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教育界名人
  • 教育界名人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教育界名人
  • 篇一:名人教育理论

    “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

    “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斯霞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教师应不惜为卓有成效的“对话”付出大量的教学实践,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教授

    叶圣陶谈语文学习方法: “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著名作家萧伯纳

    “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

    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斯霞

    “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现状,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即使是瞬间的,也是灿烂的;即使是粗浅的,也是可贵的。它是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相关”。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天津师大教授 田本娜

    “审美感受的愉悦,影响着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为动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中,美,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无处不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对儿童心灵的润泽。”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阅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这种同化,并不完全是“顺应”,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教师应不惜为卓有成效的“对话”付出大量的教学实践,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教授

    窦桂梅: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

    于漪:“语文应和生活相联系,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好语文呢?”

    语文教学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语文的整体性为依据,把语文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对语文教学形成网络式的整体的认识结构。把语文教学建立在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立体化的全方位的教学结构。这种综合的、立体化的教学结构表现在以下几点: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进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智力达到协调发展;2.综合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组合的种种形式,经过优化,形成了科学的辐射式的教学网络;3.综合了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过程的程序,选择最佳结合点,使思想、知识、能力、智力等教学目标有效得到落实并融为一体。

    谭青峰: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享受,教语文和学语文应该是”享受语文”。所以,用“享受语文”的理念来优化和创新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的。我们所说的“享受语文”,就是指语文教学要多方位地让学生用享受的心态和情绪去获取和拥有人生成长需要的养分,而且,它应该是一个美好的体验过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是快乐和幸福的。因而,享受性既是语文教学的本色属性,也是语文教学必须追求的理想境界。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

    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语文教学要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没有感情的教学,教学技巧再高明,也是苍白的。

    ----------特级教师于永正

    新课程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失误,满足学生的需要。

    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坚持从语言文字入手,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把启发式贯穿到‘读’中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融听、说、读、写于一炉,进行‘以读为主’的语文基本功综合训练。使整个课堂教学统一于‘以读为主线’的整体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知与能和谐统一发展。

    -------湖北特级教师郑祖读

    叶圣陶一生对语文教学提出过许多原则,如“文道统一”原则、“听说读写并重”原则、“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并举”原则、“课内课外一起抓”原则等等。并且针对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还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原则,如“精讲”原则、练习与应需统一原则、“重在开源”原则等等。对当前语文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叶圣陶

    兴趣是爱好的老师。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爱因斯坦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篇二:教育学名人

    教育学名人

    1. 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2.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教育即生长”。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3. 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4.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5.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6. 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轮论的典型代表。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7.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8. 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9.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10. 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他的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2.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1. 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12. 荀子是中国古代“外栎论”的代表人物。中国的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13. 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14.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15. 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j集中反应在他的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16. 斯兵塞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7.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 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

    19.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以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

    课程论(核心观点)。

    20. 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使用过课程一词,它始见于唐代。

    21. 杨贤江著有《新教育大纲》,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

    22. 柏拉图是西方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23. 康德是西方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24. 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

    25. 亚里士多德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

    26. 皮亚杰是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

    27.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名人

    布鲁纳 1994年报告: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

    认知发现学习。主张通过范县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即认知—发现学习论。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有基本的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指其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且基本结构越能归结为定义、原理或法则,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格赛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个体的成长是收心理和生理成熟机制制约的,认为的任意提前训练,会给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因此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呢个的发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

    洛伦兹 关键期的研究是从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对动物行为发展规律的研究开始的。—小鹅认母行为\

    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发展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图式—认知结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认为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的认知发展必须先与教学,学习应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即儿童只有处于特定的阶段,才能掌握某些概念。

    青少年的两种认知歪曲:1、假想的观众。认为自己站在舞台中央,相信别人在关注自己。2、个人的虚构。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自己是独特的。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他律道德(10岁前)与自律道德(10岁后)。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维果斯基 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创立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被公认为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强调人的思维和智力是借助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内化是指个体将外在的事物或他人的心智运作转变为自己内在的表征。提出“最近发展区”“教学支架”。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理论。《儿童期与社会》把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婴

    儿期(0-1)幼儿期(1-3)儿童早期(3-6)儿童晚期(6-12)青少年期(12-18)青年期(18-24)成人期(24-65)老年期(65-死亡) 青少年期面临的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赫尔曼·威特金研究飞行员的垂直直觉时发现:场依存,知觉较多的受到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场独立,较多的受到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的影响。 卡根 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反应快出错率高,沉思型反应慢出错率低。 戈登·帕斯克 整体型与序列型。整体型者提出假设较复杂,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序列型提出假设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

    比奈和西蒙1905年,智力量表,即斯坦福—比奈量表。

    加德纳 人的智力并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而是分为七种智力:言语,音乐,逻辑,视觉,身体,自知,交往。 布卢姆 提出“掌握学习”,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斯金纳 提倡程序教学,通过教学机器和程序化的教科书来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操作条件作用。涉及主动行为的学习过程的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箱学习装置(踏杆取食) 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3、回避条件作用4、消退5、惩罚(不是负强化,是抑制行为只是暂停行为,不能根除)

    强化论。由行为主义学习论提出。认为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的这种行为所受到的强化有很大的关系。

    培因,荣格,阿德勒 机能类型说,向性说,独立—顺从说

    加涅 学习结果分类五种: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的学习 信息加工学习论,编码过程。

    桑代克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第一个拿动物做实验推测人的心理的学者。 动物学习迷箱实验 “试误学习论”认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这种联结的形式是通过盲目的尝试并逐步淘汰错误而习得的。 学习的基本规律:

    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 遗忘的痕迹衰退说,“练习律”

    巴甫洛夫铃声刺激,控制狗的唾液分泌实验。提出经典条件作用。 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2、泛化3、辨别

    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学习的一个重要原理:将低期望的活动与高期望的活动联系起来,可促进低期望活动的发生。即可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但不可反之。也叫“祖母规则”

    柯勒 格式塔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提出顿悟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猩猩解决问题实验。 奥苏泊尔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与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包含有迁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即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它包括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变量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的。

    同化说。遗忘是只是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五种又分为两类: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意义在于:如果

    学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学习就会受到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成为其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并发现人们常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及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等。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部分:一类是追求成功的倾向,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倾向。 首先将关键词法入外语教学,关键词法包括两个阶段:声音联结,心像联结。

    班杜拉 自我效能理论最早提出者。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音箱。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影响,归因方式也可使个体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出现变化,替代性强化也会影响自我效能。

    柯维顿习得性无助。指学习者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并由此产生沮丧情绪、丧失动机,甚至不去避免失败,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称为接受失败者。

    勃洛菲 表扬一定要针对真正的进步与成就,而且是在有客观的证据直接表明进步与成就出现时给予。

    沃尔夫,任德沃斯 沃尔夫形式训练说,认为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在形式训练说看来,训练和改进心理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最重要目标。 桑代克和任德沃斯,共同要素说。

    贾德 经验类化说,又叫概括原理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能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主体将所获得经验类化。 对原理学习得越好、越透彻,对新情境的适应性就越强,迁移就越好。概括化的原理的经验是迁移产生的关键。 辛格莱,安德森,格林诺 辛格莱和安德森认为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迁移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由于个体在先前学习中已形成的产生式系统与当前学习所需要的产生式规则有一定的重叠。

    格林诺情境性迁移理论。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去学习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

    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吉克,霍利约克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包括结构特征的相似(本质相似)与表面特性的相似。 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过程进行研究,采用无意义的音节最为记忆材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以后,几乎不再遗忘。以往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的负加速型。

    弗洛伊德动机遗忘理论最早提出者。又叫压抑理论。通过催眠发现,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加里培林 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认为心智技能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内化而实现的。分为五个阶段: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言语活动

    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迈克卡 学习策略分类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吉尔福特 通过因素分析法提出,创造性思维的结构由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构成。其实,创造性思维是一个由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等组成的复合思维。

    把思维的流畅性分为四种形式:1、用此的流畅性2、联想的流畅性3、表达的流畅性4、观念的流畅性。

    柯尔伯格 在皮亚杰的基础上扩展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两难故事法) 普雷斯顿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划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主张参与式领导。 阿尔波特社会心理学创始人。认为群体对个人活动有促进与阻碍作用,为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勒温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认为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地与个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过程之中。 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波斯纳,

    布鲁巴奇 波斯纳教学反思关系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布鲁巴奇等提出教师可采用4种方法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20世纪60年代初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幼禽认识并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态学家)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认知发展心理学家)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苏联心理学家) 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美国精神分析学家) 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奈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奈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 韦克斯勒量表--韦克斯勒(1936年,美国) 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 场独立和场依存--威特金 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

    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 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笼”试验)--桑代克

    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箱)--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创立者) 完形-顿悟说(箱子问题和棒子问题)--苛勒(德国心理学家) 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布鲁纳(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奥苏伯尔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心理学家) 迁移理论相同要素说--桑代克

    迁移理论经验类化说--贾德(美国心理学家)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 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

    篇三:名人教育子女小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教育子女小故事

    1.司马光教子节俭

    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2.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

    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后为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能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自己在庭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全方位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使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锤炼了性格。

    3.马克思教女之道

    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也是一位非常慈祥的父亲。他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味说教,而是将正确的思想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通过故事启发教育孩子。在女儿爱琳娜很小的时候,马克思就给她读完了荷马的全部作品以及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有一次,爱琳娜被马利亚特的航海故事所感动,尽管当时她还不懂船长是怎么回事,但却被故事里的船长的事迹深深感动。她说,我也要去做一名“船长”。她问父亲,自己是否也可以“扮一个男孩子”,并“偷偷逃走了去租一艘军舰”。父亲告诉她说,这当然是完全可以的,不过在计划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不应该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对于女儿提出的问题,马克思和燕妮总是给予具体又透彻易懂的解答。孩子提问题,有时提的不是时候,有时讲的过于固执,但谁也没有看见马克思恼怒过,他总是那么温和、有耐心。虽然,有时他正在忙于其他事情,但只要孩子跑来跑去向他提问题,他都耐心解答,他从来不让孩子感觉到她打扰了父亲。

    4.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5.毛泽东教育子女的故事

    毛泽东在教育子女上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慈爱之心。他把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同国家兴衰联系起来看待,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毛泽东很注重对子女学习上的教育,督促他们追求新知识,从学习中吸取智慧和力量。1941年,毛泽东在给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说:“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教育他们在“真学问”上下功夫,为日后从事各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毛泽东还十分注重教育孩子们要有恒心与毅力,,他给孩子们的信中说:“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

    同时毛泽东强调读书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要把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

    6. 周恩来和他母亲的故事

    周恩来有3位母亲:生母万氏,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江氏。3位母亲对他都很好,对他都有重要的影响。生母万氏教给他处事,养母给了他启蒙教育,乳母主要教他做事。

    生母万氏,万冬儿,是淮阴县一家大户的女儿。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是淮阴县知县,但在周恩来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周恩来的生母万氏从小跟着外祖父经常出入于官府大户,见过大世面,在周家也是她支撑门户,善理家财。周家逆运败落,但终究是有名望之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行,求人办事,万氏都办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生母万氏处理这些应酬时,总把周恩来带在身边,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后来,周恩来身为总理,日理万机,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这里面有生母万氏的熏陶。养母陈氏知书达理,是周恩来的启蒙老师,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从小陈氏教他念书识字,5岁就学儿歌和唐宋诗词,万氏还给他讲“窦娥冤”、“西厢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周恩来对养母的感情甚至超过生母,他称养母为娘,称生母为干妈。养母陈氏去世后,周恩来写过一篇《念娘文》,满怀深情地说道:“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慈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周恩来从乳母那里学习了家事,让她了解了农民的生活。蒋妈妈是个“粗人”,但是她讲的话周恩来很爱听。她给周恩来讲了许多家事,告诉周恩来从播种稻种到舂大米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瓜是怎么用瓜籽种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不走路,总是让人用黄包车拉着走。有一年冬天,周恩来还按蒋妈妈说的把一把瓜籽种在花坛里,天天浇水,就是长不出苗来。周恩来去问蒋妈妈是怎么回事,原来,要到春天种才行,冬天怎么能种呢?第二年春天,周恩来又将瓜籽种下,果然出苗了,还结出了几个大南瓜,周恩来高兴得很。后来,周恩来回忆说:“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周恩来在天津读书时,蒋妈妈不顾行路艰难,还去看望她。周恩来高兴极了,陪蒋妈妈在天津到处去看看,临走时送她一个搪瓷碗,请她保重身体!


    教育界名人》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90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幼儿园孩子教育问题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