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最新5篇
  •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最新5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8-22 19:09:27
  • 移动端: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最新5篇
  •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篇一: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铺旧迎新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谁来说一说你心中的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是不是任意的6个长方形就能围成一个长方体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方体的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它。(板书课题)齐读一遍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活动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1、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页,观察后找出在主题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楼房的形状是长方体,地砖的形状是长方体,魔方的形状是正方体)在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如:药盒、烟盒、冰箱、微波炉

    2、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面:长方体中每一个长方形叫做长方体的面(分别指出六个面)

    棱: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分别指出12条棱)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分别指出8个顶点)

    长方体是由面、棱、顶点三部分组成的,你能依照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找出正方体的顶点、棱、面吗?

    活动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师: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

    1、学生研究,教师指导研究。完成14页长方体的特点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2、学生交流展示

    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发现了长方体的哪些特征?

    面: 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把药盒的相对面剪下来,重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测量出长和宽然后计算的。)

    棱: 12条 可分为3组 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测量)

    顶点:8个

    3、对比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点,完成14页表格中正方体特点部分。

    活动三: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长

    1、师: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的框架,去掉长方体的一条棱,你还能想像出长方体的形状吗?

    预设:

    生:能!

    师:再去一条棱呢?

    生:也能!

    师:如果让你再去掉一些棱,至少要剩下哪几条棱才能保证我们可以想像出原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生:留下连接在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师追问:为什么?

    生:从一个顶点引出的这三条棱决定着长方体的大小。

    师:那你就给这三条棱起个名字吧!

    生:长、宽、高。

    出示透视图,标明长、宽、高。

    2、揭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师:正方体长、宽、高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长。

    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如果我们画一个圈,将圈中所有的图形称为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如何表示。

    活动四:自己动手围一个长方体

    老师为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长方形的纸片,请大家动脑动手找出6个长方形纸片围成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

    三、练习

    不知不觉我们的课上到这就快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们通过练习来检测这节课的学习情况。

    1、你能想像出与其相对应的长方体吗?(课件)

    ①长方体后面的面积是( )

    ②长方体( )面的面积分别是24

    ③长方体左右两个侧面的面积之和是( )

    ④长方体棱长之和是( )

    四、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研究图形的方法?

    (观察、画图、测量、等多种方式)

    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而且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本单元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充分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解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我让学生把一个长方体放在课桌上,然后坐着观察,站着观察,再换个角读观察,学生在观察后得到结论: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事物,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特征学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有条理地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特征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

    4、新增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殊长方体。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发现这样的长方体除正方体外的四个长方体完全相同,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做铺垫。

    5、本节课讲授的内容较多,学生操作的活动较多,这都占去了很多时间,练习就要设计得“精”而“巧”了。我练习只设计了一道,但这一道包涵了这节课全部重点难点,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

    本节课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知识建构过程。

    篇二: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二

    设计说明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设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分一分、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时,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2、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

    本设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产生了多种算法,让学生通过尝试、感悟、体验、探索,总结出“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这一最优的计算方法。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彩色纸 剪贴画 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1、把8+8+8+8+8改成乘法算式。(8×5)

    2、把0.5+0.5+0.5改成乘法算式。(0.5×3)

    3、列式计算。

    (1)5个12是多少?(12×5)

    (2)12个1.5是多少?(1.5×12)

    4、提出问题。

    师:3个是多少,能不能用算式×3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引出分数乘法问题,不仅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问题:1个

    占整张纸条的,3个

    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获得最后的计算结果?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

    预设

    ①图示法计算。

    把一个长方形纸条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个

    ,是,3份就是3个,如下图:

    3个是。

    ②加法计算。

    求3个

    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

    列式:++==。

    ③乘法计算。

    通过尝试计算,发现结果和其他算法的结果相同,说明几个相同分数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3=++===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完整表述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分数乘整数。

    篇三: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篇三

    一、指导思想

    教学是为了让孩子学得更好,所有的教学都是为了孩子。这学期,围绕教育局和学校的教学要求,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变化,以课堂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孩子快乐学习。在两校分离的背景下,要团结协作,继续探索“问题导向学习”的改革模式,积极探索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数学教研团队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按照《禄口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做好每一个细节。

    2、在数学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带领下,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特别是做好3-5年的新教师展览活动和青年教师竞赛活动,培养好青年教师,努力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数学教育的骨干。

    3、注重手把手的实践活动,向优秀的课堂和优秀的思想致敬,发展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4、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低年级的写作习惯和课堂表现力,为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5、大力倡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特别注重撰写教学研究论文,鼓励教师写出优秀的教学论文。

    三、工作要点

    (一)教学常规

    加强日常管理,细化“五责任心”工作,让每一位老师的日常工作更加细致认真。

    备课:根据新教材的重新编排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新思考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环节,善用教材、教参、备课手册三本书,杜绝只带一本进课堂,重视教案各环节的完整性,重视个人的二次备课。同时,要加强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定期组织对教师备课情况的检查。

    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学中注意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时间的合理分配和课堂练习层次的多样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动态生成中。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总结教学内容。

    作业与批改:作业要控制数量,分层次,有针对性。批改要及时规范,用刺激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写作格式,做到工整规范。教研组每月对某一年级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课后辅导:利弊互帮,结对互助。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但辅导学生时,一定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问题。

    听课:鼓励教师积极听课,在听课中学习和反思,学习优秀的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在不断的听课中逐步进步继续研究问题导学模式,在立足于课改实践、在用好新教材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校级公开课和组内教研课,尤其要利用好牵手实小的联谊课,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运用。组织数学教师观摩、课后讨论,反复探索研究,加强反思,进一步实践,把课改的精神落实到真实课堂。

    2、组织好新教师展示课和3-5年教师的赛课,锻炼新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不断实践、反思,在反思中促进他们进步。

    3、在课改要求下,加强每一位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通过团队研讨、互相听课评课、网络研讨、撰写反思、发博客等各种形式,为教师们提供畅所欲言的平台,为课改中教材的教学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4、鼓励教师们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为教师们提供教育教学研究的书籍、期刊,也鼓励教师们自己订阅各种杂志文章,学习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学检测

    1、抓好单元检测,对每单元知识巩固,查漏补缺,做好检测分析和复习准备,针对性进行进一步练习。

    2、带着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或相关活动,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数学学习乐趣。

    3、期末检测严格把关,发现一个学期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一学期教学上的得与失,总结教学经验。

    (四)教师队伍建设

    1、校级公开课、组内教研课、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赛课、牵手实小联谊课等各种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教学中的方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2、组织老师们外出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反思自身工作,在学习中为自身教学提供支柱。

    3、博客、研讨、学校之间活动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不同教学方法的交流。

    (五)学生兴趣激发

    1、在教学中注重不同情境的创设,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积极性。

    2、激励性评价语言运用、奖励政策的使用,对学生进行鼓励,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主动参与学习。

    3、发挥兴趣小组魔力。在数学兴趣活动时,给学生设计一些奇妙的、充满探究乐趣的题目或活动,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数学。

    4、课堂空间的释放。课堂,不需要教师一堂抓,真正的释放才能事半功倍。要学会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发挥学生灵活的思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成就更高效的课堂。

    篇四: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我有见解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回顾圆的知识

    圆:曲线图形

    圆的组成:圆心、半径、直径

    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直径、半径都有无数条。

    圆的特点: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是否掌握圆的特征

    活动二、回顾圆周长和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

    圆的周长 c=πd

    或c=2πr 回忆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活动三:做自主练习6、8题

    6题是利用圆的知识解决自然现象中的数学问题,水波传送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水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第8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不同图形面积公式计算。 学生口答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梯形面积的公式。 关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活动四:做自主练习10、11题。

    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11题是实际操作并计算的题目。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体会两圆的半径比,周长比,直径比是相等的。 学生口答:要求扩建后圆形花坛的周长与面积,需要先求出扩建后花坛直径。 关注测量的方法正确。

    活动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篇五: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五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 )班共有学生( )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光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进度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 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粉刷围墙…………………………………………………………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 4课时左右

    5、通分…………………………………………………………… 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最新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174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教育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精选9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