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孝献皇后
  • 孝献皇后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孝献皇后
  • 篇一:顺治对董鄂妃痴情爱恋 董鄂妃有几个孩子

    顺治对董鄂妃痴情爱恋 董鄂妃有几个孩子

    顺治与董鄂妃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皇帝们向来都是爱美人更爱江山的。可偏偏顺治帝是个异类,与其说他是个皇帝不如说他是个多情的诗人。他的浪漫与惆怅让他厌恶包办婚姻,在董鄂妃出现之前这个与众不如的皇帝一直是过着有性无爱的生活。直到顺治与董鄂妃相遇后,顺治帝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爱情。他痴迷的爱着董鄂妃,爱到可以抛弃江山抛弃政治。

    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董鄂妃到底是怎样一个奇女子?据历史记载,董鄂妃是出了名的“贤良淑德”。每当顺治帝下朝后她总是亲自安排饮食,就连顺治帝的起居都是她亲自打点.并在顺治帝批阅奏折时她都是陪伴在左右嘘寒问暖。他们之间的情感除了有小夫妻的卿卿我我,更多的是理性的互促互进。这也是董鄂妃进宫一月有余就被封为贤妃的理由。

    不过这对天作之合似乎不受上天的厚待,顺治十七年董鄂妃在承乾宫病逝,年仅22岁。顺治与董鄂妃结束了神仙眷侣般的生活。董鄂妃的离世给了顺治帝一个致命的打击。痴情的顺治帝开始自暴自弃,不顾政治,更有为心爱者抛弃一切剃度出家的想法。出于对爱人的极度思念,顺治帝在经过半年一蹶不振的生活之后就染上天花不治而亡了。

    这个悲情天子的一生有很多无奈,他不能自主婚姻,不能把最爱的人封为皇后,这些都给顺治的人生增添了无限伤感。虽不能白头到老,死后顺治与董鄂妃能安葬在一起也算是这段旷世奇缘最圆满的结局了。

    董鄂妃有几个孩子

    董鄂妃是大清朝的一个叫做顺治的皇帝的最爱的女人,他们两个人的一生中只有一个爱情结晶,是一个小男孩,据说,小男孩刚刚出生的时候,把他们高兴坏了,可是后来可惜的是,小男孩夭折了,连名字都没有来得及取。

    董鄂妃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子。在中国的古代,女子很早就嫁人了,如果是身体条件很好的话,到十八岁的时候应该是有孩子的了。可是董鄂妃在跟随顺治之前,不管她当时嫁的老公是谁,反正夫妻多年,董鄂妃是没有生育的。为什么没有生育,就是因为董鄂妃的身体

    不行。后来,她来到顺治身边,两个人相亲相爱了四年,这才生出来一个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有可能会先天不足,这也为后面的夭折埋下了伏笔。

    董鄂妃只有这一个孩子,也是多年以来她日思夜想苦苦盼望的孩子。她能生育孩子的机会本来就少,后来这个孩子夭折了,把她的太多心血带走了。她一定曾经幻想过很多关于这个孩子的事情,也曾经想过要怎么手把手的教小孩子吃饭说话,可是上天把这一切都夺走了,她觉得自己的天塌掉了。这个孩子无论有着多大的荣誉,哪怕是被册封为亲王,都不再是之前那个活生生的会哭会闹会笑的孩子了。

    所以,董鄂妃因为太过思念这个唯一的孩子,加上本来身体也不好,就这样跟着孩子一起离开了。

    董鄂妃的儿子

    董鄂妃这个人,在大清帝国的皇帝们的花边野史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了。因为她的身世,在所有的正史里面只字不提,不仅如此,她和顺治皇帝的旷世奇恋,也让人津津乐道。不过董的儿子就没这么幸运了。

    她是先嫁过别人然后入宫被皇帝宠幸做了妃子的。因为清朝的时候皇家打小受到的礼仪教化少,所以对于改嫁或是守寡的女子也没有多大的忌讳。因为她在史料记载里面,是十八岁的时候出现在十九岁的少年顺治的身边的,所以这么说来,她是之前嫁过别人之后才跟了顺治皇帝的。因为她本身的条件很好,所以顺治皇帝对她很是宠幸,几乎是三千宠爱在一身了,于是董鄂妃就在顺治皇帝的宠幸下生下了一个儿子。

    爱屋及乌,顺治皇帝很开心,对董鄂妃的儿子又是大赦天下又是要举行册封,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儿子很不幸运,可能是先天不足的原因,也可能是在古代什么水平都不高,所以婴儿的存活率低,还可能是别人的恶意陷害,总之,这个备受关注的孩子在百日的时候,就不幸夭折了。

    夭折之后,顺治皇帝很难过,亲自赐给了这个儿子“亲王”的称号——和硕荣亲王。董鄂妃本来的身体底子就不好,体弱多病,又悲伤过度,不多就就陪着自己的儿子离去了。而董鄂妃的离去带走了顺治皇帝的心,他在不久之后也死掉了。

    康熙王朝董鄂妃

    作为曾经红极一时的被誉为“电视剧良心”的《康熙王朝》,里面详细的记叙了中国历史上某位著名帝王的一生,那个皇帝的名字叫做玄烨。而在这部电视剧里面,董鄂妃便是一切事情开始的引子。

    《康熙王朝》董鄂妃的戏份并不多,但是有关的她的戏份却是整部电视剧的龙头。因为她得了天花,所以玄烨的皇帝老爸大发雷霆;因为她死了,所以玄烨的皇帝老爸从此再也无心政事,吵闹着要求出家。之后,小小的玄烨当了皇帝,一夕之间,就从皇子变成了皇上。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封号,叫做康熙。

    其实在《康熙王朝》里面,董鄂妃是一个何其无辜的角色。孝庄觉得她勾引了自己的儿子,她毁掉了大清的一个努力的勤于政事的好皇帝。可是,那是顺治皇帝自己的选择,与旁人何干?他是皇帝,唯我独尊,又岂是别人能够劝的动的?自古以来,男人犯的错,总是要让无辜的女人们来担负起后果。“红颜祸水”这个词汇就是这么来的,为什么不说男人的把持力不够呢?在《康熙王朝》里面,董鄂妃就是这样的一个无辜的存在。她被孝庄记恨,不过是因为她太优秀,抢走了孝庄引以为傲的好儿子。

    《康熙王朝》里的董鄂妃实在太悲惨,有着皇帝的宠幸又如何?照样会引来后宫女人们的妒忌。她本来可以不死,就是因为被别人做了手脚,才落得命丧黄泉。

    篇二:我眼中的董鄂妃

    我眼中的董鄂妃

    ——顺治与董鄂妃的凄美爱情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忘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兰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清明睿智的大清皇帝,玲珑剔透的倾世皇妃,我该用怎样的娇娇文字来记念你,怀念你。你,你,还有你们惊天地泣鬼神、永垂不休的伟大爱情,让人感动、让人悲,更让人喜。《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董鄂,你就是福临心底的温存,三千弱水中的唯一吧!

    世间人人向往的爱情,怎能抵得过“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渴望?萍水相逢,相识相知,弱水三千,福临仅取董鄂这一瓢饮之,所思所念,皆因她是他心中所恋;所思所念,唯愿与子执手,相携踏天涯!

    一、董鄂氏与博果尔的如缕情丝

    董鄂氏出身于满洲士族之家,大臣鄂硕之女。鄂硕很宠爱这

    个女儿,因女儿天生体弱,他对她无半点儿约束。还未及妍的董鄂氏就已经露出了绝色的容颜。她面如中秋之月,貌如春晓之花,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时如若柳扶风,眼若深潭,眉若墨画,手如柔荑,肤比凝脂,真正是北方佳人,绝世独立。

    顺治十年,年仅十六岁的董鄂氏在秀女大选时被顺治帝看中,

    可顺治帝的十一弟襄亲王博果尔也看上了这位绝色女子。孝庄太

    后为了平衡君王与亲王之间的关系,将董鄂氏许配给了博果尔。选秀后的第二年,董鄂氏与襄亲王举行了婚礼。可是顺治帝仍对这位佳人念念不忘,便借招她入宫侍奉孝庄太后之名,与之暗中幽会。干柴烈火,天长日久,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不久这件事被博果尔发现,他痛斥董鄂氏。顺治知晓后,训斥了博果尔,博果尔威慑于皇帝的威严,不好发作,但到底是气难消,愤难平。没过多久,便愤懑而死,年仅十六岁。

    博果尔死后,顺治帝迎娶了董鄂氏并册其为妃。当时与顺治

    关系最亲密的外国传教士汤若望在他的日记中记载了整个事件的详细过程:“顺治帝看上了一位满洲军人的夫人,后来这位军人知道了,但这位军人为此事训斥他夫人的事被顺治帝闻知后,顺治狠狠痛斥了这位军人。不久,这位军人愤懑而死。顺治帝就将这位军人的夫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后来据史学家考证,这位满洲军人就是顺治帝同父异母的胞弟博果尔。

    一代亲王为情抑郁而亡,这种解释听起来很让人生疑。可是,

    这世间最说不清的就是一个“情”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若不知情为何物,又岂敢妄言你之痴情,你之无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

    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

    处。”元好问的这首《摸鱼儿》写出了多少悲欢离合,又写出了多少爱恨情仇?此时此刻,我揣测诗人多情背后的几多辛酸几多惆怅,我只想问一句:英明睿智、智勇双全的博果尔,为这样一个对你不忠的女子,值还是不值?

    “你是那倾国倾城的貌,你是我愿为之倾覆一生的新娘”。

    到如今,我却有些怀疑,在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伦理约束下,怎还会发生名家千娇红杏出墙之事?我也想问问董鄂氏,你既已嫁做他人妇,又为何生出异心?对方竟还是丈夫的兄长,你又将自己的夫君置于何地?

    你可还记得博果尔赠于你的情诗:“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

    尾,日日相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矣?”你又可还记得,你当时含情脉脉畅言道“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你忘了你已经负了这片痴心,你与他人巧笑倩兮,你的“多情”终究让这个痴心的男子为你“葬情”,而你无惊无恐,与他人笙歌欢笑,当上了尊贵的皇贵妃。你的不专情,埋葬了一个人的浮华苍生,却也将一个人推向了“行痴”的深渊。

    二、董鄂妃与顺治帝的凄美爱情

    枕函香,花径露。无意相逢,絮语瘦竹后,时节薄雾人病久,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长断月明红豆蔻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董鄂氏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可谓顺

    治帝后宫的第一才女。而顺治帝接她进宫以后,被她的才情与气质深深迷恋,两人经常一块儿下、下棋,谈禅。不久,顺治帝又加封董鄂妃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顺治帝十四年四月七日,董鄂妃为顺治帝产下一个小阿哥。然而,小阿哥没活多久就夭折了。这对董鄂妃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大的打击。无法承受丧子之痛的她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便郁郁而亡,董鄂妃死后,顺治帝痛不欲生。下令:“辍朝五日,传谕,亲王以下,满汉四品官员以上,公主、王妃以下命妇等人,全部聚集到景运门哭丧,移送梓宫的时候,这些人又必须随同护送。顺治自己也亲自穿了十二天的丧服,朝廷官员和命妇们要为此穿丧服二十七天。百日祭奠之时,又是诸王以下、文武官员以上、公主王妃以下、各官命妇以上,全部齐集举哀。”顺治还破例追封董鄂氏为皇后,并加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敬皇后”并亲自撰写“董鄂妃行状”的祭文,命大学士金之俊题写《孝献皇后传》。有野史记载:“董鄂妃赠送顺治帝一方锦帕,并亲自题写了这么一首诗:‘七月七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顺治帝最终心灰意冷,遁入空门,法号“行痴”,从此不再涉足红尘。

    痴情的少年皇帝,薄命的红颜贵妃。你之痴情让她“三千宠爱集一身”;你之痴情让她 ‘一抔黄土掩风流’。你的美目盼兮,你的巧笑倩兮,你的转盼多情,你的香消玉殒,你独独一人先他而去,留下他孤苦凄凉悲断肠。往事如画,两人的浓情蜜意于无意间产生,你侬我侬,不愿同生,只求共死。

    董鄂妃命若浮萍,二十二年的人生,虽短暂,却绚丽夺目。纵观历史,四大美女虽得到了帝王无与伦比的宠爱,却并非得到了帝王真正的爱。唐玄宗极宠杨贵妃,但在安禄山发生叛乱时,为保皇位,却忍痛将杨贵妃赐死。帝王身边,佳丽三千,美女如云。“红颜未老恩先断,细数双泪盼君还”是多少后宫女子的真实心声。然而,于顺治帝而言,他能在三千弱水中,仅取董鄂妃这一瓢饮之,令人可敬可佩。 或许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得到所爱之人全部的爱便是平生最大的幸福。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董鄂,你与襄亲王的婚姻是一场美丽的错误,你挣脱封建礼教的牢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并于你所爱之人写就了一部令人生羡、令人感叹的凄美爱情。你虽薄命,但终究得到了顺治帝的爱;你专宠于后宫,却不张扬跋扈,反而表现得更加温柔贤惠,在你的陪伴下,顺治帝励精图治,安邦定国。说至于此,你就是不折不扣的奇女子。

    西风烈,残阳斜,生与死永相别。来去之间重重叠叠,云中梦中不见天阶。苍茫人生,古来阴晴圆缺。爱过恨过,临行依然不觉。笑声伴泪水,奔流年年月月, 此生悲喜难决。但原风雨路上独行夜,你如花,我如叶,如泣如诉。我是飘零叶,此去永相,来生相逢处泪难歇。但愿风雨路上独行夜,你如花,我如叶,如泣如诉。我是飘零叶,此去永相别,来生相逢处,你我泪难歇??

    顺治、董鄂,若有来生,愿你们做一对平凡夫妻,白头携手、相伴到老!

    篇三:关于历史上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

    关于历史上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

    关于历史上清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几百年来经久不衰。那么历史上,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共有四位姓董鄂的妃子。但如果不特别指明,一般说到董鄂氏时,都是指后被追封为孝献皇后的董鄂氏。这位董鄂氏,史书上没有记载她的闺名,只记着她是正白旗内大臣鄂硕的女儿,“性资敏慧,轨度端和”(1),所以在顺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被立为贤妃,时年十八,由此可以推知她应生于崇德四年,小福临一岁。入宫同月二十八日福临就拟晋封她为皇贵妃,定于十二月初六行册封礼。上谕中说皇贵妃的职责是“首襄内治”(1),也就是仅次于皇后的“副皇后”了。

    实际上,皇贵妃的册封典礼异乎寻常地隆重。在十月,福临先定赏鄂硕夫妇的礼物为金一百六十两,银八千两,金茶筒一,银茶筒一,银盆一,缎八百疋,布一千六百疋,马十六匹,鞍十六副,甲胄十六副。这比他两年多以前聘第二位皇后的妹妹为妃时出的聘礼多了数倍。其中自然有清初诸项典章制度还不健全的原因,不过从议定仪注,到行礼,到大赦天下,上皇太后尊号,再大赦天下,册封皇贵妃的整个过程都透出福临的郑重其事。董鄂氏是《世祖实录》中记载的惟一一位经正式朝廷大典册封的妃子,其地位非一般妃嫔可比。册封典礼在十二月初六日(1657年1月19日)举行,福临先期遣官告祭太庙。当日福临在南苑,在多位大学士和礼部官员的参与下完成了十分繁琐而庄重的册封仪式,次日宗室觉罗以及满朝文武按品级或齐集午门或齐集天安门外,行三跪九叩头礼,然后宣诏,以册封皇贵妃故大赦天下,是为殊宠。福临在大赦诏书中说“赞理得人,群情悦豫”(1),表达了得封董鄂氏带给他的喜悦。

    第二年正月,福临晋封董鄂氏的父亲一等精奇尼哈番(《实录》作三等,《清史稿》作一等)鄂硕为三等伯。同年九月内大臣三等伯加一级管牛录鄂硕卒,因长子不久后亦亡,爵位由其少子费扬古袭(2)。十月荣亲王生,同月追赠鄂硕为侯。顺治十五年正月荣亲王卒。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公历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卒,辍朝五日,二十一日追封为孝献端敬皇后,二十六日行追封礼(3)。九月,福临又以董鄂氏追封为皇后,封其伯父罗硕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康熙二年六月初六壬寅(1663年7月10日),董鄂氏与福临同葬孝陵(4)。这就是官家史书上可见的关于董鄂氏的主要记载。

    葬礼逾制

    在许多私人记述中还保留了一些官书上没有的资料。例如,从行森和尚的《明道正觉森禅师语录》中,可以知道董鄂氏生前是住在承乾宫,她死后,行森曾多次应召到承乾宫为她上堂或对灵小参。其中有一次,行森念的偈语是:“几番拈起几番新,子期去后孰知音,天心有月门门照,大道人人放脚行。”这一偈触动了福临的心事,他想起董鄂氏生前常参的话头,便以此问行森和尚:“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行森和尚答:“谢皇上重重供养”(5)。

    八月二十七日,由八旗二三品官员轮流抬棺(6),将董鄂氏的梓宫移至景山观德殿(7),并在寿椿殿(即永思殿)启建大道场。关于景山道场的情形,行森和尚曾有偈谈到。当日是十月初八,福临亲到寿椿殿,请行森和尚为董鄂氏断七上堂。行森和尚拈香问答毕,说道:“景山启建大道场,忏坛、金刚坛、梵网坛、华严坛、水陆坛,一百八员僧,日里铙钵喧天,黄昏烧钱施食,厨房库房,香灯净素,大小官员,上下人等,打鼓吹笛,手忙脚乱,念兹在兹,至恭至敬,耑申供养董皇后,呵呵。”(8)

    董鄂氏的梓棺于九月十日在景山火化,由行森和尚举火。一起烧掉的还有两座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宫殿,连同里面的珍贵陈设。福临不顾行森和尚的劝阻,令三十名太监宫女殉葬(9)。福临为董鄂氏办丧事的一大逾制之处,是用蓝笔批答臣工奏事达四月有余,到当年年底,也

    即福临去世前七天才停止。这在清代仅此一例,包括福临自己在内的清代皇帝和太后之丧,蓝笔批答以二十七日为限,皇后丧礼无蓝笔批答之制(10)。福临这一破格之举,可能是伤心之余,不忍见那一点朱砂。对于董鄂氏葬礼之隆重,清初诗人吴伟业的《清凉山赞佛诗》中也有渲染:

    孔雀蒲桃锦,亲自红女织,殊方初云献,知破万家室;

    瑟瑟大秦珠,珊瑚高八尺,割之施精蓝,千佛庄严饰;

    持来付一炬,泉路谁能识?红颜尚焦土,百万无容惜。

    小臣助长号,赐衣或一袭,只愁许史辈,急泪难时得。

    从官进哀诔,黄纸抄名入,流涕卢郎才,咨嗟谢生笔。

    据孟森先生的考证,此段诗的描写可算实录,他在《世祖出家事考实》中引《上海县志张宸传》中的记述,可知当时福临曾打算对哭临不哀的内大臣与命妇治罪,又曾命词臣为董鄂氏拟撰祭文,前三稿都不称旨,最后张宸所写祭文中因为有“渺兹五夜之箴,永巷之闻何日?去我十臣之佐,邑姜之后谁人?”的句子,福临读后泪下。

    董鄂氏火葬之后,福临又请行森和尚为收其灵骨而上堂。当时,当着福临的面,木陈忞禅师的弟子隆安和尚忽然问行森和尚:“上来也请师接?”行森和尚忙道:“莫卤莽。”(8)不幸的是,隆安和尚一语成谶,四个多月后,正是行森和尚为福临大丧举火。

    身世之谜

    董鄂氏入宫时年已十八,以习惯于十二三岁嫁娶的满洲风俗来看,便显得不大寻常。因此关于董鄂氏的来历问题,几百年来一直聚讼纷纭。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有两说,一为董小宛说,一为弟妇说。董小宛说已经许多历史学家如孟森先生驳正(11),不过相信此说的人仍然不少,大概因传说日久,深入人心。第二种弟妇说源于一种推测,根据是董鄂氏册封贤妃的时间正好与福临十一弟博穆博果尔的丧事时间相近,而且在《世祖实录》中屡次将两件事并举,不免令人怀疑。陈垣先生又依据杨丙辰先生所译魏特著《汤若望传》中所引《汤若望回忆录》中的材料作了阐发(12)。《汤若望传》中说到,福临对一位满洲军人的妻子发生了火热的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对此有所听闻的福临打了这位军人一个极怪异的耳光,后来这位军人因愤致死,汤若望猜测有可能是自杀。根据汤若望描述的这位军人妻子进宫后的生育情况和死亡日期,可以确定她确是董鄂氏。但对那位满洲军人的身份,却存在争议。陈垣先生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该军人就是博穆博果尔的人,但他以董鄂氏入宫时间正在博穆博果尔满服之后,认为这种可能性存在,并引吴伟业《七夕即事》诗为旁证,诗曰:“花萼高楼回,歧王共辇游。......伤心长枕被,无意候牵牛”,该诗用的是唐玄宗即位初常与兄弟们长枕大被而眠,以敦兄弟情谊,又建花萼争辉楼,以示与兄弟同享富贵的典故,以此推测,诗中所讲确实有关兄弟参商。不过,现代历史学家又提出,根据玉牒,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是孝庄的亲侄女,并没有侧福晋,因此弟妇说也仍然存疑(13)。

    其实,汤若望的记载固然算是孤证,玉牒记载的可靠性也很可置疑。不过,从一些侧面的情况来看,董鄂氏原为福临弟妇的说法的确有很多可疑之处。首先是汤若望的叙述方式,“一个满洲军人的妻子”,以他和福临的亲密关系,如果董鄂氏真是博穆博果尔的福晋,他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干脆点明,而要如此含糊其词?有人说是因为汤若望不愿意太多指责福临失德,所以替他隐瞒,这种解释也很勉强,如果汤若望要替福临遮掩,又何必揭他夺人妻的短处呢?既然揭了短,又只把话说一半,似乎不是汤若望的性格。杨珍也指出,汤若望对军功累累的豪格尚不以军人和军职相称,而称其为肃亲王,如果他意中所指是并无军旅事迹的博穆博果尔,似乎更不可能称其为军人,驳得有理(13)。

    其次,如果福临真是夺了弟妇,为何终清朝二百多年,没有出现有关传说?清初汉文人对满人统治心怀不满,惟恐抓不着嘲笑把柄,太后下嫁沸沸扬扬传了几百年,但关于董鄂氏出身虽然有各种离奇传说,却没有一个说她是福临弟妇?所谓无风不起浪,传说通常多少都会包

    含一点事实,多尔衮与孝庄恐怕多少是有些暧昧关系,而董鄂氏进宫前确实是有夫之妇,既然连民间都知道董鄂氏是被福临夺来的他人之妻,如果她的原夫是福临兄弟,岂有不大肆渲染的道理?所以弟妇说很值得怀疑。而且就连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学者之一陈垣先生本人也对此说表示有所保留,表示尚待更多资料证明。说到底,只是因为福临娶董鄂氏的时间恰在博穆博果尔断七之后,就断定董鄂氏原是博穆博果尔之妻实在有点夸大巧合。

    其实,这件事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即单纯的只是为皇弟之丧而推迟,也完全可以说得通。福临准备册封皇妃从当年四月起就在朝廷中开始议论,经大臣和孝庄的再三催促,福临在六月决定于八月十九日行礼,当时议论的是册封东西两宫的两个皇妃,而且当时博穆博果尔也并未死,一个月后博穆博果尔死了,册封仪式因皇弟之丧推迟了三天至八月二十二日,而且因为孔四贞原有与孙延龄的婚约,所以两个皇妃变成了只剩一个,这就是董鄂氏。再说实录上非常明显可见的博穆博果尔丧事和董鄂氏喜事并举的情况,倒反而说明清廷上上下下对这两件事并无任何忌讳,所以有关记录才一直如此保留下来,否则,实录几经删改,专为美化,如果真是在这件事上有不妥,不会不作修改,尤其博穆博果尔虽然身份尊贵,就其作为来说实在微不足道,因此关于他的记载少而又少,在其死亡时间和丧仪上作些手脚,实在轻而易举,没有这样作的原因,恐怕是因为他的死和董鄂氏入宫实在只是巧合。

    关于董鄂氏的出身,还有一种说法。《清史稿•后妃传》载:“国初故事,后妃、王、贝勒福晋、贝子、公夫人,皆令命妇更番入侍,至太后(孝庄)始命罢之。”因此,也有历史学家根据顺治十一年四月太后命停命妇更番入侍的事实,怀疑董鄂氏在入宫前可能是入侍命妇之一,因此而被福临看中(14)。吴伟业的诗中对此似乎也有暗示,例如在《清凉山赞佛诗》中他说“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在另一首《七夕即事》中又说“羽扇西王母,云軿薛夜来”,除了指出董鄂妃的“董”字外,似乎也以董双成为西王母侍女暗指董鄂氏曾入侍宫中。而董鄂氏属正白旗,正是太后旗份,她作为旗下命妇随侍孝庄或者皇后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无论福临是通过哪种途径认识的董鄂氏,他们相识相爱的时间应该都不早于顺治十一年五月聘第二位皇后的时候,否则依照福临的性格,他在与董鄂氏相爱后,恐怕是不会同意娶这第二位皇后的。命妇更番入侍太后实际上并没有在顺治十一年四月后马上停止(15),而每逢大朝日期,命妇们也会照例上朝,福临与董鄂氏相识应是在顺治十一年五月聘定第二位皇后之后,至顺治十三年八月封贤妃之间的两年多时间里。杨珍女士根据董鄂氏的父亲鄂硕的升迁情况和在处理朝务时班次的突然跃升,断定其女入宫实际在顺治十三年三月之前,可作参考(13)。另据《皇室四谱》引《玉牒》记载,荣亲王的生日为顺治十四年四月初七,与《世祖实录》的记载正好相差半年,这种日期上的出入也很耐人寻味。

    为她争皇后

    也许正因为董鄂氏是被福临夺来的他人之妻,她的入宫似乎并不顺利。顺治十三年四月,因为乾清、坤宁、景仁等宫渐次修成,礼部请册封皇妃,却遭到福临严词申斥,后经皇太后出面,福临才在六月令礼部在八月后具奏,没过几天,上谕拟立孔四贞为东宫皇妃。但一个多月后,反而是董鄂氏被封为贤妃,数日后又晋封皇贵妃,整个过程确实有些蹊跷。此外,董鄂氏出身原为多尔衮嫡系的正白旗也可能造成了一些麻烦。魏斐德在《洪业》中干脆就称董鄂氏是“多尔衮家族鄂硕之女”,这个称呼提醒人们,已经延续了三十多年的两黄旗与两白旗之间的矛盾恐怕也影响到了后宫的政治,造成波折。

    而且,福临并不以封董鄂氏为皇贵妃而满足,他认为惟有皇后的名位才配得起董鄂氏。荣亲王出生后又立即被福临明确为皇位继承人,造成了朝臣尤其是两黄旗的疑虑(16),此时的福临却又逼进一步,要为董鄂氏争皇后。正在这个时候,皇太后病了,刚刚生产不久的董鄂氏“朝夕奉侍,废饮食”(17),福临为祈祷太后早日痊愈,也多次奔波于南苑和紫禁城之间。从太后病愈后,福临为此奖赏鳌拜、遏必隆和苏克萨哈等人并大赦天下来看,太后此次病得

    不轻(18)。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当时的中宫皇后却始终对太后的病情不闻不问。朝廷后来解释说是因为皇后当时尚在冲龄,还不太懂得应该如何行事,所以疏于问候,而实际上皇后当时年已十八,这个解释说不通,实际上对于皇后的怠慢,孝庄似乎也颇为恼火,此后多年都不许皇后到慈宁宫问安。福临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以不孝为借口,试图第二次废后。事先,董鄂氏并不知道此事,听说以后,深知其中利害的她抵死不同意,甚至说:“陛下若遽废皇后,妾必不敢生,陛下幸垂察皇后心。俾妾仍视息世间,即万无废皇后也”(17)。不但董鄂氏坚决反对,皇太后也不会坐视又一位出自自己娘家的皇后被废,尽管她对皇后的所作所为也有不满,仍然亲自出面为她讲情(1),福临想立董鄂氏为后的打算受到了挫折。而荣亲王恰巧在此时夭折,更使福临大受打击,不过,他仍然又拖延了将近两个月才复进中宫笺表,恢复皇后的权位。

    但是福临始终没有放弃封董鄂氏为皇后的念头。在他心目中,董鄂氏“虽末晋后名,实后职也。第以今后在,故不及正位耳”(17)。在她生前,他虽然没能封她作皇后,但在她死后,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虽是哀荣,死者未必有知,但对福临自己一定是个安慰。 一往情深

    可是福临还觉得不够。他担心董鄂氏的好没有人知道,担心要是他不说出来,后世的人不会了解这是多么贤惠的一个好女子,所以他除了命大学士金之俊为其作传,还亲撰了《董后行状》。从他的记述来看,福临与董鄂氏就象人间无数普通的夫妻一样过着平凡而恩爱的日子。每次福临外出,董鄂氏都会在屋前久久伫立,等候他归来,看他脸色不好,就会关心地问他是否太劳累。如果福临吃得少,她就会反复劝他多吃。如果福临稍微喝多了酒,她就会嘱咐太监们不要把寝室弄得太热,因为放心不下,半夜里还会起床跑去福临的寝宫照料,待确认福临无恙,才会安心回去睡觉。听见说福临去骑马,董鄂氏也会担心他的安全,如果马稍有失蹄,她都会半天耿耿于怀。他们的感情建筑在共同的爱好上。董鄂氏“天资敏慧”,好读书史,“精书法”。她在福临的影响下,也喜欢参禅悟道,死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化”(17),后来福临还曾命大臣篡修其语录(6)。董鄂氏生荣亲王时难产,产后不久又因护理皇太后的病,没能好好休息,加上生产前后父亲、兄长相继去世,不久爱子又早殇,大大影响了她的健康,不能同房。对此,福临认为“夫妇之谊,即同老友,何必接夕,乃称好合”(17),而董鄂氏也同样胸襟开阔,觉得不一定非要自己的孩子当皇帝才好,使福临深为她的明大义所感,引以为知音。

    也许是深知自己的丈夫多情但孝顺,所以董鄂氏在临终时故意说,我死后陛下必定会以江山为重,而且有皇太后在,陛下或者不至于过度悲伤,但也应该注意节哀,只是太后一直对我慈爱有加,必定会非常伤心,想到这里,我死也不安心啊(17)!董鄂氏可能是希望打动福临的孝心,从而减轻他的悲恸。可是她的一切努力都是枉然。董鄂氏去世后,福临痛不欲生,不顾一切地企图自杀,由于宫女太监昼夜看守、防护严密,他自杀未成,后又企图出家,并自断长发,却被太后等人阻拦,出家未遂(19)。当年十一月,福临以董鄂氏的遗愿,下令停止下年秋决。十二月十三日,福临下了道谕旨,“数月以来,办理丧仪......朕念诸王臣民哀思不已,是以驻陛南苑,间幸郊园,聊自宽解,以慰臣民”(1),虽然是以诸王臣民的名义,实际上却是他自己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自拔。

    当年冬天,福临书写了一幅岑参的《春梦》赠给远在江南的木陈忞禅师,诗曰:“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20)”不久,福临即感染天花,不治而亡。

    死后的冷遇

    福临在世的时候,董鄂氏无论生前死后都享受到极端宠遇,但是福临一死,她的待遇就一落千丈。有学者总结了她在福临死后受到的七大冷遇(21):一.董鄂氏的神牌没有象其他的皇后那样升祔奉先店,配享太庙,而只供奉在孝陵隆恩殿内;二.董鄂氏是清代唯一未系谥的

    皇后;三.董鄂氏的忌辰祭祀礼仪不同于其他皇后,而与皇贵妃同;四.董鄂妃的神牌没有照皇后的礼仪供在陵内的中暖阁,而是照皇贵妃礼供在孝陵西暖阁;五.董鄂氏的谥号始终保持在初上谥时的12个字,没有象其他皇后一样增加到16个字;六.董鄂氏的丧仪不收入《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不作为后世效法的成宪;七.董鄂氏家族未照其他皇后例推恩晋封。最后两条是否能说明董鄂氏受到冷遇,还可商榷,不过前五条的确显示出福临的子孙们并没有真正将董鄂氏当作先皇后来看待。

    不过这些对于董鄂氏来说,恐怕并不重要,她地下有知,也只会一笑置之。对她而言,能与福临生则同床,死则同穴,已经是最大的幸福,那些虚礼根本不在她意中,也从来不是她所求。


    孝献皇后》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47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汽车喷漆实习周记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