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 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 篇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哪些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哪些? (1)问卷调查法.掌握问卷调查的含义;问卷的基本结构;问卷设计的总框架; 重点掌握问卷语句的类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语句如何避免诱导性,重点掌握如何对敏感问题进行处理;问卷答案的设计中两种回答方式的优缺点,封闭式问题的分类

    (2)访谈法.掌握访谈法的类型及特点;个别访谈的一般过程; 重点掌握别访谈的技巧.其他了解.

    (3)观察法.掌握观察法的含义,类别,基本原则和特点

    (4)文献法.掌握文献和文献研究的含义;重点掌握文献研究的特点和作用; 文献的定性研究的特点和步骤;文献的内容分析的含义及步骤;文献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其他了解.

    (5)试点调查法.重点掌握试点调查法的含义及特征; 试点调查会议调查法.掌握会议调查法的含义和种类;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1)客观性原则。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以及得出结论都不掺杂研究者的主观因素。

    (2)科学性原则。指调查研究必须借助各门科学研究的有关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具有自我规律的体系。

    (3)系统性原则。即要求调查研究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适应对象的特点。

    篇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期末复习资料部分

    讲稿相关章节标记示例“(1.1)”,即为第一章第一节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调查研究所探究的“问题”是指(D)

    A 个人兴趣 B 个人假设C个人困惑 D 社会困惑

    ★考核知识点: 什么是社会调查,参见讲稿(1.1)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社会调查研究的是“真的问题”,即对于某种社会现象现在无解释,或者解释是不一致的,因而这是非个人的困惑,而是社会性的困惑。

    2、进行“单一时点”的社会调查研究是属于(A)

    A 横剖调查 B 同期群调查 C 追踪调查 D趋势调查

    ★考核知识点: 社会调查类型,参见讲稿(1.2)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按照社会调查的时点,量化调查可以分为两大类:单一时点——横剖调查;多重时点——纵贯调查(趋势、追踪、同期群)。横剖调查是大多数社会调查采用的形式。

    3、“尺的粗糙与精密”是指测量工具的(A)方面

    A 效度 B 信度 C 稳定性 D 连续性

    ★考核知识点: 信度与效度的概念,参见讲稿(1.1)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效度是指测量正确地测出对象的特征。因此,测量工具的精度高低是测量效度的内容。

    4、“您赞成取消黄金周吗?”这个题干的错误是(C)

    A 分类互斥 B 含义模糊 C 存在暗示 D 偏袒倾向

    ★考核知识点: 问卷编制,参见讲稿(5.2)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问卷编制需避免的“硬错”之一是,带有暗示或倾向性。例如,“人们都认为你们厂的领导很好,您认为如何?”这样就对被访造成一种压力,应该为“你认为厂里的领导作风如何?”

    5、随机抽样方法是指被调查对象是(C)出的。

    A 任意选取 B 随意选择 C 相等机会选取D 维度判断选择

    ★考核知识点: 随机的概念,参见讲稿(2.1)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随机是指:总体中的每个单位具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而且每个单位的抽取都是独立的。

    6、调查者按照事先确立的类别标准方便地寻找调查对象的是(B)。

    A 偶遇抽样 B 立意抽样 C 配额抽样 D 滚雪球抽样

    ★考核知识点: 非随机抽样方法,参见讲稿(3.4)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立意抽样:研究者确立一些主要的被访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等,有意识地寻找这些人进行调查。新闻记者在大街上栏人进行采访大多属于这种“立意抽样”。

    7、对于具有流动性的调查总体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是(B)

    A 简单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D 整群抽样

    ★考核知识点: 随机抽样方法,参见讲稿(2.2)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对于事前没有固定编号的,或者对于“流动性”的调查总体,常用系统抽样(也称为“等距抽样”、“机械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其效果与简单随机抽样相近,但操作容易很多。

    8、调查总体类别之间具有相同性质是采用(D)的基本前提。

    A 简单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D 整群抽样

    ★考核知识点: 随机抽样方法,参见讲稿(2.2)

    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群”是包括两个以上次级单位集合性团体,是与“层”相对应的抽样单位。从群的内部上看,次级单位之间是不同的即异质性的;从构成总体的群之间的关系上看,各群之间是相似性的即同质性的。这与“层”的性质完全相反,即“层”的内部是同质性的,各层之间是异质性的

    9、需要计算项目分辨力系数进行筛选题目的是(A)量表。

    A 总和 B 累计 C 定距 D 定比

    ★考核知识点: 量表制作,参见讲稿(4.3)

    附1.1.9(考核知识点解释):总和量表(亦称总加量表、利克特 R.A.Likert 量表)在社会研究调查中,总和量表常用于测定人们的态度观念。

    经过小范围的试用,采用计算各项目的分辨能力系数的方法,进一步筛选出合适的项目。项目分辨力计算的公式为:

    各项目分辨力系数=整个测量中得分最高的25%在某题上的平均分 减去 得分最低的25%在该题上的平均分。

    分辨力系数越趋近于零,说明这个项目(语句等)分辨力越低。

    调查研究的前提是认为存在着并不清楚某社会态度或现象的差异,如果没有差异就不必调查了。因而,只有设定有分辨力的项目,才可能完成设定的调查研

    究目标。

    10、采用多个或一组指标测量某个变量的缺点是(C)

    A 使题目简单 B 传递复杂概念 C 增加测量成本 D 提高分析质量 ★考核知识点: 量表应用,参见参考教材第四章题目设计方法-第二节事实和行为题目

    附1.1.10(考核知识点解释):增加了问卷的长度,从而增加了印制问卷的费用,增加了调查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创新性至少应该包括(ABC)之一。

    A 新数据 B 新方法 C 新理论 D 新成员

    ★考核知识点: 社会研究原理,参见讲稿(课程总复习)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社会调查创新性表现为:新的资料(来自于新时间、新地点的科学信息);新的方法(采用新方法对已有结论或者存在争论问题的研究);新的理论(提出具有经验检验依据的新解释)。

    2、用随机数表法抽样时正确的方法是(ACD)。

    A 随机决定开始点 B 可以任意选择开始点

    C规定换行的方式 D跳过重复的数值

    ★考核知识点: 抽样方法,参见讲稿(2.2)

    附1.2.2(考核知识点解释):总体数目大并且各元素已经有不重复的编号时,常用的是“随机数表法”。具体操作有以下四步:

    第一,以总体规模决定选用几列随机数;

    第二,随机决定开始的数字(起点:哪列与哪行);

    第三,确定选择的顺序(如何换行列);

    第四,开始抽样,重复的跳过,直到抽取出规定的样本数量。

    3、造成抽样框设计不完备的原因是(ABC)。

    A 有多余 B 有重复 C 有遗漏 D 有拒答

    ★考核知识点: 抽样方法,参见讲稿(3.3)

    附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抽样框不完备是一种“系统误差”,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有遗漏,即丢失了本该列入的目标总体单元。例如,在进行城市居民调查时往往会丢失一些集体户口的居民,如在校大学生群体。

    二是有多出,即抽样框中包含了不该列入的目标总体单元。例如在根据地址进行居民调查时,将一些公司、机关单位的地址列入了抽样框。

    三是有重复,即抽样框与目标总体存在着复合连接。例如,根据住址进行居民调

    查时,有的一个门牌号内居住两家或以上;也有的居民有几处住房。 因此,在组建抽样框时必须仔细检查有无“漏、多、重”的情况。

    调查总体中所有元素无遗漏和不重复的清单(名单排列)。它是对调查总体的“操作化”,即,没有抽样框实际抽样就无法进行。

    4、采用多个或一组指标测量某个变量的优点包括(ABCD)。

    A 使题目简单

    为题目

    附1.2.4(考核知识点解释):问卷编制中应该尽量采用高级别测量尺度,量表,即采用多个或一组指标测量某个变量,优点包括:1、分解复杂的概念,有可能使题目简单了;2、分各个维度进行回答,可降低回答难度;3、避免了遗漏重要问题或者方面;4、增加了维度,提高了信息与分析质量。

    5、分层抽样中的“层”包括的是(CD)。

    A 行政区 B 社区居委会 C 工人居住区 D 教师居住区 ★考核知识点: 抽样方法,参见第二章抽样设计第三节概率抽样

    附1.2.5(考核知识点解释):“层”的内部是同质性的,各层之间是异质性的。

    6、问卷中的问题设计的努力方向或原则包括(ABD)。

    A 尽量采用定类尺度B 尽量采用直接测量方法

    C 尽量选择具体的指标D 做到掌握分类标准

    ★考核知识点: 问卷设计与编制,参见讲稿(5.2)

    附1.2.6(考核知识点解释):编制一个好“题目”有三个努力方向(原则): 第一,测量尺度级别尽可能高级;

    第二,尽可能地采用直接测量的方式;

    第三,把数据分类的标准尽可能地掌握在研究者自己手中。

    7、测量效度的含义是(AB)。

    A 工具适宜性 B 工具精确度 C 工具方便度 D 工具复杂度 ★考核知识点: 效度与信度的概念,参见讲稿(5.4)

    附1.2.7(考核知识点解释):效度是指测量正确地测出对象的特征,包括工具适宜性(如测量重量采用“称”,测量长度采用“尺”)和工具精确度(如家用“盒尺”与专业用“千分尺”之间具有精确度的差异)两个具体方面。

    8、封闭式问题可以采用(ABCD)等形式。

    A 单项选择 B 多项选择 C 排出次序 D 评定尺度

    ★考核知识点: 问卷编制,参见讲稿(4.1)

    附1.2.8(考核知识点解释):封闭式问题是指给定了备选答案的问题格式。上述选项均为给定备选答案的问题格式。一般有:单选、复选、排序、评定尺度、语义差异等几种形式。

    1、单选题(是否选择、多选一)

    B 减少回答难度 C 避免遗漏 D 提高分析质量 ★考核知识点: 问卷编制,参见参考教材第四章题目设计方法-第二节事实和行

    是否选择题:如,同意与不同意,等;具有“强制性选择”的问题,一般用于态度测量。

    在多个题目之间具有相互联系时,这种两选一题目可以减少回答难度加快调查速度,如多项目排序;是否选择题型也是构造“累计量表”的题型(参见教材73页上贝利生育量表)。

    多项答案选一题:从多项参考答案中只选择最符合被访者情况的一项答案;相当于“最”、“第一”,用途广泛。

    2、复选题(选择超过一个的参考答案;可限定选择数量也可不限)

    注意:“其他”类别的选择人数不应该超过10%,统计时人数的影响。在SPSS统计中有专门的处理方法(multiple choice)。

    3、排序题(要求被访者对选择的回答排出次序来)

    对于全排序(对所有参考答案的重要性排序)要注意答案以3—7个为宜。 对于复选排序(对复选出的答案再排出重要性次序)要注意留出地方。

    4、评定尺度题(包括语义差异题):要求被访者从给定的一个序列中选择出符合自己情况的位置。

    例如: 同意 |12 345| 不同意

    优 |12 34567| 差

    热情的 |12 34567| 冷淡的

    9、标准化访问的实施要点包括(ABD)。

    A 按照题目提问 B 很少的追问

    C 依靠专业水平高的访员 D 保持价值中立

    ★考核知识点: 访问方法,参见讲稿(6.1)

    附1.2.9(考核知识点解释):标准化访问是指,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测量工具(问卷)和程序而进行的访谈。实施原则:第一,完全按照题目提问;第二,适当的追问:与选项不符的回答;不精确的回答;不知道的回答;开放题。第三,完整记录回答情况:对开放题的回答应该逐字逐句记录并且用被放的原话原字;对事实性题应该记录一致的行为;对于选择题记录被访者的原始回答,如在单一选择题中回答了两个并且认为确实是这两个都是同等重要的。第四,保持中立立场。

    10、对问卷资料编码的原则是(AC)

    A 录入方便性 B 统计分析性 C 保持原始性 D 总结精练性

    ★考核知识点: 问卷数据整理,参见教材讲稿(8.2)

    附1.2.10(考核知识点解释):编码:对被访者的每个回答分配一个计算机软件 能够识别的代号。编码的一般原则首先是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其次是兼顾录入的方便性。

    (三)判断题 (A 正确 B 错误)

    1、社会调查的前期探究性研究的目标是理清思路和澄清概念。(A) ★考核知识点: 调查程序,参见讲稿(1.3)

    附1.3.1(考核知识点解释):前期探索研究内容:查文献、访专家、实地勘察;达到目的:明确目标和澄清概念。

    2、社会调查前期探究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文献访专家和实地勘察。(A) ★考核知识点: 调查程序,参见讲稿(1.3)

    篇三:中国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中国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韩明谟

    【内容提要】本文论证中国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发展,从它的实施和方法论演变的意义说可以分为社会调查、社会学调查和新社会学调查三个不同的里程。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为第一个里程,其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品可推李景汉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30年代中期至1952年为第二个里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当推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1979年社会学恢复至今为第三个里程,代表作当推费孝通的《行行重行行》一书。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发展,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社会学逐步茁壮成长起来的历程。

    【关键词】社会学调查 社区研究 完全参与 理解社会学 模式比较法

    一、引言

    1994年岁尾,接到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前系主任乔健教授寄来一篇论文,题目是《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这是他于当年10月28日在该校就职人类学讲座教授时的演讲辞。他觉得“这个题目需要所有关心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学者们认真注意与思考一番”。所以决定把讲辞的草稿分送“同行中的前辈与友好”。他希望能对讲辞有关的问题,引发更多的讨论,以解除讲辞中所述的困境,以便对前景的实现,有所助益。讲辞所谈的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有四:一是从中国的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发展的历史看,三者名称上混乱,分不清,影响了三个学科各自的发展;二是“意识形态对学术派别的干预”,即所谓“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独专的局面”;三是“功利主义的压力”,他说:“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教育当局、大学领导、家长、学生都不约而同地会问:一个大学生学了人类学出来能干什么?能找到什么样的职业?”四是现有人类学的方法不足以有效地研究中国社会,他说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从研究小型的简单的社会而发展出来的,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研究分析像中国这样内含广博、历史悠久,而地域性差异极大的社会。他认为困境的存在是真实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当严重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类学是没有前途的。相反,他认为中国人类学的前途是远大的,前景是美好的。他对这种美好的前景也提出四点看法:1、中国一直是人类学者,事实上是所有与研究人类文化历史有关的学者都渴望研究的地方。2、中国具有世界上最长久而且是连贯不断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具有人类学研究资料的丰富宝

    藏。3、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在一起经历了数千年岁月,而共存共荣的团结的民族。她在世界上绝无仅有。4、中国文化是非西方文化中的主支之一,研究中国文化的认知方式、世界观与价值,可以用来充实、更新当代人类学的内容,促进它的发展。最后他诚恳地希望关心与研究中国的人类学者,实事求是地团结起来,认清并克服当前的困境,美好的前景是“一定会早日实现的”。

    根据以上简要介绍,作为他的一名友好,我愿意响应他的提议,讲一讲我个人的看法。我的论题不准备对上述困境与前景作一番全面的探索,而是着重从第四个困境即“现有人类学方法,不足以有效地研究中国社会”的论点谈起,着重从这样一个侧面,即从中国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历史发展来分析。当然从一个困境出发作重点分析也许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要涉及到其他几点困境或前景问题。这是其一。其二,我是想以费孝通教授几十年来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活动的成果为实例来说明我是如何考虑问题的。当然在这里我还得说明一点,我是把社会学、人类学、成族学混为一谈来论证问题的。我希望这个错误在本文后来的发展中能够得到谅解和辨析。

    二、第一个里程碑

    1、中国早期的社会调查研究

    中国社会学早期代表人物,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陶孟和在1932年底曾说:“在中国,采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状况,只不过是近十年的事。”[1]

    从教育和科学研究系统看,中国的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大多起始于本世纪初的一些教会学校或一些学校中的外籍教授。他们为指导学生学习,从事一些小规模的调查研究。1917年清华学堂美籍教授狄德莫(C·G·Dittmer)指导学生在北京西郊调查195家居民的生活费用。1918—1919年间,美籍教士甘溥(S.D.Gamble)与燕京大学教授步济时(I.S.Burgess)等曾仿照美国春田社会调查的成例,调查北京社会状况,于1921年在美国出版《北京,一种社会调查》(Peking,A Survey,1921),这是高等学校城市社会调查研究的开端。这时在上海有沪江大学社会学教授葛学溥(D.H.Kulp Ⅱ)指导学生在广东潮洲调查有650人的凤凰村,1925年在美国出版,书名:《华南农村生活》(Country life in South China,1925)这是高等学校乡村生活社会调查的开始。

    从此之后,社会调查研究的活动逐渐盛行,出版的作品也逐渐增多。到1935年前后发展到了高峰。我把这段早期的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名之为中国社会调查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第一个里程约有二十年,在这期间有代表意义的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与研究成果,从教育与科研系统而言,我认为有三个方面是可以特别一提的:

    (1)北平社会调查所的调查研究活动

    这个所的前身是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社会调查部。它在1926年2月接受美国纽约社会宗教研究院捐助的专款,供作社会调查费用,由陶孟和、李景汉主持。1929年6月,改名为北平社会调查所,做了不少调查研究工作,是我国解放前专业性社会调查研究机构中成果较多的组织之一。他们先后出版了二十余种书籍。

    (2)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的社会调查活动

    30年代南京中央研究院成立社会科学研究所,由留美博士、曾任北大教授的陈翰笙任所长。陈翰笙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艰难的条件下与解放区毛泽东领导下的农村调查相呼应,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进行农村调查和后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的农村调查。在陈翰笙、王寅生主持下,1929—1930年先后在江苏无锡、河北保定进行农村调查;薛暮桥等在广西农村及上海宝山、河南、陕西等地进行调查。这些调查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阶级分析观点,重点调查农村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揭露阶级矛盾、阶级剥削的情况。陈翰笙等领导下的农村调查在当时堪称独树一帜,对理解在帝国主义和地主的盘剥下中国农村社会性质与农民贫困的根源,提供了事实根据与科学的论证,也对当时学院派社会学的研究产生了不小的思想冲击。

    (3)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社会调查活动

    以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为干事长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实验区,根据愚、穷、弱、私是中国人民生活上的基本缺点,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为内容,以提高人民的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目的,进行农村建设。为此,首先的工作就是进行社会调查,以便进一步制订教育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定县调查从1926年实验区筹备就开始,1928年始由社会学家李景汉接任继续进行。

    2、第一个里程碑的代表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

    在上述早期的社会调查研究即第一个里程里,我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要首推李景汉主编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这本书是中国首次以县为单位的系统的实地调查研究著作,调查全面翔实。全书八十三万言,分为17章,包括地理、历史、县政府以及其他地方团体、人口、教育、健康、卫生、农民生活费、乡村娱乐、风俗与习惯、信仰、财税、县财政、农业、工商业、农村借贷、灾荒、兵灾,是一部大型调查报告。它是迄20世纪30年代中期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到高峰时期具有代表意义的一部调查成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贡献与方法的特点有:

    (1)它是以定县整个县为范围,内容包括全县的“一切社会情况”的最全面的调查

    在此之前,有些调查虽然论述的范围较大,但实际根据的材料,往往不过是零碎的,少数农村或城市某个方面的零星资料。本书资料之详细是少有的。社会学家孙本文说:“《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为我国县区社会调查最详细的报告”,他又说:“为社会调查方法书本中最充实的一书可比之美国匹兹堡调查或春田调查。”[2]

    (2)它是中国县志的改造、它在调查研究方法上,一方面延续了西方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一方面又充分利用了中国地方志所特有的结构和格式并有所改革。社会学家吴景超评论说:“看完了这本书之后,对于定县社会的认识,真比亲身到定县去参观半个月还要深刻。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县志。这真可以做别种县志的模范。[3]”

    (3)突出资料的客观性

    调查报告只提供客观现象的数据,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加任何粉饰和解释,不加任何价值判断,不说农民的某种活动好,某种不好,只提供事实,不加任何观点。所谓“本书在报告多种赤裸裸的事实以外,不下评论与结论,连较细的解释也是很少的”。“好像矿工把山间一块一块的矿石开出来送给化验师们去化炼,由他们随便炼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见该书《序言》)。

    (4)实证主义的方法和方法论

    《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体现了西方传统实证主义的社会调查方法。所谓实证主义方法,众所周知,从它的方法论观点说,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即那些社会现象,是独立于调查研究者之外,而一切关于事实的知识都应以经验的实证材料为依据,不能实证的结论则是无意义的。同时为强调获得资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认为调查者不要带任何观点,要求调查者脑海似“一张白纸”。正如李景汉所说的:“社会调查研究是用客观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调查者必须不拘成见,不参加个人的感情或主观的玄想,要以科学的态度,搜集事实,这才称得起是忠实的社会调查者。”[4]

    三、第二个里程碑

    中国教育与科研系统的社会学,在调查研究方法上,30年代中期至1952年,可以称之为第二个里程,其特点是30年代中期以后异军突起,开始了一个新的尝试,这就是所谓“社会学调查”或称之为“社区研究”。在这之前,社会学界只讲“社会调查”而无“社会学调查”之说。可以说,在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上,所谓“社会学调查”是“社会调查”在理论和操作上的深入和发展,也或者可以说,是中国社会调查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为什么这样说,是由于第一个里程的社会调查在方法与方法论上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学研究的需要。

    1、第一个里程的调查研究方法存在的主要缺点:

    (1)缺乏一套明确的方法论指导

    虽然调查者尽心尽力务求资料翔实准确,但由于缺乏一套切合实地调查的思想指导,其认识大多还停留在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层次上,而没有进入社会学、人类学专业研究的方法论的层次上。因此,他们认为,应用编好的调查表格逐条忠实记录下来并细心统计整理,这便就是“科学方法”了。因为缺乏明确的方法论指导,所以调查的目的也是泛泛而一般化,缺乏具体要求,这就使调查者在进行中不知所向,难于发挥个人的主动性,调查的结果也就难于深入。

    (2)客观主义的调查法使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双方不易沟通

    要求调查者在调查之前思想上如“一张白纸”、“不拘成见”、“不参与个人感情或主观的玄想”,这些话,表面上看是对的,但实际上由于把“客观性”理解为调查者对被调查的人或事物,没有任何关系,不能有任何思想看法,这样就会产生问题。要调查研究者企图采取所谓“超然”的立场,其实是做不到的。

    (3)把社会调查与研究割裂开来

    往往把社会调查与研究截然分为两个阶段,调查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所谓只是在“报告的多种赤裸裸的事实以外,不下评论与结论,连较细的解释也是很少的”。所谓:“好像矿工把山间一块一块的矿石开出来送给化验师们去化炼,由他们随便炼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这种开矿与化炼矿石的分两步走,调查与研究的脱节,使研究者手中掌握的是第二手材料,缺乏感性知识。无法使真正的研究深入下去。这也就形成重调查轻研究的恶果。

    (4)调查资料繁琐,轻重不分

    从调查本身看,重视资料的搜集是对的,但也不是越细越好,越多越好。许多调查内容名为详尽细微,实则轻重不分,繁复琐碎,所谓“见木不见林”。中国民族学创始人之一凌纯声在他的一篇文章《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中,把实地调查研究的问题分为物质、精神、社会三个方面,汇集成23大类,842条“问题格”[5],比李景汉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之详细状况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实际很难让人分出轻重,从而也难于发现问题。

    2、异军的突起

    30年代一支对于中国社会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新军开始组建,这支新军就是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吴文藻为首的年轻的中国社会学者集体。

    (1)新军的创业人吴文藻在中国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发展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坚强的事业心不仅在学术上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著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整个学术事


    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90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整风肃纪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