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环境描写的开头结尾
  • 环境描写的开头结尾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环境描写的开头结尾
  • 篇一:写景的技巧开头结尾

    写景的技巧

    1.描写某一自然环境的特征。 2.刻画某一自然景物的情态。作文

    3.描绘某一地域风貌的状况。 4.展示某一季节时令的风采。

    5.记录游览名胜古迹的经历。 6.展现观察人文景观的过程。

    【知识累积】

    写景文是指以描写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自然环境等为主的文章。

    自然现象、自然环境通常指季节与时令的变化、大地山川、日月星辰、风云雨雪、花草树木、地域风貌的形态或状况。

    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对比写景法。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能够突现“景”的细微差异。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把十几年前的一株零丁的藤萝同眼前的紫藤萝瀑布对比着写,表现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两个时期迥然不同的时代特征;《故乡》一文,作者把二十年前故乡的美好同现实中故乡的萧条进行对比,揭示辛亥革命以来广大农村经济日趋破败的现实。

    2.拟人写景法。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把“景”人格化,能使“景”富有生机。如《山中访友》一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那“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白云、瀑布、悬崖、峡谷、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一个个与之互诉心声,展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3.比喻写景法。运用比喻的表现手法,使所绘之景更生动形象、更具体可感。如朱自清的《春》,文中分别用“火”、“霞”、“雪”喻春花,用“牛毛”、“花针”、“细丝”喻春雨,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喻春天,一连串的比喻,写出了江南春天的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一一刻入读者的脑海里。

    4.动静结合法。景物描写要动静结合。自然现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的处于变化状态,既要写出它的静态,例如景物的位置、形态、大小、色彩等,又要写出它的动态、景物瞬间的形态、位置、声音、色彩等方面的变化。写景要做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逼真传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鲁迅的《社戏》写春夜出航时连山之景:“淡黑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一句,化静为动,以动写静,衬托出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5.简笔勾勒法。也叫“白描”,是一种文字简练单纯、不作任何修饰渲染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能保持生活的原滋原味。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前部分写百草园冬景时,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出了百草园的其乐无穷。

    6.细笔描绘法。也称工笔描绘,即注重细部的描绘,表现其独有的特征。如《白杨礼赞》一文,作者对白杨树的干、枝、叶、皮进行细致的描绘,表现白杨树的正直、团结、向上、质朴的特征。

    7.综合表现法。即综合调动各种表现手法,来描摹景物的特征。写景时可以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或调动多种感官多侧面多层次地反复描绘。如鲁彦的《听潮》一文,作者调动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写潮来时的情景,这种先声夺人之势,紧紧抓住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也调动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描绘百草园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时甚至还将某一种感觉转化成另一种感觉来描写景物。如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写到:“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作者以视觉写嗅觉,把虚幻的芳香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卓越思维】

    怎样才能写好景呢?

    1.抓住特点。也就是要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观察要讲究方法,一般是按照“整体——局部(重点观察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不但要观察景物的静态,还要观察它的动态,抓住它的特征。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由于自身构造因素的不同,不同的景物的形状、色彩、态势、光泽、声响等构造特征千差万别,具有鲜明的个性。从地理因素讲,高山、平原、荒漠,都是风姿迥异,即使同是风、霜、雨、雪,江南塞北也各有不同。就时间因素讲,一年之内,春、夏、秋、冬的景色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季节,南国北疆也有差异,因此,我们写景时一定要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本质特征。

    2.写出层次。确定了特点,还要按一定顺序描写。写景的顺序要符合表达需要。写景的文章,通常是用第一人称“我(作者)”观察的顺序描写,或按观察点的转变和时间的先后去安排。如果是固定观察点,可按空间顺序来写,也可按时间顺序描写,还可以按作者的行踪线索来写。如果是移动观察点,一般是将时间与空间的顺序结合起来写。特别是在描绘某一场景时,要注意动静结合,或先静后动、或先动后静、或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还要注意把听到的、看到的、嗅到的、尝到的、摸到的、想到的按某种顺序多层次地表现出来,给读者以全方位的感受。

    3.融入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中“景”本身并无任何感情色彩可言,但它一经作者写入作品,便会带上作者的感情,不再是纯自然物了。融情于景,往往是作者在描写景物的同时,用抒情的笔调,直接或间接地抒发自己对景物的或褒或贬的感情。写景时要调动想象,把自己对景物的独特、真实的感受表露出来。可以直抒胸臆,如朱自清的《春》,文章通过对初春景色的描绘、渲染,抒发了热爱春天、热爱生命、对未来充满信心与美好憧憬的诚挚感情;也可以结合叙述、描写等,渗透在字里行间间接抒情,如陆定一的《老山界》,文中描写战士们半夜露宿悬崖边的场景:“??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一段,“春蚕咀嚼桑叶”的安宁、“野马在平原上奔驰”的自由、“山泉在呜咽”的清幽、“波涛在澎湃”的博大,透露出红军战士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锤炼语言。任何文章都需锤炼语言,写景文更是如此。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锤炼:1词语的富于变化(要斟酌每一个动词、

    形容词、量词等是否准确);2长短句的交错使用(长句显得庄重,短句显得活泼);3句与句的音韵是否和谐(和谐的音韵利于朗读);4贴切地运用修辞格(如:引述典故、诗句,能增加文章的传奇色彩,给景物增添诗情画意,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运用排比、对偶等,能增强文章语言的气势??)等,这样尽可能地把抽象的描得形象具体,呆板的绘得灵飞神动,繁杂的画得层次分明,肤浅的写得丰厚深邃,使文章语言优美,意蕴丰厚。

    几例写景作文精彩的开头与结尾

    开头

    1对比总起式

    例:有人喜爱清丽淡雅的湖畔,有人喜爱热闹非凡的外滩,我却喜爱风景迷人的翠湖。

    2、歌词、名句总起式

    例1:“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仿佛看到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小草。 例2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金秋十月,我来到梦寐以求的黄山。

    3、开门见山总起式

    例1:我的家乡岳池是个风景优美的县城,我喜欢家乡的夜景。

    例2:我的故乡岳池背誉为“银岳池”。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4、悬念式

    例1: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特别喜欢凤山公园吗?

    例2:这是哪儿?我仿佛成了故乡的陌生人。当年,这儿没有如此美丽的花草,清澈的河水,遮天蔽日的树木??

    5、激趣式

    例1:亲爱的朋友,你一定喜爱吃橘子。这甜中带酸的橘子就是我们家乡的特产,欢迎你到我们家乡来。

    6、抒情式

    例:我第一次看到家乡的象鼻河,水是那么清,那么碧。我多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啊!

    7、拟人抒情式

    例:啊!春姑娘来了,大地万物在欢笑。春天,好一派迷人的风光!

    8、倒忆式

    例:家乡岳池那美丽的夜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抹之不去。

    结尾

    1.抒情式

    例:啊!美丽的外滩,我多想变成一颗露珠,滋润你的一草一木;我多想变成一只小狗,日夜守护在你的身旁;我多想变成一直小鸟,在你的上空自由的飞翔;我多想变成一颗太阳,把你照得更加辉煌!

    2.总结式

    例:家乡岳池有这么多如画的美景,我爱岳池。

    3.歌词、诗句式

    例:看了这山这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联想赞美式

    例1:我赞美家乡美轮美奂的夜景,更赞美把家乡建设得如此美好的岳池人民!

    例2:看了这山这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随想式

    例:望着凤山那一颗颗根深叶茂的树木,我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像它们一样呢?

    6.自然意境式

    例:夕阳献出了最后一丝余辉,笑着离开了。然而,明天朝霞又会冉冉升起??

    7.回味式

    例:我时不时留恋地回头望几眼,一不留神,差点摔个筋斗。翠湖的美景如此诱人〃

    8、自然总结式

    例:好几年过去了,我长大了,夹竹桃也长高了。望着洁白的秀丽的夹竹桃,我比以前更加爱它了。

    开头结尾可以说有一定格式,也可以说没一定格式,用心去揣摩,顺其自然,扣住读者心弦就行??

    篇二:环境开头作文

    鸟瞰全局 环境开篇

    给学生一个相同的命题,随机收集1000份作品,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用环境来开头的文章不足10份。而且就仅有的几份作品来说,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很简单:

    一是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常常从不同的角度,与全文众多的内容紧密联系,在发挥一种主要作用的同时,又兼顾发挥其他附属作用,学生很难兼顾全局。就好像大厨精心炒制的宫保鸡丁时,一定要加入青椒丁,主要目的是发挥青椒的调味功能,还要兼顾其调色、生香等辅助功能。

    二是学生刻画环境,常常抛开其功能,为了写环境而写环境,使环境描写成为一种无用的“摆设”,甚至因为这种摆设的添加,导致文章前后矛盾。

    这一讲我们重点学习:环境开头有哪些常见形式以及它在写作中发挥的不同作用。

    一.以“自然引出回忆,总领全文”为核心功能,辅助发挥借物喻人、侧面衬托、渲染气氛、铺垫、确定全文写作基调功能。

    (一)发挥核心功能——自然引出回忆,总领全文。任何一件事都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当我们再次遭遇这种环境时,就会因为环境类似自然唤起回忆——想起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下发生的那些事、那些人。人的这种心理习惯,决定了这种开头的整体写法:

    1.整个段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写环境,一部分过渡启下,引出回忆,两部分内容不能缺少。

    2.写环境部分在前,过渡启下部分在后,前为因,后为果,顺序不能颠倒。

    3.前面的环境发挥多种功能,后面的过渡句只发挥一种功能,要前详后略。

    4.刻画环境要采用进行时态,刻画的是眼前正在发生的实景;

    5.开篇刻画的环境要和下文记叙的事件发生的环境高度一致;

    6.写启下的句子,要注意最终落点——题目是写人的,则最终落在人上;题目是记事的,则最终落在事上。

    (二)兼顾环境描写的辅助功能

    1.发挥借物喻人功能。借助对事物状态和行为的刻画,表面写物,实际写人。

    (1)物与人要具有形象上的相似性。喻老人之物常常是夕阳、晚霞、老树、黄昏、深秋等具有——“老”这一突出特点的事物;喻孩子之物常常是阳春、朝阳、朝霞、蓓蕾等初生且欣欣向荣之物。

    (2)刻画物的状态、行为,要与人的性格、精神品质相对应。要表现人物默默无闻,则刻画事物无声无息,要表现人物无私奉献,则刻画事物的奉献行为,二者要一一对应,高度一致。

    (3)开头只写事物的状态、行为,不写具体人物的行为——切忌“刨底”,说“白”了就索然无味。

    2.发挥侧面衬托功能。以环境为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其目的是突出人物形象——使善良的人显得更善良,使自私的人显得更自私等。正衬有两种形式——以美好的环境衬托美好的人物形象;以丑陋的环境衬托丑陋的人物形象。反衬有两种形式——以美好的环境衬托丑陋的形象,以丑陋的环境突出美好的形象。我们比较容易掌握的是以美好的环境衬托美好的人物形象,或者以丑陋的环境衬托人物的美好形象。具体写作要求如下:

    (1)刻画美好的环境:A.选取的事物要具有美好的形象。例如春风、丽日、

    鲜花、白雪、春雨,不能选取蚊蝇、驱虫、寒风、冰雹、衰草。B.描绘事物的状态和行为必须是美的状态和行为,要站在审美的角度去勾画。C.选词、设喻要最大限度地使用褒义词、褒义句。

    (2)刻画丑陋、恶劣的环境:与上面的美好环境正好相反。

    3.发挥环境渲染气氛功能。不同的气氛可以直接表现作者以及主要人物的心理、情绪和情感。发挥环境的渲染气氛功能,要注意一下原则:

    (1)渲染的气氛与作者或主要人物在特定的心理情绪支配下呈现的心境,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心境是紧张的,就渲染紧张的气氛,心境是压抑的,就渲染压抑的气氛,写作之前必须准确把握人物的心境和或心理情绪。

    (2)选取的事物以及事物的状态和行为,必须渲染同一种气氛,不能各自为政。要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选取的所有事物都必须能渲染悲凉的气氛,选取这些事物的状态或行为也必须都能渲染这种悲凉的状态。

    4.发挥环境的铺垫功能。所写的环境一定要和下文记述的故事情节紧密联系,具体说有以下两种情况:

    (1)没有这个特定的环境,当年发生的事,就不可能发生。环境是事件发生的动因。

    (2)没有这个特定的环境,当年发生的事,有些情节,甚至结果都会改变,环境影响着并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要么是第一种情况,要么是第二种情况。

    5.发挥环境描写确定全文写作基调的功能。“基调”这个词,表意很抽象,如果把它转化到音乐上来理解,就要通俗易懂得多:一从音高来看,是高音、中音还是低音;二从节奏来看,是欢快还是沉缓;三从情感上来看,是喜悦还是悲伤;四是从表现形式上看,是细腻还是粗犷。写作上也具备这些特点,这就是全文的基调。发挥环境确定全文基调的作用主要要坚持以下几点:

    (1)用笔的细腻程度保持高度一致——要粗放,始终粗放,要细腻始终细腻。

    (2)语言风格始终保持一致——要浓墨重彩,始终浓墨重彩,要朴实清丽始终朴实清丽。

    (3)表现情绪情感上始终保持一致——要表现悲壮始终表现悲壮,要表现凄迷哀婉,始终表现凄迷哀婉。

    (三)经典范例

    《一件小事》的开头

    雪花,飘飘摇摇,漫天飞舞,宛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白色精灵,在天地之间尽情尽兴地舞蹈。每当这小巧玲珑的雪花在窗前美丽地绽放,我都会想起另一个飘雪的日子,想起那件刻骨铭心的往事。

    【 解析】

    1.自然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以环境开头,自然引出下文要记叙的往事。先刻画身边的雪景,自然而然引出另一个发生在雪天的故事。

    2.借物喻人——抓住雪花洁白、小巧、活泼充满灵性的状态,暗喻下文要写的那个心地圣洁、活泼、充满灵性的孩子。

    3.侧面衬托——以雪景之美,正衬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形象之美。

    4.渲染气氛——渲染一种惬意、祥和的气氛,表现作者和主要人物唯美的心境。

    5.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因为下雪,才有了下文主要人物在雪地上写诗,

    向奶奶道歉,表达自己对奶奶深切思念的故事情节。

    6确定全文的基调——细腻、温婉。

    《春去春又来》开头

    再如:春寒料峭,洁白的玉兰花一夜之间开满了整个小区,不带一丝杂色的花瓣,宛如和田白玉雕刻出来的精美艺术品,灵动、圣洁而高雅。望着这些超凡脱俗的圣物,我的思绪仿佛是远山钟声,渐行渐远,另一个初春的早晨,悄然呈现在我的眼前。

    【 解析】

    1.自然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以环境开头,自然引出下文要记叙的往事。先刻画身边的玉兰花开之景,自然而然引出一个发生在玉兰花开时节的往事。

    2.借物喻人——抓住玉兰花圣洁高雅的状态,暗喻下文要写的那个心地圣洁、仪态端庄高雅的阿姨

    3.侧面衬托——以花景之美,正衬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形象之美。

    4.渲染气氛——渲染一种庄严凝重的气氛,表现作者和主要人物郑重、庄严的心境。

    5.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因为玉兰花美,逝去的人才会毕生酷爱玉兰花,文中的主要人物才会不远千里,到逝者的墓地,庄重地种下两棵玉兰花。 6确定全文的基调——诗情画意而唯美、凝重典雅而。

    二.以“渲染气氛,表现作者以及文中人物的情绪、情感”为主,辅助其他功能

    表现思想情感,是写作的基本目的。而环境描写,是表现人物情感、情绪的重要手段。带着不同的情绪、情感,去感受相同的环境,结果截然不同:一个压抑忧伤的人,面对湛蓝的天空,他“见到的”是单调的天空,空洞的天空、低矮的天空、寂寥的天空......而一个内心十分喜悦、兴奋的人,他“见到的”天空则是纯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高远的天空。既然不同情绪的人,感受同一个环境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反过来,带着一种特定的情感情绪去刻画环境,把这种特定的情绪或情感表达出来。

    例如:天,阴沉沉的。湿漉漉的云,压着远处灰蒙蒙的山川。小雨,呜呜咽咽,如停不下,流不干的泪水。街道两旁的花草树木,笼罩着一层晦暗的神情,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头。

    再如:三月的风,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娃娃,每隔几分钟,就会凑到你的跟前,用甜甜的小嘴,亲吻你的脸颊。刚刚露头的小草,躲在角落里,一会儿向你挥挥手,一会儿向你点点头。最妙的是柔软的柳梢,千万条丝绦般地披拂摇曳,宛如一个个长裙少女凌空劲舞,水袖翻飞......

    【注意事项】

    1.字面上只写环境,不写情感情绪,把情感情绪流露在字面上,则索然无味。情感永远藏在物态里。

    2.刻画构成环境的每个事物,都必须表达同样的情感,不能一个表现压抑,另一个表现喜悦,否则,读者就会读得满头雾水。

    3.刻画构成环境的事物必须有一定的顺序。要么从上到下,要么由远及近,要么由外到内,不能杂乱无序。

    三.以“为下文某个情节的发生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自然发展”为主要功能,辅助其他功能。

    许多故事情节的发生,需要特定的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下文要写妈妈给我送伞,前面必须交代天色阴沉、雨意绵绵;下文要写出车祸,前面就要事前刻画雪大路滑等恶劣环境;下文要写主人公冻到在街头,前面就需要事前刻画寒风呼啸的寒冷环境。有了这些环境铺垫,下面的故事情节才能合理、自然发生,否则,读者就会觉得这些故事情节出现的太突然,不符合常理,下面的故事情节很难展开。

    例如:午后,大团大团的积雨云,涨潮般地涌了过来,很快就遮住了太阳,笼罩了整个天空。

    .................

    .................

    .................

    起风了,越来越大的风夹着雨星扑面而来。我们一行人手忙脚乱地收起鱼竿,准备找个地方避雨,可是哪里还来得及,箱子刚刚收拾停当,瓢泼的大雨便从天而降,只用了两分钟,所有的人都变成了落汤鸡。

    四.以“环境正衬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为主要功能,辅助其他功能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用美好的环境衬托正面人物,使人物显得更美;或者以丑陋的环境衬托反面人物,使人物显得更加丑恶。

    例如: 夏日的野花,开满了河滩。金黄的花朵,衬着碧绿的青草,澄澈的溪流,一直伸向远方,像一幅渐渐展开的巨型画卷。

    (后面写一个随父母来河边郊游的孩子,走出了好远,又返回来,取走忘记的垃圾袋。先写这样的美景,目的就是以此景衬托孩子,突出孩子富有环保意识的美丽形象。)

    再如: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条光秃秃的丘陵。一座即将倒塌的茅草房,瑟瑟地伫立在沟口,宛如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一段多年未曾修葺的矮墙,早已变成一堆堆散落的乱石。

    (接下来,写某个人好吃懒做,借债度日,后来竟狠心将自己女儿卖掉。刻画前面这段丑陋的环境,就是为了衬托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突出人物懒惰、自私、无情的丑陋形象。)

    五.以“环境反衬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为主要功能,辅助其他功能 一言以蔽之,就是运用恶劣的环境衬托正面人物,突出人物的美好形象;或者运用美好的环境,衬托反面人物,突出人物的丑恶形象。

    例如:这是一座新建的现代化高档小区。所有的别墅都是清一色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青砖百墙,色彩分明,尖尖的屋顶线条俊朗提拔。波浪般流畅的曲线花园拾级而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就连掩映在绿树中的路灯也造型别致,雍容华贵。

    然而谁能想到,如此迷人的风景背后,每天都在演绎着罪恶的勾当。

    (下面记述一群人制毒、贩毒。刻画开头的美丽环境,不过是为这些反面人物预设一个对立的衬景,让这些人的自私、贪婪、无耻的形象更突出。)

    再如:李明山老人偏居于村东头。与其说那是一个家,还不如说那是一个垃圾场。只有百八十平方的小院子里,到处都堆满了废铁、纸壳、塑料瓶和易拉罐。两间老旧的瓦房,比老人还要大出30岁。卧室正中摆着一张笨重的木板床,三面被旧报纸围得水泄不通。家里唯一的电器,是八十年代的黑白电视。 面对这样一个家,我实在无法将房屋主人与十七名失学儿童联系起来。 (后面记述,老人如何通过拾荒卖钱,资助十七名失学儿童的故事,以环境

    之恶劣,凸显老人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

    六.以”借物喻人“为主要功能,辅助其他功能

    刻画环境,抓住人物的精神实质,对应刻画事物的状态和行为,给人以“笔下物即笔下人”的艺术享受,借物喻人,以物定位人物形象。

    例如: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春雨。细腻、轻柔、温暖的雨丝,沐浴着高大的树木,呵护着娇嫩的迎春,滋润着破土而出的小草,无声无息......

    这样的开头,仅仅读一遍,我们就会发现,这环境中的春雨,是一个默默奉献的女性化身,因为作者动笔之前,早已着眼人物的默默奉献这一核心形象,选取春雨这一物象,抓住她无声无息的状态,凸显“默默”;抓住她滋润万物的行为,凸显“奉献”;抓住她的细腻、轻柔、温暖的特点,凸显女性阴柔之美。正因为如此,读者就会自然产生联想——想到那些和春雨一样的人。下文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刻画一个女性(比如母亲),记述她如何无私奉献的故事。

    (七)确定全文的写作基调。有的文章浓墨重彩,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有的文章朴素淡雅,透着泥土和生活的气息,弥散着香醇的烟火色泽;有的文章大气横陈,豪迈奔放,如江河倒泻;有的文章细腻温婉,柔情万种,如月抚窗纱;有的文章凄楚哀婉,催人泪下;有的文章清新明丽,沁人心脾......这些,都是文章的基调。文章以环境开头,通常具有确定全文基调的作用。 例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八个字构成的环境,就确定了全文——悲壮的基调。

    再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开篇虽然只用了十二个字,但全文豪放的基调已经确定。

    又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只用了九个字,就确定了全文的基调:温馨细腻。

    在写作过程中,一个环境通常要同时发挥几个作用,因此写作时要做到综合兼顾,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描写的作用。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少要让笔下的环境发挥一种作用,最忌作用不明确,为了写景而写景;对于善用者来说,要尽量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用有限的文字,发挥多种作用。

    篇三:作文中的环境描写

    作文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不仅能使故事更加生动,人物更加鲜明,气氛更加逼真,而且能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增强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就文学作品来说,一定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学生写记人记事的作文要适当注意环境描写。 在叙事文章里的景物描写。

    在叙事的文章中,有时插人几笔生动的景色描写,既增强了人物形象性,又增强了感染力。写景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烘托人物。人物和景物本来就是密切相关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人物思想、性格的形成,和周围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写景对于表现人物是至关重要的。

    二、渲染气氛。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来创造一种气氛,是写景的表现手法的作用之一。这气氛有可能是热烈、欢快的,可能是安宁、静谧的,也可能是悲壮、凄凉的等等。至于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要看文章的需要,因为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主题和基调。

    三、传达感情。写景常常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情与景二者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通常可以借景抒情,因为通过景物描写便于表现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大自然的赞美。从读者来说,逼真、生动的景物描写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加美感,陶冶感情。综上所述,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很明确的,我们在作文时,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要毫无目的的去写景,或是为了写景而写景。

    另外,景物描写还要注意真实,过分夸张或不适当地描写,效果会适得其反。

    细雨真情 佚 名

    细雨绵绵,如同剪不断理还乱的长线,我们的烦恼也似这悠长的雨丝,没有尽头。想起刚才的那一幕,心中不禁涌起阵阵委屈和酸楚。

    今天,我穿了同学刘菲一件很时尚的衣服回到家,爸爸一见就发火。“咋穿这么件扎眼衫子,快脱了扔掉。”妈妈也一反常态开始数落我:“这么一件前露肚皮后露脊背的衫子,谁见了谁都要笑话,快换了去。”说着她拿出一件早已退色的旧T恤,我一见就想起刘菲那些漂亮流行的衣服,便呛了一句:“这么旧的衣服谁还穿?你们就这么抠,不怕别人笑话吗?”接着爸妈开始唠叨,我听不进去,最后流着泪换了T恤就跑出门。爸妈在后面喊,我也没回头。

    雨水打湿了我的头发,也打湿了刚穿上的单薄的T恤。我感到阵阵凄凉,泪水和着雨滴流过脸颊。雨丝牵着我的脚步在风中游荡…… “爸爸——”一声清脆的呼唤截住了我的思绪,我停下脚步注视着雨中的父女俩。父亲穿着一件单薄的衬衣,嘴唇冻成了乌青色。小女孩套着一件大得出奇的外套——显然是她爸爸的。“爸爸,你冷吗?”。“不冷!”深沉的男中音回答,“你暖和,爸爸就暖和了!”父亲下意识地摸摸小女孩的肩头,又帮她扯了扯外衣。“爸爸,你背着我吧?”我怔怔地看着那女孩,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味道。“那样我们就可以共同穿这件衣服了。”听小女孩说完这话,我的脸不知为何一下子红了。我还没有回过神来,

    那个父亲已经笑着背起了小女孩。小女孩用手绢擦拭着父亲额头上的雨水。父女俩满脸漾着幸福的笑容。

    我呆呆地伫立在雨雾中,想起去年父亲刚刚下岗,我又得了肺炎。父亲为给我治病,卖掉心爱的机动三轮摩托,妈妈拿出她积攒的钱,送我去医院。爸爸也是这样背着我,一路小跑,他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妈妈跟在后面紧护着我……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父母一次次在雨中为我送伞,一次次在风雪中给我送衣服的身影一一浮现在雨幕中。

    可怜天下父母心,最真最爱父母情。他们的唠叨都是怕我学坏了。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变成了母亲的手指,在轻抚奔跑的我;也像父亲爱抚的目光,擦过我的面颊。我不知不觉走进自家的小巷,只见家里亮起了暖暖的灯光。不知什么时候,雨已经停了,只见院子里的月季花经过雨滴滋润更加清新芬芳…… 【析读小语】 小作者选取了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自己因为穿回了同学的“时尚”衣服而遭到了父母的严厉批评,被迫换上了不喜欢的旧T恤,这是常常发生在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实实在在的感情纠葛。这一纠葛的化解写得非常巧妙,街头偶然见到父女二人相互怜惜的情景激起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更可贵的是作者把这个普通故事放在了一个细雨绵绵的背景中,随风飘散的雨丝,弥漫天地的雨雾衬托了作者伤心、惆怅、孤独和凄凉的心情,情景交融,可以让读者受到感染,引起共鸣。景物的烘托渲染使文章增色不少。

    写作训练

    我们都曾路过许多地方,如商店、市场、公园、图书馆、电影院、老师的窗前、爸爸妈妈的办公室,甚至走过四季、走过童年、走过所有或斑斓或灰暗的岁月……我们也一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请以“我从走过”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适当穿插生动的景物描写,起到烘托作用。


    环境描写的开头结尾》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50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商标的种类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