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80后真实故事
  • 80后真实故事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80后真实故事
  • 篇一:80后开网店卖故事 1500多位为感觉埋单

    80后开网店卖故事 1500多位为感觉埋单

    先看故事后付钱

    本报讯 卖故事,这个古老的职业如今也在淘宝上出现了。一家网店出售真实的生活故事,标价1元1篇。一年来,已经有1500多位看故事的人为“感觉”埋单。

    该网店名叫“CY故事”,其货架上陈列的200多个故事,关于爱情、亲情、友情、理想、旅行,都是网友们真实经历的生活故事。

    贩卖故事的人叫丛平平,是位80后文艺女青年,曾为国内数十家杂志撰稿。一开始她只是想开一家“聊天”的网店,听别人讲讲自己的故事,后来觉得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故事,为什么不卖故事呢?她说:“这个世界上每天那么多人来来往往,常常以为自己生活的圈子就是整个世界,其实,很多人活着的方式,可能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所以,就卖故事吧!”

    想到就做,丛平平忙着写故事,设计师出身的朋友帮忙装修网店,还有摄影师朋友赞助原创图片,短短一个月时间,这家“卖故事”的店就开起来了。说是“卖故事”,不如说是出售对故事的“感觉”。店里所有的原创故事,都已经完整贴在宝贝详情里,埋单是一种完全没有约束的自愿行为。

    先看故事后付钱,有人说这是一件很傻的事,丛平平却认为这种方式更能体现故事的价值:“这1块钱,既是为故事作者的原创埋单,也是为你从这个故事里得到的任何一种感觉埋单,感

    动了,哭了,笑了,共鸣了,无论哪一种感觉,都值得你去付1块钱吧。”

    定制私人“故事大片”

    除了卖原创故事外,丛平平的网店还设有寄存区,用来寄存网友自己写的真实故事,编辑后放在网店托管出售。卖出去的寄存故事,八成的收入会返还给作者,网店扣除两成的租金。记者看到,有80多个网友在这里悄悄吐露心声,尽管这些故事可能永远都不会被作者埋在心底的那个人看到,这却是他们的一种心灵寄托。

    光临故事店的人越来越多,有些网友自己有故事想分享却写不出来,丛平平便设了一个“故事树洞”通道,预约后帮网友写故事,与更多人分享。

    目前来看,贩卖1元1篇的故事,并不能给丛平平带来太多的收益。“我最大的希望,是有更多人来这里贩卖自己的故事,这里变成一个故事的集市,集市里有人间百态,有喜怒哀乐,有感动,有搞笑,有残酷,有我们不知道的小世界。”

    篇二:4个80后小老板的创业故事

    4个80后小老板的创业故事

    “现在没人能找到可以养你一辈子的工作了。”年过五十的美国网迅公司总裁、NEA基金合伙人朱敏跟记者聊到年轻人创业的话题时,特别感慨时代的不同。“我们那时的大学毕业生,安安稳稳等分配就行了;现在可不一样了,学生一毕业就被抛入市场经济的大熔炉。”

    上世纪70年代,朱敏在农村插队,办起了“社队企业”,就是“公社”和“大队”的企业。那时私人开店、办企业是不被鼓励的,弄不好就整出政治问题来。可是现在——

    吴立杰,1980年生,2002年大学二年级时办了策划公司;2004年读大四,创办了在法国注册的品牌服装企业。

    戎天祥,1982年生,中专毕业后辗转办起了服装店,联合南京城内许多家时尚行业小店,组成“25岁创业联盟”,开创小店经营新模式。

    俞瑜,23岁的宁波老板,去年接手家族企业,新官上任三把火,把公司整理得红红火火。

    陈志江,更为传奇,他成立了一个“一人公司”。

    ??

    这些只是一个群体的缩影,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边“80年代”的年轻人做上了老板,那边还在校园的“80年代”已经把创业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6月10日,浙江大学第五届“蒲公英”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经过8个月层层角逐,从134支团队中选出3支,准备参加全国大赛。记者注意到,他们参赛的项目非常接近商业产品,如“全景监控摄像机”等,不只是存在于象牙塔里的高端技术。

    “在美国,创业计划竞赛大大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Netscape、Excite、Yahoo等公司都是在美国大学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谁知道我们这里不会产生下一代商业领袖呢?”一个参赛的大学生很认真地说。

    “国家鼓励+就业危机+社会风标”,一位社会学者这样概括“80年代”甚至更小的年轻人创业的动因。

    “现在各个地区都在出台鼓励年轻人创业的优惠政策,而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许多公司似乎都是一夜之间崛起,他们的创始人也就此成为社会风标,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而年轻人自主创业,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是有好处的,因此也是政府支持的。”

    观察这些年轻创业群体,与父辈相比,他们不仅具有拼劲闯劲,也具有更高的知识修养、更宽阔的眼光。因而也能产生更多新思路、新模式、新奇迹。当然,这是这一代创业群体令人乐观的一面。他们也面临比父辈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因为他们的世界更大,心更大,但是成功的几率永远是一样的。有一句话说,“100个人创业,有1个最后成功就不错了。”

    从“芙蓉姐姐”一夜蹿红网络我们发现,现在很多事情速度都比原来快。但也许,创业不是。

    我们记录了4个年轻人的创业故事,同时请了企业家、社会学者、经济学者,还有创业者日夜企盼的基金投资人,共同探讨“80年代”创业群体的现象。也许,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但我们希望读者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建议,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年轻不怕拒绝:28次跑成第一笔业务

    企业:法国豪雯服饰有限公司

    总经理:吴立杰

    年龄:26岁

    戴一副黑框小眼镜,平头,皮肤很白,微微有点胖,说起话来慢条斯理。这跟记者想象的太不一样了!我以为,这个大二开策划公司,大四成立自己品牌服装公司的人,说话总应该比常人快一拍。

    高二同学的“男模”

    吴立杰,2004年大学毕业,出生在温州泰顺山区。家到城里隔着好多座山,那条悬崖边的险路外地司机根本不敢开,去那个小山村,只能老远下车,等本地司机来接。

    小时候少有机会去城市见大世面,家里又很穷,但是吴立杰爱上了画画。隔壁爷爷家墙上的画让他如痴如醉,一有空就在家里乱涂乱抹。高二那一年,有个学画的同学看到吴立杰老是很羡慕地盯着自己,建议他学画,就从做“男模”开始。

    这个同学向吴立杰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因为天天画画,把成绩撂下了,他因外语两分之差没考上中央美院,最后进了浙江理工大学学设计。但在浙江这样一个经济活跃的地方,吴立杰把艺术和商业结合起来,找到了最适合他的路。

    睡沙发的大学生老板

    大学才读了几个月,吴立杰就找了两家服装公司做兼职。

    “上大学的费用都是自己挣的。给两家公司做兼职,不但给他们做服装设计,还学面料、进货等知识,少的时候一个月拿400元,多的时候可以拿3400多元。”

    不过,这段时间也让吴立杰深深感受“为他人作嫁衣”的滋味。一个款式卖得好,厂家可以赚几十万元,但是他只能拿到几千块。“按这种速度,我在杭州也许一辈子都买不起房。”

    大二前,吴立杰还参加了许多国内、国际设计比赛,并在第二届CCTV脑白金杯、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上获奖。学校的橱窗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获奖作品。

    大二暑假,吴立杰自立门户,登记注册了一个服装品牌策划公司。

    “学校在杭州下沙,公司在中山花园,每天早上六七点钟从沙发上爬起来,走到杭州大厦附近坐328路公交车到学校上课,上完课马上赶回公司,工作到凌晨,再爬上沙发睡觉。”

    刚成立的公司业务少,吴立杰回忆说,第一笔救命业务,他整整跑了28次才搞定。

    为了减少开支,吴立杰每次出去谈业务都是挤公交车。“但又不能表现出自己是坐公交车去的,否则人家会看不起你。每次快到人家公司的时候,先尽可能擦去身上的臭汗。”

    发展事业,由外而内

    成功帮一些客户做了品牌策划、推广后,更多的公司瞄上了他。业务逐渐不成问题,他也能有选择地帮一些大牌公司做策划。“那时学了很多东西,包括大公司的运作、进货、销售、管理等。做企划其实很能偷学大公司的精华。”

    通过朋友关系,2004年,吴立杰的服饰公司在法国成功注册,注册资金150万法郎。

    2005年,为了迅速打开市场,吴立杰给自己策划了一场巨大的招商会。他租了钱江大酒店顶楼,两天时间内向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代理商展示了他们设计200多款服装。

    “之前我自己跑到各地发了400多张邀请函,凡是看到那种装修豪华、代理品牌服饰的店,就进去和他们谈。招商会的模特,是直接从法国、香港请过来的。我要给人一个印象:你看到的是一个大品牌,不代理就亏了。”

    现在,他的公司在全国18个省有代理,还在杭州彭埠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

    毕业仅2年的吴立杰,又跟朋友合作成立了一家生产皮包的新公司,这回是在英国注册的商标。这也是他策略的一部分——现在大家不都喜欢洋品牌么!

    年轻不怕失败:一人公司好办事

    企业:杭州翔软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陈志江

    年龄:26岁

    第一次见到陈志江,是在他位于杭州西溪软件园的办公室里。60平方米的办公室,比想象的要宽敞,好几个人在忙碌着。200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小陈,显示着作为老板应有的老成和干练,面对记者热情而不失稳重。

    大学期间,作为学生干部的小陈非常活跃,组织社团、参与扶贫支教??大学毕业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对小陈来说也算专业对口,但骨子里的创业意识一直蠢蠢欲动。干了半年之后,小陈终于跳了出来,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公司。软件开发、网站建设,一切做起来得心应手。

    去年年底,就在公司准备注册的时候,小陈通过熟人知道了这样一个信息:可以注册一人公司!

    “本来是想拉大学里的老师一起注册的,能注册一人公司的话,我会省很多精力。”小陈最终用自己凑的50万元钱注册了这家公司。“创业初始阶段,一个人更加容易办事。”小陈说:“毕竟在创业初期,公司的经营方向还没有完全确定,有很多股东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分歧和争吵,导致前功尽弃。这也是很多公司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看来,小陈对于一人公司的优势有自己的见解。

    “当然,人多力量大,我的一人公司还是得发展成多人公司的。”小陈展望未来:“公司要发展壮大,不可能由我一个人完成。实行股份制、实现上市才是我的终极目标。”事实上,据小陈介绍,已经有人开始跟他商量协议入股了。

    目前公司经营的主要方向是一个耗材配送网,为杭城的一些公司配送办公用品。谈起经营状况,小陈笑着说保密。“现在还不是赚钱的时候,但还是能保持收支平衡吧。”成立这样一个网站,对于学软件的小陈是必然,也是偶然。在电子商务突飞猛进的时候,作为一个平台,小陈的配送网不仅送货上门,还代理了一些品牌。不过,这个网站只是小陈暂时的吃饭家伙。“只要有风险基金加入,我就成立专门的耗材配送公司,然后再从事软件开发。”

    年轻的他们很团结:建一个草根创业联盟

    企业:109系列店

    店主:戎天祥

    年龄:24岁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戎天祥既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名牌大学的辉煌履历,他也面临资金不足、人脉不够的困难。但是在采访结束时他告诉记者:有钱有过法,没钱也有过法,只要你肯动脑筋,困难都可以慢慢克服。

    戎天祥在创业过程中,联合时尚行业的许多店铺,发起并组织了“25岁创业联盟”。联盟成员把自己的客户给大家共享,用他的话来说:“服装店有100个客户,美发店有100个客户,加起来就是200个客户了。”通过这样互相提携,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好。

    109打折店

    戎天祥中专毕业后,做过印字画的技术工、礼品雕刻图案工,后来又到麦当劳餐厅当服务员,一直做到餐厅见习经理。积累了一些经验后,他决定辞职开店。起店名时,他想起日本有一座代表女孩的“109大厦”,而自己的顾客群正定位在17-24岁的女孩,因此取名为“109打折店”。

    2003年6月18日,“109打折店”在南京著名的地下购物中心开业了。不久,他又开起了网店。喜欢交朋友的他,在网上认识了一批有同样创业热情的年轻人,他们分别是银饰、手绘服饰、泥画、摄影等时尚行业的老板。

    篇三:80后农民的感人故事

    一个“80后”农民的感人故事

    ——龙坝乡刘家琪同志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阅读提示:一个出生80年代的农民青年,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和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实际行动,毅然带领一方百姓致富奔小康,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他关心贫困户、照顾残疾人,支持残疾儿童入学,为残疾青壮年谋就业,以非凡的个人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从挖煤匠到百万富翁

    他叫刘家琪,现年30岁,是金沙县龙坝乡官田坝村双河组农民。中学毕业后,由于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又常年多病,在兄妹三人中他居长,农村有句俗话叫“出林竹笋先遭难”,家境贫寒的他当年只有17岁,便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了新化乡某煤矿做挖煤工。在煤矿上打工的几年,刘家琪拾过荒、下过井,吃苦流汗不说,自己的青春雨季就在“蓬头垢面”中缓慢度过。几年的矿井生活吃尽人间酸甜苦辣,看透太多世事艰难。不仅磨砺了年轻人的意志,也增长了不少见识。20出头,是每一个年轻人成家立业的时候,刘家琪也不例外,他开始从事汽车维修、运输等行业,也小有积蓄,也结婚生子。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穷则变、变则通”,在外漂泊了多年后也很想回家做点“大事”。

    2006年,金沙梦樵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落户龙坝乡官田坝村,相关基础设施等到了大力改善。刘家琪的老家就在茶山腰,上茶山的公路就从不远处通过,当他看到自家周围一片生机时,脑子里萌生了一些想法。2007年,他用多年的积蓄加上向亲戚朋友的支借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在老家修建了1000平方米野猪养殖基地;2009年成立了金沙奥杰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增加到2000平方米存栏野猪400头;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刘家琪自身的苦心经营下,2010年增加到3000平方米存栏野猪600头,并开始实施野猪肉深加工;2011年奥杰牧业

    合作社实现销售额一百多万元。预计到2013年养殖规模到8000平方米,野猪存栏达到1000头。几年以来,他不断寻求致富路子,不断拓宽经营领域,被“今日金沙”报道为“曾经的挖煤匠,现在的百万富翁”。

    从自家富裕到共同小康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进带动落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多么美妙而大胆的构想!

    刘家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吃苦在农村、脱贫在农村,在一步步艰难的致富路上,始终没有忘记带领家乡父老乡亲共同奔小康。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找准致富的路子,谋好致富的策略,要探索、要试验、要推广、要创新。从2011年起,刘家琪在野猪养殖初具规模、野猪肉深加工系统基本成型、销售渠道基本打开的情况下,开始思考与农户合作的事情——“零成本分散养殖,保护价统一回收”,争取与100户农民家庭达成养殖合作协议。当龙坝乡党委、政府得知这个思路后,在说服百姓及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他大力支持。现在,刘家琪还要做的事情是建立龙坝乡1000亩蔬菜基地,以同样的思路与广大老百姓合作,即他提供种苗、技术、并以保护价回收,群众只管放心种植。他跑重庆、下云南,好不容易完成了市场调研、寻找种植项目、联系长期销路、进行产销比对等一系列工作。

    要一下子把群众发动起来是多么不容易!有一位陈姓农户,家庭贫穷,刘家琪十分希望与他家合作养野猪、种蔬菜,但是该农户始终瞻前顾后,不肯签合同。刘家琪一连走了他家五次才达成了协议。一位村干部看到这些事迹后感动得说:家琪这小子贵就贵在要与老百姓共同富裕,难就难在要实实在在盈利,苦就苦在要说服老百姓与他同心同德。以血气方刚的身体,白天夜晚奔波,并不只为自己牟利。2011年11月,刘家琪当选为金沙县第十五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从致富能手到道德模范

    常言道:为富要仁。但我们认为“未富先仁”更难能可贵。

    刘家琪在养殖专业合作社方面的总投资达到了640万,蔬菜基地方面的投资预计也要超过500万,在周围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富翁的象征了。但他自己却有另外的看法:资金是一种工具,奥杰牧业的今天得益于政府的关心,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欲存感恩之心,永远欠于别人,说成“负翁”倒还比较贴切。

    一直以来,刘家琪都在帮助着身边弱势群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逢年过节都要深入那些老弱病残家庭送钱送粮,特别是对残疾人的照顾更是经常、周到。官田坝村贫困户万世强家,妻子是痴呆,在上学的女儿又是残疾人,但万世强本人勤劳,刘家琪零成本让他家养野猪,在开学之初又给孩子们送去了学习费用;小里村陈祖昌家在金沙特教学校读书的孩子是聋哑儿童,刘家琪经常送去钱和衣物,时时关注着他的学习情况。官田坝村陈大强、五关村宪万珍、金云村杨启贤……刘家琪时时牵挂着每一位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每年都要在经济条件本就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上万元资金去支持这些残疾人。同时与部分残疾人签订用工协议,让他们去野猪养殖基地和蔬菜基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个年轻人,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张扬自己的斗志、完善自我的品质,目的只为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农村需要这样的年轻人,时代需要这样的年轻人,他是致富的能手是道德的楷模,《毕节日报》称刘家琪为“新时期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中共龙坝乡委员会 龙坝乡人民政府

    二Ο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80后真实故事》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370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80后农村创业故事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