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中国经典的成语典故【精选4篇】
  • 中国经典的成语典故【精选4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8-19 19:24:36
  • 移动端:中国经典的成语典故【精选4篇】
  • 篇一:成语典故 篇一

    穷涸自负

    “穷涸自负”出自《韩昌黎文集·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畔,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宾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泥沙,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百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在大海之滨,江河岸畔,听说有个怪物。这个怪物并非普通的水族之类可比。它置身水中,兴风作雨,飞腾天际,不费吹灰之力;如果一旦离开了水,活动也不过寸尺之间而已。即使没有高山、丘陵、远路、绝壁、关隘阻挡,它困于干涸,自没有办法跑到水里,十有八九被那些小小的水獭所嘲笑。

    如果有人怜悯它的困窘,把它送到水中,只须抬一下手、动一下腿就行了。然而这个怪物自负与众不同,说什么:“烂死在泥沙,我心甘情愿。如果去俯首帖耳,摇尾乞怜,我坚决不干。”所以,有力气的人遇到它,熟视无睹,不加理睬。

    这个怪物是死是活,就很难预料了。

    “穷涸自负”讽刺那些自命不凡、孤芳自赏、又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篇二:成语典故 篇二

    “兵贵神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动迅速为可贵。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会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知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孙康所杀。

    篇三:成语典故 篇三

    鹏程万里

    传说,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种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开双翅,宛如遮天的乌云一样。

    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盘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着旋风,直向高飞去,扶摇直上,冲入云霄,一下子就可以飞出几万里。如此远的距离,大鹏鸟要过半年才能飞回到原来的住所休息。

    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看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跃飞腾,悠然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飞飞向几万里外的地方,是为什么呢?”

    后来,人们常用“鹏程万里”作为祝贺或自勉的话。李白在《上李邕》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道:“九万里风鹏正举。”

    篇四:成语典故 篇四

    学富五车

    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革,政治的动荡,引起了学术文化的变化和进步,私人讲学也开始兴起。私人讲学,把知识传授给统治阶级的下层以至民间,打破了贵族和史官对于知识的垄断,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私人藏书的出现。最早致力于私人讲学的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战国时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新的著作。相传苏秦有书数十箧,著名的哲学家惠施“其书五车”,形容学识丰富的成语“学富五车”就是由此而来

    而竹简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纪的东晋。

    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在春秋战国时代, 出现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竹简成为各家著书说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如:老子、庄子、孟子、孔子、孙子等。

    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其实就指五车竹简书。

    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都是称誉学识渊博的。学识怎样用车载量呢?原来这里有两个典故。

    我国古人已开始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用以书写的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的木片,叫做“方”,又称“犊”。

    “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学富五车”的典故,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八斗”是南朝谢灵运称颂三国魏国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无名氏《释常谈》)看来,谢灵运对自己的才学也是相当自负的。以后,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喻作文采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在这里,诗人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一典故。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中国经典的成语典故【精选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168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可见一斑成语与意思【最新4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