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中国式教育的优点
  • 中国式教育的优点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中国式教育的优点
  • 篇一:中国学生的优缺点

    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对世界500强的企业情有独钟。可以说,在“500强”里汇集了相当多的国内最优秀人才。但你是否想过,从世界范围来看,他们还优秀吗?关于进入顶级企业的毕业生的优点,欠缺的能力,对他们的考评,企业里的高级管理人员是最有发言权的。

    熊丙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先后与20余家世界500强近30位高级管理人员,展开对话,在提问和回答之间,可见这种差距。

    中国学生的优缺点

    优点:总体水平高于整体平均水平,绝对聪明

    缺点:自信心不足和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埃森哲合伙人兼中国区总裁李纲:我曾经在美洲,拉丁美洲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工作过,18年中接触了不少于20个国家的埃森哲员工。从横向比较,中国员工总体水平高于整体平均水平,他们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是优势有三点:一是绝对聪明;二是很想学东西,而且学得很快;三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比较清晰的定位。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自信心不足和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西方国家的员工自信心很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国内员工很多时候是闷声不想,谨小慎微,不愿意公开发表意见。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长期的单向灌输使学生缺乏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机会,国内课堂踊跃发言的情况一般很少见。这种状态对员工在跨国公司中的成长很不利。在一个项目中,如果一个和你级别差不多的同事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的比较有见识,那么他就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另外,很多年轻同事独立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一帆风顺时表现的很好,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往往会弄得一团糟。我想,这与父母,老师把好学生保护的很好,给他们创造了非常优越的读书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优点:工作卖力又好学

    缺点:难以在15分钟之内给出一份全新报告

    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室副室长三村俊:我在东京,香港,上海三地工作过,给我的印象是,日本人工作很踏实,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把自己的发展与公司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上海人工作很卖力,也很好学。出乎我意料的是,上海员工的外语水平很高。在香港,英语和广东话是规定的通行语言,因此香港员工会说英语,一点不让人奇怪,而上海并没有这样的规定。我认为,上海的教育水平总的来说比香港还要高。不过,香港员工有比较高的商业素养,技术也很扎实,这比上海员工有优势。

    日本员工对于领导交办的工作,一般不会马上反映“不”字。比如,你在莫斯科工作得好好的,总经理把你叫进办公室,告诉你想派你到非洲去工作。日本员工会不计较个人得失就答应,香港员工有很多首先想到的是个人的发展,怎样尽快的升官发财。我到上海还不到半年,还没有看到上海的全部。但我感觉到上海人与香港人有一些不同。领导布置工作之际,对香港员工的要求要清楚地说到位,而对上海员工说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

    在当前这个时代,强调的是综合素质与能力。举个例子,一个没有业务来往的陌生企业突然要来访问,公司总经理要接见他们的时间还有15分钟,事先公司总经理对于这个国家,这家企业几乎毫不了解,如果这样就去交谈,也许就会失去一个潜在的合作机会,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会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利用因特网,发挥自己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将一份较为完整的背景资料交到总经理手中。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主动完成这一紧急任务,就充分展示出员工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公司带来好的受益。上海员工在这方面的素质还有所欠缺。但我相信,他们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素质和能力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优点:比较灵活,知道如何进行变通

    缺点:表达方式过于直接委婉

    贝塔斯曼集团亚洲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总监蓓蒂:我在中国工作近两年时间,对中国同事的感受是:他们非常有活力,十分愿意学习,已经习惯西方的工作方式。我认为不能用不足或者弱点来比较中国同事和德国同事,他们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这是一种“结果”,是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工作当中,德国员工与中国员工的思维方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德国员工一般会给一个问题提出好几个解决方案,而且每个方案实施的流程十分清晰;而中国员工可能只有一个解决方案,但是中国员工比较灵活,知道如何进行变通。另一方面,德国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比较直率,即使是好朋友,但在工作中仍然可以争执得面红耳赤,下班两人到酒吧里喝一杯酒就没事了,可中国人不同,喜欢用间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优点:比较吃苦耐劳,有愿意尝试的精神

    缺点:在技术创新,架构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方面欠缺

    思科系统公司副总裁,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杜家滨:在思科,员工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国内员工有很多经常到国外工作,也有很多外国员工到中国公司工作。即便是在中国公司工作,也有可能是在为亚洲甚至美国总部的业务服务。就具体数据而言,拥有中国护照的员工估计在90%。

    总体来说,中国的工程师都相当优秀。与其他国家的工程师相比,他们有自己的特点,比较突出的就是别人认为“不能做”、“不想做”的事情,他们往往会问,“为什么不能做”、“为什么不试试看?”这是一种很令人振奋的态度。但必须看到,中国工程师做的往往是某一个大系统的一小部分或者分支部分,很少由他们来负责整个系统的集成。在技术创新,架构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方面,他们还有一定的欠缺,可以进一步发展。

    优点:中国学生的可塑性很大,素质高

    缺点:不能十分放松地投入工作,表达能力和国际视野普遍较弱

    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徐承楷:我在不同地国家和地区工作过,与国外的大学生比较,他们的明显优点是可塑性很大,素质高,总体而言对工作很负责,有接收挑战的精神。我曾经与荷兰总公司谈论到这个问题,目前进入飞利浦公司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其最初的职位等级要比国外大学生低一级,我觉得在如今这个年代,已经不适用了。

    由于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我们每个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对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都十分珍惜,但不知道是不是竞争过于激烈的缘故,我们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充满压迫感的环境中,工作战战兢兢,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不能十分放松地投入工作,这影响了他们地成长。另外,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国际视野普遍较弱,书呆子型的学生还是比较多。

    团结协作是中国学生的软肋

    微软公司副总裁兼微软雷德蒙研究院院长凌大任博士:对于事业的发展,更强调的是在集体中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因此除了关心个人的发展,更要关注团队的进步,团队协作能力对于事业的成功十分重要。另外,事业的发展不是建立在单个知识点上,而是要学会对知识的综合,灵活应用,并创造新的知识。

    在公司的中国大学生表现得很好,一点不输给国外得学生。我觉得大学应该多给学生以机会,让他们能够面对大众演讲,不说像我们这样经常面对几千人,上万人,即便是面对20个人,30个人,要把自己对一个问题得看法向大家讲述要有说服他人得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是团队协作中十分重要的能力,可以说这是中国学生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总经理王文汉博士:与美国学生相比,国内的大学生在影能力方面,考虑问题不具备向美国学生那样的广度和深度。在软件方面,差距要更大一些。我们

    有一句话,叫“隔行如隔山”,在一些中国学生身上,甚至可以说“隔项目如隔山”。即使在完成同一个产品的开发,分在某个项目组的人可能对另一个项目组的工作一概不知。而在美国,即便是另一个项目组的同事也能对你这个项目滔滔不绝,大谈一番,这有助于项目间的协作配合。

    GE(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晓军:我们一直同应届毕业生保持沟通,定期邀请GE在中国的各业务集团领导同学生座谈并开展各种奖学金项目,在同学生的接触中,我觉得他们除了注重成绩单外,还更为注意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发展个人的沟通,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的问题也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然而,现在的毕业生很多是度独生子女是家庭关爱的中心。他们的自我意识较重,考虑问题习惯以自己为中心,团队合作能力相比弱一些,同时由于生活大多比较优越,毕业生对创业途中的困难和艰辛往往认识不足,急于求成,欠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

    请不要为了履历而考证、打工

    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徐承楷:填鸭式的学习是大可不必。学生们考那么多证是希望走成功的捷径。事实上,人生没有捷径可走,职业生涯和求学生涯一样,要求每个人必须有敬业的精神和态度。作为大学生,读书学习是首要任务,自然是应该好好读书。当然,这不是指单纯的书本知识,而是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好的思考方式,而不是一些形式上东西。飞利浦不在乎本科毕业生的经验,也不看重学生有多少证书,而在于他是否有强烈的工作兴趣和热情,有没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海国际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铭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事,在班级里当一个班长和在学校里做一个学生会主席,得到的锻炼是一样的。同样,社会工作“经历”很多,并不表明你的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大学生的求职简历很花哨,说自己干了多少社会工作,对此,我们一点都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你在从事的社会工作中怎么干的,取得了什么成果,深入程度如何。往往我们会挑一两个他们所从事的社会活动问些深入的问题,由此就可以发现他们是不是为了履历而打工。我们不追求表面上的东西,而是踏踏实实的进步与收获。

    从大学毕业生到一个合格员工的差距

    思科系统公司副总裁,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杜家滨:大致有三各方面

    一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对于一个跨国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足够好的语言能力,就难以沟通与合作。而二是专业技术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毕竟有一定的差距三是组织行为经验,怎样与人相处,与他人合作共同把一个任务完成,如何管理他人或者怎样被他人管理等等,这类行为大学生往往没有体验。

    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总经理王文汉博士:我们业必须承认,有的能力和素质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培养的,比如技术能力,而有的能力,比如思维方式,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则需要花很多时间。企业可以帮助员工培养一部分能力与素质,但学校里打下的基础很重要,尤其是软能力。

    上海国际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铭潜: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对自己的发展寄予很大的期望,受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都希望以很快的速度,在进公司两三年内,做到部门主管的位置。我经常对大学生说,对事业要有耐心,不要一味追求速度,我们应该关注自己今天做好什么,而不是明天成为什么。但你努力关注做好今天时,机会会在明天来敲你的门。

    篇二:中国现行教育体系也有优势

    中国现行教育体系也有优势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15日文章】题:中国的成功学校?(作者该报专栏作家纪思道)

    上个月,一项研究65国学生数学、科学和阅读能力的国际评估报告公布于众。获胜者是儒家思想!

    上海学生在全部三项测试中都以巨大优势独占鳌头,而排在上海之后的4个地区中,有3个都受到了重视教育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分别是香港、新加坡和韩国。 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教育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它被当做头等大事——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诚然,上海在全球排行榜上蹿升至首位并不能代表全中国,因为上海拥有中国最好的学校。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中国在曾经糟糕的农村教育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仅仅20年前,中国农村的孩子还经常从小学就开始辍学。有的老师甚至不会说标准的普通话。如今,即便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大多数女孩和男孩都会完成高中学业。上大学也不再是什么稀奇事。教师的素质也大大提高。我的妻子是一位美籍华人,老家在中国南部一个穷地方,但与我们在纽约上公立名校的孩子相比,当地农村儿童的数学水平要高出一个年级。整个中国也基本如此。

    但说起来好像有些矛盾,中国人自己并不满意他们的教育体系。每当我试图就中国教育问题采访中国人时,总会听到抱怨而不是表扬。很多中国人都会严厉批评中国教育体系扼杀了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他们很羡慕重视培养自立能力的美国教育体系——羡慕美国教育体系试图把学习变成兴趣而不是负担。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种自我批评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也十分钦佩中国人对于教育的热情和改进教育体系的努力。

    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教育体系的最大优势在于,儒家思想对于教育的重视渗透在了整个中国文化中。在中国的学校里,教师们很受尊重,大家最喜欢的孩子通常是最聪明的学生,而不是体育最好的学生或是班上的开心果。

    美国人总是从新一代中国隐形战斗机这样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带来的战略挑战。然而,真正的挑战来自中国教育体系的崛起以及推动教育崛起的学习热情。

    我们不会变成儒家弟子,但我们可以在不放弃创造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教育在国家中的地位。中国基础教育和美国基础教育存在很大差异,各有优势,中国学生功底扎实,但内部竞争激烈;美国学生创造力强,但太随意散漫。首先是激烈的内部竞争,这会让中国学生产生挫败感。中国学生比较缺乏批判思维和创造力,惧怕表达自我观点,也缺乏对学校、社区的参与和贡献。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利与弊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作为中学生深切体会现行教育体制的优缺点,应明白该如何学,怎样才能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应试教育体系中,高考最能体现这种教育制度的特点。应试教育所要应付的考试主要就是高考。一切以高考为核心开展教育活动,高考就是指挥棒,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服从高考,因而教育制度改革最受人关注的也就是高考制度的改革。“3+X”方案的出台是我国改革高考制度的一项尝试。“3+X”中的“3”指语文、数学、外语3门基础科目。 “3+X”方案本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破诸如高分低能的怪现象。但是这个未知的“X”很可能会成为学生新的负担。 “3+X”的“X”已由一个未知量变成了一个未知集合,结果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高考制度下的应试教育更注重知识的灌输。但是在这种教育体系下,高考逐渐成了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下,老师在正常的教学范围外,不断地给学生增加辅导资料、开辅导班。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眼镜越来越厚,学习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而是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压力。

    正是在高考的压力下,老师一心只看重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已经到了忽视不管的地步。

    综合考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只要高考要考的,老师就要督促学生学习,如此一来,作业多了,原来不用考的一些考试也有了。而且老师的教法也和别的科目大同小异:题山题海式.的练习。学生们又陷入另一个应试的“怪圈”。

    在国家计委召开的“十五”计划献计献策征文活动颁奖大会上,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李林子的《实行素质教育不妨来一个双轨制》获得二等奖。作

    为一名普通中学生,他在文章中对实行素质教育来一个双轨制的建议,使实行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在他的这篇文章里,他提出实行素质教育也应来一个双轨制:建立一套与现行教育体系并列的另一套素质教育体系,实行双轨制,让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竞争,并由市场(学生、招生单位和用人单位)调节,提高教育质量。

    和其他进行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呼声不同的是,李林子在呼吁实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还提出了如何实行素质教育的建议。在他的双轨制建议中,对应试教育不予彻底否认,而是在应试教育的同时实行并行的素质教育体系,并让市场来选择,看最终市场选择谁,淘汰谁。李林子说,现在的教育体制就像铁路线,每个站只埋头管自己的一段,而没有看到与它相连接的站。他希望教育改革能把各个段很好地连接起来,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开。

    3月6日,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薛守琴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也表示,从中学的情况看,“3+X”的改革,从5门考到9门、10门,结果是负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因为只要高考要考的,老师就不敢不教,学生就不敢不学。 “3+X”的方案改变了原来单纯的文理分科局面,但是它并没有改变高考这一高校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独木桥还在,上去挤的人也没有变少。正如人大代表薛守琴所言:“高校选拔人才还是一张试卷定终身,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无论多么重要,只要高考不考或无法考,学生就不会重视,家长也不会重视,社会也不会重视。就算校长、教师再重视,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施行素质教育,学校可以有学生自己的电台、乐队、校刊、体育队??但在升学的压力下,我们学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这些业余兴趣的培养。高考制度不改,学生永远没有自己的空间,一切素质的培养都是空谈。

    1 (转) 应试教育利弊

    应试教育让校园网沦为奢侈的“高级玩具

    3月27日《光明日报》报道,近日“国家统计局所属《中国信息报》行业企业部以‘中小学校园网应用现状及需求’为主题进行的调查显示,校园网建设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期,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初高中建立校园网的比例分别为30.1%、28%和36.3%”,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先进的资源和手段,形势喜人。然而推行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要求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要求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具备高尚师德素养。在个别应试教育红火的中学,观念陈腐,师德失衡,

    校园网沦为奢侈的“高级玩具”。

    某市为争办全国高中示范校,投资五百万元为某重点中学建成校园网,崭新的老师办公桌上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今年还要给全校每间已有五机一幕的教室添加电脑和投影仪,使之成为多媒体教室,并开放学生电子阅览室。装备如此先进,令该地区普通中学的老师欣羡不已。

    老师的办公电脑,理应用来搜集资料、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制作课件、与校内外同行交流教改教研信息,当然还应用于学习现代化教师必须学会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涵盖多媒体、网络和虚拟技术的整合技术。自从配了电脑,昔日冷冷清清的老师办公室骤然热气腾腾,只是在电脑上备课、学习的不多,玩游戏、看碟、下棋、打牌赌钱的不少。过去在办公室打牌,几个人得坐在一起,用火柴棍做筹码,打完后算账兑钱,容易被学生和家长撞见;现在各自坐在联网的电脑上打,电脑记数准确,目标小,安全系数大,甚至还可叫家长一起打,“真爽”!

    机灵的学生和来“校访”的家长很快就觉察到老师突然热衷 “坐班”的秘密。某女生去送作业本,看到老师电脑彩显上是裸体女人,羞得满面绯红地逃走,回到教室就发牢骚:“老师太无聊了!平日教训我们不要看无聊的东西,他们自己却在看!”某男生跑到办公室问问题,老师说很忙,叫他等等,他定睛一看,老师电脑彩显上是纸牌,他转身就走,事后说:“老师上班时间可以免费在公家的电脑上打牌,我们课后自己掏钱上网吧玩玩有什么错?”

    这些信息很快就由学生和家长反映到校长和相关部门,校长很恼火,不得不两次在教工大会上批评,宣布“谁在办公室电脑上玩就收走谁的电脑”,“谁在办公时间打牌就立刻解聘谁”。不过仅仅是说说而已,没有动真格。

    今年2月25日高二年级为分出一个慢班而举行“入学考试”,适逢文印室两位打字员还在休寒假,命题老师虽说都有办公电脑,虽说都通过了计算机一级证书考试,但打字仍不熟练,试卷只能在纸上手写,然后叫文印室誊印,或者在资料上找套题誊印,连英语试卷也是手写誊印的,文印员反映纸张浪费极大。一位老同志见了大发感慨:“二三十岁的年轻老师,配了电脑后连打字都不愿学,花五百余万建校园网难道就是为了给他们添置一个高级玩具?这样下去,几十间多媒体教室装备好了后不也会变成‘多霉体’?”

    笔者曾电询省某重点中学,获知他们校园网建成后也曾遇到这种尴尬,大力

    整顿后,情况稍有好转。但愿有这样问题的中学只是极个别的。局外人士也许会问:老师教书育人,够忙的了,哪有时间在电脑上玩?校园网很先进,是教学的好帮手,老师学会应用,必定如虎添翼,怎么会当作玩具?圈内人士说,教风师风今非昔比,这都是应试教育作的孽!

    一位校长说:“评价中学的硬指标还是高考成绩,中学老师的水平都差不多,上课也差不多,关键在于抓得紧,抓得紧高考就会出成绩。”所谓“抓得紧”,就是敢于收费、补课、订资料打题海战。既然教学目标定位于应试,毋须顾及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老师的要求就大大降低了。

    学生为应试而学,负担越来越重;老师为应试而教,要求越来越低;补课多,课时就多,一节课内容可作几节课教,简单重复可以没完没了,教课没压力了;资料订得多,指挥学生游题海、对答案成了重头戏,备课变简单了,资料是成建制订的,各式各样的题目如山似海,谁也做不完,没有必要自己动手编写、打字;老师备课、教课变得越容易,钻研教材教法的惰性就越大,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就越小,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的紧迫感就越弱,玩耍的时间、乱七八糟的事情自然就越多。北京七中英语特级教师傅敏一针见血地说:“搞题海战术的老师是自己没本事。”而金陵客在《三论“差师”》中指出,在学校“片追”的生存环境里,“一个老师要想不变成‘差师’,恐怕也很难。”应试教育在繁殖“差师”,“差师”在捍卫应试教育。“差师”一旦成骨干、应试教育一旦成主流,现代化的校园网能不尴尬?

    从衡水中学模式争议看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必要性

    (2012-06-29 16:30:50)

    转载▼

    标签: 分类: 教育视点

    衡水中学模式

    特色学校建设

    篇三:浅谈--中国教育和欧美教育的优缺点

    首先说一下中国的教育吧:

    1、中国的教育太死板,虽然现在一直呼喊着素质教育,但不知道是指挥棒还是没放开还是底下的对策又乱了,总之,这个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是没有到位的。

    2、中国的成年人对儿童的教育都有点期望太高,然后在这样的期望中又无限放纵了幼儿,这样导致幼儿在冷热交替中难受着并改变着自己,这样的改变不一定是很好的改变哦。

    3、虽然还是有不少学校对信息化教学有着些些的重视,但不难发现,所谓的重视,很多的孩子还是要到初中以后才能真正懂得一些电脑的知识,孩子们对本能的游戏确实操作不错,有用吗?

    4、孩子们基本上是没有选择的自由,大部分是去实现大人所想要的。

    5、中国的孩子所学的知识的起码是60%一辈子也许都不能用到什么。

    美国的教育很多方面把握的比较好,比如批评,不单纯是批评孩子一方面,更多的是从大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缺点了。

    美国早在是英国殖民地时就对教育非常重视,到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教育环境甚至都强过今天的北京市。 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超过了其宗主国--英国的教会办学的方针,一举奠定国民素质的优势!

    在这个世界,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我们热血沸腾地听着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声音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伟大之处,那就是《宪法》所标榜的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1818年兰卡斯特本人还应邀到美国宣讲导生制。英国式的教育不能满足这个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1843年,贺拉斯? 曼(Horace Mann,当时任麻省教育厅长)考察德国,才引进了当时普鲁士的教学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卢梭、裴斯塔洛齐等欧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国各地的小学遂开始采用西欧最先进的教学制度。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 它一面学习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于1876年创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面根据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二个《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当今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由此而来。工农学院初办时,由于众多贫苦学生求学其中,曾被讥为"牧牛娃学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领先于欧洲。事实证明,穷人的对财富的渴望远远高过富人子弟!这就为美国造就了一批敢于冒险和创新的高知识人才,当他们对财富的渴望的欲火被点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啸,那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南北战争以后,公立中学本来是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两方面要求的4年制综合中学,由于此时学生逐年猛增,准备升学者日少而准备就业的日众,所以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公立中学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不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工业中学,1888年明尼苏达州首创农业中学,

    此后各种职业中学不断大量涌现。欧洲人由于世俗观念而不喜欢职业中学,以"生来平等"为信念的美国人则没有这种历史包袱。职业中学造就了一批实业家和发明家,第一架飞机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据统计,1870-194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学生则增加了90倍。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门",到1918年时美国高中已发展到2万多所,而12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到1998年才有1万多一点的高中。由此可见,美国的高效率、高技术、高产出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先进的教育。今天,美国基础教育的方法在杜威式教育法的基础上几经改进,教育的口号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各州都将40%的税收用于教育。上世纪80年代垄断着大约70%左右的专利发明,70%以上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奥运会奖牌总数第一。 “2061计划"是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于1985年启动的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此计划,美国动员了800多位科学家、企业家、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了这项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们总结战后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汲取美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纪新的美国人。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结论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中国式教育的优点》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5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给初中老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