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同一件事重复做
  • 同一件事重复做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同一件事重复做
  • 篇一: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

    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

    我们知道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反复听一个故事,十天半月也不烦。他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最后是概念。一定要仔细为儿童选书,要让他吸收好东西。

    儿童的感觉、思维、智力、思想的最初发展需要的时间比较多,而且需要多次反复。蒙特梭利说:“如果反复进行练习,就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她又说:“指导教师必须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到概念之间的联系。”有过孩子的人知道,或者接触过孩子的人也知道,儿童喜欢重复进行一件事。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给孩子讲故事,成人一般看一遍就不再看了,反复让成人生厌。但是儿童不这样,儿童是今天听这个故事,明天也听,后天也听,十天半个月他老听这个故事,不让换新的。儿童从故事里的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然后是准确的概念。所以一定要仔细为儿童选书,最好你先读一读。因为很多书逻辑上有错。如果你没有自信心,最好选名著,或是名家译的,名家配画的,好出版社出的,这样就放心得多。

    孩子的感觉训练也经常是这样。如果他今天摸这个瓶子,他会不断地反复地摸,摸呀摸,然后你告诉他:“这个是瓶子,”把概念同孩子大脑内的感觉配上对。当你把瓶子拿起来让孩子触摸的时候,他感觉到的就是一个具体的概念。

    但是,如果我们把瓶子的照片印在纸上,再让儿童看,它就是一个半具体半抽象的东西,甚至是纯抽象的。如果这个时候用文字告诉孩子“瓶子”,这时候它已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必是从感觉开始,当他不断触摸、感知后,他会对他所感知的东西进行组织、分类、归纳,然后产生一个概念。这个过程和机会要把握好。教育儿童要从现实出发,从具体出发,从事实出发,从生活出发,尽量避免想像,这是蒙特梭利方法的重要原则。这个原则使现实充满了意义,使概念生成过程是完整的,从而使概念密切结合于现实,这个原则使儿童发展起驾驭现实的能力,而不是去“神游”。

    一旦掌握了某个概念,儿童就会使这个概念普遍化并把所有的概念联系起来。比如说儿童今天经验了“瓶子”,又经验了“圆”,有了这两个概念,儿童就会把这两者之间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不用人教。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儿童刚刚开始说“妈妈,

    爸爸”,突然有一天就一长串一长串句子说出来。这就是因为他已经掌握了很多概念,他把这些概念连接起来,由他自己来组织,不依靠成人。

    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表达。有时当我说“给孩子自由”,很多人就说:“那照你这么说,农村的孩子应该发展得很好,因为没有人管嘛,一天到晚在荒滩野地里玩!”这里的问题在于语词表达的学习和正确概念的建立。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幼儿院来了一个孩子,他在农村长到四岁。他见了牛说“肉肉”,见了鸡说“咕咕咕”。其他很多概念也是一塌糊涂。他知道牛,但他不知道这个东西叫牛,他叫牛“肉肉”。我当时感到很惊讶,就跟老师说:“他在农村,他本来应该知道这些概念的。”实际不是这样,因为他在农村接触过这些东西,也有感觉,但没有人给他概念正确表达的语词,他的精神从未得到过提升和发展。那么这个人的心智就不会发得很好。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蒙特梭利所说的:“应该用一种方法来隔离孩子的内部注意力,把它固定在某一知觉上。”比如一个老师拿一朵花,或者一件衣服,告诉孩子“这是红色”,那么这个老师就没有做到“用一种方法把孩子的内部注意力固定在某一个事物上”。因为她同时给孩子指示了很多东西:衣服、颜色、穿衣服的这个人??

    如果你用色板给孩子解释颜色就不同了,那是一个隔离出来的实物。儿童看色板的时候,他的视觉能排除任何其他颜色的干扰、刺激和引诱,而单独感觉这一个色,并建立一个概念。你问:“这是什么颜色?紫色,它的准确名字叫紫色。”如果你是用色板给孩子这样说紫色,孩子可能就会对你说:“你穿的衣服也是紫色的,我们幼儿院开的什么花也是紫色的,还有我们那个教具也是紫色的??”这个过程显然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的过程。儿童早已在生活中看到和感知到了紫色,但并未概念化,这一概念一旦建立,儿童就会把这个颜色使用在任何一个物品上。如果你用花教的话,儿童会认为花是红色,红色是个花。

    蒙特梭利给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她提出的第一点要求是:教师教学时说的话必须要简单,只引起名称和它代表的物体或抽象概念之间的联想。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三角形,蒙特梭利教育中要求只教名称和它代表的物体之间的概念的联系。也就是说当我拿出这个三角形的时候,我会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三角形”,不再说别的。与此同时重要的是,如果要让儿童概念掌握得准确、快捷和彻底,你还必须准备两三件供儿童对比抽象的东西,比如色板,你要在两三个不同色板中指示颜色。比如三角形,你要在不同形状中对比,比如在圆形、方形中指示三角形。不然的话,儿童会把语词暂时存在记忆中,等待抽象的机会。这个过程可能很长。

    儿童可以通过名称建构他的意识活动。比如,儿童对球体的认识可能来自于皮球,也可能来自于球体(教具的一种),也可能来自于圆月等,当成人说到球体或圆时,儿童可以通过记忆,在思想中把名称和物体联系起来。这是从普遍意义来讲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使用教具用三段式教孩子某个准确而具体的概念,当儿童不能指给我们这一物体,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儿童还没有将名称和物体产生联系的能力。让我们学着等待儿童的这种心智状态的来临吧。

    蒙特梭利说:“如果孩子没有犯什么错误,老师便可以唤起和这一物体概念相关的活动。”这个“错误”指的是,儿童是否准确、清晰地掌握了新概念。前不久,我对六岁的儿子说:“你一生追求什么?”他说:“玩!”我说:“我指崇高的理想。”他问:“你说什么?”我说:“真、善、美怎样!”他说:“打针的针吗?”我心想:“我不能说真理的真,他不懂。”我说:“真实的真!”他哈哈大笑说:“你为什么不说真理的真呢!”“真实”、“真理”,恰是相近概念的发展。也就是儿童完全掌握了这个东西的时候,你才能加入另一个内容。

    当我们给孩子讲生物链时,我们讲到食草动物、食肉动物、腐烂之后的动物如何滋养土地,生出更茂盛的植物,那些概念掌握得很好的孩子会马上说:“噢,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大孩子会说循环。甚至一个小孩子,他不断用手比划着,想表达什么,画了一圈又回到起点。这时我们只说“循环”。把这一词汇同他的大脑的概念配上对就足够了。

    蒙特梭利说:“关于将孩子所学的概念一般化的问题,即把这些概念应用于他所处的环境中,我并不主张在一定时间,甚至在几个月内上这样的课。”儿童如果将他已掌握的概念,在对环境的自发的探索过程中一般化,这是一个内在机制转换的过程,也是儿童掌握概念的目的。它需要时间,有的儿童可以马上做到,有的需要更漫长的时间。这是个认知的延迟问题,不仅儿童,成人也有。当你告诉儿童这些内容的时候,可能儿童一年都不使用这个概念。但是一年以后,孩子遇到相同环境的时候,他可能突然就说出来了,并领悟了它全部的意义。有的孩子是当时就用,有的孩子是在很久很久以后才用;有的时候你以为孩子没有掌握,其实他已经接受了,只是他还没有使用而已。

    我儿子四岁时,我和他一起使用色板。他对色基本上认识了,但从不对我谈起,似乎对色一无所知。前不久,我孩子突然开始对我说:“妈妈,你看,这个颜色是浅粉色的。这个颜色比这个浅色深一点,是深粉色的。”一天到晚总给我说,我也没在意。说多了我才感觉到,逻辑化的色板(色板第一组是三元色,第二组是间色,第三组是从

    深到浅,有七块深浅不同的色)他已经掌握得很好,并能自由使用了。也就是说,他已经将概念一般化了。

    关于蒙特梭利教具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小故事。我们的色板大都是木头做的,中间一块板子,两边是白色的。我知道有些色板是塑料做的, 塑料跟木头在感觉上不一样,塑料的很轻,你拿一下木头和塑料就会发现。如果我们在路上看到一块很漂亮的木头,一块像方砖一样大小的木头,你一定会捡起来。如果是一个塑料块你很可能不去捡起来。到底什么原因我不知道,我们做了成人,我们已经不太能说清我们更原始的感觉了。但我认为大自然非常奇妙,生命的本质可能跟自然的东西相通。儿童喜欢摸木头的东西,确实,就我们感觉,色板如果做成塑料的话,它有可能给孩子产生一种玩具的感觉,非常有可能。有的木头做的乘除法板很大,抱起来是很有重量的。有时候孩子抱不不动,贴在肚子上靠腹部的力量来抱。如果做成很小的,或者做成塑料的,那个感觉就全部消失了。

    做教具的刘老师拿了一块木头,像书那么厚,像成人的手掌大小。我儿子看见以后就要了来。结果那块木头在那一周就“吃香”得不得了。幼儿院的孩子一般不强制拿别人的东西,但那块方木块例外。只要辛辛不小心放到哪儿,一回头方木块准就不在了,立刻被另一个孩子拿走了。那个孩子一不留神,又被另一个孩子拿走了。晚上辛辛站在门口大哭,说:“我的木头让琪琪拿回家了。”我说:“什么木头?妈妈再给你找一块。”“不!就那块木头,就那块木头!”后来我问刘老师,他说:“是我们工厂的一块木头,我觉得特别好,摸着特别好,我就给辛辛了。”我对儿子说:“你不要着急,妈妈明天给你拿来。”

    第二天,那个木块又出现在幼儿院里,一个传一个。后来我就问:“这个木块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刘老师全家都是木匠出身,他说:“木头很奇怪,尤其那种‘言林术’,拿在手里的感觉妙不可言。”至于这个“妙不可言”妙到什么地步我说不出来,但是我们的老师都有感觉,刘老师说他“极喜欢摸”。这就让我想起日本的一本小说,一个小孩子摸葫芦,上课摸,睡觉也摸,干什么都摸,最后别人把他那个葫芦硬是给砸了。这当然就破坏了孩子对这个葫芦的感觉能力。

    这个木头块那段时间成为孩子们的黄金块,它传了很久,我儿子为它哭过好多次,一个月后,它神秘地消失了。

    篇二:时代光华《冲突是什么》课后试题答案

    冲突是什么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93.33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关于冲突管理,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是: √

    A要正确看待和处理不同意见

    B进行冲突管理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冲突的发生

    C要充分利用双向沟通

    D冲突管理切忌过度人性化

    正确答案: B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冲突三要素的是: √

    A利益的冲突

    B思维的冲突

    C共识的冲突

    D行为的冲突

    正确答案: A

    3. 当员工诋毁、排斥企业文化活动时,管理者应该采取的策略是:A发动全体员工排斥他

    B如果只是一小部分员工,可以置之不理

    C力争让他参加活动,即使是开场或结束前的几分钟 D组织一些此类员工喜欢的活动

    正确答案: C √

    4.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处理共识冲突的最好方式是: √ A

    B

    C

    D回避性 沟通性 忍让性 习惯性

    正确答案: D

    5. 关于沟通性冲突发生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B

    C

    D说话带有明显的目的性 态度不端正 方式太差 沟通双方性格不合

    正确答案: D

    6. 如果让一个人重复做同一件事,对方就会失去耐性和工作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在冲突管理中称为: √

    A

    B

    C

    D逆反性 习惯性 抗药性 排斥性

    正确答案: C

    7. 冲突产生的( )小时之外是处理冲突的最佳时机。 √ A

    B6 7

    C

    D8 9

    正确答案: C

    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缓和冲突的因素的是: √

    A亲和

    B威严

    C成就

    D权利

    正确答案: B

    9. 以下选项不属于破坏性冲突的特点的是:

    A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B妨害团队绩效

    C在团队中制造对立态度

    D会使个人和团队都付出代价

    正确答案: A

    10. 缓解压力性冲突的有效方式不包括: √

    A情绪低落时选择色彩鲜亮的衣服

    B不与情绪低落的人接触

    C换一种发型或为自己添件新衣服

    D适当赞美他人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

    11. 切身利益遭到侵犯时不能忍让,否则只会使对方得寸进尺。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2. 如果需要得到某一个人的帮助,提前与对方接触、磨合有助于避免冲突发生。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3. 领导者在新的工作日开始时总结批评员工的工作得失,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4. 解决由竞争资源有限引发的冲突时,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能力优秀的员工身上。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5. 化解因评价和奖惩不公引发的冲突的最佳方式,是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篇三:孩子做一件事情总是反复

    孩子做一件事情总是反复,怎么办?

    问题描述:

    我的孩子今年十岁,上五年级,是女孩儿。不知什么原因,从去年暑假开始,她每做一件事情,总是反复去做。该怎么办呢?

    专家回答:

    家长:

    您好!

    从您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您的孩子有轻微的强迫症状。在通常状况下,导致孩子这种行为的重要原因,是其心理压力过大。所以,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您要做的就是充分理解她、给予她支持,尽量不让孩子有心理负担。一切顺其自然,让孩子尽可能放松,这种重复的情况就会相对减少。

    但是,如果孩子的情况已经很严重,或者已经影响到了她正常的学习、生活,就需要带她到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请心理咨询师帮忙疏导了。

    在日常生活中,您要多关心她,多支持她,让她可以放心的依赖您。

    祝您的孩子早日减轻心理压力,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何改善孩子发嗲的性格?

    问题描述:

    我孩子14岁了,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老是用一种没有发育成熟的声音发嗲,特别是和他母亲说话的时候,平时和他同学说话的时候还可以。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改变他的这种行为?

    专家回答:

    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可能和现在的社会氛围有关,例如一些明星的性别中性化影响,还有韩剧中一些人说话比较嗲,孩子们是比较会模仿的。

    也有可能是妈妈平时对孩子比较溺爱,孩子在妈妈面前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年龄虽然增加了,但心理年龄并未成熟。妈妈以后和孩子相处时,尽量以成人之间的方式、态度和孩子交流。

    当然,或许孩子只是想让更多的人喜欢自己,觉得这样做比较可爱,自己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建议您就这个问题和孩子进行一定沟通,当然一定要态度谦和,注意表达的方式和语气,以免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四五年级] 家长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

    家长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本没有错,关键是不要把关心成绩当做目的,目的应该是如何找出考试丢分的原因,有效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冬冬最看不起的就是考试抄袭,也可以说是深恶痛绝。这和父母从小对他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记得冬冬小学二年级一次考试后,回到家里,悄悄告诉我,他的同桌有一道题不会答,照他的抄了。他还天真地问我:“等下次考试我要是不会了,可不可以也照同桌抄呢?”我很吃惊,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问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从小就学会考试抄袭,那将来可怎么办呢?

    我当时就告诉他,考试是在检验你的学习成绩,抄袭别人的怎么能检测到自己真实的成绩呢?妈妈不要求你每一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决不允许你考试照别人抄袭。如果发现你照别人抄袭,不管是大小考试,还是平时作业,都决不轻饶。后来冬冬确实没有过抄袭行为。从小到大的考试,冬冬都凭真本事,没有侥幸心理,从不想投机取巧。在学习中也一直是扎扎实实,靠实力说话的。冬冬虽然也有考得不好,没能正常发挥的时候,但是从来没有发生过没有考好却撒谎欺瞒家长的事情。这是因为即使他考“砸”了,我们也从来没有抱怨和训斥过他,更别说打骂了。

    我们觉得,做父母的也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孩子学习再好,也不能每一次考试都发挥得好,马失前蹄总是会有的。应该允许孩子平时考试小有失误,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失误,怎么样在失误中吸取教训,避免下一次考试再失误。

    我们会问儿子: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答错?有没有找到答错的原因呢?是不会回答,还是马虎?答错了的题有没有重新做过?这一类的问题是不是都搞明白了?再出这样的同类题能不能答对?等等。如果卷子发下来,我们还会和他一起讨论卷子,然后把错题做到错题本上去。

    应该说在学校的考试是孩子的事,可又不光是孩子的事。孩子每一次考试,家长似乎都比孩子更关心。每年中考、高考时那浩浩荡荡的陪考大军,考场里孩子们考试紧张,考场外的家长比孩子更焦虑。孩子考完回到家中,多数家长第一句话准问:“今天考得怎么样?”

    我认为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考试,如果不关心那就是做家长的失职,但也不能过度关心,让孩子总是处于巨大的考试压力之下,就会使孩子的精神高度紧张,结果适得其反。很多孩子考试时总是不能正常发挥,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考试时反而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往往就是由于压力太大的原因。

    有些家长过于看重孩子每次考试的分数,听说考得好就喜上眉梢,听说没考好脸立马就拉下来。久而久之,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就越来越怕考试,甚至形成了考试焦虑症,本来平时学得还不错,可一考试就砸锅。家长看到孩子考“砸”了,又打骂甚至挖苦孩子,造成孩子更加不爱学习、惧怕考试。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家长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本来没有错,但关心成绩不是目的,目的是如何找出考试丢分的原因,怎么样提高成绩。面对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和处理方式,切不可草率从事。

    [三四五年级] 孩子学英语家长如何帮?

    父母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中,应充当什么角色?

    1、孩子学习英语的最佳同伴

    很多家长说,不行,我的英文水平比较差,孩子学英文也帮不上忙。我不像别的家长,给孩子读英文书,跟孩子一起聊,看英语动画片??人家能听得懂,我听不懂,别把孩子教坏了!其实,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英文水平差,不如和孩子一起学,做他最佳的学习同伴,而不是你永远比他知道的多,你永远比他更聪明一些。跟孩子一起学,可能效果会更加好。比如看英文动画片,家长就和孩子一起学,一起来抢答,看谁猜得多。

    2、孩子学英语持之以恒的鼓励者

    鼓励孩子,且持之以恒地鼓励,的确很难做到,但大家要尽量去做。

    教育孩子是一个很好的放松、很好的休息。换个角度看,其实很简单。比如:利用下班回家坐车、开车的那段时间,大概15分钟就可以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开车的时候可以放一段儿歌,录一些孩子丫丫学语的声音当碟听。或者想一下今天跟孩子聊什么游戏?今天玩什么东西?我就经常这样做,感觉和孩子在一起非常放松。因为没有苛求,这个游戏她必须会,或是她必须会背这本书等等的想法。孩子不会总按照我们的设计去做,有时候可以让她自发玩一些游戏。每天20分钟时间,不会特别累。所以持之以恒,其实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3、孩子学英语轻松、自然语境的创设者

    很多家长一开始就和孩子说,孩子咱们学英文了,英文很重要,咱们得好好学??这些对孩子没有一点用处,更多的是成人的理性。他没有学习的紧迫感,外在激励不能激励他。

    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体会到英语这个东西很好,他还可以去交流,他还可以跟不同的人说话。不仅可以用这种语言交流,还可以用那种语言交流。注意我们的态度,第一要轻松,第二要自然,不要太刻意了

    [一二年级] 妈妈请别笑话我

    亮亮家要搬新房子了,这段时间他特别高兴。可是亮亮今天很不开心,连小朋友喊他出去玩,他都不出去。家人以为他生病了,走过去询问了一番,只听亮亮低低地说:"妈妈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说我不好,别人都笑话我了。"

    原来昨天妈妈接他放学回家,亮亮提议去新房子看看,正好顺路,妈妈就带他去了。亮亮从这个屋跑到那个屋,玩得浑身是汗,可玩累了没地方坐,他灵机一动,一屁股坐在了抽水马桶上。当时他妈妈笑坏了。晚上到亮亮奶奶家,当笑话一样跟大伙儿说了这回事,大伙儿听了乐不可支,一起笑话亮亮。亮亮真是气坏了。

    亮亮说,每当妈妈在很多人面前表扬我时,我都觉得无比的自豪,可是妈妈总是在众人面前说我不好,我觉得很没面子,比如稍稍犯点错误,她就会说:"你将来怎幺办啊......"一听到这句话,我就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

    亮亮的话值得家长们的重视。身为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常常忽视他们的独立人格并表现出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这容易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遇到由此引起的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应该做到如下几方面:

    不要激化矛盾,尊重孩子的意愿,减少或暂时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预,而且绝对禁止用说教式、命令式的口气与孩子说话。要多与孩子进行感情的沟通,尊重孩子的人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格特点,当他的自我意识被激励和认可时,就有利于发挥他的潜能和责任感。

    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尊重他们的应对方法。家庭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应该由孩子自己完成,可是有些父母总觉得孩子太小不容易做好,于是取而代之,结果孩子失去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比如孩子交费,一本《故事手册》,书费只需七元五角钱,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带来交给老师,可父母却左担心右担心,最后自己把钱送到学校,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这种感觉:我太小,会把钱弄丢的,这会从一个侧面打击孩子的自尊。

    家长不要给孩子定什么条条框框,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尤其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不要任意推断,把一时的失败推断为最后的失败加以惩罚。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研究失败的症结,然后在给孩子一定选择权的基础上,与孩子协商如何应对才更好,这样孩子在心理上得到了支持,自尊也就得到了保护。

    巧妙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妨试试"激将法"。比如今天家里大扫除,桌子上的玻璃不干净,你可以当他的面说:"毛毛,你看你桌子上多脏哦!这太难擦了,我来帮你擦吧,你擦不干净的。"这会激起他强烈的自尊,在他完成任务后,再大加赞赏。当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后,做起事儿来就会非常努力。

    [三四五年级] 家长在孩子学习方面 切忌急功近利

    大多数家长会艳羡那些成绩好的孩子,甚至无数次感叹: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聪明,不需要人操心呢?事实上,学习好可不是天生的。大多数孩子的智力水平差别不大,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不同,才是造就他们差别的主要原因。

    古语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鱼”是结果,而“渔”是方法,选择前者或后者,这主要取决于家长的心态问题,不急功近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自主性差成普遍问题

    每天要靠家长盯着才完成作业,这是典型的自主性差的表现。但这样的情况并不是进入小学后才产生的,往往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显现。家长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应该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培养自主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放手让孩子成长。有的家长嫌弃孩子穿衣太慢,于是取而代之,三两下就帮孩子把衣服穿好,这种做法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久而久之,学习上的自主性也会慢慢削弱,时间久了,造成了学习的能力也跟着下降。

    除此之外,自主性还将影响到孩子的创造能力。那些独立自主的孩子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容易观察到更多别人忽略的事物的发展规律, 从而将这些发现转化研究的兴趣,久而久之,创造性思维就被开发出来。而那些缺乏自主性的孩子,则容易被表象所拖累,不仅学不好,也学不精。有些学生,一直 上到五年级,虽然平时作文写过不少,但总是没有进步,更别谈创意;还有些学生,一做计算题就紧张,十分钟也算不完一道题,应用题不会审题,找不到等量关系等,这些都是缺乏自主性造成的连锁反应。

    习惯和方法都重要

    如果要问,当前什么事情最让父母着急,恐怕十个有九个 会说是孩子的学习。不可否认,成绩是衡量学习状况的一个指标,因此,孩子成绩不好,家长的心态也会跟着不好。但成绩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上升或下降皆如 此。当今孩子,大多数智力差别不大,造成孩子成绩千差万别的原因在于学习习惯与方法的不同。

    有关专家认为,学习习惯和方法,对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两大学习要素。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而学习方法则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学习成绩就是“鱼”,短时间内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取得,但长远看来,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培养才是“渔”,只有真正掌握了“渔”,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境界。

    好习惯能提高效率


    同一件事重复做》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1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同一件事不同看法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