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概括文章内容
  • 概括文章内容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概括文章内容
  • 篇一: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考点解说

    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写什么”。在考题中,

    可以要求概括全文的内容,也会考查对某一部分内容的概括。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大

    致内容”等词语。叙事文大致概括出六要素的内容;写人文概括出人物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人;状物文一般概括出形、色、大小、用途及与人的关系;写景文概括出怎样的景物。

    从某一部分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为什么”“如何”“怎样”

    “哪些”等词语,需要联系上下文总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表达须完整、明确、简洁。

    此知识点常见题目及答题技法如下: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步骤:

    (1)浏览全文,确定题材;

    (2)找出写作对象;

    (3)联系全文,选择概括方法;

    (4)组织语言,谁(写作对象)做了什么或谁(写作对象)怎

    么样。

    2.乌鸦是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短文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霍

    金是挑战命运的勇士?

    答题步骤:

    (1)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

    (2)选择合适的概括方法;

    (3)组织语言,运用关联词联接。

    同学们在概括归纳内容时有三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课文内容了。

    二是概括时分不清哪些该删,哪些该留。

    三是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总结了一些方法:

    鲁 迅

    ①??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

    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

    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

    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

    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

    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

    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3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段落大意的概括。解答这类题,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 :

    (1)浏览②、③段;

    (2)找出写作对象,第2自然段的写作对象是孩子们,第3自然段的写作对象是雪罗汉;

    (3)联系全文,选择要素串联法;找出人物、时间、事件;

    (4)组织语言,第2自然段写孩子们很快乐地叠雪罗汉,第3自然段写晴天的时候雪罗汉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参考答案】

    第②、③段主要写孩子们很快乐地叠雪罗汉,晴天的时候雪罗汉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段意归并法”和“提问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归并法”是把每个段落的大意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时,第一步通读全文,理清段落,概括各段大意,第二步把各段段意用简练、通顺、连贯的话语连起来。“提问法”是对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简练、通顺、连贯的话语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练习一】

    篱笆里的读书声

    牛顿15岁那年,他的母亲把他从学校中叫回来,要他去学习经商.没星期派一个可靠的老仆人陪着牛顿外出做一次买卖。

    牛顿对这些商贾琐事,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统统把这些事情交给老仆人去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所小房间里读书.有时,他索性交老仆人独自去经营,自己躲到路旁的篱笆里,埋头读书。

    一天,他正在篱笆里兴高采烈的大诵其书,却被他的舅父看见了.舅父以为他偷懒,要上前责备他,走近一看:牛顿读的是数学书,舅父大为感动,他专程赶到牛顿家里,劝牛顿的母亲,准许牛顿继续读书上学。

    请用段意归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上面这篇短文,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一段:写牛顿很喜欢读书,他母亲却让他学经商。第二段:写牛顿对经商不感兴趣,只顾埋头读书。第三段:写牛顿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舅父劝牛顿母亲让牛顿继续上学读书。很明显,宜用“段意归并法”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答 牛顿小时候很喜欢读书,而他的母亲却让他学经商。牛顿对经商不感兴趣,只管埋头读书,后来被舅父发现,舅父很受感动,劝牛顿母亲让牛顿继续上学读书。(注意要把各段段意简练、通顺地连起来,切忌罗嗦。)

    知识要点

    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可以结合文章具体特点来归纳。一般地,叙事为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事情的主要经过;写人为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人物做了什么;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从几个方面描写事物特点。有时还可巧用文章的题目、中心句、过渡句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练习二】

    坚持写作,一丝不苟

    俄国作家果戈理总是天刚亮就起床,稍稍活动一下,就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次,一个朋友问他:“您天天都写吗?”

    他肯定地说:“必须每天写作。”

    “如果有一天没有写呢?怎么办?”朋友问。

    “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写下去,直到写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果戈理不但坚持天天写作,而且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按照往常的惯例,他每写完一篇作品,总要请别人提意见,然后再反复修改。这一次,他请来了颇有名望的作家茹科夫斯基。

    在午饭之后,正是令人昏昏欲睡的时候,果戈理捧着剧本,一字一字地朗读 起来。茹科夫斯基十分疲倦,听着听着,渐渐睡着了。

    茹科夫斯基一觉醒来,觉得有些难为情。可果戈理对他说:“我曾请求你对我的著作加以批评。你睡觉就是给它的最好批评了。

    说着,果戈理毫不犹豫地马上把自己的手稿扔进了火炉里。那熊熊燃烧的闪亮的火光,照着他坚毅的面庞。

    1、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借用“题目”概括主要内容。

    篇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方法

    瑞安市塘下镇中心小学曹海棠

    临近期末,我们的复习也即将火热展开,一张又一张的试卷铺天盖地而来,学生苦苦地写,老师拼命地改,我们都被这复习折腾得够呛,但效果未必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为了让孩子、让自己能更轻松、更科学、更有效地复习,梳理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天我就六年级上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做一次简单地梳理。

    一、概括能力十分重要

    概括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做了具体的要求:

    【出示课件】: 第一学段(1~2年级)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第二学段(3~4年级)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站在整体的角度看小学各阶段语文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不难发现,概括能力是学习语文所必须的能力。特别是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能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广泛的迁移,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已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运用各种方法,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则对某种事物有了完整、准确的认识,形成规范系统的知识结构。

    作为教师,我们要抓好这一能力的训练,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还要让他们不断实践,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提升。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的

    浓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主要内容,才能知道文章究竟讲什么。“准确”、 “简洁”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方法一:抓住关键句,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这些关键句,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要筛选出语段中的关键句,有的语段中有或总领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有的语段中会有针对核心话题的核心陈述句,如:这些文章中就有非常典型的关键句

    【出示课件】: 提取关键词三大技法:

    1.关键语句法: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 有的语段中有或总领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 有的语段中会有针对核心话题的核心陈述句 【出示课件】:

    这些关键句的位置,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层次或结构特点快速找到,如: 【出示课件】: 提取关键词三大技法:

    2.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表现为一定的思路层次 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 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 转折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转折句中 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说句中

    【出示课件】:

    篇三:现代文阅读概括文章内容

    常见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常见考点二:概括层意(段意)。

    常见考点三: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答题技巧:

    (1)情节的划分。划分情节要看过渡。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转移、人物感情的变化、人物的转换等,往往是划分的依据。划分时要看这些过渡的句子。

    (2)情节的概括。一般是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各部分内容。

    概括方法一: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①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概括方法二:表述式概括。(适用于较短篇幅或试题)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内容概括的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完整的句子。

    概括方法三:根据中心句或过渡句来概括。(一般结构思路清晰的文章采用)①熟练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可以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②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的提示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

    《站牌下的约定》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

    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

    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

    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

    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

    那你们是??

    “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原来是这样。

    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

    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约定。

    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学校读书去了。

    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文意把握。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

    思路提示:抓住全文情节的核心概括故事内容。

    常见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命运随时可以拐弯

    □孙道荣

    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他,避之唯恐不及;老师也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他的父母,一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生计,想管也管不了。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

    这是个偏僻的山区学校,贫穷是笼罩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共同特征,每年,学校都会拟定一份名单报给当地教育局,以方便那些好心的捐助者选择资助对象。

    很显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上这份名单,有幸被选上名单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学校会在每个名字的后面,附一份该同学学习和表现情况的材料,这是关键的一张纸,很多捐助者就是据此选择他们要帮助的孩子。因此,能上名单,就意味着不但可能得到一份资助,而且,也是一份“荣誉”,它说明了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

    又一批名单报上去了。

    一天早晨,还没有上课,他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早走进学校。在班主任的办公室外徘徊了许久,他下定决心,走了进去。他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张纸片,递到老师面前,“老师,这是我昨天收到的汇款单,是一位上海的叔叔捐给我的学费。谢谢老师!”

    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也受到了捐助?而老师清楚地记得,报上去的名单里,根本没有他的名字啊!

    老师接过汇款单细看,收款人果然写着他的名字。虽然心存疑惑,老师还是决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班同学。

    当老师在班级上宣布这一消息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都齐刷刷投向他。疑惑,羡慕,感叹,什么表情都有。而第一次被这么关注,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腰板挺得笔直。他从来就没有坐得这么正过。

    这天,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捣乱,每一堂课,他听得都非常认真。

    放学了,他才收拾书包,跟在同学们之后,走出学校。这是他难得一次没有早退,按时放学。

    他惊人地变化着,不再迟到,不再早退,不再恶作剧,不再四处捣蛋。

    上课时,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听老师讲课。老师提问时,他第一次举手发言。月考时,他的试卷上,第一次没有出现刺眼的红色??

    班主任对他做了一次家访。

    他拿出了一沓信。“这都是资助我的叔叔寄来的。”他忽然有点不好意思,“叔叔在信中说,是老师推荐我的,老师在推荐信里说我是努力、上进、优秀的孩子。我没想到老师会这么夸我。”他偷偷瞄了一眼老师,黑黑的脸,泛出红晕,“叔叔还说,他会一直支持我上学,直到我上大学。我不会让老师和叔叔失望的。”他紧紧地咬着嘴唇。

    老师一脸迷茫,这份推荐信显然不是他写的。怎么会这样呢?老师也想不明白。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彻底改变了。老师坚定地拍拍他的肩膀。

    谜底直到几年后才揭开。他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资助人也赶来庆贺。班主任老师私下里问资助人,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他这样一个问题学生?

    资助人一脸不解,你们的推荐表上写的是优秀学生啊!资助人正好带来了最初的那张推荐表。

    班主任一看,上面潦草地写着许光军,那是另一名学生。而他的名字叫许辉。(选自《北京晚报》2010年11月17日)

    认真阅读本文,梳理出文章的故事情节。

    他是一个问题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谜底揭开

    概括方法一: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①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不给自己任何借口

    ①她是个不幸的孩子,19岁那年,正当步入人生花季和芭蕾舞台生涯巅峰之际,却意外地发觉自己双眼模糊,后被诊断为视网膜脱落。

    ②经过家人的劝说,她接受了手术,可结果是她仍然无法恢复正常视力。医生建议她卧床一年,叮嘱她不能练习抬腿绷脚尖,不能扭头,同时需要控制脸部表情,才能达到调养效果。

    ③她心急如焚,跳芭蕾舞的人都知道:芭蕾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晓,三天不练观众明白,她明白一年不练在芭蕾艺术里等待她的是一条死亡之路。

    ④她苦苦哀求,丈夫只得辞去工作,陪伴在她身边。每天,她让丈夫的手指替代脚尖,在自己胳膊上表演古典芭蕾剧目。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虽然不曾舞蹈,但她内心那份感觉却真实地存在。

    ⑤一年以后,她重新登上舞台,一下子就找到了久违的自己。她手持纱巾,翩翩起舞,尽情地出演了《吉赛尔》《天鹅湖》《胡桃夹子》《海盗》《卡门》等经典芭蕾舞剧。凭着精湛的舞技,她获得了鲜花和掌声,受到人们的好评。

    ⑥表演事业蒸蒸日上,可视力却一天天衰弱。不久,她仅有的一只眼睛视力也模糊了,丈夫劝说她放弃芭蕾舞,可倔犟的她又选择了双人舞,因为在双人舞舞段中,一般规则是由男演员来引导女演员。在舞台上,她的舞伴都是精确定位,引导着她婀娜多姿的舞步,而台下的观众根本不会觉察到舞台上的她视力有问题。


    概括文章内容》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51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三严三实诗歌朗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