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北大毕业生就业
  • 北大毕业生就业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北大毕业生就业
  • 篇一:一张图告诉你,北大清华毕业生去哪了

    一张图告诉你,北大清华毕业生去哪

    了? 图

    北大近四成去高等教育单位 清华近半进国企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已于近日分别在学校网站发布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学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多少年来被莘莘学子期盼和向往。

    那么,在经过大学教育的洗礼之后,这些备受关注和期待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又都去了哪儿?从两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分别发布的《清华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和《北京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可以略窥一二。

    总体就业情况

    就业率均超97% 北大博士最低

    2013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共6644人,总体就业率为98.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1%,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8.7%,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9.1%;北京大学毕业生(含医学部)共9071人,总体就业率为97.44%,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37%,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7.88%,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6.49%。

    两所高校就业率计算方法相同,均指深造和就业毕业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其中,深造包含国内升学和出国(境)留学,就业包含签订三方协议和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指的是不签署三方协议直接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就业,以及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

    2013年被誉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

    毕业生签约率仅为26%,本科毕业生35%,均比2012届同期低10个百分点以上。清华北大在这样的一年中仍然保持着高就业率,彰显出它们作为老牌名校难以撼动的地位。

    学科就业情况

    人文社科学生就业率最高超99%

    从分学科就业情况来看,清华工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6%,理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7%,文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9%。

    工科和文科毕业生更趋向于毕业生后直接就业,就业比例分别为47.7%和67.9%;理科毕业生则更多选择继续深造,比例为61.1%。北大的情况与清华类似,理学类本科毕业生为96.19%,工科类本科毕业生达99.04%,人文类本科毕业生达到99.34%,社科类本科毕业生则达到99.58%。

    本科生情况

    过半本科生深造 近三成留学

    而从分学历和分学科情况来看,毕业生的走向又存在较大差异。2013年,清华大学本科国内升学比例为54.4%,出国(境)留学比例为27.3%,合计81.7%;北京大学本科国内升学比例为40.1%,出国(境)留学比例为28.9%,合计69.0%。从中可以看出,两所高校均有超过半数的本科毕业生并不是直接工作,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其中又以理工科毕业生居多。

    这样的绝对高比例,想来其实并不意外。主观来说,无论从增强自身竞争力,还是暂时躲避残酷就业现实的考虑出发,继续深造都是极佳的选择。客观来看,一方面,医学等不少学科对继续深造的确有所需求,另一方面,清华北大本科毕业证书为国内外深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国内深造和海外留学都更容易成功。

    相比之下,已获取更高学历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大多选择参加工作,比例均在8成左右。

    工作去了什么单位?

    北大仅2.78%去民营企业

    在不少人看来,进了清华北大,就等于给就业上了一把保险锁——大企业、稳定、高收入、高地位,这些都不是梦想。那么事实上,2013年的清华北大毕业生都与哪些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呢?

    从数据来看,清华大学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以企业单位为主,达到62.7%,其中,国有企业就占据了43.8%,远超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总和。这其中,国家电网公司80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46人、中国建筑总公司41人位居就业榜前三。并且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在清华大学就业榜排名前二十的单位,无一例外都是央企或者大型国企。 紧随国企之外,排在清华就业去向第二位的是高校及科研等事业单位,比例为24.5%。

    篇二:20909122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流程

    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流程

    (1) 总流程

    注①:灵活就业是指签订劳动合同、提供用人单位证明、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等形式的就业。

    (2) 签订三方协议书

    (3) 出国(出境)留学 ①申请出国(每年5月20日之前)

    ②出国成功

    ③ 出国未成功

    (4) 国内升学(双学位、硕士、博士、博士后)

    (5) 灵活就业

    (6) 未落实去向

    (7) 办理户档迁移

    每年7月毕业前夕,各院系将为统一派遣的毕业生集中批次办理户口和档案迁移手续。若毕业生未能参加集中办理,需个人自行办理户口和档案迁移手续。具体流程如下:

    篇三:北大毕业生吐槽求职难

    北大毕业生吐槽求职难

    您好!我是一名2014年的应届毕业生,正为了就业而焦头烂额四处奔走。都说2013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但以我和周围同学的经历来看,2014年的就业情况恐怕比2013年还难。照理说,我们也“系出名门”—北大的,学历也不低—都是研究生,可这几个月下来,每个人在求职的道路上都走得跌跌撞撞,不断碰壁。

    现在,我把自己的求职经历和感悟写了下来,与更多的学弟、学妹分享。我这么做,既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要抒发愤怒,只是想提醒学弟、学妹们:就业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是残酷的,要想打赢这场战争,你只能不断全面升级自己的内外装备,把自己锻造得无比之强大,你必须对自己“狠”一点。

    “我竟然连某公司的简历关都没过,伤不起!”

    “你收到某公司的复试通知了吗?有啊,好吧这是我第三次止步群面。”

    “又是拒信,哎,第五个终面又挂了。”

    以上就是近几个月里,北京大学万柳公寓二区—北大法学院法律硕士的宿舍区的电梯、走廊、水房里最频繁的话题—网申、简历关、笔试、群面、复试、终试??

    从去年的10月初到现在,我们260多号人里,除了一心只考公务员的同学外,大家都奔波在“找工作”的世界里。最开始,我们直接一身正装出门,像卖保险的业务员般成群走在去面试的路上,半个月后,正装外披上了呢子外套,而现在则是羽绒服了。

    焦虑、迷茫似乎笼罩了我们学生生涯最后的秋冬,或许这又是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

    对于所有的企业,求职的第一步都是简历关,有些单位接收简历需要网申,登陆他们的网站录入信息:基本情况、教育经历、实习经历、学生会工作、职业证书、技能特长??我在两个月共完成了40多次网申,平均每次用时两小时。网申是件劳心劳力的苦差事,为了提高成功率,每一次网申都需要开动脑筋,有针对性地就不同的单位、岗位把自己写得更适合他们。如合理排列实习经历、校内职务,在事实允许的范围内巧妙地描述经历,做到详略得当,让用人单位认为你是个熟手。煞费苦心后,还必须做好可能过不了简历关、白忙一场的心理准备。我“牺牲”在简历关上的概率不到20%,算是成功率非常高的,被同学们赋予了“网申小达人”称号,而隔壁房间与我同专业的欢欢(化名)就没那么幸运了。我俩本科都是出自京内985院校,她学习成绩比我好,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也比我拿得多。总之,读研的两年里,她是我心目中学霸的代名词和学习的楷模。我一度认为她会轻松找到一份非常棒的工作,直到最近,在大家奔波于各种笔试、面试的时候,欢欢手里的机会却很少。原因,或许就在于外形了吧。欢欢个子不高其貌不扬。我平时虽然也不爱打扮,却找了家靠谱的影楼拍了张漂亮的证件照,将清新自信的形象留在了简历上。这个推测常在面试时见到的小伙伴们身上得到证实,尤其是招聘人数较少、关卡较少的企业,每次见到的都是漂亮女生或者个高帅气的男生。据我的闺蜜小洁说,每次去银行面试,她能见到的其他女生里就没有165cm以下的。当然小洁也有着我羡慕的168cm的身高。

    一次我去某国企面试,等候HR总监提问的过程中,大家与安排应聘人员进场的年轻HR聊了起来。当被问起相貌是否会影响求职结果的时候,她说确实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在校园招聘的过程中,公司不会仅仅因为你漂亮 1

    而录取你,但如果是一些需要代表公司对外交流的岗位,长得太不好看,在及格线以下的求职者,也是有可能因此遭到拒绝的。

    更让我吃惊的是,看似公平的校园招聘仍是要拼爹的。

    上周,我参加了某著名房地产企业招聘。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家企业,我很了解它,也做了充分的准备。HR总监是个知性而干练的中年女士。前几个问题我回答得很顺利,面试官似乎也显得很满意。

    接下来,她问我在媒体方面有哪些社会资源?习惯了一切拼能力的我,认为她在考我的人际交往能力,于是我提起了自己在某著名媒体的实习经历,以及担任校内职务时认识的一些媒体朋友与老师。我自信地说,待人真诚热心的我也得到了媒体老师们的很多帮助,而面试官的反应却很冷淡。就这样,我将自己最重磅的资源—在当地都市报和电视台担任重要职务的叔叔和姑姑漏掉了,结果当然是我没有得到这个与媒体相关的职务。

    最后HR总监问我父母的职业,我说妈妈是高中老师、爸爸是工程师。出乎我意料的是,她显得非常诧异:“你爸爸不是做管理的吗?”原来复试时HR问的是我父母的单位和职务,我爸爸既是工程师,又是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所以问职务和职业会有不同的答案。

    与我同专业的小雯,甚至因为父母的职业被改了岗位。学法律的她本想做法务工作,而当HR总监得知她的父母都是当地公务员时,便与她商量是否愿意接受另一个工作岗位,这个岗位需要跟政府打交道。

    我的闺蜜小洁是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的“学霸”,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北大,教育经历可算完美,却接连遭遇了5次终面均以失败告终的惨烈结局。她的目标并不是北上广而是老家所在的省城—也算是个响当当的大城市了。几乎每一次回去面试,她都遭遇了面试官对家庭资源的考量。她来自一个很普通的教师家庭,资源有限,于是无奈地接连败给了“拼爹”战役。

    小洁的家乡经济比较发达,也十分重视教育。她说,家庭背景雄厚的竞争对手与自己在教育背景以及学业能力上的差距并不是天壤之别。这种差距在用人单位看来是微乎其微的,那么他们当然愿意招一个家庭背景更好的毕业生。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教育,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读书好的更多。你能考北大,人家也能考上中央财经大学或者对外经贸大学;你是北大的第一名,人家没准也能拿个北大第十名。

    对于拼爹战、关系战,我虽然早有耳闻却并不在意,因为我相信企业一定是需要有真才实学之人的—关系户可直接招,不需要如此复杂的程序。

    或许因为竞争太激烈了吧,到了最后,都很优秀的人摆在他们面前使他们难以抉择,挑挑家庭背景、社会资源对企业或许更实用吧。

    2


    北大毕业生就业》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335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歌颂母亲诗歌朗诵稿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