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国家机构名词解释
  • 国家机构名词解释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国家机构名词解释
  • 篇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公共权力:是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公认的和法定的权力,它以权力机关为载体,并以其特有的普遍权威性对全社会实施管理或者控制。

    监督学:是以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监督学研究国家公权力监督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制度,提示监督工作的一般规律,提供监督的基本方法,其目的是指导监督实践,并在全社会建立对公权力的监督屏障。

    政治原罪思想:是指在原罪的权力和原罪的人结合之后,人在夺取权力和行使权力过程中会生出种种罪行。政治具有原罪性,因而握有权力的人在行使权力时出现滥用权力和贪赃就不可避免。由于政治原罪的存在,政治领域必须建立一定的制约机制对政治权力的行使给予必要的监督和约束。

    法治主义监督思想:认为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而不能享有特权,通过制定宪法,法律为权力行使划定明确边界,并保护和扩大个人的自由权利,防止腐败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约权力的制度形式。法治主义监督思想是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是西方各国监督制度的重要思想基础。

    自由主义监督思想:从限制公共权力行使范围的角度,探讨对公共权力的约束机制,强调公共权力的行使界限。该思想认为,由于权力滥用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不仅应该强调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过程,行使结果进行监督和约束,还应该从公共权力的源头防止权力的滥用。即将公共权力的行使限定在最小的范畴之内,同时还需要其他权力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自由主义监督思想对西方国家的监督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议行合一理论:主张立法权、行政权等权力都同属于一个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同属于由人民直接或者间接选举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其它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并对人民代表机关负责,受人民代表机关监督。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关隶属于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不受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只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新滥用权力理论:滥用权力既包括不合法使用权力,也包括不合理使用权力,虽然二者均侵害了公民权益和公共利益,但前者可以通过合法性审查予以纠正,而后者通常具有合法的外衣。政府的某些合法行为因不合理、不公平也属于滥用权力,而滥用权力者均应接受司法审查。新滥用权力理论对各国的权力监督和廉政建设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分权制衡理论:一切握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所以立法、行政、司法等三种权力分别交由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机构来行使。防止权力滥用的途径就是使每个人和每个机构掌握的权力都有一定的界限,使权力的运用到此必须停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监督思想:是人们在长期的监督实践中,通过对监督活动的观察和思考而产生的有关监督的主张与观点。 监督理论:是监督思想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是相关观点与主张经过长期论证,推理、演泽、归纳后所形成的有关监督活动的基本的,系统化的原理。监督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和指导监督实践。 一台三院:唐代沿袭随制在中央设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置御史大夫为台长,御史中丞为副职。御史台下属有台院、殿院、察院等三院。御史大夫、中丞及三院监察官各有其掌、职责分明。宋代大体沿袭了这一制度。 都察院:明清两代的中央监察机关。明代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两个系统并立。都察院设左、右各一人,为都察院长官,其下设监察御史,负责各方面监察事务。清代将六科给事中隶于都察院,实行单一的监察体系。 谏诤:是指对君主言行违失的直言批语,规劝其改正错误,是对皇帝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的监察。谏诤制度是监督君主决策缺失的重要机制,是中国古代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大监督:亦称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工作,以及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情况,所采取的了解、审议、督促和处置的行为。 人大工作监督: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日常工作进行的监督,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同级常务委员会、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基长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 人大特定问题调查: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查证某个重大问题而依照法定程序成立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开展调查,并作出调查报告。特定问题调查是人民代表大会实施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法宁的调查方式,它一般针对重大决策失误、司法腐败和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其它事件进行。 侦查监督:侦查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处理刑事案件一切活动的监督,既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面是否正确实行的监督,也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进行侦查中有无违法行为实行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立案监督、审查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 审查批准逮捕:简称审查批捕或审查逮捕,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等提请批准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决定的一种诉讼活动。审查批准逮捕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的法律监督职权,也是人民检察院开展侦查监督的有效途径之一。 刑事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整个刑事审判工作实行的监督,既包括对人民法院在进行刑事审判活动中有无违法行为实和的监督,又包括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刑事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实行的监督。前者主要是刑事审判活动监督,后者主要是刑事抗诉。 党内监督: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的监督机关和党员,按照宪法、法律和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进行的监督。 党员监督:指广大党员作为监督主体对各级党的组织和其它党员进行的监督。党员监督的内容是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符合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的要求。党员的监督是党内监督最基本的形式,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党员监督的依据是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 行政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程序中通过行使行政审判权,对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使职权进行的监督。 二审监督制度:是指第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根据上诉、抗诉对一审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第二次审理的法律监督制度。 再审程序:又称为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起并由人民法院对案件重新审判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 行政赔偿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责任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的法律制度。 层级监督:是基于行政系统上下级隶属关系而实行的自上而下的监督,这是行政监督中最经常、最主要、最有力的监督形式。 行政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政府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的行政监督活动,其目的是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以及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的财务收支情况所进行的一种专门稽查、审核活动,目的是严肃财经纪律,预防和纠正违法犯罪。 行政复议管辖: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方面的职责权限范围。对于行政复议机关来说,行政复议管辖是确定哪些复议申请由哪级、哪个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和审理;对于行政相对人来说,行政复议管辖是确定如果全服原具体行政行为应该向哪级、哪个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行政复议范围: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的具本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行政复议范围既决定行政复议机关对哪些行政争议拥有管辖权,同时也决定行政相对人对哪些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提出行政复议。 行政效能监察:是指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政府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履行职责的行为和行为产生的效率、效果、效益等情况进行监督和惩戒的一种职能活动。 人民政协监督:指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通过建议和批评的方式,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是民主监督而非权力监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能对监督对象形成强制,但人民政协的监督对国家机关和执政党的决策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的重要形式。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以及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以批语、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通过这种监督,增加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遏制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贪污受贿、违法违纪等行为、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行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法律和决策,认真履行职责,防止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特约监督员制度: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依法聘请特定公民兼职履行相应民主监督职责的一项监督制度,包括特约监察员、特殊教育督导员、特约税务监察员、特约审计员等,特约监督员是现时期实施民主监督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特约监督员参与政府的有关工作,也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找到了一条具体途径。 社团监督:又称社会团体监督,是指各种社会团体从各自利益出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以及个人品行所进行的广泛监督。 公民监督:是指公民基于宪法赋予的权利,通过批评、建议、举报、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和个人品性所作的监督,这种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监督。舆论监督: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利用言论、出版、新闻等方面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实施的监督,方式有批评、建议、评论、揭露违法和腐败行为等。随着社会的民展与进步,舆论监督日益成为社会控制公共权利的重要手段。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党的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或者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 意见和建议,投诉请求,并由这些负责人或者工作部门予以处是的活动。 网络舆论监督:是指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评价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和不知所云,监督国家机关的各项活动,揭露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想结合的必然产物,网络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新型方式,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政府道德署:是美国政府专门规范政府官员道德行为的机构,直属总统领导,向总统和国会负责。政府道德署的基本职责是主管政府高级官员的财产申报事务和监督政府官员的道德行为。另外,政府道德署在各主要部门都设立脚有专职道德官,他们专门负责制定适合本部门特点的行为准则,并审查和处理本部门中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问题。 美国独立检察官:是专门对某一高级行政官员的贪污受贿或其他违法失职行为进行调查起诉的临时性官员,其起诉对象包括总统、副总统、各部的正副部长及相应职务的官员等。法律赋予独立检察官很大的权力,该制度的实施大大加强了对政府高级官员的调查监督力度。 行政交谈:是日本行政监察制度的特色之一。行政监察部门及其所委托的人员与因行政失误而遭受损害的国民交谈,听取改善行政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尽可能地解决问题或补偿损失,并使其结果有助于改善现行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当发现公务员违纪渎职时,行政交谈委员会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行政交谈制度对于改进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密切政府与国民的联系、进行权力救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民请求监察制度:韩国为了加强国民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实行的一项监察制度。凡公共机关的事务处理因违法或腐败行为,对公共利益的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时,受侵害者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提请监察院进行审计监察。任何单位和人均可动用审查请求权,要求对政府部门、政府投资机关和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和审计监督。20岁以上的300名成年人,即可联名上书监察院请求进行监查。韩国的国民请求监察制度充分保障了公民的合汉权利,对行政效能监察和提高政府绩效具有重大意义。

    篇二:政治名词解释

    政治概论名词解释

    二国家与阶级

    A公共权力 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

    B神权论即君权神授论 主张国际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指意建立,国家的权利来源神 C契约论 国家的产生是人民相助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

    D暴力论 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E国家权力 也称政治权利或公共权力 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F主权论 对内至高无上的排他的保持独立自主的力量

    三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更替

    四 资本主义国家

    A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上什时期的国家形态

    B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代替自由成为资本主义关系实现的基本方式,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特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由此构成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

    C法西斯国家 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最残暴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是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动摇的产物

    D福利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缓和调节矛盾,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方式

    五 社会主义国家

    六国家形式

    A国家形式 统治阶级为了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主张。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B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利分配的形式

    C君主制 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的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 D共和制 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E议会共和制 凡是政府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

    F总统共和制 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国家

    G委员会制 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利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指中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形式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

    H国家结构形式 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 I单一制 国土按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J民族区域自治 指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机关,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一种制度

    七 国家机构

    A国家机构 公共权力的载体和公共权力运作的政治组织系统,是阶级统治和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

    B政府 广义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政体 侠义指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元首 充当一个国家对外的最高代表。最高政治领导者处在国家机关体系的最高地位,象征国家统一。体现国家最高权利 实质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D立法机关 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E行政机关 负责略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机关 F司法机关 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

    G三权分立基本原则含义 国家权力分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他们分别由三个不同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力之势,而又相互制约平衡

    H弹劾权 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的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制裁,追究法律责任,罢免职务或判罪

    I违宪审查 司法机关和裁决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进行审查裁决

    八 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

    A民族 由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

    基本特征联系起来稳定的社会团体

    B民族政策 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C我国民族区域自治 在国家不分割领土范围内,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

    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以实行自治的民族成员为主组成自治机关,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使用自治权力

    九 政党和政党制度

    A政党 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分子组成,具有共同政

    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B俩党制 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

    统选举,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C多党制 一个国家中多党并立,各党单独或联合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D一党制 一个国家的权力完全掌握在单一一个政党手中,法律上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

    在或与之争夺政权

    E压力集团 哪些在某些方面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

    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影响和压力的集团即政治团体

    十政治文化

    A政治文化 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

    某种特点政治价值观念、心里和行为的模式

    B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的社会过程

    十一政治发展

    A社会发展 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过程

    B政治发展指国家采取什么样方式手段来实现政治发展的目标问题

    C改革 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方式,有步骤机会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

    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D政治体制 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利而设置的政治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运行

    制度

    十二 国际政治

    A国际政治 主权国家之间,也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

    治关系的总和

    B国际政治格局 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

    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

    篇三: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地方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或授权,根据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特点,制定、修改、废止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规范性法律文本的权力。

    2.地方行政权:是地方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性手段,执行国家法律规范、管理地方公共事务的权利。

    3.行政监管:又称政府管制、政府规制,一般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许可、定价等手段,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4.合议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集体审判的制度。

    5.两审终审制: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

    6.侦查:是指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7.逮捕:是国家司法机关所采取、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剥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身自由、人身尊严的强制措施

    8.地方政府:是指由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

    9.行政区划:即是国家行政机关分级管理的区域划分制度,是国家为实行国家行政管理对其领土进行分级划分形成的领土结构。

    10.地方政府体制:简称地方政体。指依照各国行政区划设立的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机构、类型、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制度。

    11.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互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12.地方政府人力资源:是指省级和省级以下政府系统内所雇用的人力资源以及地方政府所能利用和开发的人力资源,包括地方国家权力系统与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系统内所雇用的人力资源,以及民主党派人士、新闻媒体、作协、艺术团体、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员。

    13.党管干部原则:即只有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才拥有处理干部管理及其相关事务的权力。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也是地方干部人事制度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14.委任制:由具有任免权的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通过决定或命令直接委派领导干部的方式。

    15.平调:主要是指地方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在同级别的不同地区、部门、岗位的流动。

    16.交流制度:指在行政机关内部公务员之间或者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之间实行调换任职。

    17.回避制度:国家机关为防止公务员利用职权谋私徇情,而对其任职和执行公务采取的限制。

    18.地方政府职能:是达成地方政体的首要内容。指的是地方政府管理地方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和功能。

    19.地方立法:是指特定的地方国家政权机关,依法制定,修改和废止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区域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活动的总称。 20.一般地方立法:是相对于特殊地方立法而言的地方立法。它是一般地方的有关国家政权机关,依法制定和变动效力可以及于本地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活动的总称。

    21.地方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地方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制度总和。

    22.议行合一体制:是指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合二为一的地方政府组织形式,这又可分为绝对议行合一体制和相对议行合一体制两种形式。

    23.议行分立体制:是指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分开的地方政府组织形式,这又可分为绝对议行合一体制和相对议行合一体制两种形式。

    24.地方公共财政:就是地方政府的理财活动。即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地方政府的职能和责任,依据宪法和法律,运用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进行的资金的收支和管理活动。

    25.行政责任制: 就是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政治责任制,下级政府对于上级政府要负直接的行政责任。 26.政府雇员制: 政府根据全局性工作的特殊需要,从社会上雇用的政府工作的法律、金融、经贸、信息、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他们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不占用政府行政编制,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或某一政府工作部门。

    27.公推公选:指公开推荐、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一种干部任用制度,它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考核、考试、面试、演讲、答辩等程序,公开选拔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候选人预备人选,再依法举行选举或任命。

    末位淘汰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管理系统的现状,确定适当的淘汰比例,定期淘汰部门成员,从而不断优化部门工作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28.问责制:指上级部门 ,公民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质疑和追究的制度,它包括明确权力、界定责任的职责界定过程,和上级有关部门 、公众对特定政府机关、官员的职责、行为进行了解、判断和追究的过程。

    29.自治型地方政府:是由一定地域居民,为在其居住区域管理本地地方公共事务,依照国家法律组成的地方自治社团,是一个拥有自身权利、义务和独立人格的公共团体(公法人)。

    30.地方自治:国家特定区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财力、物力自行处理自己的事务的政治制度。

    31.团体自治: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地从国家那里取得独立地位的地方团体,根据自己目的和意愿,通过自己的机关来处理其事务。

    32.村民自治: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村民通过民主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共同办理好本村的各项事务。

    33.居民自治:是指根据地方居民的意愿来推行地方政治的原则。 34.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一定的时期内,根据国家、社会和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生产和政治文化生活等领域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以及为此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和所体现的功效和作用。 35.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36.城市管理:是人们对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所进行的控制和治理活动的总称。

    37.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事业而进行的一种综合部署。 38.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内,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实行不同于一般行政区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但在中央政府管理之下,不拥有国家主权的行政区域。

    39.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有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40.自治型地方政府:是由一定地域居民,为在其居住区域管理本地地方公共事务,依照国家法律组成的地方自治社团,是一个拥有自身权利、义务和独立人格的公共团体(公法人)。


    国家机构名词解释》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95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经济制度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