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
  • 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
  • 篇一: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马路不是游戏场》案例分析

    --石家庄市无极县东侯坊小学 李志斌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交通事故的事例给与小学生有关的交通规则,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2、通过观察本地的交通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和常识。

    3、通过探讨分析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让学生观察本地的交通现状,初步懂得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通过探讨分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三、教学准备

    课件:事故照片、录像、统计数字等

    四、案例背景:

    《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四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它是在学生了解了平面图、路线图并在掌握了认路和寻路的方法后,让学生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一些交通规则,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教育身边的人遵守交通规则。

    近几年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些交通事故大多都是由于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如乱穿马路、乱闯红灯、在马路上玩耍、打闹等)引起的。在讲这一课时我面对的是小学的学生,新林小学前有一条马路,这条马路车量多,而且时有发生交通事故,这无疑是该校学生在安全上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始终以这条公路为主线,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必须遵守交通法规,从而知道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五、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今天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我非常的高兴,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感谢大家的热情,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你们想看吗?

    生:想。

    (课件一:播放新林小学门前的场景,公路上车来人往,时有行人

    违反交通规则??)

    师:你们对这个地方熟悉吗?

    生:熟悉。这是我们的学校和学校前面的马路。

    师: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每天要经过这条马路?

    (生举手示意)

    师:每天在你过马路的时候,你们的老师和家长会怎样嘱咐你们呢?

    生:嘱咐我们要小心。

    师:家长为什么总是这样不厌其烦的嘱咐我们呢?

    生:担心我们路上出危险。路上的车太多了。现在交通事故发生的太多了。

    片段二:

    师小结:是呀。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迅速,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但也随之带来了许多交通事故。课前我请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有关交通事故的案例,下面请同学们先在本组为内交流,然后选取你们组最为令人震撼的交通事故讲给大家听。

    小组内交流并选取最打动人心的事例在全班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调查,老师课前也用电话对我市的交通大队做了采访,由此我了解到以下几组数据。

    (课件二:展示课件,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以及死伤中小学生人数,并进行对比。)

    师:这些是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数据,由此数据你们有何感触呢?

    片段三: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录像,

    师:组织学生观看交通警示片:《坐在篮球里的小女孩》

    屏幕上出现一个小女孩,不见双腿,下身坐在篮球里,用双手支着向前爬着,在凄凉的二胡声中,一个女孩的声音缓缓响起—— 我叫钱红燕,今年七岁了,六岁的时候,我们几个小朋友去给正在地里干活的妈妈送钥匙,在我们要穿过马路的时候,几辆大汽车向我们猛扑过来??,等我醒过来的时候,我只觉得我的两只脚冷冰冰的。我叫妈妈给我穿上鞋子,妈妈什么也不说,泪水滴到我的脸上。原来我今生今世再也不用穿袜子、穿鞋子了,甚至连裤子也不用穿了。我走路的鞋子是一个篮球,到今天为止,我已经磨破了六个篮球了。每天,好多的叔叔阿姨来看我,他们总是给我买一些糖果呀饼干什么的,可我多么希望他们给我买一个新篮球和一个新书包啊!驾驶员叔叔阿姨们,你们飞快地开着汽车,又飞快地跑的时候,请你们想想我,想想我这个坐在篮球里的女孩儿,我天天在想,谁能给我像你们一样

    的两条腿呢?

    (画外低沉的解说音):这只特别的篮球再一次牵动我们的心,相信没有一个人肯将这种特别移植到自己身上,那就请所有的人,特别是司机和儿童记住这个一生将坐在篮球里的孩子吧。

    录像播完,全场一片肃静,片刻后——

    师:同学们,看完了刚才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她很可怜,这么小就失去了双腿。

    生:她真惨,将来怎么办呀?她的腿再也要不回来了。 生:老师,我想我们可以帮她买个篮球。

    师:小燕失去的仅仅是双腿吗?(不)这场车祸带给她家庭的是什么?给社会又带来了什么?

    生:这场车祸给小燕家带来只有灾难。

    生:他们家再也没有欢乐了,他们再也不能一起出去爬山、游泳了。

    生:小燕的遭遇将会给大家留下思考,给驾驶员叔叔、阿姨提个醒,告诉人们出门要小心,开车时要注意安全,要珍惜生命。

    师: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故不要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应该要做到什么?(遵守交通规则)下面请小组讨论:我们小学生到底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呢?

    生:在路上不喧哗,不乱扔杂物,不打闹。

    生:过马路要看人行横道信号灯。

    生:骑自行车时不要骑到机动车道内。

    生:红灯停,绿灯行。

    生:坐公共汽车先下后上,要排队,不推推攘攘。

    生:下雨天,撑伞时不要遮挡住视线。

    生:12岁以下儿童不得骑自行车上街。

    生:乘坐汽车时,不要把头和胳臂伸出车外。

    生:不能在铁路附近玩耍,更不能在铁路上摆石子,那样会发生危险。

    生:横穿马路时,应走斑马线。

    生:行人应走人行道。

    出示《交通规则拍手歌》,师生一起拍一拍,念一念。 片段四:

    师:面对频频敲响的警钟,面对如此痛苦的回忆,在今天我们是否就已经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了呢?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录像,看一看我们是否遵守了交通法规?

    (课件三:播放新林小学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录像)

    生:有的同学没有走人行横道。

    生:有的同学逆道行使。

    生:有的同学在马路上嬉戏,把马路当成了游戏场??师:看到这一录像,你想对身边的同学说些什么呢?生:我们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生:我们要提醒周围的人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创设一情境,让学生当一回小交警,给遵守规则的同学发绿牌,给没遵守规则的同学发黄牌,并说说该怎么做。

    案例分析:

    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育活动生活化:

    一、 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拉近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的距离。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发展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我在教学《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利用周边生活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作为品德课的课程资源,课一开始,我播放校园门前的录像,问:“这个地方你们熟悉吗?谁每天上学要经过这条马路?”这样就把学生“放在”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拉近了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课的开始就使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本节课拉开了轻松的序幕。

    二、 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更加真实,使学生更加刻骨铭心。

    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品德是在个体(自己)的生活、活动中发生和形成的,品德的提升和完善也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没有生活,也就无所谓道德和品德。道德离不开日常生活事实,也就是说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是道德的素材,而且从中也在接受道德的影响。课的进行中,我展示从交通队收集到的近两年所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些数据,继而播放一幕幕真实的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情景,真实数据的呈现,真实场景的呈现,使学生赫然一惊。整节课始终以学生身边的公路这一课程资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就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拘泥于教材本身,而且这样的课程资源更加鲜活,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有教育意义。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提倡教师不唯书,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断挖掘运用身边的课程资源。也正是由于我所选取的是鲜活的学生的生活,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就显得更加深刻。

    三、 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鲜活,更具针对性。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从儿童生活出发,以儿童经验为起点,将教学的各个环节置于真实的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强烈愿望,鼓励儿童袒露自己真实的思想,让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在课堂生活中呈现出来,把自己的困惑亮出来,这才能使我们的品德课真实起来,鲜活起来,与学生亲近起来,与生活接起轨来,这样的德育课堂才会更具吸引力,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在本课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去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发生过或知道哪些交通事故,这些交通事故给自己本身和他人带来了哪些伤害。通过学生的调查、相互汇报,学生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严重的后果,有的学生在介绍自己亲人发生交通事故时甚至失声痛哭,这无疑给每个学生心灵中敲响了警钟,从而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而且在课前还为学生准备了一段本校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录像,让学生发现自身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讨论,明辨是非。这正符合了《课程标准》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得要求。

    正如鲁宾斯坦曾经指出的那样:“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思品教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一句话,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是生活的延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巧妙运用。

    篇二: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一则材料的运用

    谢坤平

    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认识我国的国情”——我国发展不平衡时,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原打算按照教材的陈述“东部沿海地区生产力较发达,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而西部地区生产力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也相对滞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偶尔在杂志上读到 《外国人眼里的“三个中国”》一篇短文, 我就巧妙引用它来说明这种状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个:外国人初次来中国,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他们看到的是:中国是一个发达国家,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 第二个:外国人到了河南、山西、陕西、新疆及东北,吃住在县城。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第三个:外国人去过诸如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农村,在乡镇、村庄体验过生活,对农村有较深认识。他们看到,中国是一个还很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读完短文后,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评价差异?学生答:是因为他们所体验的地方不同。我又设问:从这则短文中你感悟到什么?学生答:中国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我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考: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历史的原因,有的说是地理位置的原因, 有的说是交通的问题??我对他们的回答一一加以肯定。

    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多学习,多积累,真正做到厚积薄发。

    篇三:初中思品课教学案例

    学会合理消费教学案例

    [课型]授新课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第七课三节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感受身边以及国家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成就,并能积极探索这些变化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是2000年后出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缺乏了解,往往对祖国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2)本节教学力图通过身边各种可以触摸的变化,让学生在比较中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熟悉的电视机 . 服饰 . 购物的变化感受生活的变化、伟大祖国的辉煌变迁,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比较,感知生活的巨大变化差异,认识到祖国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身边各种可以触摸的变化及祖国辉煌的历史变迁,让学生在比较中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报效祖国的激情。

    (四)教学设想

    根据生本教育理念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我将本课教学大致划分成这几个环节:

    一是准备阶段,也即前置性学习阶段:课前各小组抽签确定搜集内容,分别从服饰、家电、购物方式、通讯方式等方面展现变化轨迹。

    二是课堂学习阶段:主要是小组交流展示。

    三是课堂梳理小结阶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合理消费的方法 在生活中做到合理消费 [教学方法] 调查法、比较法、探讨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伴着宋祖英《好日子》的美妙旋律,大家进入课前准备阶段。)2名小老师开始今天的新课,他们介绍了本节课的背景:一名旅居海外多年的老华侨来上海观看世博会,从中了解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方方面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新课学习:

    活动一:学生小组表演小品《爷爷、爸爸和我购物》。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代人群的不同审美观、金钱观、事业观等的比较,让大家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感受到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小老师总结:一定的思想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探寻一下我们这些想法所产生的根源吧。

    活动二:分小组集体交流展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生活变化以及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结束后,请其他小组或老师进行评点,以便取长补短。

    活动三:小老师发调查表,调查每名学生的零用钱处理方式。同学们互相指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非理性消费,并说出正确的做法,进行反思。

    活动四:小老师展示今天中午同学们的午餐及餐后垃圾图片,教育学生合理消费的同时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3、结束新课:

    伴着一首《祝福祖国》的歌曲,激荡奔涌的旋律唱出了大家的心声,学生们在此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展望祖国美好未来、表达自己的决心,老师对本节课作总结评价,新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课后反思]

    这节课完全是体现以生为本,主角和导演都由学生担当,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作下简要的补充点评。小老师将整个课堂安排的较为紧凑,小组展示时激情高涨,表现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但因为时间有限,部分内容展示时间不够,另外如果能使展示的形式更为多样化,比如在展示衣服的变化时可从家中带些老照片等更具有直观感。可以看到的是每组都作了充分的资料准备工作,除了极个别的小错误,基本上都还很流畅。

    以上是我学习并运用生本理念所上过的一堂课,下面我将自己在初中思品生本课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出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新课学习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准备阶段,也即前置性学习阶段。根据思品课的教学任务,每节课前我都会将下一节需要事先搜集的资料或者情景剧等任务布置给大家,当然各小组的任务力求不雷同且富于生活化,让大家充满探究的欲望,具体搜集哪项内容就由抽签确定。如在教学人民版七年级第五课《还是很多人的梦想》一框时,根据学情及课标要求,我将前置性任务设定为三个问题:1、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举例说说十堰市城市和农村人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很多学生是从农村来市里的务工子弟,他们在这方面更有直观感受。这有助于大家理解课本上“不平衡的小康”的含义。

    2、在你身边,有哪些不文明、低素质的现象?举例说明。这一设问有助于大家理解“不全面的小康”的含义。

    3、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举例说说我国人民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民在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上的差距。这一设问是帮助大家理解“低水平的小康”的含义。由于提前做好了资料收集工作,课堂上交流展示起来异常顺利。

    二是课堂学习阶段。

    首先是新课导入部分: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安排最新的“一分钟新闻资讯”,让大家在了解时事热点的同时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等,以求培养大家关注社会、了解民生的情怀。如我曾在某节课的课前五分钟播放了一段关于上海世博会精彩展馆的展播片段,美轮美奂的建筑群配合着《大中国》的歌曲,以下调动了这节课的课堂气氛。有时我们根据生的要求设置一个哲理小故事,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新课学习中。在新课开始时,我通常会设置一个情景,如小品、一段视频、一个故事等,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引导大家进入当天的课题。

    第二是探究学习部分:在提出问题后,分为学生个人发言和小组讨论交流两部分。在这一部分,我还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口头表达,例如个人发言规范句式“我个人认为??”、“我的发言完毕,请其他同学作出补充。”等。小组展示规范句式有“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以上是本组的探讨(究)结果,请其他小组提出新的见解”。在小组交流时,为便于发言的流畅性,我们由各组还探究问题基本围绕“是什么”,让大家从感性上了解事情的表象;“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表现背后的深层原因;“怎么样”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自己的行为及导向。

    第三是情感升华阶段:这一部分在学习国情、道德部分时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主要通过歌曲、视频、配乐短文或者学生畅谈感受等方式渲染气氛,激起大家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由“外化到内化”的过渡。如在七上《生命之间——我们的朋友》一课学习中,我插入了电影《海豚湾》中的一个剪辑片段,学生们立即被深深吸引并愤愤不平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少同学的发言当场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第四是实践营地部分:这一部分根据课堂需要设置写倡议书、设计行动方案、调查表或者制作感谢卡等方式,期望通过这些方式指导大家的今后的行为,唤起思维的觉醒。

    三是课堂梳理小结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请大家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是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以及各组在交流中的优点和不足。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大家在每一次课堂中都能有更好的表现和提高。

    总之,我是紧紧围绕初中思想品德课“激情——明理——导行”的思路来设计课程和展开教学的,当然由于经验等问题,在具体课堂调控中必然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但同时实践也证明,解放学生的口、手、脑,能够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独特的感悟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思维火花得到绽放,让课堂气氛活跃、和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学生们能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神采飞扬。

    《珍爱生命》教学案例

    片段一:案例分析——抓住教学核心内容

    【多媒体出示】新闻报道2010年7月6日,轨交2号线中山公园站209号列车正在关门作业,屏蔽门红灯闪烁,警示蜂鸣器同步响起;突然,一名女性在车门即将关上之际,将手伸进门中欲强行上车致使手腕被夹。此时列车启动,带动该乘客与安全护栏撞击并跌落站台,乘客经救治无效死亡。

    教师提问:

    1、你认为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这类意外事故能否避免?如何避免?3、规章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答原因

    教师归纳:

    2、你认为乘客没有遵守规章制度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学生:要迟到了,赶时间;有急事;没什么事,就是不愿意等;习惯了;……

    3、如果乘客早一点意识到不遵守规则就是漠视生命安全,你觉得她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乘客会遵守规章制度,保护自己的安全。

    教师问:同学们认为她会改正。那么为什么类似的安全事故屡屡见诸媒体,为什么我们身边还是时常看到有人对安全警示视若无睹,冒险违规呢?

    学生:别人这样,我也这样;认为这些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经常违规,没事,久而久之已经麻痹大意。

    教师: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往往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一丝疏忽和侥幸。

    4、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没有漠视规章制度造成安全隐患的例子?

    学生:闯红灯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在校园里、楼道上追逐打闹;游玩时去一些危险的区域,或者不顾自身健康状况参加刺激的游乐项目;拥挤造成踩踏事故……

    教师: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不仅是为了维护秩序,更是为了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漠视规章制度就是漠视生命。自觉遵守各类规章制度,是保护我们生命的一道安全屏障。

    遵守规章制度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我精选了案例,并围绕案例设计了4个相关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法制规范意识的确立,并约束自身行为,这也是个体社会化所必需,是思品学科育人价值的直接体现。

    片段二 情境讨论——组织有效课堂形式

    又出示一个图片,一棵小草在石缝中生存,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再加以引导。

    生命是宝贵的,同学们还是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遇到危险时应首先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因此,选择第一种做法,能够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我们应予以理解。当然,老师很高兴看到很多同学在别人身处险境时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愿意积极伸出援手,为他人提供帮助。但是我们应当保持冷静,衡量后果,量力而为,采取安全有效的方式来对待不法侵害和突发事件,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为他人提供帮助。

    三、教学反思与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从以上两个环节的学生学习效果来看:


    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44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思想品德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