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作文大全 > 拟人修辞手法的作文
  • 拟人修辞手法的作文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拟人修辞手法的作文
  • 篇一:在作文中运用拟人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写〈秋天的田野〉》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安一小 陈代高

    学情背景:

    小学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添亮点。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文章欠生动具体等问题。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拟人、比喻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怎样使自己的作文增加色彩。

    教学目标:

    1、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2、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添亮点。

    3、学会怎样利用拟人、比喻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教学难点:

    学会怎样利用拟人、比喻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教学步骤: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习作中往往存在语言平淡,文章欠生动具体

    等问题,我们要使自己的作文增加色彩,就要学会怎样利用拟人、比喻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二、出示教学课题

    1、板书课题:在作文中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2、学生读题。

    3、出示教学片段。

    片段1:

    师:(大屏幕展示一片芦苇地,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生1:这是一片芦苇地。

    生2:真美丽啊,远远望去,这片地像铺了一层雪白的绒毯。 生3:这一片像白绒毯一样的芦苇,风一吹它们就雪花一样在空中翩翩飞舞。

    师:哪一句最好?

    生甲:第三句。

    生乙:因为他不仅写出了颜色,还写出了它的动作。

    生丙:写到很生动、形象。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比喻和拟人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 (出示题目:秋天的田野)

    (评论:导入直接入题,既节省时间,让学生很快地明白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对一般的陈述句和比喻、拟人比较,初

    步感受了比喻或拟人的妙处。)

    片段2:

    师:仿照上面这个句子,你能说出更多带有比喻或拟人的句子吗?(大屏幕展示一朵开放的鲜花)

    生1:花儿笑红了脸 。

    生2:玫瑰欣然怒放,好像在对我们说:“春天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评论:用学生熟悉的春天的景物作为此排比句的原材料,再加上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想象的翅膀被打开了,相应的精妙的句子应运而生。无不另人为他们质朴的童心拍手叫好,学生把自己所说的句子写在作文本上,读着这诗一样美的句子,特别有兴趣) 片段3:

    然后出示一幅秋天的图画,上面有田野、果树、蓝天、白云 大雁......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果子成熟了,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果树上,正等着我们去摘呢!

    (评论: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用在不同的事物上,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合,就成了一篇习作。学生在完成句子的同时,通过同学及老师赞许的目光中找到自信的感觉,找到积极发言的快乐。同时也找到了拿捏文字的乐趣。)

    三、 课堂总结

    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用在不同的事物上,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合,就成了一篇习作。今后同学们在作文中要多加运用练习。

    教学反思:

    一、 课程资源何其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为课堂所用,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先性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上。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道数学题,一副画,都是课程资源。

    二、 小学阶段不一定只遵循写整篇作文的模式。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填宋词。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三、 因时间关系,本课只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比喻、拟人句的语言魅力。还要靠老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继续利用课程资源,增加练习机会,以加深学生对修辞的印象。巩固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的能力。

    四、作文教学,不只是停留在作文课上;而是要贯穿语文教学中的。随时结合课文,进行作文教学。

    篇二: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大自然

    周末作文专项辅导——大自然中的一员

    关于大自然的优美片段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语句

    1、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无忧无虑的魅力,倾听大自然的魅力,它创造了一幅永远存放在人们心里的完美图画,让我们用真诚的心感受大自然,用期待来抚摸大自然,让我们面对大自然的魅力,大声骄傲的喊出:我爱大自然!

    2、我陶醉于春天的风,它轻柔稚嫩。它为春天平添了盎然生机,平添了一份和谐和宁静的美。我喜欢春天到野外去品尝春的味道。闭上眼睛,若有若无的风拂过我的脸,在我的脖颈中呵着气,中间还夹杂着花朵和泥土的芬芳,这,就是春的味道。我追逐着春风,与它嬉戏,享受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

    3、大自然好像一道菜,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每一种味道都夹有大自然的气息,每种色彩都带着大自然洋溢的色泽,每品尝其香,那来自大自然产物的香味,美食家评论此道菜为天下佳肴,美食家称赞这道菜的奇特,继而品尝着大自然的产物如此让人迷恋。

    4、被昨夜雨水洗礼过的天空似水般的透明,雨丝轻轻漂拂在脸颊,凉风习习,我悠然漫步在郊外的树林间,放松紧张的神经,迈着轻松的步伐,看着一望无垠的绿色棉田在微风吹拂下荡起一层碧波。静静得呼吸着这清晨清新的空气。我感到无比愉快而充满力气。

    5、走向自然,走向绿色的田野,享受它独特的风采。这里虽没有高山的险峻,却有厚野的辽阔;虽没有大海的汹涌,却有小溪的优雅,虽没有外界的热闹,却有你所期待的平静。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蓝天的遂道,白云的飘逸;小草的翠绿;果菜的芬芳,蝴蝶的阿娜,蜜蜂的辛勤……

    6、一转身,一棵高大而笔直的大树就映入我的眼帘,它那粗壮的枝干多么强壮有力;它那茂密的树叶还保留着春天的色彩,一黄一绿与先前看到的银杏树形成鲜明的对比。大自然那只神奇画笔的魔力真令我佩服埃

    7、在美景如画的自然里,你会把自己的身心整个溶入其中,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那是动听的回响,那是动听的旋律,那是大自然为我们人类谱写一首首新的乐章。

    8、在这辽阔宁静的自然境界,尽情地舒展你那迷人的欢笑,敞开心胸容纳这宽广的原野;用那动听的乐音赞赏它们的美丽,用灵巧的小手绘画出它们的完美组合,在这里,让你的思想无束缚地飞扬,让你的心在高空放飞,让你的心灵在这无尘染的环境中净化,让你自己完完全全融入这美景中……

    9、一条小河穿过树林弯弯曲曲地流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明镜一样的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银光。水中的鱼儿欢快的游来游去。水里的小螃蟹挥动着大钳子在石缝间爬来爬去,看起来特别威风。

    10、走到乡间的小路上,有着牧羊人的足迹,在田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花絮飞飞,走到乡村,看着错落有致的房子,在乡村里闻一闻那泥土的芳香,听着蛙鸣,听着流水潺潺。

    11、我爱大自然,尤其爱大自然的风,它是自然的灵魂。风带给大自然灵真屈,使大自然有了生命力。我陶醉于风,陶醉于风的虚实劲静,陶醉于风的疾缓刚柔。我真想蘸一笔自然之色来谱写一曲风之颂。

    12、走进大自然,用我们最纯真的心灵去聆听大自然吧!让心灵贴近自然,让心灵归于平静,让心灵得到洗礼,在旅行中放飞你遥远而美丽的梦想。多到大自然走一走,会让我们的心静如止水。

    13、一片绿油油的植物,好像是庄稼种的小麦,大片大片的,别有一番意境,像是到了辽阔的大草原,只有一望无际绿色,象征着生命。 还有嫁接的树木,排列的很整齐,像等待着操练的士兵,又像是在进行阅兵仪式,很是壮观。

    14、我喜欢大自然的风景,喜欢蔚蓝的天空和大海,喜欢那如梦似幻高山流水绝景意境画面,更喜欢海南椰岛那一排排高耸入云,挺拔秀丽四季常青的树木,在这一片绿色田园,大自然的独特风景中。我喜欢静静聆听,那溪水清冷,鸟语婵鸣。还有附近村子的鸡鸣狗叫。喧闹一片!

    15、欣赏着大自然的美,赞美大自然,回归于大自然,让人感觉到一身轻松,把眼里的风光都尽收眼底。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让人感觉到了大自然的绝妙美伦,找到了天地万物相融合的感觉。

    16、心灵的遨游:清风拂袖过,弦音抚琴生。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世俗的浮华,心灵的一片净土在这里找到--平如镜的水面在这里静养,俊而秀气的山峰在这里休憩,静谧的丛林在这里吮吸,高飞的鸟儿在这里遨游,湛蓝的天空深情地挽着白云看着这和谐的大地。和谐的怡人的宁谧的动人的深情的,久久回味。

    17、夕阳渐渐西下,那波平如镜的大海在夕阳的轻洒下显得格外抚媚。我独自行走在海岸线上,观赏远处的小船驶入夕阳的倒影,聆听淘气的海水拍击沙滩时瞬间的美妙乐曲。面向大海静立,让夕阳照在脸上,慢慢闭上双眼,让自然浸润身心,张开双臂,深呼吸。那淡淡的清爽那淡淡的舒畅,驱除那淡淡的幽忧,心灵得到升华得到净化。心田那一方净土得到滋养,自然之精华得之释放。好心情随之而来。

    18、我追随太阳的脚步来到乡野间。孩子们正追逐玩闹,那自在的潇洒那无忧的神色,让我回想起童年时我们的模样……那绿茸茸的麦田那湉湉的流水那幽微的花香那安谧的山村还有那山间幽雅的情调湛蓝无瑕的天空……让我痴迷,使我沉醉!那“天人合一”的感觉随瞬间绽放的蒲公英,飘向了无边的远方……

    19、一片金黄色的植物,但好像不是油菜花,远处看,散发出金黄色的光芒,一阵风吹来,像层层叠起的波浪,此起彼伏,真是一幅美好的景象。

    20、让我们投入山的怀抱吧!远远看去,山并不高,可当你来到山脚下时,抬头一看,这才知道山是多么的雄壮威武。山就像一个个巨人,任凭风吹雷打日曝雨淋,永远那样坚定不拔地挺立着。它们的精神多么令人钦佩啊!

    21、让我们走向原野吧。看,一片片碧绿的草地,一望无际,上面又长出一朵朵美丽的野花。原野上的小草像千万个绿色的卫士,守护着花朵。就算人们怎样压他们踩他们,都决不低头。

    22、听听自然的声音,让脚步如斯清影。不论是细雨滴梧桐,还是骤雨打荷叶,都是上天的恩赐,它使我们的心灵得以与自然共鸣。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罗帐,尽享生命的畅快,无若无忧,轻盈走江湖。

    中年听雨客舟上,江阔云低,雁声断秋,生活的重担使人喘不过气,没关系,听雨落江天,让泪水肆无忌惮流淌,再轻装上阵。老年听雨僧庐上,鬓也星星,奈何,有水声,往事已过,韶华已尽。

    23、我刚一进公园,远远就可以看到许许多多金黄色的银杏树叶,重重叠叠地挤在一起,仿佛是几只黄蝴蝶挤在一起相互取暖。近处是一簇簇美丽的菊花,红的好似一团热情的火焰,白的胜过天鹅的羽毛,桔色的像天边的霞光。一朵朵一团团争奇斗艳,美不胜收。走进菊花,迎面向我扑来的一阵阵清新的菊花香气,轻轻地呼吸,让我神清气爽。

    24、大自然好像一首曲,一首无边无际的曲,每个音符都带有动听的音律,每个音节都带着欢快的节奏,每个音段都带有柔美和安适,歌曲自然而不失感点,多似水中有动的鱼儿,自由,愉快。这首曲载着倾听者无虑的梦想,使倾听者感受曲中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大自然的多彩芬芳,思绪沉沦在大自然如此令人向往之中。

    25、放眼远眺,山峦连绵起伏,郁郁葱葱。山脚下,一排挺拔翠绿的松树就像手握钢枪的战士保卫着我们的祖国。近处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木枝繁叶茂,如同一把把绿色的大伞。林间,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块儿色彩斑斓的地毯。花丛中,辛勤的小蜜蜂“嗡嗡嗡”地唱着歌在采蜜。不时,还会看见小兔子蹦跳着从草地上跑过。

    26、风儿拂过我的脸颊,空气中弥漫着一缕缕花香。浓郁的花香吸引着我,我顺着花香,竟然来到了童话中的鲜花世界!这里彩蝶翩翩起舞,蜜蜂高兴得一边唱歌,一边跳起独特的“8”字形舞。一阵风拂过,招人喜爱的花儿也和舞蹈家蝴蝶一起舞蹈,是那样地美丽。花儿为大自然表演了一场美丽的舞蹈。

    描写大自然的拟人句

    每当快要下雨时,天上的云就迫不及待的将自己变成了黑色 在黄昏时分,云像红着脸的小姑娘。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模仿《山中访友》,用拟人句、排比句、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部分的方法写一段话 走出门,就与满天的朝霞握了握手,碰了碰头。清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园子。蚯蚓爷爷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朋友。无私奉献的蚯蚓爷爷,您在湿润的土壤里耕耘了多少年?不知您把多少个生命引上光明,让它们勃勃地生长。那时您是最

    开心的。不知您累了吗?我想您是不会累的,因为这是您无悔的选择。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乐观而不屈的灵魂。

    你好,番茄弟弟!你穿着红棉袍,难道是为我的到来而穿上的盛装吗?你好,萝卜姐姐!你躲在土地中是邀我与你一起捉迷藏吗?你好,白菜大嫂!你上着绿衣,下穿白裙,是要去赴宴吗?那快点去吧!不要迟到了哦!你好呀,青蛙大哥!你瞪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难道想捕更多的害虫吗?不必了,你的功勋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多少害虫葬身你的腹中?什么!你还要坚持下去,破自己的记录吗?好吧!不打扰你了,加油呀!你好呀!包菜大妈!您真伟大,包菜弟弟们全在您的怀抱中茁壮成长。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您都从不退却,您是多么无私呀!喂,蚂蚁弟弟!你们急急忙忙干什么呀!哦?要下雨了吗?谢谢你们的提醒,那你们快点回家吧!

    我刚走到一片树阴下,便下起了雨。你好呀,雨点妹妹!你是多么可爱!哦?你是说叫我回家吗?不,没关系。我淋一下雨无碍的,你还是赶紧去滋润土地大叔吧!他都裂开了嘴。

    雨停了。田野间传来几声蛙叫,云端掠过一群归雁。我也该回家了。我轻轻摇了摇手,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带回了一身夕阳红

    篇三:小学作文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疑问、排比、夸张、对比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 特点 | 本体 | 比喻词 |喻体| 例句明喻|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 出现 | 是、成为 |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 无 |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 特点 例句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13.联想: 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

    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6.顶真 顶真也做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 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 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例如: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④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白居易《长恨歌》)⑤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 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使事人一体,从而 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 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 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 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用移情修辞手法, 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 ;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 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 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 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 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修辞及其例句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拟人修辞手法的作文》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48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汉语危机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