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山西80后创业故事
  • 山西80后创业故事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山西80后创业故事
  • 篇一:“80后”的创业故事

    作为80后的年轻一代,创业似乎离他们有些遥远,有人将他们说成垮掉和自私的一代,为了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点燃创业的理想,团省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联合主办了“青春闪耀崛起路――安徽青年创业故事会”活动,面向全省广泛征集以下青年典型及事迹:放弃“铁饭碗”自主创业的企业家、回家乡创业致富的养殖能手,艰苦奋斗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创业故事,他们身上的创业精神,勇敢、勤奋、坚韧、创新的精神品质,向世人证明他们是富有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一代,为当代青年勾勒出了一幅时代的创业图。

    创业人物:宋春红

    每月都去大城市逛一逛

    创业语录:坚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凡事都谋而后动。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做人、做事一定要有前瞻性,因为每一个临时的决定都可能成为今后促使你成功的因素。 ”作为山水空间装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春红身边有很多人都很羡慕他的运气好,但宋春红却认为,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并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因为他坚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凡事都谋而后动,提前想到和发现那些挫折和困难,从而有效地降低或者规避风险。

    1993年,宋春红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望江县交通局上班,捧上了所谓的“铁饭碗”,家里的人都很高兴。但是他却高兴不起来。宋春红学的是美术设计专业,到交通局上班完全不对口,所学的理论全部白费,而且那种公务员的工作和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于是,宋春红就自己抱着一大堆在学校里做的设计作品,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地毛遂自荐,去推销自己。几天跑下来,没有一家公司要他,但是他并没有沮丧,因为在这个自我推销的过程中,他的心态得到了调整,口才得到了提高,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1995年,宋春红跳槽到一家当初毕业时就很想进的外贸企业,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到公司。那时候宋春红每个月的工资才300块,每个月他都要自费去一两次像上海、南京这样比较繁华、时尚的城市去逛一逛,到处看一看,这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接触到那些最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意,为自己今后的设计积累素材和灵感。

    创业语录:做事情一定要不断地创新、进取、开拓,你要去积极地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让这个社会来适应你。

    1996年,宋春红想自己出来创业。通过一个开房地产公司的朋友,宋春红借了50万元注册了山水图文艺术设计公司。

    一次偶然的机会,宋春红得知安庆华林人造板公司在征集ci策划,他就自己跑去毛遂自荐。 最终,宋春红的方案被选中了,报酬直接汇到了宋春红的银行账户上,设计费一万八,再加上一些印刷费用,一共两三万块钱,这就是他创业挣到的“第一桶金”。

    1997年,山水图文艺术设计公司以“迎客松”标志参与安徽卫视台标竞选,因为设计方案造型新颖,设计理念独特,从一万多名竞标对手中脱颖而出,在业内一举成名。随后的几年里,安徽省立医院、省进出口公司、省公证处等单位的logo(徽标)及vi(视觉标识)设计订单如同雪片般飞来,公司的业绩迅速跻身安徽业内前列。

    创业语录:成功属于有目标的人,属于有准备的人,属于有方法的人。

    2002年,宋春红经过考察发现,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迅速扩大,合肥人在拥有了新房子的同时,对房屋的装饰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粉刷装修,住宅装饰行业很有发展潜力,于是他就将公司的经营从广告设计转向了住宅装饰行业上,发挥平面设计的专业优势,把设计的要领引入家装领域,在上海注册成立了“山水装饰”公司。

    为了寻求突破,宋春红从头学起,边做边学。几个单子做下来,公司的设计作品形成了色彩和造型的独特风格,加上大胆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高品质材料,充分满足了当时合肥家装市场的迫切需求,公司逐渐赢得了品牌和口碑。

    创业人物:付凤

    给鸡“戴眼镜”和“穿鞋子”

    创业语录: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没有勤劳致富的努力意识。

    来自合肥市长丰县的付凤,大学学的是生物专业,2007年毕业以后,她回到家乡创业,坚持学以致用,以科学方法饲养土老母鸡、土公鸡,生产土鸡蛋、农副产品,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合肥松棵鹏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付凤的家乡在长丰县岗集镇松棵村,村后百米远就是松棵水库和成片的松林。

    2007年毕业后,身边的同学都在想办法挤到大城市里去做白领,付凤和男朋友宋大鹏也已经在合肥一家制药公司找到了工作,薪水也很高,但后来他们毅然辞职,满怀希望与信心回到家乡创业。开始时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但在付凤的耐心劝说下,家人终于默许了他们的选择。 对于付凤来说,启动资金是最大的困难。为了节约资金,付凤自己动手打土坯砌墙,拆购低价的废弃瓦棚回来利用,每天顶着烈日挑水、和泥、打土砖,甚至在怀孕期间都没有好好待产过,很快建成了80多间鸡舍、6间宿舍,开挖了一口用于综合养殖的当家塘,完成了对荒凉的松树岗的开垦,养鸡场终于可以简单地运行了。去年3月26日,付凤夫妇首批购置了1000只鸡苗,7月份,他们的小公鸡出售了,10月份,他们的母鸡下蛋了,周边地区的商贩们都慕名到他们的养鸡场来买鸡蛋,每天千把枚的鸡蛋很快就销售一空。

    为了坚持科技养殖的路线,付凤一方面忙着照顾鸡群,在劳动实践中总结经验,另一方面购买了几十本《家禽养殖》、《家禽病害防治》等相关书籍,每晚挑灯夜读,积极在理论方面给自己“充电”。除此之外,他们还自费跑遍了江苏和省内多家养禽公司,虚心求教,获取真经。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他们发明了玉米、青草、松籽、松虫混合饲料配置技术,实现了土鸡的绿色养殖,赢得了市场的广泛青睐。

    给鸡“戴眼镜”和“穿鞋子”是付凤夫妇的一个创举。当时付凤的丈夫整天呆在鸡棚里,观察鸡的生活习性。他发现鸡群中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的事件,一旦某只鸡的身上被啄出了血,其它的鸡就会一起去啄出血的地方,最后造成伤鸡的死亡。经过思考,付凤夫妇用红色的塑料片做成一副一副的小眼镜,架在鸡的鼻子上。鸡的视线是360度的,戴上眼镜可以遮挡其正前方的视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斗殴的几率,另外,红色的眼镜能够混淆出血的伤口,避免其它的鸡继续攻击伤口,有效降低死亡率。而给鸡“穿鞋子”是出于环保意识,付凤夫妇发现鸡非常喜欢用爪子刨地,这样很容易造成草根、地表的损伤,进而破环生态环境,于是他们从鸭蹼中得到启发,给鸡的脚上套上一个布套,在不影响其行动的前提下,限制它们用爪子刨地的习性,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去年12月,长丰县岗集镇政府投入6万元,修通了砂石路,帮付凤解决了交通不便的大问题,又担保贷款十多万元,帮他们完成了合肥松棵鹏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注册和“松棵土鸡蛋”的商标注册,如今,付凤夫妇的养殖规模从最初的一千只鸡扩大到两万多只,鸡舍从500平方扩张到4000多平方,散放面积从400亩发展到1000亩,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每月光产蛋收入就达2.7万元。

    为了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付凤夫妇成立了养鸡合作社,接下来,他们还打算办自己的种鸡厂、孵化厂,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创业人物:王雷

    大学四年计划挣10万

    创业语录:必须在进入大学之际就要对今后的发展有一个详细的规划目标,并在今后努力去实现它。

    1986年出生在蒙城县农村的王雷,2009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专业。现担任“安徽出众教育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家教服务等社区教育工作。

    2005年9月,王雷从蒙城老家来到江城芜湖的安徽师范大学学习。作为一个农村来的孩子,刚进大学时,王雷就给自己的大学生涯作出了这样的规划:一年内锻炼好自己工作能力、学习交往能力;第二年开始创业,实现经济上的独立;第三年确定长远发展方向,扩大规模;第四年

    注册公司,实现大学毕业前结余十万。一进大学,为了实现第一个规划,王雷开始竞选班长、参加社团,争取一切锻炼的机会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大学的第二年,王雷决定走出校门锻炼自己,到校外去闯一闯。

    2006年10月,王雷放弃了手头的两份家教,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和很多初次创业者一样,资金和经验成了头等的难题。经过市场调查,王雷选定了地点:芜湖南瑞新城,这是一个被称为是皖南地区最大小区的地方,王雷在这里租了一个三室一厅的毛坯房,买来桌椅黑板等教学设施,在安排教学场所的同时,开始招生宣传。王雷原本以为,一切都将会按照自己的思路,顺理成章地发展,然而始料不及的是,半个月过去了,一个学生也没收到,每天包括房租在内的五六十块开支在透支着他的耐心。但王雷反复告诫着自己:都会好起来的,已经没了退路,必须咬紧牙关拼下去!

    创业语录:奇迹,真的就发生在再坚持一下之后。

    至今让王雷仍然记忆犹新的是,收到第一个学生时内心无法掩饰的激动。熬过最难的开始,学生数量从三个、五个到十个??王雷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着每一个学生,把所有的爱和关心全都给予他们。教学、检测、反馈,每一关都严格把关。努力终归不会白费,到学期末,学生人数达到近四十人。这时,王雷算了一笔账,除掉房租及教师工资等全部开支,竟然挣了八千多块。

    总结好经验,那年刚过完春节,王雷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芜湖,开始筹办第二个辅导班,半个月之后,第二个辅导班筹办成功,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个辅导班发展顺利多了,无论是与家长沟通还是教学管理,都得心应手。 2007年9月,王雷又成功地按照第一个辅导班的模式复制出第三个辅导班,在这一季度,学生总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去年9月,第四个辅导班组建成功,这时教学总面积达到500平米,教师人数近30人,学生单期人数早已突破200人大关! 今年7月,毕业后的王雷又有了新的规划。在毕业前,他对辅导班进行了大胆的兼并和改革,并掉城南的两个效益稍差的教学点,在市区和城北新建了两个规模较大的教学点,这样从城南到城北都有了出众教育的教学点,实现了教学点覆盖全市的目标,无论城南还是城北的学生都可以选择就近入学。毕业后不久,一个属于王雷自己的公司诞生了,王雷把它取名为“安徽出众教育文化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

    现在,公司在芜湖市步行街金鼎大厦办公,公司运营总部面积达到240平米,下设四个教学点。公司运行后,分工更为明确,合作更为密切。王雷担任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公司下设财务部、渠道招生部、企划部、人事部、教学统筹部等六个部门,二十多名全职教师构成了公司教学的骨干力量。

    目前,王雷的团队已经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和管理模式,特色课程和附带业务也在不断涌现。学生人数至目前已累计超过2400人,也先后给近200位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累计发放工资近20万元。青春的事业正按照他的规划,沿着成功的轨道健康迅速的行进

    篇二:80后夫妻创业故事

    80后夫妻创业故事

    随着人们对美食的不断追求,食物的品质及营养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熟食卤菜作为餐饮界近几年来热捧的突起新秀,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凭借着其独特的口味,更是受到的广泛关注。

    张先生和王女士是一对80后的夫妻,夫妻俩不甘工作生活中的平庸于是决定创业致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们了解到特色卤菜小吃,知道是一个拥有二十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他们还找到的加盟热线联系到了廖记总部,到总部进行了参观和考察,深深感受到了管理团队和生产技术团队的专业性,以及完善的经营体系和开店流程,当即决定签订合同加入的团队。

    “创业虽然有点辛苦,但是为自己干活,舒坦!”这是记着第一次到张先生的店面时候张先生说的话。张先生的店面已经开业两年了每天到店里买熟食卤菜的顾客都络绎不绝,看到忙碌着的店员,记着也深深的被的火爆震撼了一把。从对的开店选址到店员培训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可以帮助没有任何餐饮经营经验的人轻松的开店。

    在创业的浪潮中,选择一个好项目,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张先生和王女士正是选择了,加入了,才走向成功,走向致富之路。一直帮助着人们能够成功创业,为打造一个优秀的创业平台。

    篇三:从穷学生到创业者:一个80后的成长经历

    从穷学生到创业者,一个新苏州人的成长经历

    2011年大学毕业,转眼5年过去了,很多人把5年时间当成生命中的一个小小的节点。我一直在想,这五年是怎样的五年?我经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这些经历在我人生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我叫马鹏波,现在在苏州创业,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公司运转地还不错,我也实现了在苏州这个房价疯涨的城市里有房有车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新苏州人。五年前的现在,我端坐在大学教室里,看着窗外憧憬着未来,既期盼又惶恐。五年时间,恍若隔世。

    一、回忆里的大学时光

    我来自山东一个贫穷的山村,虽然炊烟眇眇,但是物质条件却差的多,停电停水是再经常不过的事情,好在爸妈对我的教育上一直比较上心,从来没有在读书的事情上亏待过我,所以2007年我顺利地考到了苏州大学。

    考上重点大学在山村里是很光荣的事情,很让爸妈颜面增光,毕竟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他代表着对于未来的一种希望。

    但是大学毕竟不是免费读的,学费和生活费是让家里很操心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山东向来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农民经常地种地一无所获

    便会走出去找生路,所以才有了“闯关东”那些传奇的故事诞生。

    爸妈也选择了“闯关东”,到海那一面的大连开馒头店,用亲手揉制的一个个白馒头换取的微薄收入来供我读书,在我眼里,他们就是闯关东的真实故事,虽然不够传奇,但是在我心中依然伟大。

    做过餐饮的人都知道,做馒头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营生,凌晨一点前就要起来揉面,发制,天不亮馒头就要做好,然后送到工地还有工厂里给工人们当做早餐,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吃到。早起熬心血还不算什么,风雨无阻地去给工厂送馒头则是更辛苦的事情。

    大连的冬天很冷,你可以想象一下天不亮的时候零下十七度是怎样的一种感觉,爸爸每天就是这样冒着刺骨的风骑着摩托车给工厂里把馒头送过去,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雪茫茫,洁白晶莹的雪花在马路上变成了黑暗的恶魔,在冰上打滑的摩托车不受控制,一头钻到了路边的绿化带里。摩托车报废了,人也甩到了马路旁边的雪坑里。他什么都没说,只是爬起来,回家借了一辆摩托车重新装了一箱馒头继续去给工厂送。直到回到店里之后我和妈妈才发现爸爸身上扯出了一个很大的口子,赶紧跑到医院去缝针。

    我的学费,就是这样用爸妈的血汗换来的。

    从大一开始,我就在想各种办法帮家里减轻负担,食堂里最便宜的菜是五毛

    钱的,一份米饭也是五毛钱,一份素菜一份米饭一碗免费汤,一块钱就是一顿饭,只有庆祝一些开心的事情的时候会去吃一次七块钱的沙县小吃,在当时我的眼里,这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与此同时,我在找着各种兼职的机会,发传单、做婚礼勤杂、超市导购,基本上大学生经历过的兼职生活我都经历过一遍。每天晚上十一点从市里工作的超市骑着自行车回到十几公里外郊区的学校,但我从来没有觉得辛苦,因为在遥远的北方,年近六旬的父母经历的更多。

    我的大学生活,就是靠着父母亲手揉的一个个馒头和自己课外的一分一秒兼职读完的,没有欠过学校一分钱学费,虽然辛苦,但是很满足,我为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

    在艰难求生的时候我也没有轻视学习,毕竟付出那么多,为的就是让自己更好地去读书。2011年,当很多毕业生求职无门的时候,我凭着自己在本专业(历史学)的优异表现成功地为自己换来了一份工作:高中历史教师,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很多人甚至要托关系走后门才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而我,又让北方山村里的父母骄傲了一次。

    二、我短暂的教师生涯

    教师是一份让人艳羡的职业,社会地位高,受人敬仰,收入也不低。但其实就像钱钟书先生《围城》所传达的概念一样:城里的人想走出来,城外的人想进

    去。教师职业的美好往往都存在于不是教师的人口中,而真正深处其中,有的时候更多靠的是一种从事教育事业的伟大感来不断填埋其中的无奈。

    2011年8月,我正式踏上教师岗位,因为表现地很优异,我很快就被调到去教学校的重点班级(新教师里唯一一个刚毕业就开始教重点班的)。历史学是一门教人去思考的学问,我也在教书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启发学生,教他们如何去思考问题,去辩证地认识问题,对我来讲,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希望能够在多少年之后,很多学生能回忆起是马老师教给了他们思考问题的办法。

    当然,刚踏上社会的小青年不管做什么都会面临自己世界观的重塑,这让我们从大学时候的理想主义变成生活中的现实主义者。对于高中来说,学生的成绩是一切,至于其他事情:先满足学习成绩再说。高考的指挥棒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疲于奔命,在很多人的青春记忆里,一张张考卷和一支支用完的中性笔是青春里的浓墨重彩,为了成绩的前行路上,我们丢弃了很多路上的风景。我也变得让自己不认识,我会为了学生不经意做错的题而狠狠批评他们,会去纠正他们所有不符合高考指挥棒的思想。当我偶尔回忆起自己从事教育的理想的时候,我发现我离理想越来越远,学校不是工厂,我也不是打造考试机器的流水线工人。

    更多对未来的思考是留给了我自己,高中教师的丰厚收入让我不再像大学读书时那样担心生活的问题,更多地是去思考自己的未来。马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在想离开教师岗位的时候,一位同僚想劝他不要放弃这么安稳的工作,而马云看到了这位同僚推着自行车拎着菜篮子的时候,他当即决定了去重新选择自己的

    生活。

    我很明白这种感受!

    校园的围墙犹如一种牢笼,我不希望这就是我的全部天地。当我看到学校里的老教师的时候,那种一眼就能看到未来的感觉让我不安,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难道爸妈在我读书的时候付出那么多血汗只是为了我成为一名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买菜做饭的教师吗?

    我要去重新选择!

    2012年3月,我向学校递交了辞呈,很多同事在劝我留在学校里:校领导的重视,重点班出的成绩,各种教学比赛所获的的名次,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我未来会成为一名很优秀的教师,但是,那不是我想要的。

    这次选择是一次排除法,我还没有搞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但是我排除了高中教师这一个选项。天地广阔,未来无限,我回到了苏州,开始寻找新的机遇,一个真正能让我展示自己的舞台。

    我很幸运,我选择了能让我施展拳脚的行业——互联网

    三、踏入互联网,新的起点


    山西80后创业故事》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373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80后帅哥真实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