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养老院服务质量报告
  • 养老院服务质量报告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养老院服务质量报告
  • 篇一:敬老院汇报材料

    以人为本 强化服务

    为更好地加快团场福利事业发展贡献个人的力量

    ——五十三团个体爱心敬老院汇报材料

    五十三团个体敬老院创建于2005年,座落于居民小区内,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全院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拥有床位20余张,有餐厅、食堂和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现有老人16人,管理人员3人。敬老院自创办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老人,强化管理,逐步发展,不断改善院民生活条件,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敬老院建设全面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一、 领导重视,加强管理

    敬老院自建成以来,得到了五十三团党委班子的重视,把敬老院建设作为党委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并给予养老院一些优惠政策。一是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团社政科和敬老院院长为副组长的敬老院领导小组,加强对敬老院的领导和管理。二是团党委把政治上重视老人、生活上照顾老人、思想上关心老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经常来院看望老人,嘘寒问暖,每逢传统节日都来院和老人共度佳节。三是加强对孤寡老人的关心,自敬老院创办以来,团场每月为 名孤寡老人给予200元额外生活费补助。

    二、 民主管理,完善各项制度

    近年来,我院制定了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成立了院务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从院长到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

    会议学习制度、老人管理须知等,并上墙公示,以督促执行,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强调制度化建设的同时,我们更注重自身的政治思想建设,经常利用工作例会和学习日,教育大家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在院内设立了意见箱,以便老人对院容院貌、服务质量、膳食结构等各个方面提出意见或想法。对于老人提出意见或想法,我们都能够认真对待,给老人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并且在每年的年底都会民主评议出一定比例的五好院民和模范工作人员,给予奖励,调动老人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树立“办文明敬老院,创和谐团场”的意识。

    三、 积极探索经验,逐步完善养老工作

    我团敬老院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以社会福利为目的,以慈善事业为宗旨,坚持“不瞒、不卡、不拖”的原则,对团场投资、社会赞助和养老费等财务收入每月进行公布,让社会进行监督。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养老制度,不断摸索敬老工作经验,逐步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敬老院还多方面筹集资金,坚持为老人们征订了《兵团日报》、《叶尔羌报》、《生活晚报》、《金秋》等报刊杂志,同时购买了大量文体活动用品及光碟,组织老人开展有益于老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象棋、跳棋、扑克牌比赛、老年健身操、健身气功、交谊舞等,逢年过节还制作了花灯、开展猜灯谜、等各种喜庆活动,达到了“志有所为、志有所乐”。

    四、 积极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在院里,我们为每一外房间配有电视、吊扇、衣鞋柜等,对老人的饮食起居提前安排部署,每年夏、冬两季每人及时更换衣服、鞋袜、棉被等,为老人勤洗勤换,同时经常征求老人意见调整一周菜谱,并且每一年都邀请团领导参加,给老人过一次集体生日。在院长的带领下,利用院里现有的条件种植时令蔬菜、以“以副养院”为宗旨,创收、节支,不断提高老人们的生活待遇。在环境卫生方面,我们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每天一打扫,每周为老人洗衣服至三次,注重服务态度,不厌其烦,悉心照顾每一位老人。在医疗防治上,我们为每一位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有病及时治疗。另外我们订阅了几种健康有益的书报、杂志供老人们阅读学习,也经常组织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动,邀请社区老年协会来院表演节目,丰富他们的晚年精神文化生活,让老人们“老有所乐”。

    五、 真情奉献,爱心感人

    五十三团个体养老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受到社会地各界的好评,离不开养老院的创办者李凤霞的真情投入,她6年来如一日,把敬老院当做自己的家,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头、洗衣、祝寿、拉家常??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先后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兵团三八红旗手”、“五好文明家庭”、“师市民政十佳先进个人”、 “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多项。篇二:去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关注孤寡心灵——五一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弘扬优秀传统,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的同时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我决定,在大学的第一个五一假期中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参加服务老人的社会实践,去给予老人呵护和关怀,让自己的五一假期过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五一期间我和几位同班同学费尽周折联系敬老院,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联系上了一家敬老院(把名字写上吧),准备看望住在那里的老人。

    老人们一看到一群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兴奋起来,拉着我们的手问寒问暖,十分关心我们各方面的情况。动作虽简单,但体现出了老一辈们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和关怀。或许,在这里老人们很少见到年轻一代的身影出现,以至于我们的到来使他们兴奋异常??我询问了各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情况后,便与老人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很快就融入其中。我们没有因为假期期间不能外出游玩而埋怨过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热情。因为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其中实际上蕴含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也是老一辈与年轻一辈缩小代沟的途径。

    原本准备了节目和游戏,希望能愉悦老人们,但是,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从我到达敬老院,老人就拉着我的手不放,一直和我说话,谈他们以前的事迹,谈他们的儿女家庭??也许,他们所需要的不是外界的物质愉悦,而是来之内心的愉悦——交流。他们大都没有家人照顾,心里的话无处安放,后来就形成了精神上的孤单与寂寞??他们的心灵虽经历世事无数,当回首往事时,却没有亲近的人倾听,于是他们开始孤寂,渴望有人聆听他们??后来,我放弃了表演节目这个计划,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与心灵上的寄托,我觉得场面越热闹,老人的内心反而越加凄凉,越容易引起他们的回忆,或甜蜜或苦涩??

    老人中有好多都是因为没有家属照料或家属太忙顾不上老人而被送到了敬老院,从此开始了他们孤单而乏味的最后旅程??他们说,自从送进敬老院之后,就基本没见到过自己的子女,说到这里时,老人的眼角湿润了,声音也开始哽

    咽??这时任何安慰的话语都显得很苍白,我只好转移他们的话题,谈他们的光辉时代的事情。

    当今社会,不知道孝敬老人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忘记了他们的父母含辛茹苦的把他们拉扯,在自己翅膀硬朗之后,有能力挣钱吃饭后,就忘却了年迈的父母,甚至把他们放在敬老院里不管不问,全然不顾老人的心灵所承受的孤单,任由他们艰苦度日??

    从我进入敬老院,我就注意到有位***爷爷(把姓写上吧)一直望着窗外,也许他在回忆,也许他在期盼??当我走近他时,他一直对我微笑,然后拉着我的手,和我亲切的交谈,给我谈人生,谈价值观,谈学习,谈生活,谈亲情与爱情??他那么的热情,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尽忠!也许这些话听起来俗不可耐,让年轻人听了肯定会笑掉大牙,但是我却认为这些话饱含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年轻一代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精神与价值观!

    活动在惬意的聊天中很快变告一段落了,我离开时拥抱了那些心灵孤寂的老人们,看到他们依依不舍的眼神,与眼角里湿润的液体,我的声音也开始哽咽,我多想多陪陪他们啊??是不是将来有一我老了,迎接我的也是同样的生活呢?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我绝对不会让我的父母过这样的生活?? 此刻,我思绪万千。这些老人真的很可怜的,他们是社会上的

    弱势群体,却很少受到社会的关心与照顾。我还经常看到老人们自己挑水喝,还要去城里为了生活而去卖东西赚钱,这些我看了好是心疼和心痛。心疼的是那些老人,而为那些对这些漠不关心的人而感到心痛和可悲。最让人难过的是政府对这些也视而不见。虽然政府有说对老人的补贴,可是山高皇帝远,等到了老百姓这里就是可怜巴巴的一点点东西而已。物质上的资助没有也就算了可连精神上的安慰和关心也少之又少,子女未尽义务与责任。在这是实践活动中,我也充分的认识到我的渺小,一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我多么希望我生活的社会能加强对老人的重视,重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呵!

    在这实践过程中,我不仅为老人们做了些日常的事,也经常和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此进一步增进感情。通过与老人们的聊天,使我明白了很多,明

    白了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了他们的辛劳,明白了他们对儿女的期盼,更明白了他们对我们后辈的希望?而我们,是否应该常回家看看呢?

    在回来时大家都一致认为:来到这里,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锻炼,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敬老爱老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当代大学生有必要而且需要和老人们多交流沟通,明白老人的苦处、难处,这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老人,他们是社会的弱者,但曾经他们也是社会的创造者与奉献者,是祖国的栋梁啊!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到敬老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的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也有一种充实感。我认为,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不但能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老人,去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张永胜

    2012年5月8号 这次社会实践之后,我掩卷深思,思绪万千。这些老人真的很可怜的。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却很少受到社会的关心与照顾。我还经常看到老人们自己挑水喝,还要去城里为了生活而去卖东西赚钱,这些我看了好是心疼和心痛。心疼的是那些老人,而为那些对这些漠不关心的人而感到心痛和可悲。最让人难过的是政府对者些也视而不见,以点都不重视这些。虽然中央有说对老人的补贴,可是天高皇帝远,等到了老百姓这里就是岌岌可危的一点点东西而已罢了。物质上的资助没有也就算了可连精神上的安慰和关心也很少。还有就是子女没有尽到义务与责任。这种风气真的非常的严重。在这是实践活动中,我也充分的认识到我的不足之处。我觉得我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也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不管怎样,我会再接再厉,为自己而奋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篇三:大学生寒假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敬老院的访问,了解目前中国老年人疗养情况,以及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实践单位为乐颐敬老院,选择的原因为:该敬老院的规模和服务质量属于中等水平,能较好的反映当代社会敬老院的发展状况。

    二、实践内容

    1.实践方案:本次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四到五个人为一个小组,负责两个老人。主要以谈话和表演节目、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另外一些小组还主动帮助老人料理一些生活,比如洗头、喂饭等。通过与老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了解他们日常生活以及内心的想法。另外,还通过实地观察,以及与该单位工作人员的交流,调查敬老院实际工作状况、工作中的困难和老年人社会工作整体发展。

    2.具体过程: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乐颐敬老院,该敬老院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位于几栋高大建筑之间,很难接受到充足的阳关,这对老人的身体是很不利的,特别是现在冬天,一些身体不好的老人很容易生病。敬老院的规模不是很大,一座简单构造的两层小楼房,房前一个狭窄的小院子,院内是些简单的花花草草和健身器材。里面的老人并不是特别多,我们去的时候他们可能刚刚起来,都在院子里活动。整个敬老院给我的感觉并不是很好。首先对于我们的到来老人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其次。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并不是很好,对老人的照顾也不是很尽心。虽然给我这样一些负面的印象,但是我们仍然抱着很大的积极性去开展活动。在与老人的互动中,大部分老人还是比较配合的在表演节目和做游戏的环节,气氛也十分融洽,但是一些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听的不是很清楚或者说话不清楚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我们为了这次实践活动准备了几个节目,包括两首合唱的歌曲和两段舞蹈,还排了一个小型的话剧,老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都很认真。在做游戏环节,一些会手工的同学还提前准备了一些作品作为游戏的奖品,这也提高了老人们的参与热情。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我们尽量做到不触及老人的隐私和一些伤心事,因为大部分来到这里的老人都是由于儿女不愿意照顾他们或是不想照顾他们,他们渴望家的温暖,亲人的陪伴。我觉得这是无论再好的生活条件都不能替代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这里的工作人员都不是很尽心地在照顾老人,老人的穿着都不是很好,住宿条件都很差,生活用品都很久,而一些工作人员还在一边很悠闲地看电视,也不经常和老人进行交流,所以很多老人都感觉很孤独、寂寞,都不喜欢这里,更别说把这里当成是家了。他们感觉自己被抛弃、遗忘,只有等待死亡,这些都令我们同学感到很难过,却又无能为力。

    三、实践结果以及分析

    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才回有高层次的需求。我们国内的很多养老机构大多只重视老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及生理需求,而忽略了其他的需求,或者根本就认为老人没有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们老年人社会工作中的思想误区。在这点上,国外的养老机构的做法很值得借鉴。有报道新闻说国外有家养老院,为老人们制定了一整套“延缓衰老”、“保持年轻”的课程,每天都给老人们布置作业,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这就是为了满足老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反观我们的养老院,最常见的情景是老人们在一块儿闲聊,除了偶尔打牌下棋,就是毫无兴致地翻翻报纸杂志,或独自散步,或呆坐着晒太阳。院方开展的集体活动很少。不动脑筋,精神空虚,会加速人的衰老,可我们的很多养老院显然没意识到这一点,把对老人的关心、体贴单一地表现在物质条件改善、生活待遇提高上,精神方面却很少顾及,老人在养老院只能消磨时光,闲度余生。有些老年人刚进养老院时还挺有精神,几个月呆下来,便苍老了许多,衰老的速度很让家人担心。只有当一些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来到养老院时,和老人们做游戏、聊聊天,他们才会很开心地笑。其实国外养老院的“不老经”早已告诉我们,让老人们快乐、充实一点,有时并不需要多大的成本。

    (一)对我国未来养老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过大,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但在社会服务系统完善以前,这种养老方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社会养老”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很难设想政府能够拿出一笔巨大的资金建立众多的养老机构。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一是要发挥社会各界力量,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完善的服务系统,通过良好的社会服务帮

    助老年人在原有住所内安度晚年;二是要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或对现有住宅进行改造,以适应老年人需要,使家庭养老成为可能。老年人退休后仍住在原有社区,保持原有社会关系的连续性;同时鼓励活跃期和自理期的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发挥原有专长,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负责社区安全巡视与监管,参与幼儿园和托儿所的工作。这样,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机构的工作,不仅能为社区建设贡献余热,而且能通过劳动充分肯定自身的社会价值,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延缓衰老过程。 既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又可减轻政府负担。

    (二)关于老年居住环境的创造

    采用社区服务与家庭养老结合的养老模式,应注重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并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住宅建设上应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日本建设省在1995年推出了“长寿社会对应住宅设计指针”,规定今后所有住宅建设都应考虑老年人生活需求,“尽可能在同一楼层配置门厅、厕所、浴室、老年卧室”,“在楼梯、厕所、走廊等空间设置扶手”,“厕所、浴室尽可能确保可供护理的空间”,为老年人创造独立生活的居住环境,为家庭养老创造条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住宅建设中至少应在多层住宅的底层按照老年住宅的要求进行设计,或为改造成为老年住宅创造条件,如减少室内外高差、将踏步改为坡道、将浴缸与洗脸盆分开以做到干湿分离等等。

    2.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和社区文化设施。目前在大多数居住区中服务设施十分欠缺,社会服务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老年人仅有的娱乐场所就是条件简陋的麻将室。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建议在居住区规划中配套建设老年人活动设施,如修建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和交往场所;修建老年人日托中心,白天可为老年人提供餐饮等服务,晚上老年人可回到家中与儿女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建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卫生保健等服务,同时可吸收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

    3.在居住区中大力推广“两代居”房型。鼓励儿女成家后与父母就近居住,既可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又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使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受影响。在这一点上国外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如日本在70年代推出的“高龄者同居户入居优待办法”对两代近居予以奖励,因为这种做法既有利于老年人养老、又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具有很好的社会意义。这一做法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4.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中应注重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根据老年人的行为特点,设置晨练场、门球场,各种形式的休息空间、交往空间等,尤其应鼓励老年人与青年人、儿童等不同年龄群体的相互交往,使老年人融入社会大环境之中。户外空间宜相对开放,使老年人与社区有更多的视觉和心理上的互动,避免过于封闭造成心理上的社会隔离感。住宅设计利用架空层及楼梯休息平台等,稍加改造即可作为交往空间。

    综上所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须从老年人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我国现有社会、经济、

    文化、环境等特殊情况,建设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环境,为老年人创造出一个安度晚年的幸福乐园。

    四、实践总结与体会

    经过这次实践我有很深的体会,首先我们在思想上存在着不重视老人的观念。尊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当今社会,这种美好的品质似乎在逐渐被人遗忘。也许是生活所迫,但我们始终都不应该忽略生育我们的父母,他们把年轻给了我们,现在我们成年了,而他们老去,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去关心他,照顾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安详的晚年。从政府的叫的来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仅仅依靠法律和道德要求公民尽赡养的义务是不够的,政府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

    篇二:敬老院存在问题及困难

    农村中心敬老院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生活方面:老年人没有丰富的娱乐活动,生活单调,令老人们感到冷清,从而使得他们情绪低沉消极。

    2、饮食方面:入住的老人少,食堂饭菜品种少,还经常有剩菜,老人的营养得不到很好的补充,虽然局里组织职工来吃饭,可是近期来吃饭的职工却寥寥无几,使饭菜的质量又有所下降。

    3、人员配备:由于敬老院服务的五保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面对的是鳏、孤、寡、残人员,难以沟通,管理难度大,有的对象还要专人护理,将来容纳社会上来院有偿供养的老人,对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所以按原来的比例配备管理人员明显不够。

    4、医疗条件:敬老院没有完善的医疗条件医护人员缺乏,没有充足的医药品,医疗器具。敬老院里老年人大多数在精神上存在问题,院内没有相关的心理方面的工作人员进行帮助解决。从而使老人们的身心和精神上兼受双重煎熬。

    5、管理方面:在老年人的心里变化和管理问题上,处理还缺乏经验,亟待进一步总结和学习老年心理学、管理、护理知识,应组织进行有关老年人管理的培训。

    篇三: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敬老院的访问,了解目前中国老年人疗养情况,以及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

    实践单位为乐颐敬老院,选择的原因为:该敬老院的规模和服务质量属于中等水平,能较好

    的反映当代社会敬老院的发展状况。

    二、实践内容

    1.实践方案:本次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四到五个人为一个小组,负责两个老人。主要以

    谈话和表演节目、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另外一些小组还主动帮助老人料理一些生活,比如洗

    头、喂饭等。通过与老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了解他们日常生活以及内心的想法。另外,

    还通过实地观察,以及与该单位工作人员的交流,调查敬老院实际工作状况、工作中的困难

    和老年人社会工作整体发展。

    2.具体过程: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乐颐敬老院,该敬老院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位于几栋

    高大建筑之间,很难接受到充足的阳关,这对老人的身体是很不利的,特别是现在冬天,一

    些身体不好的老人很容易生病。敬老院的规模不是很大,一座简单构造的两层小楼房,房前

    一个狭窄的小院子,院内是些简单的花花草草和健身器材。里面的老人并不是特别多,我们

    去的时候他们可能刚刚起来,都在院子里活动。整个敬老院给我的感觉并不是很好。首先对

    于我们的到来老人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其次。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并不是很好,对

    老人的照顾也不是很尽心。虽然给我这样一些负面的印象,但是我们仍然抱着很大的积极性

    去开展活动。在与老人的互动中,大部分老人还是比较配合的在表演节目和做游戏的环节,

    气氛也十分融洽,但是一些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听的不是很清楚或者说话不清楚也给我们的

    工作带来了不便。我们为了这次实践活动准备了几个节目,包括两首合唱的歌曲和两段舞蹈,

    还排了一个小型的话剧,老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都很认真。在做游戏环节,一些会手工的同

    学还提前准备了一些作品作为游戏的奖品,这也提高了老人们的参与热情。在与老人的交谈

    中,我们尽量做到不触及老人的隐私和一些伤心事,因为大部分来到这里的老人都是由于儿

    女不愿意照顾他们或是不想照顾他们,他们渴望家的温暖,亲人的陪伴。我觉得这是无论再

    好的生活条件都不能替代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这里的工作人员都不是很尽心地在照顾老

    人,老人的穿着都不是很好,住宿条件都很差,生活用品都很久,而一些工作人员还在一边

    很悠闲地看电视,也不经常和老人进行交流,所以很多老人都感觉很孤独、寂寞,都不喜欢

    这里,更别说把这里当成是家了。他们感觉自己被抛弃、遗忘,只有等待死亡,这些都令我

    们同学感到很难过,却又无能为力。

    三、实践结果以及分析结束了当天的实践后,我感到很不轻松,从这些老人的眼中,我读到一种深深的绝望,

    孤独,我想这除了是因为他们的儿女不孝顺造成的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社会。这里的老

    人大多身体不是很好,甚至有些都不能自理,他们觉得自己不再被儿女需要,不再被社会需

    要,只是一个累赘,等待死亡,所以他们不把敬老院看作是自己的一个家,这对他们来说只

    是一个收容所,一个社会唯一能容纳他们的地方而已。这令我反思,究竟怎样为老人提供良

    好的养老环境?仅仅只是提高老人的生活条件吗?我并不这样认为。人活着的意义不仅在于

    吃饱穿暖,还要有精神上的满足,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介绍的一样,人首先需要生理

    上的保障,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然后是安全上的需要,包括:人身安全、

    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其次是情感和

    归属的需要,这就包括了亲情。接着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

    尊重、被他人尊重。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

    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

    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

    一切事情的需要。

    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才回有高层次的需求。我们国内的很多养老机构大多只重

    视老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及生理需求,而忽略了其他的需求,或者根本就认为老人没有更高

    层次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们老年人社会工作中的思想误区。在这点上,国外的养老机构的做

    法很值得借鉴。有报道新闻说国外有家养老院,为老人们制定了一整套“延缓衰老”、“保持

    年轻”的课程,每天都给老人们布置作业,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这就是为了满足老人自我实

    现的需要。反观我们的养老院,最常见的情景是老人们在一块儿闲聊,除了偶尔打牌下棋,

    就是毫无兴致地翻翻报纸杂志,或独自散步,或呆坐着晒太阳。院方开展的集体活动很少。

    不动脑筋,精神空虚,会加速人的衰老,可我们的很多养老院显然没意识到这一点,把对老

    人的关心、体贴单一地表现在物质条件改善、生活待遇提高上,精神方面却很少顾及,老人

    在养老院只能消磨时光,闲度余生。有些老年人刚进养老院时还挺有精神,几个月呆下来,

    便苍老了许多,衰老的速度很让家人担心。只有当一些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来到养老院时,和

    老人们做游戏、聊聊天,他们才会很开心地笑。其实国外养老院的“不老经”早已告诉我们,

    让老人们快乐、充实一点,有时并不需要多大的成本。

    (一)对我国未来养老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过大,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目前

    我国的养老模式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但在社会服务系统完善以前,这种养老方式已越

    来越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社会养老”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很难设想政府

    能够拿出一笔巨大的资金建立众多的养老机构。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一是要发挥社会各界

    力量,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完善的服务系统,通过良好的社会服务帮助老年人在原有住所内安度晚年;二是要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或对现有住宅进

    行改造,以适应老年人需要,使家庭养老成为可能。老年人退休后仍住在原有社区,保持原

    有社会关系的连续性;同时鼓励活跃期和自理期的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发挥原有专长,投入到

    社区建设中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负责社区安全巡视与监管,参与幼儿园和托儿所

    的工作。这样,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机构的工作,不仅能为社区建设贡献余热,而且能通过

    劳动充分肯定自身的社会价值,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延缓衰老过程。 既有利于老年人身

    心健康又可减轻政府负担。

    (二)关于老年居住环境的创造采用社区服务与家庭养老结合的养老模式,应注重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并注意

    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住宅建设上应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日本建设省在1995年推出了“长寿社会对应住

    宅设计指针”,规定今后所有住宅建设都应考虑老年人生活需求,“尽可能在同一楼层配置门

    厅、厕所、浴室、老年卧室”,“在楼梯、厕所、走廊等空间设置扶手”,“厕所、浴室尽可能

    确保可供护理的空间”,为老年人创造独立生活的居住环境,为家庭养老创造条件。结合我国

    具体情况,在住宅建设中至少应在多层住宅的底层按照老年住宅的要求进行设计,或为改造

    成为老年住宅创造条件,如减少室内外高差、将踏步改为坡道、将浴缸与洗脸盆分开以做到

    干湿分离等等。

    2.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和社区文化设施。目前在大多数居住区中服务设施十分欠缺,

    社会服务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老年人仅有的娱乐场所就是条件简陋的麻将室。这种状况亟待

    改变,建议在居住区规划中配套建设老年人活动设施,如修建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

    供休闲、娱乐和交往场所;修建老年人日托中心,白天可为老年人提供餐饮等服务,晚上老

    年人可回到家中与儿女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建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

    询、卫生保健等服务,同时可吸收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

    3.在居住区中大力推广“两代居”房型。鼓励儿女成家后与父母就近居住,既可在生活

    上相互照应,又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使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受影响。在这一点上国外也为我

    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如日本在70年代推出的“高龄者同居户入居优待办法”对两代近居予

    以奖励,因为这种做法既有利于老年人养老、又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具有很好的社会意义。

    这一做法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4.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中应注重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根据老年人的行为特点,

    设置晨练场、门球场,各种形式的休息空间、交往空间等,尤其应鼓励老年人与青年人、儿

    童等不同年龄群体的相互交往,使老年人融入社会大环境之中。户外空间宜相对开放,使老

    年人与社区有更多的视觉和心理上的互动,避免过于封闭造成心理上的社会隔离感。住宅设

    计利用架空层及楼梯休息平台等,稍加改造即可作为交往空间。综上所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须从老年人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我国现有社会、

    经济、 文化、环境等特殊情况,建设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环境,为老年人创造出一个安度晚

    年的幸福乐园。

    四、实践总结与体会

    经过这次实践我有很深的体会,首先我们在思想上存在着不重视老人的观念。尊老一直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当今社会,这种美好的品质似乎在逐渐被人遗忘。也许是生活

    所迫,但我们始终都不应该忽略生育我们的父母,他们把年轻给了我们,现在我们成年了,

    而他们老去,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去关心他,照顾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安详的晚年。

    从政府的叫的来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仅仅

    依靠法律和道德要求公民尽赡养的义务是不够的,政府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

    的,完善的养老体系,要有适宜老人居住的环境,要培养专门照顾老人的工作人员??这些都

    是当务之急。

    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要大力支持养老工作的发展。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有一些民办的

    养老院已经陆续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出现,这是养老工作的一个希望,但这还是不够的,这需

    要社会各界以及国家的的支持。一位民办养老院负责人说道:“在发展养老机构增量的时候,

    国家应当实行民办公助的政策,鼓励民办养老院发展,并给予适当补贴,当然对于偏僻贫困

    地区的养老院,如果没有民间力量愿意进入,还是应当由当地兴办;而在盘活存量的时候,

    应当实行公办民营的政策,如果有民间力量有进入的意愿,就应该通过改制改造将给民间力

    量兴办。”她预测,“一旦国家放手并资助民间力量,民办养老院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篇二:

    敬老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敬老院调研实践报告 摘要: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句歌词吟唱出的几乎是每个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期

    待。中国以快速步入人口老龄化,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被送进敬老院安享晚年。老人需要的

    是子女的关爱,在敬老院的生活条件相对而言很好,但是老人也少不了孤独。每到雷锋月来

    临时,泛滥而至的爱心使他们惶恐不安,因为他们很怕,怕这个月过后他们周围没有志愿者

    的笑脸,只有冰冷的安静。

    关键词:孤寡老人 敬老院 爱心 陪伴

    一.实践背景与目的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尊老、敬老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之精华源远流长。

    古往今来,多少敬老、爱老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关注老人,关心老人,关爱老人,是我

    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则是我们的理想。 每年三月,当雷锋月来临之时,敬老院总会迎来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捐赠,泛滥而至的爱

    心是他们惶恐不安,因为他们很怕这个月过后他们周围没有志愿者的笑脸,只有冰冷的安静。

    笔者曾在网上看见湖南理工学院外语系关于奇家岭敬老院志愿者招募的宣传视频,其实老人

    需要的就是平时的陪伴,一些些的小礼物足以让他们开心好久,学生们的到来总会让敬老院

    充满阳光,充满欢声笑语。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平时多去关心关心他们,在雷锋月之后的日子

    里让他们同样感觉到温暖,我们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这些老人谱写生命中最后的美好回忆。目前我国社会处于尊老尚老以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为发扬中华民族尊敬老

    人的美德,为暑假中孤独的老人送去一丝凉风,我们来到了岳阳市岳阳楼区奇家岭敬老院。

    我们这次的目的主要是慰问敬老院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让他们老有所乐,感

    受社会对老人的关怀。

    二.敬老院基本状况

    1.敬老院定义 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西方国家的

    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苏联的养老院,

    收养没有法定赡养人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在家生活的老年人。养老院的全部费用由国家负担,

    个人还可以按规定领取原来享受的养老金或抚恤金的一部分。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五保

    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6年农业合 作化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对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者,实行

    保吃、保穿、保烧、保医、保葬(儿童则为保教),简称“五保”。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

    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敬老院。1978年以来,随着农村实行联产承

    包责任制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敬老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1988年,全国农村已有敬老

    院36665所,有756个县(县级市)在乡镇普遍办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办起了敬老院。 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条件的敬老院,还接收享受退休金的自费老人,

    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许多地区还为优抚对象的孤老兴办光荣院,吸收符合条件

    的对象入院。敬老院贯彻集体事业集体办的原则,入院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丧葬费等的

    供给,均由集体承担,统筹解决。贫困地区的敬老院,集体组织供给有困难的,由国家给予补

    助。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养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敬老院经常

    组织一些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适合老人特点的文娱体育活动。有的乡镇把敬老院

    办成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为乡、镇社区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务。

    2.奇家岭敬老院简介

    奇家岭居委会原名为北港敬老院,始建于1979年,原址位于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港乡,

    后搬迁至湖畔湾社区居委会。2005年为支持为了支持省重点工程湖南理工学院二期扩建,北

    港街道工委、办事处决定对敬老院进行整体搬迁扩建,经多次谋划,新址选定在交通方便、

    环境优雅的奇家居委会原办公所在地。在省、市、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该项工程被

    省政府列入“八件实事”之一,按岳阳市一类的敬老院标准建设。新院于2005年6月正式破

    土动工,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历时半年,建有四室一厅,三室一厅,

    二室一厅,一室一卫一厨房,总床位54张,居室内配有闭路电视、电话、烤炉等日常生活用

    品。院内设有公共食堂、医务室、会议室、娱乐室、钓鱼中心,户外活动有门球场、休闲走

    廊等。新院还配套建设生产基地一个,占地30亩,基地内有果林10亩,耕地5亩,精养鱼

    池15亩。

    奇家岭敬老院属公立敬老院,共有四十几位老人,其中最老的老人从79年建院开始入住,

    当时名为北港乡敬老院。他们吃饭与在学校吃饭一样,在食堂自己打饭,不同的事,如果还

    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会到食堂负责摘菜洗菜等活动。他们的衣物一般是自带的,院里每过一段

    时间都会分发衣物。出门需请假与登记,有时是个人出游有时是结伴出游。老人大部分没有

    子女,是居委会负责出钱入住敬老院。没有子女,因为没有子女的缘故,老人们常常感到孤

    独,唯一能感到欣慰的时候是每年三月“学雷锋”会有很多学校和单位会组织员工或学生来

    到敬老院陪伴老人,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帮老人们打扫卫生,这个月,敬老院总是充满 欢声笑语,老人们暂时会觉得社会充满了温暖。可是谁又知道,那些泛滥而至的爱心让

    老人们感到的是惶恐不安,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月过后他们的周围再难有志愿者的笑脸,有

    的只是冰冷的安静。

    三.调研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奇家岭敬老院的老人与副院长

    2.方法

    暑假期间,笔者曾和自己的高中同学多次拜访敬老院,每次拜访都给老人们带去一些吃

    的或者小礼物。在访问期间,我们先拜访了副院长晏燕荣女士,了解到奇家岭敬老院的基本

    情况,然后在副院长的带领之下分别拜访了各位老人。向老人询问基本的生活状况以及内心

    想法。回家整理资料并且上网了解更加具体的敬老院以及老人的信息。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

    1.老人孤独感的产生

    (1)老年期病理或生理的变化,如脑动脉硬化,体内某些激素平衡失调等,这些生理变化

    引起了老人的心理变化.使有些老年人的性格变得孤独、怪癖。

    (2)社会地位的变化。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原来的集体.生活节奏减慢,活动天地狭小.与

    人的交往也相对减少。对于这一变化,许多老年人不能立即适应.在一些老年人的心理上,

    会产生被社会抛弃、冷落的感觉。同时,子女、周围邻居忙忙碌碌,而自己却无所事事,使

    他们感到生活上无所适从。精神上无比空虚。在这一点上,男性老人比女性老人更为严重。

    (3)家庭地位的变化。在我国传统大家庭中,老人是一家之主,在家庭中负担重要角色.作

    为父母、长辈,他们受到小辈的尊重,很有权威。但是,现在这种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

    化,儿女结婚后组成小家庭,即使与儿女在一起,也常常由于两代人的代沟,使他们之间在

    兴趣、爱好方面大不相同.相互问共同语言也很少;此外,老年丧偶,无子女等都会造成老

    年心理上的孤独感。

    (5)敬老院的老人极少外出,很少与社会接触,没有新鲜的事物刺激神经大脑,一般情况

    下,某些敬老院的伙食不太好,并且只有三月才会有很多社会各界人想起老人这个弱势群体,

    所以说,老人们常常会感到被社会遗忘,自己一个人孤独地在敬老院等着死亡的到来。

    2.老人入住敬老院的原因一种是孤身老人,无儿无女;一种是有儿有女,但他们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的;一

    种是有儿有女,他们都有各自的理由,不愿照顾老人的;一种是有儿有女,儿女们远离父母,照

    顾不到老人的;还有一种是老人们自愿呆在养老院的,这种情形很少。

    五.思考建议及案例

    (一)思考建议

    入住敬老院的老人一般属于孤寡老人,他们生活单一,缺少活力,大、中、小学生经常

    敬老院的陪伴能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充满阳光与温暖。陪伴老人时,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与老人交谈

    (1)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的亲切感;

    (2)位置: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或远距离跟说话,那样老人会感觉高高在上和难以亲近的,

    应该近距离弯下腰去与老人交谈,老人才会觉得与平等和觉得 重视他;


    养老院服务质量报告》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863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养老院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