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依法治国”...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依法治国”专题研讨发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依法治国”专题研讨发言 本文关键词:初心,依法治国,不忘,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依法治国”专题研讨发言 本文简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依法治国”专题研讨发言  徐晓全: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根本保证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置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依法治国”专题研讨发言 本文内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依法治国”专题研讨发言

      徐晓全: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根本保证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置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首要位置,强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一论断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提供了根本保证。

      一、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全面依法治国的本质属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从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党做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就是旗帜鲜明地表明,要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方向、毫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维护我国法治建设社会主义属性的题中之义。

      一方面,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无产阶级先锋队,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才能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法治的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由此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另一方面,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与资本主义法治具有本质区别。只有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巩固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才能有效抵制“西方宪政”“司法独立”“三权分立”等西方法治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干扰和侵蚀,才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

      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完成全面依法治国的改革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更好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部署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工作布局及重点任务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2018年3月,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依法治国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做出总体安排。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特别是发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作用,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方面,只有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才能破除法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法治领域改革面临许多难啃的硬骨头,突出地表现为立法工作中的部门化倾向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屡有发生,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应强烈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严重阻碍。中央设立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就是在法治领域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统筹各方资源,形成攻坚克难的合力,破除部门利益藩篱及阻碍法治建设的各种障碍。

      另一方面,只有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由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中央设立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党对依法治国实践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加强法治改革的整体谋划、衔接配套,将大大推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进而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局面。

      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体布局中,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九大又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标志着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因而,全面依法治国不是就法治而论法治,而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统一于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全局工作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法治保障。

      一方面,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能够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以法治化这一现代文明的重要价值为基本目标,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强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机统一。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仅实现了法治化的基本要求,而且始终做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机统一,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另一方面,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建立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集中体现。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以法治的形式实现党的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健全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提高党统筹布局能力,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不仅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且还将大大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党的领导,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又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及全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必须将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贯彻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全过程。

      司法行政部门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要有新作为

      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民族复兴、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法治强则国家强、人民富,法治弱则国家弱、人民衰。抓法治建设即是抓国家和社会建设、即是抓民生民计建设,这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持久工程。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清晰地指出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坐标,为明确下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同时,对全面依法治国对作出了新部署、新安排。十九大报告谈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分两个阶段走的目标时,特别强调:“到2035年,我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由此可以预见,党的十九大之后,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将发挥更加基础性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关键一程。无论发展环境、条件、任务如何变化,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这是毫无疑问的。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地宣示使命担当、明确工作坐标,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新业绩、书写新辉煌。

      司法行政部门肩负着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使命和重要职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学习讨论,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入心入脑,切实把广大司法行政干警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在此基础上,要紧密结合司法行政职能和工作实际,积极展示新作为,使司法行政事业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改革发展的方向更明确、目标更具体、路径更清晰、措施更务实、行动更自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怀化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依法执政能力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有效提高,公正司法得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富有成效,各领域法治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但是,也不可否认,全市的法治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比如少数地方和部门对法治建设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司法腐败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普法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有的国家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工作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不善于用法律手段处理社会矛盾纠纷,个别群众法治观念淡薄,既不守法、也不懂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甚至错误地认为“信法不如信访”“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法治专门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匮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依法治国进程,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党的十九大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安排部署,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司法行政部门担负着普法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监狱管理、强制戒毒、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依法治理等职能。这种定位,决定了司法行政部门在依法治国的环境下,不再是过来人们印象中的“边缘部门”“清闲部门”,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必然大有可为、大可作为。

      当前,我们必须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部署,以及人民群众的期许、期盼,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和“一极两带”“一个中心、四个怀化”,发挥新作用、展现新作为:

      一、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怀化建设,司法行政部门在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上要有新作为,着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

      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这是法治宣传教育的根本方向,也是基本遵循。建设法治社会,要求全体公民必需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更高的法律素质,尤其是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更要崇法、学法、用法、守法,依法为工作对象提供相关服务。抓好普法宣传教育是司法行政部门的基础工作和重点任务,我们必须种好这块“责任田”,全面落实好“七五”普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要抓住普法重点对象。坚持把宪法宣传摆在首位,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不断形成法律信仰。要把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来抓,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要努力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方式,让规则意识全面取代关系意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夯实群众基础。要延伸法治宣传阵地。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有利节点,组织行政机关、党群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普法志愿者深入城区街道、车站、广场、超市、学校、景区等公共设施、场馆设点搭台,并采取悬挂宣传横幅、摆设宣传板报、印发宣传资料、展出宣传挂图、提供法律咨询、播放录音广播、开展山歌比赛、举办文艺晚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利用报刊、电视台、电台、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加大法治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要健全普法责任机制。要创新普法方式方法,在推进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上下功夫,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要增强普法的“互动性”“参与度”,在继续发挥原有渠道作用的同时,整合各类普法资源。要推进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以案说法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要完善学校法治副校长制度,在中小学校大力开展“一节课法律课堂”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学法需求,采取订单式普法、案例式普法、项目化普法、实施法治小区建设等措施,以更广、更活、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丰富普法的形式和内容。

      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要坚持多途径、多形式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加大法治文化传播工作力度,形成全面覆盖、惠及全民的法治文化阵地,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要进一步深化“八进八创”法治主题活动,认真总结推广普及先进典型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在市本级把五溪广场、佳惠广场、迎丰公园、体育馆等地,建成特色鲜明、不同类型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法治文化基地。县市区也

      要打造一批法治元素丰富、具有较高质量的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广场,把法律法规知识传播到各个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和单位的干部群众中去。要加强法治文化产品创作,扶持、引导各类文化团体、组织和个人开发推广法治影视、法治戏曲、法治动漫等,确保法治文化产品有效有序供给。

      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怀化建设,司法行政部门在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上要有新作为,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是民心所向,具体到司法行政部门来说,就是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因此,司法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制定出符合地方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办法措施。

      要深化律师制度改革。要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体系,并明确他们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引导律师加强对知识产权、公司上市、投资融资等领域的法律研究,推行重点特色工业园区律师服务联系点制度,跟踪服务立项、招投标等法律服务,协助园区避免、减少法律风险。加大对创新创业者的法律扶持力度,鼓励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加强律师事务所管理,发挥律师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作用。完善律师行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处理不合格党员。加强律师行风建设,强化律师职业操守。严格执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规定,依法处理冒充律师执业或者吊销律师执业证后仍然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的违法行为,清理“挂靠”律师,从严整顿和规范律师收费。

      要拓展法律援助渠道。要围绕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进一步推行便民服务措施,降低援助门槛,扩大援助范围,实现应援尽援。在立足于做好全社会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的基础上,要探索或采取与民政事务管理局、老龄工作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部门建立法援协作机制的办法,将协作部门的法援事项纳入法援中心总体计划。要围绕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深入开展“深化法律服务,助推脱贫攻坚”活动,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只有如此,才能引起全社会对法援事业的了解和支持,使弱势群体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政府为他们提供的法律援助,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公平正义。

      要提升公证服务质量。开展具有法律证明效力的公证服务,对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提高行政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司法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公证在保护公共财产以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等特殊功用,站在维护广大群众对公证服务的热切需求上,努力将公证服务工作做细做实,以达到教育人们遵纪守法、规范民事与经济行为、预防纠纷和减少诉讼、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要推进公证机构改革,加大公证员一般任职与考核任职力度,特别是要加大招聘公证员助力的力度,为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公证服务行业要以《公证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作为受理依据,严格按照有关程序、流程和收费标准办理公证案件,坚持验视和索全相关证明材料,确保公证服务工作不出差错。

      要强化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随着国家司法制度不断进步,社区矫正重要性凸显,假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对象日趋增多,社区矫正工作难度日益增大。司法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矫正为本,安全为先”和“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从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社会的高度,不断强化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监管工作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能和目标任务,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和落实好专项工作经费,积极抓好社区矫正工作各项任务,杜绝和减少脱管、漏管现象。要认真做好各类不同矫正对象的教育转化工作,促使他们纠正和抛弃原先形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真正做到洗心革面、改过自新。同时,刑释解教人员普遍面临就业谋职艰难、自我控制力弱、人户分离严重、社会保障乏力等问题。要联合有关职能部门一道,千方百计为他们想办法,拿主意,找路子,解难题,努力提高改造矫正效果。

      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怀化建设,司法行政部门在履行人民调解职能上要有新作为,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司法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能。要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忧患意识,注重依法治理、综合施策,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断创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为推进法治怀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要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认识。人民调解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迅速化解矛盾纠纷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人民调解的这一特殊作用,积极组织和指导人民调解机构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工作。在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过程中,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要树立起服务社会、服务大局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努力把抓好人民调解工作与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和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把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抓细抓实,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保障。

      要着力推进人民调解机制创新。当前,怀化市基层司法行政力量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在矛盾纠纷调处问题上,有时部门之间的“联”动还没有形成有效合力,难以适应工作发展新常态的需要。要破解这些难题,就必须推进人民调解机制创新,要继续开展“三级联动解纠纷、防控风险促发展”活动,强化市、县、乡、村四级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长效机制,切实把矛盾纠纷专项排查与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平安创建和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等工作联系起来,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并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确保实效。

      要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矛盾线索,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动态进行排查和预警。各地要根据实际,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并对排查出来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出急需化解或处置的纠纷案件,确保潜在的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掌握,积极做好应急预案,及时组织调解人员前往调查处理,以防矛盾纠纷延时激化。针对怀化是湘、鄂、渝、黔、桂五省(市)边区中心城市,周边矛盾纠纷较多的实际,要继续加强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工作,进一步打造边界矛盾纠纷调处的“怀化样板”。同时,在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复杂或多元的今天,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部门优势,采取多方配合等有效手段,对一些影响面广、调处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实施联合调解,尽力将此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始阶段。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锐意进取、苦干实干,大踏步地迈向新征程、开创新局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依法治国”专题研讨发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依法治国”专题研讨发言》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3851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在市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