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扎西红色文化
  • 扎西红色文化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扎西红色文化
  • 篇一: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回顾历史,一代代优秀的英雄人物为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应有的骄傲。他们就是伟大的红色军队,展望未来,一片片载满信息忘得白云正向我们招手,欢呼。

    叙永又称永宁,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素有“川南门户,鸡鸣三省”之称。叙永县是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四川的第一站,也是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入川到达的重要地区,中央红军长征一渡赤水到达叙永,至2月中旬,中央红军从云南扎西挥师东进而渡赤水重返叙永。期间包括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转战叙永地区25个乡镇中的18个乡镇,在叙永这片红色热土上发生彪炳千秋的重大历史事件,传诵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和遵纪爱民的动人事迹,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遗产和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

    一代代英雄使命让人担起保卫祖国的重任,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让我们再次向他们致敬。在叙永,有这么一个地方让人可敬可谓,有这么一种力量让人再度颂扬,有这么一些人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那些长征叔叔们,到天堂前就会先到叙永烈士陵园看看。烈士陵园安葬着从辛亥革命、长征、解放战争、征粮剿匪、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等挽救和保护着国民。烈士陵园中埋葬着烈士278名,无名烈士14名。他们为了中国解放和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而牺牲。陈树湘为了不让敌人得到情报,用力弄断自己的肠子;何叔衡为了不拖累自己的战友突围,跳崖而死。1995年11月,叙永县烈士陵园被四川省民政厅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今的烈士陵园,已经成为了

    人们瞻仰革命先烈和了解叙永历史发展的必去之地。

    我们叙永文明,因为现代社会有历史的响应;我们叙永历史悠久,因为有红军烈士的牺牲;我们勤劳,我们善良,我们勇敢,我们应该感谢先辈。我们不会忘记历史,只有铭记历史,才会向更光明的方向走去,望历史先辈的高贵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那种不怕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心,更值得我们歌颂。

    篇二:弘扬扎西精神

    弘扬扎西精神,传承太极文化

    2015-06-12徐金玉 钱金瑞

    一、太极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需要扎西精神

    长期以来,我国太极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主要依赖于太极拳运动的推广与普及。在应用现代传播工具、传播途经、传播手段、传播方式等方面缺乏创意和推广的力度。笔者认为,太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传承与普及必须和中华传统文化主流的传播相吻合,面向社会,面向大众。要有效利用传播资源,改革传播理念,完善传播体系,实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太极文化传播之路。在当今时代,仍需发挥传统的传播方式,热情颂扬新时期太极文化传承的典型,借助榜样的力量进行教育,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示范,把空泛的概念变成实在的样板,把精神的感召变成具体的行动,达到凝聚人心、加油鼓劲、鞭策激励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推进太极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本身就是一部催人奋进的教科书,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一代太极大师扎西先生的事迹就是一部活着的教科书。原永年《太极》杂志社主编杨宗杰先生这样写道“在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中,有一位著名的女传人濮冰如。在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中,成就了一位著名的女传人,扎西。其人当传,其书当读。”早在2005年5月,原国家体委副主任、武术研究院院长、 武术协会主席徐才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说“扎西的事迹我知道的有些晚,应该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扎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太极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需要扎西精神。

    二、扎西精神的内涵和核心内容

    我们很难用言辞表达扎西先生身上的某种精神。“坚韧不拔,矢志不渝;恒专不骄,虚怀若谷;尊师重道,礼诚谦恭;无私奉献,义薄云天;品高拳粹,德艺双馨。”这就是扎西精神。凡是与扎西先生相处,对人在世间的责任,人在宇宙生命中的地位,人在自身命运中的自尊自爱,都会产生一种庄严虔诚的影响。扎西精神中蕴含的內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练和表达,其厚重而飘逸,高雅而含蓄,智慧而不失礼仪,是对儒家“仁义礼智信”的践行,对道家“无为不争”的领悟,对佛家“慈悲为怀”的顶礼。扎西先生几十年修炼太极拳的感受和体悟,实质上始终贯穿着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心“ 中正”“和谐”。扎西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社会所提倡和弘扬的社会正能量。

    1、坚韧不拔,矢志不渝,这是“信”之诚意。“信”乃扎西精神的原动力。扎西先生,女,藏族,生于1932年10月25日。年轻时曾被评为青海省劳动模范,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亲切接见。她历经坎坷磨难无数,瀕临死亡的多种疾病,老年丧子的致命打击。1970年扎西先生被确诊为肺部恶性肿瘤,切除了三根3肋骨,右肺三叶中的两叶,剩下的一叶也萎缩了。但是,她又是幸运的,绝望之中与她的恩师赵斌大师相遇相识并结为亲如父女的师徒,又有幸与传统杨式太极拳结缘。跟随赵斌大师学拳的日子里,赵斌大师那爽朗的笑声,乐观积极的精神,乐于助人的胸襟,深深铭刻在扎西心里,并深深地影响了她后半生的处世为人。扎西先生对太极文化的修为达到了极致,她随赵斌宗师习拳,凭着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战胜病魔,

    十多天胃口变好,失眠改善;一个月腿肿减轻,不用拐杖;半年后告别病榻与药罐,脸色红润,身体健壮。十五年后,体会到内劲的由来。练到高级阶段,自己的“体认、体知、体证、体悟”得到了印证。扎西先生的功夫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初、中、高三个阶段,达到神明,把自己的太极人生演绎得绝顶精彩。

    在扎西先生的生命中,老年丧子那是刻骨铭心。1992年她的小儿子李西林,从北京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分配到青海省司法厅工作,在夏日的一个晚上,他路过一个僻静的巷子,正遇见几个疯狂的歹徒抢劫钱财,持刀行凶,西林见状,勇敢地冲上去与歹徒搏斗,不幸遇难。噩耗传来,如惊天劈雳,扎西先生与老伴悲痛欲绝,瘫到在地。由于精神受到过度刺激,扎西先生一夜之间白了头发,再一次遭遇到人生最大打击的她一下子跌人谷底。面对赵斌师父的关爱、亲人的呵护、拳友们的期盼,傅锺文老师等前辈的嘱托以及师门传承的重任,扎西先生以坚韧和执着,再一次闯过了人生的难关,默默耕耘在太极拳传播一线。扎西先生自扶病拜赵斌宗师学拳,迄今40余年,面对多次来自自然界抑或人世间的风霜雨雪,她初衷不改,矢志不渝,对学习、研练和传播杨式太极拳从来没有过丝毫懈怠,日日不缀,长年为伴,悉心传播。

    太极拳博大精深,其哲理与人生息息相通。佛教界有这样一首诗:“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由此可见,扎西先生习练太极之修为已然体证悟禅,她的人生与太极拳溶为一体,因而能够抛却外界纷繁,坚韧不拔,笑对人生,参透生命,感悟人生。

    2、恒专不骄,虚怀若谷,这是扎西精神“智”的体现。扎西先生是赵斌大师的入室弟子,她的拳艺融会了众多太极拳老前辈的心血。赵斌先生与太极拳界许多名家交情深厚,为了提高扎西的拳艺,扎西曾多次得到了中国太极泰斗、杨氏太极拳一代宗师傅钟文先生;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太极名家傅钟元、杨振基、杨振铎、杨振国先生;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傅声远先生的传授和指点,深得太极之精髓。陈立清大师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国家首批太极拳大师。她功夫精深莫测,性情豪爽豁达,无论在为人还是拳艺上都让扎西受益匪浅。他们两人经常在一起研习拳艺,练习推手,相惜相敬,亦师亦友,使扎西的拳艺日臻成熟。扎西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她为人谦和忠厚,学习刻苦虚心,认定能者为师,从不抱门户之见,随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她经常说:“无论学什么,难在执着,贵在于精。”因而拳艺提高很快,逐渐形成了“拳架舒展优美、动作轻灵稳健、身法中正圆活、内外浑然合一”的独特风格。当年,即凭借精粹技艺.在高手云集的国家首届太极拳剑大赛中,荣获杨式亚军。被媒体盛赞为‘太极女王’。赵斌大师说 ‘扎西是我的武状元!’傅钟文大师夸赞‘扎西的拳是正宗的杨家拳’。 但是,扎西先生却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个小拇指头,永远都是。”扎西先生就是这样不图名、不图利,始终以弘扬中华武术、造福人类为己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3、尊师重道,礼诚谦恭,谓之“礼”,这是扎西精神的本质体现。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扎西先生的恩师是一代太极拳名宿、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亲属传人赵斌大师。尊师重道是扎西先生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准则,更是她做人的准则。从艺赵斌大师数十年,扎西先生始终如一地严谨地按照师父所传学拳、练拳、教拳、传拳。从师数十年,扎西先生每年都要给赵斌大师夫妇贺寿、拜年。扎西先生自己几年都舍不得做一件新衣服,却时常给师父、师娘添置新衣新鞋,送去弟子的一片孝

    心。直到现在赵斌大师虽然仙逝多年,她还依然每年从咸阳到西安去给师娘拜年,看望她老人家。1999年赵斌大师骨灰移葬永年广府后,扎西先生每年都要前往永年广府镇赵斌陵园拜祭恩师,“恩师给予我的帮助是无法衡量的,他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我欠他的恩情一辈子也还不清。”可见扎西先生对恩师的一片至诚之心。

    在扎西先生学拳的经历中,陈立清大师与她的交情非同一般,两人相交几十年,亦师亦友,相惜相敬。直到2008年陈立清大师去世时,扎西先生与陈立清大师都保持着密切的往来。陈立清大师的遗物中有一件诗作手稿,是专门描述她与扎西之间的情谊。“咱两相识不一般,你生高原我住川。你是藏族我是汉,结缘都爱太极拳。年年请我咸阳去,你做美味我尝鲜。八十老儿行不便,你又年年来西安。尊师爱徒是你长,重德精艺令人赞。人生知己万选一,自古真情在人间。”陈立清大师的诗稿情真意切,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大师对扎西先生尊师重道的赞誉,赞美扎西先生德艺双馨、人间楷模。

    一代宗师傅锺文大师,以及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太极名家傅钟元、杨振基、杨振铎、杨振国先生;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傅声远先生对扎西拳艺的提高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夸赞扎西的拳“保持了杨家的原型,松柔沉稳,是正宗的传统套路。”并再三嘱咐扎西先生把太极拳传到西藏去。扎西先生始终不敢忘怀,把传拳西藏作为报答傅锺文大师等前辈们知遇之恩的实际行动。扎西先生常说:“前辈们的指点,让我真正了解到太极拳为什么是内家拳,我也渐渐明白练习推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技击,更重要的是追求太极拳内在的东西。”“赵老师和傅老师当年的很多教导,有些是我练了十几年才有一点体会的。这些老前辈为我费了不少心血,我总觉得不好意思,像我这样的人不值得他们这样付出啊。”

    4、无私奉献,义薄云天。“义”是扎西精神的本义所在。扎西先生她常说“是太极拳救了我,我也要让太极拳救更多的人。”“我别无所求,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让大家从中受益,我是心满意足啦!”这些朴实的话虽然语不惊人,却句句实在,字字珠玑,让我们受益匪浅。一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她默默俯身耕耘民间 ,四十余年如一日,将毕生所学无私传授给万千大众,始终践行着“一生无偿授拳”的承诺。

    有些人不明白扎西先生为什么这么做,包括她的弟子对她的做法也不太理解。扎西先生却淡然解释“我不反对别人授拳时收取费用,付出了劳动有点收获是应该的。但我不收费是因为我的情况有点特殊”。扎西先生认为:当年是赵斌先师救了她,他老人家教拳时没有收过她一分钱,现在她又这么能收别人的钱呢?她要以此来报答恩师的救命之恩。其次,国家在她身患重病时,给她提供了优越的治疗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经济上解决后顾之忧,没有国家靠什么养活自己?现在自己身体好了,不能总是碌碌无为地活着,她应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第三,在她病重时,社会上许多好心人都帮助过她,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大众,收入不高,挣钱不容易,她无法一一回报他们。来找扎西学太极拳的人中有很多都与他们的状况一样,扎西先生好好教他们,就算是对当年帮助过她的人一点点回报吧。第四,太极拳对扎西先生有救命之恩,经历过疾病让她求生无门的困苦,体会过疼痛让自己绝望的折磨后,只希望不要有人再与自己一样的经历了。如果自己的身体好了,就拿拳谋私的话,良心怎么能安呢?扎西先生一再强调“义务教拳是我一生都要坚持的,不管别人怎么说,理不理解,我都不会改变的!”在这四十余年中,经过扎西先生亲自教授的学生就近万人,遍布世界各地,但是她仍然分文不取地传授太极拳。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年代,扎西先生能够持平守中,不为世

    俗所动摇,一如既往地义务教拳几十年,可以说是一气贯之,无私奉献,义薄云天。

    扎西先生是我国第一位藏族女太极大师,也是第一位将太极拳传播到到西藏去的人。1984年西藏那曲地区的扎西弟子杨志焘回到西藏那曲以后,按照先生的要求开始在西藏传拳。1989年,扎西先生在西藏民族学院成立了咸阳第一个传统杨式太极拳辅导站,把太极拳传授给西藏的大学生,他们毕业后全部回西藏工作。1995年扎西先生的弟子牛致富先生在拉萨市设点传授太极拳、剑、刀等。时至今日,扎西先生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已经遍布西藏各地区,成为雪域高原传播太极拳的第一批开拓者。1994年和1995年,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授予扎西先生“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全国著名武术家,西安的张桐大师说:“扎西象一个播火者,走到哪里就把光明带到哪里”。翟金录先生在《感恩太极》的序二中这样说:“感恩,是人们精神境界的的高级情愫,是高品位人格的必然组成。扎西的感恩,其内心和外在实践是统一的。她把恩师当作再生父母来孝敬,她把太极拳文化当做民族瑰宝来传承,她把美好时代当做千载难逢的盛世来珍惜。她的精神世界十分饱满。”

    5、品高拳粹,德艺双馨,这是“仁”。 “仁”是扎西精神的核心,“仁”是太极文化的精华。我们学习扎西精神,就是要宣扬品高拳粹、德艺双馨的武德之风。扎西先生的格言是:“要想打好拳,必先做好人。”扎西先生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万千学生,没有一个不是这样信服得五体投地。扎西先生的人生价值体现得那样的澄静,那样平凡,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波澜壮阔,却是那样地此地无声胜有声。扎西先生的弟子也追随她去做大爱无疆和为和谐社会恪尽所能的事情。譬如,扎西先生在济南有个七十六岁的弟子魏甄有、肖杰,老两口互帮互衬,敦厚踏实,披星戴月,拳不离手,在他俩身边也围绕着一大群和睦相处的学生,学习扎西先生的风范,践行先生的为人。济南艺术管理学院延请魏甄有与肖杰开设“国术文化课程”,他们将2013—2014学年所有教学课时酬金捐设“太极拳文化推广基金”,鼓励勤奋好学的同学,弘扬扎西精神,传承太极文化。此类事迹举不胜举,有其尊师必有其好弟子。他们的这种精神难道不是扎西先生的人格写照吗?

    凡是认识或者接触过扎西先生的人,或是看过《感恩太极》这本书的人,你都可以感悟到扎西先生从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两个方面对生命和人性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到过扎西先生家的人都看到,先生至今仍然住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单位分配的几十平方米老楼房,客厅小,房间少,设施不全。墙壁上虽然挂满了杨式太极拳的宗师照片以及字画和拳照,但是如此简陋的住房与扎西先生的太极大师身份和当今社会的生活水平,怎么说都不大相称。按照扎西先生的身手和名望,以及当今社会的惯例,早就换成了小别墅,拥有了私家车。扎西先生完全可以很富有,但她很清贫;她可以很出名,但是她是默默的奉献者。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仍保持人生坚实的底线,可敬啊!扎西先生为民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不亚于富商的亿万捐资,她像秋去春归的大雁,留给人们身影和雁鸣,她粗衣淡食,却把亿万精神财富留给后人。扎西先生的恩师赵斌先生曾称她为“第一贤良弟子”,并亲书“品高拳粹”四字相赠。

    清代文人陈伯崖先生撰写的一副联书:“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里说的“无求”,是告诫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求,是一个人的智慧到了可以看淡一切的境界。什么样的人才会有这样高尚的品格?

    应该是无所求的人。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这才是“无求”的最高境界,而扎西先生达到了这种境界。

    三、扎西精神的当代价值

    1、扎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实体现。扎西精神,其內涵和核心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品高拳粹,德艺双馨,”是扎西精神的现代价值目标。 “尊师重道,礼诚谦恭;无私奉献,义薄云天”是扎西精神的价值取向。“坚韧不拔,矢志不渝;恒专不骄,虚怀若谷”是扎西精神的价值准则。扎西精神是太极文化传承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2、扎西精神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中国传统太极文化核心价值观,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积淀,要把它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资源来弘扬。弘扬扎西精神,就是站在人类文明进步和时代精神的前沿,对“仁义礼智信”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得以新生和传承,这是中国传统太极文化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任务。

    3、扎西精神体现的“中正”“和谐”理念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扎西精神中所体现的和谐理念与当今中国所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思想相吻合。扎西精神的和谐观,既表现出太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又是世界各民族对和谐发展的共同追求。扎西精神体现的这种民族文化特性与世界文化发展共性的辩证统一,致使太极文化内涵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同,同时也使得太极文化更具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审美的普适性及其全球化传播价值。

    4、扎西精神是新形势下人类寻求心灵回归的一种有效解决途径。翟金录先生在《感恩太极》封底上这样写道:“扎西老师,是当代太极拳文化卓越的践行者,是用全部心血推广太极拳的奉献者,是罕见达到神明阶段的太极人物,《感恩太极》一书,是指引太极拳爱好者又术达道的明灯。有缘者定能一会即悟。”当今社会,在高速度、高压力、高污染的都市环境下,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为社会、家庭、事业贡献力量的同时也付出着健康的代价,很多人身心均处于亚健康状态。拥有和谐的身心、强健的体魄与浩然的智慧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人们共同的夙愿!而扎西精神正是解决人类长期思考和心灵回归的指路明灯。

    5、扎西精神具有催人奋进的普世价值。扎西精神具有示范、推动、导向作用。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扎西这个先进典型,就能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树立起一面面旗帜,使单位也好、个人也好,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多数人都是能够见贤思齐的,扎西精神可以带动一大片,产生“一花引来万花开”的效应;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只要看宣传什么样的典型就一目了然。大力宣传扎西精神,可以激起社会各界、各行各业产生凝聚人心、弘扬正气,催人奋进的作用。

    四、弘扬扎西精神 传承太极文化

    1、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大力弘扬扎西精神,传承太极文化。太极文化的传承传播不是单一的信息传播和商品流动,而是价值观的传播、思想的传播。扎西精神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一脉相承

    篇三:仁怀红色旅游景点解说辞

    1935年3月15日,红军一军团、三军团、五军团、干部团发起对鲁班场守敌周浑元纵队三个主力师的战斗,称为红军鲁班场战斗。

    鲁班场战斗,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一场特殊的战斗。 鲁班场战斗发生在苟坝会议之后,三渡赤水之前。大家知道,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建立后,蒋介石对苏区进行了五次大的“围剿”,前四次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巩固了中央苏区。1933年9月,蒋介石又调集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这时,党内以王明为首的左领机会主义排斥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和敌人打阵地战、堡垒战,以导致红军损失惨重,中央苏区大部分丧失。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只有进行战略大转移,这就是后来说的长征。

    红军长征到遵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博古、李德在红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选为政治常委。在扎西分工时,毛泽东明确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直至1935年3月12日,政治局在苟坝召开会议,成立“三人军事领导小组”,这个小组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代表政治局负责军事。

    毛泽东成为三人军事小组成员,这时才真正有了军事的决策取和指挥权。

    毛泽东于13日进驻仁怀的长岗,就决策红军在茅台进行全军性的军事大佯动的决策。可是,从长岗到茅台,这前进的路上有国民党军周浑元纵队三个主力师驻扎在鲁班场,占据有利地势修筑坚固的工事,阻止红军前进。为了“粉碎新的围攻,转移整个局面”,红军决定攻打鲁班场守敌。

    3月15日上午10时,红军一军团、三军团、五军团和干部团,在林彪、聂荣臻指挥下,分别从各个方向,向鲁班场守敌发起猛烈的进攻。

    整个战斗打得十分激烈,英勇的红军战士,发扬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精神,一次次突破了敌人的阵地,轰毁敌人的雕堡。

    战斗一直进行到傍晚,红军主动撤出战斗,分三路向茅台进发。

    鲁班场战斗,红军虽然没攻战鲁班场,没能歼灭周浑元纵队,但红军对鲁班场守敌的猛烈进攻,有力地挫伤了国民党军的锐气,红军主动撤出战斗之后,敌人龟缩在鲁班场两天半未出动,这样,就为红军在茅台顺利三渡赤水河,赢得时间,赢得主动。

    我们的下站,就是去茅台镇。

    茅台是个文化古镇,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茅台这个地方,最早叫马桑湾,因赤水河两岸长满了马桑树而得名。马桑树结有果子,这马桑果叫桑椹,可入药。这桑椹成熟时,满山遍野都是。桑椹经过自然发酵,成为最初的酒叫果酒。从有果酒开始,茅台人就启动酿酒的历史。

    之后,地方居民在赤水河东岸掘得一汪泉井,并用条石砌成四方形的泉井,人们又将这地方叫着“四方井”。四方井的泉水甘冽醇甜,人们用来酿酒,酒质醇朴,回味悠长。

    后来,这地方又一度叫“半边桥”,叫“云鼓镇”,至清朝年间,因酒业和盐运业的兴盛,发展为“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荣景象,又一度叫“益商镇”,简称“益镇”。

    但是,这地名无论如何变,人们还是叫它“茅台”。 这“茅台”的名称是颇有来历的。

    民间一直传诵着一句话,那就是茅台,茅台,茅草祭台。 茅台这地方在远古居住着僰僚民族,僰僚先民十分崇敬自己的祖先,一直沿用着在平地筑一台阜,将祖先魂魄安置于台阜上的习俗。为了让先魂不受干扰,他们还在台阜四周栽上茅草。因为传说中茅草是神草,有斩妖镇邪的功效。

    久之,人们就把这种僰僚人祭祀先魂的台阜称着茅草祭台,简称茅台。

    茅台地名不是这里仅有,仁怀的坛厂有地名茅台,五马

    云安有地名茅台,龙井有地名茅台,茅坝镇的一个田坝中就有十个茅台。另外,绥阳县有个行政村叫茅台村,务川境内原高富县治所也叫茅台,重庆境内的南川也有地方叫茅台。

    说着说着,我们已经到了茅台,这里是茅台镇的河滨街,一九一五广场。

    【红军三渡赤水河】

    各位嘉宾,这里是红军三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在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红军三渡赤水的情况。

    1935年3月16日凌晨,红军一、三、五军团和干部团,奉命撤出鲁班场战斗,按照军委的部署,分三路向茅台疾进。

    一路由马鞍山,经乡村坝、文昌阁、铜鼓水、乌龟石、德庄、赵家坝进抵茅台。

    一路由枇杷堰、坛厂、怀阳洞、岩栈口、两路口,进入仁怀县城,随即经三百梯进抵茅台。

    一路由观音场,经盐津河、梅子坳进抵茅台。

    3月16日拂晓前,红三军团十三团侦察连赶到茅台,首先击溃了黔军在茅台驻守的一个连,击溃仁怀县民团督练长徐必成率领的一个分团分队。击毙徐必成,俘敌人枪数十,占领了茅台。并迅速控制赤水河东西两岸。

    随即,红军两个工兵连赶到茅台,在连长王耀南的指挥

    下,立即投入架桥。

    红军从茅台邮电局拿来铁丝,扭成铁索,又找来一些拉船的竹纤绳,同时征用了部分盐船,征用的盐船,每只预付30块大洋作赔偿费。把铁索和竹纤绳拴在两岸的大树上和木桩上,盐船固定在水深处作桥墩,浅水处再用装盐巴的竹篓装上石头作桥墩。上面搭圆木,铺木板,这样首先架好中渡浮桥。

    这中渡浮桥的位置,就在我们站的怀红亭,连接对面的渡口纪念碑这个地方。

    随即,工兵连又分别架好上渡浮桥和下游浮桥。

    上渡浮桥在茅台酒厂一车间处,下渡浮桥在银滩坝。 中午时分,红军先后抵达茅台。从3月16日下午开始,红军在渡河司令陈赓、政委宋任穷的指挥下,有序的,从容的、大张旗鼓的,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直到3月18日早晨渡完。

    毛泽东刘伯承3月16日晨,从梅子坳出发,经羊叉街,到茅台小学前稍事休息,于上午10时左右从中渡浮桥过赤水河。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走在浮桥上,还夸奖了工兵连一番。

    随即,一军团、干部团、三军团一部先后由中渡浮桥过赤水河。


    扎西红色文化》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856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门诊年度工作总结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