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象征的运用技巧
  • 象征的运用技巧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象征的运用技巧
  • 篇一:学习运用象征手法写作

    学习运用象征手法写作

    —读课文 学写作

    宜章三中 黄武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写法的特点;

    2.能运用象征手法丰富文章主题的内涵。

    重点难点:

    能运用象征手法丰富文章主题的内涵。

    学习步骤:

    一、作文指导

    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会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作为构思现代技巧之一,象征手法的作用有哪些呢?

    (一)升华主题。

    升华主题,是写作过程中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提高主旨意义的重要一环。唐代孙樵在《与友人论文书》中说:“辞必高然后为奇,意必深然后为工。”只有主题深刻,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引导读者领略美的旨趣。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高尔基的《海燕》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文章从头至尾都在渲染暴风雨来临前的黑暗压抑的气氛,突出环境的恶劣。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海燕”却在“自由的高傲的飞翔”。更有“海鸥|“海鸭”“企鹅”的胆怯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海燕”勇敢、乐观、自信的特点和不惧暴风雨的万丈豪情。这样人们自然而然会由海燕的这些特点联想到同样勇敢、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于是,通过象征的手法,就把对海燕的赞美变成了对无产阶级战士不惧风暴的乐观与豪情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提升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二)含蓄现美。

    象征和含蓄是分不开的。象征给予人们的启示意义,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形象所暗示是意义,即黑格尔所说的“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比如描写和平鸽,作者用意不在鸽子本身,而在于它所暗示的和平的意义。含蓄,富有暗示性、朦胧性和多义性,意在言外,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适宜用象征手法呢?

    一种情况是,生活里有些事情比较复杂而又有深刻的意义,但一时又不易讲清楚,这时不妨用象征手法。比如,鲁迅的《雪》,作者以雪树为象征,通过将南国的雪与北国的雪的对比,

    更加突出了北国的雪孤独而执着的特点,深刻的阐述了作者对革命的理解与坚守。文章深入浅出,寄意深远。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意思不便明说,于是便采用象征手法。如鲁迅的小说《药》,结尾处写到夏瑜坟上的花圈,就是作者当时不直说的内容:虽然夏瑜死了,但自有怀念他的同志会接替他把斗争继续下去。夏瑜坟上添个花圈,象征革命的力量是扼杀不了的。这是鲁迅有意识地“听将令”的结果。

    由此可见,作文构思技巧中的象征能深入浅出地表达精深的意蕴,常常能收到饶有意味的审美效果。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能使你的文章意味深长。

    那运用象征有哪些要求呢?

    (一)立意要明确。有如鲁迅的《雪》、高尔基的《海燕》等名篇一样,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

    (二)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的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开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的表达出来。高尔基正是着力描绘海燕的动作、声音,通过环境的正面渲染与海鸥、海鸭、企鹅的侧面衬托塑造了海燕自信乐观敢于拼搏的形象。

    (三)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正是由于对海燕“勇敢”“高傲”的描绘,以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热情呼唤,这些恰是生活中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真实写照,因此海燕与无产阶级战士这二者便产生了契机,海燕才象征了勇敢乐观无所畏惧的无产阶级战士,尤其象征了自信乐观敢于拼搏的万丈豪情。

    二、学写象征类作文。

    1、明确本义、象征义

    2、拓展思路

    方法:联想、想象

    角度:自 然 界——有形 人类社会(阅读实践)——无形

    三、以“赞 ”为题写一篇咏物抒怀的作文,500字以上。

    篇二: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_答题技巧总结(全)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

    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

    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 (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

    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4)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表现方法(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一)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A、借景抒情: 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B、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C、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D、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A、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以静衬动: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灵活、敏捷等)特征。

    17、以动衬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18、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19、白描:不用华丽的辞藻,用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20、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1、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22、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23、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24、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用现代的观点来说,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等

    (二)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1、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

    语言描写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2、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3、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4、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心理描写作用:1、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2、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3、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4、深化作品主题。

    外貌(肖像)描写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 2、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3、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动作描写作用:1、显示人物内心世界。例如:蹑手蹑脚的走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4、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作用: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生动

    A、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B、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一)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引资料、画图表、类比、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更具体、更详细。

    2、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 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

    3、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4、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5、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功能)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7、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好处: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8、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好处: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理解。

    9、画图表(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好处: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条理清晰

    10、配图:再说明具体物品时,为了让读者对物品有视觉上直观的感觉。配以具体图片,可以省去物品外观的具体描写。

    (二)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

    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四、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

    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阅读的答题技巧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某种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篇三:表达技巧及作用

    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对文章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对形象物象的分析:

    (1)人物形象的分析: 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2)物象的分析: 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①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结构: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②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 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 B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C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表达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对人称表达的分析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3.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修辞手法

    1、辞格类(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畅。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括力强。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具体如下: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无疑而问,明知故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富,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

    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

    以深刻的印象。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

    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

    化了文章的主旨。

    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

    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于抒情。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2、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见下文)。(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表现手法:象征、抑扬、衬托、对比、类比、铺垫、以小见大 象征——借某个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把不便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回味。

    【解题方法】若要求解答象征义,则要联系全文或上下文,找出体现象征物的象征义的有关信息加以综合理解判断。 例:(01年全国卷第22题)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答案:因为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灵造成悬念;而玻璃门是透明的,做不到这些。(或:因为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解析:《门》第5段直接说明“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理解了门的象征意义,才能解答作者说的“玻璃门根本不是门”的原因。

    抑扬(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突出事物,更令人信服。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突出事物特征。多方面的对比使内涵更丰富,使内容更集中突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主体事物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用相似的做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做陪衬叫“反衬”。 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

    【解题方法】在描述主要事物时,写到其他事物,目的一般都是起对比、反衬、烘托、补充的作用。例:(04年江苏卷)第20题(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答案:(1)写了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生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和杜甫不计个人遭遇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僧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联想和想象——更生动,更丰富,跨越时空,联结巧妙,更有内涵,更富文学性。

    【解题方法】谈散文中联想和想象手法运用的作用,其表述程式可拟为“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使……的表达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色彩”。

    用典——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例:(04年福建卷第21题第二问)作者又怎样把文本写得情趣盎然?(7分)答案:(1)丰富而飘逸的联想和想象;(2)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3)化用典

    故,使文章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4)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

    寓庄于谐——用诙谐的形式表现严肃的内容。使行文活泼幽默风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深入的思考。

    3、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四、描写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

    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转换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注意表达的语言: 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上的作用如: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散文开头常见的几种模式是:一是欲扬先抑;二是先言他事他物,由此引入;三是对比、映衬开端。这几种开头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为下文作铺垫;有时还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问题常设

    置为“文章开头这样写(安排)有什么作用?”答题基本可分3步进行:首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

    先说明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然后指出这种表现手法的一般作用,最后结合

    结论三部分。

    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当然也有不少文章开头就亮出观点,统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摄全篇;也有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象征的运用技巧》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48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拟人修辞手法的成语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