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学生对企业的建议
  • 学生对企业的建议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学生对企业的建议
  • 篇一: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其建议

    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其建议

    摘 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发展过

    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建议

    近些年,全国各地的职业教件育机构正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试点与探索,职业教育正由学校本位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过渡。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蕴涵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各地在努力推进的过程中既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可喜的一面,也存在着深度合作问题障碍的一面。

    一、重要性及意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强调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校企合作既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一个方向,也是职业院校寻求自身发展空间和服务区域经济途径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只有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克服办学模式中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感受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起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形成开放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理念的融合,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达成良好对接:校企合作有利于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开展好校企合作项目,就要求职业院校要有一支既熟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新技术的掌握上、项目课程设计和教案编写上,教师要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加深对企业实际工作的理解,锻炼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水平。校企合作有利于深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拓宽研究视野。

    从以院校为中心,对行业企业、政府、社会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及作用予以定位,探索校企合作长效体制机制的内在规律性和本质要求,从中汲取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动力。

    二、发展现状

    1,典型经验做法

    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来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其具典型经验做法有:

    (1)企业把与学校对口的生产车间搬进学校,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车间进校使校企双双真正达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学校与企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企业把人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校,帮助学校规划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和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作兼职教师‘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进行就业指导’并定期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派教师以“访问工程师”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3)在学校开设“订单班”,企业派专业人员到学校给“订单班”上课,传授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接受“订单班”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还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从调查情况看,“订单班”培养现象还比较普遍,由于学校和企业有着利益共同点,企业比较积极参与到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学校与企业组建职教集。通过职教集团来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各院校专业设置、开发教学材料、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等。

    实践证明,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学校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拓展了办学空间,强化了人才培养的合力,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别是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让学生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得到了有效的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和就业帮助,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存在的突出问题

    校企合作从理念上不容置疑,但在实践上却难有实质性的进展,问题的原因很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问题。尽管国家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及原则,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的表达,使得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由于缺

    乏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根本措施,很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功做法难以深层次推广,在课程开发、职业教育标准制定方面难以得到行业、企业制度化的参与。

    (2)运行机制的问题。目前真正实现受教育者和企业用人单位的权利与责任全面表达、合理平衡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无法协调好企业、受教育者、院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使得在此基础上的政策难以做到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可行性。

    (3)企业的积极性问题。影响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很多,除相应的法律政策缺失以外,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难以承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这是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②职业院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水平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一是职业院校学生还达不到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随便离岗离职,有时会出现“团伙”不打招呼就离职的现象,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二是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相对较弱,很难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三是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知识比较差,知识陈旧,缺乏自学能力和自学意愿:四是职业教育定位比较模糊,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与普通高等教育看齐,不愿从事一线生产、服务工作,一心想坐办公室、当主管。眼高手低;③职业院校对实习学生疏于管理,学生在实习中自由散漫;④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贡献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对校企合作的费用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难以实现责权利对等。

    (4)学校对企业提供的服务不足。从理论上说,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优先录取优秀学 生,实现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在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中能获取学校一定的智力支持与服务,达成互利双赢。但从实际看,企业的利益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是一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都很难满足企业需求。

    (5)校企合作缺乏起协调服务作用的第三方。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应有第三方进行协调、监督和服务,这样才能保证校企合作顺利进行。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还没有任何组织和机构起到第三方的作用。 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使校企合作难以广泛、深入地开展。

    三、对策建议

    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权益者也是多元办学主体,要使其成为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社会合作伙伴,就必须建立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和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制。

    (1)在法律层面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制定指导方针、原则和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表达,使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具有约束力和驱动力。

    (2)形成责、权、利对等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关于学生顶岗实习的各项政策规定,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校企

    合作的企业给予表彰、鼓励,对支付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对于学生顶岗实习中涉及的风险因素,通过社会保险予以规避。

    (3)要支持企业继续办好已有的职业院校,要鼓励企业联合举办职业学校和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要明确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的法定责任。

    (4)职业院校应强化服务企业的功能,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科研和技术服务水平。提高专业为企业提供利益的能力,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轮训与鉴定,接受企业委托的项目研究与开发,和企业一起策划企业文化,形成互动体系,体现双赢原则,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5)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监督和协调机制,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应委托第三方机构做好校企合作的协调、监督和服务工作,监督行业主管部门对国务院2005年35号文件关于本行业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和服务职责的履行情况。

    (6)经济领域的行业协会是企业利益和责任的代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其自身尚处于发展之中。为促进行业协会发挥职业教育中的行业指导与服务作用,有必要在赋予其职责的同时予以必要的经费支持,使其在自身组织的发展中同时增长指导服务职业教

    育的功能。

    (7)要从探索职业教育规律的新视角来认识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刻意义,努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尝试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路径。

    (8)要在更深的层次上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通过构架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汲取现实的动力。

    篇二:对学校管理的几点建议

    对学校管理的几点建议

    当前学校管理总体是好的,各学校都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继承本校优良传统,借鉴外校先进经验,在管理理念上不断更新,在教学模式上大胆革新,出现一派百花齐放的景观。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四重四轻”:

    1、重升学轻育人

    一是高度重视升学率。尤其是当前高考的竞争已经下移到中考竞争,只有把更多的毕业生送进优质高中和重点高中,升学率上去了,这所学校在社会上才有美誉度和生存之地。二是把学校的功能定错了位。认为学校就是一个加工厂,只有生源好才会加工成好产品,把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在社会上的美誉度归结为生源的质量,因此而大抢优质生源。

    2、重教学轻科研

    目前,在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出现了一些极端。一是,根本不要科研,只关注分数,只要能提高分数的,哪怕是笨重的战术,都无所不用到极致。如压缩学生休息和自由活动时间,搞题海战术,课外搞培优,周末补课不休息,各种考试不断,竞赛不休。二是为搞科研而搞科研。要搞科研只是为了赶时髦,科研只立项不研究,只评比不应用,只用于应付上级检查;搞科研完全成了走过场走形式,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效果,不但没有促进教学,有时候甚至是扰乱正常的

    教学秩序。三是,一些学校的科研组织只是行政性的,成为学校领导为平衡人际关系而设立的虚机构。

    3、重制度轻人文关怀

    一是只重视控制和约束,而轻视培养与规划。过分强调制度的约束性、规范性、控制性,过分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最终可能损害学校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自由度,导致学校只重视眼前所谓“从严管理”的形象,而对备课创新、课堂创新、作业创新等质量要素产生负面的影响,这必然影响教师主体精神与创造潜能的发挥。二是在教师使用与管理上,只注重教师的业务水平,而忽视师德建设,忽视对教师个人成长及价值实现的人文关怀。学校用人上的重视业务,无可非议,但轻视师德建设,久而久之,必然形成重业务、轻师德的畸形发展的教师队伍。就学校而言,绝大多数教师是师范类本科毕业的,如学校忽视师德,教师的敬业精神等得不到培养,已有的业务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滑坡,学校文化发展也会因道德建设缺位而受到严重制约。

    4、重突击轻长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安全工作呈现新的特点,而临严峻的形势。近几年,各地学校相继发生一些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事件,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学校成为受灾的严重地区。例如暴风雪,洪涝、泥石流等自然和资质灾害给学校带来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实践证明,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一些不安全因素隐患发展而造成的。而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学校平时

    忽视安全教育,只是在灾害发生之后进行亡羊补牢式的安全教育,把本应该注重于平时的安全教育当成一项临时突击工作来做。在校园安全管理上重突击不重长远,必然会酿成校园安全管理的苦果。

    要改变这些弊端,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育人要以生为本

    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育人要以生为本。一是学校教育要真正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二是,要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学校阶段是人的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通过社会和家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已初步具备了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这个意义上蜕,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决不能牺牲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代价换取眼前的成绩,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教给学生学习求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育人注重高素质。使学生会学习、懂规律、懂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2、要真正树立科研立校的宗旨

    教育教学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那么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只有科研立校,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从事科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提升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团体精神,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感、主体感和成就感,可使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大大增强。

    3、学校管理要充分以教师为本

    一是坚持思想管理原则,坚持正面引导,力求工作透明。要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思想管理。二是坚持评价管理原则,坚持科学评价,力求平等竞争。学校管理靠团队精神,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三是创造健康的学校集体文化。学校要重视个体文化和团体文化建设,在精神、物质上路子大力支持,整合各种力量,协调好教师之间利益和责任的分配,并运用创新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信念与教育思想,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让教师在和谐健康的氛围中不断发展进取,促进教师个体文化、团体文化向学校集体文化发展,实现学校管理的素和力。

    4、切实抓好学校安全教育

    一是要从细节着手,从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着手,首先排除校园安全管理的漏洞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安全隐患。二是要把制定制度和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领导带班值周、定期安全大检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管理的精细化。三是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责任意识,细化安全工作目标,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四是重长远,切实抓好各种安全教育。未雨绸缪,预防为主,切实抓好安全教育工作,使安全教育常规化、系列化。要根据季节的不同以及区域常见自然灾害,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篇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摘要: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的必要途径。它可以验证学生的职业抉择,让学生了解目标工作的实际工作内容,学习工作及企业标准,找到自身职业的差距,可以及时的纠正和反馈自己的职业发展轨迹。然而,在实际中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和规范。本文在当前实习生一职难求、实习效果不佳、实习生权益难以保障的背景下,对实习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作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实习生;实习;问题;改进措施

    基于对当前实习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系统思考,着眼于21世纪个人、企业、社会的发展,关注实习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本文以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题,对目前实习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解读。通过对企业、实习生、学校的全方面调查,分析了目前实习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影响,然后通过文献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帮助企业、学校、实习生本人正视实习生和其他员工不同和特点,根据实习生的身份的差异性进行相应的制度的完善,从而解决企业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的概述

    1.实习的界定。

    实习:顾名思义,在实践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它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进入职业生涯的缓冲阶段。

    2.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校的大学生们也纷纷投身到“实习大军”中,期望为将来的就业增加一些筹码。但是,在当代的社会中实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①实习生实习一职难求。

    二、造成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2.1企业方面

    2.1.1企业招聘实习生的目的与学校不一。据调查,从企业招聘实习生的目的来看,8成企业的主要目的都是储备人才;此外,实习生还能够满足企业填补简单的工作空缺(42.5%)缓解短期业务高峰的压力(28.8%)、精简人力成本(11.7%)等方面的需求。而对学校而言,让学生实习是为了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得以实践和应用,反过来还能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有利于融会贯通。同时,也能开拓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实践者对本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从而不与社会现实相脱节。

    2.1.2企业对实习生的培训制度不够完善。企业没有一整套完整的实习生培训制度,就没办法把实习生的工作计划好、安排好、指导好,这也就导致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除了“端茶”、“倒水”、“拖地”、“擦灰”也就没有了其他的工作。这样几个月下来,实习生会感觉到学不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知识等内容,而且企业也会产生实习生不会给企业产生价值的表象认识,甚至当企业领导总是发现实习生在无所事事地上网、看杂志时,便更不会认可引进实习生会给企业的带来实际意义。

    2.2学校方面

    2.2.1学校未能重视学生实习阶段。目前很多学校未能重视实习问题,不能灵活、有效的管理实习,对实习工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较为单一,评价体系亦相当不规范。大学生在实习期

    间被分到各行各业,去到不同的地方,较为分散,这对于本来就要完成学校教学重任的老师来说无法全程参与和指导他们所带学生的实习工作。

    2.2.2学校重理论、轻实践。许多学校把教学重点放在课堂上,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忽略了实践教学对人才创新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对实践工作上的投入不足,社会实践活动和设施偏少,实践环节的建设也相对落后。

    2.3学生方面

    2.3.1环境适应能力差。一方面,个别学生对异地实习生活不习惯,恋家思想严重,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的要求与学校的管理不同,个别学生适应不了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违犯实习纪律,出现中途离岗等现象。

    2.3.2职业素质低。实习生的职业素质欠佳、工作态度不踏实、思想上不够重视。有些实习生对本职工作并不热心,认为自己留下来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因而不能安心实习和工作,缺乏职业所必备的责任心。不严格遵守实习生规章制度,自由散漫,迟到、早退、请假现象严重。

    2.3.3缺乏主动性。大多数实习生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依赖性大,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不知道积极面对工作,有效处理日常工作的琐事,在实习期间不知道主动学习新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不知道请教,导致了整天无所事事的局面,到实习结束什么也都没有学到。

    三、改进实习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3.1企业方面

    3.1.1建立实习生实习管理制度。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实习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要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认识实习制度,从而制定一套规范、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持续、有计划地发掘与储备人才。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把实习生工作作为自己储备人才的一部分,建立完善的招聘、选拔、测评、奖励体系。这样可以节约自己寻找人才的成本,利用身边的资源去寻求自己需要的合适的员工。

    3.1.2改进薪酬管理。企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再想着利用实习生这样的廉价劳动力,要改进薪酬管理和住宿条件,为实习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现在很多企业接受实习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实习生的薪酬低。

    3.2学校方面

    3.2.1要时加强实习生管理。学校要密切关注学生实习动态,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不要将对实习生的考核简单停留在实习报告上,要选派老师具体深入到实习单位考察实习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动态,以便实习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随时了解实习生的动态,及时处理好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完善实习的教育指导工作,使实习工作能够持续、有效的开展。

    3.2.2要重实践。学校要重视起实践的重要性,不要光把教育停留在理论上,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校期间要多组织一系列与实习相关的活动,提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一些高等学校可以与学生实习比较集中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建设实习用房。

    3.3学生方面

    3.3.1提升自己的能力。实习生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注重实践,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争取把自己培养成全方位的人才。平时,可以加强交流,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3.2主动学习。要树立良好的心态,摆正自己的姿态,虚心向企业的各位同事学习,遇到问题要主动积极的思考,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填补自己操作能力的空缺。同时,因为没有

    经验,所以一定会有挫折和失败,这种时候不能消极,要学会总结和自我调节,积极主动地面对工作。

    四、结论 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必需且重要的环节,实习能够提供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并增加学生就业的筹码。而如今实习生却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因此,企业、学校、学生都应该重视实习,共同努力,以最大限度地改变目前实习生现状,给实习生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实习环境。

    关于大学生毕业实习问题的思考

    一大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毕业实习环节的认识不足

    大学生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平台,是学校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过程。但是不少大学生并没有认真对待专业实习,在实习前,对实习的具体知识缺少相应的了解,缺乏必要的实习准备;在实习时间里,部分学生常常忙于各种与就业相关的事情,将实习与就业完全割裂开来。有调查表明,46%的人看实习单位是否有名气,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若不满,则主动放弃实习。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更多的学生持散漫的态度,认为只要实习结束就可以了,找工作与实习完全没有关系。

    2.实习场所相对不足

    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实习场所的缺乏仍是大学生毕业实习面临的一大难题。首先,从实习单位来看,由于实习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很难为公司带来利润,所以公司的积极性较低,同时对实习生进行培训也要花费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更加剧了企业的困难,这是造成实习场所缺乏的主要原因。其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大学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从而导致大学生实习场所的紧张。最后,大学生对实习单位持挑剔的态度,非好单位不去,大部分学生蜂拥到好的工作单位,也导致实习单位不足。

    3.学校及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缺乏管理

    实习是大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的第一步,相应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多数学校及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缺乏相应的管理与指导。首先,学校与实习单位并没有签订相关的合作协议,多数实习单位在上岗前对实习生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与指导,实习生对工作的流程缺乏相应的了解。其次,由于实习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很难兼顾教学岗位与实习指导,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指导专业实习,即使指导也是敷衍了事。再次,学校缺乏科学的实习评价标准,对实习的内容很难做出评判,有的学生放弃学校集体实习的机会,选择自主实习,最后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习,最后只要有实习证明即可,仍可通过学校的实习考核。最后,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期间未能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学生的安全、薪酬等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4.实习生的权益难以保障

    学生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在实习单位实习,应当享有必要的权益,但是多数实习单位未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很多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在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中并不注重报酬,甚至不要报酬以得到实习机会。一些实习单位抓住实习生的这种心理,不给劳动报酬或压低报酬,变相使用廉价劳动力。其次,很多实习生干的都是跑腿活,根本学不到东西。

    最后,大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基本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实习生权益保护失去了依据,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因工受伤也得不到赔偿。

    二解决大学生毕业实习问题的对策 1.大学生对实习应持正确的态度

    大学生应端正实习的态度,转变实习的观念。首先,在思想上要把实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了解实习的过程,在思想上为实习做好准备。其次,在校学习期间,始终要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同时珍惜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最后,在实习过程中,坚持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向有工作经验者学习,把实习当成学习经验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2.建设充足的实习基地

    首先,实习单位作为大学生实习的主要承载者,需要认识到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认识到接收大学生实习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份社会责任。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努力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实习单位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实习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实习管理办法执行。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指导,使其更快地适应公司模式。其次,实习单位应当与学生签订必要的劳动合同,制定明确的实习生工作纪律和薪酬待遇。最后,实习单位应当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共同促进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3.学校给予实习一定的支持

    首先,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应当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与指导,加强其对实习过程的了解,以便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学校应委派专业教师进行实习指导,经常与实习生及实习单位沟通交流,了解实习生的工作状况,协调实习单位的工作,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实习评价体系,完善各项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实习表现给出评价,并设立相应的惩罚与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去。最后,学校应当提供相应的实习经费,保证大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

    4.国家制定或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国家应当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管理的法律法规,通过这些条例来保障大学生实习的权益。如培训权、人身权和获得基本薪酬待遇的权益。同时,在法律中明确指出将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转变成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如无特殊情况,企业必须接收部分实习生,并保障其基本权益。近年来,我国某些大城市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实习生的相关文件,但没有上升为法律法规,效果仍需进一步提高。国家应在《劳动法》及《合同法》中作明确的规定,将实习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解决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

    5.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多种就业方式应运而生,如承包就业、自主就业等,因此也给大学生实习增加了压力。政府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制定出相应的实习政策,促进学生更好的实习以及学校和实习单位更好的发展。首先,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的联系,促使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良好的学生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其次,政府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的积极政策,鼓励企业主动招收实习生,并将其划入优秀企业的考核体系中。例如,把接纳大学生实习转化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把接纳大学生实习纳入优秀企业的考核体系,激励其为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而努力。


    学生对企业的建议》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96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企业捐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