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对课程的想法和建议
  • 对课程的想法和建议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对课程的想法和建议
  • 篇一: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及想法

    对大学语文的感想及建议

    现在大学生普遍缺少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大学生阅读数量少,主动性差,造成文史知识匮乏,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欠缺,思考问题简单、肤浅,急需加强大学生语文素质教育。一些高校里的老师说,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读过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不喜欢阅读中国历史书籍和古典名著。很多学生知道的和阅读过的文学作品的数量少得可怜,文学欣赏水平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缺少真知灼见。现在的大学生往往会人云亦云,因为学生读书越来越功利,不考试、不能带来直接利益的书不会主动阅读。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字功底和文学、历史学知识积累,学生的理解力和思维辨别能力都受到影响。有的连毕业论文甚至请假条都写得不规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重视大学语文是必要的。

    通过上大学语文这门课,让我有一些不同的体会。大学语文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语文课,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还要学会思考,有灵感的迸发。大学语文的侧重点不再是逼迫我们去背诵和记忆某篇课文的知识点,而在于比较系统的掌握语言和文化的规律,它不再是枯燥无味,而让我们放松绷紧的神经,感到轻松快乐,如同是听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大学语文并不具有像英语那样的“实用”,也不可能直接作为升学、出国、就业的敲门砖,但良好而准确的汉语表达在学习和工作中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并且是长久的,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语文的运用。

    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是增强应对竞争的能力。社会的发展和就业机制的改革,使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挑选考试很苛刻,要想在就业市场获得理想的职位,只有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大学语文可以提升语言表达水平,提高人文素养。

    我觉得丰富教学形式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家都知道中学语文在应试考试的压力下,教学形式趋于模式化,单一化。大学里老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小型辩论会、演讲比赛等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的妙处;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能直观而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甚至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领略自然美景的意境,而置身相关的社会实践亦不失为有效的教学形式。

    如果在学校和社会上试行汉语能力等级考试,如同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样,把“大学语文”的教学也纳入考级制度,肯定会有助于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语文素质的提高。

    篇二:对专业高峰课程的收获和感想及建议

    对专业高峰课程的收获和感想及建议 高峰体验课程是一种有心理学理论支撑的综合课程,将其引入高等职业教育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整合知识、提升情感、完善观念。高峰课程是在本科生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一门课程最充分地利用前几年学到的研究与交流技能,集中在一个专业项目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高峰体验课程虽然是针对研究性大学本科生教育提出的,但其自身有课程功能性特点和心理学特性,为其引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提供了可能。

    高峰体验课程本身是一种综合课程,其本质特性在于整合 这一课程应该是早期基于问题的学习的顶点,对整个专业学习起拓展、深化和整合作用。对于直接就业的毕业生,这一课程应该提供许多职业必需的分析、团队组建、问题解决的经验教学手段整合在专业教学模式下,各门课程以学科体系或技能体系来割裂划分,造成了学生学习中的知识体系和专业认知的隔绝孤立,难以形成有机的专业技能和课程总体把握。该高峰体验课程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快就会认识到,团队工作和合作对保证整个项目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必须学会从别人那里吸取力量,通过相互帮助来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 现在就以就业指导这一课对我的收获及感想: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让我们能够提早了解近年的就业形势及就业相关重要的知识和信息有所接触和了解,从指导课中,我总结一下几点内容:

    (一)就业指导有利于更准确的就业

    一个人为社会贡献的大小、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发展与成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一个人的职业,在相当大的程度决定了他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决定了他发展与成才以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择业是人生关键性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如果处理不好,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波折。因此,职业的选择,是对未来发展成才道路的选择。人的一生绝大部分精力用在工作上,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相投,与自己的能力相符,就会乐此不疲,不断努力,奋发成才,在职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工作就不可能安心,更谈不上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就。所以就业指导课中,首先是教我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对以后的择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就业指导有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的调整

    由于作为大学毕业生的我们,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对国情和社会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以致在众多的职业岗位面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朝三暮四、见异思迁。面临就业的选择,应该学会怎样分析主客观条件,怎样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如何把握机会,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以便能心情愉快地走向社会。

    (三)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材

    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不仅是用人单位录用和不录用的结果,而且得到的是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也是受教育的过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一些要求,如展示真实形象、锻炼表达能力、增强团队意识、遵守市场的规范等等,不仅是对就业的具体指导,而且是对今后事业发展的长远指导。就业是迈开事业的第一步,不能只是为就业而就业,而是通过就业来成就事业,展示人生的价值。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在于大学生成才的全过程。 通过就业指导课的学习,我了解了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相关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了解了大学生的就业程序,把握了一定的就业技巧,重新树立了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同时也重新树立了我的自信息心,使我对就业不再恐惧,不再担心,我相信我的前途会因为我的努力而变得美好而精彩!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完成就业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鼓励学生终身学习,并预祝我们走向成功。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利于高峰体验的实现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18~25岁的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年期向成人早期过渡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是,对自我角色、自我能力的认同需求及周边他人对自我的关心与认同需求十分强烈,自我核心发展任务为追求自我认同和他人关怀。如果发展任务成功实现,个体心理发展即走向积极的一端——“自我同一性和亲密感”;反之,若发展任务未能顺利完成,则很容易使个体走向心理发展的消极端——“同一性混乱和孤独感”。因此,大学生全面自我认识、自我实现,是其心理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心理发展阶段性的客观规律,既要求高等教育为学生的自我实现进行相应的课程准备,也是高峰体验课程能够达到目的的保证。

    所以高峰体验课程以其对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作用、对个人潜能和自我实现意识的激发作用、对学生职业情感和态度的升华作用,让我们看到了其实施在高职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巨大价值。然而,高峰体验课程的引入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本文仅探讨了在高职教育中引入本课程理念的可能性,如何真正把高峰体验课程整合成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提升实践教学、综合教学的有效手段,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提升。

    下面就专业高峰课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学安排上的整体与局部的把握。首先是学科内前后章节的前呼后应,讲课循序渐进的同时应该注意与相关章节的联系。

    2、讲课方式生动、易于接受,并且老师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3、整体讲课建议列出提纲,层次分明,有主有次。

    篇三:对新课改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实践历史新课标,构建历史新课堂 自2004 年秋我省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以来,面对新课改、新教材,我们都积极围绕新理念,认真解读新课标,组织教学,采用多种的教学模式进行许多教学的实践探索。新课程的理念始终围绕着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基础性多样性发展性原则、体现课程性、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健全评价机制等,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有新的突破。 在将近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由历史知识的传递着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历史的权威和独裁者转变为历史教学的参与者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的治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真正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理念的转变使我们更好的实践了历史新课程,但与此同时,教学过程存在了一些偏颇与不足之处,下面我将举例说明。

    一、 教材解读中行为失当的表现

    1.注重微观知识,忽视宏观结构

    【案例1】某教师的教学流程

    导入部分:

    教师设问:引用教材上华盛顿的一番话;“我们一方面想联合成一个共同体,另一方面却不想给这个国家管理者以足够大的权力”老师提问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导出1787年宪法。

    新课学习部分:

    (1) 提问学生“新生的美国面临哪些问题”(意在让学生了解1787 年宪法的制定目的)

    (2)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来归纳1787年宪法中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的权力;通过三则材料的阅读来让学生了解三权分立及其制衡的关系。(对1787 年宪法的内容学习的设计)

    (3)设计一个学习活动:模拟记者招待会,两名记者分别采访总统、参议院院长、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以了解其责权。(意在强化1787 年宪法的内容掌握)

    (4)问题设计:探究如何评价1787 年宪法

    【案例2】某教师的教学片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第三子目——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师:以机器制造机器的工业革命开展起来了,工场取代了工厂,这意味着什么 学:略

    师:对,意味着工厂制的形成,这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影响?看材料

    学;

    师:你们说的都是,但还有一个就是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引出“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评点】

    历史教材兼具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功能,它对丰富的历史内容作宏观上的叙述,还对一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因果联系、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作入微、透彻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两者要兼顾,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感悟历史。

    纵观【案例1】整个教学流程,教师局限于引导学生对1787 年宪法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学习,过于依赖现成素材,缺乏基于大单元的教学内容的组织,缺乏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琐碎,陷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不利于学生对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的学习理解和情智发展。

    在【案例2】中,也同样的对教材的理解有所欠缺,教师强调了世界市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却疏忽个当时的大背景,在这里需回顾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发展状况,给学生加深理解世界市场是一步步形成与发展的,从而给下次的新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埋下伏笔。

    2. 表面热闹有余,内在体验不足

    【案例3】某教师的几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师:播放电影《神话》中的片段后,大家知道发生在哪个朝代吗?

    学:秦朝

    师: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秦朝…

    【教学片断2】: 【教学片断2】“1787 年宪法内容”学习中教师设计三 个活动。

    活动1: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模拟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个机构的最高领导人。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再在每组选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 活动2:教师通过情境再现、案例展示请学生辨析真伪。

    活动3:教师展示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关系图,

    请学生据此叙说相关史实

    【评点】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然而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与指导。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关注教师“教”的同时,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向学生传授学好历史课程的基本方法,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历史,进一步学会如何学好一门课程。因此,进行历史学习过程和方法指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教育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充斥着许多时尚、热闹的教学元素,然而热闹有余,体验不足。在片段一,教师选取《神话》中一段,画面的唯美,音乐的宏大确实能在开始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将其发生的朝代背景作为其切入点导入新课,可与本章的主题中央集权却毫无联系,脱离了中心,只能一时吊起学生的兴趣,对中央集权的内在体验不足。

    在片段2中,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一第一,视频、图画等多媒体让人眼花缭乱,学生走马观花,多媒体设置形式大于实质,学生被”绑架”于课件上,能力和素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与提高。第二,表演、讨论、辩论各种手段接 连上阵,但是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体验和思维体验不足。在【教学片断2】中教师对于“1787 年宪法内容”学习指导有三个疏忽:一是设计中把最难的环节放在学习的第一个环节,而最易的环节置于最后的环节,没有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中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学生的讨论缺乏相应的知识积累。二是在探究环节中,各小组探究的主题是不清晰的,所以无法开展有效的讨论与交流。三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学生个体着眼于宪法的一部分内容,而忽视了每一个

    个体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教给学生想要的东西,还是教给他们应该具备的东西?答案无疑是后者。

    3.着力认识灌输,忽视人文教育

    【案例3】几个有代表性的课堂小结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1】在课堂小结中的思想教育

    师;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这种胜利与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也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艰苦奋斗离不开,你们现在今天的美好生活都离不开昨天党的奋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片断2】课堂小结中的意义强调

    师: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国,1787 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为后来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提供了蓝本,宪法在当时世界上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代表历史发展的趋势,宪法也对欧洲、亚洲及拉丁美洲的宪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评点】

    新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强调的是学生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提倡教师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然而在以【教学片断1】为代表的感悟升华则是大张旗鼓地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片断2】为代表的对意义的认识则是居高临下的说教,两者都漠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权、选择权,完全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我们不能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理解为教师对其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

    二、 小结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进行有效教学。根据这一要求,教师需要不断研究,采用各种方式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围绕学生特点,通过学生充分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得到快乐与成功的情感体验,这对知识的内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时,要尤其把握对教材的解读。,因此,教师在解读教 材时要有三大意识:一是学习目标意识,不能抛开目标盲目进行,要从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着眼,分析历史教材的教育价值,即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作用;二是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必须遵循知识内化规律,照应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要,要联系学情,顺乎学情。三是学科文化意识,要有超越学科知识的学科文化视野,为学生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成长。


    对课程的想法和建议》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953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对学校的想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