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云南彝族刺绣
  • 云南彝族刺绣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云南彝族刺绣
  • 篇一:云南彝族服饰文化

    云南彝族服饰文化

    (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作者 :方进普)

    内容摘要:云南彝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彝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彝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设计等呈现出来,并体现彝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关 键 词】彝族服饰/符号化/视觉语汇/视觉情感/审美文化

    1.引 言

    云南彝族服饰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云南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审美主体内心炽热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云南彝族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以纯真、质朴、平淡的符号化视觉语汇及独到的视觉审美视点,高度艺术化地概括反映了民族服饰文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出云南彝族服饰语言从审美意象到具体化艺术符号情和意的整合构筑与传达。

    2.云南彝族服饰文化

    2.1云南彝族地域分布

    彝族人口众多,分布很广,云南省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衰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1957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流行的民间集体舞是“跳乐”。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是副业,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 全省都有分布,由于其支系众多,支系间由于地域的差别,其服饰也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各具特色。

    2.2精湛的制作工艺

    彝族妇女能纺善织早见与史书,有悠久的历史。一直到现在,有些彝族家庭有纺车和织布机,他们能织出各种提花、暗花和几何图案的不同布匹,供自己缝制衣服、被、褥、也做背包,花纹图案复杂美观,而且缜密厚实,结实耐用。据说:有的复杂点的图案,一条纬线就要换几次不同花色的线,一个灵巧善织的妇女一天也只能织出一、两尺。这里彝族常把一个姑娘织布的水平如何,作为找对象的重要条件。彝族人们穿用的衣物,都是妇女们亲手缝纫而成的,用的棉花和棉线,有的自产,有的买自内地或外地交换。解放以后,广大年轻人穿起各种不同品种面料的衣服。

    云南彝族妇女大多擅长挑花刺绣,每个村寨都有刺绣能手,在彝族地居住地区,彝族妇女都穿着精美的花衣裳。彝族妇女的服装多为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红色、金色、紫色、绿色等颜色的丝线挑绣各种花纹图案,在衣领上还镶嵌有银泡。此外,彝族妇女还喜欢在头巾、衣襟、坎肩、衣裳的下摆、围腰、腰带、裤脚、裙边等处绣上各式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花纹图案作为别出心裁的装饰。

    挑花刺绣是彝族服饰的特点。彝族妇女几乎人人都是挑花刺绣的能手,她们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绣花、挑花、补花的技巧,学习平绣、绉绣、缠绣、帖绣等针法。彝族姑娘的嫁衣,是彝族长辈和小伙衡量姑娘才能的标志。彝族姑娘若不会绣花或绣得不好,就算人长得再漂亮,也难找到如意郎君。彝族妇女的服饰从头到脚都有各式各样的绣花,每一朵花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都值得作为民族刺绣标本去研究它,去保存它。

    2.3云南彝族男子服饰与女子服饰

    彝族支系众多,服饰各不相同,可分为凉山,楚雄,红河和川黔等几大类型。常见的为凉山地区彝族服饰,其男子身着大襟式、宽饰边长袖衣,下着肥大长裤、头扎“英雄髻”,身披羊毛“擦尔瓦”,脚穿布鞋,左耳佩一颗蜜蜡玉大珠。女子穿无领大襟式窄袖衣,外套镶绣有精美纹样的深色坎肩,下着宽大的五色百褶裙,脚穿绣花鞋,头顶一方头帕,帕上有精细刺绣,用长辫将其盘在头上。首饰有手镯、耳坠、项链、领花等银质饰品。流行于云南红河、楚雄等地的鸡冠帽是极有特色的彝族少女头饰。用布和绸缎作面料,内加衬布,剪成两片鸡冠形帽冠,故

    得名。鸡冠帽堪称为精美工艺品,有的饰以刺绣、挑绣装饰,色彩浓丽,图案精细,有的缀满大小银泡,烁烁闪亮,象征星星和月亮。云南石屏花腰彝女子服饰,除裤子为深蓝色以外,全身均饰以红色为主的彩色绣饰,因其腰带绣饰格外精美而称为“花腰彝”。女装的特点为绣花紧袖大襟衣,外罩绣花小坎肩,腰系绣花小围腰,下着深蓝色长裤,裤脚镶花边,脚穿绣花鞋。服饰工艺以刺绣、挑花、银泡镶嵌为主,技艺精湛。

    彝族服饰款式繁多,一般男女上衣右开襟,紧身,袖口、领口、襟边都绣有彩色花边。身披羊毛织成的斗蓬“擦尔瓦”,颜色多为黑色或羊毛本色。下装男女有所不同,男子又有三种不同大小的裤脚,最大的达到2米,最小的仅能包住脚颈。女子下装为“其长曳地”的百褶裙,是由几种不颜色的布料连接起来的,缝合处粘贴花边,绚丽多姿,十分漂亮。男子蓄发堆髻于头顶,再缠数丈长的包头帕,把前面缠裹成尖堆状,斜插额前的头帕外,做成勇武的“英雄结”。左耳戴缀有红丝线的红黄大耳珠,不留胡须。妇女包绣花头帕,喜戴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金银饰物。

    3.云南彝族服饰历史文化内涵

    不同的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反映在彝族服饰情感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体现着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统一,体现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彝族服饰因接受了这许许多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便促使其生成了多种特色服饰语言文化,因此,彝族服饰具有区域性和标志性的特性,并作为文化见证和信息传达媒体,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神,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确证。

    3.1彝族服饰演变与发展

    彝族服饰历经数千年演变之后,除继续负载传递服饰文化信息和展示服饰文化信息的使命之外,还通过其凝聚着的特定历史文化语言,向人们诠释服饰自身诞生的历史时期或时代印记,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社会历史文化涵义。

    尽管彝族服饰在人类文化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人类历史所禁锢,被人们的观念所束缚,被生产工艺所限制,被文化、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所制约,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及表现形式的不完整

    性。

    云南彝族服饰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造物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彝族人民在这个过程中,依据本民族的习俗、思想、情感以及欣赏习惯,不断变更着式样、色彩、材质、结构等构成要素,满足探寻美、创造美的欲望,促进了情感的抒发和新的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3.2服饰艺术视觉符号

    人类求新、求异、求变、求美的本性,决定了情感与形式之间的稳定性结合只是相对的、短暂的,人类的情感和形式语言间总是在相互交融的运动之中寻觅着一种新的结合与平衡,从而产生出诸多各具彝族民族特色的服饰艺术视觉交流语言及服饰语义传达符号,这些语言和符号既构筑起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特定造物文化。

    因此说,云南彝族服饰是彝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记载下了一部广大劳动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是彝族造物工艺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以最初的物质文化功能,即服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转向追求精神愉悦及阐释审美情感为主流的装饰欣赏功能,从朦胧意识的纷乱状态,走向视觉语言定位传达的历史性突破和划时代的变革,从一个侧面演绎出工艺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彝族服饰美感本身是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只有将其转化成具体形态才能被人们所认同或感知。而且情感的视觉化、形象化表述只能依附于具体的形态。“造型是运用艺术手段依赖美的规律,将处于变化运动中的事物予以概括、综合、凝聚、固定的物化与升华的过程;创作过程中对形象的提炼,加工以至必要的夸张、变形,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突出形象本身审美特点;造型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揭示艺术基本主题的手段”。

    3.3 彝族服饰语言的造型传达

    彝族服饰语言的造型传达是多层面的复合结构,可概括为内在本质和外在表象两大范畴。外在表象是根据彝族传统理念、民族习俗、民族事象等选择的恰当艺术组成方式、造型元素,如廓型、色彩、装饰、材质等,为揭示彝族服饰主题本质服务,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客观具体存在,是依附载体体现出来的具体形象和形式特征。而内在本质的表达则通过外在表象发生作用,在很大程度上

    是其内在性格、精神、本质通过色彩及纹样等外在造型形式的反映;传达物化于其中的人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则是将造型语言形式化、人格化,形、意交融于一体,抒发人的情感,展现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念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

    彝族服饰展示的不仅仅是形体语言,而且通过形体语言,延伸了审美心理空间和审美心理感应,传达出形体所隐藏的情感语汇,将有限的形体物理空间转换成了无限的心理想象空间。换言之,外在表象因素的表情也起着重要作用,正确地把握其形体的性格特征,有利于更准确更恰当地传达视觉信息,从而减少与观众沟通的障碍,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

    3.4云南彝族服饰与文化生活

    彝族服饰与整个彝间文化、彝族文化的心理结构、彝族审美、彝族风格、生活习俗甚至彝族的经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彝族服饰的这些品格,均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设计及服饰图案设计呈现出来,通过特定的民族服饰形体语言和形式特征,使人们体味出它的舒适、美观和其中所隐喻的彝族传统文化意蕴和彝族审美习惯,领略它的装饰美以及朴素纯真的艺术品格。如彝族广大农村的许多地方至今仍可见到姑娘穿的“鸡冠帽”,其造型稚拙、憨厚、质朴,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的装饰风格,它以情感为纽带,以事物固有性格特征为核心,通过特定的极度夸张的外形特征,张扬事物的真、善、美,在这里,鸡的形象被作为寄托情感的言情物,“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头饰”。彝族姑娘的“鸡冠帽”造型如鸡冠形状,别具特色,姑娘们戴在头上,好似一只雄赳赳的公鸡在山间“歌唱”。这又将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有机完美地融合于一体。在云南彝族服饰中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环境。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彝族人把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民族信仰,艺术地表现在自己的服饰上,用“织、绣、挑、贴”等各种刺绣技巧,将“鸟、畜、兽、树、果、花、草”等来自生活与自然中的物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自己的头帕、上衣、配饰上,创造出了古朴纯正、疏密有致、色彩斑斓的图案纹样世界。尤其是彝族姑娘上身穿着的镶边绣花的大襟石衽上衣,下着镶有多层色布的百褶长裙,令人目不暇接。从艺术角色看,鸡冠帽的造型,凝结的是情感审美艺术物态化的表现形式,整个造型交织着情和爱,体现出审美情感与实用艺术、平面装饰造型与立体

    篇二:80后女孩把彝绣“玩”成奢侈品

    龙源期刊网 .cn

    80后女孩把彝绣“玩”成奢侈品

    作者:王玉琴

    来源:《职业》2014年第05期

    陪外宾彝寨采风,发现商机

    白衫黑裤,清爽短发,除了袖口处若隐若现的一只银色腕表,其他首饰全无。素面、洁净又气度不凡。谁能想到,眼前这位邻家小妹般可爱的女孩,竟是一位拥有千万财富的大公司董事长。

    樊志勇出生在云南楚雄州,家乡的曼妙山歌,艳丽的刺绣服饰,装满了樊志勇幼小的心。彝绣的美丽色彩和精巧设计,令人叫绝。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美轮美奂的衣服和鞋子,让樊志勇越发爱不释手。2003年,她如愿考上了昆明理工大学设计专业。上学期间,她经常利用假期收集、整理家乡的一些有年头的特色服饰,阅读有关彝族文化,特别是手工设计方面的资料,这使她对彝族刺绣工艺有了更深的理解。

    樊志勇曾从家乡绣娘手里收购一些绣球和荷包之类的东西,利用夜晚没有功课的时间,到高档居民小区旁边摆地摊卖,没想到一个月就赚了3000多元。其实樊志勇家里并不缺钱,父亲经营着一家在当地赫赫有名的汽车配件厂,年销售额高达数千万元,她是个标准的“富二代”。2006年她正准备去有“时尚之都”美誉的意大利米兰留学,然而,临近毕业时几位外宾的话却让她决定留下来做个“时尚绣娘”。

    当时,一批来自英国和加拿大等地的艺术家要到楚雄州少数民族集聚区采风,樊志勇应邀给他们做向导。

    绚丽多彩的彝绣一下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当他们得知美丽聪慧的彝家女子从古至今只是把彝绣当做一种乐趣,所绣东西大多数只满足于自我消费时,大家惊呼可惜:“如果将这种颇有东方文化内涵的纯手工艺品推广到欧美,是很值钱的,而且肯定会大受欢迎。”听到这里,樊志勇不禁怦然心动。外国人稀罕,而本地的妇女甚至小学生都会刺绣,且都绣得很漂亮,这里面蕴含着很大的商机!

    拿到大单,却差点“出事”

    樊志勇马上产生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放弃出国留学,经营彝绣产品。2007年,她说服家里人投资90多万元,在彝人古镇旅游景区开了一家店,经营的绣品五花八门,小的一二十元一件,贵的大绣片上千元,堪称“大而全”。樊志勇信心满满做起了老板梦,结果生意非常惨淡。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彝绣产品在视觉和功能上有吸引力呢?樊志勇开始苦苦思索。

    篇三:云南瑰宝 大放异彩

    2016年6月12日,社会各界期待已久的第四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二十四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南博会”)在昆明开幕。

    当晚,昆明以一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视听盛宴―《高原音画》云南少数民族精品歌舞乐(以下简称《高原音画》)开门迎客。演出共分为穹宇之声、红土恩泽、人世乐象三个章节,以云南少数民族器乐演奏、原声演唱、多声部合唱与少数民族乐舞合成,表达云南各少数民族相互依存、融合发展的场景。

    一个小时的演出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高原音画》的成功演出,充分展示了云南的民族特色、民族形象、民族团结和睦的文化氛围,展示了一个多民族融合文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本质和特色,也进一步展示了昆明“亲诚惠容、合作共赢”的城市形象,更为展示云南民族文化打了个漂亮的先锋战。

    民族元素 增添价值

    民族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是独属于云南的时尚,在南博会的舞台上,这种时尚便显得格外夺目。

    志愿者服装成“最炫民族”风。刚进入南博会现场,志愿者身上由红、黄、绿、蓝、白五种颜色组合而成的服装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据了解,此次南博会志愿者服装的肢体图案由抽象旋转的彩色线条和流动的祥云组成一支靓丽的孔雀。孔雀在云南是善良、美丽、聪明、自由、和平的代名词,同时彩色线条与祥云的组合也寓意着一个平安吉祥、和谐发展的云南。可见,南博会执委会在志愿者服装上下足了功夫。

    记者了解到,本届南博会志愿者服装采取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与重点对接联系相结合的方式,甄选出了120多个志愿者服装设计方案。并成立了志愿者服装设计方案评审小组,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匿名评审、初评、中评,评选出3套方案,上报后由南博会执委会确定最终方案。

    最终被选定的志愿者服装成为南博会志愿者们最显著的身份标识。服装以荧光绿为主色调,外套、短袖t恤的颜色自上而下逐步由绿向白色渐变,再搭配上七彩图案,寓意七彩云南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云南青年志愿者“小白云”的生机活力。帽子为白色,用七彩图标作点缀,如同七彩云霞点缀在蓝天白云之间。裤子以浅灰色为主色调,裤缝点缀七彩条纹,整体色调上与上装的绿色设计互相搭配呼应,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时尚的元素。

    昆明老街展示深厚的老昆明文化底蕴。记者获悉,昆明老街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4a旅游景区,如申报成功,昆明又将多一处具有本地传统风情的4a级旅游景区。本届南博会上,昆明老街作为云南省重点项目,在旅游产业馆隆重亮相,是展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名片。 昆明老街是昆明主城区惟一留存完整、具备民清时期格局肌理的传统街区,文物建筑众多,老字号云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老昆明情感价值,是昆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资源。街区内包含了名人故事、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了花鸟鱼虫、新春庙会等传统市井商业业态,汇聚了多元建筑文化、抗战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历史制度文化、传统市井商业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在全国历史文化街区中独具特色。街区拥有胜利堂、福林堂、聂耳故居、马家大院、同庆丰旧址等三十多处挂牌文物及保护建筑,是展示老昆明文化的绝佳窗口。

    民族工艺品备受青睐。记者在大姚纳苏民族手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展位前看到,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彝族刺绣服装、布鞋、手包和饰品等受到不少人的追捧。该展馆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赢得市场,公司在传承和保留传统彝族刺绣工艺的同时大胆创新,力求

    使产品融入日常生活,既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又打开了国际市场销路。2013年底,公司的刺绣创意设计获得国际顶尖奢侈品设计师的青睐,并联合推出了彝族纯手工刺绣定制手包系列,为彝族传统手工刺绣走向国际高端市场开辟了道路。

    走在南博会旅游产业馆里,记者看到像彝族刺绣这样既有民族设计元素,又拓展国际市场的云南旅游商品不胜枚举。比如历史悠久的下关沱茶,制作讲求精细,其中“揉茶”的步骤更是无法用机器替代的,具有百年历史,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博会不仅为沱茶走向世界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白族文化。 民族医药 首登南博

    据了解,此次南博会首次设立健康休闲馆,中医药、民族医药首次以独立设馆的方式进行展示,进馆就能看到傣医、彝医以及云南民族民间医药的展台,云南民族医药由幕后转为台前。

    傣医2000多年历史自成体系的传统疗法。傣医是我国的“四大民族医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理论到实操都自成体系,是一套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传统疗法,不仅在傣族地区有广泛地运用,还传播到了一些东南亚地区。

    记者走进傣医医院展台,发现展台上陈列着很多医药书籍,包括远古时期用于记录医药知识的贝叶经。展馆重点向公众展示了傣医“四塔五蕴”理论、傣医十大传统疗法、傣医典籍。此外,展馆内还展出了10余种傣药,比如灯台叶止咳合剂、喉舒宝含片、外用追风镇痛酒等。

    彝医对付疑难杂症、慢性病、骨伤有独到优势。彝族医药是中华上古医药理论结合彝族文化、彝族信仰、居住地自然条件及生产生活等形成的一门民族医药学,彝族传统医药知识体系以“一元二气五行六路毒邪”为主线和核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被广泛推广应用,是云南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医药之一。在南博会健康休闲馆,云南省彝医医院的展台重点展示了彝医诊疗技术、彝医药书籍和相关物品。

    展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彝医药在一些疑难杂症、大病、慢性病的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在骨伤科和止痛方面有独到的用药经验。“彝医水膏药疗法”“彝族药认知方法”已分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靖市民族民间医药学会一举拿下云南中药材(民族药药材)交易中心项目,投资金额高达6000万元。2016年6月16日,曲靖市民族民间医药学会与云南优盛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商议达成民族药药材交易中心,投资金额高达6000万元,项目完成后将产生年销售收入10亿元。 该项目以云南道地药材和民族药材交易平台建设为重点,传承发展云南道地药材、民族药材种植加工交易文化。双方将在昆明菊花园药材市场、曲靖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科创园,建设云南中药材(民族药材)电子交易平台、民族民间医药交流平台、云南道地民族药基础信息平台、民族民间医药交流等服务平台。努力打造以现代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构筑集种植、生产、加工、研发、质检交易和服务于一体的云南道地药材民族药材发展新格局。

    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和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背景下,传统医药已成为云南省对外交流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参与南博会对中医药进行展示,是拓展云南省中医药服务领域、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也是保护和传承民族医药的重要举措。

    多姿文化 绽放云岭

    云南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民族聚宝盆”,共居住着彝族、白族、傣族、瑶族、水族、苗族等26个少数民族,其中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有15个,具有古老的民族文化。

    艺术周之“七彩云南”尽显民族风情。6月11日至16日,“2016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在昆明举行,活动由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是第四届南博会

    的重要组成项目,也是南博会惟一一项文化艺术类活动。

    本届艺术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活动期间,每天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两场“七彩云南”民族歌舞和民族服饰展演,向参会的各国来宾及观展民众展示云南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积极对外传播云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用文学艺术的力量推动云南对外开放。

    “七彩云南”由歌舞展演和民族服饰展演两个部分组成。云南民族歌舞展演遴选了云南省内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和舞蹈精品节目,向公众展示了云南独特的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其中,歌舞《多彩的云南》、哈尼族舞蹈《木屐舞》、佤族舞蹈《木鼓舞》、独唱《云南美》等歌舞节目,舞姿动情,音乐美妙,歌声动听,异彩纷呈,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民族风情,体现了云南人民的热情与真诚,获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据悉,为了提高展演的效果,此次民族服饰展演首次把大屏幕搬上舞台,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像、音乐、现场表演等多种手段,丰富了表演内容,提升了表演效果,不少在场观众都大呼惊艳,直言“美瞎了”。

    本次南博会,云南民族文化成为吸睛之笔,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价值。不少展商与市民纷纷表示,来参加南博会,不仅是参加一次商品的交流盛会,更是享受一次中国文化的盛宴,他们不仅要把中国的商品带回去,更要把云南各族人民的热情带回去。虽然本届南博会已圆满结束,但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却是生生不息的。


    云南彝族刺绣》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58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云南楚雄彝族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