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歌颂内蒙古的文章
  • 歌颂内蒙古的文章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歌颂内蒙古的文章
  • 篇一:我爱内蒙古

    我爱内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邊疆,首府呼和浩特,橫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接鄰八個省區,是中國鄰省最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北與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201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504.8万人,主要分布有汉族、蒙古族,以及满、回、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民族众多。辖9个地级市、3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旗、自治旗。

    内蒙古资源储量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

    内蒙古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市区之一。2005年全自治区GDP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人均GDP超过中国大陆平均水平。边境口岸众多,与京津冀、东北、西北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密切,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区 中文名称内蒙古自治区

    外文名称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别 名内蒙 行政区类别自治区

    所属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下辖地区9个地级市&3个盟

    政府驻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敕勒川大街1号

    电话区号(+86)0470~0482 地理位置(97°E~126°E;37°N~53°N) 面 积118.3万平方千米

    著名景点成吉思汗陵,呼伦贝尔草原,额济纳胡杨林,阿尔山天池等

    机 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包头机场、满洲里机场、通辽机场等 火车站呼和浩特站、包头站、赤峰站、通辽站等 车牌代码蒙A~蒙M

    地区生产总值17769.5亿元(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71044元(2014年) 名字来源内札萨克蒙古 高等学府内蒙古大学等

    所属经济分区中国中部经济区

    所属气候分区大部属北方地区小部属东北地区

    人 口2504.8万人(2014年常住人口) 党委书记王君 方 言蒙古语内蒙古方言、汉语(官话、 自治区主席巴特尔

    晋语)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我爱内蒙古

    草原风光

    民族风情 ○

    草原盛会那达幕:即游艺、联欢的意思,源于七百年前。那达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赛马、摔跤、射箭。多在草原牛羊肥壮、稻谷飘香的8月份举行。

    蒙古包: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先用木杆、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然后连成园仓式,再用园木组成伞形园顶,顶中央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用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是草原牧区最喜欢的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最感兴趣的下榻场所。[12]

    祭敖包:这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举行。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13]

    手扒羊肉:蒙古语称手扒羊肉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简便实惠的待客食品。做法是刚屠宰后的羊,挑选好的部位,(头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锅,原汁清煮。羊吃草原上的五香草,调味齐全,不加任何调味品,只要掌握清煮技术,就能做得美味可口。在食用时不用餐具,用手扒着吃。

    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最考究,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是最能表达朋友之忠诚的珍贵食品。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洁白的哈达上,唱起感人的祝酒歌,表达自己的真诚与感情,此时客人理应随即接过酒,能饮则饮,不能饮则品尝少许,然后将酒归还主人,万不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谢绝主人的敬酒,否则他会认为您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交朋友、不能以诚相待。

    我爱内蒙古

    我爱内蒙古

    篇二:内蒙访古

    六 内蒙访古

    翦伯赞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法,学习引用文献资料,有叙有议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珍视民族传统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第一节中的“赵长城”突出赵武灵王的文治武功,第二节的“昭君 青冢”。

    2.难点: 史料和观点的统一。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字词注音:

    迥jiǒng(远) 囿yòu(养动物的园子) 朐qú(临朐,地名) 邪y?(名)单于chán yú(匈奴君主的称号) 塞⑴sāi(塞子)⑵sài(边塞)⑶sa(用于某些合成词中)

    词语补释: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迥乎:显然。P95注②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苑囿:古代帝王及贵族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地方。P96注①

    *恩赐:原指封建统治者为笼络人心而给予赏赐,今指因怜悯而施舍。 *绵亘:接连不断。亘:gan空间或时间上延续不断。

    *沸腾:此处是不可遏制的意思。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镂lòu雕刻。

    *遮断:遮盖阻断。

    款塞: 叩塞门。款: 叩。P100注⑾

    解题:

    本文是翦伯赞同志写的一篇史论。1961年7月23日9月14日,民族历史研究指导委员会应乌兰夫同志的邀请,组成了一个有16位委员参加的学术代表团,由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等同志率领访问了内蒙古自治区。历时近两个月,行程15000里。访问结束后,以流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旅游记。发表在1961年12月1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周立波编选的《散文特写选》。 原文共写了六节: 第一节“哪里能找到这样的诗篇”,第二节“一段最古的长城”,第三节“在大青山下”,第四节“游牧民族的摇篮”,第五节“历史的后院”,第六节“揭穿了一个历史的秘密”。课文节选的是第二、三节。 这是一篇富于特色,独具风格的访古散文。文章不是从一般游览的角度,而是从实地考察和历史研究的角度展开记叙的。它以寻访古迹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把对自然环境、古迹、文物和历史人物的描写以及作者的评论融合在一起,记叙了我国内蒙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并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全文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无比珍视民族传统友谊的感情。本文围绕着大青山上的古长城遗址和大青山下的汉代城堡这两个中心,对历史上游牧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和文化交往作了科学的论述。

    文章最后说: “马克思说: ‘世界历史形成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它的喜剧。’现在悲剧的时代己一去不复返了,出现在内蒙古地区的是历史喜剧。但是,悲剧的时代是一个历史的时代,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时代,一个紧紧和喜剧时代衔接的时代。为了让我们更愉快地和过去悲剧时代诀别以及更好地创造我们幸福的未来,回顾一下这过去了的时代,不是没有益处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促进民族间的合作和团结,共同去创造幸福的未来,这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

    作者简介:

    翦伯赞(18981968)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生平著述甚多,文化大革命期间,惨遭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粉碎“四人帮”以后,始得平反昭雪。著作有《中国史纲要》《历史问题论丛》《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

    本文线索清晰,内容丰富,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围绕中心,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第一节,围绕着古长城为中心叙述的。

    顺序: 先写塞外风光,次写大青山地理形势,后写古代草木茂盛,禽兽繁多的情况,再写历史上大青山的地理环境以及它的重要地位这些都是陪笔。 主笔: 详尽介绍赵长城。

    第1层(89自然段)叙述赵长城的由来,并引史料介绍其地理位置、遗址情况及登临所见。

    第2层(10自然段)以统一的封建帝国秦修筑万里长城作对比,称赞小小的赵国竟完成如此巨大的国防工程,赞美赵武灵王是了不起的英雄。(赵长城) 第3层(1112自然段)赞扬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敢于向游牧民族学习,不拘古礼,勇于革新。

    这两件事分别反映了赵武灵王处理民族关系的两个侧面: 坚决抵御外来侵略和虚心学习胡人长处。作者认为抵御外侮和保卫人民的和平生活,固然有功,然而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冲破习惯势力的藩篱,克服狭隘的民族偏见,虚心学习少数民族的长处,更属难能可贵,尤其称得上是一个英雄。作者充分肯定赵武灵王的历史功绩,其用意还不仅仅在对一个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作者实际上是在宣传一种观点,民族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应该相互学习。文章尽情地肯定了赵武灵王的文治武功,歌颂了他振兴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突出了

    第二节,围绕着阴山一带的汉代城堡为中心叙写的。

    先概述古代城堡的情况,并援引文献资料印证,后具体记述两个古城遗址(塔布土拉罕和麻池乡的汉城遗址)进行评论这些都是陪笔。

    主笔: 细写一个“永远不会废弃的”古迹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 第1层(2223自然段)述说昭君青冢的意义、方位、外观,着重指出“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第2层(最后两个自然段)说明到处有昭君墓的真实原因,分清了“昭君出塞”的是非界线,极力肯定是昭君自愿出塞和亲,取得民族和解和民族友爱的功绩,并透避地阐述了和亲政策的历史进步意义,表达了无比珍视民族传统友谊的感情。

    在这一节里,读者不仅看到了青冢,听到了关于昭君墓的传说,还触摸到作者感情的脉搏,领会到附着于这一古迹上的作者的历史观点和社会理想,即民族问题的纷争只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而人民总是向往和平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民族友好是历史的趋势、人民的愿望。在今天民族团结友好的新时代,各族人民更应增强民族团结,携起手来,共同创造幸福的未来。由此可见,有关昭君墓的详细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中心。

    这两节各自独立成章,又有密切联系。在阶级社会漫长的历史时期,各族统治阶级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民族战争,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毕竟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甚至在战争期间,也不能完全阻止文化的交流。作者这一观点映照全篇,不论是写赵长城,歌颂赵武灵王;或写古城堡,赞美昭君墓,都贯串了这一思想,这一条思想感情线索把前后两节缀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前一节“一段古长城”是写“大青山上”,后一节则是写“大青

    山下”,“大青山”使前后两节构成了一种天然的联系。

    第二课时

    二、引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在叙述中自然地插入史论的文笔,叙与议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如: 文章谈到阴山一带的汉代城堡时,作出了“汉王朝在阴山一带的战略部署,至少有三道防线”的判断。为了证实,引用《史记·匈奴传》的记载:“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和《汉书》的注;还引用了《汉书·匈奴传》记侯应谏元帝的话。

    又如: 文章指出“早在战国时,大青山南麓,沿黄河北岸的一片原野,就是赵国和胡人争夺的焦点”,而在争夺时,赵武灵王击败胡人后,在北边国境上筑起一道长城,以堵住胡人进入平原的道路,就援引《史记·匈奴传》的记载,用复述文献的话语,说明了这条长城的起讫点。

    再如: 文章肯定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说他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并引用《战国策·赵策》的记叙,来印证他敢于革新的精神,而最后得出结论“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 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三、描写生动

    广阔的塞外: “敞开了一片广阔的原野,一片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际的原野。”

    秋天的阴山: “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

    阴山南麓的沃野: (勾画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颂扬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敢于革新,说他: “终于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并且把过了时的笨重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眼前昭君青冢: “据说清初墓前尚有石虎两列,石狮一个,还有绿琉璃瓦残片,好像在墓前原来有一个享殿。现在,却只有一个石虎伏在阶台下面陪伴这位远嫁的姑娘,其他的东西都没有了。”

    塞外风光: “我们都想从铁道两旁看到一些塞外风光,黄沙白草之类,然而这一带既无黄沙,亦无白草,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 小麦、荞麦、谷子、高粱、山药、甜菜等等。如果不是有些地方为了畜牧的需要而留下了一些草原,简直要怀疑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河北平原。”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四题。

    篇三:内蒙访古

    内蒙访古

    翦伯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苑囿、山麓、绵亘、屯积、废弃、驿站、夯筑、胡服骑射、民怨沸腾、青红皂白?等词语。

    2、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掌握比喻、通感、反问等修辞方法。 能力目标:

    1、总体把握课文,训练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了解?访古散文?的特点,培养赏鉴赏访古散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体会文中爱国主义精神和加强民族团结,珍视民族传统友谊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文章内涵,概括语段的内容要点。

    2、通过叙、议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分析,体味访古散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文献资料来为阐发自已的观点态度服务的。

    2、正确理解?胡服骑射?和?昭君出塞?的有关历史意义。

    3、从叙、议的分析中初步形成自己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方法】

    1、问答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的目的。

    2、讨论法:以较深层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前后桌组成讨论小组,集思广议,在发表见解中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板书设计】

    访问路线访古内容 评论

    塞外景色沃野千里

    大青山 自然环境

    大青山南战略地位

    赵长城

    大青山

    赵武灵王

    遗址分布

    汉代古堡修筑情况

    (废弃)建堡目的

    昭君墓 意义、位臵、数目

    (永存)

    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 战略地位重要 赞颂赵武灵王 和平往来未被遮断 和亲政策好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内蒙古是一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那浩渺无垠的大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气魄何等浑厚,这里的大青山在古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从历史的隧道里走来的是一个又一个强悍的民族:鲜卑人、突厥人、回纥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这些相继走上历史舞台的民族,像鹰一样掠过,只留下一些古城遗址,零落于荒烟蔓草之间,诉说他们过去的荣辱。毕竟,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随着翦伯赞的笔触,去寻觅那废墟中的辉煌,去倾听那辉煌中的苍凉的故事,去感悟那古老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二、作者简介

    翦伯赞(1898~1968),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湖南桃源县人,维吾尔族。1920年毕业于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参加过北伐。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完成了《中国史纲》第一、二卷和《中国史论集》等上百万字的著作。

    解放后,他被任命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教授、北大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还担任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职。1968年12月18日他因遭诬陷被迫害致死。1978年9月平反。

    三、题解

    《内蒙访古》最早发表于1961年12月13日的《人民日报》,后收于文物出版社出的《内蒙访古》集子中,1961年夏,作者和范文澜、吕振羽等应乌兰夫(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邀请,访问了对史学家富有诱惑力的内蒙,历时2个月,行程15000余里。归来后,作者欣然挥笔写下了这篇别具风格的访古记。开头,以小序形式交代了撰文起因。正文以游踪为线索写访古见闻,共分六章。课文

    选了二、三两章,其余内容在《读本》节选。同学们应先整体阅读,从而取得一个完整印象。

    四、词语补释

    迥乎:形容相差很远,差距很大,差别很明显。迥,显然。

    青红皂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比喻事情的原由或是非曲直。皂,黑色。 步步为营:军队每向前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守严密。步,古代指两脚各向前迈一步的距离。步步,形容距离近。营,营垒。

    苑囿:古代帝王及贵族畜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地方。

    绵亘:连绵不断(多指山脉)。绵,这里指绵延的意思。亘,延续不断的意思。

    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名词。也可用作动词,象屏风那样遮住。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候望:守卫观望。崎岖:形容山路不平,比喻处境很难。

    款塞:叩打塞门。款,叩,表达诚恳殷勤的心意。

    六、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访古游记散文。作者以访古游踪为线索,将地理、历史、人物、事件、自然风光、资料文献有机地串在一起。整篇文章,作者边叙边议,将眼见之景与历史知识相印证,比较,纵贯古今,引起历史的思索,激发深沉的情思,形成一条?记游述史议论抒怀?的清晰脉络,让读者顺着作者的导游,目睹现今,回望历史,去感触,去沉思。

    七、课堂小结

    全文两个部分,结构上相互独立,内容上紧密联系,共同表达文章的中心。

    八、课后作业

    研读第一部分,分层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深入分析?一段最古的长城?部分,作为概括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指明概括的方法及目的。

    【教学步骤】

    一、抽查作业

    二、整体感知第一部分:一段最古的长城

    写作思路:这一部分以?一段最古的长城?为中心,由乘火车启程进入?古之塞外?说起,依次描述了如今的塞外景色,大青山南北两边的自然环境以及大青山南那片沃野的战略地位及由此产生的历史上的纷争。通过层层叙述,很自然地引出了赵长城,向读者介绍了为什么要修筑这段长城,这段长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并对在历史上有卓越贡献的赵武灵王进行了评价。

    访问路线:塞外景色——大青山——大青山南沃野——大青山上

    提问:作者通过这一短文,究竟要表达他的什么思想?

    明确:在原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来概括:?敢于这样做的人(赵武灵王),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1~2):写出关后的感受,辽阔的塞外,肥沃的田野。

    第二层(3~7):写大青山一带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战略地位和历史上的争夺。

    第三层(8~12):写赵长城,歌颂赵武灵王。

    三、具体研读

    1、研读第一层:写出关后的感受,辽阔的塞外,肥沃的田野。


    歌颂内蒙古的文章》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89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歌颂内蒙古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