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数学《比一比》教案精选10篇
  • 数学《比一比》教案精选10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0-19 19:16:43
  • 移动端:数学《比一比》教案精选10篇
  •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数学《比一比》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篇一: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高矮、长短、大小、多少的读;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呈现实物,进行数一数;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同学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让同学们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2.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和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 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高矮、长短、大小、多少的读写并理解其意思;让同学们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小组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呈现实物,进行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这些实际活动,掌握比较的方法和对结果的流利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同学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同学们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同学们初步的观察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让同学们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和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一)师:大家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老师出示课本5-6 页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上有什么,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高矮”、“长短”、“大小”、“多少”等字。

    二、探究新知

    (一)长短比较

    1.完整表达对物体“长短”的比较

    ①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提醒学生先思

    考,再举手,回答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多样性)

    ②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

    师: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2、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①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②请位小朋友起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他是怎样比较铅笔长短的?

    ③师总结:大家觉得他比得好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主要应说到:比较的时候,两支铅笔的一端要对齐,不能一前一后。)

    3、掌握“一样长”的概念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二)高矮的比较

    1、比一比两人的高矮。

    ①师: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小华和小明两个人,谁高?谁矮?(学生举手回答,

    注意学生答语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多样性)

    ②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再比。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③师总结:比身高应该站在同样高的地方比。跟长短的比较一样,在比较的时候,一端要对齐,不能一前一后。

    ④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小组活动。

    内容:前后四人一组,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 要求:小组先商量一下,准备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 (在反馈时,得到 3 种方法,

    A、两两相比;

    B、一个人和 3 个人依次相比;

    C、站一排相比。

    (三)大小的比较

    大小的比较多媒体出示不同大小的2 个皮球。 教师:谁大谁小?有什么办法可以比出来?老师拿出不同大小的2 个皮球。

    教师小结:在桌面上一比,小球没有大球高,也没有大球宽。

    (四)多少的比较

    1、多媒体出示教科书上第6 页“多少的比较”第一幅图(苹果和梨)。什么多?什么少?你是怎么看出苹果多,梨子少的?

    2、花盆的个数和小树的棵数怎么比的呢?教师强调::一个花盆放一棵树,刚好放完,所以花盆的个数与小树的棵数同样多。

    三、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教科书第6 页“课堂活动”,先思考,再回答。说说比的方法。

    2、综合练习

    (1)比一比,哪条线长?哪条线短?

    (2)把3 块同样的糖分别放入3 个水杯中,溶化后哪杯最甜?

    3、开放练习

    (1)同桌的两个同学拿出同样的文具,比一比它们的长短、大小和多少。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我们进行高矮、长短、大小和多少的比较?

    (3)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教师作全课总结:我们学习了高矮、长短、大小和多少的比较。知道了比较高矮和长短可以把他们一端对齐,另一端长的就高、长;反之就矮、短。注意比较长短和高矮,要在同一个起点。比较大小可以把几个物体放在一起观察看看谁大谁小。多少的比较,我们可以通过数数进行判断,如果数量小就少,数量大就多。

    篇二: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

    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3。

    2、1——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数字卡片1——3幼儿人手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课题: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活动,目标完成。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对数字1,2,3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手口一致的表示实物的数量。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让幼儿能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对学习有了兴趣,学有所获。

    篇三: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三

    活动设计背景

    在数学区中,可提共排序板、动物与食物想匹配的材料,如小兔子 和萝卜、小狗和骨头等,请幼儿用一一对应比多少的方法比较动物与食物的多少。

    活动目标

    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一对应的俩中物体的多少。

    2、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

    活动准备

    玩偶、书、小筐

    活动过程

    1、小熊请客。

    2、小狗小猫排排队。

    3、小狗小猫谁多谁少。

    4、幼儿操作活动。

    篇四: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画一画、比一比,使幼儿进一步理解7的实际意义,能熟练地将数物进行匹配,并能较顺利地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的量的关系。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幼儿作业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数卡1——7,数群卡1——7。

    学具:幼儿用书、笔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7以内的数。

    1、给数字画像。

    2、拍手游戏复习7以内数的形成。

    3、游戏——会变的数卡,进一步感知数列中前后两数多1少1的关系。

    二、幼儿作业。

    1、(出示范例)教师引导幼儿审题,并示范做题目。

    2、幼儿翻开书,和老师一起读题目。

    3、幼儿做建构书P6的作业——数物体,写相应的数字。

    4、P12看数字画礼品。

    5、P24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让数字和圆点一样多。

    三、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篇五: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五

    活动内容:

    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轻重》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大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x天枰、记录纸、笔、大皮球和小皮球、泡沫积木、磁铁、梨、苹果等

    x幼儿每组一份材料:天枰、幼儿记录表、笔、实物若干份(塑料蛋壳与铁质小汽车、磁铁与橡胶玩具、橘子与香蕉、积木与乒乓球)

    活动过程:

    一、了解天平秤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出示天平秤:让幼儿观察,并知道天平秤的塬理。

    二、探究新知识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出示一个大皮球和一个小皮球,你知道谁轻谁重呢?

    用句子"……重,……轻"和"……比……重轻"来说明物品的轻重。

    你们又是怎么标记的轻重的呢?(箭头)

    2、掂一掂,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1)教师出示1块泡沫积木和1块磁铁,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2)师:现在请一个幼儿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泡沫积木和磁铁的轻重。老师这还有好多东西,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端一端、提一提、掂一掂)

    (3)有幼儿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一称,现在,我们用天平这种秤称一称。

    4、称一称,比一比。

    (教师示范称一称苹果和梨)师:谁轻谁重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垂下去了,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翘起来了。(这边是垂、这边是翘)叁、幼儿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请幼儿每两人一组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轮流操作。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四、活动小结:

    师: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比较物体的轻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方法?

    (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篇六: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3、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纸棒、长方形纸条)若干。

    2、PPT课件、操作材料打印。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难点:愿意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儿歌,请仔细听:"草儿细,萝卜粗,马路宽,小道窄。"儿歌里讲到了什么?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比较粗细。

    图一,大象和小鹿的腿,谁的粗?谁的腿细?

    图二,黄色的绳子和红色的绳子,哪一根粗,哪一根细?

    图三,三棵树桩,哪一棵最粗?

    图四,红色的铅笔、黄色的铅笔、蓝色的铅笔,哪一根最粗?

    三、感知宽窄

    师: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有的粗一些,有的细一些。除了这些,物体还有其它的特点呢?

    1、听儿歌,我们在儿歌中找一找。

    教师说儿歌:"马路宽宽汽车跑,小道窄窄田间绕。"

    师:你听到什么是宽宽的,什么是窄窄的。

    师:宽宽的马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让小朋友用动作表示出宽宽的)

    师:在宽宽的马路上,比如我们家乡南北大河的路,有很多汽车在路上都可以一起开。

    师:出示小路,可是这条路呢,车一多,一挤,就要倒在旁边的田里了。

    一起说一说,哪条路宽,哪条路窄。"马路宽宽,小道窄窄。"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比较宽窄。

    出示图五,两部手机:哪一部手机宽,哪一部手机窄?

    出示图六,两本书:哪一本书宽,哪一本书窄?

    出示图七,三张椅子,哪一张最宽?

    出示图八,三把尺子,哪一把尺窄?

    3、巩固。听口令举纸条。

    师:请小朋友从小椅子底下拿出彩色的纸条,先看看这两个纸条有什么不同?(一个宽,一个窄)下面我要请小朋友来听口令举纸条。老师说,请把宽(窄)的纸条举起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举对!

    将宽的纸条放到宽的篓子里,将窄的纸棒放到窄的篓子里。

    四、练习巩固(操作材料)

    1、请1、2、3、4组的小朋友圈出每组中最粗的物体。

    2、请5、6、7、8组的小朋友圈出每组中最宽的物体。

    3、使用铅笔请注意安全。

    幼儿分组进行习题巩固,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活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品比较宽,比较窄,比较粗,比较细,请小朋友们到外面去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活动反思:

    在本课的设计中,情境的创设、游戏的开展,都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发言精彩、准确,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篇七: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痛体积的液体在不同粗细容器中的高度变化。

    2、初步理解体积的守恒,知道物体的体积不随容器的形状、大小的变化而改变。

    3、发展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矿泉水瓶各一个(装有等量的水,一瓶红色,一瓶绿色);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空瓶;等量的橡皮泥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感知液面高度的变化1、观察桌上的两瓶水,请幼儿目测比较红色水多还是绿色水多,说说是怎样知道的?

    2、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入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瓶中,提问:红色水和绿色水的高度有什么变化?谁多谁少?

    3、幼儿讨论:为什么水变成一样多了?是怎样比较的?

    4、引导幼儿观察刚才盛水的两个瓶子,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回原来的瓶中,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并说说哪个瓶子的液面高?哪个瓶子的液面低?水一样多吗?

    6、引导幼儿发现并总结:装等量的水,粗瓶子液面低,而细瓶子液面高。

    二、幼儿操作,比较橡皮泥的多少1、幼儿取出等量的橡皮泥,捏出各种各种形状的物体,相互比一比:谁做的大?是怎样比较的?

    2、幼儿讨论:谁用的橡皮泥多?谁用的少?怎样比较的?

    3、请幼儿演示比较、并表述比较的过程与结果。

    4、再次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请幼儿观察:橡皮泥的总量有没有改变?变的是什么?幼儿感知思考:物体体积的大小不随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三、游戏:我会变规则:教师说长高了,幼儿就站直;说变矮了,就蹲下;说变圆了,幼儿抱成球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积的守恒。

    活动反思

    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篇八: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常用的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长与短。

    2、学习对应排列相关物体,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笔、小棒、吸管、筷子等实物若干(长短比较明显)。

    2、《数数玩玩》第1页,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两支长短不一的笔,让幼儿来比较它们的长和短。(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对想出办法的小朋友及时表扬,并让其现场演示。)

    2、提问幼儿:用什么办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又方便、又准确?

    3、让幼儿用想到的好办法来比较长、短不一的吸管、筷子、小棒等物体。提醒幼儿在比较它们的长短时,要将一端对齐(上下或者左右)进行比较。

    4、带领幼儿打开《数数玩玩》第1页。

    启发幼儿观察格子中的两个物体,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找出比较长的东西,用红笔圈起来,找出比较短的东西,用绿笔圈起来。(如果这个要求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只要幼儿找出长的东西或者短的东西并给它圈起来就可以。)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来比较物体的长和短。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篇九: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能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讲述比较的结果,获得探索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

    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难点:

    讲述比较的结果

    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如:铅笔、毛线、积木、宽窄卡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孙悟空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小朋友们知道孙悟空吗?孙悟空的金箍棒让它变粗可以变粗,变细可以变细,今天老师也来教你们这种本领幼儿:…………

    (2)观察物体,出示毛线和铅笔,区别粗细老师:看老师手里拿的东西,我们比较一下哪个粗?哪个细?

    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粗,xx比xx细)

    (3)出示彩色卡纸,区别宽窄老师:宝贝们,看下老师手里拿的卡片,我们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宽?哪个窄?

    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宽,xx比xx窄)

    (4)比一比,说一说A。玩游戏,请小朋友找物体,比一比,说一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粗的或细的?

    B。再请二组小朋友比较宽窄(引导幼儿说通过比较知道的)

    C。总结:我们小朋友都很棒,都学习到了像孙悟空一样的本领,知道了我们是通过比较知道粗细、宽窄,能掌握辨别粗细、宽窄的本领

    活动延伸

    我们小朋友以后在游戏过程中,也可以对物体的粗细宽窄作出对比,回到家里也可以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篇十:数学《比一比》教案 篇十

    教学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 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 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六、作业。

    1、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2、 预习P6比一比。


    数学《比一比》教案精选10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281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优秀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