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民族团结五个认同
  • 民族团结五个认同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民族团结五个认同
  • 篇一: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

    三个离不开学习材料

    “三个离不开”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是江泽民同志1990年视察新疆时指出的,是对“两个离不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意义

    “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三个离不开”思想既充分考虑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全面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现实,又着眼于我国民族关系的长远发展,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的共同愿望,是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

    从“两个离不开”发展而来的“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它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的共同愿望,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

    二、由来

    (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的疆域、共同捍卫祖国的统一、共同推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生死

    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重视民族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致力于推动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党对民族地区工作的重点,是消除历史上汉族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压迫所造成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尽快改变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远远地落后于汉族地区这样一种普遍的社会状况,加强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提倡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互相帮助。但这一工作因出现了1959~1976年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而延长。其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又使得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信任关系遭到了严重破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中央特别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981年6月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大意义。”1981年7月6日,中央书记处讨论新疆工作问题时提出:“新疆的汉族干部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观点,即离开了少数民族干部,新疆的各项工作搞不好;新疆的少数民族干部也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的观点,即离开了汉族干部,新疆各项工作也搞不好。如果汉族干部认为离开少数民族干部也可以,少数民族干部认为没有汉族干部也可以,都是错误的、危险的。”同月16日,中央书记处在讨论内蒙古自治区工作时也

    强调指出:“内蒙古的汉族干部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观点,即离开了少数民族干部,内蒙古的各项工作搞不好,内蒙的少数民族干部也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观点,即离开了汉族干部,内蒙古的各项工作也搞不好。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要继续加强团结,做到亲如手足,相依为命。”同年10月,中央书记处进一步指出:“我们中央书记处最近讨论民族问题有一个观点,即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是汉族离开了少数民族不行,少数民族离开汉族也不行。这个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12月,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举行的茶话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澜涛在讲话指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这些可以说是关于“两个离不开”思想较早的完整表述。此后,“两个离不开”的提法便开始普遍见诸于党的报刊、文件和大众舆论中,并很快为各族干部群众接受和肯定,邓小平对“两个离不开”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两个离不开’观点正确,很好,大家都这样想问题,处理问题就好了。”

    “两个离不开”的侧重点在于强调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是在全党拨乱反正取得巨大成效,民族关系得到迅速恢复的历史时期,党中央针对来自“左”的和右的思想倾向而提出的。它最初是为了强调在增强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中,各民族干部特别是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之间加强团结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汉族干部和各少数民族干部要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谅解、亲密团

    结。由于这一提法既形象又概括,进而由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谁也离不开谁,发展为汉族、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二)上世纪90年代,与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相适应,各民族的社会生产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时候,不只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各少数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上的交往也进一步增强,经济文化上的互补性更加明显。为了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更广泛地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就显得更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1990年9月,江泽民在视察新疆时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样,“两个离不开”思想发展成为“三个离不开”思想。“三个离不开”不但一如既往地强调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又专门指出了各少数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高度概括,成为今天我们党和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指导思想。此后,在中央重要文献及领导同志讲话中,也多次对此加以强调。胡锦涛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就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

    作、互相帮助,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个离不开”思想,在涵盖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特点的同时,突出强调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各民族团结这一核心内容,既全面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现实,又着眼于我国民族关系的长远发展;既是对党和国家长期实行和坚持的民族团结思想的肯定、继承,也是新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指导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篇二:“五个认同”实施方案

    七星关区小吉场镇教育管理中心

    关于在各校点(园)民族团结教育中深入开

    展“五个认同”教育的实施方案

    根据《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的通知》(黔统发〔2015〕6号)以及《七星关区教育局关于转发〈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的通知》的通知〉(七星教基发〔2015〕88号)等文件精神,小吉场镇教育管理中心拟在辖区各校点、幼儿园师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通过“五个认同”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师生民族团结意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的通知》(黔统发〔2015〕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在各校点(园)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用生动的事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大力唱响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

    时代主旋律,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确保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强领导

    为使“五个认同”教育活动有序有效开展,教管中心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吕开军(教管中心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刘艳琼(教管中心副主任)

    吕敬高(教管中心副主任)

    成 员:吴学伦 刘 建 李启春 各村校校长 幼儿园园长

    三、组织实施

    (一)在教师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1.提高认识:各校点、幼儿园利用每周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向全体教师传达学习《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的通知》(黔统发〔2015〕6号)文件,领会精神,了解掌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提高对开展此项工作意义的认识。

    2.学习、掌握相关业务知识:

    组织相关学科教学科任老师,学习有关民族团结教育及“五个认同”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学习原则,丰富相关业务知识,使之具备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

    (二)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活动

    1.在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增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开展国情讲座。

    2.扩宽教育渠道:(1)充分利用班、团(队)会、学校广播、黑板报、学习园地、专栏专刊、国旗下讲话等形式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活动。(2)作为德育知识渗透,在地方课程学科教学中进行中华民族大家庭教育及“五个认同”教育。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地域分布特点;各民族在文化艺术、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各民族对祖国大家庭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让民族教育走进课堂。

    四、活动要求

    各校点(园)要因地制宜开展好相关活动:

    (1)各校各年级各班每期至少召开一次“五个认同”教育主题班会,三年级以上班级出一期学习园地,学校(幼儿园)出一期专刊。

    (2)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

    (3)开展“五个认同”主题教育活动升旗仪式(祖国校长作专题讲话,要有讲话稿)。

    (4) 收集开展活动的相关资料和图片、总结(纸质版和电子版)于每年的6月25日以前、11月25日以前叫教管

    中心业务室徐丽同志处。

    小吉场镇教育管理中心

    2015年9月28日

    篇三:五个认同国旗下讲话

    坚持“五个认同“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敬礼)我是六四班的曾凡丹,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坚持“五个认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张春贤在自治区爱国宗教人士座谈会上指出,各族干部群众,包括宗教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都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坚持“五个认同”,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在我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要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族人民包括宗教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都要强化国民意识。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同一切分裂祖国行为作坚决斗争。

    要不断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都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摆在首位。

    要不断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地区,解决好文化认同问题极为重要和关键。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只有实现了文化认同,才能谈得上其他的认同。各民族包括宗教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都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要不断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当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对一切违背和危害党的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是维护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也是各族群众的政治底线,坚决不能动摇。

    要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在新疆,不论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还是确保各项事业发展,都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正确政治方向。

    我国旗下的讲话完毕,谢谢!

    2015年9月21日


    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298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五个认同教育心得