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卡耐基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物理教学设计
  • 物理教学设计

  • 来源:卡耐基范文网
  • 时间:2020-06-03
  • 移动端:物理教学设计
  • 物理教学设计
    教学题目
    第二章
    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所选教材
    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编著)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会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测定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与质量。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物质的属性之一—密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本节内容理论性和概念性比较强,如果按以前的传统教学讲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利用新课程标准,可以采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由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讲解密度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计算公式。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实验探究教学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3.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内容的问题)1、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2、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进一步提问: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学生具有强大的求知欲,且初步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大部份同学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点启发,让同学自己得出结论。
    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本节课是在物理实验室进行教学的,所需要的资源来自学校实验室的物理实验仪器,结合课本的理论完成教学。三、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情境

    (4)其他
    2.学习情境设计1、通过设计实验尽量使物理概念形象化,使学生顺利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2、密度是用比值描述物性的概念,不能不管具体条件,单纯用数学公式讨论问题.3、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明确同种物质密度跟质量不成正比,跟体积不成反比的结论.
    四、学习活动组织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老师导入→分组讨论物理现象归纳概念→引入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密度测量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分组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根据所得实验数据与课本理论进行对比,实验所得结论与理论是否相符合?→老师归纳总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进一步提问:

    1、卷铝线,问怎样知道这块金牌是不是纯金的?

    2、不用尺量,怎样知道这一大卷铝线的长度?

    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体是用花岗岩建成的,怎样知道碑体的质量呢?
    用前面学过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动手参与、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举例;
    利用课本中的理论和公式解答问题。
    实验探究组织实验探究:
    1、
    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每种物质要选质量和体积不同的两组,是为了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与体积或质量有关?选三种不同的物质是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2、
    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
    按方案进行实验,合理分工,并做好实验数据记载。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木块1
    5
    10
    0.5
    木块2
    10
    20
    0.5
    石块1
    10
    4
    2.5
    石块2
    20
    8
    2.5
    水1
    50
    50
    1
    水2
    100
    100
    1
    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归纳总结
    1、
    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水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D.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2、密度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

    练习ρ的写法练习单位的化法交流与讨论
    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3、公式ρ=m/V的物理意义。解决问题
    1、密度表
    查密度表,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
    2、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质量。
    公式:由ρ=m/V得m=Vρ
    可算出质量。其中物质的密度可以查密度表,而体积如果没有直接给出,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出,如果是规则的物体,可用体积公式求出来。
    =
    查密度表理解密度的意义计算石碑质量小结密度的意义,用密度计算的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课题我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在教学方式上也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操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前几届的学生好,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点也比较。五、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课堂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完成作品

    (6)其他2.测试内容
    1.
    密度的概念;
    2.
    密度的定义性质;
    3.
    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体积、质量、密度。
    物理教学设计》由:卡耐基范文网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52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第2课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