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
  •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
  • 篇一: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本

    医 院 感 染 知 识 培 训

    泰和县人民医院

    医 院 感 染 质 量 控 制

    泰和县人民医院

    篇二: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主讲人:XXX

    课目: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使我们对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

    一、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二、感染源

    三、传播途径

    四、医院感染的控制

    五、标准预防

    六、医疗废物

    七、职业暴露

    一、什么是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一)哪几种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标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枣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二)医院感染的危害有那些?

    对患者来说可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另外的感染导致健康损害、躯体痛苦甚至残疾或死亡,同时医疗费用增加;对医院来说也会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医院形象的损害、发生医疗纠众等使医院的社会效益降低;同时包括住院时间延长导致的医院床位周转率下降、对医务人员造成思想上的负担和压力、医护人员工作量特别是无效劳动增加等。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机制。

    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三个要素,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我们也称它们为医院感染的感染链。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联系的机会,就会引起医院感染。

    二、感染源

    (一)外源性感染

    病人在医院内从他人(病人或工作人员)外获得的感染也叫做交叉感染,如普通儿科误收麻疹、水痘,就可引起麻疹、水痘在病房传播引起其他小孩感染。

    (二)内源性感染

    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也可称为自身感染。在医院感染出现以前,病人本身已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当病人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则易引起感染。

    (三)环境储源

    感染源来自污染的环境,如手术室或产房的环境或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化脓菌,接受手术的病人、分娩的产妇及婴儿可能会受到感染而发病就属此类。

    三、传播途径

    (一)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医院内病原微生物从一个人传给其他人的最常见方式,常在感染源周围发生。

    1.直接传播:在医院内,当病人与病人之间,医护人员与病人相接触时,如握手、查体或进行其它操作时可将传染性物质(如排泄物、分泌物等)传给对方,而引起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最常见的方式是:从病人传播出的病原微生物→湖沼医护人员的手、医护用品或诊疗器械、病人用过的物品 →感染其他病人。

    (二)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病原体通过浮游在空气中的尘埃、飞沫核与微粒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传播方式。通常有三种方式:经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

    (三)共同媒介传播

    在医院内的水、食物、血液及血液制品、药物及各种制剂以及一些医疗设备等,是全院或某一专科的病人共同或常用的,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常可在短期内或同时引起多人感染。这种传播称为共同媒介传播,或共同途径传播,常可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

    (四)医院感染易感人群

    医院住院病人中有许多人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老年病人的要体免疫力已经衰退、刚出生的新生儿是免疫功能降低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硬化等病人、放疗与化疗、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等也使病人免疫力下降。此外,长时间住院、手术病人及其他行插入性操作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我们把这些人视为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对于这些病人,我们要进一步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和养活近视及陪护,同时更应该做好环境消毒,减少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包括

    在医院中有些部门的工作性质、病人的体质、环境的特点决定了这些部门的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中心供应室、ICU病房、产房、新生儿科、血液透析室等。上述科室一般都有门关、鞋关等,进入时要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要限制人员进入;工作人员患有传染病时不能进入;安排传染病人住院或手术时要注明;在布局上要区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等;要有各自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六)传染病的医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中一般非特异性感染较为多见,然而,传染病的病原体赞成的特异性感染也不能忽视,如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都可在医院内发生扩散或爆发流行,另外,如艾滋病病毒感染、乙肝、丙肝、梅毒等经血传播疾病也是可以发生医院感

    染的。

    四、医院感染的控制

    (一)医院感染的控制

    医院感染的控制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二)医护人员自身防护

    为了减少医护人中在工作中发生医院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医务人员要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2.医护办公室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医护人员进入传染病区或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需做好必要的防护。

    4.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三)手卫生

    在下列情况下应当及时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篇三:2016年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2016年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爆发

    医院消毒、灭菌

    手卫生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职业危害与防护

    医院感染的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显潜伏期,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感染。

    2、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行感染,如:疱疹性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3、义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爆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经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爆发

    疑似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

    肌肉、静脉注射等治疗引发医院感染爆发事件

    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引发医疗纠纷。

    主要存在的问题:医院对出现的术后散发丙肝阳性病例为上报;诊疗记录不全,两人反映在病房内进行穿刺抽液等治疗操作情况病例为显示;外三科处置使用频率高,人员出入频繁,增加了污染的机会;隔离措施不完善,病期内丙肝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为做到分室安置隔离治疗,手术室无固定隔离手术间。未实施感染患者于非感染者分室手术;手术室流程欠合理;医务人员的手和空气消毒效果检测合格率偏低。 很多的事件概述我们

    医院感染与医院的每一个部门都是相关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基础工作不容忽视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当哭省大钱。

    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两个基本环节

    医院的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隔离:

    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传播给他人的技术措施。原则=“标准预防”和“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 标准预防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CD)提出了“标准预防”的概念: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措施。

    三环节

    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血液、体液传播预防措施:

    主要用于预防HIV、HBV、梅毒,淋病等的传播,按要求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要求:“一人一针一管一巾”执行,标准应醒目注明以引起

    重视。

    血液、体液隔离

    1、同病种可同住一室,必要时住单间。

    2、为防血液,体液等溅到脸部或污染工作服,应袋口罩,护目镜并穿隔离衣。

    3、接触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是应戴手套。

    4、防止被针头等利器刺伤,若手被血液,体液污染或可能污染时,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接触到另一病人是也应洗手。

    5、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后送消毒或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6、病人用过的针头等应收入防水,防刺破且有标记的容器内,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7、物品表面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科学使用防护用品

    口罩: 麻痹轻视,盲目乐观

    帽子:

    护目镜、防护面罩

    手套 防护过度,悲观恐慌

    隔离衣、防护服

    防水围裙 注意对病人和其他

    鞋套 工作人员的保护。

    环境类别

    l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ll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时、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

    lll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

    IV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

    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等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

    方法

    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

    物理消毒法——热力

    紫外线

    远红外线

    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

    喷洒、喷雾

    联合应用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