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社会调查教学研究
  • 社会调查教学研究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社会调查教学研究
  • 篇一:社会研究方法类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社会研究方法类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摘 要: 社会研究方法类课程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求真精神和社会研究方法技能。根据2013 年课题组在安徽省 10 所高校的调研数据,对社会研究方法类课程的设置情况和教学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研究方法类课程存在设置不完整、不衔接、不合理,教学方式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有待加强,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对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 课程设置; 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

    目前,中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研究方法课程设置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高水平的研究方法课程开设不够,课程设置不规范,因而深入学习、研究与借鉴哈佛大学研究生培养的先进范式,对于提高我国社会科学类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能力素质等,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社科类研究生研究方法课程的设置

    1.转变思想观念,重视研究方法课程建设

    研究方法的创新将有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然而目前国内各大院校在社科类(如管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上仍然存在着诸多差异,由于个别导师研究方法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从而导致指导出来的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不强、学术论文缺乏逻辑严谨的推理论证,从而很难保证研究生在国内外一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展示科研成果。哈佛大学在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中,将统计学原理和实践、统计工具应用、定型数据收集、民族志、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前沿研究方法课程纳入到研究生课程体系之中,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学习和利用研究方法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解释和评估现实问题,获取真正的实践经验。因此,在研究方法课程设置方面首先应做到思想意识的转变,即高度重视研究方法本身及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明确培养目标,以专业知识为培养资料,引进先进的研究方法课程和卓越的师资力量。

    2.增强选课的灵活性,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

    科研创新是建立在研究生优势知识结构基础上的成果,而研究生优势知识结构的形成则依赖于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而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则需要考虑课程的修读机制和可选范围。哈佛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选课机制具有开放、多元和自由的特点,课程内容和选课方式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并且所选课程的难度、水平、修读时间等方面也都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以保证研究生的个性化课程体系达到专业学术标准的要求。由此看

    来,我国社科类研究生研究方法课程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学习能力,充分尊重研究生的课程选择自主权,建立相对自由的跨系、跨学院,甚至跨学校的选课制度,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研究方法课程套餐。

    3.完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和考核机制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在研究生培养实践中,尚未完全建立起适应不同类型培养目标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并且缺乏科学的课程教学和考核制度。在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哈佛以院系为单位,教师采用班级授课、实践与讨论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运用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将间接经验转变为直接经验,将知识“学活”、“用活”,阶段性采取多种形式(如考试、撰写论文、书面报告等)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以达到培养目标。根据我国究生教育情况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应该进一步明确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规格和定位,制定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和考核机制,促使研究方法课程设置进入正规化轨道。

    4.以提升科研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哈佛大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致力于教会学生清晰地理解知识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而并非仅仅传授知识;要让学生做一个更灵活、更有适应性及更聪明的人。鉴于此,哈佛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重在启发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见解独到的思维范式,学会利用所学到的方法工具发现、分析和解决科研难题,不断提升个人科研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也提出了相关要求,普通高等学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研究方法类课程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求真精神、社会研究方法技能和科研能力。

    因此,开设社会研究方法类课程是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之一。但是,目前社会研究方法类课程在一些高校中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中国知网上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或“社会研究方法”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梳理,可以发现近年理论界对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关于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中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如案例教学法、建构式教学法; 二是关于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如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研究、工作坊模式、研究性 学 习 教 育 模 式 和 参 与 式 研 究 性 教 学 模式; 三是有关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现状和课程设置

    方面的研究。现有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本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对话空间,理性审视后却不难发现仍存在的不足: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多是定性研究,少定量研究成果; 多来自经验的总结,缺乏进一步理论提升和应用推广的研究。本文在批判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试图探讨社会研究方法类课程实际设置与课程教学的现状,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二、 加大对方法课的重视力度,完善课程设置

    1. 加大对方法课的重视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应对高校开设此类课程提出明确要求,所有综合性大学和以文科为主的大学也应主动积极开设这类课程。学校和院系也应加强对方法类课程的重视,结合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学改革,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方法课程的开设力度。

    2. 完善方法类系列课程的设置。研究方法的教学不是一门课程就能解决的,从重在搜集资料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到重在资料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或质性研究方法课程,再到重在报告撰写和论文撰写的课程,结合不同专业应有些侧重地开设出系列课程,且避免“重定量研究而轻定性研究”的倾向,应增设质性研究课程。

    3. 注重课程衔接、课程属性定位及课时的合理安排。结合方法类系列课程开设的多寡,应适度调整方法类课程的课时安排,如将“社会统计学/统计学”设置为公共必修课程,3 个学分,54个学时; “社会( 调查/科学) 研究方法”为专业必修课,3 个学分,不少于 54 学时; “统计软件应用”及“论文写作”等课程则作为专业选修课,要提出明确的选修要求,每门课程 2 学分,各 32 学时。学校在课程设计时应保证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总学分不低于 8 学分,教师在讲授本课程时不得随意减少学时数。此外,在课时安排上,也要考虑到课堂学习课时、上机课时、课外实践课时等适度分配。在课程的开设学期上,也要考虑具体情况,如社会调查课程适宜早开,如安徽大学一些专业将此课程放在第二学期开,这样有利于学生暑期实践对方法的运用,而论文写作课程适宜在三四年级开设,那时学生一方面是有了专业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有撰写论文的需求。

    三、 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 转变教学方式,突出实践教学。社会研究方法类课程体系纷繁复杂,既包含理论知识,又包括实际操作,既有定性研究内容,又有定量研究方法,这就对传统的以单纯进行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任课教师必须针对特定教学内容,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改革以书本知识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多采取“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三位一体”( 即将课堂精讲、课外实

    践教学和实验教学环环相扣)等新型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地动手操作和实践机会,如“SPSS 统计软件应用”这门课程就应该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教师在每讲完一块知识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达到掌握知识、熟练操作的教学目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应该让学生在掌握每个研究环节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步参与从选题、研究设计、实施调查、资料分析和撰写报告或撰写论文的整个实践过程,以切实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方法课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能力与素质。

    本次调研显示,方法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等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应加强方法课教师的素质提升,如出资支持方法课教师参加相关培训班,如高级统计分析技术培训班,案例教学培训班等等。同时,相关任课教师也要通过继续学习、教学课题研究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

    3. 强调过程训练,提升教学效果。方法课教学效果的提升,不仅仅依靠方法课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素质提高,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改变他们对方法课的错误认知。同时,结合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创业实验项目、科技作品大赛、暑期实践等契机,把理论讲授与实际项目的申请和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对学生实践进行程指导。此外,方法课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将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雁玲.“建构式”教学方法探索———《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改

    革感悟[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3) : 96 - 97.

    [2]钱雪飞. 高校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策略探索———以《社会调查

    研究方法》课程为例[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169 - 171.

    [3]徐晓军,郑伦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参与式研究性教学模式

    [J]. 中国大学教学,2010( 2) : 48 - 50.

    [4]景晓芬,黄哲超. 社会学专业定性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途径

    [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2( 9) : 9 - 11.

    [5]李冰仙. 社会学研究方法系列课程设置的改革[J].贵阳学院学报( 社

    会科学版) ,2014( 2) : 99 - 103.

    [6]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

    [7]叶金国,李冰.《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模式设计

    [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 ,2006( 1) : 62 - 64.

    [8]郭道扬.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会计控制会计教育纵横论[J] 会计论

    坛,2003年

    [9]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

    [10]吉彦波.《学术如何、学府何如》[M],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0年第2

    [11]李醒民.《科学的精神与价值》[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2]李志文.我对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几点认识[J].中国会计学博士生第二

    届联谊会交流论文集1998年.

    篇二: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英文名称:Social Survey and Research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 分:4

    总 学 时:64,理论学时:64,实验(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调查研究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人口学、文秘专业等社会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级政府的政策研究、计划统计、民政、计划生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中。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教学任务与目标是:

    (1)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充分认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和其他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 (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事实,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通过理论教学、研究实践使学生树立起一种科学的理念--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活动,科学性是其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科学精神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立命之本。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 社会调查概述(6学时)

    1、 社会调查的概念与特征 2、 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的关系 3、 社会调查的作用

    4、 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社会调查类型 5、 社会调查的基本题材 6、 普遍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7、 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8、 传统调查与现代调查的差别 9、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重点: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难点: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选择调查课题 ( 6学时)

    1、 调查课题的类型

    2、 选题对社会调查所具有的意义 3、 选题的标准及其相互联系 4、 选题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具体做法 5、 课题明确化的含义及其在调查中的地位 6.文献查阅与选题 本章重点: 选题的标准

    本章难点:如何在实际中选择恰当的调查题目;课题的明确化。 本章教学要求: 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本章的内容进行选题。

    第三章 调查设计(4学时)

    1、 不同调查目的的调查设计概念

    2、 分析单位的概念、主要类型、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3、 横向调查与纵向调查的概念、特点及比较 4、 调查具体方案的设计中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掌握几种分析单位和两种经常犯的错误:层次谬误和简化论

    本章难点:层次谬误和简化论的辨别 本章教学要求:学会在实践中防止两种错误。

    第四章 抽样(6学时) 1、 抽样的概念及基本术语 2、 抽样的意义 3、 抽样的主要类型

    4、 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与程序 5、 抽样的基本步骤

    6、 几种主要概率抽样方法的操作方法、基本特点及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7、 几种主要非概率抽样方法的做法、特点

    8、 如何根据公式计算样本规模,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9、 哪些因素与样本规模的确定有关 10、 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之间的关系如何

    本章重点:熟练掌握概率抽样方法的定义和操作步骤

    本章难点:抽样的相关几个概念;概率抽样方法;非概率抽样方法的适用范围。本章教学要求:本部分在本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概率和非概率抽样方

    法,并能在实践过程中恰当的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操作。

    第五章 测量 (4学时)

    1、 测量的概念与基本要素 2、 社会测量的特殊性 3、 测量的四种层次及其特征

    4、 量表的作用及李克特量表的设计方法 5、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概念、类型 6、 概念、变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7、 操作化的含义、作用及其实际运用

    本章重点:熟练掌握四种测量层次和操作化 本章难点:如何进行操作化

    本章教学要求:能够区分四种测量层次,并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调查课题进行操作化。 第六章 问卷设计 (6学时)

    1、 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

    2、 封面信的主要内容

    3、 问卷设计三大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 4、 问卷设计的具体步骤

    5、 各种形式的问题及答案的实际设计方法 6、 表达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方面的几条常用规则 7、 确定问题数量和问题顺序的方法 8、 问卷设计中有那些常见错误 9、 高质量问卷有哪几条标准

    10、提高问卷设计质量的方法

    本章重点:掌握进行问卷设计的方法

    本章难点:问卷的格式;文件设计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章教学要求: 能够避免在问卷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能够进行问卷的设计。 第七章资料收集 (4学时)

    1、 调查资料收集方法的类型

    2、 自填问卷法与结构访问法的特点比较

    3、 如何进行个别发送、邮寄填答和集中填答,三种自填问卷方式的优劣比较 4、 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的做法、特点及优劣比较 5、 在调查资料收集过程中还应注意哪几点 6、 调查员的条件及培训方法

    本章重点:重点掌握几种资料收集方法各自的特点

    本章难点:各种资料收集方法特点的辨别和在调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自填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的各自特点。

    第八章 资料处理 (4学时) 1、 资料审核的内容与方法 2、 资料复查的方法 3、 问卷编码的含义与作用

    4、 数据清理工作的几种主要方式的含义 5.统计表与统计图

    本章重点:重点掌握资料的审核和录入 本章难点: 资料录入的编码和注意事项 本章教学要求:学会进行资料录入。第九章 单变量分析(8学时)

    1、 频率分布与频数分布的含义

    2、 集中量数与离散量数的含义、类型及联系 3、 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 4、 区间估计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5、 总体均值与总体百分比的假设检验方法 本章重点: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分析。

    本章难点: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分析,假设检验。

    本章教学要求:能够进行样本的统计分析,了解基本变量的涵义。 第十章双变量分析(6学时)

    第十一章SPSS基本应用 (4学时)1、 相关关系的概念、方向、强度 2、 因果关系的概念及判定条件

    3、 交互分类的意义及作用 4、 卡方检验的作用 5、 消减误差比例的含义

    6、 不同层次的变量间关系所对应的相关系数 本章重点:交互分类表的掌握,卡方检验 本章难点:交互分类和变量层次的检验

    本章教学要求:熟练掌握交互分类表并对各个变量层次间能运用正确的参数进行检验。 第十二章撰写调查报告(6学时) 1、 各种不同的调查报告类型及其特点 2、 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3、 普通调查报告的结构 4、 调查报告标题的类型与特点 5、 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

    6、 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导言部分通常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7、 如何选择所评论的文献

    8、 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方法部分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9、 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果部分应注意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10、调查报告的行文应注意什么问题 本章重点:重点理解掌握调查报告的结构 本章难点: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四、成绩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前者主要为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后者为期末考试。平时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

    1、风笑天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版。 2、水延凯等编著,《社会调查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版。 3、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美]艾尔?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6、郭星华等著,《问卷调查技术与实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侯亚非主编,《社会调查研究原理与方法》,华文出版社1998年版。

    执 笔 人:曹树平

    篇三: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报告

    篇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

    1.调查时间:2012年8月10号至2012年8月20号。

    2.调查地点:汨罗市桃林寺镇段中村及附近几个村庄:新胜村,新华村,奋斗村, 段中村。

    3.调 查人: 吴彪

    4.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段中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

    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和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十几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

    (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十几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划龙舟、耍龙舞、闹元宵、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上网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通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家乡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到2012年我家乡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下面是对家乡家电的调查:2、 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然而,老年人却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在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篇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选题与范文

    附件3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内容选择参考】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状况调研报告

    2、大学生就业状况

    3、学生党员素质状况

    4、贫困大学生的校园生存状况

    5、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方式(娱乐、闲暇、消费等)调查

    6、浙江省大学生青年创业成功典型调查

    7、健康合理的大学生活方式调查

    8、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9、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

    10、绿色环保的社会生活方式研究

    11、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

    12、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的调查

    13、城乡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调研

    14、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5、21世纪10年代家乡变化调查

    16、能源危机对我国产业调整的影响

    1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突出问题(“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新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推广、实施情况)调研

    18、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的调查

    19、绿色消费理念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影响研究

    20、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调查研究

    21、返乡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

    22、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升学状况调查

    23、和谐社区(城市与乡村)建设工作调查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荣辱观教育的典型调查

    25、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26、社会生活观念的代际变迁考察

    27、金融危机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影响调研

    28、家乡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研

    29、具有浙江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

    3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31、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题调查

    32、居民“低碳意识”调查【如何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

    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社会实践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5.修改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二、格式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

    “××××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范文】: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

    班级:10财管1班姓名:某某某 学号:10000000 【内容摘要】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倡导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 贫困生 消费现状 调查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宁波大红鹰学院经管分院、外语分院、人文分院等不同专业的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热潮,这方面开支虽不算大,但也是造成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逐渐悄然成风。

    6.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

    7.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

    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篇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个人版)

    十月社会实践调查(个人项目版)关于家乡特色产业

    的实践调查

    ——广东省阳春市柑桔产业发展状况

    作者:国贸01班 路一直都在

    二零一三年十月广东省阳春市柑桔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特色农业的实践调查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贸01班 路一直都在

    调查地点:广东阳春市圭岗镇马水桔生产基地

    摘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市场坏境下,阳春市如何充分利用本地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科学规划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此处以阳春特色水果产业马水桔生产种植为例展开调查。

    关键词:阳春市,特色农业,马水桔种植,科学发展。

    调查实施

    调查目的:

    为了丰富自己的假期生活和进一步提高自己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并且充分展现和宣扬自己家乡的特色经济风貌,推动家乡经济的发展。我在十一假期期间,和本校同乡一起对自己家乡的特色经济产业——柑桔产业进行了调查。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部分果农,参观一个种植基地,查阅《农产品市场周刊》、《南方》等相关资料,浏览阳春市政府网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阳春市的概况

    阳春,意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是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喀斯特地貌地带,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漠阳江中上游。全市总面积4054.7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第二大的县(市),总人口105.2万,辖15个镇和一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驻地春城。

    阳春是珠三角与粤西的交通中枢,交通方便。贯穿境内105公里的三茂铁路通达汕头、深圳、广西、云南、重庆;已开通的罗阳铁路、阳阳铁路、省道s113线一级公路和沿海高速公路、开阳高速公路、阳茂高速公路及相邻的325国道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从阳春到广州、珠海2个小时,到深圳、香港3个小时,阳春已融入珠三角经济发展2小时经济圈。

    阳春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云雾山脉,天露山脉的中段与河尾山的八甲大山之间,漠阳江中上游。东连恩平市,东南与阳江市相接,东南与电白县相邻,西接信宜、高州市,西北与


    社会调查教学研究》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90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社会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