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心理团体辅导方案
  • 心理团体辅导方案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心理团体辅导方案
  • 篇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一)

    一、辅导目标:

    总体目标: 抚平学生心理创伤,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认识车祸事件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困惑,端正自己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学会感恩。具体目标:

    从认知上正确地看待车祸,通过情绪的宣泄、放松训练,降低学生的焦虑感,积极适应生活;培养学生建立积极合理的认知方式,帮助其树立自尊、自信,提高他们面对困境解决困难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辅导准备:学生凳围成一圈 、纸箱、笔和白纸、《感恩的心》视频、《阳光总在风雨后》视频

    三、辅导对象:车祸受牵连的同学、老师。

    四、辅导过程:

    第一步:讲明意图,建立信任

    今天我们开一个主题班会,是因为,我们有两个同学在车祸中离开了我们!想起他们我们依旧心痛不已!平时他们总是给我们带来欢笑,老师知道他们的离去给你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所以借这个班会课让在坐的同学对这两位逝去的同学表示祝愿,把我们对他们的爱通过特殊的方式传递给他们。

    这件事情的发生,除了带给你们巨大的悲痛,可能还有震惊和困惑:生活中的苦痛真的可以通过死亡来解脱吗?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及痛苦,甚至绝望的情绪?

    第二步:情境重现,情绪抒发

    团体分享:

    1、车祸当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身体有些什么反应?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各种情绪,并引导这些情绪都是人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反应。)

    2、车祸过后,你做了些什么?想过怎样做?没法可施时你有什么感受?(从学生的分享中了解学生对事件的认知,并及时引导。)

    3、小组讨论分享。(现在,你最担心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了解影响学生心理的关键问题,教给一些应对的方法,树立学生信心,帮助学生重建安全感。)

    根据学生讨论得到的情绪反应,老师给予指导,让学生知道发生车祸后自己有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

    第三步:情绪罗列,端正认识

    1、心理应激反应

    当我们遭受一些重大的打击和挫折时,由于这些打击和挫折超出了我们个人的承受能力,因而会带来强烈的痛苦和压力,并引起情绪、认知、行为上的消极反应。

    情绪上:感到悲哀、愤怒、愧疚与自责,焦虑、孤独、无助、疲倦;惊吓、苦苦思念、麻木感等;

    认知和行为上:不相信、困惑、迷茫、失去目标和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失眠、食欲障碍、漫无目的和心不在焉的行为、社会退缩行为、做恶梦、叹气、坐立不安、哭泣等;

    还可能出现一些生理上的症状:如胃部空虚、胸口紧迫、喉咙发紧、口干、呼吸急促、缺乏精力等。

    2、悲伤现象

    亲人或朋友的突然去世,这是非常大的灾难性事件,会导致我们的急性应激并出现各种悲伤反应:

    (1)某种形式的身心症状或生理不适

    (2)逝者影像萦绕脑海不去

    (3)对逝者或死亡当时情境感到愧疚

    (4)对外界有敌意反应或消极看法

    (5)失去遭遇失落前的生活功能

    (6)发展出逝者曾有的行为特征

    (7)产生想追随而去的念头等。

    3、跟学生交流这段时间他们情绪、认知、行为的表现

    “这些都是你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都是正常的反应。但我们仍需要学会面对和接受这样的事件,并进行自我调节,需要让悲伤告一个段落。现在我们带着心痛一起缅怀和悼念我们的朋友。”

    第四步:深情追悼,表达情感

    “你走的那么匆匆,还多想跟你把酒交心谈到天亮!”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会在这里做一个哀悼仪式。如果你有什么话想跟我们逝去的同学说,就把它写下来吧!

    1、让学生先写下最想对逝去同学的话。

    同学把写好的纸折成心形,播放 《天堂没有车》柔和的音乐唤起学生对逝去的同学的思念。

    2、哀悼仪式:接着在空旷的地方准备一个纸箱,把同学写下的心里话烧了。然后让他们大声说:“我的??,一路走好。”

    3、默哀1分钟

    最后在原地默哀一分钟,给这件事情画上一个句号。引导学生逝者以已,作为有幸活着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

    第五步:正视生命——“假如生命还有三天”

    通过这个环节,我想让他们明白:在灾难频繁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对人自己的生命价值做一番思索。感悟生命和净化心灵,从而以愉快饱满的精神去度过剩余时光,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坚强和快乐。因此从以下几步操作:

    (1)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纸,每人在纸上写出假如生命只有三天大家会去做的事情。

    (2)然后依次向右传,每个人将自己写的话读给右边的一个人听。

    (3)请学生们大声念出自己“三天生命的规划”,并对他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4)活动分享:让他们明白其实每个人都有遗憾,也都想去挽回,只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去做,与其等到那个时候,不如现在就去做。如果我们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那我们的生命一定更加精彩。

    第六步:珍惜人生,感恩身边的人

    让学生思考对于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懂得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人。

    感恩生活,每一个活着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更何况我们健康地活着。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我们朋友给予我们快乐;感谢我们的老师给予我们知识??

    (1)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纸,每人用笔在纸上写上对自己比较重要的20个人的身份,比如父母,亲戚,姐姐,老师,朋友等等??

    (2)然后将20个身份舍弃10个,再舍弃5个,再舍弃3个,再舍弃一个。

    (3)引导大家思考对于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4)请同学回答自己的选择及理由。

    (5)然后,用电脑播放并引导参加活动的成员唱手语歌《 感恩的心》

    老师小结:面对灾难,我们不哭,因为我们相信,苦难总要过去,希望即将来临!我们充满信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面对灾难,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珍爱生命!面对逝去的生命,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亲情、友好同伴。

    面对灾难,我们不哭,让我们学着坚强!让我们期待明天!??”最后老师把《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送给全体同学,愿每一个同学,每一位老师都能把伤心、悲哀、感动化作一种力量,一种源自灾难的力量,一种令世界瞩目的力量!快乐坚强地度过每一天!

    五、辅导效果:

    通过将近4周的辅导,主要通过观察、问卷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情绪,心理有了明显的改善,具体表现在:

    1、情绪上:大部分学生不再感到悲哀、焦虑、孤独、无助;惊吓、苦苦思念、麻木感等;

    2、认知上:正确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价值。

    3、行为上:同学之间更加团结,互助互爱。

    但与逝去学生有密切关系的个别学生情绪上还有点恍惚,第二天重点找他们进行一个心理测试,让他们了解这样的情绪、心理反应还是正常的,特别让学校心理老师跟进这些情绪较大的学生。

    专家评语:

    优点:

    1、整个团体辅导,目标明确、流程顺畅、循序渐进地深入,从情绪宣泄、缅怀同学和展望未来三个过程来处理此次问题。

    2、方案针对性强,有利于同学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生活。

    3、活动的操作性很强。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二)

    活动主题:“增进交流,提高团队凝聚力”

    活动目的:

    1、使团体成员积极融入团体,为团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使团体成员彼此信任、相互协助、融洽相处;

    3、使团体成员感受团结的力量,体会集体的温暖,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合作精神。活动对象: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协会成员

    活动场地:待定

    准备材料:报纸若干张

    活动时间:5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活动开始之前播放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营造活动氛围。主持人说明本次活动主题及活动目的,并说明保密规定。

    二、破冰之旅——大风吹

    活动目的:让学生放松身心,并打乱学生所站位置,便于之后活动的顺利展开。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程序: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先由主持人站在团体中说:“大风吹”,学生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的人”,那么所有??的人就必须离开自己站的位置,重新寻找新的位置。没有找到位置的人表演一个节目,并作为新一轮的主持人重新提问“大风吹”,如此进行下去。()如有时间主持人还可以说“小风吹”,则?的人不动,没有的?的人移开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

    备注:可「吹」的资料:戴手表的人、扎辫子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做四组游戏

    三、团体智慧——心有千千结

    活动目的:让同学们体验团结与合作的力量,从而增强集体凝聚力。

    活动时间:20分钟

    活动规则:A、 同学间手拉手围成圆圈,并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边分别拉的是谁。

    B、 记住后,当听到主持人说放手时,大家立刻放手,并在一定范围内走动,要求是走得越乱越好,再当听到主持人说“停”时,大家都立住不动,迅速找到原来左、右手所牵的那两只手。

    C、 当手牵住后,再一定时间内恢复到起初的完整的圈。

    分享感受:

    (1)一开始面对这个复杂的“结”时,感觉是怎样的?

    (2)来自不同班级却同在一个社团,是否曾因为意见不一致产生心结,那我们应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这些“结”?

    (3)要想解开这个结,靠的是什么?

    四、团队合作——同舟共济

    活动目的:齐心协力,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合作的重要意义。活动时间:20分钟

    活动规则:每6人一组,每一组的圈内放上一张报纸,要求每组的所有成员同时站在报纸上,尤其是成员的任何一只脚都不可以留在报纸外的地面。在行动之前每一小组可以充分讨论,拿出最佳方案。再请各小组派人将报纸对折,比较各小组用时。如此下去,不断将报纸对折,让各小组的同学想方设法使所有成员同时站在报纸上。

    分享感受:

    (1) 描述一下你们组刚刚是用怎样的方法做到的?

    (2) 在此次活动中哪些是让你印象深刻的?之前有无类似这样的感受?

    五、结束——相亲相爱一家人

    让学生发表在此次活动的感受,主持人总结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让学生之间相互拥抱,并说“有你们真好!”以此结束本次的活动。

    设计人:吴师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三)

    一、指导老师、领导者和其他成员介绍:

    【指导老师】:

    高美才,南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曾多次主持领导团体心理辅导。

    【领导者】:

    海柳娟,南昌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061班学生,心协会长顾问

    【协助人员】:

    刘伟芳,应用心理072班学生,心协心研部副部长。

    二、团体性质:

    结构式的,异质的,训练成长,自我体验的封闭式辅导。

    三、团体对象:

    心协理事会成员。四、团体规模:13人,男女比例为7:6。

    五、地点:心协办公室

    六、活动时间:共一次,1.5—2小时,时间10月18日晚7:00—9:00。

    七、活动费用:

    各种手工制作材料和印刷费用以及团辅相关道具,奖品等。

    八、理论依据:

    1、团体凝聚力是以团体共同活动为中介,在团体活动中,成员经过互动,彼此诉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增进成员之间的感情和思想交流,这时,彼此发生认同,互相满足心理需要,产生亲密感和相互依赖感,加大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和团体多成员之间的吸引,在这样的团体中,成员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行为,认知,情感一致,凝聚力就高。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归属的需要,一个人成为一个团体的一员时就希望自己能找到归属感,希望自己在团体中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效能感,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3、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体希望与团队中其他成员有人际互动,并希望投入该团队的活动中,并从团队中获得自己的价值实现,有自我满足感。

    九、辅导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所有成员都参与,并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充分进行体验,感受,发挥自我能动性,与成员一起分享,一起成长,在团体中实现自我成长和体会团体凝聚力的重要性,并把团辅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之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并与团队其他成员更好的合作,增强团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发挥主人公的角色为团体目标一起进步。

    十、活动内容:

    (一)开场白:

    领导者做自我介绍,并介绍协助者,把团体成员按男女比例分开,让大家更好的融入进集体中,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为大家营造一个平等,互相尊重,信任的小组氛围,促进团体成员的自我发展,增进组员的团体归属感和对团体的信任,以提高小组内部工作积极性,增强团体凝聚力。

    时间:5分钟

    (二)热身活动:

    1、小游戏:先伸出两只手的食指,领导者叫开始,一、二、三一起派三下,然后再伸出中指和食指一起跟着口令派三下,依此类推,最后变成一个手掌一起排三下,随着手指的增多,你会发现声音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虽然游戏简单,在但这个过程中,你会不经意间发现“团结就是力量”,在一个团体中,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弱的,但当两个人,三个人,甚至全体成员齐心协力为共同目标一起努力,一起付出的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收获。目的: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引导大家初步形成团体意识,充分体验这种氛围,积极融入到团体中,与团体成员一起成长。

    领导者引导大家带着这种氛围充分体验今天的活动,并要求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体会,积极发言。自己有什么体会,收获或者什么看法,观点都可以说,这不但是我们一起成长的过程,更是我们发现不足,改进不足的过程。我们的目标就是敞开心扉,共同进步。

    让团体成员签协议:(准备承诺书),要求每个人都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并遵守承诺,做不到的要接受一定的惩罚。这部分工作由协助者完成,发纸和笔让成员签写承诺书,写好后贴在心协办公室。

    三、无家可归

    活动前奏:所有成员围成一圈,并转身成为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背后,相隔一定的距离,领导者说开始时,每个人给前面一个人做按摩,捶背,一分钟之后换方向,进行同样的动作。目的:所有成员都放松,准备好进入接下来的环节中。

    正式活动:所有人任意走动,当领导者报数的时候就要按要求的人数组织在一起,进行三到五次,要求每一次都有人落单最好,但也要注意有些人因挫败而丧失信心。

    要求:这个活动中看似很简单,但蕴涵的道理深刻,要求领导者要作好引导工作,指导

    篇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之情绪管理

    一、认识 情绪

    活动一:“我演你猜”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别及健康情绪。

    【活动准备】情绪卡片。

    【活动步骤】

    1.教师准备六张“情绪卡片”,卡片上分别写上“喜、怒、哀、惧、爱、恶(厌恶)。

    2.让自愿上台的学生随机抽出一张卡片,用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信息表达卡片上所写的情绪,不能用言语表达。让台下的同学猜测台上的同学要表达什么情绪。

    3.请出六位同学表演六张“情绪卡片”上所写的内容。

    4.情绪通常有喜、怒、哀、惧、爱、恶六大种类。

    5.组织学生讨论:“情绪有好坏之分吗?为什么?”

    6.学生交流并请代表发言。

    7.教师小结: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关键要表现适当。一些消极情绪只要表现恰当也是有益的,例如我们的考试成绩不如意时,产生了羞愧、内疚的情绪,有助于我们重视学习,急起直追。

    附:八大类情绪

    愤怒:生气、不平、烦躁、敌意、恨意等。

    悲伤:忧伤、寂寞、忧郁、沮丧、绝望等。

    恐惧:焦虑、紧张、忧心、疑虑、慌乱、警觉等。

    惊讶:震惊、讶异、惊喜、叹为观止等。

    厌恶:轻视、轻蔑、讥讽、排斥等。

    羞耻:愧疚、尴尬、懊悔、耻辱等。

    快乐:满足、幸福、愉悦、骄傲、兴奋、狂喜等。

    爱:友善、和善、亲密、信赖、宠爱、痴恋等。

    活动二:我的情绪反应

    第 1 页

    【活动目标】 让学生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对自身的影响,明白学会管理自己情绪的必要性。

    【活动步骤】

    1.回忆当自己很快乐、生气和悲伤时,是否产生一些生理的感觉?请记录下来。这些情绪会对自己

    产生什么影响?

    2.小组内交流分享。

    3.每个小组在交流的基础上选取一些素材排成小品,小品要反映引发情绪的事件、情绪的外在表现以及情绪对个体的影响。

    4.选部分小组表演并要求学生在表演后作简单点评。

    5.教师小结:

    (1)当我们发生情绪时,不仅外部有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身体内部也会发生一些生理变化。

    (2)情绪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要列举若干个生动的实例和实验以深化学生的理解)。

    ①影响身体健康。

    ②影响理智和正常水平的发挥。

    ③影响人际关系。

    活动三:E Q知多少

    【活动目标】 让学生领悟情绪智力对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要学会情绪管理的强烈需要。

    【活动步骤】

    教师介绍“软糖实验”,引发学生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1960年,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进行了这一实验。

    在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里选择了一群4岁的孩子, 这些孩子多数为斯坦福大学教职员工及研究生的子女。让这些孩子走进一个大厅,在每一位孩子面前放着一块软糖。测试老师对孩子们说:老师出去一会儿,如果你能坚持到老师回来还没有把自己面前的软糖吃掉,老师就再奖励你一块。如果你没等到老师回来就把软糖吃掉了,你就只能得到你面前的这一块。

    在十几分钟的等待中,有些孩子缺乏控制能力,经不住糖的甜蜜诱惑,把糖吃掉了。而有些孩子领会了老师的要求,尽量使自己坚持下来,以得到两块糖。他们用各自的方式使自己坚持下来。有的把头放在手臂上,闭上眼睛,不去看那诱人的软糖;有的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有的努力让

    第 2 页

    自己睡着。最后,这些有控制自己能力的小孩如愿以偿,得到了两块软糖。

    研究者对接受这次实验的孩子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中学毕业时的评估结果是,四岁时能够耐心等待的人在校表现优异,入学考试成绩普遍较好。而那些控制不住自己,提前吃掉软糖的人,则表现相对较差。而进入社会后,那些只得到一块软糖的孩子普遍不如得到两块软糖的孩子取得的成就大。 这项并不神秘的实验,使人们意识到对智力在人生成就方面所起的作用估价有些偏高,而对原本并不陌生的人类情感,在人生成就和生活幸福方面实际上所起的巨大作用估价太低了。正是这项实验研究引发了人们对情感智力研究和教育的重视。

    2.学生讨论并发言。

    3.教师介绍情绪智力的内容:在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中,情绪智力占了极大的比重。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沙洛维和梅耶尔首先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他们认为,在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仅占20%,而非智力因素,其中主要是情绪智力,则占80%。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准确而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以及控制自身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它具体包括以下五种能力:

    (1)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情绪

    (2)妥善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激发自己的正面情绪

    (4)认识他人的情绪

    (5)安抚他人的情绪

    4.讨论:举例说明以上能力与你的成功有什么关系。

    5.学生代表发言。通过学生自身的论证,让学生感悟情绪智力的重要性。

    第 3 页

    二、愉快情绪的唤起

    活动一:镜子活动

    【活动目标】让学生明白装着有某种情绪会真的产生某种情绪,掌握镜子技术。

    【活动准备】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相对而坐

    【活动步骤】

    1.学生两人一组,甲学生做出各种愉快的表情,乙学生作为镜子模仿甲的各种表情。时间为2分钟左右。

    2.双方互换角色。

    3.学生围绕刚才的活动讨论分享。

    (1)看到“镜子”的表情,你有什么感受?

    (2)情绪可传染吗?

    (3)在努力做各种愉快表情时,你的情绪有变化吗?

    4.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我们装着有某种心情,模仿着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我们真的获得这种心情。因此,每天早上起床后我们对着镜子笑一笑,告诉自己“今天会有个好心情”,往往会为你带来一天的好心清。即使没有镜子的时候,也可利用镜子技巧,使自己脸上露出很开心的 第 4 页

    笑容来,挺起胸膛,深吸一口气,然后唱一段歌曲,或吹一小段口哨,或哼哼歌,记住自己快乐的表情。

    5.学生补充阅读“笑声护士”、“装笑也管用”等文章,思考这些文章给你的启发,并尽量应用到生活中。

    活动二:发现快乐

    【活动目标】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到处充满快乐。

    【活动准备】准备三份小礼品,印发短文材料《美国年轻人眼里的开心时刻》。

    【活动步骤】

    1.请学生回想最近两周令自己开心的事件,在笔记本上列出自己的“快乐清单”,每人至少列出10项。

    2.请部分学生读出自己的快乐清单。

    3.把短文《美国年轻人眼里的开心时刻》发给学生,请学生快速阅读,对照自己的“快乐清单”。

    4.小组脑力激荡法:在同学的“快乐清单”及短文的启发下,大家开动脑筋再尽可能多地寻找快乐,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做记录,完成小组的快乐清单。

    5.以小组为单位读出小组的快乐清单,给想得最多的3个小组发礼品。

    6.教师小结:生活中不缺少快乐,只是缺少发现。

    7.教师出示一份“情绪宣言”模板,让学生参考写一份符合自己实际的情绪宣言,每天早上(特别是心情不爽时)大声读出。

    教师的情绪宣言模板: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每天醒来,当我被悲伤失败的情绪包围时,我就这样与之抗争:沮丧时,我引吭高歌;悲伤时,我开怀大笑;病痛时,我继续工作;恐惧时,我勇往直前;不安时,我提高嗓音;力不从心时,我回想过去的成功;自轻自负时,我想想自己的目标。

    8.学生补充阅读“如何发现快乐与传播快乐”。

    附: 美国年轻人眼里的开心时刻

    1.异性一个特别的眼神。

    2.听收音机里播放自己最喜欢的歌曲。

    3.躺在床上静静地聆听窗外的雨声。

    4.发现自己想买的衣服正在降价出售。

    5.被邀请去参加舞会。

    第 5 页

    篇三:团体心理辅导课 方案模板

    非诚勿扰

    ——恋爱心理团体辅导

    一、团体名称:非诚勿扰——恋爱心理团体辅导

    二、团体性质:异质性、封闭性的成长经验型团体

    三、团体规模:10名大学生组成 (不包括指导者)

    四、参加对象:小组成员为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有比较强烈意愿参加本团体活动的大学生,能认真的对待小组活动,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五、团体活动的时间、地点、费用

    时间:每周一次,共有4次,每次1.5小时。

    地点:中心团体辅导室317。

    费用:活动材料费等。

    六、团体目标

    认识两性的心理与行为,学习与异性的沟通技巧,探索爱情的真谛。

    七、理论依据

    (一)群体无意识

    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的两个层面。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故称“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始的,包括本能和原型。它只是一种可能,以一种不明确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被唤醒、激活。在恋爱关系中首先注重的是生殖,就是说男女所具备的生殖的条件和特征,就是说的男人味和女人味的问题,上述条件越优越的女人和男人更有吸引力,当然,这只是一个基础的条件,只有这一个条件是不够的。

    荣格认为原型不是经验,它的印象是经验。原型用原始的形象来表达。荣格认为原型的人格组合中最重要的是人、阿尼玛(男性的女性形象)阿尼姆斯(女性的男性形象)、预兆和自我。在这此人格组合中,人是与人格日常功能最相关的原型,而自我原型是人格固有功能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子是潜在的最危险和最

    强有力的原型,代表了与自我有意识的觉知差异最大的人格部分,影子里包括着不可接受的性冲动、动物性冲动和攻击冲动。荣格认为男人倾向于把他们自己的影子(否认和动物性情感)投射到其他男人的身上,从而引起了男人之间不愉快的感情,女人将影子冲动地投射到其他女人身上,人的原型通过社会期待充当稳健之人,或者隐藏影子来表达自身,更广义地说,影子能被两种性别投投射到许多客体上。尽管将这些影子描绘成一个消极的原型,影子也有积极的方面,影子的适当表达能作为创造力生命力和灵感的源泉。然而如果影子被压抑,个体也许感到拘谨,感到与自身推动失去联系,同时感到害怕。

    (二)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学家霍曼斯强调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这个理论强调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对方的反应给个体带来的奖赏或惩罚。一般说来,一个人在交往中给予别人的多就要从别人那里多取得一些作为报酬,用来强化,个体与别人交往如果带来奖赏,那么类似的情景出现就会有更多的交往行为,比如。这里的利益不仅仅包括有物质的,还有精神上的好处。

    分配上的公平,就是和别人交往活动中的心理体验,如果发现自己的利益与自己的投入之比和别人的是类似的,认为就是公平的,心理上是平衡的,类似的行为会发生。如果觉得自己吃亏就会抱怨,中止,如果对方的高那么就有愧疚感。只有平衡才能保持平衡的状态。

    双方在关系进展的过程中制定游戏规则,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是否舒服,是否有恋爱的感觉很重要,双方最舒服的关系可能是他们父母关系的重演,男人觉得自己尽到了男人的责任,女人感觉尽到了女人的责任就是最好,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有最适合你的,这是亲密关系建立的重要基础之一,比如一个女人的父亲抽烟喝酒,虐待妻女,对女儿冷漠,更有可能和一个抽烟喝酒的男人结合,通过改变她男朋友行为和获得男朋友的注意来获得缺失的爱和安全感,她可能会幸福,尽管可能不会是长期的,有的男人允许在家庭中女方比他强,主导他,而有些男人则很不习惯等等。双方的人格问题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无法让13亿人都人格健全,关键是恋爱双方是否合适3门当户对,这个门当户对的意思是指经济条件,学历,家庭条件等,而价值观兴趣等不是重要的,因为这一部分内容包括在前一部分之中,一方会通过对方的经济条件学历,家庭条件推断对方的价值

    观,性格,个性,兴趣等,从而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让自己利益(物质心里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在现在的中国,这个条件更重要,很多夫妻互相挑剔的导火索和根源就是这个,比如男方下岗等等。

    (三)弗洛姆的爱情理论

    如果我们说,爱情是一项“积极的活动”,我们就会遇到“积极的活动”这个词有双重意义的问题。这个词的现代用法一般就是指人们通过付出劳动改变现存状态的行为。所以经商的人,学医的人,流水作业线上的工人,做椅子的木匠或者运动员都是积极活动的人。他们活动的共同点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外部的目的。但这里我们都没有考虑产生积极性的根源。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有的人由于内心极度的不安或者孤独而狂热地工作,有的人则是为了升官发财。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就是一种狂热、一种热情的奴隶,而他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消极性”,因为他是受外力的驱使。他是一个受苦的人,而不是一个“行动”的人。另一方面人们往往把一个坐在椅子上沉思默想、观察和体验自己以及自己同世界关系的人看作是“消极的”,因为他什么也不“干”。实际上这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禅坐是最高的积极性,是灵魂的积极性,只有那些内心自由和独立的人才能做到这点。“积极的活动”这一概念的一个意义,也就是现代应用的意义是指为了达到外部的目的而付出努力。这个词的另一个意义是运用人的蕴藏在内部的力量,不管是否达到外部的变化。斯宾诺莎精辟地解释了这个词的第二种意义。他把情绪分成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分成“行动”和“狂热”。如果一个人是在积极的情绪支配下行动,他就是自由的,是情绪的主人。如果他是被一种消极的情绪所支配,那他就是受外力驱使者,是他自己都不了解的动机的对象。这样,斯宾诺莎最终得出结论认为,美德和控制自己是一回事。妒忌、野心和每种形式的贪婪是热情和狂热;相反爱情是一种行动,是运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永远是不会强制的产物。

    八、团辅方案

    活动第二次

    活动内容 大雨:双手击掌 刮风:嘴发出“呼呼”声音 打雷:跺脚 2. 指导者发出指令,成员按指令变换。

    活动2留舍最爱

    目的:思考自己“生命中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五样”,通过对留与舍的决定,

    帮助学生发现快乐的存在。

    ①如果狂风暴雨真的来临,你只能带走五样东西(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会带走什么,写在纸上

    ②让成员一样一样的删除,直到最后还剩一样。

    ③小组成员分享删除的顺序和理由,以及删除时的感受。

    ④领导者总结发言,让大家明白自己的需要。

    活动3切萝卜

    目的:帮助大家放松心情,放松身体。

    ①让成员围成圈,手搭在前一名同学的肩上,听指令做动作。

    ②听到“切萝卜”,手做成刀的样子,帮前面同学切切肩。“揉萝卜”,则换成捏肩的动作。

    ③反一转,把手打在刚才给自己切、揉肩膀的同学肩上,重复①②。 活动4信任之旅

    目的: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加对他人的信任与接纳

    准备:指导者事先要选择好盲行路线,最好道路不是坦途,有阻碍,如上楼、下坡、拐弯,室内室外结合。每人准备蒙眼睛用的毛巾或头巾。

    具体操作:团体成员两人一组,一位做盲人,一位做帮助盲人的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3圈,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在帮助人的搀扶下,沿着指导者选定的路线,带领“盲人”绕室内外活动。其间不能讲话,只能用手势、动作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活动结束后两人坐下交流当“盲人”的感觉,与帮助别人的感觉,并在团体内交流。然后互换角色,再来一遍,再互相交流。交流讨论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盲人”,你看不见后是什么感觉,并在团体内交流。然后互换角色,再来一遍,再互相交流。交流讨论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盲人”,你看不见后是什么感觉?使你想起什么?你对你的伙伴的帮助是否满意,为什么?你对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新发现?对于助人者,你怎样理解你的伙伴?你是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他的?这使你想起什么?

    活动5爱情价值观澄清大甩卖

    目的: 强化成员自我认识,促进自我察觉。

    具体操作: 1.拍卖活动:

    a. 海报上列出的13项价值是爱情的理由(见下附表1),是否有人要补充项目。


    心理团体辅导方案》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29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幽默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