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安全生产培训资料
  • 安全生产培训资料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安全生产培训资料
  • 篇一: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教材

    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教材

    1、 安全生产的定义: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1)

    人身安全是指:消除危害人身安全健康的一切不良因素,保障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2)财产安全是指:消除损坏设备、产品和其他财产的一切危害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 安全管理的定义: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产

    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它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 安全计划:就是对每年的安全工作做出规划和安排。针对每年的安全

    教育、检查、措施、安全评价及整改等安全活动做出部署方案,以确保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安全组织:即按照计划方案,按级落实,以保证安全计划任务、控制

    目标的预期完成。

    5、 安全指挥:即在组织落实各项安全活动后,对横向职能部门及其工段、

    班组进行指导,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以求得安全计划的顺利完成。

    6、 安全协调:为实现整体安全计划目标,做好上级参谋,对横向部门加

    强协调,争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支持,同时又要争取各职能部门的密切合作。

    7、 安全控制:以安全计划、目标为依据,同时建立各种考核标准,对各

    部门、班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对于出色完成任务的,给与精神和物质鼓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与惩处,以达到有效控制各种事故的发生。

    8、 现代化企业制度特征: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9、 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

    众监督。

    10、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企业各级

    领导和各类人员明确地规定了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

    11、 部门经理、车间主任的安全职责:部门经理、车间主任负责领导和组

    织本部门的安全工作,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总的责任。

    12、 安全检查:是查清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是基

    本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13、 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是防止职

    工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体劳动者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生产意识的一项重要手段。

    14、 企业安全教育的对象:新工人、特殊作业人员、五新作业人员(新产

    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复工人员、调岗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

    15、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就是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

    须服从安全;预防为主就是做好事故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就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

    16、 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法,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是2002年6月29日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江泽民主席签署第七十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2002年11月1日起实行。

    17、 企业职工的行政处分:企业职工因玩忽职守,违反技术操作规程,或

    者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遭受损失的,应当分别给与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具体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或降薪)、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在给予行政处分的同时,也可以给与一次性罚款。

    18、 化学危险源:包括可燃物、易燃物、易爆和毒物化学物质。

    19、 电气危险源:如漏电、静电、电弧等。

    20、 机械危险源:有动能、势能两类。由它引发事故有坠落、坠物、崩塌、

    跌倒、打击。

    21、 热能危险源:热源引起的事故和由热能转变成机械能引起的事故。容

    易引起火灾、人体灼伤、爆炸。

    22、 辐射危险源:电磁波辐射、电离性辐射能。通常用在计量秤、化验控

    制、电子产品控制、家用产品上。

    23、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理论是经验教训积累的成果,是通过长时期的大

    量的伤亡损害事件所提出来的结晶,起代价十分高昂。

    24、 事故:人们在为实现有目的的行为过程中,由于不安全的动作或不安

    全的状态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与人的意识相反而未预料到的意外情况,致使人员遭到伤亡、财产造成损坏,人的行为暂时或永久性的停止,生产中断。

    25、 事故发生原因主要有两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26、 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的原

    因,它包括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点,以及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等后天缺点。

    27、 伤害:包括工伤、职业病,以及对人员精神方面、神经方面或全身性

    的不利影响。

    28、 人的因素运动轨迹:1)遗传、社会环境或管理缺陷。2)由于管理缺

    陷、社会环境等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弱点,安全意识低下,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等特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

    29、 物的因素运动轨迹:1)设计、制造缺陷,2)使用、维护保养过程中

    潜在的显现的故障、毛病。3)物的不安全状态。

    30、 3E原则:1)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

    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安全。2)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3)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

    31、 人与物的关系人与机械设备不同,机械在人们规定的约束条件下运转,

    自由度较少;而人的行为受到各自思想的支配,有较大行为自由性。

    32、 针对人的因素事故防止对策:1)职业适应性检查;2)人员的合理选

    拔和调配;3)安全知识教育4)安全态度教育5)安全技能培训;6)

    制定作业标准和异常情况时的处理标准7)作业前培训;8)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规章制度;9)开好班前会;10)实行确认制;11)作业中的巡检检查,督促指导;12)竞赛评比,奖励惩罚;13)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活动。

    33、 针对物、环境因素,制定事故防止对策:1)进行系统的安全分析、危

    险评价、事故预测;2)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3)推行本质安全技术;

    4)采用安全装备5)采用警告装置6)预防性试验;7)检查和维护;

    8)作业环境的整治和改善;9)个体防护和劳保用品的完备;10)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场所的事故防止对策;11)设备、设施、操纵显示装置的人机学设计;12)工艺过程、作业方法的改善;13)作业条件的改善;

    34、 针对管理上预防事故对策:1)管理监督人员的职责履行的怎样?2)

    作业方法有无应改进的地方?3)作业程序是否恰当?4)人员的选配和安排是否合适?5)对人员的教育培训是否充分?6)作业中的检查,监督、指导是否良好?7)是否努力使设备安全化?8)是否努力改善和保持环境?9)安全卫生检查情况如何?10)异常时的应急措施的实施情况如何?11)对过去发生的事故的防止对策是否认真遵守?12)是否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35、 伤亡事故:简称伤害,从能量转移理论角度看,伤亡事故是人们在行

    动过程中,接触了与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这种能量反作用于人体,致使人身生理技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现象。

    36、 事故伤害程度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三类。

    37、 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程度损伤,表

    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受伤者歇工1日至105日。

    38、 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收到严重损伤,一般

    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失能伤害。

    39、 死亡是指事故发生后当即死亡(含急性中毒死亡)或负伤在30日以内

    死亡的事故。

    40、 危险化学品:凡具有不同程度的燃烧、爆炸、毒害、腐蚀、放射性等

    危险性质的化学品,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火源、日光暴晒、遇水受潮、温度变化或遇到性能抵触的其他物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引起燃烧、爆炸、中毒、灼伤等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化学品,统称为危险化学品。

    41、 什么叫殉爆:当爆炸品爆炸时,能引起另外位于一定距离之内的爆炸

    品也发生爆炸,这种现象称为殉爆。

    42、 什么叫压缩气体:气体经加压或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分子间的距离

    大大缩小而被压入钢瓶中,这种气体称为压缩气体。

    43、 有毒气体:有些气体如氟化氢、氰化氢、氯气、光气、溴甲烷液氨等

    都是有毒气体,侵入人体能引起中毒和死亡。

    44、 易燃液体:凡在常温下以液态形式存在,极易挥发和燃烧,其闭杯试

    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以下的物质,称为易燃液体。

    45、 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

    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46、 自燃物品: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

    燃烧的物品。

    47、 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

    物质。

    48、 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

    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

    49、 放射性物品:凡能自发、不断地放出穿透力很强,人们感觉器官不能

    觉察到的射线物质,称为放射性的物质。

    50、 腐蚀品:凡能使人体金属或其它物质发生腐蚀的物质,称为腐蚀物质。

    51、 危险化学品培训教育内容:1)正确辨识化学品安全标签上的信息及其

    意义;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所提供的内容和方法。3)正确认识作业场所内使用的图形、颜色、编码、标识等安全标志;4)化学品进

    篇二:公司安全培训材料

    公司安全培训材料

    前言

    在培训的开始,我送大家一句话:挣金山,挣银山,注意安全是靠山;严是爱,松是害,出了事故坑三代,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很多工伤惨剧的提炼和总结,非常令人警醒,的确如此,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一次意外的工伤极有可能带走你所有的人生幸福,留下的只有悔悟。

    一旦出了工伤,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劳动者和企业来说都是“双输”

    一、对于劳动者

    1、精神层面:难忘受伤阴影,造成自卑、内心痛苦等。

    2、家庭:难以找到对象,生活没信心,夫妻关系因此产生分歧等。

    3、身体:伤口经常疼痛,伤残影响正常生活。

    二、对企业

    1、经济:少一个人干活,有的还得派一个员工护理伤者,发放伤者与护理人员工资、医疗费、伙食费、工伤赔偿和安监部门查处整改罚款等。

    2、名誉:对于名誉来说更是一个极度负面的影响。现在有很多品牌公司要求供货商一定要保障劳动者安全生产权利,频繁发生的危险事故会让企业流失很多订单。

    第一章 公司历年工伤事故分析

    1、公司历年工伤事故统计

    2、事故金字塔

    1931年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就提出了事故金字塔理论,那么什么是事故金字塔呢?

    事故金字塔:1个死亡重伤害事故背后,有29起轻伤害事故,29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就形成了金字塔事故比例300:29:1。

    对海因里希的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若不对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就有可能形成300起潜在的安全隐患,而如果对这300起安全隐患控制失效,则可能出现29起轻伤害事故,直至最终导致死亡重伤害事故的出现。

    那么如何预防:要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必须预防轻伤害事故;预防轻伤害事故,必须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必须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而能否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则取决于日常管理是否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管理,这是作为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第二章 安全生产基本概念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与原则

    1、什么是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方法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设备设施免受损坏、环境的免受破坏的一切行为。

    2、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的人、机、物料和环境等本身就储存了很高的能量,如果这些能量一旦失控不按预期的方式和程序流动或释放,释放的量超过了人体可以接受的程度时,就会发生安全事故。概括的说,对人造成伤亡、健康损坏、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损害的因素就是危险有害因素。按照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原因、致害方式等可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咱们公司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15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

    3、什么是三不伤害?

    三不伤害是指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且不被他人伤害。

    4、什么是违章?

    违章就是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所从事的活动。“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

    5、什么是三违?

    “三违”是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6、什么是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是指作业的场所、操作的设备、作业内容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容易发生伤亡事故,或者容易对操作和本人、他人以及周围设施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人员。

    机械制造行业常见的特种作业人员有:电工、焊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起重机械作业人员、锅炉操作工等。

    7、什么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是指当生产任务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先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预防为主是指在实现“安全第一”的各种工作中,做好预防工作是最主要的。它要求我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综合治理是指安全生产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行政手段,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推动要素到位,建立长效机制。

    8、什么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四个原则?

    ①“三同时”原则:指凡是在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②“五同时”原则:指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③“四不放过”原则: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没有调查清楚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的责任者没有被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④“三个同步”原则:指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企业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发展、同步实施。

    9、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

    ①权利: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赔偿权;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②义务: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接受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素质的义务;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第三章 现场作业安全基本知识

    研究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存在而导致的,因此,必须识别出工作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并加以预防,以消除事故的发生。

    1、人的不安全行为识别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和警告。比如说不按安全规程和设备操作规程来操作设备;未经许可私自开动、关停设备;设备保险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漏电;下班后忘记关闭设备电源;使用有缺陷的工具;设备带病运行;离开运行中的设备;设备运行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违章驾驶机动车等。

    预防措施: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每个员工都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做遵章守纪的职工。

    (2)未采取安全措施,未防范意外危险。如设备检修未挂停电牌;液压设备检修未先泄压;未防范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或突然停止引起的后果等。

    预防措施:作业前严格检查,做到没有有效的安全措施不作业,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3)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在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对运行的机械、装置,带电的设备,受压容器、加热物、装有危险品的物体等进行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操作,这是不允许的。

    预防措施:严禁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操作,做到停机处理各类故障和杂物。严格执行受压容器、加热物和危险物品的操作、管理制度,防止受压容器爆炸、加热体灼烫和危险品外溢,以防伤及自身或他人。

    (4)造成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除或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预防措施:不得贪图工作方便,移动安全防护装置或将安全防护装置拆除。操作前要认真地检查安全装置,确认有效时方可进行生产作业。

    (5)造成危险状态。货物过载,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使用不安全设备,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物体存放不当等。

    预防措施: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人们的不安全意识而造成某种危险状态,从而埋下事故隐患,导致他人或自身受到伤害。针对这种状况,除了要经常性开展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外,有关部门还必须进行检查,员工之间也要互查,消除人们的不安全意识,杜绝危险状态的产生。

    (6)使用保护用具、防护服装方面有缺陷。不穿安全防护用品,防护用品、用具使用方法有误,使用不安全装束(如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等。

    预防措施:合理发放和正确使用,教育员工爱护公物、妥善保养,杜绝乱用乱丢现象,防止损坏遗失。

    (7)不安全放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机械装置,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乙炔瓶、氩气瓶放过道、库房箱子码得太高)

    预防措施:员工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定放置各类物件。做到物件堆放、工具放置标准化,创造一个文明、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8)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不必要的接触吊物,或在吊物下面逗留,接触易倒塌的物件,攀登或置身于不安全场所等。

    预防措施:不允许人们接触危险物品和在危险场所如高空吊物的下方、危险物品仓库等停留,要求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正确地判断有无危险,切实做到机械停机检修、高空吊物下不通行等,以确保安全。

    (9)其他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工具(如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等),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没有确认安全与否就进行作业,从成堆物品的中间或底下抽取货物,用抛扔代替正确传递,不必要的奔跑、恶作剧等。

    预防措施:要做到安全生产,就要求每一个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始终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禁止违章作业,严格操作纪律,只有这样,才能在作业过程中彻底根除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识别

    (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存在缺陷。强度不够,如机械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用的绳索吊具不符合安全要求等;材料废旧,疲劳过期;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进行,如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有故障未修复;维修不当等。

    预防措施:物件本身的缺陷是发生事故的诸多要素之一,因此,认识到物件的缺陷后,每位员工都必须针对缺陷的症结所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员工在使用设备时,要加强对设备的检查,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及有关管理人员反映,不操作有问题的设备;要按照设备保养制度的规定对设备器具进行保养和维护,以确保它们处于正常状态。

    (2)防护设施、安全装置存在缺陷。包括两个方面:没有防护装置和防护装置不当。没有防护装置,如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状态,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无消声系统等。防护装置不当,如防护罩未在适当的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防爆装置不当,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

    预防措施:防护设施和安全装置是确保人和物件互不接触,从而成为避免人体损伤的安全保护网。因此,员工要正确地使用这些安全装置,不能贪方便、图省事而不采用。工作中要切实做到“四有四必”,即有轮必有罩,有台必有栏,有洞必有盖,有轴必有套。进行电气作业时,应先检查绝缘和接地、接零情况,否则不能作业。

    (3)工作场所存在缺陷。没有安全通道,工作场所间隔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机械装置、用具配置存在缺陷,物件放置的位置不当,物件堆置方式不当等。

    预防措施:安全通道是确保职工安全通道的道路,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并保持畅通。物件堆放必须按各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做到物件堆放标准化。

    (4)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存在缺陷。缺乏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用具,防护用品、用具有缺陷,缺乏防护用品、用具的具体使用规定。

    预防措施:企业要根据本单位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环境,为员工配备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制定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定,以避免因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不当而造成事故。

    (5)作业环境存在缺陷。照明不当,通风换气差,作业环境的道路、交通存在缺陷,作业环境噪声过大,作业环境受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等。

    预防措施:在照明、通风、道路、机械噪声等方面,要按国家标准设计、施工。有些工作场所还必须注意自然因素的影响,员工要认识自然因素对人们和生产所产生的威胁,做好自身防范,从而保证自身安全和生产安全。

    第四章 岗位安全专业知识

    一、起重机械作业危险因素和安全操作要求

    1、起重机械作业中的危险因素:

    (1)起重伤害:起重机在运行中对人体造成的挤压或撞击。

    (2)物体打击:起重机吊钩、钢丝绳或麻绳超载断裂,重物下落造成物体打击。

    (3)触电:电气设备漏电、保护装置失效、裸导线未加屏蔽等造成触电。

    (4)火灾:电气设备漏电起火,将驾驶室的可燃物点燃造成火灾。

    2、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要求:

    (1)起重机司机接班时,应检查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置。发现性能不正常时,应在操作前及时排除。

    (2)开车前,必须先鸣铃或报警。操作中接近人时,也应给以断续铃声或报警。

    (3)操作应按指挥信号进行。对于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

    (4)确认起重机上及其周围无人时,才可以闭合主电源。当电源电路装置上加锁或有标牌时,应由有关人员开锁或摘掉后才可闭合主电源。

    (5)闭合主电源前,应使所有的控制器手柄置于零位。

    (6)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的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在重新工作前,应检查起重机工作是否正常。

    (7)在对起重机进行维护保养时,应切断主电源并挂上标志牌或加锁,如存在未消除的故障,应通知接班司机。

    (8)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

    (9)不得在有载荷的情况下调整起升制动器。

    (10)吊运时,不得从人的上空通过。

    (11)起重工作时,不得进行检查和维修。

    (12)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起重机额定载荷时,吊运前应检查制动器,并经小高度、短行程试吊无误后,再平稳地吊运。

    (13)严格遵守“十不吊”:①超载或被吊物质量不清不吊。②指挥信号不明确不吊。③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吊物滑动不吊。④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不吊。⑤结构体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不吊。⑥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件不吊。⑦工作场地光线暗淡,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不吊。⑧重物菱角处与捆绑钢丝绳之间未加垫不吊。⑨歪拉斜吊重物不吊。⑩易燃易爆物品不吊。

    二、机加作业危险因素和安全操作要求

    1、机加作业危险因素:

    (1)刺伤、割伤。造成这种伤害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工刀具锋利的刀刃,二是加工件上或毛坯上的毛刺和锐角。操作者如果不小心,就很容易与刀具、工件发生触碰,造成刺伤、割伤。另外,在金属切削时,高速飞溅的铁屑很容易刺伤操作者的眼睛、面部等。

    (2)绞伤。金属切削机械大都存在旋转部件,当操作者未按要求着装时,容易引发缠绕和绞伤事故,如操作者穿宽松肥大的衣服操作或未将袖口、裤口扎紧,都可能发生缠绕和绞伤事故。

    (3)切割和擦伤。金属切削机械高速运动的锐利部分会造成对人体的切割和擦伤事故,如高速旋转的刀具、砂轮等,都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4)物体打击。工件或砂轮高速旋转时沿切线方向飞出的碎片。

    (5)烫伤。随着加工切削下来的高温切屑崩溅到人体的暴露部位即可烫伤人体。

    (6)触电。由于金属切削设备都属于带电设备,如果设备接地不良,很容易使操作人员触电。

    2、机加作业安全操作要求。

    (1)工作前确认机床安全防护装置完好。比如防护罩、防护挡板等,避免作业过程中的各种切屑和切削液飞溅伤人。

    (2)穿工作服,扎紧袖口,将头发压在工作帽内。戴护目镜,防止飞崩的切屑和飞溅的切屑液伤眼。

    (3)布置工作场地,按左右手习惯放置工具、刀具等,毛坯零件要堆放好。

    (4)检查机床状况:防护装置是否牢固,导线、操作手把、手轮、冷却润滑软管是否和机床运动件及回转刀具相碰等。

    (5)合闸,接上电源,打开照明灯,空车检查启动和停止按钮、手把、润滑冷却系统。进一步根据加工工艺要求调好机床。

    (6)严格按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7)工作时间不能随意离开工作岗位,有事离开必须停机断电;禁止在工作场地嬉戏打闹,工作时思想要集中;不能再运转中的机床附件更换衣服;

    (8)工作场地要保持整齐、清洁,工件存放要稳妥,不能堆放过高,铁屑应用钩子及时清除,严禁用手拉,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应马上断开总电源,及时叫电工检修,不能擅自拆修。

    三、焊接作业危险因素和安全操作要求

    1、焊接作业中的危险因素:

    (1)火灾、爆炸:在焊接过程中,焊工要经常接触易燃易爆气体、压力容器,很容易在焊接现场引起火灾和爆炸。另外,焊接过程中用到的氧气、乙炔等气体,是助燃和易燃物质,如遇明火,也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2)触电:在焊接过程中,电焊机的软线长期在地上拖拉,致使绝缘可能损坏破裂,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3)烫伤:焊接过程中,火花四溅,如果防护用品穿戴不当,否则会发生烫伤事故。

    (4)弧光导致的眼病:在焊接过程中,如果未戴焊接眼睛、面罩或佩戴不当,焊接弧光的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过度照射会导致眼睛患急性角膜炎。

    2、焊接作业安全操作要求:

    (1)为了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电弧焊所用的工具必须安全绝缘,所用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工人应穿绝缘胶鞋,

    戴绝缘手套,如要照明,应该使用36V的安全照明灯。

    (2)为了防止焊接过程中发生火灾,电弧焊现场附近不能有易燃、易爆物品,如电弧焊和气焊在同一地点使用,则电弧焊设备和气焊设备、电缆和气焊胶管都应分开放置,相互间最好有5m以上的安全距离。

    (3)为了防止电弧焊作业中的辐射伤人,操作工人都必须戴防护面罩、穿防护衣服。

    (4)电焊机空载电压应为60~90V。

    (5)电弧焊设备应使用带电保险的电源开关,并应装在密闭箱中。

    (6)焊机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其一、二次导线绝缘是否完整,接地是否良好。

    (7)焊接设备与电源网路接通后,人体不应接触带电部分。

    (8)焊工必须配备有合适滤光板的面罩、干燥的防护服、绝缘手套和焊接防护眼镜等安全用具。

    (9)施焊时软线不得搭在身上,地线不得踩在脚下。

    (10)严禁在起吊部件的过程中,边吊边焊。

    (11)施焊完毕应及时拉开电源刀闸。

    (12)氧气瓶在存储和使用时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明火和热源,其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0米;同时使用氧气瓶和乙炔瓶时,与明火距离不得小于10米,两瓶间距不得小于10米;氧气瓶和乙炔瓶不能同室存放,并且距离不得小于5米。

    (13)氧气瓶禁止沾染油污、油脂和溶剂,操作者不能用油手、沾有油污的手套和工具接触氧气瓶及其附件。

    (14)开启氧气瓶阀门时,动作要缓慢,同时检查压力表指针是否灵敏、正常;氧气瓶内的氧气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

    (15)乙炔瓶必须装回火防止器,乙炔瓶存储和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禁止卧放,防止丙酮流出造成燃烧爆炸;一旦要使用已卧放的乙炔气瓶,必须先直立静止20分钟后再使用。

    四、装配作业危险因素和安全操作要求

    1、装配作业危险因素:

    (1)切割和擦伤。金属切削机械高速运动的锐利部分会造成对人体的切割和擦伤事故,如等离子切割机、手持砂轮、角磨机、内孔打磨机等,都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2)触电。手持电动工具电线漏电、电焊机等设备接地不良,很容易使操作人员触电。

    (3)物体打击。手持电工工具的砂轮或磨片爆裂破碎飞出的碎片、阀门试压过程中泄漏出来的高压水或崩出的工装、吊装阀门时行车上掉下的零部件、戴手套砸手锤意外飞出的手锤,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4)高空坠落。高空作业(2米以上)未系安全带。

    2、装配作业安全操作要求。

    (1)工作前应严格检查工器具是否完整、可靠,安全设施是否齐备、牢固。

    (2)使用锤子时应检查锤头是否牢固,打锤时不准戴手套,在大锤运动的范围内严禁站人,不许用大锤打小锤,也不许用小锤打大锤。

    (3)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应检查是否有漏电现象,工作时应接上漏电开关,并且注意保护导电软线,避免发生触电事故,使用电钻时严禁戴手套工作。

    (4)用手锯锯割工件时,锯条应适当拉紧,以免锯条折断伤人。

    (5)不准将手伸入两工件连接的通孔内,以防工件移位挤伤手指。

    (6)设备试机前,必须详细检查各转动部件、电气部件是否符合安装要求,并对在场人员发出警示,然后按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试机。

    (7)电气设备故障修理必须找维修电工,不准擅自拆卸插座、插头,也不准直接将电线插入插座内使用。

    (8)在交叉和多层作业时,应戴安全帽,并注意统一指挥。登高作业要先检查梯子是否结实,拴好安全带,工具材料不准直接放在人字梯等可移动的设施上,以免坠物伤人。安装、拆卸大型机械设备时,要和起重工密切配合。

    (9)设备检修完毕,应使所有的安全防护装置恢复到正常状态。

    五、锻造作业危险因素和安全操作要求

    1、锻造作业危险因素:

    ①火灾:在锻造生产过程中,由于高温钢渣飞溅容易引起火灾,泄漏的废油未及时清理、电气线路短路或天然气使用不当也会引发火灾。

    ②烧伤、烫伤、中暑:锻造车间的加热设备、炽热的锻坯与锻件均易造成人员灼伤,并使车间温度升高,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操作者易因出汗过多而虚脱和中暑。

    ③噪声、振动:锻锤、机械压力机在工作中振动大、噪声大,操作者在高强度的噪声中工作,容易引起疲劳和耳聋。 ④物体打击:操作者操作不当或锻造过程中模具、工具突然破裂,锻件、料头等飞出,均会造成人身被击伤或烧伤。 ⑤砸伤、碰伤、摔伤:工作场所布置混乱最易导致事故发生,如设备之间的距离、安放位置,设备附件、锻模、锻件

    篇三:工厂安全生产培训资料

    工厂安全生产培训资料

    每个人都希看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公司都希看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每个人都想通过自身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通过参加不同的培训,或多或少都能有一定的体会和收获。但培训二字有两层意思:培养道德情操(素质)、练习业务技能(工作能力),实在两者都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当你具有一定的职业操守、职业素养、做人做事准则,这也是一个人立世为人做事的基本要求,可以理解为社会责任,也可以说是对自身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的价值熟悉。业务技能学习那只是时间题目。一般这不属于安全培训范畴,但是安全学习是很枯燥的,要明白学习的意义和作用。社会上很多学习是个人的权利,而安全培训学习却是义务。(在《生产法》中有明确要求)。安全学习,从小说,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大的说,是对别人的生命、企业生存发展负责。安全工作不是一会儿功夫不是一蹶而就,而是动态的、长期的坚持。各个行业有不同的工作标准,但安全是一个通用治理标准。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确保职员“四不伤害”。 一:安全总则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我国多年来制定的颁布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很多项。

    主要内容:(1)总则;(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3)从业职员的义务;(4)安全生产监视治理;(5)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6)法律责任;(7)附则。

    二:义务

    ①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纵规程,服从治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②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把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进步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能力;

    ③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治理职员或则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职员应及时予以处理。

    三、安全治理基础

    1、安全术语

    (1)安全生产: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2)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纵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3)安全治理:是为了在生产过程中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加强安全生产,使劳动者安全顺利地进行生产所采取的一系列法制措施。

    (4)事故: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意外的突发性事件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职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5)事故隐患:引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治理缺陷。

    (6)不安全行为:职工在职业活动中,违*纪律,操纵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7)违章指挥:强制违反规章制度或操纵规程进行作业的行为。

    (8)违章操纵:员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纵的行为。

    (9)四不放过的原则:是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受到处罚不放过。

    (10)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纪律

    (11)三级安全教育:进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12)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帮助别人不受伤害。

    (13)三懂四会:懂生产原理,懂工艺流程、懂设备构造;会操纵、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和处理事故,会正确使用消除器材和防护器材

    安全生产的“四个必须” :

    1.必须人人留意安全:不但要留意自己的安全,还要留意别人的安全和其他各种安全隐患。

    2.必须事事留意安全: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意安全,不要由于熟练而忽视安全。 3.必须时时留意安全:如不要由于即将放工而加快速度,违章操纵,忽视安全。

    3.必须处处留意安全:在任何地方都要留意安全。

    (14) 职业安全:是指人们进行生产过程中没有职员伤亡、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发生的状态,是一种带有特定含义和范畴的“安全”。

    (15)危险:是指可以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现存或潜伏的状态。

    (16)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危险操作

    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缺陷、治理缺陷。

    2、安全色及安全标志

    我国规定了红、蓝、黄、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其含义:

    红色:禁止,停止

    蓝色: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

    黄色:警告,留意

    绿色:提示安全状态通行

    违章操纵

    凡在生产过程违反和企业、事业单位其上级治制定的反映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工艺、生产操纵、劳动保护、安全治理等方面的规程、规则、章程、条例、办法和投放等,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通知、决定等,均属违章作业。

    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v 1、不按规定正确穿着和使用各类劳动保护用品,和在生产过程中穿拖鞋、凉鞋、高跟鞋、裙子、喇叭裤、围巾、腰巾以及发辫、袒胸露背等。

    v 2、工作不负责任,擅自离岗、串岗、饮酒、干私活及在工作时间内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

    v 3、发现设备或安全防护装置缺损,不向领导反映,继续操纵,自作主张擅自将安全防护装置拆除并弃之不用者。

    v 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进进危险区域、场所和攀、坐不安全位置。

    v 5、不按操纵规程,工艺要求操纵设备,擅自用手代替工具操纵,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等。

    v 6、擅自动用未经检查、验收、移交或查封的设备和车辆,以及未经领导批准任意动用非本人操纵的设备和车辆。

    v 7、不按操纵规定,擅安闲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落料、焊接、清扫和排除故障等工作。

    v 8、不按规定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除的废物、垃圾不向规定地点倾倒,工件和附件任意摆放,堵塞通道。

    v 9、使用已失往额定负荷能力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各种起吊设备、设施和工具。

    v 10、不执行“危险作业申请单”所规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对领导的违章指挥盲目服从不

    加抵制。

    v 11、对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按规定进行储运、收发和处理。

    v 12、特种作业工种无证单独操纵,特种设备和要害部分,不认真登记和交***,擅自离岗或睡觉。

    v 13、经济承包中不讲安全,以拼设备、拼体力来抢时间、赶速度、冒险蛮干,或不按工艺要求操纵设备,使设备超负荷运行。

    v 14、违反其它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行为。

    四、安全防爆

    1、爆炸极限的概念: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非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可以爆炸,而是固定浓度范围的,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固定浓度范围,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可燃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2、爆炸压力

    可然气体、可燃液体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物品在闭密容器中着火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称爆炸压力,爆炸压力的最大值称最大爆炸压力。

    生产中常见的火灾爆炸现象: 1、易燃易爆气体泄漏引起的燃烧爆炸;

    2、压力容器治理不善发生爆炸;

    (三)防止火灾措施

    就是在火灾发生之前,预先防止火源点燃的措施,是一种最根本的防火措施,这种措施是把有起火危险的物质以及具有点燃能量的着火源,有效地,恰当地进行治理使它们无法造成起火条件。

    v 三懂:

    v 懂本岗位火灾险性,

    v 懂得预防措施,

    v 懂得灭火方法。

    v 三会:

    v 会报警,

    v 会使用消防器材,

    v 会扑救初起之火。

    初起火灾的扑救原则:

    v 1.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则。

    v 2.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

    v 3.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灭火的基本方法

    v 隔离法 :就是将火源处和四周的可燃物质隔离或将可燃物质移走,没有可燃物,燃烧就中止了。

    v 2、窒息法 :就是阻止空气流进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得不到足够的氧所而熄灭,如用二据化碳灭火,氮气,水蒸气,用不燃或难燃的物件直接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尽空气,使燃烧停止。

    v 3、冷却法 :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使燃烧物温度低于燃点而燃烧停止,或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四周的物体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起火点,主要灭火剂有水,二氧化碳。

    v 4、抑制法 :使灭火剂参与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这种方法须足够的灭火剂参与和中断燃烧反应,否则起不到抑制作用。

    五、消防器材的使用

    常用类:

    1、消防栓、水带、水枪、水灭火

    2、二氧化碳灭火器。

    由喷嘴和管路组成。

    原理:通过减少空气中氧的含量,使其达不到支持燃烧的浓度。二氧化碳在空中达到


    安全生产培训资料》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26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工厂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