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三国的成语【精选4篇】
  • 三国的成语【精选4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0-06 21:23:04
  • 移动端:三国的成语【精选4篇】
  •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三国的成语,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篇一:国演义名言警句: 篇一

    1、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

    2、志当存高远。

    3、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4、勿以恶小且为之,勿以善小且不为。

    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6、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7、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8、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9、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10、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1、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且作威。

    13、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14、既生瑜,何生亮。

    15、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6、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7、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18、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19、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且求生。

    20、生子当如孙仲谋。

    篇二:国的成语 篇二

    【成语】:三顾茅庐

    【成语发音】:sān gù máo lú

    【成语解释】: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篇三:国的成语 篇三

    1、如饮醇醪(周瑜):形容一个人气量广阔,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对程普的谅解,形容周瑜心胸宽广。

    2、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3、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4、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5、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6、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7、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8、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9、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10、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1、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2、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3、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4、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5、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6、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7、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指精通音乐戏曲的人

    18、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9、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20、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1、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2、势如破竹(杜预):比喻队伍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3、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4、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5、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6、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7、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8、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9、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30、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1、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篇四:国的成语 篇四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 ,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三国的成语【精选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256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读书的名言名句【经典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