上的例题补充完整。

    5、归纳方法。

    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经常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在小组中说说怎样保留小数位数?

    汇报,集体归纳。

    在计算中,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再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积的近似值。

    6、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第(1)小题中每题的得数有几位小数?要求得数保留几位小数?应看哪一位?

    第(2)小题有什么要求呢?

    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2、3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

    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

    计算一下,看看与你估计的结果是否差不多?

    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独立完成计算,并汇报。

    四、课堂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你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初步感受事件的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简单的描述。教材重视学生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可能性、简单概率和概率计算的基础。教材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从而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含义。再通过玩转盘、装球等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且较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堂上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再者孩子们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发生有确定与不确定之分,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和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判断,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古代欧洲的某国,一个大臣冒犯了国王。国王大怒,决定将大臣处死,大臣被关进了死牢。按照该国当时的法律,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条,分别写着生和死。如果摸到“生”就生,如果摸到“死”就死。你们认为这个大臣摸纸条时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师:对大家用了一个词:可能。就是可能摸到生,也有可能摸到死,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可是这个昏庸国王一心要让这个大臣死死,于是派人偷偷地把盒中写有“生”的纸条换成了“死”字,而大法官并不知道。这下,大臣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师:看来大家都替他担心了,两张纸条上都写着“死”,任意摸一张,必定是“死”字,看来这个大臣一定会死,不可能生了。

    这时有个好心人的知情人把这个情况偷偷地告诉了大臣。这个大臣整整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好办法。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要大臣抽的时候,大臣拿起一张纸条,看也不看,猛地吞进肚里,在场的人全惊呆了,你们说说,大臣的命运又会怎样?

    是的大家说得很好,因为他吞了一张纸条,剩下的是死,那么法官就判断他吞下的是“生”字。

    故事里的大臣经过了从“可能生,也可能死”到“一定死”,最后再到“不可能死”的过程,是他用智慧赢得了生命。

    引入课题:生活中的事情就像故事中的一样,有些我们不能确定定它的结果,有些则可以确定他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要学习的内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引入:同学们,上周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为了庆祝我校运动会的圆满结束,有些班级举行了联欢会,瞧,这个班级正在举行联欢会,(课件出示主题图),为了增加联欢会的趣味性,老师决定现场抽签表演节目。

    2.活动:课件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

    (1)小丽 、小雪、小明三位同学首先抽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时小明抽,他会抽到什么节目呢?请你们猜一猜。

    学生对抽签结果进行猜测:他可能抽到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3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老师这也有这3张卡片,我请同学来抽一抽,看是不是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抽到。

    请一生进行抽节目签活动,每次抽出来后再放回去打乱顺序再抽。活动完后,生汇报交流,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可能。

    (2)师课件显示:跳舞:小明抽到的是什么节目?

    生:跳舞

    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明要表演跳舞,但是,在没有抽签之前,你能肯定他会表演跳舞吗?

    (3)还剩下两张签,接下来该小丽抽了,她可能会抽到什么呢?

    唱歌和朗诵都有可能。

    也可能唱歌也可能是朗诵,到底是唱歌还是朗诵,能确定吗?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她还会抽到跳舞吗?(板书不可能)

    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丽抽了什么?(课件翻开:朗诵)

    (4)现在只剩最后一张了,小雪会抽到什么呢?

    生:唱歌

    能确定吗?为什么?(师板书:一定)

    那如果小雪先抽的话,她一定能抽到唱歌吗,为什么现在就一定能抽到唱歌,

    3.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题。

    说一说指针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

    让学生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蓝棋子和绿棋子。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

    3.说一说:同学们,你们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选一选,填一填。

    一定 可能 不可能

    (1)三天后( )会下雨。

    (2)鱼儿( )生活在水里。

    (3)我一生下来( )会跑。

    (4)太阳( )从东方升起。

    (5)抛一元硬币,正面( )向上。

    4、逆向练习,动笔涂色。

    请你当设计师,设计设计盒子中的球。

    (1) 摸出的一定是绿球。

    (2) 摸出的可能是绿球。

    (3) 摸出的不可能是绿球。

    哪些同学都是为(1)设计的,哪些同学为(3)设计的剩还有些作品各不相同,但都是为(2)设计的,他们肯定有相同之处,是什么?

    师:同学们,我这里也有一幅作品,看看是为几号设计的?(老师一部分一部分地出示)

    可能是几号,不可能是几号,如果是(2)号,后面会怎样,如果是3号,后面会怎样?

    你们不愧是优秀的设计师,不仅会设计,还会思考,能把可能、一定、不可能用得非常准确。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这节课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相关知识,我们不仅知道了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括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可能

    可能性 不可能 不确 定

    一定 确定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发散思维,小组合作及团结协作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渗透猜测、实验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具准备:

    有关课件,抽奖的盒子及彩球,奖品,水彩笔。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今天我特别激动!孩子们你们知道我的哪些信息?你确定吗?看到你们灿烂的小脸,老师突然感觉自己似乎老了。孩子们猜猜看我有多大年龄。

    生猜想,言语中带上“可能”,初步领会这件事的不确定性。

    老师告诉你一个信息:我去年四十岁,现在你们能确定我的年龄吗?

    一、初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抽过奖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抽奖的盒子,还有奖品哦:只要摸到红、黄、绿这三种颜色中的任何一种彩球,你就可以得到奖品了。

    (二)学习“一定”“不可能”“可能”。

    1、老师现场在抽奖的盒子里放入蓝色的彩球。谁想试一试?

    师:为什么没人愿意上来抽奖?你们有话说吗?

    生:不管谁上来都不可能摸到红、黄、绿色,因为里面没有这三种颜色,我们不可能得奖。

    师:不仅没有而且这里全是蓝色。那么继续让你们摸,会出现什么情况?(一定是蓝色。)

    (板书:一定)而不可能摸出什么颜色?(不可能是红、绿、黄色。)

    师:仅此而已?(从中不可能摸出除了蓝色以外的任何颜色。)(板书:不可能)

    师:那你们就不可能得到奖品。你们都觉得不公平吧?(为了让你们能中奖)该怎么办呢?

    2.放进去这三种颜色。谁想摸?(教师放进这三种颜色,摇一摇盒子。)

    请一个学生上来,在摸出来之前问:“猜猜看,他从中摸出一个会出现什么情况?”

    (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中不了奖。)

    师:为什么?(因为盒里有红、蓝、黄、绿这四种颜色。)

    师:对,盒里有红、蓝、黄、绿这四种颜色,红、黄、蓝、绿色都有可能被摸出,因此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中不了奖。(板书:可能)

    3、师从盒子里取出蓝色彩票,此时盒子里剩下红、黄、绿三中颜色的彩球。

    师:如果现在让他们去摸,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一定能得奖

    生:可能是。也可能是。

    4、三个孩子轮流摸奖。进一步感受可能、不可能、一定。(适时板书课题:可能性)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生活经验,我从大家极感兴趣的抽奖活动引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致。从“抽奖”过程中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自然引出描述确定和不确定现象的“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三个数学用语。这一层次的设计我注意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新知,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二、再次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一)准备1号、2号两个盒子及6个黄球,2个红球、2个绿球、2个蓝球

    出示小组讨论的内容:每次在抽奖盒中放入6个彩球,要求分别符合以下条件,该怎样放?

    (1)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

    (2)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摸到黄球;

    (3)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摸到黄球;

    (4)任意摸一个球,红、黄、蓝、绿四种彩球都有可能摸到,但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很大。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你们的猜测和实验结果一样吗?

    (二)练一练:

    1、连一连: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是什么?(书第47页第3题)

    2、用不同的颜色给盒中的物体涂色,使以下条件成立。(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纸)

    (1)摸出的一定是红色正方体。(图略)

    (2)摸出的不可能是绿色圆形。(图略)

    (3)摸出的可能是黄色三棱锥。(图略)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第一题:五个正方体全部涂成红色。

    第二题:出示学生涂的几种方案,师:就这几种方案吗?(不是)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可能性,该怎样说?

    第三题:出示学生中的几种方案,(每种方案至少要有一个三棱锥涂成黄色。)

    师:五个全部涂成黄色,可以吗?为什么?

    三、判断、描述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游戏知道了事情发生时出现的几种情况,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也存在这三种情况。

    (一)用手势来判断画面中的现象,是“一定”就用手势“√”,是“不可能”就用手势“×”,是“可能”就用手势“ ”。

    课件:(依次出现下列图文)

    (1)地球是旋转的。

    (2)今年我11岁,明年我10岁。

    (3)明年的今天下雨。

    (4)地球上太阳从西边升起。

    (5)花是香的。

    (6)摸到的是绿棋子。

    注意:教师要让学生把这些现象描述清楚,(3)、(5)、(6)要问为什么是可能(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二)学生举生活中确定或不确定事件的实例并描述

    1.你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描述你们身边的一些现象吗?

    2.师:请先独立思考,想好后再告诉小组内同学,让他们给你评价。

    (教师注意了解小组描述的情况,并规范语言。请一些学生举例,其他同学评价。)

    3、出示儿歌,帮助理解

    一般事物可能性,大家快来记分明。

    全部都是用一定,不能确定用可能。

    如果一点都没有,那就要用不可能。

    【这一层次让学生找身边的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此,我注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如让学生做小老师对同学的描述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兴趣,还规范了语言,而且培养了学生倾听意见,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四、拓展提高:

    (出示)口袋里装有6只黑色袜子,4只白色袜子,2只红色袜子,从中任意拿出7只袜子,一定有什么颜色的袜子?

    思考后把你的想法和组内同学交流一下。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 这节课,可能你的表现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只要你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动脑,勤思考,你就 不可能没有进步。继续努力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板书设计:

    可能性

    不可能:

    一定: 可以确定

    可能:不能确定

    小数乘法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7及练习三。

    内容简析

    例7由前面的三组算式经过转变,得出前后的结果相同,引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3、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对比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时主要是运用迁移类推和对比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乘法,运用类比和比较的方法得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迁移类推、比较、概括、应用等方法来学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计算方法及类比的数学思想。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竞赛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进行课前比赛,看谁的知识学得棒。

    第一轮:看谁算得对(口算)。

    25×4=25×2=125×8=25×10=50×2=125×10=

    4×8= 4×5= 5×8= 20×5= 32×5= 22×10=

    学生口答。

    第二轮:看谁算得巧。

    25×73×468×125×8125×(10+8)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请学生上台板演。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运用了什么定律

    师:今天我们就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板书课题)

    【品析:亲切的开场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知识铺垫的复习题,用竞赛的方式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谈话导入:

    师:谁来说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师适当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 =a×c+b×c。 (板书)

    师:那么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是否同样适用呢(板书课题)

    【品析: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从而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是否同样适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课件引入:

    (出示PPT课件:内容是整数乘法简便算法与得数相连,用篮筐和篮球表示算式和得数)

    师:你能将篮球投入相应的篮筐里面吗(学生依次回答)

    师:这是什么运算(整数乘法简便运算)

    师:那么,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能适用吗(板书课题)

    【品析:通过用课件设置情景图连线题引入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方法,进一步追

    问在小数乘法中是否同样适用,引起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12页例7上面的三组算式,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第一组算式前后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

    ②第二组算式前一个算式先算前两个数,再同第三个数相乘,后一个算式先算后两个数,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③第三组算式前一个算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同第三个数相乘,后一个算式先分别求出积,再把两个积相加。

    (2)提出的问题。

    如:每组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对比后发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根据学习经验,出示另一组是整数乘法的三组算式,和现在的三组算式进行比较,学生可以自己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虽然学生现在还不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但是经过回顾分析,可以发现相同点。此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结果,会发现下面几种规律:(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发现:整数乘法交换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发现:整数乘法结合律对于小数也适用。

    发现:整数乘法分配律对于小数也适用。

    【品析:本环节中借助例7上面的三组算式,通过计算发现三组算式中的数没变,只是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进行计算,但结果不变。随即出示三组整数的乘法,让学生通过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对比,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类推到小数乘法中来,要鼓励学生重点讨论,特别是乘法分配律的算式转化思想,这种数学思想是需要逐步培养的,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很重要,而本节课的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知识,恰恰可以使学生建立数学转化思想,实际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时要及时提示,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转化到小数乘法的过程和算式之间的转化过程。】

    ◎顺承算式,研学例7。

    在总结完三组算式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例7。

    学生经过简单的交流讨论后,可以得出结论:两个算式分别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选派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解答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品析:本环节是在研讨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个过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记住一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参与推导转化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出各种运算定律的转化和灵活应用。本环节中主要的教法是转化和应用,主要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和应用。】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常用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在0.25×4.78×4中先算0.25×4.78,或是0.25×4还是4.78×4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应该先算0.25×4,再同4.78相乘,因为0.25×4能凑成整数,再同4.78相乘比较简便。

    质疑二:在0.65×202中,把202分成200+2时为什么一定要加括号呢

    这个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先组内讨论,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明白把202分成200+2后,如果不加括号会改变原来算式的意义和数值的大小,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先做初步探究得出结论:只有加上括号后,才不改变题意,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由于本节知识是通过整数乘法推

    广到小数乘法,对于学生而言,从整数乘法转化到小数乘法,真正地明白算理是难点,通过再次质疑和研讨真正实现了学有所得。】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乘法运算定律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怎样灵活应用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两次质疑和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使学生真正明白了运算定律的算式转化道理。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学生对于一步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时的转化过程弄不清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乘法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复习旧知识、自学教材中三个关系式,观察与分析,将旧知识推移到新知识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哪位同学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吗?

    师: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猜测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师: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2、验证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一组算式都相等。

    师: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师: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生:不能。

    师: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同学们你们能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学生动手写,让学生进行汇报,尽量让多个学生进行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教师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师: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

    出示例7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2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

    (2)指明学生板演。

    (3)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师:第①题,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

    生:因为0.25和4相乘,正好得1,计算起来比较的简便。(使学生体会理解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

    师:你认为第②小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生:把202分成200+2,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师: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

    (4)交流评价。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小数乘法简便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这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4.8×1.25

    (1)让学生独立做。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汇报(体现算法多样化)

    (4)评价总结。

    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题目。

    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练习三第4.5题。


    [小数乘法优秀教案设计]小数乘法优秀教案【优秀7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04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小石潭记的优秀教案】小石潭记优秀教案(优秀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