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考试教案 > 初中语文老师教案
  • 初中语文老师教案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初中语文老师教案
  • 篇一:2017初中语文教师招聘教案

    2017年初中语文教师招聘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陈毅市长>选场》的矛盾冲突。

    2.学习剧作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剧本,尝试进行舞台表演。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运用图片、视频素材等多种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陈毅市长政治家的胸怀和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点:

    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转化过程;咀嚼其中蕴涵丰富的语句。

    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课前充分预习,解决生字词。

    2.熟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1.由《梅岭三章》导入,同学们畅言对陈毅的印象,讲述小故事,突出其睿智、风趣、豪爽的性格特点(主要是上马制军方面)。

    2.师补充:陈毅在上海任市长期间与化学家齐仰之先生之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即下马制民。

    3.出示学习目标:

    (二)作者、作品简介

    沙叶新,当代剧作家,现任上海人民艺术学院校长。

    代表作品:《尊严》《耶酥 孔子 披头士列侬》《陈毅市长》

    (三)全剧简介。

    《陈毅市长》是十场话剧剧本。第一场以陈毅同志在率领解放军进入上海之前的一次讲演作为开端,提出了"到了上海之后,究竟是上海把我陈毅染黑了,还是我陈毅把上海染成红彤彤的"问题。然后以此作为全剧动作的贯穿线,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有典型意义的场面里,展开了一系列思想矛盾冲突。中间八场戏,写了陈毅同志怎样依靠工人阶级,教育资本家,恢复和发展生产;怎样团结知识分子,发展文化和科学事业;怎样整顿包括自己在内的政府和党的作风,等等,通过描写陈毅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片段,通过他与各种各样的人物的接触以及发生的冲突,多侧面的展示了陈毅鲜明、生动的性格特征。

    前一场陈毅视察百货商店,发现盘尼西林短缺,不法商贩趁机抬价,百姓无力购买。于是陈毅决定要办药厂,从而引出“夜访齐仰之”这场戏。

    (四)剧情分析

    1.一张字条--“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这张字条表明了宅主人鲜明的个性:非常珍惜时间,不尚空谈,潜心科研。

    这张字条在本文矛盾冲突中贯穿始终,开场时“醒目”,终场时被“撕得粉碎”,使结构显得紧凑而有层次。

    2.两个人物--这场戏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性格--幽默诙谐谈吐--妙语连珠

    作风--平易近人工作--尊重人才

    爱国科学家齐仰之:态度:先:固执、急躁、清高

    后:热情、诚恳、随和

    戏中的两个人物的“不打不相识”,尤其是齐仰之态度的转变反衬出了陈毅市长的光辉形象。

    3.三次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作者在本文安排了三个回合的矛盾冲突,使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三个回合步步为营,层层推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1)第一次冲突--突破不接待防线: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一开始就碰出火花: 来访者--礼贤下士,做思想工作,性格直率、自信、泼辣

    室主人--与政治绝缘,脾气急躁、固执

    结果:突破成功

    成功原因:“决不多加打扰”

    (2)第二次冲突--突破“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防线

    来访者--有备而来主动

    室主人-- 接待来宾被动

    结果:突破成功

    成功原因:巧用激将法“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3)第三次冲突--突破“与政治绝缘”的最后防线

    来访者--知己知彼,论辩有力

    室主人--产生感慨共鸣,接受邀请

    结果:突破成功

    成功原因:激起齐仰之的爱国热情,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4.四个特点

    (1)完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清晰的结构--以字条的“醒目”与被撕反映冲突的引发与解决

    (3)个性化的语言

    陈毅用什么方法来说服齐仰之--他先引用孟子的话,既而借用齐仰之自己的话,最后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说服了这位特殊的化学家。

    同学可品味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酸性”,这里指迂腐,不适应新时代;“化学变化”,指的是齐仰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我们不仅会为陈毅的博学、坦诚与热情所折服,也能为齐仰之的质朴、求真与自省所感动。

    找出最能表现(陈毅)个性的语言。说说好在哪里?表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性格?

    陈毅:直率、幽默、英睿、坚毅顽强、坦诚爽朗

    问题探究:

    作者如何增强语言(人物台词)的表现力?

    1)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2)注意人物的身份、学识。

    3)注意根据人物性格设计语言,人物语言体现性格。

    4)注意前后照应。

    5)有广博的知识,掌握丰富的语汇。

    (4)陪衬的手法--以齐先生的转变衬陈毅市长的睿智。

    (五)联想、演练

    学生读全文,选取精彩片段,揣摩人物性格、心理,登台表演,其他同学评议。

    (六)当堂训练:

    1.陈毅说自己为请齐仰之出山,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言下之意,是把齐仰之当成( )式的人物来尊重,这里用了( )的典故。这样说,一来显示了陈毅的();二来显示了他对齐的( )。

    2.P36:“先生此言差矣。”一段台词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3.何谓“共产党人的革命化学” ?

    4.陈毅为何能礼贤下士?齐仰之为何能欣然从命?

    参考答案:

    1.诸葛亮三顾茅庐尊重人才、自身修养尊重

    2.以齐仰之遭冷遇为例说明“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的道理。

    3.是说社会变化之学而非科学技术之学。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传统压迫的旧中国变化成为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4.陈毅深知新中国的建设离不开懂得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因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诚意相邀。

    齐仰之是一位爱国科学家,同时又被陈毅的诚意、尊重知识分子、风趣睿智的谈吐等崇高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教学反思:

    篇二:魏巍《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魏巍《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这篇课文共15个自然段,作者是循着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这条感情线索来抒写的,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我的老师》共记叙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写得概括,后两件事写得具体。前面写蔡老师的五件事,从面上概括体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中心,这五件事是依据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对“我”的影响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把文章推向高潮。后面写孩子爱老师的两件事,披露了孩子内心里对老师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衬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第六件事详写,对孩子来说,不知父亲死活,又遭同学奚落,这是难以承受的打击。老师的支持、鼓励,使“我”感受到温暖,对老师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而详写第七件事“梦中寻师”,使孩子对老师的爱达到更高的境界。这七件小事,从课内写到课外,从校内写到校外,从平时写到假期,从学习写到生活,师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选事例丰富多彩,而内容绝无雷同之感。而在儿童时代,那些零碎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往往会让儿童们终身难忘。本文就选取了这样的符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材料构文,材料选择很是典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12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感情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

    【课时安排】(分课时教学内容安排):

    第1课时: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走进主人公,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

    第2课时:走进作者心灵,理清作者感情线索。总结全文,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有哪些是终生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也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的。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二、介绍作者、解题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难读的地方反复读

    2、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四、深入文本,走进主人公,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

    1、蔡老师教的是什么学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证明?

    学生快速读书,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蔡教师是教语文(当时称国文)学科的。文中有这几处地方可以说明:

    (1)“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2)“让我们观察蜜蜂”。

    (3)“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4)“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旧时私塾和50年代小学生练习毛笔字、听写生字词用的学习用品。有的地方称之为“粉板”。用石片或

    木板制成)。

    2、蔡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大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蔡老师的性格特点。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概括: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3、课文重点写她的什么品质?(热爱孩子。)

    4、为从不同角度突出这一品质,作者选取了哪五件事例?你能给每个事例设置一个小标题吗?(①假打真爱②教跳舞③观察蜜蜂④教读诗歌⑤排除纠纷。)

    5、品读课文,选择一件你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从那些词句能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热爱。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相机指导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朗读。

    6、这五件事都和文中的“我”有关系,你能分别说出“我”的感受吗?(①老师爱我们;②老师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③老师扩大我们的知识面;④老师对我爱好文学有很大影响;⑤老师关爱我们的心灵。)

    7、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归纳: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第二课时:

    一、 走进作者心灵,理清作者感情线索。

    1、默读课文,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的句子。

    2、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从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教师归纳: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3、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忆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愠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

    4、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二、赏析写作特色。

    根据全文内容,结合预习提示,引导学生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1)详略得当、疏密相间的结构。

    (2)自然朴素的语言,深沉丰富的感情。

    (3)神态及心理的逼真描写。

    (4)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5)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三、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1、教师:非常真挚而感人的师生情谊,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而他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在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魏巍的成绩。请看屏幕,请一学生朗读或教师读:魏巍,从1939年至1949年,主要从事诗歌创作,曾先后写作发表了《蛔蛔,你喊起他们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风景》、《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等诗歌作品,其中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建国后专事散文及小说的创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63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从1959年始至1978年,历时22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

    明信片都比较短,要特别注意内容的精要,而蔡老师和“我”已多年不见了,我在文学上已颇有建树,所以明信片应包含这样一些基本内容:1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3表达对老师的祝福。60字左右。

    2、学生写作,然后交流。具体写法不求一律,有创意的要肯定鼓励。

    3、教师小结:在刚才同学的交流中,我听出了两点:一是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用具体的情节或细节来表现老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是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老师会爱我们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会爱他们的老师如自己的父母。

    六、布置作业

    从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蔡老师的一颗挚爱学生的美好心灵,体会到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学到了要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也再一次的接受了“尊师”这一传统美德的熏陶。课后请同学模仿本文写

    一篇文章:以“以心发现心,以爱博得爱”为题,精心选材,注意详略安排,介绍一位你的老师,字数5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13 我的老师

    回忆、

    我 喜爱、 蔡老师

    依恋、

    思念

    篇三:我的老师公开课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和掌握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

    2、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感受文中真挚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有人说:“老师像梯子,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从幼儿园到初中,我们同学接触了不少老师。其中必然有一位是我们同学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那么魏巍笔下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随着作者所写的回忆,一起去看看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吧。

    二、整体感悟 理清思路

    默读全文,你记得作者和蔡老师之间哪一件令人难忘的事?这些事在对象与详略上有区别吗?

    (引导学生概括事件: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前五件事略写,写的是蔡老师与我们发生的事情。老师排除我和同学小纠纷;我梦里寻师——后两件事详写,写的是蔡老师与我之间发生的事,详写是为了表现我与他的感情。

    三、分析人物

    假如让你们小组给蔡老师颁发荣誉证书,你们会在荣誉证书上写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最的老师”的光荣称号授予蔡老师,并说明授予这个称号的理由。

    预设:1、最温柔美丽的老师,从“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看出来。 师:哪些词语看得出来不是真打?

    轻轻、笑、好像、石板边上。

    师:这里的“迎”换成“挡”好不好,请对比读读,看看有什么区别?(如果是我送你糖,是礼物,你会用迎,但这里落下来的是教鞭,学生为什么还要“迎”呢?表现了师生之间融洽和睦的感情。)

    2

    3

    4、最慈爱、公平的老师。从她排除我和同学纠纷这件事看得出来。

    师:她是怎么排除纠纷的呢?

    批评了我的“反对派”,还写信劝慰我。

    师:她为什么要批评“反对派”?

    因为那些小“反对派”们在我耳边喊“哎呦呦??”

    师:请同学们齐读“哎呦呦??”这句话,听听看哪些词语会特别刺耳?

    “哎哟哟”、“回不来”、“炮子儿”等

    师: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听了这句话会有什么感受?

    伤心、难过。

    师:所以,这时候蔡老师的援助,对我的安慰,支持,其作用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四、品味情感

    五、 面对这么一位温柔慈祥、热爱学生、具有独特教学风格、慈爱公平的老师,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词语。

    喜欢(第8段)、依恋(第10段)

    师:文中哪些行为具体体现了我对蔡老师的喜欢和依恋呢?

    梦中寻找老师的行为;放假前,我站在她身边,看她收拾东西的行为。

    师:我是怎么站她身边的呢?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我的依恋?

    默默地

    师:“默默”表示不出声,他心里是否也是默默无声的?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预设:蔡老师,我是多么舍不得你走??

    师: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体会作者对蔡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除了用细节描写表达感情外,文章里还有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来。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师:这是一句反问句,我们把它改成陈述句,再来读一读。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都会喜欢她都会愿意和她亲近。

    师:哪一句更温柔更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

    原句,体现了作者对蔡老师的依恋之情。

    师:那么,原句朗读时,我们怎么读出这份深情呢?抓住重音,“怎么会”。好,请同学们再来读一次。除了这句话,还有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吗?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师:这三个“多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呢?

    渐渐富含感激之情的语调。

    师:“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这句话也直接点明了作者对蔡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

    五、小结

    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七件小事,同学们可不可以用抒情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蔡老师的感情呢?最后,请同学们回顾自己上学以来,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用一两件事例,写写这位老师,注意用上我们这节课讲过的描写手法。不少于200字。下课。


    初中语文老师教案》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5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语文实践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